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地铁事故案例解析汇编

合集下载

地铁事故案例汇编

地铁事故案例汇编

地铁事故案例汇编地铁事故是一种常见的安全事故,它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对城市交通运输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历史上发生的地铁事故案例的汇编。

1.2003年台北地铁火警:2003年12月29日,台北地铁综合车站发生火警,造成5人死亡,两列列车发生严重受损。

据报道,这场火灾是由一名乘客在站台上扔掉一支烟蒂引发的。

2.2004年巴黎地铁事故:2004年6月30日,巴黎地铁5号线的一列列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脱轨,造成6人死亡,多人受伤。

事故发生后,地铁服务在事故区域暂时中断,给巴黎的交通系统带来了严重影响。

3.2024年北京地铁列车相撞事故:2024年9月11日,北京地铁一号线和二号线的列车在车辆补充站发生碰撞,造成3人死亡,多人受伤。

据调查,事故是由于信号系统故障导致的。

4.2024年莫斯科地铁火灾:2024年3月15日,莫斯科地铁的一列列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火灾,造成47人死亡,多人受伤。

调查结果显示,火灾是由于电气故障引发的。

5.2024年台北地铁列车相撞事故:2024年7月31日,台北地铁板南线的两列列车在行驶过程中相撞,造成49人死亡,多人受伤。

事故是由于驾驶员操作不当导致的。

6.2024年墨西哥城地铁桥梁坍塌事故:2024年5月3日,墨西哥城地铁一座桥梁突然坍塌,造成23人死亡,多人受伤。

事故调查结果显示,桥梁结构存在严重缺陷。

这些地铁事故案例表明,在地铁运营过程中,不同的因素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如设备故障、人为操作失误、结构问题等。

要确保地铁运营的安全性,需要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培训。

此外,政府和地铁运营部门还应加强事故预防措施,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确保乘客和员工的生命安全。

地铁的安全事故对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和居民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地铁的安全问题,加强相关的监管措施,保证地铁运营的安全性,从而为人们提供安全、高效的交通工具。

地铁运营事故分析案例

地铁运营事故分析案例

一、运营事故案例案例一:“9.22”西单电梯事故发生时间:2011年9月22日18时11分发生地点:三西单站站台3号电梯事故类型:违章违纪事故影响:导致乘客在电梯上头部拥堵、挤伤事故经过2011年9月22日11时55分,西单站带班值班站长在站台巡视时发现西单站站台3号电梯故障,有异响,立即停梯,关闭电梯上下围栏,并挂故障牌;同时报机电人员维修,写报修记录。

12时00分机电第二项目部电梯维修中心主任唐某某、维修员南某某接到西单站客运人员报修电话,于12时20分到达西单站。

机电维修人员到达现场后,根据车站工作人员的描述,对地铁故障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在电梯头部疏齿板处有3个小锣钉,进行了清除处理,开启扶梯试运转,看到扶梯运转正常,便向车站工作人员报告修复完成。

此时机电工作人员在未打开该电梯上方护栏门的情况下,打开了该电梯下方的护栏门,且该电梯处于运行状态。

恰好有列车进站,乘客乘坐3#扶梯,由于该扶梯上头部护拦门未完全打开,形成拥堵,发生乘客挤伤。

事故原因分析经过对现场勘查、现场人员问询,并查看录像,调查判断,得出结论如下:(一)事故发生直接原因:电梯上头部护栏门没有打开是造成乘客拥堵、挤伤的直接原因。

(二)间接原因:机电维修人员对扶梯故障处理后,没有按照电梯维修规定进行全面运转检查,也没有按照电梯运行规定与客运人员进行交接;同时也反应出机电公司在人员管理、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缺失以及维修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整改措施1. 进一步加强全体员工教育培训力度,尤其对相关规章制度的掌握和执行落实。

2.加强运营分公司与设备分公司故障处理应急演练,优化并做好应急处置工作,提高现场应急处置水平。

3.立即对各线扶梯进出口护拦进行全面检查,统计汇总单向门位置数量,制定双向开启方案后,全面进行整改。

4.将所有运行扶梯护拦门置于开启状态,进行临时邦固。

5.将此次事件制作成案例,对全员进行一次教育,在全公司范围开展“举一反三查隐患”活动。

地铁工程安全质量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地铁工程安全质量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地铁工程事故有关案例1.杭州市地铁1号线湘湖站基坑坍塌事故2008年11月15日15时20分,杭州市地铁1号线湘湖站基坑工程发生塌陷事故,基坑钢支撑崩坏,地下连续墙变形断裂,基坑内外土体滑裂.造成基坑西侧路面长约100米、宽约50米的区域塌陷,下陷最大深度达6米,自来水管、排污管断裂,大量污水涌出,同时东侧河水及淤泥向施工塌陷地点溃泻,导致施工塌陷区域逐渐被泥水淹没。

事故造成在西侧路面行驶的11辆汽车下沉陷落(车上人员2人轻伤,其余人员安全脱险),在基坑内进行挖土和底板钢筋作业的施工人员17人死亡、4人失踪。

2.广州海珠广场基坑坍塌事故2005年7月21日12时,广州市海珠广场深20m的基坑南边发生滑坡,导致3人死亡,4人受伤,邻近的7层的海员宾馆倒塌,1栋住宅楼严重损坏,多家商店失火,地铁2号线停运1天。

事故原因分析:a 基坑原设计开挖深度16.2m,而实际开挖深度达20.3m,造成围护桩入土深度不足;b 南侧地层存在软弱透水夹层,随着开挖深度增大,土体发生滑动;c 基坑暴露时间长达33个月,导致地层的软化和锚索预应力损失;d 现场监测数据已有预兆,未引起重视。

3.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联络通道工程事故2003年7月1日上午7点,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位于黄浦江边的董家渡地面下30余米的区间隧道联络通道发生流砂事故,导致隧道附近的土体流失,约270m隧道发生塌陷损坏,地面发生了较大沉陷,最大沉陷量达到7m左右,事故场区地面宏宇商务楼、音响制品市场、文庙泵站等建筑建筑物发生不同程度倾斜破坏等问题.4.南京地铁盾构出洞事故南京某区间隧道为单圆盾构施工,采用1台土压平衡式盾构从区间右线始发,到站后吊出转运至始发站,从该站左线二次始发,到站后吊出、解体,完成区间盾构施工。

到达端盾构穿越地层主要为中密、局部稍密粉土,上部局部为流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端头井6m采用高压旋喷桩配合三轴搅拌桩加固土体。

在盾构进洞即将到站时,盾构刀盘顶上地连墙外侧,人工开始破除钢筋,操作人员转动刀盘,方便割除钢筋,下部保护层破碎,刀盘下部突然出现较大的漏水漏砂点,并且迅速发展、扩大,瞬时涌水涌砂量约为260m3/h,十分钟后盾尾急剧沉降,隧道内局部管片角部及螺栓部位产生裂缝,洞内作业人员迅速调集方木及木楔,对车架与管片紧邻部位进行加固,控制管片进一步变形。

地铁施工典型事故案例汇编

地铁施工典型事故案例汇编

地铁施工典型事故案例汇编目录引言 (4)暗挖篇 (5)案例一北京地铁塌方事故 (5)案例二广州地铁路面塌陷事故 (7)案例三北京地铁暗挖隧道坍塌涌水事故 (10)案例四西安地铁隧道洞门坍塌事故 (12)案例五贵阳市轨道交通“8.8”坍塌事故 (14)案例六南京地铁渗水塌陷引发天然气爆炸 (16)案例七重庆地铁“4.23”物体打击事故 (18)案例八北京地铁“7.18”电动车亡人事故 (20)案例九长沙地铁火灾事件 (22)明挖篇 (24)案例一厦门地铁路面塌陷事故 (24)案例二长沙地铁“6.30”坍塌事故 (25)案例三杭州地铁“7.8”基坑涌土事故 (27)案例四杭州地铁基坑坍塌事故 (29)案例五深圳地铁“5.11”较大坍塌事故 (31)案例六北京地铁基坑支撑坠落事故 (33)案例七重庆地铁“2.19”高处坠落事故 (35)案例八某市地铁机械伤害事故 (38)盾构篇 (40)案例一盾构开仓换刀地面塌陷事故 (40)案例二武汉地铁盾构接收涌水事故 (42)案例三天津地铁突泥涌水盾构机被埋事故 (44)案例四佛山地铁“2.7”透水坍塌重大事故 (47)案例五南宁地铁盾构机开仓作业坍塌事故 (50)案例六武汉地铁盾构区间天然气爆炸事故 (52)案例七成都地铁机械伤害事故 (55)其他 (57)案例一深圳地铁“5.13”起重伤害事故 (57)案例二南京地铁“12.3”起重伤害事故 (59)案例三成都地铁吊车倾覆事件 (61)案例四青岛地铁机械伤害事故 (63)案例五成都地铁“1.29”有限空间作业事故 (65)案例六长春地铁“1.06”高处坠落事故 (67)案例七徐州地铁触电事故 (68)案例八青岛地铁“6.23”较大车辆伤害事故 (70)结束语 (72)引言地铁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建设期的风险管理尤为重要。

同时,在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地下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建设中的技术方案和机械设备以及周边环境(包括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导致事故频繁发生,给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带来巨大挑战。

全国地铁事故案例分析

全国地铁事故案例分析

全国地铁事故案例分析全国范围内地铁事故案例分析引言:地铁作为一种现代便捷的交通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地铁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本文将就全国范围内的地铁事故案例展开分析,以期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2024年北京地铁6号线列车自燃事故2024年1月,北京地铁6号线一列车在地铁车辆基地内发生自燃事故,造成车厢内部严重损毁,幸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经事故调查,发现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车辆电动系统短路引起火灾,二是车内放置的杂物过多,加快了火势的蔓延。

为了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应加强车辆的日常检查与维护,及时清理车内杂物,保证车辆内部的安全。

二、2024年广州地铁透水事故2024年5月,广州地铁路段发生透水事故,导致地铁线路中途停运,给市民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

经过调查发现,该段地铁隧道水防设施老化严重,缺乏日常维护导致事故发生。

为了防范地铁透水事故,应加强地铁隧道的日常巡查,及早发现隧道内可能存在的水源,并及时采取防水措施。

三、2024年上海地铁10号线列车故障事故2024年12月,上海地铁10号线一列车在行驶途中突然发生技术故障,导致列车停运。

经初步调查,事故原因是列车的制动系统出现故障,无法正常制动。

为此,需要加强地铁列车的日常保养与检修工作,确保车辆的安全运行。

四、2024年武汉地铁车门夹人事故2024年7月,武汉地铁2号线一列车在开门时夹住了一名乘客的手臂,造成乘客受伤。

事故发生的原因是车门故障导致无法正常关闭。

为了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需要加强地铁车门的日常维护与检修,确保车门的正常运行。

五、2024年深圳地铁脱轨事故2024年8月,深圳地铁4号线一列列车在行驶途中突然脱轨,幸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据调查,事故的原因是列车轮轨间隙过大导致列车脱轨。

为了确保地铁列车的安全运行,应加强地铁轨道的日常维护与检修,及时修复轨道的缺陷。

地铁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地铁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地铁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在现代社会,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承载着数以百万计的乘客。

然而,地铁的运营安全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通过分析近年来发生的几起地铁安全事故案例,探讨事故发生的原因、影响以及预防措施。

案例一:信号故障导致的列车相撞2018年,某城市地铁系统因信号系统故障导致两列列车在隧道内相撞,造成数十人受伤。

事故调查显示,信号系统未能及时更新列车位置信息,导致列车调度失误。

此外,列车驾驶员在接收到错误信号后,未能及时采取紧急制动措施。

案例二:站台拥挤导致的踩踏事件2019年,另一城市在高峰时段,由于站台拥挤,一名乘客不慎跌倒,引发了连锁反应,导致多人受伤。

事故分析指出,站台设计未能充分考虑高峰时段的客流压力,缺乏有效的客流疏导措施。

案例三:电气火灾引发的紧急疏散2020年,某地铁线路因电气设备老化短路引发火灾,虽然火势被及时控制,但紧急疏散过程中仍有乘客受伤。

调查发现,地铁运营方未能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导致设备老化问题未能及时发现。

案例四:恐怖袭击事件2021年,一起恐怖袭击事件在某地铁车站发生,造成多人死伤。

此次事件暴露出地铁站点在安全检查和监控方面的不足,未能有效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

事故原因分析1. 技术故障:如信号系统故障、电气设备老化等,是导致地铁事故的常见原因。

这些故障往往与设备的维护和更新不及时有关。

2. 人为因素:包括驾驶员操作失误、乘客不遵守安全规定等,这些因素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3. 设计缺陷:地铁站台设计不合理,无法应对高峰时段的客流压力,容易导致拥挤和踩踏事件。

4. 安全管理不到位:包括安全检查不严格、监控系统不完善等,使得潜在的安全威胁未能及时发现和预防。

预防措施1. 加强设备维护:定期对地铁系统的关键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2. 提升安全管理:加强安全检查和监控,提高安全意识,确保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3. 优化设计:对地铁站台和线路进行合理设计,提高其应对高峰客流的能力。

典型地铁事故案例汇编

典型地铁事故案例汇编

典型地铁事故案例汇编在全球范围内,地铁系统是一种主要的城市公共交通方式。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地铁事故不可避免地会发生。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地铁事故案例:1.伦敦地铁火灾(1987年):在1987年11月18日,伦敦的金斯顿站发生了一场严重的火灾事故。

火灾起因是电缆线路发生故障,导致大量的浓烟和火焰蔓延。

火灾造成30人死亡和100人受伤,成为伦敦地铁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故。

2.华盛顿地铁列车脱轨(2024年):在2024年6月22日,美国华盛顿特区地铁的红线列车在布莱顿地铁站附近脱轨并撞上一列停着的列车。

这场事故造成9人死亡,超过80人受伤。

调查发现该事故的起因是一辆列车的制动系统故障。

3.首尔地铁列车相撞(2003年):在2003年5月3日,韩国首尔地铁2号线和3号线的两列列车相撞,造成192人死亡和148人受伤。

事故的起因是人为操作失误,一名调度员误将一列列车派往错误的轨道。

4.上海地铁11号线挤压事故(2024年):在2024年9月27日,中国上海的地铁11号线发生了一起挤压事故,造成至少11人死亡和数十人受伤。

这起事故的起因是高峰时段地铁站内乘客数量过多,导致乘客之间无法正常移动,加重了事故的后果。

5.巴黎地铁火灾(2024年):在2024年4月26日,法国巴黎圣米歇尔地铁站发生了一场火灾事故。

事故导致至少8人死亡和数十人受伤。

火灾的起因是列车车厢内一名乘客的走火未照管,引发了大面积火灾。

这些事故凸显了地铁运输所面临的安全挑战。

有关部门通常会根据事故的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地铁系统的安全。

例如,改进电气系统、提高列车制动系统的可靠性、增加紧急通风装置,以及制定更严格的乘客安全规定等等。

此外,对于乘客来说,也应加强安全意识,遵守地铁系统的乘车规定,确保自己的安全。

总之,地铁事故是一种严峻的现实,但可以通过加强安全管理和投入足够的资源来降低事故风险。

全球各地的运营商和有关部门应共同努力,确保地铁系统的安全,以提供可靠、高效和安全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

典型地铁事故案例汇编

典型地铁事故案例汇编

典型地铁事故案例汇编地铁作为一种快速、安全、方便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受到城市居民的欢迎。

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地铁事故时有发生。

本文将从历史上的典型事件中汇编一些地铁事故案例,以提醒乘客保持警惕,增强安全意识。

第一章:1975年莫斯科地铁灾难1975年7月15日,由于一名年仅18岁的机械工发生了错误,导致莫斯科地铁发生了一次惨烈的事故。

当时,地铁列车正在从一个隧道进入另一个隧道,但机械工误操作,导致列车撞上了前面的列车,并且起火爆炸。

共有26人死亡,75人受伤,成为苏联地铁历史上罕见的严重事故。

这场事故提醒我们,在地铁里要遵守规则,在没有官方指示的情况下不要随意操纵地铁设备,防止引发安全事故。

第二章:2005年首尔地铁撞车2005年5月25号,韩国首都首尔的第一号地铁与第三号地铁在一处双轨道道口相撞,事故致使有192名乘客受伤。

这场事故的原因是司机工作时间过长疲劳驾驶,同时,驾驶员还违反了规定的速度限制,导致两列列车在隧道内发生了悲剧性的相撞事故。

这场事故告诉我们,在乘坐地铁的时候,要警惕驾驶员的工作状态和行为规范是否符合标准。

如果事故发生时,应冷静应对,确认自身安全和随身物品,听从工作人员的指引和疏散指示,妥善安排后续行动。

第三章:2020年深圳地铁施工塌方2020年1月14日,深圳地铁11号线在施工期间意外发生了塌方事故。

该地铁隧道当时正在进行盾构施工,由于施工现场附近的一幢建筑房屋存在基础工程问题,导致房屋倒塌,严重影响盾构设备的稳定性。

多处管道爆裂,周围区域遭受严重水淹,目前已造成9人死亡和4人受伤。

深圳地铁塌方事件提醒我们,在地铁施工期间需要加强监管,完善安全防范措施。

对于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上报和整改。

同时,地铁乘客在听到或看到类似事故信息后,应尽快关注并选择合适的替代交通方式,减少出行风险。

第四章:2014年台北地铁罹难事件2014年5月21日,台北市政府关心胎儿的民意代表吴音宁,带着一位满身白色T恤的男子到现场恫吓乘客,导致24名旅客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言安全是地铁科学发展之本,是地铁和谐发展之基,是地铁运营效益之道,是地铁员工幸福之源,是地铁的生命线,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认真总结研究地铁典型事故案例,是预防发生类似事故的重要措施,从中可以汲取经验教训,发人深思、令人警醒,进一步提升安全技术和管理水平,营造地铁安全发展的环境和氛围。

本次地铁事故汇报收集了地铁运营发生的14起典型事故案例。

每个案例都详细记载了事故的经过、事故原因、事故处理和整改措施4个方面的内容,内容具体,资料翔实,能够客观全面反映事故发生的整个过程。

特别是事故的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能够让全体员工结合身边发生的具体案例,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在日常工作中高度重视,遵章守纪,不要存在侥幸心理,避免类似事故再发生。

这些事故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人和事,事故的责任者、受害者、当事者往往仅仅是因为一次小小的疏忽、一个简单的错误、一处不当的行为,就酿成一起事故,而每一起事故都有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设备的损坏,或者不同程度的伤害,教训之深刻,后果之惨重,令人久久难以释怀。

希望全体员工在阅读和学习典型地铁事故案例汇编的每一个事故案例,不仅要搞清每一起事故的来龙去脉,还要将自己置身于事故的背景之中,换位思考:当处在当事者的情形下,会怎么做,是否会犯同样的错误。

要努力从每一起事故中吸取教训,纠正自己的一些不良工作行为或习惯,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地遵章守纪,并且主动关心他人的安全,形成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为建设“平安型地铁”努力奋斗,为畅通北京提速。

目录一、运营事故案例案例一:“9.22”西单电梯事故案例二:“1.17”5号线列车救援案例三:“1.18”1号线列车救援案例四:“2.3”机场线列车救援案例五:“2.17”房山线列车救援案例六:“3.5”5号线列车救援案例七:“3.15”1号线列车救援案例八:“5.18”公主坟道岔故障二、火灾事故案例案例九:“2.29”知春路站电梯冒烟事故案例十:“10.14”四惠站线路管理用房起火事件三、工伤事故案例案例十一“6.23”四惠车辆段坠车工伤事故四、施工安全事故案例案例十二:“2.27”10号线接触轨断电事故案例十三:“1.4”房山线接地线未拆除事故案例十四:“4.8”苹果园站列车剐蹭光缆事故一、运营事故案例案例一:“9.22”西单电梯事故发生时间:2011年9月22日18时11分发生地点:三西单站站台3号电梯事故类型:违章违纪事故影响:导致乘客在电梯上头部拥堵、挤伤一、事故经过2011年9月22日11时55分,西单站带班值班站长在站台巡视时发现西单站站台3号电梯故障,有异响,立即停梯,关闭电梯上下围栏,并挂故障牌;同时报机电人员维修,写报修记录。

12时00分机电第二项目部电梯维修中心主任唐某某、维修员南某某接到西单站客运人员报修电话,于12时20分到达西单站。

机电维修人员到达现场后,根据车站工作人员的描述,对地铁故障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在电梯头部疏齿板处有3个小锣钉,进行了清除处理,开启扶梯试运转,看到扶梯运转正常,便向车站工作人员报告修复完成。

此时机电工作人员在未打开该电梯上方护栏门的情况下,打开了该电梯下方的护栏门,且该电梯处于运行状态。

恰好有列车进站,乘客乘坐3#扶梯,由于该扶梯上头部护拦门未完全打开,形成拥堵,发生乘客挤伤。

二、事故原因分析经过对现场勘查、现场人员问询,并查看录像,调查判断,得出结论如下:(一)事故发生直接原因:电梯上头部护栏门没有打开是造成乘客拥堵、挤伤的直接原因。

(二)间接原因:机电维修人员对扶梯故障处理后,没有按照电梯维修规定进行全面运转检查,也没有按照电梯运行规定与客运人员进行交接;同时也反应出机电公司在人员管理、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缺失以及维修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三、整改措施1. 进一步加强全体员工教育培训力度,尤其对相关规章制度的掌握和执行落实。

2.加强运营分公司与设备分公司故障处理应急演练,优化并做好应急处置工作,提高现场应急处置水平。

3.立即对各线扶梯进出口护拦进行全面检查,统计汇总单向门位置数量,制定双向开启方案后,全面进行整改。

4.将所有运行扶梯护拦门置于开启状态,进行临时邦固。

5.将此次事件制作成案例,对全员进行一次教育,在全公司范围开展“举一反三查隐患”活动。

案例二:“1.17”5号线列车救援发生时间:2013年1月17日7时53分发生地点:北苑路北站事故类型:列车救援事故定性:B类一般事故事故影响:造成停运20列,到晚5分以上34列,中途清人折返5列,通过1列,加开临客1列,调表43个。

一、事故经过2013年1月17日,2033次TP401车担当运营任务。

列车运行至北苑路北站TMS显示时间7时53分,距离停车标约30厘米时,起紧急制动。

司机试验RM模式、EUM模式推牵引,均显示EB紧急制动不缓解。

断开ATP保险1、2,ATO保险5秒后闭合。

再次试验RM模式、EUM模式仍显示EB紧急制动不缓解。

7时54分,与行调联系说明情况,处理故障,同时打开车门让乘客乘降。

7时55分,司机接行调预清人命令。

接到预令后司机先查看紧急按钮、查看风压表均显示正常。

使用ATP切除仍不缓解,牵引制动控制保险断开后重新闭合仍不缓解。

闭合ESS闸刀试验,仍显示EB 紧急制动不缓解。

闭合关门旁路、常用制动不缓解保险、开门旁路、带铅封闸刀破铅封后试验故障依然存在。

7时58分TP401车2033次司机接行调命令TP401车在北苑路北站清人。

司机向行调请求救援。

清人完毕后司机关闭车门,8时将头尾开关打到“尾”位,跑到尾车将头尾开关打到“头”位,进行尾车牵引制动试验,尾车试验正常。

8时11分,2034次司机使用电台联系不到行调,立即给行调打电话,接调度命令在北苑与2033次连挂,2034次北苑清人。

北苑路北站至天北回太段,车次为2701。

复诵调度命令无误后2034次司机向乘客做好相应广播,使用风闸,建立RM模式,以3km/h速度进行连挂并进行了试拉。

同时,2033次司机返回头车,与救援列车司机联系,通知改按站间自动闭塞,对标停车后清人。

救援车司机听从被救援车司机指挥按信号、线路情况走车。

8时20分,连挂列车凭出站信号机闪动绿色灯光发车。

二、事故原因分析(一)事故发生直接原因:司控器警惕按钮行程开关接线存在断点,接线已断裂。

(二)间接原因:一是管理和维修人员对5号线车辆隐患重视不足,此类故障已经发生多次,未引起相关人员足够重视;二是未能完善单司机制实行后车辆故障的应急处置措施;三是部分维修人员对提高车辆维检修质量和水平的认识不足,未能避免此类故障再次发生。

三、事故处理事故发生后,本着“四不放过”的原则,依据《绩效管理实施细则》的相关条款对相关责任人、责任单位进行考核。

5号线检修中心共考核40439.89元,责任人安某考核14228.29元,班长菅某某考核2044.28元。

5号线检修中心科级扣减月岗位工资的17.12%。

责任单位员工共担额按责任单位月岗位工资总额 3.21%扣减。

安全质量部共考核9788.33元。

其它部室和单位科级共25329.68元,除5号线检修中心外其他单位员工共担70169元,考核共计145726.92元。

四、整改措施1.完善5号线车辆维修维护规程和标准,落实检修工艺标准,加强日常检查、测试等工作;2.完善相关车辆故障应急处置办法;3.结合1月其他事故开展安全大讨论。

案例三:“1.18”1号线列车救援发生时间:2013年1月18日10时50分发生地点:万寿路站事故类型:列车救援事故定性:B类一般事故事故影响:造成停运6列,到晚5分以上4列,中途清人折返1列、清人回段1列,调表36个。

一、事故经过10时50分,司机杨某、副司机柳某驾驶G446车在万寿路站,进行正常作业后列车不启动。

司机检查各开关位置、保险无异常,短接SK1闸刀进行牵引试验无效,到尾车更换操纵台进行试验,列车能够缓解但仍然全列牵引无流。

10时55分行车调度员发布列车清人救援命令,11时02分救援列车连挂完毕,11时05分从万寿路站开出。

二、事故原因分析(一)事故发生直接原因:一是331d#号线在布线时因电缆绑扎不到位且预留电缆线较长,线缆在司机台内处于自由状态,列车运行中不断摆动并与周边金属部件接触,造成线缆绝缘外皮破损,致使导线与金属部件间拉弧并将线缆烧断。

二是车辆制造过程中,由于厂家接线未按照规定的工艺标准对线缆进行绑扎,错误采用临时布线的方式连接331d#号线。

(二)间接原因:一是检修工艺落实不到位。

事故的发生,充分说明古城检修中心领导班子,在检修工艺落实管理中存在漏洞,对职工思想和技术业务教育不足,致使多个修程均未发现车辆存在的故障隐患,最终导致列车在运营中救援。

二是职工责任心较差,岗位意识淡薄。

古城检修中心在40万修、月修、周检及车辆隐患排查过程中,均未发现该部位线缆绑扎不到位及预留线缆过长的问题。

充分说明古城检修中心职工自身岗位责任意识淡薄,在维修工作中不认真、隐患排查不力,不能主动发现车辆存在的故障隐患。

三是加强检修标准化的落实。

此次事故的发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检修中心标准化管理工作存在死角,职工在作业中对车辆接线未能按照规定工艺要求进行绑扎,中心质量检验工作也未严格按规定流程检查,致使车辆带故障隐患上线运行。

三、事故处理一是G446车331d#线在运营中折断,主要原因是古城检修中心职工闫某某在周检作业过程中,未严格落实检修工艺,致使列车带故障隐患上线运营,最终酿成列车救援的事故。

古城检修中心职工闫某某对此次事故负全部责任。

二是对古城检修中心按照B类一般事故进行考核。

四、整改措施1.进一步提高各检修中心的职工岗位责任意识。

2.要求各检修中心立即对车辆重点部位进行普查,认真查找可能造成车辆重大故障的隐患,确保车辆质量稳定。

3.各检修中心、乘务中心,要认真总结事故中暴露出的问题,再次梳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进一步完善职工作业流程、工具码放、行车备品管理等环节的标准化规章。

4.各乘务中心继续加强对乘务员的故障处理培训,提高乘务员对车辆基本性能的了解,切实提高乘务员应急故障处理的实际操纵能力,减少车辆故障对运营线的影响。

5. 针对此次事故对全体职工进行教育,提高安全思想意识,增强各工种作业中的标准化执行水平。

各单位要组织全体人员再次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确保公司的整体安全运营秩序稳定。

案例四:“2.3”机场线线列车救援发生时间:2013年2月3日20时29分发生地点:东直门至三元桥区间事故类型:列车救援事故定性:A类一般事故事故影响:造成停运7列,到晚5分以上2列,调表6个。

一、事故经过2013年2月3日,机场线车务中心乙3组司机杨某、郑某,副司机徐某某担当107车1090次运营任务,20:29分东直门站发车,以A1车为头,司机发现该车全列牵引无流,重新建立模式后故障消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