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游洞庭西山
洞庭游记序翻译

洞庭游记序翻译《洞庭游记序》明代文震孟游有四快,而天时之宜,风月之美,眺览之奇不与焉。
游当茹素之期,不以酒肉丝竹尘点山灵,一快也。
又当沦弃之日,山中好事之家,无相物色者,草衣衲侣,游乃益清,二快也。
穷林屋之胜,至于烟迷径绝,田夫野老,惊相告语,奔走救援,此犹足以征人心焉,三快也。
以余耳目所及之名公,若冯元成先生游记遍天下,独遗几席之洞庭。
至张伯起、周公瑕、王百谷,皆未尝泛石公、龙渚之棹。
惟赵隐君凡夫仅一至耳。
其他游者不能记,记者不能尽。
即弇州之文,亦似寥寒未称。
而孟长雄词伟藻,直与缥缈、莫厘争高竞爽,吞今掩古,光怪陆离。
将使后来游者,遂可无言绝响,不必先结一记游之想,以挠其登高临深之天趣,四快也。
昔人有言,山水之神情,恒与幽人畸士相亲昵。
然非言语文章之妙,不足以发潜而疏远。
今间询之楚人,武昌赤壁,仅一部娄;而柳州遗迹,按图索之,殊不相当。
独以两公文在,儿与五岳四渎并垂声于宇宙。
文人不遇,岂非山水之甚幸哉!况洞庭灵奇,夙标震旦。
惟护之以风涛,布之以险阻,即具逸情远胜者,亦未能时时酬对。
一朝不偶,相得益彰,山灵恺豫,又复何如!不啻吾所称“四快”而已。
余接摈废以来,屏栖深谷,云封烟绕。
门前寸步,便如黔蜀万山。
洞庭之游,日与孟长期,而今竟先我矣。
览兹游记,固深快之,而亦深妒之,终乃深幸之。
幸我虽未游,而孟长已游,他日虽游而已,不必记游也。
【译文】游览有四种快乐,但天时的适宜,自然风光的美丽,登高远望的奇特不在此列。
游览的时候吃着素食,不用酒、肉、音乐来污染山的灵气,这是第一种快乐。
在自己遭到遗弃的时候,随便哪个好客的山里人家,不要去刻意选择,都是平民百姓,游览的时候更加清醒闲散,这是第二种快乐。
探究山林深处小屋的美景,以致遇到了烟雾弥漫、路径断绝的境地,田里的农夫、山间的老人惊慌地互相转告,奔跑着来救助我们,根据这一点就足以表现出人心的淳朴,这是第三种快乐。
用我的耳朵听到的、眼睛能看到的有名望的人,像冯元成先生,游览并记录成文,足迹已经遍及天下了,唯独遗漏了洞庭的几个地方。
叶圣陶:记游洞庭西山

叶圣陶:记游洞庭西山四月二十三日,我从上海回苏州,王剑三兄要到苏州玩儿,和我同走。
苏州实在很少可以玩儿的地方,有些地方他前一回到苏州已经去过了,我只陪他看了可园,沧浪亭,文庙,植园以及顾家的怡园,又在吴苑吃了茶,因为他要尝尝苏州的趣味。
二十五日,我们就离开苏州,往太湖中的洞庭西山。
洞庭西山周围一百二十里,山峰重叠。
我们的目的地是南面沿湖的石公山。
最近看到报上的广告,石公山开了旅馆,我们才决定到那里去。
如果没有旅馆,又没有住在山上的熟人,那就食宿都成向题,洞庭西山是去不成的。
上午八点,我们出胥门,到苏福路长途汽车站候车。
苏福路从苏州到光福,是商办的,现在还没有全线通车,只能到木渎。
八点三刻,汽车到站,开行半点钟就到了木渎,票价两毛。
经过了市街,开往洞庭东山的裕商小汽轮正将开行,我们买西山镇夏乡的票,每张五毛。
轮行半点钟出胥口,进太湖。
以前在无锡鼋头渚,在邓尉还元阁,只是望望太湖罢了,现在可亲身在太湖的波面,左右看望,混黄的湖波似乎尽量在那里涨起来,远处水接着天,间或界着一线的远岸或是断断续续的远树。
睛光照着远近的岛屿,淡蓝,深翠,嫩绿,色彩不一,眼界中就不觉得单调,寂寞。
十二点一刻到达西山镇夏乡,我们跟着一批西山人登岸。
这里有码头,不像先前经过的站头,登岸得用船摆渡。
码头上有人力车,我们不认识去石公山的路,就坐上人力车,每辆六毛。
和车夫闲谈,才知道西山只有十辆人力车,一般人往来难得坐的。
车在山径中前进,两旁尽是桑树茶树和果木,满眼的苍翠,不常遇见行人,真像到了世外。
果木是柿、橘、梅、杨梅、枇杷。
梅花开的时候,这里该比邓尉还要出色。
杨梅干枝高大,屈伸有姿态,最多画意。
下了几回车,翻过了几座不很高的岭,路就围在山腰间,我们差不多可以抚摩左边山坡上那些树木的顶枝。
树木以外就是湖面,行到枝叶茂密的地方,湖面给遮没了,但是一会儿又露出来了。
十二点三刻,我们到了石公饭店。
这是节烈祠的房子,五间带厢房,我们选定靠西的一间地板房,有三张床铺,价两元。
高中写景作文二十五篇

高中写景作文二十五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高中作文、初中作文、小学作文、读后感、观后感、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更多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high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famous quot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more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中写景作文二十五篇高中写景作文二十五篇第一篇高中写景作文奇怪了!奇怪了!明明已是深秋,甚至已临近冬天,虽调了花,校园里的树,校园里的草,还是自顾自地绿,自顾自地活泼。
叶圣陶:《记游洞庭西山》3篇

叶圣陶:《记游洞庭西山》3篇叶圣陶:《记游洞庭西山》3篇叶圣陶,原名叶少军,汉族。
这个词叫圣陶。
他是著名的作家、教育家、编辑、文学出版商和社会活动家。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叶圣陶:《记游洞庭西山》的文章3篇,欢迎品鉴!第一篇: 叶圣陶:《记游洞庭西山》今年暑假,我和妈妈到洞庭湖有游玩。
我们一来到洞庭湖就被气势磅礴和绮丽迷人的风景深深的迷住了。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跨湘鄂两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水,号称八百里洞庭湖。
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见其风光之绮丽迷人。
洞庭湖浩瀚迂回,山峦突兀,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芦叶青青,水天一色,鸥鹭翔飞。
洞庭湖的气势雄伟磅礴,洞庭湖的月色柔和瑰丽。
即使是在阴晦沉霞的天气,也给人别致、谲秘的感觉,激起人们的游兴。
碧波万顷的洞庭湖不愧为天下第一水。
泛舟湖间,心旷神怡,其乐无穷。
从此处远眺洞庭,但见湘江滔滔北去,长江滚滚东逝,水鸟翱翔,百舸争流,水天一色,景色甚是雄伟壮观。
刘海戏金蟾、东方朔盗饮仙酒、舜帝二妃万里寻夫的民间传说正是源于此地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君山风景秀丽。
它是洞庭湖上的一个孤岛,岛上有72个大小山峰,这里每天有渡轮来往航程大约一小时。
游览群山需要用一天时间,早上去,下午返。
既去了君山,又可畅游洞庭湖,真是一举两得。
君山原名洞庭山,是神仙洞府的意思。
相传4000年前,舜帝南巡,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竹痛哭,眼泪滴在竹上,变成斑竹。
后来两妃死于山上,后人建成有二妃墓。
二人也叫湘妃、湘君,为了纪念湘君,就把洞庭山改为君山了。
现有古迹二妃墓、湘妃庙、柳毅井、飞来钟等。
君山的竹子很有名,有斑竹、罗汉竹、方竹、实心竹、紫竹、毛竹等。
这里每年都举办盛大的龙舟节、荷花节和水上运动。
洞庭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其物产极为丰富。
湖中的特产有河蚌、黄鳝、洞庭蟹、财鱼等珍贵的河鲜,还有君山名茶、罗汉竹、方竹、实竹、紫竹、斑竹、毛竹等竹类产品,种类亦很繁多。
西山十记文言文翻译

西山十记之第一篇《游西山记》:吾尝游西山,见其山水之胜,心向往之。
西山之水,清澈见底,山石嶙峋,草木葱茏。
吾漫步山间,耳闻鸟鸣,眼观云雾,心旷神怡,如置身仙境。
山间有一泉,泉水潺潺,似鸣琴之声。
吾取水洗手,顿觉身心清爽。
泉旁有一石,石上刻有“西山第一泉”五字,乃古人之遗迹也。
吾感慨万千,遂题诗一首:西山泉声潺潺,古石铭刻依旧。
洗尽尘埃烦恼,心随流水悠悠。
第二篇《游西山寺记》:西山寺,古刹也,香烟缭绕,钟声悠扬。
寺内僧人众多,皆修行有得。
吾入寺参拜,心向往之。
寺后有竹林,竹叶摇曳,似在向人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寺中有一古树,树干苍劲,枝叶繁茂。
吾攀爬古树,望见远方山峦,心潮澎湃。
树下有一石凳,吾坐下休息,静心沉思。
诗曰:西山古寺香烟浓,竹影婆娑岁月中。
古树攀爬心潮涌,石凳静坐意无穷。
第三篇《游西山瀑布记》:西山瀑布,气势磅礴,如银河倒挂。
水声轰鸣,震耳欲聋。
吾站在瀑布前,感受着大自然的威力。
瀑布之水,犹如玉带,流淌在山涧之间,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瀑布旁有一石台,台上有一石碑,刻有“西山瀑布”四字。
吾观赏瀑布,心潮澎湃,遂题诗一首:西山瀑布挂前川,气势磅礴震心弦。
水声轰鸣如雷动,古石碑上刻名篇。
以下七篇西山十记,因篇幅所限,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然其意境深远,诗情画意,令人陶醉。
西山十记,为唐代文学瑰宝,其文笔之妙,意境之美,令人赞叹不已。
今日将之翻译成白话文,愿与读者共同领略西山之美,感受古人之情怀。
2024年记游洞庭西山读后感

2024年记游洞庭西山读后感《记游洞庭西山》是一部以洞庭湖为背景的诗篇,是新时代青年诗人李彦宏的心灵独白。
2024年的记游洞庭西山,仿佛是一个时光隧道,我走进其中,与作者一同游历洞庭西山,感受其中的美景和情感。
首先,洞庭湖的壮丽景色让人叹为观止。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境内,占地辽阔,水域宽广。
洞庭湖的湖泊和谐,水面平静,乃是名副其实的“蓝色明珠”。
诗中描绘的“苍茫烟波”、“银河挂夜空”等景象,让人眩目。
洞庭湖的美景,给人以震撼和宁静的感觉,使人沉醉其中。
其次,洞庭西山的奇峰异石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洞庭西山地势险峻,峰峦叠嶂。
诗中描述的“那些峰中长着的冷艳的铁石……”让人魂牵梦萦。
登上洞庭西山,可以俯瞰湖光山色。
诗人以纷繁、轻盈的笔法,将洞庭西山的雄奇峻秀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禁为之神往。
与此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洞庭湖和洞庭西山,都是湖南省的自然瑰宝,代表着湖南文化的一部分。
诗人以洞庭湖为背景,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通过描绘洞庭湖美景及洞庭西山奇峰异石,诗人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引起了读者共鸣。
诗中也多次出现了“寂寞”的词语,显示出诗人对一种寂寞的热爱。
作为一个读者,我不禁问自己:为什么寂寞令诗人如此着迷?我想,寂寞是一种静谧美丽的感觉。
在寂寞当中,人的思绪会变得清晰,心灵也会变得宁静。
而洞庭湖和洞庭西山,正是寂静之地。
与大自然的对话,诗人的心灵也得到了滋养和抚慰。
这让我感受到了寂寞的美妙之处。
总的来说,《记游洞庭西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通过描绘洞庭湖的美景和洞庭西山的奇峰异石,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寂寞的理解。
诗中的美丽景色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让我仿佛亲临洞庭湖之畔,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深邃。
相信未来的洞庭湖和洞庭西山仍然会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让人们流连忘返。
我真心希望自己能有机会亲身前往洞庭湖和洞庭西山,体验其中的美妙,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共鸣。
游洞庭山记 陶望龄翻译

游洞庭山记陶望龄翻译篇一:游洞庭山记作者:陶望龄原文:余于去年秋日,与友人泛洞庭湖,至洞庭山,下有石洞,深不可测。
友人谓余曰:“此必是神仙所居之处。
”余亦以为然。
乃下有琴台,可以弹琴,有石人、石鹤,皆可爱者。
余乃归,念此洞之奇,遂撰此记。
拓展:陶望龄是一位唐代诗人,他的《游洞庭山记》是一首描述洞庭湖和洞庭山美景的诗篇。
诗中描绘了石洞的深不可测、琴台的弹琴声、石人、石鹤等可爱的景物,以及余与友人在洞庭湖中游泳、欣赏美景的经历。
在这首诗中,陶望龄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同时也体现了他的思想和感情。
他通过与朋友的对话,表现出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流畅优美,富有诗情画意,是一首经典的山水田园诗。
篇二:游洞庭山记作者:陶望龄原文:余与友人泛洞庭,舟行七里,至山前,登高望远,其奇色鲜丽,如翠幕垂天。
乃下有亭翼然,名之曰“望湘亭”。
其亭东面临水,西倚岳阳楼,两楼之间,一水相连,舟行至此,恍若置身仙境。
余乃与友人登高望远,极目远望,烟波浩淼,如一色毯子,铺于天下。
时值夏末秋初,微风拂面,凉爽宜人。
友人仰望天空,言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余乃想起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洞庭湖山水之胜,令人心旷神怡,怡然自得。
余乃与友人赋诗联句,饮酒欢歌,好不乐哉!拓展:陶望龄是一位唐代诗人,他的《游洞庭山记》描述了他和友人在洞庭湖的山水美景中的感受和体验。
该诗以简洁清新的语言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展现了诗人的豁达情怀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助描绘洞庭湖的山水美景,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同时,诗人也展现了自己和友人的欢快心情,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无限可能。
陶望龄的《游洞庭山记》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感性认识,也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这首诗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给人以启示和感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无限可能。
记游洞庭西山读后感言

记游洞庭西山读后感言
《记游洞庭西山》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写的一篇游记。
西山的自然风光真是“佳处有甚于此”。
作者用“佳处”来
形容西山,真是恰当至极,令人百看不厌。
作者先写西山之好,写来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后写到西山的景色之美,不加修饰,不加任何渲染和描写;再写到自己在西山上所见到的奇景,没有一点雕琢之迹,完全是一幅真实、自然的图画。
这篇游记让我懂得了:人要想把事情做好就一定要有恒心、有毅力;做事要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
生活中也一样,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到:“游之乐”盖在其中矣!
一天下来,“游”尽了天下名山,“乐”尽了天下名山之风景。
这是多么令人羡慕、令人向往啊!
本文还告诉我们:大自然的风光是无穷无尽的。
你看:这一条澄澈见底、清幽幽如玉带的小河,在阳光下泛着点点银光;那茂密的丛林中不时传出鸟儿们清脆悦耳的叫声;空中那群白蝴蝶在翩翩起舞。
—— 1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游洞庭西山
四月二十三日,我从上海回苏州,王剑三兄要到苏州玩儿,和我同走。
苏州实在很少可以玩儿的地方,有些地方他前一回到苏州已经去过了,我只陪他看了可园,沧浪亭,文庙,植园以及顾家的怡园,又在吴苑吃了茶,因为他要尝尝苏州的趣味。
二十五日,我们就离开苏州,往太湖中的洞庭西山。
洞庭西山周围一百二十里,山峰重叠。
我们的目的地是南面沿湖的石公山。
最近看到报上的广告,石公山开了旅馆,我们才决定到那里去。
如果没有旅馆,又没有住在山上的熟人,那就食宿都成向题,洞庭西山是去不成的。
上午八点,我们出胥门,到苏福路长途汽车站候车。
苏福路从苏州到光福,是商办的,现在还没有全线通车,只能到木渎。
八点三刻,汽车到站,开行半点钟就到了木渎,票价两毛。
经过了市街,开往洞庭东山的裕商小汽轮正将开行,我们买西山镇夏乡的票,每张五毛。
轮行半点钟出胥口,进太湖。
以前在无锡鼋头渚,在邓尉还元阁,只是望望太湖罢
了,现在可亲身在太湖的波面,左右看望,混黄的湖波似乎尽量在那里涨起来,远处水接着天,间或界着一线的远岸或是断断续续的远树。
睛光照着远近的岛屿,淡蓝,深翠,嫩绿,色彩不一,眼界中就不觉得单调,寂寞。
十二点一刻到达西山镇夏乡,我们跟着一批西山人登岸。
这里有码头,不像先前经过的站头,登岸得用船摆渡。
码头上有人力车,我们不认识去石公山的路,就坐上人力车,每辆六毛。
和车夫闲谈,才知道西山只有十辆人力车,一般人往来难得坐的。
车在山径中前进,两旁尽是桑树茶树和果木,满眼的苍翠,不常遇见行人,真像到了世外。
果木是柿、橘、梅、杨梅、枇杷。
梅花开的时候,这里该比邓尉还要出色。
杨梅干枝高大,屈伸有姿态,最多画意。
下了几回车,翻过了几座不很高的岭,路就围在山腰间,我们差不多可以抚摩左边山坡上那些树木的顶枝。
树木以外就是湖面,行到枝叶茂密的地方,湖面给遮没了,但是一会儿又露出来了。
十二点三刻,我们到了石公饭店。
这是节烈祠的房子,五间带厢房,我们选定靠西的一间地板房,有三张床铺,价两元。
节烈祠供奉全西山的节烈妇女,门前一座很大的石牌
坊,密密麻麻刻着她们的姓氏。
隔壁石公寺,石公山归该寺管领。
除开一祠一寺,石公山再没有房屋,惟有树木和山石而已。
这里的山石特别玲珑,从前人有评石三字诀叫做“皱,瘦,透”,用来品评这里的山石,大部分可以适用。
人家园林中有了几块太湖石,游人就徘徊不忍去,这里却满山的太湖石,而且是生着根的,而且有高和宽都达几十丈的,真可以称大观了。
饭店里只有我们两个客,饭菜没有预备,仅能做一碗开阳蛋汤。
一会儿茶房高兴地跑来说,从渔人手里买到了一尾鲫鱼,而且晚饭的菜也有了,一小篮活虾,一尾很大的鲫鱼。
问可有酒,有的。
本山自制,也叫竹叶青。
打一斤来尝尝,味道很清,只嫌薄些。
吃罢午饭,我们出饭店,向左边走,大约百步,到夕光洞。
洞中有倒挂的大石,俗名倒挂塔。
洞左右壁上刻着明朝人王鳌所写的寿字,笔力雄健。
再走百多步,石壁绵延很宽广,题着“联云幛”三个篆字。
高头又有“缥缈云联”四字,清道光间人罗绮的手笔。
从这里向下列岸滩,大石平铺,湖波激荡,发出汩汩的声音。
对面青青的一带是洞庭东山,看
来似乎不很远,但是相距十八里呢。
这里叫做明月浦,月明的时候来这里坐坐,确是不错。
我们照了相,回要山上,从所谓一线天的裂缝中爬到山顶。
转向南往下走,到来鹤亭。
下望节烈祠和石公寺的房屋,整齐,小巧,好像展览会中的建筑模型。
再往下有翠屏轩。
出石公寺向右,经过节烈祠门首,到归云洞。
洞中供奉山石雕成的观音像,比人高两尺光景,气度很不坏,可惜装了金,看不出雕凿的手法。
石公全山面积一百八十多亩,高七十多丈,不过一座小山罢了,可是山石好,树木多,就见得丘壑幽深,引人入胜。
回饭店休息了一会儿,我们雇一条渔船,看石公南岸的滩面。
滩石下面都有空隙,波涛冲进去,作鸿洞的声响,大约和石钟山同一道理。
渔人问还想到哪里去,我们指着南面的三山说,如果来得及回来,我们想到那边去。
渔人于是张起风帆来。
横风,船身向右侧,船舷下水声哗哗哗。
不到四十分钟,就到了三山的岸滩。
那里很少大石,全是磨洗得没了棱角的碎石片。
据说山上很有些殷实的人家,他们备有枪械自卫,子弹埋在岸滩的芦苇丛中,临时取用,只他们自己有数。
我们因为时光已晚,来不及到乡村里去,只在岸滩照了几张照片,就迎着落日回船。
一个带着三弦的算命先生要往西山去,请求附载,我们答应了。
这时候太阳已近地平线,
黄水染上淡红,使人起苍茫之感。
湖面渐渐升起烟雾,风力比先前有劲,也是横风,船身向左侧,船舷下水声哗哗哗,更见爽利。
渔人没事,请算命先生给他的两个男孩子算命。
听说两个都生了根,大的一个还有贵人星助命,渔人夫妻两个安慰地笑了。
船到石公山,天已全黑。
坐船共三小时,付钱一块二毛。
饭店里特地为我们点了汽油灯,喝竹叶青,吃鲫鱼和虾仁,还有咸芥菜,味道和白马湖出品不相上下。
九时息灯就寝。
听湖上波涛声,好似风过松林,不久就入梦。
二十六日早上六时起身。
东南风很大,出门望湖面,皱而暗,随处涌起白浪花。
吃过早餐,昨天约定的人力车来了,就离开饭店,食宿小帐共计六块多钱。
沿昨天来此的原路,我们向镇夏乡而去。
淡淡的阳光渐渐透出来,风吹树木,满眼是舞动的新绿。
路旁遇见采茶妇女,身上各挂一只篾篓,满盛采来的茶芽。
据说这是今年第二回采摘,一年里头,不过采摘四五回罢了。
在镇夏乡寄了信,走不多路,到林屋洞,洞口题“天下第九洞天”六个大字。
据说这个洞像房屋那样有三进,第一进人可以直立,第二三进比较低,须得曲身而行。
再往里去,直通到湖广。
凡有山洞处,往往有类似的传说,当然不足凭信。
再走四五里,到成金煤矿,遇见一个姓周的工头,峄县人,和剑三是大同乡,承他告诉我们煤矿的
大概,这煤矿本来用土法开采,所出烟煤质地很好,运到近处去销售,每吨价六七块钱,比远来的煤便宜得多,现在这个矿归利民矿业公司经营,占地一万七千亩。
目前正在开凿两口井,一口深十六丈,又一口深三十丈,彼此相通。
一个月以后开凿成功,就可以用机器采煤了。
他又说,西山上除开这里,矿产还很多呢。
他四十三岁,和我同年,跑过许多地方,干了二十来年的煤矿,没上过矿业学校全凭实际得来的经验,谈吐很爽直,见剑三是同乡,殷勤的情意流露在眉目间。
剑三给他照了个相,让他站在他亲自开凿的井旁边。
回到镇夏乡正十一点。
付人力车价,每辆一块二毛半。
在面馆吃了面,买了本山的碧螺春茶叶,上小茶楼喝了两杯茶,向附近的山径散步了一会儿,这才挨到午后两点半。
裕商小汽轮靠着码头,我们冒着狂风钻进舱里,行到湖心,颠簸摇荡,仿佛在海洋里。
全船的客人不由得闭目垂头,现出困乏的神态。
──刊于《越风》13期(1936年5月5日);1981年10月17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