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武夷山一线天景区的导游词
福建的武夷山导游词6篇

福建的武夷山导游词6篇福建的武夷山导游词1章堂涧——>天车架——>鹰嘴岩——>流香涧——>大红袍茶树——>天心永乐禅寺——>杜辖岩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条小溪叫“章堂涧”。
章堂涧是武夷山景区北部最长的一长山涧。
它源于章节堂岩,与流香涧合流后,向东穿出霞滨峡口,汇入崇阳溪,长约7.5公里。
从霞滨峡口,沿章堂涧向西得约里许,请大家顺我手指的方向看,在雄峙如城的丹霞嶂半壁有几个互相毗连的岩洞,洞中有几幢小木楼就崖构架,或藏于洞内,或濒临崖畔,上下悬梯,左右环栏。
从下望去,俨然一幢空中楼阁。
据《崇安县志》记载:这此空中楼阁是清咸丰年间,崇安县的土豪劣绅为躲避太平军而雇人营造的。
丹霞嶂岩洞,上倚危崖,下临深渊,地势十分险要,乍看似乎无路可攀。
但只要从山后绕道火焰峰而上丹霞峰顶,尔后从山顶的岩洞口顺梯而下,便可到达其中。
看了半天,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明明是建天悬崖峭壁间的县楼,为什么又叫天车架呢?这是因为当时施工为节省时间,所用的施工材料都是从岩底直接吊上去的。
大家看到没有,县架在洞外的那几根杉木,便是当时安装天车——一种起重机械的架子。
因而当地人称这一景为“天车架”。
从天车架向前行约数百米,大家看到的这座形似雄鹰的巨岩,称鹰嘴岩。
鹰嘴岩光秃秃的岩顶,东端向前突出,尖曲如喙。
奇特的是,钩形的“鹰嘴”上竟然生长着一株干虬的古老刺柏,给鹰嘴增添了几分飘逸,几许神采。
从岩顶直削而下的岩壁,缜润莹洁,白里透红,而微微拱起的岩脊,却是一片苍黑,隐隐约约地现出一条条裂纹,犹如丰满的羽翼。
从我们所处的这个角度望去,只见它兀立峰巅,翘首蓝天,势欲振翅高翔,搏击苍穹。
古人有诗道:“雄鹰独立健无伦,锐喙昂头实逼真。
岂是神山压凡鸟,欲君奋击绝嚣尘。
”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鹰嘴岩的神姿。
继续前行,过慧苑寺前石桥,左折入流香涧。
流香涧原名倒水坑,位于天心岩北麓。
说来十分奇怪,武夷山风景区的的所有溪泉涧水,均是自西向东,奔向峡口,汇入崇阳溪。
福建武夷山一线天景区导游词范文三篇

福建武夷山一线天景区导游词范文三篇福建武夷山一线天景区导游词范文一: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福建武夷山一线天景区!我将为大家带领参观游览这个美丽的景区。
武夷山一线天景区位于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是武夷山的核心景区之一。
这里的一线天是指两山之间峡谷狭窄,仅能容纳一人通过,因此得名。
一线天被誉为“五岳之冠”,是中国最著名的峡谷之一。
首先,让我们来到一线天的入口处。
这里有一座高耸的山门,上书“武夷山一线天”四个大字。
进入山门,便是一段长长的山路,两旁树木葱茏,绿意盎然。
沿着山路而上,我们可以欣赏到多种植物的美丽风景。
这里的气候湿润,适合各种植物的生长,所以这里种植着许多珍贵的草木。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茶树,武夷山的茶叶是中国四大名茶之一,品质上乘,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
接下来,我们来到一线天的核心景点——一线天峡谷。
一线天峡谷全长约3公里,两边山峰壁立,高达千米,峡谷宽度仅为1米左右,因此只能容纳一人通过。
从峡谷中穿行而过,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幻的世界中。
这里的岩壁陡峭,悬崖峭立,峰回路转,景色变幻莫测。
尤其是在阳光照射下,岩壁上的岩洞、石笋都闪烁着迷人的光芒,美得令人屏息。
最后,我们来到一线天的终点——天游峰。
天游峰是武夷山的主峰之一,海拔高达1098米。
登上天游峰,可以俯瞰整个一线天景区的美景。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云雾缭绕的山峰、深邃的峡谷、茂密的森林,景色壮丽,令人陶醉。
各位游客朋友们,福建武夷山一线天景区是一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地方,无论是山水之美还是人文之韵,都让人流连忘返。
希望大家在这里度过一个愉快的旅程,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谢谢大家!福建武夷山一线天景区导游词范文二: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福建武夷山一线天景区!我将为大家带领参观游览这个美丽的景区。
武夷山一线天景区位于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是武夷山的核心景区之一。
这里的一线天是指两山之间峡谷狭窄,仅能容纳一人通过,因此得名。
武夷山一线天导游词_导游词

武夷山一线天导游词导语:福建的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九成陆地面积为丘陵地带,被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
以下是橙子为你介绍的福建导游词,希望您喜欢阅读: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山岩,长数百丈,高千仞,名灵岩。
岩端倾斜而出,覆盖着三个毗邻的岩洞:左边这个灵岩洞,中间这个是风洞,右边这个是伏羲洞。
现在请随我从伏羲洞进入岩内。
由于岩内较黑暗,请大家注意走好。
现在我们已到达岩内的深处,请大家抬头看,岩顶有一裂罅,就象利斧劈开一样,相去不满一尺,长约一百多米,从中漏进天光一线,宛若跨空碧虹。
这就是令人叹为“鬼斧神工之奇”的一线天。
关于一线天的由来,民间传说很多。
有的说这是桃花女用绣花针划出的;有的说这是伏羲大神用玉斧所劈。
但据科学分析则认为,武夷山的红色岩层,是由砂岩、砾岩和页岩交间成层的。
岩性比较松脆。
在地壳抬升的过程中,岩层由于受到不均匀的应压力的影响,就会产生轻微的断裂,形成所谓的“节理”。
这种垂直的节理,在流水的长年累月的溶解和侵蚀下,就逐渐地扩大、延长。
而岩层底部质地松软的页岩,也就逐渐侵蚀而去,成为扁浅的岩洞。
于是,三洞并列,一线天的自然景观就出现了。
从伏羲洞观赏完一线天,沿石罅前行数十步,就可折入风洞,进1 / 2入风洞,大家会感觉到凉风从石罅中习习吹来,即便是盛夏酷暑时节到此,只要稍坐片刻,就会感到肌骨透凉。
洞口石壁上的“风洞”二字,系宋景定元年廿六日建安郡人省斋徐自强所书。
出风洞,再绕过一道石廊,就是灵岩洞。
相传先前有个性葛的仙人曾在此降妖,故此洞又称葛仙洞。
洞内这口古井,叫圣水井。
出灵岩洞,往前行约百余米,可见一座壁立如屏的石岩,岩壁石洞较多,似高楼窗户,相传这就是所谓的神仙楼阁,故此岩名为阁岩。
岩的左边这一石岩,名兰岩。
岩壁石刻纵横。
岩下可见一石倚于崖壁,石径伸入其间,如同一道关隘,号称天门。
岩前乱石堆中的这个洞,叫螺蛳洞。
从楼阁岩入山谷数里,可见路左有山岩峻峭,巍然独立,这就是虎啸岩。
武夷山导游词解说三篇

武夷山导游词解说三篇武夷山导游词解说一:武夷山自然景观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最美丽的风景名胜区之一——武夷山。
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武夷山的自然景观。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闽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它以其壮丽的山水景色、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武夷山的山水之美。
武夷山地势起伏,山峦叠嶂,蜿蜒曲折,景色非常壮丽。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玉女峰,它高约1200米,是武夷山最高的山峰之一。
站在山顶,可以俯瞰整个武夷山景区的美景。
此外,武夷山还有许多山溪、瀑布和湖泊,如大王溪、天游峡、梅溪湖等,它们清澈见底,水质优良,是人们放松心情、感受大自然的理想去处。
除了山水之美,武夷山还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这里有茂密的森林,居住着众多的珍稀植物和动物。
武夷山是中国重要的野生动物保护区,这里有猕猴、穿山甲、梅花鹿等珍稀动物,是动物爱好者们的天堂。
同时,武夷山的植被也非常丰富多样,有松树、竹子、杜鹃花等。
每年的春天,武夷山的山谷和山坡上都会绽放出五彩斑斓的花朵,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美丽和愉悦。
最后,我要提到的是武夷山的文化底蕴。
武夷山是中国山水诗的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欣赏到许多古老的文化建筑和遗址,如武夷宫、大红袍茶场等。
这些文化遗址见证了武夷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各位游客朋友们,武夷山以其壮丽的山水景色、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国最美丽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希望大家在这里能够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感受武夷山的独特之处。
谢谢大家!武夷山导游词解说二:武夷山的历史文化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山——武夷山。
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武夷山的历史文化。
武夷山拥有悠久的历史,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朝时期,武夷山就是中原文明与南方文明的交汇点,这里曾是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2024年福建武夷山导游词范文(3篇)

2024年福建武夷山导游词范文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福建武夷山,我将为大家介绍这座美丽的山城。
福建武夷山位于中国福建省南部,是中国五大名山之一,是一座有着丰富自然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这里文化早在唐朝就形成,并形成独特的文化现象。
武夷山的峰峦叠翠、林木葱郁、山泉飞瀑,以及盛产优质茶叶的丰富资源,使其成为人们追求自然之美和艺术之美的理想之地。
首先我们来到武夷山大门,大家可以看到这个雄伟的山门上有“武夷山”三个大字,这也是本次旅行的起点。
武夷山古称“武夷禅寺”,由于山势雄奇,处处飞瀑流泉,使得这里像是一个大自然的禅堂。
各位游客朋友们,从这里开始我们的武夷山之旅。
我们首先来到“仙霞岩”,这里是武夷山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仙霞岩是一个巨大的岩洞,洞内有悬崖峭壁,石柱苍劲,形成了独特的岩石景观。
洞内还有清澈见底的溪水流淌,各种奇花异草和瀑布,使得整个景区如世外仙境般美丽。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到令人陶醉的景色。
接下来我们来到“玉女峰”,这是武夷山的最高峰,也是武夷山的精神象征。
登上玉女峰,可以俯瞰整个武夷山的美景,尤其是日出和云海,令人心旷神怡。
同时,这里也是许多游客进行登山运动的好去处。
如果你是一个热爱挑战的冒险家,不妨来挑战玉女峰,感受身心的磨砺,体验的成就感。
接下来,我们来到武夷山的核心景点之一——“大王峰”。
大王峰是武夷山中最高的峰之一,也是武夷山最受游客欢迎的景点。
登上大王峰,可以远眺武夷山的壮丽景色,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大王峰也是许多文人墨客的游览胜地,他们在这里领悟大自然的美,写下了许多感人心弦的作品。
除了自然景观,武夷山还有许多文化遗产值得一游。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武夷岩茶。
武夷山茶以其独特的品种和优质的品质而闻名于世。
这里的茶树生长在峭壁悬崖之间,风吹日晒,土壤肥沃,使得茶叶品质上乘。
因此,无论是外形还是口感,武夷岩茶都是独一无二的。
福建武夷山一线天景区导游词_2

福建武夷山一线天景区导游词[导游内容]一线天——>楼阁岩——>虎啸岩——>兜鍪峰各位朋友,如今我们看到的这座山岩,长数百丈,高千仞,名灵岩。
岩端倾歪而出,覆盖着三个毗邻的岩洞:左边那个灵岩洞,中间那个是风洞,右边那个是伏羲洞。
如今请随我从伏羲洞进入岩内。
由于岩内较黑暗,请大伙儿注意走好。
如今我们已到达岩内的深处,请大伙儿抬头看,岩顶有一裂罅,就象利斧劈开一样,相去别满一尺,长约一百多米,从中漏进天光一线,宛若跨空碧虹。
这算是令人叹为“鬼斧神工之奇”的一线天。
对于一线天的由来,民间传说不少。
有的说这是桃花女用绣花针划出的;有的说这是伏羲大神用玉斧所劈。
但据科学分析则认为,武夷山的红色岩层,是由砂岩、砾岩和页岩交间成层的。
岩性比较松脆。
在地壳抬升的过程中,岩层由于受到别均匀的应压力的妨碍,就会产生轻微的断裂,形成所谓的“节理”。
这种垂直的节理,在流水的长年累月的溶解和侵蚀下,就逐渐地扩大、延长。
而岩层底部质地松软的页岩,也就逐渐侵蚀而去,成为扁浅的岩洞。
于是,三洞并列,一线天的自然景观就浮现了。
从伏羲洞欣赏完一线天,沿石罅前行数十步,就可折入风洞,进入风洞,大伙儿会感受到凉风从石罅中习习吹来,即便是盛夏酷暑时节到此,只要稍坐片刻,就会感到肌骨透凉。
洞口石壁上的“风洞”二字,系宋景定元年廿六日建安郡人省斋徐自强所书。
出风洞,再绕过一道石廊,算是灵岩洞。
相传先前有个性葛的仙人曾在此落妖,故此洞又称葛仙洞。
洞内这口古井,叫圣水井。
出灵岩洞,往前行约百余米,可见一座壁立如屏的石岩,岩壁石洞较多,似高楼窗户,相传这算是所谓的神仙楼阁,故此岩名为阁岩。
岩的左边这一石岩,名兰岩。
岩壁石刻纵横。
岩下可见一石倚于崖壁,石径伸入其间,如同一道关隘,号称天门。
岩前乱石堆中的那个洞,叫螺蛳洞。
从楼阁岩入山谷数里,可见路左有山岩峻峭,巍然独立,这算是虎啸岩。
相传虎啸岩是因为有仙人骑虎吼啸其上而得名。
福建武夷山一线天景区导游词

---------------------------------------------------------------范文最新推荐------------------------------------------------------福建武夷山一线天景区导游词[导游内容]一线天楼阁岩虎啸岩兜鍪峰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山岩,长数百丈,高千仞,名灵岩。
岩端倾斜而出,覆盖着三个毗邻的岩洞:左边这个灵岩洞,中间这个是风洞,右边这个是伏羲洞。
现在请随我从伏羲洞进入岩内。
由于岩内较黑暗,请大家注意走好。
现在我们已到达岩内的深处,请大家抬头看,岩顶有一裂罅,就象利斧劈开一样,相去不满一尺,长约一百多米,从中漏进天光一线,宛若跨空碧虹。
这就是令人叹为鬼斧神工之奇的一线天。
关于一线天的由来,民间传说很多。
有的说这是桃花女用绣花针划出的;有的说这是伏羲大神用玉斧所劈。
但据科学分析则认为,武夷山的红色岩层,是由砂岩、砾岩和页岩交间成层的。
岩性比较松脆。
在地壳抬升的过程中,岩层由于受到不均匀的应压力的影响,就会产生轻微的断裂,形成所谓的节理。
这种垂直的节理,在流水的长年累月的溶解和侵蚀下,就逐渐地扩大、延长。
而岩层底部质地松软的页岩,也就逐渐侵蚀而去,成为扁浅的岩洞。
于是,三洞并列,一线天的自然景观就出现了。
从伏羲洞观赏完一线天,沿石罅前行数十步,就可折入风洞,进入风洞,大家会感觉到凉风从石罅中习习吹来,即便是盛夏酷暑时节到此,只要稍坐片刻,就会感到肌骨透凉。
洞口石壁上的风洞二字,系宋景1/ 17定元年廿六日建安郡人省斋徐自强所书。
出风洞,再绕过一道石廊,就是灵岩洞。
相传先前有个性葛的仙人曾在此降妖,故此洞又称葛仙洞。
洞内这口古井,叫圣水井。
出灵岩洞,往前行约百余米,可见一座壁立如屏的石岩,岩壁石洞较多,似高楼窗户,相传这就是所谓的神仙楼阁,故此岩名为阁岩。
岩的左边这一石岩,名兰岩。
岩壁石刻纵横。
岩下可见一石倚于崖壁,石径伸入其间,如同一道关隘,号称天门。
武夷山导游词

武夷山导游词武夷山导游词1尊敬的游客朋友:大家好!我是导游万怡彤,大家可以叫我万导,我带大家来参观武夷山风景区,大家请注意以下事项:不能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大声喧哗等。
武夷山是世界双文化遗产,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武夷一小丘。
”你们真的很荣幸能够一睹武夷山的风采。
我们现在走过的是朱熹园,我们在登天游峰前先热热身——爬一个鬼斧神工的“小一线天”,走进去的朋友要么打着手电筒,要么盯着头上的那根“光线”走,一定要扶着旁边前进一线天,它是武夷山最为奇妙的山洞,一线天也是一座山中间的一条缝,就像被斧子劈开一样,一线天长约100多米,宽不足90厘米,最窄的`只有50厘米,请身材较胖的游客多加小心,以免卡住身体,一线天里空气潮湿,有某些地方有水,请游客们小心不要滑倒,大家可以抬头望,不时有几只蝙蝠从空中飞过。
这就是奇景一线天。
今天的参观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再见!武夷山导游词2大家好,我叫刘怡辰,大家能够叫我“刘导”,欢迎各位女士和先生来武夷山游玩,你们肯定会对那里流连忘返,永远记住这美丽的风景。
总之,你们会十分爱那里的。
首先,我们要到著名的景点——九曲十八弯划船。
‘请注意’,我们已经进入了九曲。
你们看,那是‘乌纱帽’,那个山包圆圆的,多么像一顶古代官员戴的乌纱帽吗?那片山腰上的竹林不正像镶在乌纱帽上的美玉吗?”“你们瞧!那两块黑乎乎的石头,是有名的乌龟石。
它们多像两只乌龟,小龟歪歪斜斜的趴在大龟身上,一上一下地浮在水中。
传说在几十年前,观音在那里讲经,这两只乌龟偷偷地跑出龙宫来偷听,由于听得入了神,误了回龙宫的时辰,就变成了石头。
”之后,竹筏漂到了一处陡峭的石壁边,我说:“石壁上洞穴里的木头就是有名的武夷船棺。
如果你抬头望着那刀劈般光滑的石壁,就会看到上方有几个黑乎乎的洞穴,其中有一个洞穴的里面向外露出了一截粗大的棺木板,它们就是千年武夷山的船棺了!这些木棺在现代把它取下来当然也很不容易,何况古代科学那么不发达,船棺就更不容易被放在那么高,那么陡峭的山上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武夷山一线天景区的导游词
[导游内容]一线天――>楼阁岩――>虎啸岩――>兜鍪峰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山岩,长数百丈,高千仞,名灵岩。
岩端倾斜而出,覆盖
着三个毗邻的岩洞:左边这个灵岩洞,中间这个是风洞,右边这个是伏羲洞。
现在请随我
从伏羲洞进入岩内。
由于岩内较黑暗,请大家注意走好。
现在我们已到达岩内的深处,请
大家抬头看,岩顶有一裂罅,就象利斧劈开一样,相去不满一尺,长约一百多米,从中漏进天光一线,宛若跨空碧虹。
这就是令人叹为“鬼斧神工之奇”的一线天。
关于一线天的由来,民间传说很多。
有的说这是桃花女用绣花针划出的;有的说这是伏羲
大神用玉斧所劈。
但据科学分析则认为,武夷山的红色岩层,是由砂岩、砾岩和页岩交间
成层的。
岩性比较松脆。
在地壳抬升的过程中,岩层由于受到不均匀的应压力的影响,就
会产生轻微的断裂,形成所谓的“节理”。
这种垂直的节理,在流水的长年累月的溶解和侵
蚀下,就逐渐地扩大、延长。
而岩层底部质地松软的页岩,也就逐渐侵蚀而去,成为扁浅的岩洞。
于是,三洞并列,一线天的自然景观就出现了。
从伏羲洞观赏完一线天,沿石罅前行数十步,就可折入风洞,进入风洞,大家会感觉到凉风从石罅中习习吹来,即便是盛夏酷暑时节到此,只要稍坐片刻,就会感到肌骨透凉。
洞口石壁上的“风洞”二字,系宋景定元年廿六日建安郡人省斋徐自强所书。
出风洞,再绕过
一道石廊,就是灵岩洞。
相传先前有个性葛的仙人曾在此降妖,故此洞又称葛仙洞。
洞内这口古井,叫圣水井。
出灵岩洞,往前行约百余米,可见一座壁立如屏的石岩,岩壁石洞较多,似高楼窗户,相传这就是所谓的神仙楼阁,故此岩名为阁岩。
岩的左边这一石岩,名兰岩。
岩壁石刻纵横。
岩下可见一石倚于崖壁,石径伸入其间,如同一道关隘,号称天门。
岩前乱石堆中的这个洞,叫螺蛳洞。
从楼阁岩入山谷数里,可见路左有山岩峻峭,巍然独立,这就是虎啸岩。
相传虎啸岩是因为有仙人骑虎吼啸其上而得名。
其实"虎啸"之声,是来自岩上的一个石洞,山风穿过洞口,有如虎吼,声传空谷,震撼群山。
各位网友,大家是否发觉虎啸岩与我们游览过的大王峰秀相似,四壁陡峭,屹然独耸。
其
登山的路径,宛转曲折,仿佛是登天的天梯。
从岩度盘折而上,到了半壁,岩下向前伸出这块小平台,大家看像有像一条小船的舱面甲板,这就是虎啸八景之一的"不浪舟"。
古人
有诗道:"波涛满尘界,一叶能知止;还嫌架壑船,下临不测水。
"紧邻"不浪舟"的这个上
覆危崖,下临绝壑的岩洞,就是驻真洞。
眦洞可容数十人,清康熙年间崇安县令王梓游此,见其洞前临西溪,便改名虎溪洞,刻"虎溪灵洞"四字于石壁。
从虎溪洞再往上,大家看到
的这处旧址,就是武夷山久久盛名的天成祥院遗址。
这里岩壁斜覆,山溪回流,地势既高敞,又幽深。
所建房屋,仅有四堵土墙,不施片瓦,风雨不侵。
夜晚身居屋内,抬头可见
星月,侧耳可闻水声,仿佛"置身星月上,濯魄水云中"。
祥院前的石门,即虎啸八景之一的"普门兜",意为慈航观世音普度众生之门。
这尊手托如意的观世音菩萨岩雕,建于1994
年。
雕像高十余米,依岩倾俯,端庄慈祥。
禅院右侧这道泉水,即虎啸八景之一的"语儿泉"。
它进出于石隙,循崖而流,因其水流相激之声,若小儿呀呀学语,故名。
据明吴拭《武夷杂记》记述,这道泉水"浓若停膏,泻杯中鉴毛发,味甘而博,啜之有软顺意"。
故以往有饮茶嗜好的,每每携带茶具来此,取泉烹茶,有天然真味。
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品味了祥院僧人用语儿泉水冲泡的武夷岩茶后,生动地论述道:"先其香,再味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芳扑鼻,舌有余甘。
一杯之后,再试一杯,令人释躁解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不同之致。
"前面有个茶亭,请大家在此品茗歇息一会儿。
从语儿泉前行,大家是否有感觉水珠不时滴落头顶,这就是崖顶落下来的"岩溜"。
有时一整排嘀嗒不停,这就是虎啸八景之一的"法雨悬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