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农村低保工作现状调查报告标准范本_1

合集下载

低保调查报告范文

低保调查报告范文

低保调查报告范文一、调查目的和方法低保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保障经济困难的家庭和个人基本生活。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低保制度的执行情况,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相关数据分析等方法进行。

二、调查结果1.低保覆盖面相对较小: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低保覆盖面较小,仅占目标人群的一小部分。

主要原因包括政策执行不到位、信息不对称等。

同时,一些潜在的低保家庭由于不了解政策或觉得申请麻烦而没有申请。

2.低保标准存在差异:不同地区的低保标准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地区过低,有的地区过高。

这导致了一些低保家庭无法得到应有的帮助,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浪费。

3.低保申请程序繁琐:调查发现,低保申请程序繁琐且耗时较长,许多低保申请者需要提供大量材料,并需要重复办理手续。

这给低保家庭增加了负担,并造成了一些家庭放弃申请。

4.低保津贴不足:调查数据显示,低保津贴未能满足家庭的实际需求。

由于津贴不足,有的低保家庭仍然面临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困难。

5.宣传不到位:调查显示,部分低保家庭对低保政策的认知程度较低,甚至存在误解。

这表明宣传工作仍然不到位,需要提高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三、问题及建议1.提高低保覆盖面:加大低保宣传力度,提高低保政策知晓率,让更多符合条件的家庭了解并主动申请低保。

2.统一低保标准:建议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低保标准,确保家庭在经济困难时能得到相应的帮助,同时也避免资源浪费。

3.简化申请程序:简化低保申请程序,减少不必要的材料和步骤,加快审批流程。

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低保申请方式,强化信息化建设,提高办理效率。

4.提高低保津贴标准:根据调查数据,建议适当提高低保津贴标准,确保低保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5.加强宣传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宣传册等,加强对低保政策的宣传,提高社会对低保制度的认知。

四、结论通过对低保制度的调查,我们发现低保覆盖面相对较小、标准存在差异、申请程序繁琐、津贴不足以及宣传不到位等问题。

低保调查报告范文3篇

低保调查报告范文3篇

低保调查报告范文3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低保”),是国家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社会救济制度。

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低保调查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低保调查报告范文一:关于农村低保的调查报告为认真贯彻落实报告中提出的“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的要求,为使农村低保政策在贯彻落实中准确、公正,确保国家惠民政策的阳光普照全县贫困百姓,为保证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促进社会稳定,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我市对2009年农村低保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多伦县属国贫县,全县总面积3773平方公里,辖2乡2镇,7个社区,64个行政村,398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10.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6万人,农业人口6.9万人。

2006年全县启动农村低保工作,截至2008年12月有农村低保对象4578户,6388人;自2008年起,实施了农村低保分类施保制度,根据低保对象家庭情况将低保对象分为1、2、3三类。

2009年1类低保保障对象占农村低保总人数的10%,补助标准由2008年的924元/人/年,增长到1200元/人/年; 2类保障对象占农村低保总人数的70%,补助标准由2008年的600元/人/年,增长到800元/人/年;3类保障对象占农村低保总人数的20%,补助标准由438元/人/年增长到600元/人/年。

同时,高标准、严要求建立了县、乡(镇)、村三级三类低保档案,加大了低保对象管理力度,狠抓了农村低保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

健全乡镇、村级低保工作组织,规范了村委会接受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复查、张榜公示上报、乡镇核查公示、民政局抽查公示等一整套工作程序,使基层的低保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强化了动态管理运行机制,各乡镇组建了农村低保审核领导小组,全县64个行政村均设了民政协理员,大大提高了监管力度。

此次调查要求乡镇民政所和村级民政协理员共同参与、积极配合。

低保调研报告范文4篇

低保调研报告范文4篇

低保调研报告范文4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农村困难群众给予适当生活救助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从制度上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大举措,是一项惠及广大百姓的民生工程。

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扩内需、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进一步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向深入,切实把惠及农村广大困难群众的实事办好,我们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保障民生解八难,加快脱贫奔小康这一主题,结合民政工作实际,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组织专班对全县实施农村低保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农村低保工作的基本情况及现状**县实施农村低保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一)起步探索阶段。

XX年,**县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全县实施了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制度,截止XX年上半年,全县农村特困救助对象为2214户、5131人,占农村人口的2.7%。

人年均救助标准120元。

这一阶段由于救助标准偏低,救助面过窄,致使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没有得到有效改1/ 38善,其社会效果不太明显。

(二)过渡阶段。

XX年,省政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妥善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困难,构建和谐湖北,决定在全省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县政府出台了《**县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方案》,将原农村特困救助对象重新分类评定审批过渡为农村低保,截至XX年上半年,评定审批农村低保对象2392户、5860人,占农村人口的3.1%,月人平保障水平为30元,月户平保障水平为74元。

其中:一类对象283户、319人,占保障人数的5.4%,月人平保障水平70元;二类对象1041户、2613人,占保障人数的44.5%,月人平保障水平42元;三类对象1068户、2928人,占保障人数的50%,月人平保障水平15元。

这一阶段由于保障标准提高,坚持按户保障和分类施保,使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有了保障,引起了基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社会效果逐渐显现。

城乡低保工作调研报告

城乡低保工作调研报告

⼀、基本⼯作情况**县辖16个乡(镇)147个村委会、37个居委会(社区),**年底总⼈⼝58.8万⼈,其中,城镇居民8.2万⼈,农村居民50.6万⼈。

现有城市低保保障对象7986⼈,占城镇居民⼈⼝9.74%,有农村低保保障对象63223⼈,占农村居民的12.5 %。

(⼀)政策措施逐步完善,低保⼯作有规可依。

1999年4⽉,**县正式建⽴城市低保制度,并于2003年颁布了《**县城市居民最低⽣活保障发放管理办法》(巧政令〔2003〕1号);2007年4⽉,**县正式建⽴农村低保制度,颁布了《**县建⽴农村居民最低⽣活保障制度实施⽅案(试⾏)》(巧政办发〔2007〕68号);**年5⽉按照省市对农村低保版标施保的相关要求,及时对农村低保⼯作作出了新的部署,出台了《**县农村低保按标施保⼯作实施⽅案》(巧政办发〔**〕36号)。

**县在城乡低保15年的实施过程中,制定实施了最低⽣活保障审核审批、保障资⾦筹集和管理发放、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纳⼊政府绩效考核等⼀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涵盖⾏政法规、政府和部门规章、规范性⽂件的政策体系,实现了最低⽣活保障⼯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保障⽔平显著提⾼,保障范围逐年加⼤。

低保⼈数、⾦额稳步增长,低保标准稳步提⾼。

1999年⾄**年,**县城市低保保障⼈数从1143户1683⼈增加到4962户 7986⼈,增幅达374.51%,年发放城市低保资⾦从113万元增加到2176万,增幅达1825.66%;农村低保保障⼈数从14670户41238⼈增加到35336户63223⼈,增幅达53.31%,年发放农村低保⾦从1836万元增加到7860万元,增幅达328.10%。

⾃城乡最低⽣活保障⼯作实施以来,**县根据省、市相关要求已多次调整了最低⽣活保障标准,城市最低⽣活保障标准从⼈均56元/⽉提⾼到⼈均325元/⽉,增幅达480.36%;农村最低⽣活保障标准从⼈均693元/年提⾼到现在⼈均1932元/年,增幅达178.79%。

乡镇农村低保工作情况汇报

乡镇农村低保工作情况汇报

乡镇农村低保工作情况汇报尊敬的市人大调研组的各位领导、同志们:首先,感谢您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我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调研,同时,也感谢各位领导对我镇的关心和支持。

在此,我就我镇农村低保工作情况向调研组的各位领导作汇报,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近年来,我镇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理念,把农村低保工作作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严把关口,规范运作,精心打造“阳光低保”,大力推进以农村低保为基础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保障了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全镇的社会经济发展。

一、基本情况__镇辖XXX个村民委员会4个社区,XXX个村民小组,XXX个居民小组,全镇344平方公里,有25XXX户86XXX人,其中农业人口17XXX户65XXX人,少数民族XXX户3XXX人。

我镇辖区内最高海拔2XXX米,最低海拔XXX米,所以地方差异、贫富不均明显存在。

全镇共有贫困户8XXX户29XXX人,占全镇农业人口XX.X%。

其中,残疾XXX户XXX人占贫困人口XX.X%,少数民族XXX户XXX人占贫困人口XX.X%。

近年来,在各级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群众生活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

20__年以来,全镇共有2XXX户5XXX人享受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共发放低保金XX.X万元。

1、一类共有XXX户1XXX人。

其中病退军人3户占XX.X%、3人占XX.X%;复员军人XXX户占XX.X%、XXX人占XX.X%;烈属3户占XX.X%、3人占XX.X%;伤残军人XXX户占XX.X%、XXX人占XX.X%;退伍军人XXX户占XX.X%、XXX人占XX.X%;重病XXX户占XX.X%、XXX人占XX.X%;重残XXX户占XX.X%、XXX人占XX.X%。

2、二类共有1XXX户2XXX人。

其中病XXX户占XX.X%、1XXX 人XX.X%,残XXX户占XX.X%、XXX人占XX.X%;退伍军人XXX户占XX.X%、XXX人占XX.X%;无劳动力XXX户占XX.X%、XXX人占XX.X%;因灾XXX户占XX.X%、XXX人占XX.X%;特困8户占XX.X%、XXX人占XX.X%。

城乡低保工作的调研报告

城乡低保工作的调研报告

城乡低保工作的调研报告城乡低保工作的调研报告(精选10篇)城乡低保工作的调研报告篇1为了全面深入了解我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情况,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进一步做好城乡低保工作,提升城乡低保规范性管理水平,切实发挥城乡低保在打赢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保障作用。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县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采取查看资料、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入户调查等形式深入全县各乡(镇)就全县城乡居民低保工作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我县城镇低保和农村低保工作分别于19xx年和20xx年启动实施,由民政局下属单位社会救助局具体实施管理,共有5名工作人员,各乡(镇)配备1-2名兼职人员。

近年来,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不断完善城乡低保工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扩大保障范围,提高补助水平,强化资金管理,形成了覆盖城乡的低保保障救助体系和“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的动态管理工作格局,全县城乡低保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20xx年在册城乡低保x户x人(其中农村低保x户x人),全年累计发放低保金x万元;至20xx年7月底在册城乡低保x户x人(其中农村低保x户x人),城镇低保标准由x 元提高到x元,人均补差x元,农村低保标准由x元提高到x元,人均补差x元,1—7月累计发放低保金x万元,并为在册低保对象免费参加医保,非建档立卡农村低保按人均330元购买了重大疾病补充保险。

二、主要做法1、出台了低保工作相关制度。

为规范管理我县城乡低保工作,先后出台了《xx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关于排查上报城乡低保等五类民政对象死亡情况的通知》、《关于转发江西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低保操作管理的通知》、《关于建立基层干部及其近亲属享受低保备案制度的通知》、《关于成立xx县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小组的通知》、《关于印发xx县民政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

关于XX市城乡低保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XX市城乡低保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XX市城乡低保状况的调查报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低收入群体提供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帮助的社会救助制度。

为积极探索完善城乡低保体系建设,不断规范城乡低保工作,全面提高城乡低保工作质量,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我们组织相关人员对部分乡镇、社区和村组开展城乡低保状况调查,先后采取入户走访、发放问卷、乡镇座谈等方式,力求掌握第一手资料和情况,从财政的角度对当前低保工作进行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xx市城乡低保工作开展情况xx市地处xx腹地,下辖20个乡镇办事处和一个经济开发区,包括42个社区,909个村,总人口116万。

“十一五”时期以来,全市从管理制度、组织领导、经费保障等方面着手,建立健全城乡低保工作机制,推动了城乡低保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城乡低保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首先出台相关文件,对各项城乡低保工作都制定了专门的操作规程,明确了工作人员职责,如申报制度、民主评审制度、公示制度、动态管理制度,每项城乡低保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其次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系统的使用完善了城乡低保基础工作,有效的保障了救助工作有序、规范地进行。

在城乡低保档案管理工作上,设立了专门的档案室,并配备了必要的档案设备,明确档案管理员,所有资料均分门别类及时建档、归档,既建了电子信息档,也建立了书面档案,一案一档,一户一袋或一人一袋,做到了分类清楚,排列有序,检查方便。

再次实行阳光救助制度。

根据省、娄底市有关精神,积极开展城乡低保“阳光行动”,使城乡低保工作更加阳光透明。

建立入户调查制度,实行“谁入户、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健全民主评议制度,由村委会干部、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组成不少于30人的民主评议小组,对申报对象是否应享受城乡低保进行民主评议;推行阳光公示制度,对初定的低保对象名单和举报电话进行张榜公示。

最后坚持严格审批原则。

所有城乡低保申报对象都要经过村、乡镇办事处、市三级把关,严格按政策程序审批,对不符合条件的对象坚决予以剔除。

2022年农村低保现象调研报告

2022年农村低保现象调研报告

农村低保现象调研报告兴峰乡农村低保工作调研报告申立波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下称“农村低保”),是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基础工程,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维护农村安定稳定的“最后一道防线”。

因此,总结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工作的经验做法,研究农村低保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将兴峰乡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兴峰乡农村低保工作情况(一)主要做法和经验1、领导重视组织有力。

一是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的乡农村低保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

实行乡联村干部包村工作责任制,督促各村抓好农村低保工作的调查摸底、政策宣传、对象产生、低保金发放等各个环节工作;二是及时召开了全乡农村低保工作会议,通报全乡农村低保工作情况,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部署全乡农村低保制度建设的具体工作,要求各村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抓紧抓实抓好农村低保有关工作;三是利用广播、会议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相关政策法规及操作程序。

2、保障措施切实有效。

一是设立了农村低保资金专户,确保农村低保资金的专款专用和按时发放;另外,安排2009年度专项工作经费,保证了农村低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指导各1村做好各项汇总和上报工作。

三是强化信息管理,确保低保信息准确无误。

四是减少拨付环节,全面实行社会化发放。

减少中间环节,方便特困群众。

各村只负责低保对象的审核及上报工作,不涉及低保金的发放。

五是认真核实,防止错漏。

在分发过程中,要求低保对象必须持本人户口簿、身份证,经工作人员认真核对,并签名盖章后,方可领取银行存折和领取证,确保不出差错。

3、动态管理规范有序。

一是我乡农村低保工作按照县政府制定的试行办法和实施方案,严格审批程序,认真按章办事,坚持县、乡、村三级政务公开和张榜公布的原则,实行规范化操作;二是按照逐步完善和动态管理机制的要求,建立抽查核实制度,保证一年重新核定一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使保障对象有进有出,保障金额有升有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QC/RE-KA6714
抓好农村低保工作现状调查报告
标准范本
The new situation in operation, especially the emergency, makes the information open and transparent by reporting the details, and then forms a closer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工作汇报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抓好农村低保工作现状调查报告标准范

使用指南:本报告文件适合在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

文件可用word任意修改,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编辑。

xx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这是基于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新发展提出来的,不仅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得民心,顺民意,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民政工作自古以来就与民众的基本事务密切相关,无论是观照历史还是反观现实,“以人为本”都是民政的基本内涵,也是民政工作的本质要求,更是民政事业的发展灵魂和永恒的主题。

因此,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围绕“科学发展,服务民
生、解决民困”这一主题。

在服务民生方面,当前正由解决基本民生向着力改善民生发展,在发挥社会保障“兜底”作用的同时,逐步向提升社会福利水平迈进。

最近,我们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深入浓河、富林、三站、乌鸦泡4个乡镇,对农村低保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在掌握情况的同时,对如何创新农村低保工作,提升农村群众生活水平作了认真思考。

一、自然情况及经济发展状况
我县是省级贫困县,全县辖8个乡镇、82个村,211个自然屯。

总人口2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8万人。

截止XX 年3月末,全县农村低保户3473户、5379
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5%;农村低保边缘户1716户、3260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3%;农村五保户718户、738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0.68%。

XX年财政收入11441万元;农村人均收入6202元;农村居民年人均支出2854元。

二、农村低保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自XX年下半年实施农村低保制度。

几年来,在省市民政部门的指导下,经过认真调研,科学确定保障标准,规范审批程序,加强监督管理,并出台了配套政策、法规,使全县农村低保工作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

XX年,全县共支出农村低保资金304万元,XX年预算资金310万元(县财政匹配67万元)。

农村低保制度的
建立和实施,有效地保障了农村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了农村的社会稳定和谐。

(一)致贫原因分析
农村低保户致贫有以下四个主要原因:一是年老体弱,二是因病致贫,三是因残致贫,四是因无地(或地少)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

依据低保档案和此次抽查情况统计,我县XX年底3610户农村低保户中,因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致贫户有1204户,占低保户总数的33.4%;因病致贫的有971户,占低保户总数的26.9%;因残致贫的有606户,占低保户总数的16.8%;因无地(或地少)等其它原因致贫的有829户,占低保户总数的22.9%。

(二)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县政府成立了由主管县长任组长,各乡镇、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村低保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目标管理,把农村低保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

2、认真调研,科学确定保障标准。

按照“低标准起步,逐步提高”的原则,经过认真调研,在保证满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考虑物价、经济发展水平和县财政承受能力等综合因素,确定我县农村低保标准为年720元,这个标准符合当时我县农村的实际情况。

同时,随着农村低保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县域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农村低保标准和农村居民生
活水平的同步提高。

3、加强管理,规范操作。

一是出台《**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细则》、《**县农村居民家庭收入计算标准》等政策文件,增强了低保工作的可操作性。

二是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操作,增强了低保工作的透明度。

按照农村低保申报审批程序的规定,严格把关,逐项落实,重点把住村委会调查、村民代表评议、乡镇复查、民政局抽查和两次公示五个关键环节,确保全县农村低保工作顺利开展。

三是加强动态管理,提高低保资金的使用效率。

按照“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的原则,每年组织乡镇和村屯对全县农村低保对象进行年度复查,同时通过开
通举报电话、临时抽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低保工作等方式,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对死亡和收入变化人员及时进行清理和调整,做到及时审批、及时调整、及时清除。

四是规范资金的管理和发放,做到审批、发放两条线。

低保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帐管理、专款专用,社会化发放。

五是加强档案管理,按照市局要求一次达标。

六是实施“分类施保”,根据低保对象家庭收入的不同,采取就近靠档的办法,拉开档次,区别管理。

4、开展专项救助,进一步解决低保对象的生活困难。

近几年,围绕健全和实施城乡低保制度,县政府开展了农村特困医
疗救助、教育救助、灾害救助、法律援助、住房救助等专项救助活动,进一步减轻了低保对象的生活负担,低保对象的生活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5、加强宣传,提高农村低保制度的社会效应。

通过印发传单和电视辅导等形式宣传低保政策,不留政策死角。

6、准确核定收入,为确定低保对象提供依据。

家庭收入是界定农户入保的基本条件,因为农户居住地域的差别,家庭经济来源的不同,主要成员劳动能力的强弱,土地质量的差异,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赡养抚(扶)养能力等因素影响,准确地计算贫困户家庭收入非常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根据实际情况,农村低保《细
则》和《农村居民家庭收入计算标准》中,对家庭收入计算的内容,赡养抚(扶)养费的计算和不
计入家庭收入的内容做出了原则的规定。

在实施过程中因地因户制宜,做到既有原则性的计算标准可参照,又不死搬硬套,解决了家庭收入计算难的问题。

三、存在问题
(一)需要进一步明确县、乡(镇)、村低保管理机构,增加管理人员。

(二)亟待需要上级对工作经费问题做出明确规定,保证低保工作的正常运转。

(三)农村低保标准偏低,难以维持保障对象的基本生活,应该进一步调整。

(四)农村独立生活的老人要求低保问题
突出。

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原本和子女在一个户口的老人为了要低保,把自己的户口单列出来,或把原本属于自己的耕地过户给子女,要求最低生活保障。

四、提高农村村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建议和意见
(一)合理确定农村低保标准。

农村低保标准的高低,直接影响低保对象家庭的生活水平。

根据座谈大家认为:确定低保标准应该以农村低保对象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来确定。

根据市场菜篮法测算,全县农村居民年最低消费支出1180元,建议农村低保标准定在1200元,平均补差额在750元。

这个标准既可以保障农村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又可以缩小与城镇低保标准的
差距。

(二)合理确定农村低收入标准。

对农村低保边缘户实施救助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解决低收入家庭生活困难的一项惠民政策,但就我县而言,由本县财政筹集救助金是非常困难的。

现在开展的救助只是发放国家一次性救助金、合作医疗救助、民政部门的医疗救助和社会救助。

如果探讨发放救助金标准,可根据当地财政承受能力和边缘户生活水平而定,我们认为,比农村低保年人均标准提高200--300元为宜。

(三)合理确定保障面,做到“应保尽保”。

按照1200元标准调查测算,我县农村低保人数将达到6040人,保障面为
5.6%,该比例基本达到“应保尽保”。

(四)合理确定乡镇、村的民政工作机构、职级、名称、人员配备、办公经费和场所及交通工具。

我县各乡镇均设民政办公室,为股级科室,人员大乡镇设4人(**镇),其余乡镇设2人,由于近几年社会救助工作量大幅度增加,建议乡镇增加一名专职人员负责社会救助工作;村级民政工作始终由村委会完成,没有单设机构,工作任务基本由村会计兼任。

办公经费年1.5万元至2万元;办公室保证2间,每个乡镇民政办配备一台微型面包车,每个乡镇配备一台电脑(与县局联网)。

村级民政工作仍然由会计兼任为宜,每月发给一定数量的工作补贴。

贫困救助是一个长期的社会现象,因而,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切实发挥其在保障民生中的兜底作用也是长期的,必须进一步加强。

农村低保工作是保障农村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兜底线、安全网,在调节收入分配、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县级民政部门,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认真落实政策,适时调整低保补助标准,加大分类救助力度,健全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操作,确保农村低保工作健康顺利地开展。

此处可填写公司名称/地址/位置
Company name / address / location can be filled in this loc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