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诗词赏析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原文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注释、桂枝香:词牌名。

金陵:今江苏南京。

2、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送目:远目,望远。

3、故国:即故都,旧时的都城。

金陵为六朝故都,故称故国。

4、初肃:天气刚开始萧肃。

肃,萎缩,肃杀,形容草木枯落,天气寒而高爽。

5、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

6、如簇:这里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

簇,丛聚。

7、归帆去棹(zhào):往来的船只。

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8、斜矗:斜插。

矗,直立。

9、星河,天河,这里指秦淮河。

鹭,白鹭,一种水鸟。

一说指白鹭洲(长江与秦淮河相汇之处的小洲)。

0、画图难足: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

难足:难以完美地表现出来。

、豪华竞逐: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

竞逐:竞相仿效追逐。

2、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

门,指朱雀门。

楼,指结绮阁。

3、悲恨相续:指六朝亡国的悲恨,接连不断。

4、凭高:登高。

这是说作者登上高处远望。

5、谩嗟荣辱:空叹历朝兴衰。

荣:兴盛。

辱:灭亡。

这是作者的感叹。

6、六朝:指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它们都建都金陵。

7、商女:酒楼茶坊的歌女。

8、后庭遗曲:指歌曲《玉树后庭花》,传为陈后主所作,其辞哀怨绮靡,后人将它看成亡国之音。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翻译登高远望金陵古都正值晚秋,天气逐渐开始变得飒爽清凉。

千里澄澈长江像是一条白练,那青翠的山峰有如同一箭镞。

斜阳下征帆墙影穿梭江波之上,西风掠过九思青旗猎猎飘扬。

画船上云烟淡银河里白鹭飞,图画也难以将这幅美景绘出。

古诗词诵读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教师用)-【备课无忧】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同步备

古诗词诵读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教师用)-【备课无忧】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同步备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怀古诗词的内涵、特点,掌握解读怀古诗词的方法;2.掌握借古讽今、典故等表现手法;3.背诵默写本词,比较鉴赏著名的怀古诗词。

导入登高望远,是古代文人的传统。

而在金陵登高,满目是一片繁华,壮美如画的图景。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北宋词人王安石的名篇《桂枝香·金陵怀古》。

一、文化常识积累王安石(1021- 1086),字介甫,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

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

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特强,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

庆历二年(1042)登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吏。

嘉佑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以防止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

神宗熙宁二年(1069) 任参知政事。

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

并支持武取西河等州,改善对西夏作战的形势。

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

熙宁七年罢相。

次年再相,九年再次罢相,还居江宁( 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改封荆国公,世称荆公。

卒谥文。

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王安石熙宁变法失败以后,被罢相做江宁知府时。

二十多年的仕宦生涯,使作者对宋朝君臣不思自强、上下偷安的政治局面和社会弊端有了深刻的了解,对国家的前途感到一种深深的忧虑。

因此,当他登上金陵高处,面对江山胜迹,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金陵即今南京市,六朝古都所在。

从公元222年东吴在此建都起,先后有东晋、宋、齐、梁、陈在此建都。

到赵宋时,这里依然是灯火万家,呈现出一派繁荣气象。

在地理上,金陵素称虎踞龙盘,雄伟多姿。

大江西来折而向东奔流入海。

山地、丘陵、江湖、河泊纵横交错。

秦淮河如一条玉带横贯市内,玄武湖、莫愁湖恰似两颗明珠镶嵌在市区的左右。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素养目标】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学习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手法。

3.通过诗句的分析,理解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叹。

4.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分析这首词的立意高远之处,理解王安石作为一个政治家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2.相关背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王安石罢相,后退居金陵,出任江宁知府,这首词是他在金陵的登高怀古之作。

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

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

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

通过对金陵(即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自己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3.解题①桂枝香: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首见于王安石此作。

②金陵:今江苏南京。

为六朝古都所在。

③怀古:追念古代的事情(多用为歌咏古迹的诗题)。

4.了解“咏史怀古诗”①形式上:标题中一般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②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衬托、借古讽今、吊古伤今、虚实结合等。

③结构内容: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情志二、初读感悟(一)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

棹(zhào)鹭(lù)簇(cù)矗(chù)谩嗟(màn jiē)2.解释下列词语①澄江:清澈的长江。

②练:白色的绢。

③星河:银河,这里指长江。

④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桂枝香金陵怀古》的背景知识,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结构,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

2. 诗文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历史事件的把握。

2. 诗中典故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文背景、内容、结构、艺术特色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鉴赏法:品味诗文中的美景、佳句。

五、教学准备1. 课件:诗文全文、注释、背景资料等。

2. 参考资料:相关历史、文学资料。

3. 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教案内容请提供具体的教学步骤、时间和活动安排等详细信息,以便我为您编写后续章节。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5分钟)a.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

b. 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桂枝香金陵怀古》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诗文背景及作者(10分钟)a. 介绍诗文创作的背景,如历史事件、地理环境等。

b. 讲述作者王安石的生平事迹,突出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 分析诗文内容(15分钟)a. 逐句解析诗文,解释生僻词语、典故。

b. 分析诗文的主题思想,阐述诗人对历史、现实的感慨。

4. 品味诗文艺术特色(10分钟)a. 分析诗文的结构,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b. 讨论诗文中的佳句,欣赏其意境美、语言美。

5. 课堂小结(5分钟)a.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理解和鉴赏方法。

b. 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深入探讨《桂枝香金陵怀古》的内涵。

七、课堂练习(10分钟)1. 根据课堂讲解,完成关于诗文内容、作者背景的填空题。

2. 选取诗文中的一个佳句,分析其意境美、语言美。

3. 结合个人学习体会,谈谈对诗文主题思想的认识。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这是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1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1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一、课程标准: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二、课程标准解读学习目标与内容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

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

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

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三、教材分析必修课程学习要求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

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中国古代作品,读懂文章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注重个性化阅读,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单元解读古诗词诵读学习提示王安石罢相后退居金陵,这首词是他在金陵的登高怀古之作。

上片先点明登临时节,随后写眼前景色。

澄江似练,夕阳翠峰,酒旗招展,白鹭翔舞,确是一幅优美的图画。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一、教学目标1语言构建与运用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的方式,学习诗歌重点语句2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诗词的意象意境特点3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沉郁悲壮的诗风。

4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品读诗歌,把握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情感。

难点:理解本词借景抒情、用典和借古讽今等艺术手法。

三教学方法朗诵法(集体朗诵、指定学生朗诵);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推介作者教师引导学生对作者进行回顾,识记生平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

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二)整体感知1解题:请学生解读诗题。

桂枝香是词牌名,金陵怀古是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首怀古之作。

2诵读感悟:学生结合注释自由诵读诗歌,圈出不会的字词,画出读来特别有感觉的句子。

3讨论交流扫清字词障碍、交流美句感受4概括上下片内容明确:上阕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

下阕写在金陵之所想。

【板书】(三)深入研读1绘景:学生诵读词的上阕部分,教师提问词人看到的景物有哪些。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意象组成的意境的特点。

明确:澄江”“翠峰”“征帆”“斜阳”“酒旗”“西风”“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境界苍凉2体验景中情上片景中有何情感?明确:描绘了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同时又将作者的情感融入其中,情景交融,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热爱祖国情感。

5抒情:学生诵读词的下阙部分,提问鉴赏所抒之情和抒情的方式?1下阕写在金陵之所想。

“念”字作转折,今昔对比,时空交错,虚实相生,对历史和现实,表达出深沉的抑郁和沉重的叹息。

2用典:词中多处运用典故,如“孙仲谋处”“周郎赤壁”“小乔初嫁”“封狼居胥”等,这些典故不仅丰富了词的内涵,也使词更加凝练。

高中语文_《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高二学生学科:语文2.课时:一课时3.学生课前准备:①熟读诗文,了解诗文大意。

②回忆怀古诗《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二、教学课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背诵整首词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用典”“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词的语言之美,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感情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用典”“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2.背诵整首词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感情三、教学方法综合导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桂枝香·金陵怀古》是王安石极具代表性的一篇作品,其中借景抒情和借古讽今的手法是本词学习的重点,因此针对这个重难点,我在学生课前预习阶段就将王安石写作本诗的背景做了简单的介绍,先让学生对此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从情感入手,让学生探讨诗文的表现手法,带动学生赏析。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出示PPT第一页)猜谜语:谜面:有一座城市,被称为“江南佳丽地,六朝帝王都”打一城市名。

明确:谜底:金陵(南京)南京,孙中山说,它是一座城中有山,山中有城的的历史文化名城,地势易守难攻。

因此也经常成为兵家的必争之地,但是在这建都的王朝大都短命而亡,这是困扰许多历史学家的一个谜团。

文人到此,也都发些喟叹,留下些笔墨。

像我们熟悉的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就是这样的作品。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王安石的脚步一起走近金陵,学习一下他的《桂枝香·金陵怀古》,首先让我们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老师在黑板上板书《桂枝香·金陵怀古》)二、出示教学目标(出示PPT第二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背诵整首词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用典”“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词的语言之美,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感情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用典”“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2.背诵整首词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诗词赏析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诗词赏析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代: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归帆一作:征帆)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译文
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

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

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

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ZUI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回想往昔,奢华淫逸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

千古以来凭栏遥望,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历的得失荣辱。

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消逝随着流水,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

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

注释
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故国:旧时的都城,指金陵。

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

语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澄江,清澈的长江。

练,白色的绢。

如簇:这里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

簇,丛聚。

去棹(zhào):往来的船只。

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星河鹭(lù)起:白鹭从水中沙洲上飞起。

长江中有白鹭洲(在今南京水西门外)。

星河,银河,这里指长江。

画图难足: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

豪华竞逐:(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

竞逐:竞相仿效追逐。

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

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

悲恨相续:指亡国悲剧连续发生。

凭高:登高。

这是说作者登上高处远望。

漫嗟荣辱:空叹什么荣耀耻辱。

这是作者的感叹。

六朝:指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它们都建都金陵。

商女:歌女。

《后庭》遗曲:指歌曲《玉树后庭花》,传为陈后主所作。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人认为是亡国之音。

赏析
这是一首金陵怀古之词。

上片写金陵之景,下片写怀古之情。

一开头,用“登临送目”四字领起,表明以下所写为登高所见。

映入眼帘的是晚秋季节特有的白练般清澈的江水和连锦持续翠绿的山峰。

船帆飘动,酒旗迎风,云掩彩舟,白鹭腾空。

这图画难述其美的江天景色使诗人极为赞赏也极为陶醉,同时也引起他深深的思考。

换头之后写怀古:在金陵建都的六朝帝王,争奇斗胜地穷奢极欲,演出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亡国悲剧。

千百年来,人们仅仅枉自嗟叹六朝的兴亡故事。

但空叹兴亡,又有何益?诗人在这里表现了政治家深邃的思想和雄伟的气概。

不但批判了六朝亡国之君的荒淫误国,也批判了吊古者的空叹兴亡。

六朝的往事都随水逝去,空余寒烟芳草。

可悲的是,有些人如商女一般,不顾国家兴亡,还沉溺于享乐,吟唱着《后庭花》这样的亡国之曲。

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反对“谩嗟”六朝兴废,在北宋这积贫积弱的现实面前,要汲取历史教训,从政治上实行改革,免致奢华靡费导致国力衰竭,重蹈六朝覆辙。

本词以壮丽的山河为背景,历述古今盛衰之感,立意高远,笔力峭劲,体气刚健,豪气逼人。

多处化用前人诗句,不着痕迹,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功底。

此词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为作者别创一格、非同凡响的杰作,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

词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聊之时移情自然风光的情怀。

全词开门见山,写作者南朝古都金陵胜地,于一个深秋的傍晚,临江揽胜,凭高吊古。

他虽以登高望远为主题,却是以故国晚秋为眼目。

“正”、“初”、“肃”三个字逐步将其主旨点醒。

以下两句,借六朝谢家名句“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之意,点化如同已出。

即一个“似练”,一个“如簇”,形胜已赫不过出。

然后专写江色,纵目一望,只见斜阳映照之下,数不清的帆风樯影,交错于闪闪江波之上。

细看凝眸处,却又见西风紧处,那酒肆青旗高高挑起,因风飘拂。

帆樯为广景,酒旗为细景,而词人之意以风物为导引,而以人事为着落。

一个“背”字,一个“矗”字,用得极妙,把个江边景致写得栩栩如生,似有生命其中。

写景至此,全是白描,下面有所变化。

“彩舟”、“星河”两句一联,顿增明丽之色。

不过词拍已到上片歇处,故而笔亦就此敛住,以“画图难足”一句,抒赞美嗟赏之怀,颇有大家风范。

“彩舟云淡”,写日落之江天:“星河鹭起”,状夕夜之洲渚。

下片另换一幅笔墨,感叹六朝皆以荒淫而相继亡覆的史实。

写的是悲恨荣辱,空贻后人凭吊之资;往事无痕,唯见秋草凄碧,触目惊心而已。

“门外楼头”,用杜牧《台城曲》句加以点染,亦简净有力。

词至结语,更为奇妙,词人写道:时至今日,六朝已远,但其遗曲,往往犹似可闻。

此处用典。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唐贤小杜于“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时所吟之名句,词人复加使用,便觉尺幅千里,饶有有余不尽之情致,而嗟叹之意,千古弥永。

创作背景
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王安石第一次任江宁知府,写有很多咏史吊古之作,这首词可能作于当时。

还有一种说法是,此词大约作于王安石第二次被罢相、出知江宁府的时候,时间在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之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