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凉州词》注释及译文

合集下载

《凉州词》王之涣古诗原文翻译及鉴赏

《凉州词》王之涣古诗原文翻译及鉴赏

《凉州词》王之涣古诗原文翻译及鉴赏《凉州词二首》王之涣古诗原文翻译及鉴赏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凉州词二首》王之涣古诗原文翻译及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凉州词二首[唐]其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其二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作品注释⑴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⑵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河”一作“沙”,“远”一作“直”。

⑶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

⑷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何须:何必。

杨柳:《折杨柳》曲。

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⑸度:吹到过。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⑹单于:古代对匈奴君长的称呼,此指突厥首领。

拂云堆:祠庙名,在今内蒙古五原。

⑺来:语助词,无义。

作品译文其一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其二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

凉州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凉州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凉州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凉州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凉州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凉州词三首唐代: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古镇城门白碛开,胡兵往往傍沙堆。

巡边使客行应早,欲问平安无使来。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译文: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低飞的雁群在傍晚时分出现在边城,芦苇正在努力地成长。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一群骆驼满载着货物伴着叮的驼铃声缓缓前进。

西去的驼队应当还是驮运丝绸经由这条大道远去安西。

古镇城门白碛开,胡兵往往傍沙堆。

古镇的城门向着沙漠开敞,胡人的士兵经常依靠着小山丘。

巡边使客行应早,欲问平安无使来。

巡逻边城的来使出行应该趁早,想要平安无事没有使者来到。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流经凤林关的河水向东流去,白草、黄榆树已经生长了六十年。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边城的将士都承受主上的恩惠赏赐,却没有人知道去夺回凉州。

注释: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qì),应驮(tuó)白练到安西。

碛:戈壁、沙漠。

白练:白色热绢。

这里泛指丝绸。

安西:地名。

唐方镇有安西都护,其治所在今新疆库车,兼辖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

贞元六年(790年),为吐蕃所陷。

古镇城门白碛开,胡兵往往傍沙堆。

沙堆:亦作“沙塠”,沙墩,小沙丘。

巡边使客行应早,欲问平安无使来。

使客:使者。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yú)六十秋。

凤林关:在唐代陇右道的河州(治所在今甘肃临夏)境内。

位于黄河南岸。

白草:北地所生之草,似莠而细,干熟时呈白色,为牛羊所喜食。

黄榆:乔木名,树皮黄褐色。

叶,果均可食。

六十秋:从吐蕃全部占领陇右之地至作者写诗之时,已过去了六十年之久。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恩泽:恩惠赏赐。

凉州:唐陇右道属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

代宗宝应、广德年间沦于吐蕃之手。

此地以凉州泛指陇右失地。

凉州词 小学四年级诗词释义及赏析

凉州词 小学四年级诗词释义及赏析

凉州词小学四年级诗词释义及赏析[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作者简介:王翰,生卒年不详,字子羽,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

唐代诗人。

其诗善写边塞生活,《凉州词》尤其有名。

字词释义:①凉州词:唐代曲名,起源于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一带②夜光杯:用美玉制成的杯子,夜间能够发光。

这里指极精致的酒杯。

③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

④沙场:战场。

诗词赏析:本诗渲染了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筵以及战士们痛快豪饮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气概。

诗的首句从举杯欲饮写起,极力突出酒美、杯美: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精致的酒杯。

语调铿锵激越,辞藻奇丽耀眼,为全诗的抒情营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诗的次句情绪陡转: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

此们由热闹的欢饮场面转为紧张激昂的战前准备状态。

“欲饮”两个字,凸显了盛宴氟围的热烈,也表现出将士们豪爽开朗的性格;“马上催”三个字渲染了战争氛围,和下句的“沙场”联系起来了。

诗的第三四句写出征前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即使醉倒在沙场上,也请诸位不要见笑,自古以来出征的将士又有几人能活着回归?“醉卧沙场”诗化了战争,也诗化了牺牲,使全诗具有了浪漫的情调,同时表现了将士们豪迈豁达的性格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意境开阔,语言明快,展现了一种奔放、狂热的情绪,给人以酣畅、豪迈之感,烙印着盛唐时期特有的时代精神。

知识链接:凉州词又名“凉州歌”,是乐府《近代曲》中的名称,原是凉州一带的歌曲。

后来,许多唐代诗人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描写西北边地的塞上风光和战争情景。

其中以王之涣和王翰所作较为著名。

《凉州词》注释翻译及赏析

《凉州词》注释翻译及赏析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中心思想:
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荒凉寂寞的景象。

注释:
1、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
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3、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13cm或265cm,约等
于2.3m或2.6m)。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属于一种乐器.
8、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
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吹到过。

不度:吹不到
10、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
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11、何须:何必。

何须怨:何必埋怨。

12 杨柳:杨树的柳条,又指的是《杨柳曲》。

王之涣《凉州词》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②。

羌笛何须怨杨柳③,春风不度玉门关④。

注释:①凉州词:原为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的歌曲。

唐代诗人多用此调作歌词,描写西北边陲的塞上风光和战争情景。

②万仞:千万丈。

仞,古代计算长度的单位。

③杨柳:指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

古代一种歌曲。

④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

译文: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边关悲壮苍凉的景色、戍边将士的思乡怨情,同时也抒发了他们豁达的胸怀。

开头写黄河,汹涌咆哮的黄河,“远上”,多么远呢,无边无垠,视野所及,此由近及远。

接着写在万仞山下的一座孤城,此由上而下。

这就把黄河、白云、孤城、高山等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具有十足边塞色彩的自然景观。

多么开阔,何等壮观。

而细细品味,置孤城于雄阔的背景之前,又会有一种寂寥荒凉之感。

顺势一转引入笛声。

“羌笛何须怨杨柳”,从南北朝以来,有一种折杨柳枝送别的风俗,因而“折杨柳”又成为送别的乐曲。

现在又听到了这支曲子,想那吹笛人一定是有满腔怀乡怨别之情吧! 于是诗人说:玉门关外,只有黄沙、白草,春风都吹不到,哪里有杨柳可折? 你吹笛的人也不要怨杨柳了吧!诗由山川的雄阔苍凉写到孤城戍守者处境的孤危,继而引发征夫的离愁别恨,情与景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何须怨”三字其艺术手法委婉蕴藉,可见当边关将士乡愁难禁时,是卫国戍边的重大责任使他们做出如此自我宽解,于是悲切的怨情中也便有了悲壮与慷慨,也体现了唯有盛唐诗人才有的广阔的胸襟。

“春风不度玉门关”成为盛传的名句。

今人写到大西北的开发、繁荣昌盛之时,每每化用春风“普度”、“又度”、“再度”玉门关之句,足见王诗影响的深远。

凉州词意思解释全文

凉州词意思解释全文

凉州词意思解释全文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第一句诗是写“远”。

其中含有比较抽象的意思。

既可以理解为离城较远,也可以理解为距离很远。

诗的第二句则具体写了一下“孤”和“城”。

虽然两个词语都属于名词性,但并非名词的简单相加,而是别有内涵。

如果只强调一方面,便失去了它的本来意义。

诗的第三四句又从“羌笛”的角度进行描述。

一方面说明这个地方气候恶劣,难以成活植物;另一方面说明这里地广人稀,少有外界联系。

在这种环境下,如果仍然怀抱着故国情怀,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那么,如何打消士兵们的思乡之情呢?很明显,还得靠“春风”。

古代边塞诗经常以“春风”代指士兵,即思乡。

当然,它所能做到的仅仅是解除一时的思乡之苦。

不久,王之涣就被调往他乡。

最后两句诗写了玉门关的特殊风貌。

这两句诗描绘了广袤无垠的沙漠,平坦、浩瀚、高峻,寥廓的黄河伸向远方,与天际相连。

这里远离人烟,荒芜凄凉。

古人们在写作的时候,习惯将诗歌写成五言或七言绝句,因为五言或七言更容易抒发感情。

对于这首诗来说,我认为是七言绝句。

也许有人会认为,是七言律诗。

律诗有四种基本格式:近体律诗、古风、绝句、律诗。

对于诗歌的分类来说,并没有律诗的说法。

那么,在这首诗中,真的能找到绝句吗?因为“黄河远上白云间”写出了它的宽阔,可以视为绝句,至于后两句,就算不上律诗了。

因此,这首诗可以归入绝句的范畴。

张之洞《书目答问》曾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这与“远上白云间”一样,只是某些客观条件导致的现象。

比如,有人的心灵善良纯洁,如同万里晴空,朗月当空,万里无云,而有人却为世间的丑恶肮脏而悲伤。

另外,环境造就人,与生长环境也有关系。

也许你会奇怪,为什么唐朝在一统中国后,没有采取汉武帝的扩张政策。

其实这与隋炀帝的生长环境有很大关系。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采用民族平等政策,对周边少数民族开放贸易,加强交流,使各民族友好团结。

这种胸襟博大的君主才适合治理一个幅员辽阔的帝国。

凉州词王之涣全诗的意思

凉州词王之涣全诗的意思

凉州词王之涣全诗的意思凉州词王之涣全诗的意思《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写的一首经典诗词,主要写了边塞的酷寒,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凉州词王之涣全诗的意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凉州词王之涣全诗的意思1作者:王之涣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1、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3、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31cm或264cm,约等于2.3m或2.6m)。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属于一种乐器。

8、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吹到过。

不度:吹不到10、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11、何须:何必。

何须怨:何必埋怨。

12、杨柳:杨树的柳条,又指的是《杨柳曲》。

诗意: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赏析:这是一首雄浑苍凉的边塞诗。

“凉州词”,凉州歌的唱词。

《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辞》载有《凉州歌》,并说明是玄宗开元年间西凉府都督所进。

凉州词 原文注释翻译译文赏析鉴赏

凉州词 原文注释翻译译文赏析鉴赏

凉州词原文注释翻译译文赏析鉴赏
《凉州词》作者: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原文注释】:1、夜光杯:一种白玉制成的杯子。

【翻译译文】: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赏析鉴赏】: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

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

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

”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

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

在学人领悟。

”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

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

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凉州词
唐代: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

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注释
凉州词:唐乐府名,属《近代曲辞》,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凉州词: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

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夜光杯:玉石制成的酒杯,当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会闪闪发亮,夜光杯由此而得名。

欲:将要。

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君:你。

征战:打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