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排场”与文人的“教养”

合集下载

人物袁荃猷:淡泊谦恭的闺秀教养

人物袁荃猷:淡泊谦恭的闺秀教养

人物袁荃猷:淡泊谦恭的闺秀教养王世襄与袁荃猷夫妇新婚后(1945年)一对“柜中人”1941年,年轻的袁荃猷读大学四年级,她正绞尽脑汁,写一篇研究美术史的论文。

写好大纲后,她拿去给系主任看。

系主任说:“想法很好,但在教育系没有人能指导你,我介绍你去找一个人吧,研究院的王世襄。

”当时,王世襄不住在学校,住在西门外的王家花园。

袁荃猷拿了系主任的介绍信就去找了王世襄。

讲明来意,王世襄也就毫不推辞。

后来,王世襄真的给开了几页“单子”,袁荃猷的论文便是按照这一“指导”写出来的。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燕京大学被日本人封校。

王世襄的父亲担心儿子留在北平会被日本人逼着担任伪职,于是让他去重庆。

王世襄临行前,与袁荃猷话别。

袁荃猷见到他时,有些惊讶,王世襄竟双手端着一盆太平花,递给她说:“这是家里养的,帮忙浇浇水,希望等我回来时,它还好好的。

”在重庆时,王世襄常给袁荃猷写信,用俊逸的小楷,一封接一封地写。

袁荃猷很爱王世襄的字,她曾经裱过一个册页,随时把玩欣赏。

对王世襄的来信,袁荃猷不仅仔仔细细地看了,还认认真真回了两封,告诉他说:“你留下的太平花我天天浇水,活得很好,但愿生活也能像这太平花。

”后来,王世襄回到北平,与袁荃猷共结连理。

▲袁筌猷照片北京的芳嘉园给人的感觉是闲适雅致,俪松居美眷,伉俪情深,佳话连绵不断。

袁荃猷与王世襄在此生活,相濡以沫,平淡中有浓浓的醇香,原该让人心生羡慕。

但其实颇有些传奇的是,俪松居内的生活实是简朴而窘迫的,他们是以让人讶异的生存窘境出场的。

先说王世襄,他是以“柜中人”的形象出现的。

当时因条件所限,室内逼仄,无法支床,他是睡在一个明代大柜的抽屉中的。

而袁荃猷则是“炕为床”。

她睡在贴着柜子放的清三屉大炕案上。

那炕宽不足半米,袁荃猷却在上面睡了一年多,从未滚下来过。

直到后来落实政策,才为他们发还了被挤占的一间房。

睡在一个古代衣柜的大抽屉里,没有比这个更像小说的了,或许可以拟就一部俪松居传奇。

世俗高雅的名人例子

世俗高雅的名人例子

世俗高雅的名人例子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名人以其杰出的才华和非凡的成就而闻名于世。

然而,其中一些名人之所以尤为特殊,是因为他们能够将世俗和高雅的元素相融合。

以下是一些世俗高雅并颇具代表性的名人例子:
1. 弗朗茨·卡夫卡(Franz Kafka):作为荒诞主义文学的先驱之一,卡夫卡的
作品揭示了现代社会的虚幻和人类存在的困境。

他的小说《变形记》以及其他作品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心灵,并被广泛研究和解读。

卡夫卡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同时也是一名律师,他在职业生涯中致力于公正和正义,为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2. 玛丽·居里(Marie Curie):作为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居里夫人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她是第一个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性,她的勇气和奉献精神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

然而,居里夫人并不仅仅是一位科学家,她也注重塑造自己的形象,并成为了当时巴黎社交圈的一员。

她与丈夫共同主办的实验室成为文化名人、科学家和艺术家的经常去处,展现了她独特的世俗和高雅结合。

3. 伊曼努尔·勒维纳斯(Emmanuel Levinas):作为一位重要的哲学家,勒维纳
斯主张个体责任和道德哲学。

他的思想影响了许多学者和思想家,并成为了现代伦理学的重要参考。

然而,除了他的学术成就,勒维纳斯也可被视为世俗高雅的典范。

在他对话和交往中,勒维纳斯展现了尊重他人、关注他人需求以及尊重礼节的卓越品质。

总的来说,世俗高雅的名人例子充分展现了他们在不同领域的杰出才华和非凡
成就,同时也展示了他们与周围社会的和谐融合。

这些名人的典范行为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尊崇。

重视礼节的名人例子

重视礼节的名人例子

重视礼节的名人例子
重视礼节的名人例子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
1. 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非常注重礼节,提出了“克己复礼”的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 孟子: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他也非常重视礼节,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思想,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尊重。

3. 刘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以仁义之心和谦虚的态度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尊重,被誉为“仁者之师”。

4. 华盛顿: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将领和政治家,他被誉为“美国之父”,他非常注重礼节和礼仪,认为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体现。

5. 林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他以诚实、正直和尊重他人而著称,他的演讲和行为都体现了他对礼节的重视。

这些名人都非常注重礼节,他们的行为和思想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古代文人墨客的宴会文化及其意义

古代文人墨客的宴会文化及其意义

古代文人墨客的宴会文化及其意义导言古代的宴会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封建社会文人墨客们生活的一部分。

文人墨客在这样的宴会中能够展示自己的才华,结交朋友,以及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理念。

与普通百姓喜庆的宴会不同,文人墨客的宴会往往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古代文人墨客的宴会文化以及宴会对于文人墨客的意义。

古代文人墨客的宴会文化1. 文人墨客的社交场所宴会对于文人墨客来说,既是一个社交场所,也是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在这样的宴会中,不仅有机会结交朋友,还能与同道中人交流心得,互相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2. 宴会的座次与礼仪古代的宴会往往有严格的座次和礼仪。

参与宴会的人员会根据身份、地位和文才的高低进行座次的安排。

座次的高低直接体现了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和对文才的赏识。

而在宴会中,人们还会遵守各种礼仪规定,使整个宴会的气氛庄重而又热闹。

3. 艺术表演和文学才艺的展示在宴会中,文人墨客们经常会进行各种艺术表演和文学才艺的展示。

他们可能会吟诗作赋,演唱歌曲,展示自己的书法和绘画技艺,或者进行一些独特的表演。

这些表演不仅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也是为了娱乐其他宾客,创造宴会的欢乐气氛。

4. 才华的竞争与展示古代的宴会是文人墨客们才华竞争的平台。

在宴会中,文人们会互相比拼自己的才华,通过展示自己的文学作品和艺术表演来获得宾客们的赞赏和认可。

这种竞争不仅是对自己才华的一种验证,也是对他人才华的一种认可。

文人墨客的宴会对他们的意义1. 才华的展示和推广古代文人墨客在宴会中展示自己的才华,既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自我价值感,也是为了推广自己的文学作品和艺术才华。

通过在宴会中展示自己的才华,文人墨客们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自己的作品,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2. 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宴会是文人墨客们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的重要场所。

在这样的宴会中,他们可以找到与自己兴趣相投的人,共同探讨文学艺术,互相借鉴创作经验,相互扶持和鼓励。

通过和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保持联系,文人墨客们能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以礼待人的名人素材

以礼待人的名人素材

以礼待人的名人素材以礼待人是一种重要的社交礼仪,尤其在名人这个公众形象的角色中更是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

以下是一些以礼待人的名人素材,展示了他们对待他人的尊重和友善。

首先,我们可以提到美国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

他以他的温和和善意而闻名,总是以真诚和尊重对待每一个与他交往的人。

他经常以礼待人,无论是与国际领导人、政府官员、还是普通民众,他总是以友好的姿态出现,并尽力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关切。

另一个例子是英国王室成员凯特·米德尔顿。

作为王妃,她时刻保持着亲切和谦逊的姿态,无论是与其他王室成员、政府官员还是普通人交往。

她总是给人一种热情友善的印象,并且非常善于倾听他人的问题和需求。

她还经常参加各种慈善活动,展示了她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

此外,美国影星汤姆·汉克斯也是一个以礼待人的名人典范。

他总是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他人,无论是与他的粉丝互动还是与他的工作团队合作。

他经常表达他对他人的感激之情,并尽力营造一个友好和融洽的工作环境。

最后,我们还可以提到国际足球明星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

尽管他是世界上最受关注的运动员之一,但他总是保持谦逊和礼貌的态度。

他经常与球迷互动,签名合照,并在社交媒体上与他的粉丝分享他的生活点滴。

他还积极参与各种慈善活动,用他的影响力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总之,以礼待人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一种重要品质,而对于公众人物来说,更是非常重要。

巴拉克·奥巴马、凯特·米德尔顿、汤姆·汉克斯和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都是以礼待人的名人典范,他们的行为和态度不仅树立了良好的公众形象,还激励了其他人以礼待人,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作文素材——民国大师群像

作文素材——民国大师群像

作文素材——民国大师群像【素材一】陈寅恪——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陈寅恪海外留学 18 年,既未获得学士学位,也没有可以炫耀的博士桂冠,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名闻遐迩的学者。

他享有“盖世奇才”的美誉,精通近20个国家的语言,在语言学、史学、佛学等多领域都有极高的造诣。

“文革”时成为“寂寞销魂人”,含冤离世。

没有博士头衔的陈寅恪,却被称为清华园中的“活字典”“教授的教授”。

36岁即和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出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

陈寅恪上课有“三不讲”,幽默风趣,听课的教授远比学生多。

先生具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不吃日军面粉,拒绝台湾提供的优厚待遇。

在大灾难面前,陈寅恪始终恪守着民族的史学传统:“国可以亡,史不可断,只要还有人在书写她的历史,这个民族的文化就绵延不绝。

”在严酷的抗战环境中,陈寅恪顽强地为后世留下了他对中国唐代历史的系统研究。

“家亡国破此身留,客馆春寒却似秋”,在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撰写了两部不朽的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在国际汉学界具有广泛影响的《剑桥中国史》提到陈寅恪时,给予了异乎寻常的褒奖:“解释这一时期政治和制度史的第二个大贡献是伟大的中国史学家陈寅恪做出的,他提出的关于唐代政治和制度的观点,远比以往发表的任何观点扎实、严谨和令人信服。

”建国后沉浸于学术研究的陈寅恪,拒绝出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二所所长一职。

他说:“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

”陈寅恪在碑文中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

陈寅恪认为,包括他和王国维在内的任何人,在学术上都会有错,可以商量和争论,但如果没有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意志,就不能发扬真理,就不能研究学术。

在这个意义上,他说:“我要请的人、要带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不是这样,即不是我的学生。

”晚年双目失明的陈寅恪耗费整整10 年时间完成 85 万字的巨著《柳如是别传》,这部“痛哭古人,留赠来者”的书,展示了百年中国的一位大学者的大手笔。

六朝时期的文化繁荣与文人雅集

六朝时期的文化繁荣与文人雅集

六朝时期的文化繁荣与文人雅集六朝时期(公元220年至589年),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此时期文化成就辉煌,有许多杰出的文人雅士涌现,并且形成了许多著名的文人雅集。

本文将着重探讨六朝时期的文化繁荣和文人雅集现象。

六朝时期的文化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稳定。

自东汉末年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连绵不断的战乱和政治动荡,清明时期的"六朝"是中国历史上长时间的相对和平时期之一、政权更迭频繁,各个政权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纷纷地推行文化政策,鼓励文化繁荣,提升自身的威望和声誉。

六朝时期的文人雅集是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表现。

文人雅集是一种由文人和士人组成的群体,通过互相交流、切磋和争鸣来提升自己的文学才能和文化修养。

这些文人雅集不仅是文人才华的集中体现,更是推动了六朝时期文化繁荣的重要力量。

六朝时期最著名的文人雅集当属“终南山庄”。

终南山庄是由文学家谢安于东晋时期(公元317年至420年)创建的,谢安是六朝时期的重要政治家、文学家和教育家。

终南山庄吸引了许多文人士子和才子名士,包括宋玉、郑玄、陆云等杰出的文化名人。

这些文人在终南山庄中互相切磋文艺才华,探讨文化和政治理念,促进了六朝时期文化繁荣。

另一个著名的文人雅集是东晋时期的“琅琊台”。

琅琊台是东晋时期的一座高楼,被谢灵运誉为东海名楼,吸引了许多文人士子和政治家前来交流。

这里聚集了许多杰出的文化名人,如文学家陶渊明、左思、陆机等。

这些文人各有特色和风格,通过琅琊台的聚会活动,互相鼓励和切磋,推动了六朝时期文化的繁荣。

六朝时期的文人雅集不仅是文人士子之间的交流平台,更是推动文化繁荣的重要途径。

文人雅集中的文人相互启迪、切磋和激励,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文学造诣,也通过作品和言论来影响和塑造社会舆论。

这些文人雅集的活动不仅有助于个人的文学成就,也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提供了深度的思考和解决思路。

总结起来,六朝时期的文化繁荣和文人雅集是相互交织和相辅相成的。

以礼待人的名人素材

以礼待人的名人素材

以礼待人的名人素材
以礼待人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技巧,它可以展示一个人的修养和教养。

在名人中,有许多以礼待人的典范,他们在公众场合中展现出亲切友善和善良的品质。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奥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是一个以礼待人的名人。

作为一位著名的电视主持人和慈善家,奥普拉以其热情、友善和谦虚的态度而闻名。

无论是在她的脱口秀节目中还是在慈善活动中,奥普拉总是以真诚的微笑对待每一个人,她不仅关心自己的粉丝,也关心社会上的弱势群体。

另一个以礼待人的名人是英国王室成员凯特·米德尔顿(Kate Middleton)。

作为威廉王子的妻子,凯特总是以其优雅、亲切和和善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

她经常向人们问好,并展示出对每个人的尊重和关心。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场合,她总是以一种亲切的态度与他人交流。

此外,前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也是一个以礼待人的名人。

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总统,奥巴马在任期内表现出了卓越的领导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他总是以谦虚、温和和耐心的态度对待他人,不论是与国内政界人士还是国际社会的领导人。

他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并以友善和理解的方式处理与他人的分歧。

以上只是一些以礼待人的名人例子,他们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影响了无数人。

以礼待人不仅是一种社交技巧,更是一种价值观。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向这些名人学习,通过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和友善待人来展现自己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也能为社会营造一个更友善和谐的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的“排场”与文人的“教养”
■张瑞田
酒后,朋友们调侃,请大家用一个词来诠释当下,我随口而出:排场。

是的,我们正处在讲排场的时代,从庙堂到民间,排场无处不在,排场几近成为中国人的情结。

官本位规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确定了排场的等级。

因此,我们很容易在住房、汽车的宽敞与高低的差异中,看到人与人的区别,感受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中国还有改革的必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国,依靠的是平等思想。

蒋介石到延安看到毛泽东的住处,脊背有丝丝凉意,他看到了一个政党的坚强。

民主党派与毛泽东论政,发现这位衣着朴素的人有着视通万里的世界眼光。

那一时刻,他们觉得这个政党会赢得中国。

可是眼下,越演越烈的排场意识、排场追求,让人疲惫不堪。

豪宅、靓车、美酒、佳肴、名画、丽人,几近成为我们身处时代的关键词。

书法家在这样的背景下不甘落后,他们效仿官场的套路,讲等级、讲身份,甚至在展览活动中,狼有狼的位置,羊有羊的角落,腐朽的等级思想大白于天下。

某省书法家到北京办展览,为请一位领导人出席开幕式煞费苦心,他认为,展览的成功在于剪彩嘉宾的身份,副国级、部级、副部
级,印证了展览的层次,说明了书法家的影响。

还有一位书法家,为了表明自己与官场的亲近,买了一辆奥迪轿车,还特意按照党政机关用车的标准进行装饰,试图让人知道自己的排场不逊色于别人。

排场,是从众意识的反映。

从众意识均是庸俗的,显然与艺术家追求个性与自我实现的美学目标背道而驰。

在我看来,当代书法家有名人和文人两个阵营,尽管两个阵营的角色不断地相互转换,然而,其中的差异还是泾渭分明。

名人有公共属性,喜欢讲排场。

京城一位读书不多、知名度颇高的书法家,明目张胆地对我说,有钱的人需要讲财气,当官的要高调,有名的人需要排场。

因此,此公学娱乐圈的明星,穿奇装异服,订做自己的专用酒,招摇于世。

鲁迅说:‚中国人的官瘾实在深,汉重孝廉而有埋儿刻木,宋重理学而有高帽破靴,清重帖括而有‘且夫’‘然则’。

总而言之:那魂灵就在做官,——行官势,摆官腔,打官话。


我不喜欢名人的‚排场‛,虽然人们太习惯那种华而不实的套路,太习惯仰首张望名人的风采,我依旧推崇文人的清高和信念。

孟子说:‚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鲁迅又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在我的眼睛里,孟子所说的‚道‛,鲁迅所说的‚民魂‛,就是文人笔端的救赎、信仰、情怀、理想。

书法界不乏名人的‚排场‛,独缺文人的‚教养‛。

财富急剧积累的中国,危机四伏。

产业结构面临调整,贪污腐化、环境污染严重……种种迹象表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还有一段漫长的道路,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不是夜郎自大似的傲慢与自得。

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春节团拜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的信心来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来自永不停顿的改革开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