广告人的自白读后感

合集下载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读后感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读后感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读后感现在我写下读《一个广告人的自白》之后的一些感受,大卫·奥格威是一个很成功的广告人,他很善于总结,这一点也成为了奥美公司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奥格威把他自己在巴黎美琪饭店做厨师得到的感悟出来的道理应用在奥美公司的管理方面上,在这一事件上我体会到:“善于总结.感悟远比徒劳的勤奋要好的多”。

作为一个广告人不只是有单纯的创造的头脑,奥格威在这本书的背后故事中写到:“创作成功的广告是一门手艺,一部分靠灵感,但是基本上靠知识和勤奋。

”无论是从奥格威亲自动手撰写广告来提醒他的文案撰稿人队伍,还是从他自己挤出时间来工作从而鼓励他的员工努力工作等事件,都说明了奥格威用身体力行来感染他身边的人。

奥格威告诉我们,无论是一家好的公司或是一个优秀的主管都会在工作中任用有创造力和有能力的人,他们从不会觉得自身岌岌可危而任用庸才以自保,他们会培育一群有创作才华的将来可以接替自己的优秀下属的人。

只任用比自己底的庸才的公司和主管注定失败。

从这本书我理解到:广告是文字性的行业,一个优秀的广告人必需懂得怎么写好一篇广告和做一个策划;在怎么好的广告策划或是在怎么有创意的广告都需要有以为精明的推销员想领导层次的人推荐他们的作品。

在这理解的基础上我读到另外的一面,那就是我们从事这一行业时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需要很好的表达能力。

我终于知道老师用心良苦的要我们上讲台表达我们自己的见解的意义了,从这之后我就的努力好好的珍惜这写学习锻炼的机会了。

以前我总认为,一个好的广告只需要创意,而不需要那些条条框框的法则,直到我读完《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后,我明白了法则的重要性,正如奥格威从不认为教条会把广告搞得很枯燥,奥格威让我明白了艺术领域中法则的重要性,没有法则没有条理的广告就像是没有灵魂的人一样,在我们注重创造力的同时却应该好好的遵循应有的法则。

大卫·奥格威应用索菲·塔克的一句话:“我富有过也穷过。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读后感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读后感

《⼀个⼴告⼈的⾃⽩》读后感《⼀个⼴告⼈的⾃⽩》读后感即使时代再变,技术再进步,⼴告仍然是⼀种营销⼿段,是为了卖出商品⽽存在的,这⼀点始终不能忘记;作为⼴告⼈的道德也是很重要的,不做虚假⼴告是道德底线。

——————题记在读《⼀个⼴告⼈的⾃⽩》前,我曾经认真读过霍普⾦斯的《我的⼴告⽣涯》,事实上对我来讲,读完那本书最⼤的收获是对于⼯作的价值观上的,并⾮⼴告。

那本书渲染了作者勤劳朴实的做事风格,霍普⾦斯多次强调了⾃⼰的早年⽣活的艰⾟和他那苏格兰母亲的影响,所以才能刻苦⼯作,认为⼯作是⼀种娱乐。

他在书中写道“我没有什么⼯作时间的概念。

如果我在午夜前停⽌⼯作,那么那天就是假⽇。

我经常在凌晨2点才离开办公室。

星期天对我来说是最好的⼯作⽇,因为不受打扰。

因此,‘其实,我唯⼀可以⾃矜的是⽐这⼀⾏⾥的任何⼈更加努⼒’”。

奥格威为其书作传时提到霍普⾦斯很富有,但是很⼩⽓。

⽽现代社会有种观念是享受⽣活,那些名流喋喋不休得在微博上发着⼀条⼀条去哪度假去吃了什么美⾷的状态,却闭⼝不谈⼯作的⾟苦,造成了⼀种“轻轻松松做明星(成功⼈⼠)”的⼼态,青年们(包括我⾃⼰)形成⼀种成功源于机遇和天分的观点,勤奋却很少被⼈看见。

⼜如现在的⼀些⽣活杂志,时尚杂志,专业杂志,如《瑞丽》,《ELLE世界时装之苑》,《摄影之友》,《国家地理杂志》等等,他们只是想告诉你如何有更多的享乐,如何花更多的钱。

或许这种享受⽣活的观点也是⼀种⼴告;并且很明显,它成功了。

⽽《⼀个⼴告⼈的⾃⽩》与《我的⼴告⽣涯》最⼤的区别我觉得可能是在“品牌形象”这⼀概念吧,奥格威曾说:“我们坚信每⼀则⼴告都必须被看成是对品牌形象这种复杂的象征符号做贡献,被看成是对品牌声誉所做的长期投资的⼀部分。

”他的意思是,除了产品所具有的有形特性,产品的⽆形特性——⽀撑着品牌形象的情感价值——也是⼀项重要的资产。

今天,在中国,这个事实正在被越来越多地意识到,⼈们越来越清楚地发现,中国品牌想要和西⽅品牌同场竞技,就必须运⽤产品的⽆形特性这⼀⼯具。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读后感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读后感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读后感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一个广告人的自白》的书籍,作者是广告界的资深人士张爱玲。

这本书中,张爱玲诚实而深刻地揭示了广告行业的内幕和真相,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

首先,书中展现出了广告行业背后的辛酸和压力。

广告创意一直被视为一个令人向往的行业,但实际上,这个行业的从业者背负着巨大的压力。

他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出独特而有吸引力的广告概念,同时还要应对客户的要求和压力。

在这个过程中,广告人需要面对无休止的辛苦工作和创意的灵感干涸,这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

通过这本书,我深刻理解到了广告人背后的辛酸与付出。

其次,书中探讨了广告是如何影响人们消费行为和思维方式的。

广告作为商品推销的工具,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消费选择和方式。

广告人通过巧妙而精准的创意,将产品包装成一种特殊的形象和情感,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态度。

在这个过程中,广告人的创意和方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也在以某种程度上塑造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模式。

这让我重新思考广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

再者,书中提到了广告行业的道德问题。

广告作为商业推广的工具,往往面临着道德和伦理的考验。

广告人需要在商业利益与道德约束之间寻找平衡点。

有时候,为了引起公众的注意和关注,一些广告会使用夸张、虚假的手法,甚至带有欺骗性。

这让人们产生了对广告行业的质疑和不信任。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识到广告人需要担负起维护行业道德规范的责任,并坚持诚实和公正原则去开展工作。

最后,书中让我认识到广告创意的重要性和创作的艰涩。

广告人需要不断地寻找灵感和创意,将平凡的产品变得与众不同。

他们要求自己时刻保持高度的创意想象力和创造力,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这本书通过描写广告人的创作过程,让我领略到了广告创意背后的艰辛和困难。

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创意,还需要对行业的了解和洞察力。

广告人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调整,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读后感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读后感

不需要将书中每一条都奉为圭臬,毕竟文案策划人写的书容易带有一种鼓动性,这本书的重点不在于具体怎样做广告,而是在于奥格威是怎样成功的,这些原则同样适用于今天—题记如果给奥格威贴个标签,是活力。

大卫奥格威出身比较富裕的家庭;父母接受过高等教育。

这可能造就了奥格威的性格:自信十足,张扬,幽默,充满活力,享受生活,充满人格魅力。

早年在牛津学习,到巴黎美琪饭店做厨师,又做过外交官的文秘。

从这些早年的经历看来,奥格威充满活力,又富有浪漫的想法,不拘一格,创意十足。

他懂得享受生活,但并不懒惰,公司的业务亲力亲为。

奥格威同样夜以继日的工作,对自己十分负责。

书中最值得学习和思考的理念是:广告人首先应该对消费者负责。

事实上,对消费者失责的广告必将失败。

真实的、受欢迎且能够卖出产品的广告才是成功的广告;真实性是广告的底线。

“消费者不是低能儿,她们是你的妻女”。

事实是每个消费者都想看到的,在广告里为消费者提供事实,容易得到顾客的信任。

顾客总是精明的,不要低估他们的智商,如被发现是虚假,会让产品一败涂地。

其次,广告策划人对产品有深入的了解,作为顾客对这个产品有什么样的需求,产品是否符合顾客的需要。

“你不愿让家人看到的广告,不要做。

”最后,还应写出对顾客的承诺,保证产品或者品牌符合广告中宣传的质量与效果,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承诺是最大的保证—对于消费者而言总体来说,从这本书中得到的更多是一种对广告的热忱和广告人的活力。

奥格威只有一个,奥美的成功难以复制。

奥格威是个完美主义者,迷恋细节,孜孜不倦,追求完美却并不“正襟危坐”,让人觉得难以相处。

作为一代传奇广告人,每个做广告的人都应该多少了解一下。

作为一个从一个读理工科的男生,从事数据分析3-4年的人来说,接触文案策划确实是一个苦差事,但犹如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一样,我希望来到无限极就是成为一位T型乃至双T型人才,数据分析,计算机IT能力,文案能力都是我需要纵深发展的能力,然后再扩充知识面,尽可能保证自己涉猎面广,知识储备充足,为自己发展,为公司业绩贡献不可取替的力量。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读书笔记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读书笔记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读书笔记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读书心得“一直被视为全球广告行业的经典之作,曾经引领无数人进入广告行业,更是每一位广告人的必读书。

在这本书中,奥格威坦诚地介绍他本人和奥美广告公司的宝贵经验,包括怎样经营广告公司、怎样争取客户、怎样维系客户,怎样当一个好客户,怎样撰写有效的文案、怎样制作上乘的电视广告等等。

一本引人入胜、学识渊博的著作,是每一位商界人士和投资《福布斯》者极具价值的广告必读书。

” ——奥格威,将几十年广告的浮浮沉沉的生涯浓缩为一本书,分门别类地将如何做广告的各个细节罗列开来。

奥美与众多全球知名品牌并肩作战,创造了无数市场奇迹,它们包括:劳斯莱斯、美国运通、上海大众、西尔斯、福特、壳牌、芭比、旁氏、多芬、麦斯威尔、IBM、柯达、摩托罗拉……在我的理解里,整本书的核心内容分为四个大块:1.销售是广告的最终目标奥格威认为“广告的目的就是销售,否则便不是做广告。

”他指出“除非广告活动能产出所要求的效果,,大多数情况下,这指的是销售产品,,否则就不算是杰出的广告活动。

销售量是杰出广告活动的一个最起码的一项条件。

衡量他们优秀的广告撰稿人成就的标准是看他们使多少新产品在市场上腾飞。

”尽管有人不同意奥格威的上述论点,因为广告还承担了塑造品牌和组织形象、提升品牌无形资产等功能。

而且更多的时候广告与销售并无直接相关关系。

但我仍然赞同奥格威的这一“广告目的论”,因为企业之所以投资广告,其终极目的就是通过广告促进产品销售,广告在产品的价值链当中始终承担了一种沟通广告主与消费者之间信息的桥梁作用。

2.“说什么”比“怎样说”更重要由广告的目的出发,奥格威进一步指出“广告的内容比表现内容的方法更重要”。

他认为“真正决定消费者购买或不购买的是你的广告的内容,而不是它的形式。

”因此,“最重要的工作是决定你怎样说明产品,你承诺些什么好处”。

在奥格威看来,“说什么”比“怎么说”更重要。

既然“说什么”更重要 ,那么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承诺呢,奥格威从大量广告实践得出结论要找出“最有分量的承诺”、“最受欢迎的承诺”、“最有力的承诺”、“最有可能促使他们购买某种产品的承诺”。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读后感(精选6篇)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读后感(精选6篇)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读后感(精选6篇)一本引人入胜,学识渊博的著作,完全能够成为每一位商界人士和投资者极具价值的广告必读书。

下面是店铺我为您准备的“《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读后感”,欢迎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读后感篇1我坚信读书是一场漫长的心灵旅行,每一次的终点,读至书末,都会让自己有所收获。

正如这本书也给了我同样的惊喜——《一个广告人的自白》。

喜欢作者,喜欢他的经历,正如我时有在想,假若没有那些历经的故事,或许他也不会成为广告界的一代教皇。

也正如我坚信人是环境的产物。

周六的时候去了首师大,原本是跑去采拍作业的风景,可除了景进镜中以外,收获的还有自己的视野,跑到上坚持晨跑的学生,行走道路上他们那种紧张感,都让我惊讶。

我与他们的差距,最真切的体验,则是行动。

除了环境以为让我更加坚信的则是信誉,对比经历和书中的故事,我觉得信誉才是最难得的财富。

偶尔听人诉说,自己没有朋友,几年的同学也只是同学,从没随意反驳别人观点的习惯,可总觉得这样的人很孤独。

人都是相互信任的,不敢相信别人的原因首先肯定是自己的原因,要知道自己做的到才能要求别人。

所以无论现在的你什么身份,扮演什么角色,你最珍贵的都会是你的信誉。

倾家荡产不可怕,天灾人祸也只能影响三年五载,但如果你失去诚信,你的惩罚将会伴随自己的人生。

你会失去朋友,更可能会失去最亲最爱的人,也可能失去自己整个人生。

人生没有如果,唯有后果和结果。

所以更要不断行动一心向诚。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读后感篇2打开电视看到听到的是广告,打开电脑弹出的是广告,走在街上听到的是广告吆喝,买的衣服、食物都是广告诱导的结果……无所不在的广告占据了我们的眼耳口鼻舌身意,无可逃循。

广告和我们的生活如此密切相关,我们也渐渐对广告产生了依赖,想想如果没有广告,走进琳琅满目的大卖场面对五花八门的商品,是不是有些无所抉择呢?生活中如此重要的广告,究竟是什么呢?广告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为什么有的广告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有的广告却让人恶心反胃?为什么我们认为垃圾的噪声广告却能创造出惊人的营销业绩?如果你读了大卫·奥格威的《一个广告人的自白》一书,都将一一得到答案。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读后感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读后感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读后感作为一个广告人,我对于广告这个行业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热爱。

在读完《广告人的自白》这本书后,我对广告这个行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广告创意和营销策略的教科书,更是一部关于广告人内心世界和职业生涯的自白书。

在书中,作者以自己亲身经历的方式,生动地描述了广告人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他讲述了广告人在创意、策略、执行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种种挑战和困难。

同时,他也分享了自己在广告行业中取得的成功和成就。

通过这些真实的故事,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广告行业的运作和发展,以及广告人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除了对广告行业的深入剖析,作者还在书中提出了一些关于广告创意和营销策略的独特见解。

他认为,广告不仅仅是为了推销产品,更是为了传递情感和价值观。

他强调了广告创意中的情感共鸣和品牌故事的重要性,以及营销策略中的差异化定位和目标群体的精准定位。

这些观点对于广告人来说是非常有启发性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市场竞争的挑战。

在书中,作者还对广告人的职业生涯和人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总结。

他认为,广告人需要有创新精神和敏锐的洞察力,同时也需要有坚定的品格和价值观。

他强调了广告人在追求成功的同时,也要注重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要以诚信和专业精神为行业树立榜样。

这些观点对于广告人来说是非常有启发性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和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

总的来说,读完《广告人的自白》这本书,我对广告这个行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这本书不仅帮助我了解了广告行业的运作和发展,还启发了我对广告创意和营销策略的思考。

同时,作者对广告人的职业生涯和人生观念的反思和总结,也让我受益匪浅。

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我一定能在广告这个行业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读后感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读后感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读后感《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读后感1最近读了奥美创始人大卫奥格威的著作《一个广告人的自白》,他向人们讲解并描述了他如何将奥美公司从一个不知名的小公司发展成为世界第一的广告公司的历程,看后让人深受启发。

大卫38岁起先创业,之前做过许多种工作,他在进入广告行业的时候对这一行一窍不通,他只是抱着一种执着的信念,将奥美打造成人人皆知的广告公司,他们的口号是:假如一个公司注意品牌建设,那么他肯定会选择奥美作为它的广告代理商。

假如人们只知道一家广告公司,那么他们知道的肯定是奥美。

也因此让我对广告业和广告专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通过读后我从中也总结出一些对我今后成长很有用的观点。

首先,通过阅读了这本书让我对广告专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上高校时我选择的其实不是广告学,而是我始终喜爱的经济学方面的专业,之前在电视上看到广告都让人很厌烦的。

对广告也不了解和相识。

但是在上了高校后,通过对广告的不断相识和了解,渐渐的我喜爱上了广告学,我觉得其中的奥妙更是有无限的乐趣。

也更能展示我自身的实力。

现在,对广告的看法大大的变更了。

可以说做任何事情都想着这是在为自己创作广告积累素材,因为广告就是从生活中来。

看到广告也不厌烦了,反而看到每一则广告都要迫不及待地去分析它好在哪,不好在哪,或者想我应当从中学习到什么。

总觉得学习广告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是值得傲慢的事。

其次、从奥美胜利中获得了什么?好的广告作品是生活中的点滴凝合而成的。

同样,胜利也是多数的经验凝合而成的。

我们不能只看到奥格威由一个厨师转变成为了一个广告大师这样一个结果,我们更多的应当看到这其中的过程,因为,没有这些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奥格威日后肯定不会成为一个著名的广告大师。

所以说不要瞧不起你做的任何一件小事或者一个小的工作,尤其是我们高校生,好工作做不了,差工作不想做——即所谓的高不成低不就。

然而,你是否知道,即使是再差的工作,也可能是你将来胜利的奠基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傲慢的大师
——读《一个广告人的自白》
用了几乎长达半年的时间才读完这本并不算是厚重的书。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可以说是一部十分有用并且毫不艰深晦涩的广告学专业书,但这丝毫不能掩饰其作为大卫·奥格威本人以及奥美公司的软广告的痕迹。

不过,奥格威在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老大哥”式的威严与傲慢无疑使得这个“广告”并不如同他在书中所提及的诸多广告那样成功。

作为一个读者或者说是受众,我很难在书中发现译者所说的“文笔很风趣,很诙谐”,而是对其“绝对正确”和近乎刻薄的冷嘲热讽感到十分厌烦,这种厌烦在第一章就达到了一个顶点,奥格威十分赞赏并将其付诸实践的“家长式”的广告公司经营方式对于我固有的观念来讲简直是一场灾难,或许这样的方式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其过程是无疑是令人失望的。

诸如此类的言语或是观念还有很多,这也是为什么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却使我读了如此之久。

当然,《一个广告人的自白》作为一本入门级广告人指南给我带来了更多的教益。

奥格威多以自身的经验为根据,分为不同的角色讲述了其广告理念和诸多广告业常识,包括广告公司的经营管理、如何与客户打交道、如何制作出色的广告——甚至地谈了如何制作食品药品等特殊种类商品的广告——以及对年轻人的建议等等。

这些知道无不令人受益匪浅,但实际上,我最为感兴趣的却是看似毫无教益甚至是有点儿荒谬的最后一章——广告是否应予废止。

本章伊始,奥格威首先表示关于这一问题的看法是众说纷纭的,但随后其立刻回答了对广告最大的质疑——“竞销性”广告。

针对诸多学界泰斗“赞许给新产品做‘信息性’广告却将‘竞销性’广告斥为浪费”观点,奥格威认为“商业自身的利益和学术的见解不谋而合了。

”其用自己为劳斯莱斯、壳牌石油所做的十分成功的“信息性”的广告证明“广告越有信息价值,他的说服力也就越强”,由此可见,奥格威认为所谓的“竞销性”广告只是广告的歧途,而“信息性”广告才是“真正的广告”,并以此解决了诸多对于广告的“竞销性”和“诱劝性”的指责。

此外,书中以九个小问题作为切入点全面的回应对广告存在的质疑,而其中令我颇有感悟的有二。

其一,广告是否引起了价格的上升。

人们常说“羊毛出在羊身上”,一般人
都认为商品的广告费用必然是有消费者来买单,因此其作为成本的一部分提升了商品的价格。

但实际上曾有研究表明“在许多大工业里,大规模生产得以进行的部分原因是广告宣传,而大规模生产起到了降低生产成本的作用。

”另一方面,对于消费者而言,“一旦广告被废止,你花在寻求一种合适的东西上的钱,远远要超过你省下的那一点点钱。

”——奥格威如是说。

但今日的现实同样值得深思。

在众多品牌为明星代言而豪掷千金之风尘嚣日上的背后,广告的费用是否已经高的太甚,而消费者是否早已不得不为实效甚小的明星代言买单呢?
其二,广告是否庸俗、令人生厌。

不得不承认我们身边的广告中存在着数不胜数的“毫无特色的排版印刷、低劣的照片、冗涩的文案。

低级趣味的广告歌”等等,并且这些广告给受众和消费者带来的厌烦和困扰在电视时代要比在报纸时代大得多,而这一点,也是奥格威所展露出的最大的担忧。

不过读到这里,是不是觉得我们讨论的中心已经“变味儿”了?在本章的最后,奥格威如是写道:“广告不应予废止,但是它必须经过改造。

”可以见得,在广告业的专业书里探讨广告是否可以存在绝不是大师的谬误,而是奥格威在用“偷换概念”的方式告诉读者:我们必须把广告做得更好以及如何使得广告业更好。

而这也是本书带给我的最大的教益。

马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