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基础简答题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考试

机械制造基础考试一、单选题(共68题,每题1分,共68分)1.机械加工过程中常见的振动不包括()A、收迫振动B、随机振动C、自激振动D、自由振动正确答案:B2.在磨削加工中,大部分切削热将传给()砂轮A、工件B、机床C、磨屑正确答案:C3.使坯料高度缩小,横截面积增大的锻造工序是()A、拔长B、镦粗C、弯曲D、冲孔正确答案:B4.常用的外圆车刀包括45°弯头车刀、75°圆车刀和()A、90°偏刀B、切断刀C、螺纹刀D、100°外圆车刀正确答案:A5.确定工序加工余量大小的基本原则是()A、尽量减小加工余量,以提高生产率、降低加工成本B、保证切除前工序加工中留下的加工痕迹和缺陷C、保证加工时切削顺利,避免刀具相对工件表面打滑或挤压D、在被加工表面均能被切削到的前提下,余量越小越好正确答案:A6.当机床主轴存在轴向窜动误差时则对()的加工精度影响很大。
A、端面B、内孔C、外圆正确答案:A7.麻花钻的主切削刃有()个A、2B、4C、3D、1正确答案:A8.刀具磨损后将影响()和加工质量。
A、切削力、切削速度B、切削力、切削温度C、切削速度、切削深度D、切削深度、切削温度正确答案:B9.下列是自由锻造特点的是()A、精度高B、大批量生产C、生产效率高D、精度低正确答案:D10.冲床的规格是()A、冲压力大小表示B、滑块与工作台距离表示C、电动机效率D、以上都不正确正确答案:A11.焊接区内气体的分解将对焊缝质量起()A、有利影响B、不利影响C、没有影响D、视什么气体而定正确答案:B12.磨削加工中,大部分切削热()A、被磨屑所带走B、传给工件C、传给刀具D、传给机床正确答案:B13.ZG-300这种电源的类型属于()。
A、逆变焊机B、弧焊发电机C、硅整流焊机D、CO2保护焊机正确答案:C14.工件很精密或机床精度达不到要求但又要保证加工精度时,通常采用()A、误差分组法B、误差转移法C、误差补偿法D、直接减小原始误差法正确答案:B15.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A、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工作地是否变动B、零件结构的复杂程度C、生产计划的安排D、生产批量的大小正确答案:A16.完全定位是指()A、指工件定位时几个定位元件限制的自由度出现了不必要的重复限制的现象B、根据工件的具体加工要求,工件的定位不一定要限制全部六个自由度C、根据加工要求,应该限制的自由度没有完全被限制的情况D、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全部用夹具中的定位元件所限制,工件在夹具中占有完全确定的唯一位置正确答案:D17.不属于切削三要素的是哪个?()A、切削速度B、加工质量C、进给量D、背吃刀量正确答案:B18.切削层参数不包括()A、切削层公称厚度B、切削层公称宽度C、切削层公称长度D、切削层公称横截面积正确答案:C19.在同一条件下,连续加工一批工件时,其大小和方向呈无规律变化的加工误差称为()。
大学考试试卷《机械制造基础》及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1. 车削时的主运动是()A. 光杆旋转运动B. 刀具纵向直线运动C. 刀具横向直线运动D. 主轴旋转运动2. 工件装夹时,绝对不能采用()A. 完全定位B. 不完全定位C. 过定位D. 欠定位3. 在切削加工中,主运动通常只有()A. 一个B. 二个C. 三个4. 在车床上加工轴,一端用卡盘夹持,另一端用尾座顶针定位,此定位方式为()A. 完全定位B. 不完全定位C. 欠定位D. 重复定位5. 机床型号Y3150,“Y”表示()A. 铣床B. 齿轮加工机床C. 车床D. 磨床6. 当刀尖是主切削刃上最低点时,刃倾角为()A. 正B. 零C. 负D. 无法确定7. 在车床上用两顶尖安装的工件,它的定位是()A. 六点定位B. 五点定位C. 四点定位D. 七点定位8. 在实心材料加工孔,应选择()A. 钻孔B. 扩孔C. 铰孔D. 镗孔9. 在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中,基准要先行,这是为了()A. 消除工件的残余变形B. 使后面工序有精确的定位基面C. 避免主要加工表面产生加工硬化D. 减少精基面的表面粗糙度和进给量f确定之后,确定合理的切削速度应该保证()10. 在背吃刀量apA. 机床功率B. 刀具耐用度C. 工件表面粗糙度D. 加工余量11. 工时定额由下列几种时间组成,其中为了实现工艺过程,工人必须进行的开停机所消耗的时间是()A. 基本时间B. 辅助时间C. 生理与休息时间D. 布置工作地时间12. 对于所有表面都需要加工的工件,应选择()表面作为粗基准。
A. 加工余量最小的B. 光洁、平整和幅度大的C. 最粗糙的D. 加工余量最大的13. 安装车刀时,若刀尖低于工件回转中心,其工作角度将会()A. 前角不变,后角变小B. 前角变大,后角变小C. 前角变小,后角变大D. 前、后角均不变14. 精车铸铁工件时,通常()A. 用切削液B. 不用切削液或煤油C. 用高浓度乳化液D. 用低浓度乳化液15. 切削脆性金属时所产生的刀具磨损形式是()A. 前刀面磨损B. 后刀面磨损C. 前、后刀面同时磨损D. 无法确定16. 合理选择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时,主要应使()A. 毛坯制造方便,降低毛坯成本B. 毛坯的形状尺寸与零件尽可能接近C. 加工后零件的性能最好D. 保证加工面的余量小而均匀17. 零件上孔径大于30mm,精度要求为IT9,通常采用的加工方案为()A. 钻一镗B. 钻一铰C. 钻一拉D. 钻一扩一磨18. 磨削内圆与磨削外圆相比,在一般情况下()A. 前者的加工质量和生产率都比后者低B. 前者的加工质量高,但生产率低C. 前者的加工质量和生产率都比后者高D. 两者不相上下19. “一面两销”的定位方式是()A. 欠定位B. 完全定位C. 过定位D. 不完全定位20. 下列配合零件应优先选用基孔制的是()A. 滚动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B. 同一轴与多孔相配,且有不同的配合性质C. 滚动轴承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D. 轴为冷拉圆钢,不需再加工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1. 工件以平面定位时起定位作用的支承有()A. 固定支承B. 可调支承C. 浮动支承D. 辅助支承2. 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率的措施()A. 缩短基本时间B. 缩短辅助时间C. 缩短布置工作地时间D. 缩短休息和生理需要时间3. 在下列量具中,属于专用量具的是()A. 塞尺B. 卡规C. 游标卡尺D. 钢尺E. 外径千分尺4. 下述哪几点是单件生产的工艺特征()A. 按划线工作,使用万能夹具B. 广泛使用专用设备C. 采用试切法进行加工D. 加工对象周期性变换E. 由木模砂型铸造和自由锻生产毛坯5. 在车削加工中,基本时间包括()A. 切削工件所消耗的时间B. 装卸工件所消耗的时间C. 切入切出空行程所消耗的时间D. 开停机床所消耗的时间E. 清理切屑所消耗的时间6. 可以加工外圆表面的机床有()A. 车床B. 钻床C. 立铣D. 刨床E. 铣镗床F. 磨床7. 粗、精加工分开,就是先将所有要加工的表面都粗加工一遍,然后再对精度要求较高的表面进行精加工,这样做的优点是()A. 有利于主要加工表面不被破坏B. 可以及早发现毛坯的内部缺陷,及时终止加工,避免浪费C. 为合理选用机床提供可能D. 可以减少安装次数E. 能消除由于粗加工的切削热引起的变形应力,减小工件变形误差8. 公差带形状属于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有()A. 平面度B. 面对面的平行度C. 面对线的垂直度D. 对称度9. 按照基准先行原则安排工件机械加工工艺顺序,下述工件的加工选择哪些是正确的()A. 轴类零件先车端面后,打中心孔B. 箱体零件先镗孔C. 箱体零件先加工底平面D. 轴类零件先车外圆10. 零件上的孔径大于20mm的孔,精度要求为IT8,它常用的加工方案为()A. 钻一扩一铰B. 钻—镗(扩)一磨C. 镗一粗磨一精磨D. 钻一拉E. 钻一扩一铰一磨三、判断题(本大题共30分,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1. 基本偏差决定公差带的位置。
机械制造基础作业及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作业及答案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一、问答题(每题4分,共20分)1·影响切削变形的因素有哪些,分别是怎样影响切削变形的?答:影响切屑变形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工件材料、刀具前角、切削速度、切削厚度。
工件材料的强度,硬度越大,切屑变形越小,刀具的前角越大,切削刃就越锋利,对切削层金属的挤压也就越小,剪切角就越大,所以,切屑变形也就越小。
切削速度主要是通过积屑瘤和切削温度使剪切角变化而影响切屑变形的,随着切削厚度的增加,使切屑的平均变形减小。
2·简述定位基准中的精基准和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1)基准重合原则应尽量选择加工表面的工序基准作为定位基准,称为基准重合原则。
采用基准重合原则,可以直接保证加工精度,避免基准不重合误差。
(2)基准统一原则在零件的加工过程中,应采用同一组精基准定位,尽可能多地加工出零件上的加工表面。
这一原则称为基准统一原则。
(3)自为基准原则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这一原则称为自为基准原则。
(4)互为基准原则对于零件上两个有位置精度要求的表面,可以彼此互为定位基准,反复进行加工。
粗基准的选取择原则。
(1)有些零件上的个别表面不需要进行机械加工,为了保证加工表面和非加工表面的位置关系,应该选择非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
(2)当零件上具有较多需要加工的表面时,粗基准的选择,应有利于合理地分配各加工表面的加工余量。
(3)应尽量选择没有飞边、浇口、冒口或其他缺陷的平整表面作为粗基准,使工件定位可靠。
(4)粗基准在零件的加工过程中一般只能使用一次,由于粗基准的误差很大,重复使用必然产生很大的加工误差。
3·简述提高主轴回转精度应该采取的措施。
答:①提高主轴部件的制造精度首先应提高轴承的回转精度,如选用高精度的滚动轴承或采用高精度的多油楔动压轴承和静压轴承。
其次是提高与轴承相配合零件(箱体支承孔、主轴轴颈)的加工精度。
机械制造基础-简答题答案

第一部分工程材料四、简答题1.什么是工程材料?按其组成主要分为哪些种类?答:工程材料主要指用于机械工程和建筑工程等领域的材料。
按其组成主要分为: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
2.什么是金属的热处理?有哪些常用的热处理工艺?答:金属热处理就是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来改变金属整体或表层的组织,从而改善和提高其性能的工艺方法。
金属热处理工艺可分为普通热处理(主要是指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工艺)、表面热处理(包括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和特殊热处理(包括形变热处理和真空热处理等)。
3.钢退火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常用的退火方法有哪些?答:钢退火的主要目的是:①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提高机械性能;②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③消除残余应力,避免钢件在淬火时产生变形或开裂;④提高塑性、韧性,便于塑性加工⑤为最终热处理做好组织准备。
常用的退火方法有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扩散退火、再结晶退火。
4.钢正火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正火与退火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如何选用正火与退火?答:钢正火的主要目的是①细化晶粒,改善组织,提高力学性能;②调整硬度,便于进行切削加工(↑HB);③消除残余应力,避免钢件在淬火时产生变形或开裂;④为球化退火做好组织准备。
正火与退火的主要区别是冷却速度不同。
正火与退火的选用:①不同的退火方法有不同的应用围和目的,可根据零件的具体要求选用;②正火可用于所有成分的钢,主要用于细化珠光体组织.其室温组织硬度比退火略高,比球化退火更高;③一般来说低碳钢多采用正火来代替退火。
为了降低硬度,便于加工,高碳钢应采用退火处理。
5.淬火的目的是什么?常用的淬火方法有哪几种?答:淬火是将钢奥氏体化后快速冷却获得马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马氏体,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它是强化钢材最重要的热处理方法。
常用的淬火方法有:单液淬火、双液淬火、分级淬火和等温淬火。
6. 淬火后,为什么一般都要及时进行回火?回火后钢的力学性能为什么主要是决定于回火温度而不是冷却速度?答:淬火钢一般不宜直接使用,必须进行回火以消除淬火时产生的残余应力,提高材料的塑性和韧性,稳定组织和工件尺寸。
机械制造基础简答题

机械制造基础简答题⼀.简要回答下列问题(30分,每题3分)1.⼑具前⾓γ0就是在那⼀平⾯内测量的?正交平⾯(主剖⾯)。
2.⿇花钻磨钝后刃磨哪个⾯?主后⼑⾯。
3.齿轮滚⼑⽤钝后,刃磨哪个⾯?前⼑⾯。
4.中碳钢与合⾦钢哪个切削加⼯性好?中碳钢。
5.⾼速钢⼑具加⼯灰铸铁⽑坯表⾯就是否合适,为什么?不合适,铸件表⾯硬层将使⼑具迅速磨损。
6. C A6140车床机动纵向进给时开动快速电机就是否可以,为什么?可以,因为有超越离合器。
7. M 1432A 万能外圆磨床砂轮与内圆磨具主轴均采⽤⽪带传动,换成齿轮传动⾏不⾏,为什么?不⾏,因为就是⾼速传动,⽤齿轮振动⼤。
8.⽆⼼磨床加⼯时⼯件轴向进给⼒从何⽽来?导轮轴线相对砂轮轴线倾斜⼀个⾓度,使得与⼯件接触点的线速度⽮量具有轴向进给分量。
9.成型法加⼯斜齿轮,可在什么机床上,⽤什么夹具加⼯?万能铣床,分度头。
10.顺铣加⼯优于逆铣,但为何推⼴受到限制?进给丝杠间隙造成⼯作台窜动问题不好解决。
⼆.1、影响车⼑⼯作⾓度不同于标注⾓度的因素有那些?⼑尖安装⾼低,进给量⼤,⼑具轴线偏斜。
2, 棒料初车时发现切削⼒过⼤,切削系统刚性不⾜,应⾸先调整切削⽤量中的哪⼀项最有效?切深a p (背吃⼑量)。
3、⾼碳钢与中碳钢哪⼀个切削加⼯性好?中碳钢。
4、减⼩车⼑主偏⾓会对径向切削分⼒产⽣何种影响?(外圆车削) 增⼤。
5、端⾯车削,主轴转速不变,车削过程中发现靠近⼯件轴线部份有积屑瘤现象,⽽远离⼯件轴线部份积屑瘤消失,请解释原因、积屑瘤⼀般在低速时产⽣,远离轴线线速度加⼤,远离积屑瘤形成区。
6、单从加⼯表⾯质量与⼑具耐⽤度来瞧,顺铣与逆铣何者为好? 顺铣好。
7、写出下列各图所⽰零件的加⼯在什么机床上完成?外圆磨床,插齿机,插床。
8、 CA6140车床主轴箱中有⼏个换向机构?各有何⽤? 两个,⼀个⽤于主轴正反转,⼀个⽤于切削左右螺纹。
9、 CA6140车床利⽤光杠反转实现⼑架反向移动就是否可⾏?为什么? 不⾏,超越离合器不能传递反向运动。
机械制造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晶粒内部不一致的原子排列称为晶体缺陷,通常分为、 ____和。
它们引起。
2.理论结晶温度T0与实际结晶温度Te之差为,一般液态金属冷却速度越快,结晶的(越显著),晶粒尺寸越小,从而得到细晶粒。
3.合金凝固后会出现_ _________和两种结构,它们是合金基本相。
4.公差原则中的相关原则是指与相关。
5.锤上模锻的模镗一般分为、_ 、。
6.切削用量三要素是指、和 ___________7.常见的外圆的方法有和。
8.由于材料性能的提高,汽车发动机曲轴毛坯早期多采用方法产生,而现在常用方法生产。
二、选择题1. 某中等载荷齿轮拟选用45钢制造,其可能的最终热处理工艺应该是( )A.淬火+低温回火B.调质+表面淬火C.渗碳+淬火+低温回火D.淬火+ 氮化2. 普通灰口铸铁组织中,不应有下列哪种渗碳体出现? ( )A.一次渗碳体B.二次渗碳体C.三次渗碳体D.一次渗碳体和二次渗碳体3. 下列合金钢中,铬元素含量最少的是( )A.GCr15B.Cr12C.1Cr13D.1Cr18Ni9Ti4. 高碳钢淬火后回火时,随回火温度升高其( )A.强度硬度下降,塑性韧性提高B.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C.强度韧性提高,塑性硬度下降D.强度韧性下降,塑性硬度提高5. 钢件出现下述哪种缺陷时,难以用热处理来消除( )A.晶内偏析B.纤维组织C.晶粒粗大D.网状渗碳体6. 滚动轴承钢GCr15的最终热处理应该是( )A.淬火+低温回火B.渗碳+淬火+低温回火C.淬火+中温回火D.氮化+淬火+低温回火7. 钢的淬透性主要决定于其( )A.碳含量;B.合金元素含量;C.冷却速度;D.过冷度。
8. 钢的下列基本相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铁素体B.奥氏体C.渗碳体D.马氏体9. 亚共晶白口铸铁的退火组织中,不可能有下列中的哪种组织( )A.二次渗碳体B.共析渗碳体C.一次渗碳体D.共晶渗碳体10. 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决定于其( )A.碳含量;B.合金元素含量;C.冷却速度;D.过冷度。
机械制造基础(第三版复习简答题)

机械制造基础(第三版复习简答题)1.切削加工由哪些运动组成?它们各有什么作用?答:切削加工由主运动和进给运动组成.主运动是直接切除工件上的切屑层,使之转变为切屑,从而形成工件新包表面.进给运动是不断的把切削层投入切削,以逐渐切出整个工件表面的运动。
2.切削用量三要素是什么?答:切削用量三要素是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
3.刀具正交平面参考系由哪些平面组成?它们是如何定义的?答:刀具正交平面参考系由正交平面Po,基面Pr,切削平面Ps组成;正交平面是通过切削刃上选定点,且与该点的基面和切削平面同时垂直的平面;基面是通过切削刃上选定点,且与该点的切削速度方向垂直的平面;切削平面是通过切削刃上选定点,且与切削刃相切并垂直与基面的平面.4.刀具的工作角度和标注角度有什么区别?影响刀具工作角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刀具的标注角度是刀具设计图上需要标注的刀具角度,它用于刀具的制造、刃磨和测量;而刀具的工作角度是指在切削过程中,刀具受安装位置和进给运动的影响后形成的刀具角度。
影响刀具工作角度的主要因素有:横向和纵向进给量增大时,都会使工作前角增大,工作后角减小;外圆刀具安装高于中心线时,工作前角增大,工作后角减小;刀杆中心线与进给量方向不垂直时,工作的主副偏角将增大或减小。
5.试述车刀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和刃倾角的作用,并指出如何选择?答:前角对切削的难易程度有很大的影响;后角是为了减小后刀面与工件之间的摩擦和减小后刀面的磨损;主偏角其大小影响切削条件、刀具寿命和切削分力大小等;副偏角的作用是为了减小副切削刃和副后刀面与工件已加工表面之间的摩擦,以防止切削时产生震动;刃倾角主要影响切削刃的强度和切屑的流出方向.前角的选择原则:①粗加工、断续切削、刀材强度韧性低、材强度硬度高,选较小的前角;②工材塑韧性大、系统刚性差,易振动或机床功率不足,选较大的前角;③成形刀具、自动线刀具取小前角;后角的选择原则:①粗加工、断续切削、工材强度硬度高,选较小后角,已用大负前角应增加α0;②精加工取较大后角,保证表面质量;③成形、复杂、尺寸刀具取小后角;④系统刚性差,易振动,取较小后角;⑤工材塑性大取较大后角,脆材减小α0;主偏角的选择原则:①主要看系统刚性.若刚性好,不易变形和振动,κr取较小值;若刚性差(细长轴),κr取较大值;②考虑工件形状、切屑控制、减小冲击等,车台阶轴,取90°;镗盲孔>90°;κr小切屑成长螺旋屑不易断较小κr,改善刀具切入条件,不易造成刀尖冲击;副偏角的选择原则:系统刚性好时,取较小值,系统刚性差时,取较大值;刃倾角的选择原则:①粗加工、有冲击、刀材脆、工材强度硬度高,λs取负值;②精加工、系统刚性差(细长轴),λs取正值;③微量极薄切削,取大正刃倾角。
机械制造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一、填空题1.焊接电弧由三部分组成,即阴极区、阳极区、弧柱区。
2.直流弧焊机的输出端有正、负之分,焊接时电弧两端的极性不变;在正接中,焊件接弧焊机的_正极_,焊条接其_负极_。
3.焊条焊芯的作用是_导电_和_填充焊缝金属_。
4.电弧焊焊条按熔渣化学性质的不同,分为酸性焊条和碱性焊条。
5.焊条药皮原料的种类有稳弧剂、造气剂、造渣剂、脱氧剂、合金剂、黏结剂等6.焊接接头中的热影响区包括熔合区、过热区、正火区、部分相变区。
7.焊接变形的基本形式有收缩变形、角变形、弯曲变形、扭曲变形、波浪形变形。
8.焊接变形的常用矫正方法是火焰加热矫正法、机械矫正法。
9.减少焊接变形的措施有加裕量法、刚性固定法、反变形法、选择合理的焊接次序等。
10.常用的电弧焊焊接方法有手工电弧焊、_埋弧焊_、_气体保护焊_等。
11.气焊火焰可分为中性焰、氧化焰和碳化焰。
12.按照接头形式电阻焊可分为三种,即点焊、缝焊和对焊。
13.常用的焊接接头形式有对接接头、角接接头、搭接接头、 T形接头。
14.常用的特种焊接方法有超声波焊、真空电子束焊、激光焊、等离子弧焊、爆炸焊等。
15.难以进行气割的金属有铸铁、高碳钢、不锈钢、铜、铝等。
二、选择题1.焊条药皮中加入淀粉和木屑的作用是(C)。
A.脱氧;B.造渣;C.造气;D.增加透气性2.焊接薄板时,为防止烧穿可采用(D)。
A.交流电源;B.直流正接;C.任意电源;D.直流反接3.在焊接接头中,综合性能最好的区域是(C)。
A.熔合区;B.过热区;C.正火区;D.部分相变区4.对铝合金最合适的焊接方法是( C )A.电阻焊B.电渣焊C.氩弧焊D.手工电弧焊5.闪光对焊的特点是( B )A.焊接前先将被焊件接触B.焊接前把被焊件安装好并保持一定距离C.闪光对焊焊缝处很光滑D.只能焊接相同的材料6.与埋弧自动焊相比,手工电弧焊的突出优点在于( C )。
A.焊接后的变形小B.适用的焊件厚C.可焊的空间位置多D.焊接热影响区小7.容易获得良好焊缝成形的焊接位置是(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工程材料四、简答题1.什么是工程材料?按其组成主要分为哪些种类答:工程材料主要指用于机械工程和建筑工程等领域的材料。
按其组成主要分为: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
2.什么是金属的热处理?有哪些常用的热处理工艺?答:金属热处理就是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来改变金属整体或表层的组织,从而改善和提高其性能的工艺方法。
金属热处理工艺可分为普通热处理(主要是指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工艺)、表面热处理(包括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和特殊热处理(包括形变热处理和真空热处理等)。
3.钢退火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常用的退火方法有哪些?答:钢退火的主要目的是:①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提高机械性能;②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③消除残余内应力,避免钢件在淬火时产生变形或开裂;④提高塑性、韧性,便于塑性加工⑤为最终热处理做好组织准备。
常用的退火方法有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扩散退火、再结晶退火。
4.钢正火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正火与退火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如何选用正火与退火?答:钢正火的主要目的是①细化晶粒,改善组织,提高力学性能;②调整硬度,便于进行切削加工(↑HB);③消除残余内应力,避免钢件在淬火时产生变形或开裂;④为球化退火做好组织准备。
正火与退火的主要区别是冷却速度不同。
正火与退火的选用:①不同的退火方法有不同的应用范围和目的,可根据零件的具体要求选用;②正火可用于所有成分的钢,主要用于细化珠光体组织.其室温组织硬度比退火略高,比球化退火更高;③一般来说低碳钢多采用正火来代替退火。
为了降低硬度,便于加工,高碳钢应采用退火处理。
5.淬火的目的是什么?常用的淬火方法有哪几种?答:淬火是将钢奥氏体化后快速冷却获得马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马氏体,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它是强化钢材最重要的热处理方法。
常用的淬火方法有:单液淬火、双液淬火、分级淬火和等温淬火。
6. 淬火后,为什么一般都要及时进行回火?回火后钢的力学性能为什么主要是决定于回火温度而不是冷却速度?答:淬火钢一般不宜直接使用,必须进行回火以消除淬火时产生的残余内应力,提高材料的塑性和韧性,稳定组织和工件尺寸。
由于回火后钢的力学性能取决于回火后的组织与结构,而回火后的组织与结构是由回火温度而不是由冷却速度决定的。
7.回火的目的是什么?常用的回火操作有哪些?试指出各种回火操作得到的组织、性能及应用范围。
答:回火的目的是:①消除淬火时产生的残余内应力;②提高材料的塑性和韧性,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③稳定组织和工件尺寸。
常用的回火方法有以下三种:(1)低温回火(250℃以下)组织:回火组织为回火马氏体。
性能:基本上保持了淬火后的高硬度(一般为58~64 HRC)和高耐磨性。
应用:主要用于高碳工具钢、模具、滚动轴承、渗碳、表面淬火的零件及低碳马氏体钢和中碳低合金超高强度钢。
(2)中温回火(350~500 ℃)组织:回火组织为回火屈氏体。
性能:回火屈氏体的硬度一般为35~45 HRC,具有较高的弹性极限和屈服极限。
它们的屈强比(σs/σb)较高,一般能达到0.7以上,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韧性。
应用:主要用于各种弹性元件。
(3)高温回火(500~650℃)组织:回火组织为回火索氏体。
性能:其综合力学性能优良,在保持较高强度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硬度一般为25~35 HRC。
应用:广泛用于综合力学性能要求高的各种机械零件,例如轴、齿轮坯、连杆、高强度螺栓等。
8.什么是调质处理?调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钢在调质后是什么组织?答:通常在生产中将各种钢件淬火及高温回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称为调质处理。
调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零件的综合机械性能。
钢在调质后的组织是:回火索氏体9.说明下列零件毛坯进行正火的主要目的及正火后的组织:(l)20钢锻造的齿轮毛坯;(2)45钢锻造用的机床主轴毛坯;(3)T12轧制而成的锉刀毛坯(组织为网状 Fe3CⅡ和片状珠光体)。
答:(1) 20钢齿轮正火后的组织为:S+F目的:提高硬度,避免粘刀,改善切削加工性。
(2) 45钢锻造用的机床主轴毛坯正火后的组织为:S+F目的:(正火代替完全退火,节约时间和能源)细化晶粒,改善组织,改善机械性能。
.S+ Fe3CFe3CⅡ和片状珠光体,正火后的组织为:(3) T12钢轧制而成的锉刀毛坯正火前的组织为网状Ⅱ目的:细化晶粒,改善组织,减少或消除网状渗碳体,为后续工序(球化处理)做好组织准备。
.指出下列工件的淬火及回火温度,并说明其回火后获得的组织及其大致硬度。
10钢小轴(要求综合性能);(l)45弹簧钢;(2)60锉刀。
(3)T12答:淬火温度回火温度回火后的组织回火后的硬度工件HRC 25~35 45 钢小轴 Ac3 + 30~50℃S500~650℃回HRC 45~50 回弹簧钢60 T350~500℃Ac3 + 30~50℃HRC 55~65Ac1 + 30~50℃ 150~250℃ T12 锉刀 M回 11. 45钢轴的生产工艺过程如下,试说明其中各热处理工序的目的。
调质精加工粗加工锻造正火局部表面淬火 + 低温回火磨削答:正火:消除锻造时产生的内应力或调整材料的硬度,使其便于切削加工。
调质处理:提高材料的综合机械性能。
局部表面淬火 + 低温回火:局部表面淬火是为了局部提高材料表面的硬度,从而提高其耐磨性;低温回火是为了消除残余内应力,防止工件变形开裂,同时保持材料淬火后的高硬度。
12. 用45钢制车床主轴,要求轴颈部位硬度为56~58HRC,其余地方为20~24 H RC,其加工工艺路线为:锻造→正火→机械加工→轴颈表面淬火→低温回火→磨加工。
请说明以下问题。
(1)正火的目的及大致热处理工艺参数。
(2)表面淬火及低温回火的目的。
(3)使用状态下轴颈及其他部位的组织。
答: (1)主轴正火的目的是为了细化晶粒,改善组织,消除内应力,同时,改善切削加工性,保证主轴心部的力学性能。
加热到850℃,保温一定的时间,出炉后在空气中冷却。
(2)表面淬火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马氏体组织,提高主轴的硬度,改善耐磨性;低温回火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淬火应力,防止变形和开裂,同时,保持高的淬火硬度。
(3)使用状态下轴颈表面的组织是回火马氏体M回,轴颈心部的组织是回火索氏体和铁素体S回+F,其他部位的组织是索氏体和铁素体S+F。
15. 试分析下列零件的工作条件和主要力学性能要求,选择相应的材料(写出2—3种材料的牌号):(1)弹簧(2)汽车变速箱小齿轮(3)机床传动用大齿轮(4)轻载载货汽车发动机曲轴(5)钳工用的锉刀(6)高速切削刀具(7)机床主轴(8)机床床身答:(1)弹簧: 60、65、70、65Mn、60Si2MnA(2)汽车变速箱小齿轮:40、45、40Cr、40Mn、20Cr 、20CrMnTi、 35CrMoHT350、 HT300、HT250、HT200、50、45、 35)机床传动用大齿轮:3(.(4)轻载载货汽车发动机曲轴:40Cr、35CrMo、QT600-3、QT700-2、QT800-2(5)钳工用的锉刀:T10、T11、T12、T13(6)高速切削刀具:W18Cr4V、W6Mo5Cr4V2(7)机床主轴:45、40Cr、35CrMo(8)机床床身:HT200、HT250、HT200、HT350第十三章切削加工基础知识1、何谓切削运动?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称为切削运动。
它包括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主运动是切下切屑所需的最基本的运动。
与进给运动相比,它的速度高、消耗机床功率多。
主运动一般只有一个。
进给运动是多余材料不断被投入切削,从而加工出完整表面所需的运动。
进给运动可以有一个或几个。
主运动和进给运动的适当配合,就可对工件不同的表面进行加工。
2、试述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
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为:1)高的硬度。
刀具材料的硬度必须高于工件材料的硬度。
在常温下,刀具材料的硬度一般应在HRC60以上。
2)足够的强度和韧性。
以便承受切削力和切削时产生的振动,防止刀具脆性断裂和崩刃。
3)高的耐磨性。
即抵抗磨损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刀具材料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
4)高的耐热性。
指刀具材料在高温下仍能保持硬度、强度、韧性和耐磨等性能。
5)良好的工艺性和经济性。
为便于刀具本身的制造,刀具材料应具有好的切削性能、磨削性能、焊接性能及热处理性能等,而且要追求高的性能价格比。
3、切削过程中有哪些物理现象?试述积屑瘤的产生对切削加工的影响。
切削过程中的物理现象有积屑瘤和加工硬化现象。
积屑瘤的存在有利也有弊。
积屑瘤的不稳定使切削深度和厚度不断发生变化,影响加工精度,并引起切削力的变化,产生振动、冲击,而且脱落的积屑瘤碎片粘附在已加工表面上,使加工表面粗糙。
因此,在精加工过程中,应采取改变切削速度、选用适当的切削液等措施避免积屑瘤的产生。
由于积屑瘤的硬度高于刀具,可以代替切削刃进行切削,起到保护刀具的作用,同时积屑瘤的存在,增大了刀具的实际工作前角,使切削过程轻快。
因此,粗加工时积屑瘤的存在是有利的。
4、简述合理选用切削用量三要素的基本原则。
选择切削用量的原则是:在保证加工质量,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率的前提下,使ap 、f、v的乘积最大,即使基本工艺时间最短。
粗加工时,要尽可能提高金属切除率,同时还要保证规定的刀具耐用度。
在机床功率足够时,应尽可能选取大的背吃刀量,除留下精加工的余量外,最好一次走刀切除全部粗加工的余量。
其次,根据工艺系统的刚度,按工艺装备及技术条件选择大的进给量。
最后再根据刀具耐用度的要求,针对不同的刀具材料和工件材料,选择合适的切削速度v,以保证在一定刀具耐用度条件下达到最高生产率。
精加工时,首先应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同时还要保证必要的刀具耐用度和生产率。
精加工往往采用逐渐减小背吃刀量的方法来逐步提高加工精度。
为了既可保证加工质量,又可提高生产率,精加工.时常采用专门的精加工刀具并选用较小的背吃刀量和进给量,以及较高的切削速度将工件加工到最终的质量要求。
第十四章零件表面的加工方法1、加工细长轴时,容易产生腰鼓形(中间大、两头小),试分析产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
加工细长轴时,由于工件径向刚性较差,在切削受力的过程中,引起较大的径向变形,使中间部位的切削深度较两端小,从而产生腰鼓形变形。
为减小腰鼓形变形,可采用较大的主偏角,减小切削深度,采用中心架、跟刀架等方法。
3、简述钻孔时,产生“引偏”的原因及减小“引偏”的措施。
钻孔时,产生“引偏”是由于横刃较长又有较大负前角,使钻头很难定心;钻头比较细长,且有两条宽而深的容屑槽,使钻头刚性很差;钻头只有两条很窄的螺旋棱带与孔壁接触,导向性也很差;由于横刃的存在,使钻孔时轴向抗力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