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行政处罚的法律法规依据有哪几种-
行政处罚的实施原则有哪些

Only those who respect themselves are more courageous to shrink themselves.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行政处罚的实施原则有哪些导读:行政处罚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种,1、处罚法定原则。
2、公正、公开、过罚相当原则。
3、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受到行政处罚者的权利救济原则。
5、行政处罚不能取代其他法律责任的原则。
6、一事不二罚(款)原则。
一、行政处罚的实施原则有哪些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是指设定行政处罚、实施行政处罚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尤指行政处罚的实施或者适用原则。
这些原则一般规定在《行政处罚法》的总则中,或者贯穿法律的全文。
1、处罚法定原则《行政处罚法》第三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
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
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是法定的;实施行政处罚的依据是法定的;实施行政处罚的程序是法定的。
法无明文规定的,不处罚。
2、公正、公开、过罚相当原则《行政处罚法》第四条规定: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
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行政机关在处罚中,对受处罚者用同一尺度平等对待,即公正的原则。
行政机关对于有关行政处罚的法律规范、执法人员身份、主要实施依据等及行政处罚政的有关情况,除可能危害公共利益或者损害其他公民或者组织的合法权益并有法律、法规特别规定的以外,都应当向当事人公开。
3、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行政处罚法》第五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
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觉遵守法。
4、受到行政处罚者的权利救济原则《行政处罚法》第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简述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

简述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篇一: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行政执法的整个过程、对行政执法起着指导性作用的核心准则。
它反映了行政执法的客观规律,体现了行政执法的根本宗旨,适用于行政执法的一切领域。
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信赖利益保护原则权利救济原则主体合法: 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依据合法:行政职权的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的规定行使程序合法:行政程序必须合法依法成立,享有外部管理职能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或授权必须在其行政职责范围内行使职权能够承担行政执法带来的相应责任行政执法活动的内容必须有法律依据。
就某一方面的执法活动而言,已有法律的,应当有相应法律的具体条文作依据。
我国法律基本沿袭大陆法系的传统,以成文法为主要表示,判例在我国不能成为法律渊源,所以法无明文规定,是不能进行处罚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条规定: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世界五大法系:中华法系(唐朝法律制度)、印度法系(古代印度)、伊斯兰法系(政教合一,最高领导人是宗教领袖,伊朗)、大陆法系(法、德,成文法)、海洋法系(英、美,不成文法/判例法)这里所说的程序是指行政执法行为方式和步骤所构成的行政执法过程。
由于行政执法行为有不同种类,因而也就有不同的程序。
比如说,行政处罚有行政处罚程序,行政强制执行有行政强制执行程序,行政许可有行政许可的程序。
行政执法单位和人员实施某种执法行为时,要自觉遵守相应的法定程序。
从目前情况来看,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依然较为普遍,总以为,既然有违法事实,有法定依据,我进行处罚,也开了处罚单,就是对的,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因为程序违法也会导致执法行为的违法和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条规定: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
立案、调查取证、权利告知、听证、处罚决定、送达、执行。
案例:2005年2月28日某城管执法局以申请人占道经营为由,暂扣了申请人路旁准备出售的自行车,未出具证据保存通知书,至2005年3月7日前一直未作出处理决定。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草案)》的说明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草案)》的说明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1996.03.12•【分类】立法草案及其说明正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草案)》的说明——1996年3月12日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秘书长曹志各位代表: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我向大会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草案)》的说明。
制定行政处罚法,是我国行政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步骤。
行政处罚法的制定,对于规范行政机关有效地依法行政,改进行政管理工作,加强廉政建设,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行政处罚是国家法律责任制度(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手段之一。
各级政府为了有效地行使行政管理职权,保障法律的贯彻执行,需要有行政处罚手段。
但是,由于对行政处罚的一些基本原则没有统一的法律规定,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处罚的随意性,特别是有些地方和部门随意罚款,或一事几次罚、几个部门罚等,人民群众很有意见。
造成乱处罚、乱罚款的主要原因是:一、行政处罚的设定权不明确,有些行政机关随意设定行政处罚;二、执罚主体混乱,不少没有行政处罚权的组织和人员实施行政处罚;三、行政处罚程序缺乏统一明确的规定,缺少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随意性较大,致使一些行政处罚不当。
为了从法律制度上规范政府的行政处罚行为,制止乱处罚、乱罚款现象,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需要制定行政处罚法。
几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部门会同中央有关部门,地方人大、政府和各方面的专家对行政处罚法草案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反复研究、修改。
1995年10月,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对行政处罚法草案进行了初步审议,会后,又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各地方、各方面的意见,对草案作了补充、修改,经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再次审议,决定提请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
行政处罚的种类可分为哪几种

⾏政处罚的种类可分为哪⼏种依据《⾏政处罚法》的规定,⾏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通报批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法财物;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等。
关于⾏政处罚的种类可分为哪⼏种的问题,下⾯由店铺⼩编为你详细解答。
⼀、⾏政处罚的种类可分为哪⼏种1、⾏政处罚的种类如下:(⼀)警告、通报批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法财物;(三)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四)限制开展⽣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五)⾏政拘留;(六)法律、⾏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政处罚。
2、法律依据:《中华⼈民共和国⾏政处罚法》第⼋条⾏政处罚的种类:(⼀)警告;(⼆)罚款;(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法财物;(四)责令停产停业;(五)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六)⾏政拘留;(七)法律、⾏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政处罚。
⼆、⾏政处罚有哪些原则1、法定原则。
包含三个⽅⾯的基本要求:⼀是法⽆明⽂规定不处罚,即实施⾏政处罚必须有法定依据,没有法定依据不能⾏政处罚;⼆是⾏政机关必须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政处罚;三是⾏政机关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实施⾏政处罚,违反法定程序的,⾏政处罚即⽆效。
2、公正、公开原则。
公正原则要求⾏政机关正确⾏使⾏政处罚中的⾃由裁决权,保证⾏政处罚的合理性;公开原则要求设定和实施⾏政处罚的过程和结果必须向⾏政相对⼈和社会公开、开放、以接受社会的民主监督,对违法⾏为给予⾏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政处罚的依据。
3、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4、⽆救济即⽆处罚原则。
⾏政机关给予⾏为⼈⾏政处罚,必须为其提供救济途径,否则,就不应对其实施处罚。
例如受到⾏政处罚的⼈有权要求举⾏听证、申请复议、向法院起诉、请求⾏政赔偿等,就属于救济途径。
依据《⾏政处罚法》的规定,⾏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通报批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法财物;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法律释义-推荐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法律释义2005年8月整理行政处罚法第1章第1节标题:立法目的法条内容:为了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释义:本条是对我国行政处罚法立法目的的规定。
一、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
行政处罚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给予的制裁措施。
行政处罚有以下几个特征:1.决定并实施处罚的机关是国家行政主管机关(还包括法律、法规授权和受委托的机关或组织);2.行政处罚只适用于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3.行政处罚的承受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或非法人组织;4.行政处罚是一种严厉的行政行为,可以直接限制或剥夺违法行为人的人身权、财产权,因此对行政处罚要规定较为严格的限制条件。
二、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是制定本法的“两保障”之一。
制定行政处罚法以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简单说就是既保障,又监督。
三、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行政处罚法在于使违法行为人承担所应负的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
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其刑事责任,关于刑事责任,我们已经制定了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以及20多个补充规定;关于民事责任,制定了民法通则和民事诉讼法;对于行政责任,我们已有行政诉讼法。
行政处罚法的制定对完善我国行政法律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四、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是“两保障”的另一项保障。
本法严格规定行政处罚的创设权和行使行政处罚的主体资格,从法律制度上防范行政机关的侵权行为,以避免有些行政执法人员用手中的处罚权做交易,以权谋私。
行政处罚法第1章第2节标题:设定和实施的法定原则法条内容: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适用本法。
释义:本条是对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的法定原则的规定。
一、行政处罚的设定权是国家立法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采取严格慎重的法定原则,即法无明文规定的,不处罚。
【收藏】执法人员必备!逐条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收藏】执法人员必备!逐条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提醒小编注:为便于各位读者交流,小编创建了“综合执法之家交流群”,一群已满,应广大同仁要求,现开通二群,此群主要讨论交流各种涉及综合执法的相关法律问题,满满的都是干货,感兴趣的同行可以加微信:ws668230,申请时请告知单位加姓名,感谢大家对城管执法之家公众号感谢大家对综合(城管)执法工作的无限热忱!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立法目的及其制定的依据】第二条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适用对象】以减损权益或者增加义务的方式予以惩戒的行为。
【行政处罚的法定定义:对违反行政管理的对象,予以其增加义务(比如恢复合法状态)和减损权益(限制从业)的惩戒行为,是一种惩罚行为的行政活动】第三条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适用本法。
【适用范围】第四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就是必须的意思和可以的区别在于后者有要考虑裁量的因素,有选择余地】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规章【具体涉及到的相关实体法实施】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处罚程序依照本法规定或者相关部门规定,比如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其为特别规定】实施。
第五条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
【适用原则,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具体要求就是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行政处罚法对公正原则的一个具体规定是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即“过罚相当”的原则。
过罚相当的原则要求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中,不能对一个较轻的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处罚;同样,也不能对一个社会危害较大的违法行为给予较轻的处罚,公开:是指作出行政处罚的规定要公开,就是说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依法制定的规章,凡是要公民遵守的,就要事先公布,让人民了解,这是一条原则。
行政处罚的依据有哪些法律种类? 【行政类法律知识】

行政处罚的依据有哪些法律种类?【行政类法律知识】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行政处罚的依据有哪些法律种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详细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哦。
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行政规章我们说在正常情况下,上列除宪法外的四种行政法律、法规、规章可以作为行政处罚的“法定依据”,是在这些法律、法规完全合法有效的情况下而言的。
并不是说任何行政处罚只要依据了上述名称的法律、法规,就是符合“法定依据”了。
众所周知,行政处罚是针对违法但未构成犯罪的处罚措施。
行政处罚主要作用在于警示作用和惩罚作用。
行政处罚的方式包括罚款和拘役等。
行政处罚的规定也有相应的法律支撑和来源。
那么行政处罚的依据有哪些呢?下面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一、在正常情况下,按照行政处罚的规定法律依据包括以下的种类:1、宪法。
由我们国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宪法是我们国家一切法律,包括其他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等制定的依据,当然也是一切行政处罚的法定依据。
任何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如果违背了宪法,就失去了其法定依据的作用。
但一般来说,宪法只是规定一般原则,在适用时一般不直接引用。
2、法律。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大常委会制定,包括各种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的普通法律和各种行政管理的法律,在这些行政管理的法律中对各种违反行政管理法律的行为规定了不同的行政处理和行政处罚。
3、行政法规。
由国务院制定,由国务院依据宪法和行政法律制定的行政管理法规。
4、地方性法规。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或者由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大常委会依据行政管理和行政处罚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
5、行政规章。
由国务院部、委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政府依据行政管理和行政处罚的法律、法规制定,特殊情况下也可以由国务院授权具有行政处罚权的直属机构依法制定。
我们说在正常情况下,上列除宪法外的四种行政法律、法规、规章可以作为行政处罚的“法定依据”,是在这些法律、法规完全合法有效的情况下而言的。
行政处罚的原则有哪些

⾏政处罚的原则有哪些⾏政处罚是指⾏政机关或其他⾏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政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给予⾏政制裁的具体⾏政⾏为。
⾏政主体要做到让权⼒在阳光下运⾏,就不许牢牢的掌握⾏政处罚的原则。
但或许还有很多⼈不了解⾏政处罚的原则,店铺⼩编为您整理了些资料,希望对您有帮助。
在实施⾏政处罚时,⾏政主体应该坚持以下原则:⼀、依法处罚原则没有法律明⽂依据的不得处罚,不经过法定程序的不得处罚。
⼆、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处罚公开原则是指⾏政处罚的依据及处罚中的有关内容必须公开。
处罚公正原则要求不能违反公正的程序。
处罚公平原则要求⾏政主体在⾏政处罚中必须依法裁判,公平地处罚违法⾏为⼈。
既不能同等情况给予不同处罚,也不能不同情况给予相同处罚。
适应违法⾏为原则实施的⾏政处罚,必须与受罚⼈的违法⾏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相适应,亦即⾏政处罚的种类、轻重程度及其减免均应与违法⾏为相适应。
三、⼀事不得重罚原则相对⼈已受过处罚的⾏为不得再⾏处罚,相对⼈已受⼀个机关处罚,不得再受另⼀个机关的处罚。
在⼏个机关同时享有对同⼀⾏为的处罚权时,由最先受理该案的处罚机关负责处罚。
四、结合教育原则⾏政处罚是法律制裁的⼀种形式,但⼜不仅仅是⼀种制裁,它兼有惩戒与教育的双重功能。
处罚不是⽬的,⽽是⼿段,通过处罚达到教育的⽬的。
⾏政机关在⾏政处罚的适⽤中应当始终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
五、民事刑事责任适⽤原则民事刑事适⽤原则是指不免除民事责任、不取代刑事责任的原则。
⾏政相对⽅因违法受到⾏政处罚,其违法⾏为对他⼈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违法⾏为严重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不得以已给予⾏政处罚⽽免于追究其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
因为⾏政制裁与民事制裁、刑事制裁的性质及对象等是不同的。
六、申诉和赔偿原则相对⽅对⾏政主体给予的⾏政处罚依法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政处罚决定不服的,有权申请复议或者提起⾏政诉讼。
相对⽅因违法⾏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提出赔偿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施行政处罚的法律法规依据有哪
几种?
行政处罚的法律依据种类:宪法.由我们国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大常委会制定;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由国务院依据宪法和行政法律制定的行政管理法规;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或者由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大常委会依据行政管理和行政处罚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
市场主体在经营活动中,有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时,可能会被罚款或者停业整顿。
派出所、工商局及卫生局实施行政处罚,需要根据有关的法律条款执行,也就是说当市场主体违反了相关法律,才会受到惩罚。
那么,实施行政处罚的法律法规依据有哪几种?下面我们通过本文做个具体了解。
一、实施行政处罚的法律法规依据有哪几种?
1、法律
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照立法程序制定
和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其法律效力仅次宪法。
法律可以分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基本
法律之外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就是法律。
中国许多现行法律都对行政处罚作了规定,成为行政机关和法定授权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的重要依据。
2、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依据宪法和法律在其职权范围内发布的
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其法律效力次于宪法和法律。
由于行政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行政法规涉及到各个方面,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等。
大多数行政法规成为行政机关和法定授权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的最广泛的法律依据。
3、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根据该地区的具体情况和
实际需要,制定和颁布的仅适用于本行政区域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其效力低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是中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地方性法规都对行政处罚作了具体规定。
因此,地方性法规也是行政处罚的重要依据。
二、行政处罚简易程序的条件和程序是什么?
1、适用简易程序的行政处罚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违法事实确凿;
(2)对该违法行为处以行政处罚有明确、具体的法定依据;
(3)处罚较为轻微,即对个人处以5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警告,对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警告。
2、行政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遵守以下程序:
(1)出示执法证件,表明执法人员身份;
(2)告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根据;
(3)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4)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当场处罚决定书;
(5)将行政处罚决定书当场交付当事人。
综上所述,行政处罚是仅次于刑事处罚的一种手段,工商局实施行政处罚的法律法规依据主要有各种法律、行政法规及一些地方性规章制度等。
在法律方面,最主要的应该是行政处罚法,里面对行政处罚的实施程序、条件及处罚类别和法律责任等做出了详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