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林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与南水北调的关系

合集下载

淮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淮安市淮河流域暨南水北调水环境质量区域补偿实施方案的通知

淮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淮安市淮河流域暨南水北调水环境质量区域补偿实施方案的通知

淮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淮安市淮河流域暨南水北调水环境质量区域补偿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淮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1.14•【字号】淮政办发[2013]6号•【施行日期】2013.01.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淮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淮安市淮河流域暨南水北调水环境质量区域补偿实施方案的通知(淮政办发〔2013〕6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淮安市淮河流域暨南水北调水环境质量区域补偿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希认真贯彻执行。

淮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3年1月14日淮安市淮河流域暨南水北调水环境质量区域补偿实施方案为确保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水质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江苏省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淮安市淮河流域暨南水北调水环境质量区域补偿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以“污染者付费、损害者补偿”为原则,坚持“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的方针,建立水环境资源污染损害补偿机制,对损害环境资源作出赔付补偿。

为落实地方人民政府的责任,将淮河流域暨南水北调3条河流、通榆河1条河流,最能代表出入境水质的省控以上断面作为补偿考核断面,交纳补偿资金。

二、考核河流选取淮河、京杭大运河(淮安段)、苏北灌溉总渠、盐河为考核河流。

三、考核断面按照“行政区界分明、污染责任明确、便于实施考核”的原则,选取考核断面,详见下表。

备注:1.安徽入境水质按照省环保厅有关监测结果认定。

2.考虑汛期、南水北调调水时期等特殊时期的水质变化。

四、考核因子和执行标准考核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Ⅲ类标准。

五、补偿标准按照水污染防治的要求和治理成本,水环境资源区域补偿标准如下:(一)水质单因子超标0.5倍以下(含0.5倍)的,补偿金为30万元;(二)水质单因子超标0.5-1.0倍(含1倍)的,补偿金为50万元;(三)水质单因子超标1.0-2.0倍(含2倍)的,补偿金为100万元;(四)水质单因子超标2.0倍以上的,补偿金为200万元。

南水北调工程对水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

南水北调工程对水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

南水北调工程对水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的供应已经成为国家面临的严重问题。

特别是在北方地区,水资源的短缺问题更加突出。

为此,南水北调工程作为国家重大水利工程之一,被建设并投入使用,旨在将长江水系、珠江水系、淮河水系和黄河水系进行补充和调剂,使水资源能够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

本文将探讨南水北调工程对水资源配置的影响,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

一、南水北调工程对经济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将推动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

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大量的水资源被调剂到了北方地区,使北方地区的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得到了保障,特别是在干旱缺水的情况下,南水北调工程更具有重要的作用。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成本虽然高昂,但是可以减少干旱地区的耕地和牧草地的损失,提高了灌溉水的效率。

同时,南水北调工程也通过建设水坝,提高了水电利用率,进一步刺激了北方地区的经济增长,尤其是水电领域。

二、南水北调工程对社会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对北方地区的社会以及人民的生活产生了直接和深远的影响。

同时,南水北调工程也解决了北方地区的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水的问题,消除了“热浪”现象,降低了城市的温度。

由于南水北调工程保障了北方地区的供水,使得更多的人民能够享受到良好的生活条件,同时,也减少了迁徙人口的数量,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此外,南水北调工程对土地利用、减轻地下水资源的压力,以及提高灌溉水的效率等,也有助于缓解当地社会和环境问题。

三、南水北调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作为一项庞大的水利工程,其建设和运行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水库、水电站建设所需的土地资源导致林地、湿地等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失去;2、水库建设会改变水涨退规律、水体温度和水生态系统等,影响周边的自然环境;3、长途输送水对管道建设、水源利用和水资源消耗等也会对环境造成不可忽略的影响。

但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同时也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对中国水资源利用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对中国水资源利用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对中国水资源利用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对解决南北水资源不均衡的大规模水利工程,它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江苏、山东、河南、河北等数个省市的水资源调度。

南水北调工程将南部的江、河水引到北部缺水的地区,旨在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的现状,提高北方地区用水质量和用水量,解决南北水资源的不平衡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对于中国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一、解决了北方黄淮海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北方黄淮海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这里的农业、工业、生活用水需求很大,但是由于地下水水位下降、水资源污染等原因,该地区的可用水资源不足。

南水北调工程解决了北方黄淮海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有效的保障了该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二、提高了北方地区用水效率,节约了水资源。

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引黄入冀工程和引江济邯工程建设过程中,人们大力推广了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和节水型设备,积极宣传用水节约的理念,减少了人们的浪费行为,同时运用现代测控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提高了用水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有效的降低了水资源的消耗,提高了北方地区用水效率。

三、推动了中国水资源整体调度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使我国水资源整体调度管理得以实现现代化,不仅解决了南北水资源的不平衡,也为我国水资源的整体利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南水北调工程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加强了对水资源的管理和调度,在把水从南部引入北部的同时,也要求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所得到的水资源进行调度和管理,从而实现了我国水资源整体调度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四、降低了环境水平污染的危害。

南水北调工程不仅仅是一个水资源调度的工程,更是人们深入理解和认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

南水北调工程推广了我国的水资源环保意识,对于防止水源地的污染和不良环境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南水北调工程在引水过程中,采用了全封闭、控制排放、水污染物的预处理和后处理等环保措施,有效的保护了北方水资源和环境的健康,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环境污染和健康危害。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环境协调保护与治理问题探究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环境协调保护与治理问题探究
二、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亟待解决 的问题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全国人民的生活 息息相关,不仅缓解了北方水资源缺乏的 状况,还能够促进各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 展。因此应该加强对水源区的环境保护工 作,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的应用。从而能 够减少环境污染状况的发生,促进南水北 调中线工程作用的发挥,实现经济、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仅依靠单方面的力量,不 能解决水源地的生态保护和治理问题。同 时。生态环境的特殊性。陕.鄂.豫三省 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差异,以及三省民 族关系的复杂性也决定了生态保护和治理 的艰巨性。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只有通 过协商与合作,我们才能实现治理的既定 目标.并确保将一渠清水继续送往北方。 虽然,针对农业面源污染威胁和水源地生 态文明建设的影响,陕西.河南,湖北等
1缺乏指导保护工作的总体规划 关于南水北调工程水源生态保护尚未 达成正式协议。南水北调水源地汉江流域 的整体治理和水源地保护,是决定南水北 调中线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汉江流域面 积15.1万平方公里.涉及湖北,陕西, 河南,四川,甘肃等省区,人员居住混杂, 因此.管理很困难。世界上类似河流的保 护和管理,主要是通过实现相关的法律效 力协议,统一认识,约束和规范区域行为, 协调各方利益,保证边界河流的合理开发 利用,避免边境河流国家的政策变化和不 确定性的风险和不利影响f3】。目前涉及各 级地方政府尚未签署华南水转移协议源地 汉江流域的整体治理和水源地保护方面的 多边协定,这显然不利于汉江流域的生态 保护。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就 不可能解决环境治理中的具体问题,导致 频繁发生危害生态环境的事件,环境恶化 的趋势难以控制。此外。尚未制定汉江流 域生态保护和治理合作的总体规划,因此 不可能实施具有目标,有步骤和有重点的 生态保护措施。它只能在问题发生后实现, 并且恢复速度较慢。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效果不佳。 2缺少汉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联合指挥与协调的专门机构 汉江流域没有专门的行政机构。一般 来说,只有海事(河道水域)和环保部门 根据职能确定的相关业务部门。各方在环 境保护方面的权利和责任不够明确.管理 更加混乱。另外。由于缺乏统一的指挥协 调机制,湖北,陕西,河南,四川,甘肃 六省边界河流联合监测管理也很困难,不

南水北调的原理

南水北调的原理

南水北调的原理南水北调是中国大型水利工程之一,旨在解决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匮乏的矛盾。

其原理主要包括引江济淮、汉水入淮、引汉济邓、西线引水等几个方面。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有力促进我国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改善水资源供需矛盾,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首先,引江济淮是南水北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原理是通过引江河水,经过引水渠、隧道等工程设施,将长江水引入淮河流域,解决淮河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这一举措不仅可以改善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也为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城市供水等方面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

其次,汉水入淮也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原理是通过引导汉水,将其注入淮河,以补充淮河流域的水资源。

这一举措不仅可以缓解淮河流域的水资源紧张局面,也可以改善水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除此之外,引汉济邓也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原理是通过引导汉江水,将其注入邓河,以解决邓河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这一举措不仅可以改善邓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也可以为当地的农业灌溉、城市供水等方面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

最后,西线引水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其原理是通过引导长江水,将其引入黄河流域,以解决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这一举措不仅可以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也可以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城市供水等方面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

综上所述,南水北调工程的原理主要包括引江济淮、汉水入淮、引汉济邓、西线引水等几个方面。

通过这些工程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匮乏的矛盾,促进我国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改善水资源供需矛盾,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于我国水资源保障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林晓林--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与南水北调的关系

林晓林--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与南水北调的关系

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与南水北调的关系报告报告人:林晓林班级:生物技术2班学号:20103426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与南水北调的关系一、何为淮河流域1、淮河流域的源头:淮河源头位于河南省嵩县车村镇境内,淮河最上源的溪流名为东沙沟,源头坐标为东经111度59分46秒,北纬33度49分55秒,源头高程1329米。

2、淮河流域地理位置: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省,在三江营南流入江,北流入海。

全长约1252公里,总落差约1329米。

淮河可以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部分,洪河口以上为上游,长360公里,地面落差980米,流域面积3.1万平方公里;洪河口以下至洪泽湖出口中渡为中游,长490公里,地面落差16米,中渡以上流域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中渡以下至三江营为下游入江水道,长150公里,地面落差约6米。

淮河流域总长为:1252公里;总面积为:274657平方千米。

江苏境内流域面积6.53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属淮河下游地区和沂沭泗地区,淮河下游地区南至通扬运河及拼茶河,北至废黄河以北为沂沭泗地区。

涉及徐州、连云港、宿迁、淮阴、盐城、扬州、泰州、南通等8市,流域内有津浦、陇海等重要铁路,大型工矿企业众多。

3、淮河流域工程简介:1)洪泽湖位于江苏省淮阴、宿迁两市境内,由黄河南徒夺淮而形成,是淮河中下游最大的拦洪蓄水平原湖泊型水库,具有防洪、灌溉、航运、发电、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

一般湖底高程10.5m,最低为10.0m,正常蓄水位13.0m,蓄水面积2151.9 km2,设计洪水位16.0m,总库容135亿m3。

洪泽湖蒋坝站历史最高水位16.25m,三河闸最大泄量10700 m3/s。

洪泽湖承泄淮河上、中游15.8万km2面积来水,主要入湖河流为淮河、怀洪新河、濉河、池河、崇潼河、新汴河等,这些河流大多分布于湖的西部。

洪泽湖关系到淮河下游地区2000多万人和3000多亩耕地以及工农业生产的防洪安全。

洪泽湖洪水通过入江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和分淮入沂入江入海。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作者:王勋来源:《环球市场》2017年第17期摘要:我国水资源分布南多北少,局部水资源严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是通过跨流域调水,以有余补不足,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有效缓解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局面,从而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基于此,文章探讨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以供参考。

关键词:南水北调工程中段;水源污染;防治措施1南水北调及中线工程情况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

①南水北调是国家为了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实施的重大战略性基础工程。

工程共分为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规划总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其中东、中、西三线调水规模分别为148亿立方米、130亿立方米和170亿立米。

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从位于汉江中上游的的丹江口水库的东岸淅川陶岔渠首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在郑州附近经隧道穿过黄河,然后沿京广铁路西侧顺渠北上。

一期工程通水后平均每年可调水95亿立方米,远期将达到年均调水130亿立方米。

重点是为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个省市的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及100多个县(市)提供生活、生产用水,兼顾沿线地区的生态和农业用水。

输水干渠全长1432公里,其中渠首至北京段长约1277公里,向天津输水渠长约155公里,受水区总面积达15.5万平方公里,受益人口达1个多亿。

2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污染基本情况2.1不完善的排污设施目前南水北调工程中段水源区排污设施并不完善,调查发现,该地区污水收集率均低于75%,污水处理率更是低于80%,管网覆盖率低于80%。

在陕南汉江、丹江流域有326个排污口,其中有149个工业排污口,有98个生活排污口,有79个混合排污口。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规划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二○○一年十二月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目的为落实朱鎔基总理和温家宝副总理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指示,体现“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原则,保证东线调水水质,国家计委会同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等部门及江苏、山东、河北、天津等省市制定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并将其纳入工程总体规划。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利用现有京杭运河及其平行的河道输水,输水干线联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下游区域,这四大流域污染物将对输水水质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确保输水干线水质达Ⅲ类标准,需要加快这一区域的水污染防治进程。

制定并实施东线治污规划不仅是东线工程发挥效益的保障,而且是对这一区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推动。

第二节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国家“十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专项规划》《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修订)》《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海河流域综合规划》《淮河流域综合规划》《城市供水条例》《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 1-199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149-9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52-83)第三节编制原则一、确保输水水质原则确保输水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使长江水安全输送至天津,实现清水优先保护;建立水质目标、排污总量、治污项目、工程投资四位一体的指标体系,制定水质保证方案。

二、治污促进节水的原则淮河、海河流域结构性污染严重,水资源浪费也严重,必须在建设治污系统的同时,全面落实节水措施,减少工农业用水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和污水资源化率,降低人均综合用水系数,实现节水型社会的要求,全社会珍惜北调水量,保护好北调水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与南水北调的关系报告报告人:林晓林班级:生物技术2班学号: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与南水北调的关系一、何为淮河流域1、淮河流域的源头:淮河源头位于河南省嵩县车村镇境内,淮河最上源的溪流名为东沙沟,源头坐标为东经111度59分46秒,北纬33度49分55秒,源头高程1329米。

2、淮河流域地理位置: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省,在三江营南流入江,北流入海。

全长约1252公里,总落差约1329米。

淮河可以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部分,洪河口以上为上游,长360公里,地面落差980米,流域面积3.1万平方公里;洪河口以下至洪泽湖出口中渡为中游,长490公里,地面落差16米,中渡以上流域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中渡以下至三江营为下游入江水道,长150公里,地面落差约6米。

淮河流域总长为:1252公里;总面积为: 274657平方千米。

江苏境内流域面积6.53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属淮河下游地区和沂沭泗地区,淮河下游地区南至通扬运河及拼茶河,北至废黄河以北为沂沭泗地区。

涉及徐州、连云港、宿迁、淮阴、盐城、扬州、泰州、南通等8市,流域内有津浦、陇海等重要铁路,大型工矿企业众多。

3、淮河流域工程简介:1)洪泽湖位于江苏省淮阴、宿迁两市境内,由黄河南徒夺淮而形成,是淮河中下游最大的拦洪蓄水平原湖泊型水库,具有防洪、灌溉、航运、发电、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

一般湖底高程10.5m,最低为10.0m,正常蓄水位13.0m,蓄水面积2151.9 km2,设计洪水位16.0m,总库容135亿m3。

洪泽湖蒋坝站历史最高水位16.25m,三河闸最大泄量10700 m3/s。

洪泽湖承泄淮河上、中游15.8万km2面积来水,主要入湖河流为淮河、怀洪新河、濉河、池河、崇潼河、新汴河等,这些河流大多分布于湖的西部。

洪泽湖关系到淮河下游地区2000多万人和3000多亩耕地以及工农业生产的防洪安全。

洪泽湖洪水通过入江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和分淮入沂入江入海。

淮河入海水道一期工程建成后,也可分防泄洪泽湖洪水。

国务院明确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确保大堤安全洪泽湖实际兴利水位13.0 m,兴利库容36亿m3 ,设计灌溉面积1230万亩。

洪泽湖水可经二河、淮沭河、沭新河、中运河、废黄河、盐河等北调到淮北地区灌溉、航运和城镇供水,灌溉面积可达2580万亩。

同时,洪泽湖在江水北调工程及跨流域调度水源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2)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江水道自三河闸至三江营全长158km,承担洪泽湖以上淮河流域15.8万km2集水面积和三河闸至邵伯湖区间6633km2的排洪任务,是淮河下游重要泄洪通道。

淮河入江水道自1952年兴建,1969年实施金沟段改道筑大汕子格堤方案,设计行洪流量12000m3/s。

入江水道沿线主要建筑物有万福闸、太平闸、金湾闸、芒稻闸、东西漫水闸、石港船闸、大汕子闸以及高邮湖控制等。

1954年三河闸最大泄洪10700m3/s。

3)淮河入海水道与苏北灌溉总渠平行,紧靠其北侧,西起洪泽湖二河闸,东至滨海县扁担港入黄海,全长163.5km,位于淮阴、盐城2市境内,经过清浦、淮安、阜宁、滨海4县(区)。

工程分两期实施,工程设计排洪流量2270m3/s,远期工程设计排洪流量7000m3/s。

两岸堤距750m,工程开挖两道偏泓,远期工程再将滩面全部挖成深泓。

工程主要内容为行洪河道和两岸大堤,二河、淮安、滨海、海口4个枢纽及淮阜控制,穿堤建筑物26座,跨河桥梁和渠北排灌影响处理工程等。

工程正在建设中,计划于2003年前汛期发挥效益。

4)苏北灌溉总渠西起洪泽湖高良涧闸,东至滨海县扁担港入海,长168km。

灌溉总渠是供水骨干河道,两岸灌溉面积约2580万亩,也可分泄淮河洪水,同时还具有排涝、航运、发电等综合效益。

1969年最大泄洪流量968m3/s。

5)三河闸位于洪泽县蒋坝镇淮河入江水道上,建成于1953年7月1日,共63孔,每孔净宽10.0米,每孔净高6.2米,总宽697.75米。

主要作用为排洪、蓄水、发电。

它与二河闸、高良涧闸和洪泽湖大堤等工程一起,形成防洪屏障,保护里下河地区2000万亩农田和3000多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灌溉苏北地区2580万亩农田,便利航运,发展水产,补充工业及人民生活用水。

6)二河闸位于洪泽县顺河乡洪泽湖大堤与苏北灌溉总渠北堤之三角地带,系淮河下游洪水分泄入新沂河及渠北分洪的关键性工程。

该工程建成于1958年6月30日,共35孔,每孔净宽10.0米,每孔净高8.0米,总宽401.82米。

设计最大过闸流量为9000秒立米。

该闸的主要作用为防洪、灌溉、泄洪。

7)高良涧闸位于洪泽县高涧镇,为洪泽湖控制工程之一,系苏北灌溉总渠的渠首工程,1952年6月建成,共16孔,每孔净宽4.2米,每孔净高4.0米,总宽80.0米。

设计最大过闸流量为800秒立米。

该闸的主要作用为排洪和灌溉,并可利用余水发电。

二、淮河流域污染1、农业污染:淮河流域人均粮食产量占全国排行第二位,而为了保持及增加生产量,每年都投入使用大量的农药、化肥等。

根据统计数据知道,淮河流域内的四个农业大省,每年耕地耗用化肥及农业量如下:平均每公顷耕地耗用化肥609kg,而农药则为16.94kg。

这便是淮河流域水质氨氮超标严重的原因之一。

2、淮河流域农业结构不合理。

这导致淮河流域的经济效益欠佳,农民收入低。

淮河流域1997年农民纯收入仅为1800元上下。

这仅仅只是流域中四个省份平均水平的80%,也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5%。

这样就造成了农民寻求其它途径致富的强烈愿望。

由此,许多工艺简单、技术设备落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15小企业,如小制革、小化工、小造纸等在淮河流域地区泛滥开来。

这便是造成淮河流域污染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3、在淮河流域的工业比重方面,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工业明显为轻工业的主流,而制造业比重明显很低。

这样的结构,便导致了原材料及能源消耗高,但是经济效益低且污染环境严重的尴尬局面。

另一方面,流域中的大型企业明显少于中小企业许多,比重远远不足,这样就导致污染更加容易而治理则更加困难。

三、淮河流域污染的治理1、“九五”计划时期的治理“九五”计划明确了淮河流域水污染的防治目标:“1997年实现全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2000年淮河流域各主流河段、湖泊、水库的水质达到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要求,实现淮河流域水体变清。

”项目完成情况:1、建造城市污水治理厂:到2000年底全流域59座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已建成并运行12座,在建32座,未动工15座。

2、产业结构调整关停和取缔了4987家污染严重的“十五小(土)”企业,1562家重点工业污染源中的1290家基本实现达标排放,其余272家执行关、停、并、转。

2、“十五”计划时期调整工业结构,实施工业企业的清洁生产,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完善城市管网配套设施。

项目完成情况:城市污水处理工程161个、工业结构调整131个、工业点源综合整治116个、流域综合治理29个、截污导流工程15个、饮水工程3个、自身能力建设13个、城市垃圾处理场14个、农业面源治理6个、排污许可证的实施。

总投资255.9亿元。

四、南水北调自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的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最终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南水北调调水规模及长度南水北调调水规模及长度方米,建设时间约需40-50年。

建成后将解决700多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问题。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

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西线工程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

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

东线工程开工最早,并且有现成输水道。

中线工程:从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扩容的汉江丹江口水库调水,经陶岔渠首闸(河南淅川县),沿豫西南唐白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引水线路图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引水线路图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终点北京。

中线工程主要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省市沿线的20余座城市供水。

中线工程已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计划2013年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2014年汛期后全线通水。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

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及时向黄河下游补水。

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规划调水规模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

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五、二者的关系在南水北调工程中,淮河流域是东线工程的至关重要的一环,是一直以来限制南水北调工程实施的关键之所在。

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地区长期受到干旱缺水的困扰,水资源短缺与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京、津、冀、鲁地区和淮河流域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和连年发生的严重干旱缺水,使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建设显得更为紧迫。

因此,淮河流域水污染的治理与南水北调工程息息相关,迫在眉睫。

--------报告人:林晓林 2010级生物技术2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