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书附图、附表及要求

合集下载

工程交验后服务及保修措施及附图附表

工程交验后服务及保修措施及附图附表

1 工程交验后服务及保修措施及附图附表1.1项目竣工验收阶段管理1.1.1一般规定(1)施工项目竣工验收的交工主体应是承包人,验收主体应是发包人。

(2)竣工验收的施工项目必须具备规定的交付竣工验收条件。

(3)竣工验收阶段管理应按下列程序依次进行:①竣工验收准备。

②编制竣工验收计划。

③组织现场验收。

④进行竣工结算。

⑤移交竣工资料。

⑥办理交工手续。

1.1.2竣工验收准备(1)项目经理应全面负责工程交付竣工验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建立竣工收尾小组,编制项目竣工收尾计划并限期完成。

(2)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应对竣工收尾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重要部位要做好检查记录。

(3)项目经理部应在完成施工项目竣工收尾计划后,向企业报告,提交有关部门进行验收。

实行分包的项目,分包人应按质量验收标准的规定检验工程质量,并将验收结论及资料交承包人汇总。

(4)承包人应在验收合格的基础上,向发包人发出预约竣工验收的通知书,说明拟交工项目的情况,商定有关竣工验收事宜。

1.2项目回访保修管理1.2.1一般规定(1)回访保修的责任应由承包人承担,承包人应建立施工项目交工后的回访与保修制度,听取用户意见,提高服务质量,改进服务方式。

(2)承包人应建立与发包人及用户的服务联系网络,及时取得信息,并按计划、实施、验证、报告的程序,搞好回访与保修工作。

(3)保修工作必须履行施工合同的约定和“工程质量保修书”中的承诺。

1.2.2回访(1)回访应纳入承包人的工作计划、服务控制程序和质量体系文件。

(2)承包人应编制回访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①主管回访保修业务的部门。

②回访保修的执行单位。

③回访的对象(发包人或使用人)及其工程名称。

④回访时间安排和主要内容。

1.2.3回访工程的保修期限。

(1)执行单位在每次回访结束后应填写回访记录;在全部回访结束后,应编写“回访服务报告”。

主管部门应依据回访记录对回访服务的实施效果进行验证。

(2)回访可采取以下方式:①电话询问、会议座谈、半年或一年的例行回访。

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风险评价报告书格式

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风险评价报告书格式

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风险评价报告书格式附录7.1 编制原则和要求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风险评价报告书应全面、概括地反映风险评价的全部工作,具有系统性。

数据处理要规范,数据的引用要注明出处,数据的计算过程必要时可编制附录。

文字力求简洁、准确,图表齐全,评价结论要科学、公正,提出的措施要具体,要与评价的风险相对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同时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

附录7.2 报告书编制内容及格式1总则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风险评价报告书应根据评价对象的环境和项目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选取下列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编制。

1.1风险评价的目的结合项目概况和风险特点,风险评价背景或主管部门的要求,阐述环境风险评价目的。

1.2编制依据编制依据主要包括:(1)相关法律法规;(2)评价委托书或任务书;(3)评价大纲及其审查意见;(4)相关的可行性报告、批复等文件。

1.3风险评价标准国家标准(包括相关导则、规范)、地方标准或拟参照的国外有关标准。

1.4控制污染与保护目标根据项目所在地的社会经济状况、生态环境状况,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确定风险评价的总体目标。

1.5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根据项目特点和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方法,定出评估的工作等级。

根据工作等级结合环境特征划出评价范围。

1.6风险评估的内容和步骤根据本项目风险特点和《导则》要求,确定风险评估的内容和步骤。

2现状分析《导则》第5章内容。

3风险识别《导则》第6章内容。

4源项分析《导则》第7章内容5风险影响预测《导则》第8章内容。

6风险评价《导则》第9章内容。

7降低风险对策《导则》第10章内容。

8费用效益分析《导则》第11章内容。

9评价结论《导则》第12章内容。

报告书附表附表1 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内码头泊位统计表附表2 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内码头泊位规划统计表附表3 进港航道一览表附表4 锚地现状及规划一览表附表5 助航导航设施一览表附表6 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船舶流量统计表附表7 港口分货种吞吐量(近三年)附表8 港口分货类预测吞吐量(近期、远期)附表9 历年港口进出港船舶分船型分吨级统计(应与船舶事故统计时段相对应,统计年限尽可能多,最少不少于3年)附表10 评价对象船舶运输装卸危险货物清单附表11 评价对象船舶运输装卸主要危险货物理化性质附表12 评价对象码头输油(或液货)臂主要参数附表13 评价对象设计到港船型类型、船型比例、船舶吨级、船舶主尺度、船舶实载率(仅对油船)附表14 港口现有污染物接收处理设备附表15 港口现有应急设备附表16 港口现有应急队伍附表17 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周边可调用的国家、政府、企业和社会应急力量统计附表18 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气象资料附表19 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水文资料附表20 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行政区划概况附表21 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工业分行业产值附表22 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农林牧渔业产值附表23 评价水域水生生物调查表附表24 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近岸海域环境功能附表25 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沿海(内河沿岸)自然保护区附表26 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水产养殖现状及规划附表27 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历年船舶交通事故统计附表28 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历年船舶污染事故统计附表29 类比区域历年船舶交通事故统计附表30 类比区域历年船舶污染事故统计附表31 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海况等级和出现频率附表32 其他需要列表说明的问题报告书附图附图1 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行政区划图附图2 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海图附图3 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港区总体布局图附图4 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码头泊位分布图附图5 评价对象地理位置图附图6 评价对象码头位置图附图7 评价对象码头前沿船舶调头区平面布置示意图附图8 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航道位置图附图9 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锚地位置图附图10 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内船舶航行VTS截图附图11 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船舶事故分布图附图12 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海洋功能区划图附图13 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近海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图附图14 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主要环境敏感资源分布图附图15 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养殖区现状和规划分布图附图16 评价对象或项目所在区域旅游资源分布现状和规划图附图17 评价单位现场踏勘拍摄的照片附图18 收集到的与本项目相关的船舶事故照片或图片附图19 其他认为有必要列入的图附表附表1 海况等级划分海况等级浪高H1/3(m)风级平均风速(m/s)0 H1/3=0 0 0.0-0.21 H1/3=0.1 1-2 0.3-3.32 0.1≤H1/3<0.5 2-4 1.6-7.93 0.5≤H1/3<1.254-5 5.5-10.04 1.25≤H1/3<2.55-7 8.0-17.15 2.5≤H1/3<4.0 7-8 13.9-20.76 4.0≤H1/3<6.0 8-9 17.2-24.47 6.0≤H1/3<9.0 9-10 20.8-28.48 9.0≤H1/3<14 10-11 24.5-32.69 14≤H1/312 ≥32.7资料来源: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建设标准研究.P87附表2 中国沿海海区海况特点出现频率长江口渤海湾台湾海峡南海广西沿海海南以南黄海E1 B1 E5 S1 S2 S3 Y1 3级以下频率(%)44.7 72.4 —38.5 75.9 58.3 65.7 4级以下频率(%)81.8 97.2 70.7 79.3 97.7 91.6 95.8 5级以下频率(%)95.9 —91.4 96.1 99.9 99.0 99.6 6级以下频率(%)99.5 —98.5 99.6 ———江苏沿海浙江沿海东海北东海南南海北南海中南海南Y2 E3 E2 E4 S4 S5 S7 3级以下频率(%)49.8 34.1 46.5 38.6 33.9 40.4 42.2 4级以下频率(%)88.2 75.4 84.1 79.2 72.3 76.5 805级以下频97.9 94.4 97.0 95.5 92.8 93.9 95.7 率(%)6级以下频—99.3 —99.3 99.1 99.1 99.5 率(%)资料来源: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建设标准研究.P86附表3 进出港船舶分船种分吨级统计表项目总计99总吨以下100~499500~9991000~29993000~999910000~4999950000总吨以上合计艘数总吨总载重量货船油船艘数总吨总载重量液化气艘数项目总计99总吨以下100~499500~9991000~29993000~999910000~4999950000总吨以上船总吨总载重量散装化学品船艘数总吨总载重量散货船艘数总吨项目总计99总吨以下100~499500~9991000~29993000~999910000~4999950000总吨以上总载重量集装箱船艘数总吨总载重量货船滚装船艘数总吨总载重量项目总计99总吨以下100~499500~9991000~29993000~999910000~4999950000总吨以上其他货船艘数总吨总载重量顶推船拖轮艘数主机功率驳船艘数总吨项目总计99总吨以下100~499500~9991000~29993000~999910000~4999950000总吨以上总载重量非运输船艘数总吨总载重量注:(1)此表可根据海事局或港口管理局统计数据填写。

2021年DZT0131-94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

2021年DZT0131-94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

DZT013194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欧阳光明(2021.03.07)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勘查报告的标准格式,报告形式构成,组成技术文件分类;报告正文、附图、附表、附件的格式内容;报告的编辑、制印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勘查报告中普查、详查和勘探三个阶段的报告格式、版式和报告制印质量要求。

对其他非矿产勘查报告、地质矿产科学报告的一般报告格式、版式和报告制印质量要求,在行业标准未颁布前也可参照试行。

2 引用标准GB 788 图书杂志开本及其幅面尺寸GB 7713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DZ/T 0033 固体矿产勘查报告编写规定3 报告文件格式的分类和组成根据报告载体的性质不同,可将报告分为纸质报告和机读报告两大类。

每类报告的组成文件可分为报告正文、附图、附表和附件四个部分。

3.1 报告正文由报告前置部分、报告主体部分和参考文献、报告图版(必要时)、制印签和封底部分组成。

3.2 报告附图由图幅标准化的图式、图例和规范化的单张、拼幅图件或图集、图册组成。

3.3 报告附表视勘查阶段不同,报告附表种类各有增减,一般由成果表、登记表、一览表、计算表、统计表组成。

3.4 报告附件报告附件是收集或本单位形成用作旁证或补充说明报告正文中问题的技术资料和文件。

附件可以是文件、图表、索引、资料等。

报告附件一般包括勘查许可证、储量计算工业指标凭证、矿石选冶试验报告、矿床技术经济评价报告(非报告正文的独立评价报告)、照片(插图)、与报告有关的录音带、录像带及与矿区勘查有关的其他技术资料文件。

4 报告格式的形式构成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是科学技术报告的一种形式,其报告的编写格式、形式构成题录著录及编辑、制印的一般要求按国家标准GB7713规定。

结合固体矿产勘查报告科技文件的组成和分类,对报告正文、附图、附表和附件的整体格式的形式构成作如下具体规定。

5 报告正文格式5.1 封面报告封面格式内容包括分类号、部门编号、密级、题名、提交报告单位名称和报告的审批日期各项。

江苏省环评报告书主要内容标准化编制规定

江苏省环评报告书主要内容标准化编制规定

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标准化编制规定为了进一步提高环评工作质量及审查工作的效率,制定本“报告书主要内容标准化编制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我省新建、计改、扩建工业类的建设项目(火电厂、码头等建设项目除外),其他类型项目可参考执行。

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国外贷款的建设项目,除满足本规定要求外,还需执行我国和国际金融组织已颁布的有关规定。

本规定引用HJ/T2.1-2.4-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范。

1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及环境保护目标1.1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准确描述项目拟建所在行政区(含开发区,工业区)、省、市、县、镇村。

详细描述评价区所属水系,说明水系水文特征及重要水工设施运行规律、排污及废水收纳水域环境功能区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取水口和水产养殖等水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简述当地气候特征,给出常年风向风速玫瑰图。

说明厂址周边地区土地利用现状、主要居民点、学校、医院、自然生态保护区等敏感目标及大气功能区类别。

1.2 区域社会环境概况1.2.1区域社会发展规划和环保规划描述区域(城市、开发区、工业区、镇区等)社会发展规划要点和环保规划要点:说明区域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土地利用、布局、水域与岸线利用、生态保护、太湖水环境保护、南水北调和“引江济太”等清水通道环境保护等内容。

说明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含排水体制)、固废处置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概况和当地环保要求。

规划如有明显缺陷或问题应予于阐述。

建设项目在开发区(工业小区)内建设,需附当地环保主管部门对开发区(工业小区)环保规划的批复意见。

1.2.2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标准、排放标准说明评价区域水、气、声环境功能类别划分,按环境功能分别列出相应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浓度限制、排放速度、无组织排放厂界浓度限制值、标准文号等)。

若国内无标准应参考国外标准。

1.2.3环境保护敏感目标描述评价区域内居民区、学校、医院、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饮用水源保护区、取水口等,按表1-1填写:表1-1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1.3附图及要求1.3.1地理位置图图示评价区范围、厂址、交通干线、主要河流、湖泊、水库、湿地、城镇、厂矿企业、自然人文景观、列出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等主要环境敏感目标,附风玫瑰图、图例和比例尺(1:50000—1:)。

2017年环评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大纲

2017年环评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大纲

2017年环评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大纲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通过本科目考试,检验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通过本科目考试,检验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对环境影响谮价技术导则与标准了解、熟悉、掌握的程度和在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业务工作中应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正确选择环境影响评价有关标准的能力。

一、环境标准管理办法(一)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1)熟悉环境标准的分类及含义;(2)掌握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3)了解环境标准实施与监督的有关要求。

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1.术语和定义熟悉玮境保护目标及污染源源强核算的定义。

2.总则(1)熟悉环境影响评价原则;(2)熟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体系构成;(3)熟悉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4)熟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编制要求;(5)掌握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的原则;(6)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7)掌握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8)掌握环境保护目标的确定原则;(9)掌握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确定原则;(10)了解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选取要求;(11)了解建设方案环境比选的原则。

3.建设项目工程分析(1)掌握建设项目概况的基本内容晏求;(2)掌握影响因素分析的内容;(3)掌握污染源源强核算的要求。

4.环境现状调鲞与评价(1)熟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基本要求;(2)熟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内容。

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掌握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基本要求;(2)掌撮常用的环境影岣预测评价方法;(3)熟悉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内容。

6.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纤性论证熟悉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的要求。

7.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熟悉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的要求。

8.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掌握环境管理与监测的要求。

9.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求。

打印:报告书排版规范要求(自行设计)

打印:报告书排版规范要求(自行设计)

《项目报告书》排版规范要求一、页面设置无论是表皮、扉页、目录或是正文,统一按:页边距“上2.8厘米、下2.5厘米、左2.7厘米、右2.5厘米”设置页面。

二、表皮及扉页设置1、表皮上边空(三号宋体、单倍行距)两行,下边也是空(三号宋体、单倍行距)两行。

第一行标题(副标题)采用:一号宋体加粗、单倍行距、居中设置。

一般情况下只排一行即可,两边不能到边,要留有2个字的空格。

根据字的多少,可用字体中字符间距的缩放功能调整。

第二行标题(正标题)采用:小初宋体加粗、单倍行距、段前一行、居中设置。

一般情况下只排一行,两边要到边。

根据字的多少,可用字体中字符间距的缩放功能或间距或空格调整。

下边提交单位采用:三号宋体加粗、单倍行距、居中设置。

时间采用:三号宋体加粗、单倍行距、居中设置。

标题与提交单位之间采用:“三号宋体、单倍行距”调整。

2、扉页扉页基本与表皮相同,不作调整。

3、题名页正、副标题同表皮。

在正标题下方空(三号宋体、单倍行距)两行,插入编制单位和人员。

编制单位和人员采用:四号宋体、单倍行距设置,位置以编制单位一行差1—2个字到右边为准,用首行缩进功能调整。

所有插入的编制单位和人员左边和冒号要对齐,可用首行缩进、字符间距、空格等功能调整。

下边提交单位和提交时间,采用:三号宋体加粗、单倍行距设置,左边与插入的编制单位和人员首字对齐或略靠左边。

提交时间下边空(三号宋体、单倍行距)两行。

插入的编制单位和人员底行与提交单位之间采用:“三号宋体、单倍行距”调整。

三、目录设置“正文目录”采用:小二号宋体加粗、单倍行距、段后0.5行距设置。

“正文目录”上方不留空行。

“正文目录”字符之间留一空格。

目录内容采用“插入”方式,自动生成。

目录内容一般情况下,只插入“章、节”。

目录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设置,两边到边。

“章”的文字部分加粗、“节”、破折号及页码不加粗。

“节”的开头空两格。

为了版面的整体效果,根据目录内容多少可用段落中的行距功能适当调整行距,保持版面美观。

药品检验报告书写细则

药品检验报告书写细则
01
02
原始检验记录应采用统一印制的活页记录纸和各类专用检验记录表格(见附件),并用蓝黑墨水或碳素笔书写(显微绘图可用铅笔)。凡用微机打印的数据与图谱,应剪贴于记录上的适宜处,并有操作者签名;如系用热敏纸打印的数据,为防止日久褪色难以识别,应以蓝黑墨水或碳素笔将主要数据记录于记录纸上。
检验人员在检验前,应注意检品标签与所填检验卡的内容是否相符,逐一查对检品的编号、品名、规格、批号和效期,生产单位或产地,检验目的和收检日期,以及样品的数量和封装情况等。并将样品的编号与品名记录于检验记录纸上。
薄层扫描法:除应按2.2.4记录薄层色谱的有关内容外,尚应记录薄层扫描仪的型号,扫描方式,供试品和对照品的称量(平行试验各2份),测定值,结果计算。
气相色谱法:记录仪器型号,检测器及其灵敏度,色谱柱长与内径,柱填料与固定相,载气和流速,柱温,进样口与检测器的温度,内标溶液,供试品的预处理,供试品与对照品的称量(平行试验各2份)和配制过程,进样量,测定数据,计算式与结果;并附色谱图。标准中如规定有系统适用性试验者,应记录该试验的数据(如理论板数,分离度,校正因子的相对标准偏差等)。
重金属(或铁盐):记录采用的方法,供试液的制备,标准溶液的浓度和用量,比较结果。
砷盐(或硫化物):记录采用的方法,供试液的制备,标准溶液的浓度和用量,比较结果。
2.3.19 乙醇量测定法:记录仪器型号,载体和内标物的名称,柱温,系统适用性试验(理论板数、分离度和校正因子的变异系数),标准溶液与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平行试验各2份)及其连续3次进样的测定结果,平均值。并附色谱图。
03
重量分析法:记录供试品的称量(平行试验2份),简要的操作方法,干燥或灼烧的温度,滤器(或坩埚)的恒重值,沉淀物或残渣的恒重值,计算式与结果。

报告书附图、附表及附件要求

报告书附图、附表及附件要求

报告书附图、附表及附件要求(一)基本附图要求报告书中常见的附图包括:①污染源点位及环境空气敏感区分布图。

包括评价范围底图、评价范围、项目污染源、评价范围内其他污染源、主要环境空气敏感区(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地面气象台站、探空气象台站、环境监测点等。

②基本气象分析图。

包括年、季风向玫瑰图等。

③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图。

来源于考试大。

包括年平均温度月变化曲线图、温廓线、平均风速的月变化曲线图和季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曲线图、风廓线图等。

④复杂地形的地形示意图。

⑤污染物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包括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浓度最大值(小时平均浓度及目平均浓度)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以及长期气象条件下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不同评价等级基本附图要求见表3-18。

表3-18基本附图要求序号名称一级评价二级评价三级评价1污染源点位及环境空气敏感区分布图√√√2基本气象分析图√√√3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图√√4复杂地形的地形示意图√5污染物浓度等值线分布图√√(二)基本附表要求报告书中常见的附表包括:①采用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

②污染源调查清单表,包括:污染源周期性排放系数统计表、点源参数调查清单、面源参数调查清单、体源参数调查清单、颗粒物粒径分布调查清单等。

③常规气象资料分析表,包括:年平均温度的月变化、年平均风速的月变化、季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年均风频的月变化、年均风频的季变化及年均风频等。

考试大。

④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分析结果。

⑤预测点环境影响预测结果与达标分析。

不同评价等级基本附表要求见表3-19。

表3-19基本附表要求序号名称一级评价一级评价二级评价1采用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2污染源调查清单√√√3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分析结果√√√4常规气象资料分析表√√5环境影响预测结果达标分析表√√(三)基本附件要求报告书中常见的附件包括:①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原始数据文件(电子版或文本复印件)。

②气象观测资料文件(电子版),并注明气象观测数据来源及气象观测站类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告书附图、附表及附件要求
(一)基本附图要求
报告书中常见的附图包括:①污染源点位及环境空气敏感区分布图。

包括评价范围底图、评价范围、项目污染源、评价范围内其他污染源、主要环境空气敏感区(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地面气象台站、探空气象台站、环境监测点等。

②基本气象分析图。

包括年、季风向玫瑰图等。

③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图。

来源于考试大。

包括年平均温度月变化曲线图、温廓线、平均风速的月变化曲线图和季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曲线图、风廓线图等。

④复杂地形的地形示意图。

⑤污染物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包括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浓度最大值(小时平均浓度及目平均浓度)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以及长期气象条件下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不同评价等级基本附图要求见表3-18。

表3-18基本附图要求
序号
名称
一级评价
二级评价
三级评价
1
污染源点位及环境空气敏感区分布图



2
基本气象分析图



3
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图


4
复杂地形的地形示意图

5
污染物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二)基本附表要求
报告书中常见的附表包括:①采用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

②污染源调查清单表,包括:污染源周期性排放系数统计表、点源参数调查清单、面源参数调查清单、体源参数调查清单、颗粒物粒径分布调查清单等。

③常规气象资料分析表,包括:年平均温度的月变化、年平均风速的月变化、季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年均风频的月变化、年均风频的季变化及年均风频等。

考试大。

④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分析结果。

⑤预测点环境影响预测结果与达标分析。

不同评价等级基本附表要求见表3-19。

表3-19基本附表要求
序号
名称
一级评价
一级评价
二级评价
1
采用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



2
污染源调查清单



3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分析结果



4
常规气象资料分析表


5
环境影响预测结果达标分析表


(三)基本附件要求
报告书中常见的附件包括:①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原始数据文件(电子版或文本复印件)。

②气象观测资料文件(电子版),并注明气象观测数据来源及气象观测站类别。

③预测模型所有输入文件及输出文件(电子版)。

包括气象输入文件、地形输入文件、程序主控文件、预测浓度输出文件等。

不同评价等级基本附件要求见表3-20。

表3-20基本附件要求
序号
名称
一级评价
二级评价
三级评价
1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原始数据文件√


2
气象观测资料文件


3
预测模所有输入文件及输出文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