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科学的历史基础((美)约翰-克里斯蒂安·史密斯编;武建峰译)思维导图
高考历史培优补差思维导图课件: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六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及文艺复兴

易错易混点二
苏格拉底属于智者学 派吗?
辨析一
智者学派否定神的意志 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但 并不怀疑和否定神的存 在,而且还借助古希腊 的神话传说进行人文思 想的宣传。
辨析二
苏格拉底是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 卓越思想家,但他不属于智者学 派。智者学派强调人的感性(自 由),忽视道德;苏格拉底强调人 的理性,重视美德。
苏格拉底厌恶智者派,与他们的为私利而动相反,他教 授了举世皆知的最纯粹的道德体系,……
----(美)迈尔斯《希腊史》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的思想。苏格拉底是 针对雅典怎样的现状提出上述思想的?
思想:美德即知识; 针对的现状:公元前5世纪后期,雅典社会世风日 下、道德沦丧。
历解 史释
易错易混点一
工商业
民主政治
实际问题
古希腊人文精神 的基本内涵
1.将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尤其是人本身作为人 主要关注的焦点。 2.尊重人的价值,不断认识和提升人的作用。
课标解读 壹 构建 体系
古希腊人文精神 的基本内涵
1.将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尤其是人本身作为人 主要关注的焦点。 2.尊重人的价值,不断认识和提升人的作用。
2.马丁·路德在维登堡大教堂门前张贴《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德意志宗教改革 的序幕。
3.马丁、路德主张“信仰即得救”。即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 无需购买赎罪券。
4. 继德意志之后,宗教改革在欧洲许多地方兴起,许多新的基督教派产生,统称 新教,主要包括路德教、加尔文教和英国国教三大教派。
5.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等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对欧洲现实主义的文学发展有着极其深远意义。
高中历史必修三思维导图每单元知识结构框架图

⾼中历史必修三思维导图每单元知识结构框架图⾼中历史的学习需要有⼀个知识点框架图来对整体的思路进⾏梳理,⼀个好的思维导图对于历史的学习也是⾮常帮助的。
历史必修三思维导图整理⾼中必修三历史必考知识点专题⼀:中国古代的思想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和发展历程)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荀⼦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后三教合⼀宋明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孔⼦与⽼⼦(⼀)孔⼦1、⽣平著述:春秋鲁国⼈,“三家⼀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2、学说: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 B、“礼”(“克⼰复礼”) C、“为政以德”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神⽽远之”③教育思想: “有教⽆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知新”;“学⽽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3、历史地位: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发扬光⼤,成为中国传统⽂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整理孔⼦⾔⾏为《论语》,尊孔⼦为圣⼈,历世景仰。
(⼆)⽼⼦:1、⽣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道德经》2、学说:①哲学思想: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盾对⽴的,并可互相转化;②政治学说:“⽆为⽽治”3、历史地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化产⽣了深远的影响。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1、⽣产⼒发展和社会⼤变⾰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时代,造成思想和⾔论的空前⾃由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批⼈才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招揽⼈才(⼆)儒家:孟⼦和荀⼦1、孟⼦A仁政学说 B性善说 C义利观:养浩然之⽓;先义后利、舍⽣取义;②历史地位:A《孟⼦》成为四书之⼀ B他被称为“亚圣”2、荀⼦①荀⼦的思想:A“天⾏有常”、“制天命⽽⽤之” B、性恶论 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②荀⼦思想的历史地位A、被视作儒家异端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三)墨家1、墨⼦:墨家学派的创始⼈2、墨家思想:①兼爱②⾮攻③尚贤、尚同尚⼒、节⽤、节俭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业者的利益②战国⼀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四)道家1、庄⼦与道家2、庄⼦的思想: “齐物” “逍遥” 天与⼈“不相胜”(天命观)(五)法家1、韩⾮与《韩⾮⼦》2、韩⾮的思想:①法、术、势相结合,建⽴⼀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②今必胜古、主张变法⾰新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①在当时适应了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华师大历史新版知识框架

课时知识背诵手册第一单元亚非上古历史与上古希腊罗马【思维导图】第1课古代埃及【课程标准】(1)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2)了解古埃及的发展历程。
1.远古文明:古代埃及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和古代埃及文明的摇篮,古希腊人称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2.发展历程(1) 约公元前3500年前后,埃及出现了分散的早期国家。
(2)公元前3100年左右, 美尼斯实现了埃及最初的统一,创建了第一个王朝,成为埃及统一国家的建立者。
3.政治制度(1)在古埃及人的观念中,法老是太阳神拉神的化身或太阳神在人间的代理人,给埃及带来光明和秩序。
(2) 图特摩斯三世、拉美西斯二世都是古埃及强盛时期的法老。
(3)他们直接统帅军队,通过对外征战建立起疆域辽阔的帝国;他们拥有卓越的政治才干,建立完备的官僚系统,控制众多臣民;他们还是所有神庙的最高祭司,掌握神权。
4.意义: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它折射了古埃及人的来世信仰观念,体现了法老至高无上的神威和权力,反映了埃及先民杰出的创意和智慧,见证了古埃及人高超的建筑技术水平。
金字塔不仅是宏大的建筑奇观,也是我们今天了解和研究古代埃及历史重要的证据之一。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程标准】(1)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2)认识古代巴比伦文明。
1.地理位置:在亚洲西部,有个被古希腊人称为“美索不达米亚”的地方,那就是位于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狭长地带。
2.国家的建立: 公元前3500年后的千余年间,两河流域先后建立了许多各自为政的小国家。
(1)两河流域的先民创造了灌溉农业,缔造了早期人类文明。
(2)南部苏美尔人是最早的文明奠基者。
(3)苏美尔人建立了雄伟的城市,发明了楔形文字,将轮子用于运输,还根据月亮盈亏循环的自然现象制定了历法。
4.古巴比伦王国:最先统一两河流域的是阿卡德首领萨尔贡。
5.巴比伦的全盛:公元前18世纪初,阿摩利人建立的古巴比伦王国逐渐崛起,第六代国王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的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公共基础知识思维导图-世界现代史

欧·亨利(美)
《警察与赞美诗》、《二十年后》、《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叶子》
O
俄国文学之父
普希金(俄)
P
《黑桃皇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上尉的女儿》、《自由颂》
契科夫(俄)
《变色龙》、《套中人》、《小公务员之死》
Q
儒勒·凡尔纳(法)
《海底两万里》
R
塞万提斯·萨维德拉(西班牙)
《堂吉诃德》
S
司汤达(法)
《红与黑》
陀思妥耶夫斯基(俄)
《罪与罚》
T
泰戈尔(印)
《飞鸟集》、《吉檀迦利》
夏洛蒂·勃朗特(英)
《简·爱》
席勒(德)
《美育书简》、《阴谋与爱情》
X
雪莱(英)
《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雨果(法)
《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
Y
易卜生(挪威)
《玩偶之家》
22.3.2 世界艺术
美术 交响乐
现实
列宾(俄) 米勒(法)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拾荒人》
印象
莫奈(法) 梵高(荷兰)
《日出》尔尼卡》
浪漫主义
门德尔松、舒曼
肖邦
《钢琴协奏曲》、《叙事曲》、《夜曲》
舒伯特
《小夜曲》
古典
海顿 贝多芬
莫扎特
《皇帝》、《命运交响曲》、《英雄交响曲》、《热情》、《悲怆》 《奏鸣曲》、《协奏曲》、《安魂曲》
法国大革命
卢梭
天赋人权、人民主权 《社会契约论》、《爱弥儿》
影响了法国、美国、拉美 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大革命的爆发
1789年 《人权宣言》
反对君主专制和 等级制度的思想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西方哲学史思维导图脉络图(完整版)

西方哲学史思维导图脉络图(完整版)一. 西方哲学史思维导图二 . 西方哲学史脉络图解▼ 古希腊罗马哲学包括自然哲学、形而上学和伦理哲学三个阶段,为西方哲学的理性思辨和形而上学打下了传统根基。
它提出了逻各斯、存在、实体等成为西方哲学的经典命题,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共相性质的争论开启了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关于唯名论和实在论的争论。
▼西罗马帝国崩溃后,基督教成为西欧不可侵犯的绝对意识形态,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被基督教信仰的浓重阴影所笼罩。
从教父哲学(柏拉图-奥古斯丁体系)到经院哲学(亚里士多德-阿奎那体系)的过渡反应了希腊罗马理性精神的复苏,而唯名论和实在论的对立为近代理性主义和经验论的兴起开辟了道路。
▼近代早期西欧哲学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开始,演化出欧陆唯理论同不列颠经验论的对立,其核心是理性反思和对经验(外在或内在)的重视。
唯理论演变成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中的独断论,而经验论则在休谟那里成为彻底的怀疑主义,这为法兰西启蒙思想和德意志古典哲学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 18世纪法国哲学包括法国自然神论和唯物主义两块,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论上则表现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法国自然神论奠定了西方政治学的基础,而激进的卢梭则引导了后世批判哲学(马克思和尼采)的出现。
法国唯物主义者否定自由意志,但推崇人的理性,使理性主义成为法国哲学鲜明的特点。
▼ 18C末19C初,德意志古典哲学体系的出现标志着传统西方哲学的最高成就。
它将考察重点转向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实现了西方哲学继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体系之后的第二次飞跃。
康德通过对自在之物和现象的严格区分,发展出认识论的先验自我意识统摄机能和道德实践领域的纯粹理性,以及沟通两者的判断力批判。
黑格尔通过辩证法三段论将整个世界容纳在绝对精神从自在状态过渡到自为状态,最终达成绝对理性自我意识的宏大历史过程。
因此,黑格尔成为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大体系,并引发费尔巴哈和马克思对其的反思。
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1—12课)含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思维导图】第1课古代埃及【课程标准】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
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思维导图】第1课古代埃及【课程标准】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
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1)统治: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程标准】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00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级历史上册知识结构图思维导图

级历史上册知识结构图思维导图第⼀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类的代表—北京⼈⼀、我国境内的早期⼈类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
例如:云南、北京、重庆……2、元谋⼈⽣活年代:距今170万年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活⽣产:能够制作⼯具,知道使⽤⽕。
地位:我国境内⽬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类。
⼆、北京⼈的发现⽣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店龙⾻⼭上发现过程:1921—1929---此后发现化⽯意义:为复原特征和⽣活状况提供重要证据。
三、北京⼈的特征体质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直⽴⾏⾛。
⽣活特征:⼯具、组织、⽤⽕1、能够制造和使⽤打制⽯器。
2、北京⼈过群居⽣活。
3、使⽤天然⽕,能保存⽕种。
★(怎样得到⽕?获得⽤途?⽕的意义?)地位及意义:P5四、⼭顶洞⼈⽣活年代:距今约三万年发现地点:北京周⼝店龙⾻⼭顶部体质特征:具有现代⼈类的特征⽣产⽣活:已掌握钻孔和磨制技术;具有审美观念三⼆⼆⼆⼀:三个远古⼈类、两个地点、两个⼤河流域、两个社会阶段—群居和⽒族、⼀个时期第2课原始的农耕⽣活⼀、半坡居民的⽣活1、⽣活年代:距今约六千年2、地点: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带3、⽣产⽣活:房屋:半地⽳式圆形房屋⽣产⼯具:磨制⽯器、⾻器、⾓器等种植农作物:粟⼿⼯业:彩陶和装饰品、乐器陶埙、纺织、制⾐(⽣活物资来源:打猎、采集、种植、渔业、畜牧等)⼆、河姆渡⼈的⽣活1、⽣活年代:距今约七千年2、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3、⽣产⽣活情况:建筑:A⼲栏式房屋、B⽊构⽔井主要农作物:⽔稻农业⼯具:⾻耜畜牧业:猪、狗、⽔⽜等⼿⼯业:陶器、⽟器、乐器;雕刻技术;天然漆三、原始农业的发展1、兴起过程:时间:稻距今约10000年、粟距今约9000~7000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发展变化:⼑耕⽕种到⽾耜等翻⼟⼯具耕种。
2、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3、兴起和发展的意义第3课远古的传说⼀、炎帝联盟时间:四五千年前,中国进⼊部落联盟时期地点:黄河流域背景:部落间攻伐---合并---联盟(⾸领)经过:阪泉之战、涿⿅之战(双⽅、过程、结果)影响:炎黄部落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海内外的华⼈也以“炎黄⼦孙”⾃称。
初中历史知识的思维图谱绘制范文

初中历史知识的思维图谱绘制思维图谱作为一种图形化的知识表示方法,能够将复杂的历史知识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有助于初中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如何绘制初中历史知识的思维图谱。
一、思维图谱的定义及特点思维图谱是一种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图形化的方法,它通过节点、线条和颜色等元素,将知识体系中的概念、关系和结构进行可视化表示。
思维图谱具有以下特点:1.直观性:思维图谱以图形化的方式呈现知识,使抽象的历史概念具象化,易于初中生理解和记忆。
2.系统性:思维图谱能够将历史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组织,展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结构。
3.灵活性:思维图谱的绘制和修改较为灵活,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进行调整。
4.个性化:思维图谱的绘制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历史知识图谱。
二、初中历史知识思维图谱的绘制方法1.确定核心概念:首先,学生需要梳理历史知识,确定其中的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通常是历史事件、人物、地点等具有代表性的知识点。
2.分析知识关系:在确定核心概念后,学生需要分析这些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因果关系、时间关系、包含关系等。
3.选择图谱类型:根据知识关系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思维图谱类型。
常见的思维图谱类型有树状图、流程图、网络图等。
4.绘制图谱:利用绘图工具(如思维导图软件、手工绘图等)将核心概念和知识关系以图形化的方式呈现出来。
在绘制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形状和线条样式等元素,以增加图谱的直观性和美观性。
5.优化和完善:在绘制完成后,学生需要对思维图谱进行优化和完善。
这包括调整节点位置、优化知识关系、补充遗漏的知识点等。
三、初中历史知识思维图谱的应用价值1.提高学习效率:思维图谱将复杂的历史知识以图形化的方式呈现,有助于学生快速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2.增强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绘制思维图谱,学生需要分析历史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