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知识点(全)(2020年整理).pptx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PPT课件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PPT课件

A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米 B 1:5000000
C 五千万分之一
D 1:50
3、在1:1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间的直线距
离为4厘米,两地间的实际距离为( B )
A、4千米 B、40千米 C、40米 D、4000000千米
4、假如学校操场一周的周长为250米,现在,某七年 级学生为它画了一张平面图,图中操场的周长为25厘 米,那这幅图的比例尺应为( B )
6、分布在南极大陆和北冰洋一些岛屿上,终年严寒的 气候类型是( )
A、苔原气候
B、冰原气候
C、高山气候
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7、波斯湾地区属于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8、我国首都北京所在的地区属于下列哪种气候类型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13、说出下列常见图例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省级行政中心 省界 长城 高速公路 常年河
第二单元复习
第一课 大洲和大洋
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水覆盖着,海洋面积占 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即七分海洋,三分 陆地。 生命最早出现在 海洋 。 (课本P20)
1、读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完成下列内容:
①比例尺表示方法有三种:
数字比例尺 线段比例尺
1∶10000,
一百万分之一,
1 1000
文字比例尺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千米
②比例尺大小的比较:
1 <1 10000 1000
③比例尺与图幅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比例尺 范围 内容
图幅大 大 小相同 小
小 详细 大 简单

(完整版)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推荐文档

(完整版)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推荐文档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 1 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 170 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 70 万年至 20 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①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称为打制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②生活组织形式:群居生活,一起获取食物;③用火:学会使用火,能保存火种,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3.山顶洞人:已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穿孔骨针是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

第 2 课原始农耕生活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时间:距今约6000 年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区域:黄河流域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精美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③生产活动:开垦土地,种植粟和蔬菜④生活用具:彩陶;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时间:距今 7000 年左右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区域:长江流域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使用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构水井;②生产活动:农作物种植水稻,农业工具骨耜⑤生活技术:会运用雕刻技术和使用天然漆,会制作艺术品。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1、长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稻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2、原始农业起源于中国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原始农业耕种方式:由“刀耕火种”到耒耜翻土。

4、原始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 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 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第 3 课远古的传说1.四五千年前,在黄河流域,黄帝与炎帝在阪泉交战,炎帝战败,归顺黄帝。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知识点总结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七(5)班:蒋笑艳2、世界主要地形类型及主要地形区(世界地形图)(P48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P25图2-11)(P505、不同的地形和不同的气候→(生长)不同的植物→(养3、我国人口分布现状(图册P22)我国人口数量众多(13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密度较高,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黑河—腾冲线(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以东即东部人口十分稠密,黑河—腾冲线以西即西部人口比较稀少。

4、我国民族分布现状(图册P23)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而其余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

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8、我国南北差异9、我国东西部差异(P62图3-28)11、如何设计一条科学、合理的旅游线路?答:旅游线路的设计要全面考虑旅行的目的、行程时间、交通情况、经济条件等综合因素。

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1、世界主要平原的分布(图2、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大平原的比较(P70图4-1、P7110、世界100万以上人口特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和本书重要地图:1、一些常用图例P82、中国铁路干线分布图(五纵三横)P15(图册36页)3、等高线地形图P164、世界上的大洲和大洋(东西半球图)P215、世界气候分布图P26(图册14页)6、亚洲的季风P267、世界人种分布图P328、世界面积前六位国家图P33 世界部分国家国旗(图册18页)9、中国的疆域P42(图册22页) 10、中国行政区划图P44(图册22页)11、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名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P4512、中国人口密度的分布P47 13、中国地形图P50(图册26-27页)14、中国气候类型图P53 15、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P5316、黄河P56 17、长江P5818、秦岭――淮河分界图P62 19、西部地区范围示意图P6520、澳大利亚牧业分布图P89 21、坎儿井剖面图P96 22、波斯湾沿岸国家图P97 23、波斯湾石油运输路线图P9824、世界政治地图、世界地形图(书本最后一页或图册P12、P16)29、世界五大地形直观图(图册11页) 30、世界主要平原的分布(图册38-39页)31、世界主要山脉分布(图册40-41页)32、世界主要河流分布(图册42-43页)33、世界主要沙漠的分布(图册46页)◆,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南的省区是海南省,最北的省区是黑龙江,最西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东的省区是黑龙江.邻国最多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个).邻省最多的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浙江省的邻省是江苏,上海,安徽,江西,福建.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新疆.◆,容易使我们记错的几个简称:山西省-晋-太原;安徽省-皖-合肥;福建省-闽-福州;江西省-赣-南昌;河南省-豫-郑州;湖北省-鄂-武汉;湖南省-湘-长沙;广东省-粤-广州;贵州省-贵或黔-贵阳;云南省-云或滇-昆明;陕西省-陕或秦-西安;◆,我国的重要的几条地理分界线:中,国的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中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P50):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风底斯山一线;中国的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中国地势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中国地势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沿北纬32度线,从西向东,我们能看到: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横断山,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P49◆,造成中国气候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影响;造成中国降水东西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的影响.24、丝绸之路P10225、年代尺P105 古人类进化尺P112 早期文明尺P115 近、现代世界的历程尺P12226、开辟新航线路线示意图P11827、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P12128、中国朝代年表P13329第五单元:社会生活的变迁1、区域的变化区域地理位置区域变化的特点区域变化的三种类型变化的原因深圳广东南部,与香港相对从边陲小镇到繁华大都市从无到有,飞速发展的变化自然的和人为的原因(人的古楼兰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从繁荣兴盛到神秘消失从无到有的变化活动是造成变化的重要原因)死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锡尔弗普卢姆从开发到被废弃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元明清)从古至今,不断延续(古老而年轻,传统又现代)新旧交融的变化2、表示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和习惯用法公元前、公元后公元纪年法把基督教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pptx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pptx

4、从地球仪上看世界P53 (1)经线和纬线
比较点
长度
圆弧状况 相互关系
指示方向
经线 每一条经线都相
等 半圆 所有经线都能相 交于南北两极 南北方向
纬线 每条纬线长度 不等,赤道最长
圆 所有的纬线都
相互平行 东西方向
6
书山有 路
(2)经度和纬度
比较点 经 度
纬度
度数起点 线 0°经线(本初子午线)
英吉利海峡
法国与英国
沟通北海和大西洋
重要的海峡 马六甲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
东南亚 欧洲和非洲分界线
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 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
(P24 图2-10) 德雷克海峡
南美洲和南极洲分界线 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白令海峡
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
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
岛屿之最
最大的岛:格陵兰岛
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湿润地区河湖众多,干旱地区河湖稀少。 ①世界主要河流 (河流流向由地势决定)
非洲的尼罗河,世界第一长河,自南向北流入地中海。
欧洲的多瑙河,世界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入黑海。 非洲的刚果河,
自东向西流入大西洋。
4
书山有路
南美洲的亚马孙河,世界流域面程最广,水流量最丰富的河流,自西和东流入大西洋。 亚洲的黄河,中国第二长河,自西向东流入渤海。 ②世界主要湖泊 北美洲的苏必利尔湖——世界最大淡水湖泊 亚欧交界的里海(咸水湖)——世界最 大 的湖泊 亚洲的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湖泊
1
书山有 路
大多数社区有一个共同点:总是与一定的地理区域相联系。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
社区间的相互联 物产也不同.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整理(PPT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整理(PPT版)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整理
(过关篇)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
1、
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2、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时间:距今约
年;地点:

县;地位:是我国境内
人类。特点:能够制作
,知道用 。
3、
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2、商鞅变法
时 间:公元
年,
任用
主持变法。
政治方面:建立 止私斗。
,由
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
特权;改革
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
经济方面:废除
,允许
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
;统一度量衡。
军事方面:奖励
,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影响(意义):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 基础。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1、 秦的暴政(起义的原因)
(1)繁重的
;(2)沉重的
;(3)残酷的
;(4)秦二世

2、 陈胜、吴广起义
时间:公元
年 地点:
领导人: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经过:大泽乡起义→攻县城→占领陈,建
政权→挺进关中→秦二世反扑→陈胜、吴广被害。
结果:起义军被镇压下来,陈胜、吴广被杀害。
了权力的
和严格的

等发展到
,礼器的数量反映
工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在铸造技术上,采用“
(迄今世界上出土的
的青铜器)
”,如著名的司母戊鼎
2、 甲骨文记事.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全套PPT课件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全套PPT课件
政治功能、 管理功能
21
上面的图片反映 的是社区的什么 功能呢?
经济功能
22
接下来这些照片又反 映了社区的什么功能 呢?
文化功能
23
请同学们结合上面内容概括地说一说 社区有哪些功能?
• 政治功能 • 经济功能 • 文化功能 • 管理功能
24
乡村与城市
25
乡村聚落
26
乡村聚落
• 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地 区人民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 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5
1、两图方向不同
——要有统一的方(向 方向)
2、图幅有大有小
——要有统一的大(小 比例尺)
3、符号的形状、大小和颜色有异
——要有统一的符号 (图例和注记)
6
1、方向:
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 ①一般定向法 ②指向标定向法 ③经纬网定向法
7
一般定向法:
(N)
(W)
(E) (S) 8
指向标定向法:
集 度 建 多 多 多 田 园 塘 的大
度 情少少少


乡村
分 散
低 矮
差、
不方 少
便

少有有 有

城市
密高 集大
好 方 便
多 多多 无无无

51
作业布置
52
往来在区域之间
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它们总是与一定的区域相联系。
53
说一说
你看到的商品来 自哪里?
想一想
不同区域间的联系,除了物产方面还 包括哪些方面呢?
城市的多种功能
• 找出高科技园区、商业街和住宅区。 • 这些区域有什么特点? • 功能不同,但都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知识点_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知识点_

1.社区是指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它有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以及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

2.社区的类型有:①功能社区:(围绕人的不同社会活动形成的区域。

如:工业区、大学区高科技园区、农场、生活小区等。

) ②自然社区:自然形成的社会生活区域。

如:村落、城镇等。

③行政社区:以行政管理范围来确定的区域。

如:街道、乡、县、市、省、大洲3、北京的中关村是高科技园区;上海的南京路、深圳的华强北都属于商业区;明阳小区属于生活小区;王村属于农村社区。

4、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功能:(选举、投票人大代表);经济功能:(开办商店、工厂、超市等);文化功能:(开办老年大学,开展文艺活动,兴建图书馆,兴建体育设施。

)管理功能:(组织保安巡逻,调节邻居的纠纷,开展计划生育和流动人口管理等。

)5、社区交流:主要有物产(山东苹果买到广州)交流,还包括经济、文化(深圳少儿艺术团到香港表演)、信息(上网查阅信息)、技术(从德国引进冰箱生产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的交流。

6、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的缩小程度)、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和注记(地图上地理事物的文字说明和数字)7、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

8、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29%。

9、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欧亚大陆,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10、世界上的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州。

11、洲界分界线:①非洲和亚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②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③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④欧洲和亚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⑤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⑥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是德雷克海峡。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以下是《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汇总:1.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人类起源于非洲,并通过迁徙和适应不同环境的演化发展成为现代人类。

2. 农业革命:人类从狩猎采集生活方式转变为农业生活方式,开始定居并种植农作物,养殖动物。

3. 各地区的历史文化:七大洲上有许多不同地区,每个地区有各自的历史和文化。

4. 农业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随着农业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形成农业文明,例如古埃及、古印度等。

5. 奴隶制度:奴隶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制度之一,在古代社会存在广泛,并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6. 印度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河流域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三大古代文明之一。

7. 古埃及与尼罗河文明:古埃及是古文明中最早之一的国家,尼罗河对古埃及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8. 近东文明:近东地区是古代历史上文化发达的地区,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等。

9. 铁器时代的到来:铁器时代的到来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铁器的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10. 希腊与罗马文明:古希腊和古罗马是古代文明的重要代表,对现代文化和文明有深远影响。

11. 秦汉之际的中国:中国在秦汉之际取得了统一,建立起了统一的政权,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12. 南北朝与隋唐之际的中国:隋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时期,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13. 南海丝绸之路:南海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中国与西方的重要贸易通道,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14. 中世纪的欧洲: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重要的时期,包括封建制度、天主教教会的统治等。

以上是《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汇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海无 涯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知识点纲要
第一单元:人在社区中生活 第一课 我的家在哪里
一、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
方向
图例和注记
含义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单位换算)
三种表示方法
数字式比例尺 1:10000000 或 1/10000000 或一千万分之一
文字式比例尺 图上 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100 千米
线段式比例尺
100 千米
大小的比较
分子为 1,分母愈小,分数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分数愈 小,则比例尺愈小。
大小与表示范围 在相同图幅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应 大小和内容详细 越小,范围愈大,内容愈简略。 的关系
方向的三种表示 指向标定向法 方法
N
经纬网定向法(地理 坐标): 经线表示南北方向, 纬线表示东西方向。
山地和高原用棕褐色。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的世界
第一课大洲和大洋
3
学海无 涯
海陆分布
地球总面积陆地占 29℅,海洋占 71℅
概念
陆地分为大陆和岛屿。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突出部分。岛屿四面环海面积较小。
大陆与其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七大洲、四大洋面积 1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山峰山脊山谷鞍部 悬崖
A
⑥口诀:山顶(山峰):闭合曲线,外低内高,▲符号。
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突出。 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突出(河流发源地)。
鞍部,两山顶,下凹处,两曲线中间。
2
学海无涯
陡崖(悬崖):等高线重叠处,锯齿状。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通用的颜色是:海洋用蓝色,平原用绿色,低山丘陵用黄色,
功能
第二课乡村与城市
一、乡村聚落:村落,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种植业)、牧村(畜牧业)、林场(林
业)和渔村(渔业)。 (1)村落分布、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平原上的村落(密集、团状分布);山谷中的 村落(条带状分布)
1
学海无 涯
(2)房屋建筑与自然环境:坡度往往与降水有关(平顶尖顶);墙壁厚度和窗子大小与气 温(有时还会涉及风或风沙)有关;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如云南傣族竹楼等)。
地 形 类 海拔高度
主要地形特征
世界主要地形单元
型 山地 平原 高原 丘陵 盆地
一般500 米以上 一般200 米以下 500 米以上 200-500 米
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峭
宽广低平,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
地表起伏不大,但边缘处比较陡 峭 坡度和缓,连绵起伏
阿特拉斯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 脉、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西西伯利亚平原、东欧平原、亚马孙 平原 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巴西高原、青 藏高原
类型多,数量多,便利
人口
数量少,密度小,从事农林牧渔 数量多,密度大,从事工商业,服务业
三、区域间的联系:不同区域间的联系不仅表现在物产(具体某特产)方面,还表现
在经济(贸易)、文化(文艺演出)、信息、技术和人才(支教)等各个方面。(结合例 子去记)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一、等高线地形图:
①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③等高线: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闭合曲线。 ④等高距: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距离。 ⑤特点: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相邻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距相等。等高线密集, 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二、城市聚落: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城市的功能不是单一的,例如北京
拥有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王府井-商业区,方庄小区-住宅区。
1 造成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2 主要差异:
地区
乡村
城市
自然景观 人为改变小,自然景观
人为改变大,人文景观
建筑物
矮,稀疏
高,密集
公共设施 类型少,数量不多,不够便利
没一定标准
四周高,中间低
刚果盆地
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 (P34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要掌握)
温度带 气候类型
热 带 (最 热带雨林气候 冷月>15)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特征
主要分布地区
全年高温多雨
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亚洲 印度尼西亚
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 热带雨林的两侧
按照由大到小排列 2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大洲间的分界 线
重要的海峡 岛屿之最
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 亚非分界线
运河、海峡、 乌拉尔山、乌 苏伊士运河
山脉
拉尔河、大高 加索山脉、土
耳其海峡
重要海峡
地理位置
马六甲海峡
东南亚
直布罗陀海峡
欧、非之间
麦哲伦海峡
南美洲最南端
最大的岛
最大的半岛
格陵兰岛
阿拉伯半岛
全年严寒少雨
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亚洲阿拉伯半岛、 澳大利亚大沙漠区 我国南方、南北美洲东南部、澳大利亚东 南部等地 地中海,世界各大洲均有分布(除南极洲)
西欧、北美和南美洲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 我国东北、华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 及朝鲜半岛北部 我国西北地区、蒙古、西伯利亚
北冰洋沿岸、南极、格陵兰岛内陆地区
一般定向法:上北下 南,左西右东。
N WE
S
图例:符号和形状,见书 P6。注记:文字说明和数字说明。
二、社 区
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 社区的概念 比较密切的交往。这样一个社会生活的共同体,通常被称做社区。
社区的功能
政治(选举)、经济(买卖)、文化(文体娱卫)和管理(治安、人口、纠纷 )
南 北 美 洲 分 界 亚洲与北美洲分界
线
线
巴拿马运河
白令海峡
沟通的海洋 太平洋和印度洋 地中海和大西洋 太平洋和大西洋 最大的群岛 马来群岛
海洋对人类的 1.淡水资源 2.鱼盐之利 3.能量之源 4.旅游业的开发资源 5.空间资源(陆地和航线) 影响
第二课自然环境
一、世界主要地形类型及主要地形区(P32 亚洲地形图要掌握)
全年高温,旱雨季明显 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海南岛
4
学海无 涯Leabharlann 亚热带 (最冷 月>0)
温 带(最 冷月<0)
寒 带 (最 冷月<-15)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 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0)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极地气候(寒带气 候)
全年高温少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 和少雨 夏天炎热干燥,冬季温 和多雨 全年温和湿润,降水均 匀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 冷少雨 冬冷夏热,温差大,降 水少,集中在夏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