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优质课公开课课件 (38)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高分教案全套课件

初中化学高分教案全套课件

初中化学高分教案全套课件教学对象:初中学生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4. 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课: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第二课: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方法
1. 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2. 常见实验操作方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第三课: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观察
1.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 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方法;
3.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结论。

第四课:化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1. 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化学知识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 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解结合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演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3. 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激发学生思维,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
1. 学生课堂表现;
2. 实验成绩;
3. 课后作业和小测验。

教学资源:
1. 教学课件;
2. 化学实验器材;
3. 化学实验实例。

希望以上教案和课件范本可以为您提供参考,祝您教学顺利!。

初中化学实验优质课

初中化学实验优质课

初中化学实验优质课《初中化学实验优质课:化学式那些事儿》同学们,今天咱们来唠唠化学式。

化学式就像是化学世界里每个物质的名片,它能告诉我们这个物质是由哪些原子组成的,这些原子之间又是怎么个关系。

先来说说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吧,这就涉及到化学键啦。

你们可以把化学键想象成原子之间的小钩子。

比如说离子键,这就像带正电和带负电的原子是两块超强磁铁,一下子就吸在一起了。

就好比冬天穿毛衣的时候,有时候毛衣会吸住一些小纸片,那是因为有静电,一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就吸住了,原子之间的离子键就是这种感觉。

还有共价键呢,就像是原子们共用小钩子连接起来的。

就像两个人一起提着一个袋子,袋子就是它们共用的部分,通过这个共用的部分把它们紧紧连在一起。

那分子的极性又是什么呢?咱们可以把它类比成小磁针。

就拿水来说,水是极性分子。

水的分子结构是一个氧原子连着两个氢原子,氧原子这一端呢,就像是小磁针的南极,带负电;氢原子那一端就像是小磁针的北极,带正电。

而二氧化碳就不一样啦,二氧化碳是直线对称的分子,就像一个两边完全一样的哑铃,它是个非极性分子,就没有像小磁针那样一端带正电一端带负电的情况。

再说说化学平衡,这就像一场拔河比赛。

反应物和生成物就像是两队人。

刚开始的时候,也许一边力量大(反应速率快),就像拔河比赛刚开始,一方可能猛地一拉绳子。

但是随着比赛进行,两边力量会逐渐达到一种平衡,在化学里就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了,这时候就像拔河的两队谁也拉不动谁了,而且两边的人数(对应化学里的浓度)也不再变化了,这就是化学平衡状态。

还有配位化合物呢。

这个可以把中心离子想象成是聚会的主角,周围的配体就是来参加聚会并且提供孤对电子共享的小伙伴。

就像一场生日聚会,主角在中间,周围的小伙伴们都围过来,大家共享一些东西(电子),这样就形成了配位化合物。

咱们再讲讲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

这就像一场交易。

比如说锌和硫酸铜反应,锌原子就像一个大方的商人,它把自己的电子给了铜离子,这一给可不得了,锌原子就变成了离子,而铜离子得到电子就变成了原子。

最新初中精品化学教学燃烧及其灭火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最新初中精品化学教学燃烧及其灭火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第25页
P130 简易灭火器
Na2CO3+2HCl=2NaCl+H2O+CO2↑
第26页
P131常见灭火器灭火原理 和合用范围
第27页
干粉灭火器 油、气
2NaHCO3=△ Na2CO3+H2O+CO2↑
二氧化碳灭火器
图书、档案、珍贵设备、精密仪器
水基型灭火器
木材、棉布
第28页
P132 假如发觉火险或遭遇火灾,一定
试验阐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 燃烧就越猛烈。
第41页
常见易燃易爆物:
可燃性气体(氢气、天然气、煤气(CO)、 石油气等) 可燃性液体(油、酒精等) 可燃性固体(火药、鞭炮等)、粉尘(煤粉、 面粉等)
第42页
加油站严禁烟火
第43页
第44页
燃烧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最低 温度(也叫着火点)
⑴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连环木船一,“火箭” 能使木船着火原因是 提供热量,使木船。达到着火点
⑵起火后曹军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被烧原因

移走可燃物吹向曹营,还为
燃烧提供了 充足氧气
,使火势烧得更旺。
第57页
红磷
热水 白磷
是否发生燃烧现象
• 水中 白磷
不是
• 铜片 • 铜片
上红 上白


不是 是
是否为可燃物
是是是
是否与氧气接触
温度是否达到着 火点
不是 是 是 不是


第12页
一、燃烧条件
1、燃烧定义:
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一个发光、放热猛烈氧化
反应。 2、燃烧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最低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课件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课件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课件主题:化学基础知识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2. 掌握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定义与区别;3. 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内容:1. 化学的定义及基本概念;2. 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区别;3. 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通过举例说明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定义;2. 分别举例说明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特点。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实验材料:烧杯、试管、盐、糖、水等。

2. 实验内容:观察并区分盐水溶液、糖水溶液和混合物。

3. 实验步骤:分别将盐、糖溶解于水中,观察其溶液状态,然后混合盐水溶液和糖水溶液进行观察。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实验结果;2. 总结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区别;3.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实验对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回答以下问题:元素、化合物、混合物之间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2. 准备明天的课堂展示或小组讨论内容。

教学评估:1. 老师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2. 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3. 学生讨论和展示的表现。

课件设计:1. 介绍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的PPT;2. 展示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定义和区别的PPT;3. 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展示的PPT;4. 总结和讨论的PPT;5. 作业布置和课堂展示内容的PPT。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祝教学顺利!。

《化学元素》初中化学公开课教学PPT课件

《化学元素》初中化学公开课教学PPT课件
锰mn 镁mg 钙cA
Mn Mg Ca
铜CU 锌ZN 银AG 锰mN 钙cA Cu Zn Ag Mn Ca
铁FE 硅si 钠na 铝AL Fe Si Na Al
4、元素符号的意义:12..表表示示这一种种元元素素中(的宏一观个意原义子)
表示氧元素;
“O”
(微观意义) 3.前面有数字的只表示几个原子
表示一个氧原子。 (有微观意义,无宏观意义)
一个 氧原 子
氧元 素
o
2个 氧原 子
2O
①铁元素
①碳元素
Fe ②一个铁原子 C ②一个碳原子
③铁这种物质
③碳这种物质
①表示氖元素
②表示一个氖原子
Ne
③表示氖气
具有三种意义的元素符号 有:
Cu、Fe、Hg等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以及C、P、 S、Si等固态非金属元素。
讨论一下
下列化学变化中:
S+O2 点燃 H2O2 MnO2
SO2 H2O+O2
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原子种类与元 素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一起探究
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是否发 生变化?
HH HH
OO
通电
+
HH H
OO
水分子
氧分子
氢分子
我来化 种归学类纳是变否化: 在前发化生后学变,变分化化,子中为种分类什子么、种?元类素发的生
门捷列夫
当年,纽兰兹在英国化学学会上受到了嘲 弄,主持人以不无讥讽的口吻问道:
“你为什么不按元素的字母排列顺序呢?
门捷列夫顾不了这么多,他以惊人的洞察力
投入了艰苦的探索。直到1869年,他将当时已知
的各种元素的主要性质和相对原子质量,写在一

初中化学优质课课件 (38)

初中化学优质课课件 (38)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联系与区别:
缓慢氧化 可能引起
在无限空间中 氧化反应 剧烈
氧化 在有限空间中
自燃 平静燃烧 爆炸
(化学爆炸)
爆炸实验
1、蜡烛的作用? 2、洗耳球的作用?
3、如果没有纸罐盖实验是否能够成功?
4、爆炸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但它们的 有 相同点吗?
5、爆炸的条件是:
A、有限的空间 B、可燃物
C.①②④⑤⑥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例2】(实际应用题)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事故很多是由缺乏自救
常识而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
D 中不合理 的是( )
A.室内起火时,不要急于打开门窗
B.遇到意外事故,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求救
电话
C.处在烟雾较浓的环境中,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逃生
隔绝空气
1.燃烧与爆炸的关系
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地燃化烧学,变就化 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 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思考:所有爆炸都是化学变化吗?
2、什么物质能引起化学性爆炸?
(1)可燃性的气体 (2)可燃性的粉 尘3、怎样防止爆炸的发生?
(1)一定要严禁烟火,防止撞击和高温; (2)储存易燃物和易暴物要配备消防器材, 并有明显的安全标志。P129
情景引入
2015 天津 港 “8·1 2”瑞 海公 司危 险品 特别 重大 火灾 爆炸 事故
学习目标
1.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 的条件, 认识防火灭火、防范爆炸 的措施。 3.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 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课题2 溶解度
第1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 ._在__一__定__温__度__下_ ,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 __溶__质__不__能__继__续__溶__解__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__饱__和__ 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__不__饱__和__溶液。
2.热的溶液冷却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___溶__质___从溶液中 以__晶__体__的__形__式__析出,这一过程叫做___结__晶___。
4
2.饱和溶液的影响因素 物质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中,物质的溶解的 量与溶剂的量及温度有关。 3.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1)根据一定量的溶液中溶质含量的相对多与少,把溶液分 为浓溶液和稀溶液。 (2)对不同的溶质来说,溶液的浓稀与溶液是否饱和无关,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但 是对相同溶质,在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度大。
5
4.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1)对绝大多数物质: (2)氢氧化钙(留心温度对它的影响):
6Leabharlann 5.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向溶液中加入该溶质,观察溶质是否继续溶解,如不再溶 解,那么这种溶液就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下面两种情况可以直接判定(其他条件不变): (1)在充分溶解的情况下,如溶液中有剩余溶质固体存在, 那么这种溶液就一定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2)有溶质晶体析出后所得到的溶液一定是该溶质的饱和 溶液。
7
D A.在温度不变时,KNO3 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 KNO3 晶体 B.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室温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一定是这种溶质的饱 和溶液
D.在温度升高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能继续溶解该 物质
点拨:对绝大多数固体物质而言,升高温度,饱和溶液会 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继续溶解该溶质。但对饱和石灰水是个 特例。
8
结晶——可溶性固体的分离方法 【知识精讲】 混合物的分离
9
[典例2]结晶是分离几种可溶性固态混合物的一种方法,它 的原理是( D )。
A.混合物在不同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 B.组成混合物的各种物质的沸点不同 C.混合物中的各种物质的熔点不同 D.组成混合物的各种物质在同种溶剂里溶解度随温度变 化的大小程度不同 点拨:结晶是一种利用各种物质在同种溶剂里溶解度随温 度变化的大小程度不同,而将几种可溶性物质分离开的方法。
1
3.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个孔,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 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在相同的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
可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是( B )。 A.饱和溶液 B.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C.氯化钠溶解度升高 D.氯化钠溶解度降低 解析:还能够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一定是该溶质的不饱和
溶液。
2
4.现有 60 ℃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若将其温度降到 20 ℃,
C A.仍为饱和溶液 B.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C.降温前后溶液的质量不变 D.降温前后溶剂的质量不变 解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降温后有晶体析出,溶质减少了, 溶液质量也减少了。
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概念辨析】
1.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 ___不__能__继__续__溶__解_____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 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__这__种__溶__质__的__不__饱__和__溶__液__。 注意:①“饱和”、“不饱和”是相对的,随溶剂质量、溶质 质量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②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只是不能继续溶解这种物质,但是还 可能继续溶解其他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