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分类与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农用地膜的分类

农用地膜的分类

农用地膜的分类以下是 9 条关于农用地膜分类的内容:1. 嘿,你知道吗,农用地膜有一种叫透明地膜。

就好像是土地的透明铠甲!咱平时种个小菜啥的,盖点透明地膜,那阳光就能直直地透下来,给作物好好地照一照,帮助它们茁壮成长。

你说这透明地膜是不是很神奇呀!2. 还有黑色地膜呢!这黑色地膜就像是个小卫士,把杂草都给挡住咯。

你想想啊,它往那一铺,杂草都没机会冒头啦。

咱的庄稼就能有更好的生长环境啦,多棒呀!3. 哇哦,有一种降解地膜呢!它就像是个有魔法的小精灵,到了一定时候自己就会消失不见啦,不用我们费劲去清理。

多贴心呀,对不对?这可给我们省了不少事呢!4. 彩色地膜你听说过没?这可是个有趣的家伙呀!就像给土地穿上了花衣裳。

比如说红色地膜,能增温不少呢,这对有些作物来说可太重要啦。

难道你不想试试这彩色地膜的奇妙之处吗?5. 银灰色地膜也很特别哟!它就好像是土地的反光镜,能驱赶一些害虫呢。

你说这是不是很厉害,害虫见了它都得绕道走。

6. 咱再说说打孔地膜吧。

这就像是给土地开了一个个小窗户,既可以让空气进来,又能保证其他作用。

这设计多精妙呀,让人不得不佩服呀!7. 流滴地膜也有它的用处呢!就如同给土地装了个小雨伞,水滴滴下来能很快流走,不会积水伤害作物。

是不是很牛?8. 保温地膜那可真是土地的暖宝宝呀!在寒冷的时候,能给作物提供温暖的环境。

有了它,咱还怕啥冷天气呀,对吧?9. 哎呀呀,农用地膜的分类可真多呀!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就像一群小助手,各显神通来帮助我们种出好庄稼。

所以呀,咱可得好好了解它们,利用它们,让我们的农田变得更加美好!我的观点结论:农用地膜分类丰富多样,它们各有其独特价值,我们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地膜来助力农业生产。

2023年我国 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技术指导意见

2023年我国 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技术指导意见

2023年我国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技术指导意见一、背景和目标地膜广泛应用于我国农业生产中,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护土壤、节约水资源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大量的地膜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给农田生态系统和农民的健康带来了潜在风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制定了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技术指导意见,旨在推动地膜科学使用和回收利用,保护环境、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二、科学使用地膜的原则和措施1.合理使用:根据农作物品种和生长周期,合理选择地膜材料规格和厚度,减少过度使用地膜的现象。

同时,注重对地膜材料的质量检测,确保质量合格,减少不合格地膜对环境的影响。

2.增加地膜的使用循环次数:鼓励农民将使用过的地膜进行清洗和修复,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在地膜清洗过程中,应采用环保、低污染的清洗剂和清洗设备,确保清洗过程中的废水、废液得到处理和回收。

3.推广农业生态经营模式:鼓励农民采用有机耕作方式,减少地膜的使用量。

在覆盖地膜的同时,推广有机肥料的使用,提高土壤的肥力和质量。

充分利用大豆、绿肥等植物固氮功能,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降低农业对环境的污染。

三、地膜回收利用的技术措施1.地膜收集和分类:建立地膜回收系统,设立地膜收集站点,定期收集农民使用过的地膜废弃物。

对收集到的地膜进行分类处理,区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地膜材料。

2.地膜清洗和修复:对回收的地膜进行清洗处理,去除土壤和杂质,并对地膜进行修复加固,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清洗过程中,要注意节约水资源,减少废水排放。

3.地膜再生利用:对修复好的地膜进行再生利用,通过破碎、造粒等工艺,将地膜制成颗粒状或片状材料,用于生产新的地膜产品。

同时,鼓励农民直接将废旧地膜卖给地膜再生企业,以维护环境的干净。

4.废弃地膜处理:对不可回收的地膜废弃物,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法,如焚烧、填埋等方式,以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

四、地膜使用回收试点工作的实施1.政府支持:加大对地膜科学使用和回收利用的政策扶持力度,制定相关的经济激励政策,鼓励农民主动参与地膜回收利用试点工作。

生物降解地膜的原理,和生物降解地膜的分类.doc

生物降解地膜的原理,和生物降解地膜的分类.doc

生物降解地膜的原理,和生物降解地膜的分类生物降解地膜是一种新型地面覆盖薄膜,主要用于地面覆盖,以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维持土壤结构,防止害虫侵袭作物和某些微生物引起的病害,从而促进植物生长。

下面我们就来看下生物降解地膜的原理,和生物降解地膜的分类。

生物降解地膜的原理:生物降解地膜是指一类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可为微生物作用而引起降解的塑料地膜。

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侵蚀塑料薄膜后,由于细胞的增长使聚合物组分水解、电离或质子化,发生机械性破坏,分裂成低聚物碎片。

真菌或细菌分泌的酶使水溶性聚合物分解或氧化降解成水溶性碎片,生成新的小分子化合物,直至最终分解成C02和H20。

生物降解地膜的分类:生物降解地膜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按照降解机理和破坏形式,生物降解地膜可分为完全生物降解地膜和添加型可生物降解地膜两种类型。

完全生物降解地膜是由能被微生物完全分解的物质组成的塑料薄膜,该物质主要来源于淀粉、纤维素、壳聚糖及其他多糖类天然材料,其降解的最终产物为C02和H20,可完全为自然界消纳,也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其主要品种有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聚羟基丁酸酯(PUB)等。

此外聚乙烯醇也可被水及微生物完全降解。

添加型可生物降解地膜,是在不具有生物降解特性的通用塑料基础上,添加具有生物降解特性的天然或合成聚合物或生物降解促进剂、加工助剂等,经混合制成。

目前,添加型可生物降解地膜,主要由通用塑料、淀粉、相容剂、自氧化剂、加工助剂组成。

其典型品种为聚乙烯淀粉可生物降解地膜。

2、根据原材料,生物降解地膜可分为淀粉基可生物降解地膜、纤维素基可生物降解地膜、纤维素与其它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共混与共聚地膜、木质素基生物降解地膜等。

3、根据成型工艺,生物降解地膜可分为薄膜类型,注塑类型、片材类型和发泡类型。

生物降解地膜的主要原料:1、PE聚乙烯(PE)是我国通用合成树脂中应用最广泛的品种,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聚乙烯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产量约占高分子塑料产品总产量的1/4。

农用地膜标准

农用地膜标准

新标准按照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要求,对地膜的适用范围、分类、产品等级、厚度和偏差、拉伸性能、耐候性能等多项指标进行了修订,主要表现为“三提高一标示”,即提高了地膜厚度、力学性能、耐候性能和在产品合格证明显位置标示“使用后请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字样。

新标规定,地膜厚度不得小于0.010毫米,偏差不得高出0.003毫米,低出0.002毫米,另外,此项标准不适用于降解地膜。

地膜是除了种子、农药、化肥后第四大农业生产资料,1979年我国由日本引进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其保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等特点,是我国农业特别是旱作农业区广泛使用的种植技术,但因为废旧农膜难以回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田里的“白色污染”。

近几年来,农业部打响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启动实施农膜回收行动,各级农业部门不断加大地膜污染治理力度,部分省份出台了地膜管理条例、回收利用条例等地方法规,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水平不断提升。

此次“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实施,有利于杜绝超薄地膜的泛滥,推动地膜回收利用,对于治理农田“白色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

农田地膜污染防控技术(一)

农田地膜污染防控技术(一)

农田地膜污染防控技术(一)
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田地膜已成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然而,与此同时,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地膜的使用和处理方式可能对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农田地膜污染,保护我们的环境和食品安全。

1. 地膜的分类和使用
地膜主要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种植,可提供保温、保湿、防风、增温和改善土壤质量的功能。

根据其用途和材料的不同,农田地膜可分为透明地膜、黑色地膜和彩色地膜等几种类型。

相应地,不同类型的农田地膜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2. 农田地膜污染的原因和影响
尽管农田地膜对农业生产和效益有很大帮助,但它们的使用和处理方式对环境、土壤和水源等方面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关研究显示,地膜污染大多来源于过时的设备和无监管的投放,导致了土壤质量的下降和产量减少。

此外,错误的使用农田地膜还可能引发塑料微粒的污染和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3. 农田地膜污染防控技术
为了防止农田地膜污染,应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首先,在地膜的设置和使用方面应遵循环保原则,选择生态安全的材料,并严格管理破损和污染地膜;
其次,应优化设备,选择适合的现代化生产工具,以减少土地利用和污染,并遵守相关的环保法规;
再次,要保持种植方式的多样性,探索一些植物保护措施,以减少对农田地膜的需求;
最后,应加强教育和宣传,让农民和相关行业了解农田地膜污染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和正确使用地膜的技术。

总之,农田地膜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农田地膜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可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

可降解农用覆地膜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可降解农用覆地膜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可降解农用覆地膜的现状及发展分析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传统的农用覆盖膜已不复存在,逐渐被可降解农用覆地膜所取代。

可降解农用覆地膜是指在作物生长季节内,在地面覆盖一层薄膜,起到防除草、保温、保湿等作用。

当作物收获后,这种膜能够在土壤中自然降解,无需人工清理,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保障了耕地的生态环境。

本文将探讨可降解农用覆地膜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一、可降解农用覆地膜的分类可降解农用覆地膜大体上可以分为生物降解和人工降解两类:1.生物降解膜生物降解膜是指能够被土壤微生物分解的膜材料。

它是通过在农膜的材料成分中加入生物降解剂来实现的。

生物降解剂为微生物提供了合适的营养环境,加速了微生物对膜材料的降解速度。

最终,生物降解膜可被土壤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不会对土壤和环境造成污染。

因为它所采用的原材料主要来自食品生产过程的副产品,因此生物降解膜具有可再生性和环保性。

2.人工降解膜人工降解膜是指能够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化学反应降解为土壤中无害的物质,而并非通过微生物的自然降解实现。

人工降解膜更多地是采用生物可降解技术,一种在无机催化剂或自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化学反应形成一个具有相对稳定结构和分子链之间较松弛的聚合物,降解的同时不会释放出有害物质,符合环保要求。

二、可降解农用覆地膜的发展现状近年来,可降解农用覆地膜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国内外消费者逐渐转向可降解的材料。

下面我们针对国内外的应用和发展现状做一个概括说明:1.国内状况当前我国可降解农用覆地膜的市场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是生产企业尚处于初步阶段,供应量远不如市场需求,并且价格偏高,不利于在广大农村普及应用。

专家们建议要和农机合作社、农民合作组织、合作社等农业服务主体扩大市场贡献率,使可降解膜的生产、销售与推广协同发展。

2.国外状况国外已经有不少国家开始使用可降解农用覆地膜。

在全球各种可降解膜和可降解塑料膜采用生物降解材料,无意识地产生了一个世界标准。

废旧地膜回收情况汇报

废旧地膜回收情况汇报

废旧地膜回收情况汇报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资源回收利用的重视,废旧地膜回收情况备受关注。

作为一种常见的农业用品,地膜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废旧地膜的处理难题。

因此,对废旧地膜的回收利用情况进行汇报和分析,对于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就废旧地膜的回收情况而言,我国在近年来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各地农业部门和环保部门加大了对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了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的开展。

一些地方建立了废旧地膜回收站点,便于农民将废旧地膜进行分类、回收和处理。

此外,一些企业也加入了废旧地膜回收的行列,通过技术手段对废旧地膜进行回收再利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可持续的资源保障。

其次,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情况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农民对废旧地膜回收的意识还不够到位,一些农民存在随意丢弃废旧地膜的现象,导致废旧地膜的回收工作面临一定的困难。

其次是废旧地膜的回收处理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一些地方对废旧地膜的回收处理技术还比较落后,导致回收利用效率不高,甚至存在环境污染的问题。

因此,需要加大对废旧地膜回收处理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回收利用的效率和环保水平。

另外,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还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和农民共同参与。

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业务,推动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的开展。

企业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提高废旧地膜的回收处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农民则需要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废旧地膜的回收工作,做到分类存放、统一回收,共同推动废旧地膜的资源化利用。

综上所述,废旧地膜回收情况汇报显示,我国在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加大对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的支持和投入,推动废旧地膜的资源化利用,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循环利用作出积极贡献。

我国农用地膜应用趋势及残留特点分析

我国农用地膜应用趋势及残留特点分析

小ꎮ 以 2020 年地膜使用量为例ꎬ 见图 2ꎬ 新疆、 甘肃、
山东居全国前列ꎬ 分 别 为 23 85 × 10 4 t、 11 30 × 10 4 t、
9 9 × 10 4 tꎻ 其次为云南、 内蒙古、 四川等ꎬ 宁夏、 青
海、 上海、 天津、 北京和西藏使用量相对较小ꎬ 均低
于 0 6 × 10 4 tꎻ 以 2020 年地膜覆盖面积为例ꎬ 见图 3ꎬ
南地区土壤的残膜量整体较低ꎬ 残膜量由高到低依次
为云南、 四川和重庆ꎬ 云南省因旱地农业面积大ꎬ 覆
膜种植技术应用广泛ꎻ 华南地区残膜量最高为广西ꎬ
-2
达 30 96kghm ꎻ 在华东地区ꎬ 山东、 江苏、 安徽、
浙江和上海的残膜量依次递减ꎬ 与地膜 使 用 量 的 变
化规律 一 致ꎻ 在 华 中 地 区ꎬ 河 南 的 残 膜 量 最 高ꎬ 达
1738 68 万 hm2 ꎬ 增 加 了 1166 49 万 hm2 ꎬ 增 加 3 04
倍ꎻ 地膜使用量由 1993 年的 37 46 万 t 增加到 2016
年的 147 01 万 tꎬ 随 后 持 续 略 降ꎬ 至 2020 年 达 到
135 70 万 tꎮ
1 2 地膜应用分布
份地膜使用强度的提高幅度不同ꎬ 如青海由 1993 年
-2
-2
的 0 19kghm 提高至 2018 年的 9 49kghm ꎬ 提
-2
高 50 倍ꎻ 西 藏 则 由 1993 年 的 0 10kg hm 提 高 至
-2
2018 年的 3 59kghm ꎬ 提高约 36 倍ꎻ 内蒙古、 河
-2
年、 5 年和 10 年的棉田ꎬ 残膜量分别为 59 1kgh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使用的普通地膜厚度一般在0.02毫米左右,覆盖期较短,一般是用收卷式残膜回收机卷起、洗净后连续使用2 年至3 年,土壤残膜留量很少。

我国使用的普通地膜一般在0.008毫米以下,覆盖期长达150天左右,残膜多以机收、人机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理,土壤残膜留量较大。

可降解地膜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地膜技术的引进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科学技术。

然而随之带来的白色污染又破坏了人们的生存环境,解决白色污染势在必行。

而实验证明可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有同等的功效。

因此地膜的可降解是我国地膜发展的方向。

但是可降解地膜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关键词:光降解地膜;生物降解地膜;光——生物降解地膜;存在问题;发展趋势1.可降解地膜的产生背景目前,随着塑料工业的迅速发展,塑料椅和钢铁、木材、水泥并列成为四大支柱材料之一。

特别是在农业方面,由于农用地膜的使用,有效的控制了土壤的温度和湿度,减少了水分和营养物的流失,促进了农作物的高产和稳产,从而增加了农业生产效益。

但与此同时,由于地膜的一次性使用,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残膜留在土壤里。

塑料地膜多为分子量数万至数十万的聚乙烯,它们在自然界中很难降解。

这些地膜碎片可在土壤中形成阴隔层,使土壤中的水、气、肥等流动受阻,造成土壤结构板结,严重危害生态环境,造成白色污染。

因此,解决残膜污染土壤问题已成为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当务之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降解地膜的研究应运而生。

2.可降解地膜的现状近年来已经进行过农田应用试验的降解地膜大致有以下几种:①植物纤维(又称草纤维)地膜;②纸地膜;③淀粉地膜;④光降解地膜;⑤光和生物降解地膜,而能够实用的则是光降解、生物降解和光——生物双解地膜。

光降解技术主要有两种:合成型和添加型,前者是在聚烯烃聚合时在其主链上引入某种光增敏基团,如ECO共聚物,乙烯单体共聚物等;后者则是在聚合物中添加具有光增敏作用的化学助剂,过渡金属络合物等。

生物降解主要分为淀粉填充型和人工直接合成型两类,从资料报道看,我国的生物降解研究几乎全部集中在淀粉填充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从事降解塑料科研、生产和应用试验的单位有100个左右,研究的方向有光降解、淀粉基生物降解、光—生物降解、纤维素生物降解及微生物合成脂肪族聚酯降解等,均取得了一定程度进展。

3.可降解地膜的分类3.1光降解地膜由于太阳光照是最廉价的引起降解的能源,因此,光降解地膜得到竞相开发。

对光降解可控性的试验结果表明,调节光敏剂的用量,可粗略地调控地膜的光降解诱导期,但较好的方法是采用稳定降解型控制剂和协同降解型控制剂。

可控光降解地膜的特点是:在完成农作物生长周期后迅速降解。

光降解膜的降解过程拟以两个途径同时存在或交错进行:有膜→光解→无膜和有膜→微生物降解→无膜。

光降解地膜要求在使用期后迅速降解,使它的分子量小到足以被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但就目前的研究表明,要达到这一要求技术尚不成熟。

据外国科学家十年的研究试验结果:光降解后的PE虽可被细菌分解,但分解时间很长,光降解产物从发生生物降解到完全还原进入生态系统需要50年以上时间。

光降解膜虽已进入实用阶段,但埋在土壤里的部分时间得不到光照,很难降解。

据山西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试验,埋入土中的光解膜人为出土后,继续曝晒,仍能降解;光解产物对土壤矿质元素的含量无明显影响,对土壤其它方面影响也较小,未发现有害物质产生。

据1993年的农田试验表明,光解地膜的环境评价与普通地膜比较具有降低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及自然景观污染三大优点。

3.2生物降解地膜生物降解与光降解有一定协同关系,当PE光降解的分子量降到5000左右时,用释放的CO2来衡量,PE的生物降解率可达70%左右。

由于生物降解不会污染环境,所以近年来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目前淀粉添加PE型生物降解塑料的开发比较普遍,但PE根本不是所谓的生物降解塑料,微生物只是从淀粉——PE 体系中的PE表面移走了一部分淀粉而已,残留的PE膜仍以一种低强度的多孔结构的形态继续存在,且淀粉的加入对PE膜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大,加工条件苛刻,因而单纯的淀粉填充型PE生物降解膜,由于其不完全降解性,用途受到很大限制。

所以在这方面仍需进一步攻关,其方向是将淀粉改性成热塑性淀粉,把注意力转移到开发可完全降解的淀粉基塑料和可生物降解或可水溶(如PV A)的降解塑料合金母料上来。

3.3光——生物双解地膜鉴于光降解和生物降解的不完全降解性和不能彻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应用采可控———生物双解地膜,它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较理想的新型降解地膜,能结合光和生物的降解作用达到较完全降解的目的,到目前为止仍无明确的术语定义。

PE进行光降解到一定程度时,地膜中那些有利于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很易被真菌、细菌吞食,发生微生物降解。

这种膜使用一年后,在土壤中应碎成1平方厘米以下的小块,两年后应全部粉化。

这种膜所用的助剂应对作物生长无毒无害,降解产物对土壤无污染。

双解膜的特点是在农作物生长期内其力学性能良好,完成该周期后则迅速降解,到一定程度后再由微生物降解,埋土试验结果表明,含淀粉的光—生物降解地膜比单纯的光或生物降解地膜具有较好的自然同化作用,只是含淀粉的双解膜在制备工艺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普通PE地膜与光—生物双解地膜的性能比较图1。

图1普通PE地膜与双解PE地膜性能比较1—普通PE地膜;2—光—生物双解PE地膜把图1分成A、B、C3个区域。

A区域:两种膜的机械性能没有什么区别,基本保持不变,这主要是通过控制加入的抗氧剂浓度来实现。

B区域:双解PE膜迅速降解,力学性能大幅度下降。

这是光降解部分,主要是通过加入光敏剂等助剂来达到;而普通PE膜的力学性能在这个区域仍是缓慢下降。

C区域:当光降解到点“×”时(一般认为此处地膜的延伸率丧失95%),再由微生物降解,直到与土壤同化,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这一部分是生物降解部分,主要通过添加生物降解母料来实现;而同期普通PE膜却达不到生物降解的程度。

目前我国光—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水平可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当。

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试验方法,要生产出完全符合农业要求、符合环保要求的地膜还需进一步努力和实际验证。

4.可降解地膜存在的问题4.1光降解地膜存在的问题光解膜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埋土部分的降解情况,需进一步攻关。

光降解地膜主要采用合成树脂中加入光敏剂的方法使之降解。

在自然光下可自行降解,但埋土部分不降解,而且降解后碎片不易继续分化或被土壤同化,污染土壤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另外成本较普通膜高,使推广应用受到限制。

4.2生物降解地膜存在的问题生物降解膜其添充的材料中大多是淀粉、纤维素可以代替石油:一方面由于其可以完全降解,具有环保意义;另一方面在当今石油短缺的情况下其可完全代替石油。

因此生物降解地膜在农业生产中应为首选,但我国多数采用纤维素来制膜,存在加工困难、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差的问题,无法加以推广和应用。

4.3光——生物双解地膜存在的问题双降解地膜不但有生物降解地膜已有的特性,还向其膜内填充了光敏剂,地面部分主要引入光降解技术,埋土部分引入生物降解技术。

用后无论埋土部分还是地面部分,均可降解。

尽管地面和埋土部分降解速度还不完全相同,但埋土部分已降解到不影响下季耕作的水平,并能稍后进一步被土壤所同化。

与普通地膜相比,双降解地膜已基本做到能消除残膜危害,同时因为该技术符合中国国情、成本可以接受,应当加以推广应用。

然而双降解地膜也有其局限性,农业气候、自然条件及作物的多样性,加大了降解地膜的降解可控难度。

5.可降解地膜发展趋势随着人类社会对环境问题认识水平的不断深化,解决废弃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建立环境友好性社会,建立人与环境的良性互动,唯一的办法就是推广应用可降解地膜。

而其中光——生物双降解地膜的发展及推广尤为重要。

双降解地膜的研究,是今后我国地膜产业的发展趋势,也是发展可持续性农业的必要前提。

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在电视上宣传的企业:1、山东天壮环保科技,2014年10月,山东天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究出氧化生物双降解生态地膜后,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此技术的国家。

2005年,天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丽红还在加拿大做外贸生意时,结识了一支致力于塑料研究的世界顶尖团队,让她对塑料生态降解技术产生浓厚兴趣。

随后,她回国创业,致力于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生态降解塑料制品。

天壮公司和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一起起草的《复合型双降解生态地膜》标准已在国家标准委立项,并于16年完成。

山东天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寒介绍,通过氧化作用,微生物消化吸收利用,地膜最后变成水、二氧化碳、腐殖质,实际是塑料的快速降解。

这种新型可降解地膜已经列入了2016年山东省农业主推技术。

2、山东广电农科膜旺(山东广电农科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山东天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推出农科膜旺-氧化生物双降解生态地膜):山东广播电视台农科频道2016-05-25问题一:“农科膜旺”氧化生物双降解生态地膜是一种什么产品?“农科膜旺”氧化生物双降解生态地膜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高科技环保地膜产品。

从地膜生产所用的塑料母料和生产工艺两方面入手,彻底解决了普通地膜在使用过程中造成的农作物减产、农田“白色污染”问题,同时具有保温保墒的作用和清洁土壤的特点。

问题二:普通地膜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当前,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地膜是不可降解的普通地膜,虽然保温保墒作用明显,但使用后需大量人工来清理废旧地膜,费工费时。

清理不出来的废旧地膜残留在土壤中,造成六大严重问题:第一,残膜造成农作物严重减产在不知不觉中发生。

研究表明,当土壤中地膜残留量达到120千克/公顷时,小麦、玉米、棉花产量分别下降17.8%、13.2%和16%。

第二,残膜导致土壤理化性质变差,影响作物根系下扎,容易造成播种后的缺苗断垄现象。

第三,残膜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污染,环境污染,农田地力不断下降。

第四,土壤中的残膜阻碍耕作机械工作,致使耕层变浅,严重影响作物产量。

第五,地下块根块茎类作物生长膨大时容易夹杂土壤中残留的废旧地膜,或将废旧地膜包裹其中,从而造成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第六,一些作物秸秆上缠绕了废旧地膜难以清理,制成饲料后饲喂牲畜,容易造成牲畜死亡。

问题三:跟普通地膜相比,“农科膜旺”氧化生物双降解生态地膜的优势是什么?“农科膜旺”氧化生物双降解生态地膜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具备良好的保温保墒作用,在使用后可降解,具体有四大优势:(一)专膜专用,降解可控。

“农科膜旺”氧化生物双降解生态地膜产品分通用型和定制型两类,不同生长期的作物可选择不同降解时间的地膜,随着时间推移,地膜逐渐发生降解。

(二)生态环保,节本增效。

“农科膜旺”氧化生物双降解生态地膜降解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不必费工费时回收残膜,不影响下茬作物耕种,节约大量人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