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人物及其理论(最全的)--教师招考-教师资格证-特岗招考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人物汇总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人物汇总1. 皮亚杰(Jean Piaget): 他是瑞士心理学家,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强调儿童的思维是通过适应环境中的刺激不断发展的。
2.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他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创始人之一、他的理论关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冲突和无意识意向。
3.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他是德国哲学家,提出存在主义的观点,认为正面对人类存在的真实性和有限性是重要的。
4. 巴赫金(Lev Vygotsky): 他是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社会文化学习理论,认为文化和社会环境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
5. 斯金纳(B.F.Skinner):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行为主义学派,强调环境刺激对个体行为的塑造作用。
6. 马斯洛(Abraham Maslow):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人类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7. 罗杰斯(Carl Rogers):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倡导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在积极和有助于成长的环境中能够实现自我实现。
8. 包尔斯(Jerome Bruner):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与环境互动来建构新的知识与理解。
9. 康德(Immanuel Kant): 他是德国哲学家,强调理性在知识获取中的重要性,提出了认识论和伦理学的理论。
10. 赫康(Erik Erikson):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关注个体在不同生命阶段中的身份认同和个人发展。
11. 约翰·迪维(John Dewey): 他是美国教育家和哲学家,提出了经验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该基于个体实践和经验。
12. 皮亚杰(Alfred Adler): 他是奥地利心理学家,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个别心理学理论,重视个体的社会意识和目标导向的行为。
《教育心理学》人物、理论汇总

教师招考《教育心理学》人物、理论汇总1、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2、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代克3、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美国)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5、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6、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7、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前苏联)8、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埃里克森10、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法国)11、斯坦福-比纳量表——推孟(斯坦福大学)12、韦氏量表——韦克斯勒(美国)13、掌握学习——布卢姆14、程序教学——斯金纳(美国)15、发现教学——布鲁纳16、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的条件》)——加涅17、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桑代克18、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19、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迷箱实验)——斯金纳20、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21、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取香蕉实验)——苛勒22、认知-结构(发现)学习论——布鲁纳2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24、先行组织者——奥苏伯尔25、学习成就动机驱力说——奥苏伯尔26、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27、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28、成败归因理论——维纳(美国心理学家)29、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3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耶克斯、多德森(美国)31、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桑代克32、迁移理论经验类化理论——贾德33、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安德森34、定势影响迁移的典型例证:“量杯”实验——陆钦斯3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36、痕迹衰退说——亚里士多德、桑代克37、同化说——奥苏伯尔38、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39、心智动作形成五阶段理论——加里培林(前苏联心理学家)40、心智动作形成三阶段理论——安德森41、道德发展他律道德-自律道德论——皮亚杰42、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段论——柯尔伯格43、理性情绪疗法——艾里斯44、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法——布卢姆45、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46、教师成长三阶段论——福勒、布朗47、教师成长公式——波斯纳练习题1、迁移的概括原理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 )A、桑代克B、苛勒C、奥苏倍尔D、贾德2、有人说学生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是教师或家长期望的结果,能够解释这句话的原理是(B )A、晕轮效应B、罗森塔尔效应C、同化理论D、关系转换理论3、目前教育领域最常用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是(B )A、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B、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C、加涅的层次累计观点D、奥苏伯尔的知识分类系统4、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C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5、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A )A、不可改变的B、可以跳跃的C、因人而异的D、可人为改变的6、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D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教师招聘,特岗复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之父
2
赫尔巴特
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之父
3
泰勒
现代课程理论之父、课程评级之父
4
保罗·朗格朗
终身学习之父
5
冯特
心理学之父
6
桑代克
教育学心理学之父
7
福禄贝尔
幼儿教育之父
8
孟子
我国首次使用“教育”一词的人
9
许慎
我国首次单独使用“教”“育”的人、首次解释“教育”的人
10
荀子
我国首次使用“道德”一词的人
11
老子
我国首次单独使用“道”“德”的人
12
斯宾塞
首次将“课程”引入教育学作为专门术语的人
13
柏拉图
首次提出“寓学习于游戏”的人
14
亚里士多德
首次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分阶段教学”的人
15
孔子
首次提出“启发性教学”的人
16
房东岳
我国首次翻译教育心理学著作的人
17
廖世承
我国首次编写《教育学心理》教科书的人
18
加里培林
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人
19
埃拉斯莫斯
首次提出“班级”一词的人
教师招聘考点——心理学及人物汇总

教师招聘考点——心理学及人物汇总心理学人物裴斯泰洛齐(1746-1827)第一次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这一伟大理论福禄贝尔(1782-1852)现代学前教育的鼻祖(幼儿园专用)洛克(1632-1704)(英国哲学家) 提出的“白板说”是外栎轮论的典型代表。
他的《教育漫话》是独立教育学诞生的标志。
蒙台梭利(1870-1952)意大利幼儿教育家(幼儿园专用)桑代克(1874-1949)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荀子(AD313-238)性恶论+外铄论+环境决定论韦纳(1935-)归因论+认知心理学家马斯洛(1908-1970)人本主义+行为主义+7个需要层次布鲁纳(1915-2016)结构主义+发现学习奥苏贝尔(1918-2008)认知心理学家+先行组织者赫尔巴特(1776-1841)教育科学之父+《普通教育学》班杜拉(1925-)新的新行为主义者+社会学习理论杜威(1859-1952)《民本主义与教育》卢梭(1712-1778)启蒙思想家+《爱弥儿》孟子(AD372-289)性善论斯金纳(1904-1990)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泰勒(1902-1994)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苏格拉底(AD469-399)产婆术弗洛伊德(1856-1939)三我+性心理理论加涅(1916-2002)八类学习复杂度+五种学习类型赞可夫(1901~1977)《教学与发展》高难度+高速度原则乌申斯基(1824-1871)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人是教育的对象》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教育思想泰斗马卡连柯(1888-1939)苏联著名教育革新家斯宾塞(1820-1903)《心理学原理》把课程用作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教育学、心理学名人及其主要成就

1.夸美纽斯(17世纪)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的理论基础。
最早对班级授课制(兴起于17世纪的乌克兰)进行了阐述。
提出了“泛智教育”。
把教育学作为了一门学科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
他主张“一切只是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这是以个人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2.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现代教育的代表。
他的思想集中反应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中。
他认为教学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
“教育即生长”。
它以新的知识观和知识形成观作为教学理论的基础。
将儿童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
3.孔子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应在《论语》中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4.马卡连柯提出了“平行影响”,促成了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
5.卢梭的教育思想属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
6.洛克(英国哲学家)提出的“白板说”是外铄轮论的典型代表。
他的《教育漫话》是独立教育学诞生的标志。
7.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
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
他的“产婆术”(体现了启发性)教育原则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原则相一致。
8.舒尔茨(美国经济学家)1960年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上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基本理论创立的“宪章”。
他提出的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
他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资本储藏量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9.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以此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他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育过程。
他著有《普通教育学》将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
他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与系统化过程。
教育心理学人物

教育心理学人物
教育心理学人物是指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中做出卓越贡献,被广泛认可的学者、专家或实践者。
以下是几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学人物: 1. 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以其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而著名,提出了感知、运动、思维等方面的阶段理论。
2. 弗洛伊德:奥地利心理学家,对心理分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理论包括人格结构、潜意识、心理防御机制等。
3. 巴杜拉: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教育心理学中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力不止是智商,还包括语言、音乐、空间等多个方面。
4. 斯金纳: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行为塑造和操作条件反射等理论,对教育心理学中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有重要影响。
5. 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人类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按照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层次逐渐提升。
这些教育心理学人物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 1 -。
教育心理学有哪些名人

教育心理学中的著名人物介绍一、桑代克(Edward.Thorndike 1874—1949)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
1、1903年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
P92、联结学习理论——试误说。
饿猫逃出迷笼实验。
P353、提出了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P35-364、早期学习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迁移时非常具体的、并且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要素)。
P755、遗忘理论的解释——痕迹衰退说(起源于亚里士多德、发展于桑代克)。
P100二、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1915—),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认知心理学派和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从事人的知觉、学习、思维、记忆等一系列研究。
1、20世纪60年代初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重视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P102、认知——结构学习论或认知——发现说。
(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是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习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P453、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4、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布鲁纳认为动机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好奇心”、“胜任力”、“互惠性”都是促使儿童学习的时间会更长、效果会更好)结构原则(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知识都是具有结构的,反映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规律性)强化原则。
(布鲁纳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通过反馈使儿童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并使他们逐步具有自我矫正、检查和强化的能力,从而强化有效的学习)。
程序原则。
(程序多样性,不存在唯一的教学程序)。
】P46-475、在选择教学策略中,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教学策略,又称启发式教学。
(发现教学经过四个阶段,对教学设计提出四项原则)P201补充两点6、布鲁纳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表演式——映像式——象征式再现表象期。
教育学心理学重要人物及理论

教育学心理学重要人物及理论姓名国籍主要理论及观点廖世承中国年《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章志光中国年提出品德形成的三维结构理论模型即品德是一个动态过程,可以从生成结构、执行结构、定型结构来认识李吉林中国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桑代克美国年出版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学习理论之联结派的学习理论——联结学习: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试误成功条件:练习律、准备律、效果律3.教育心理学体系(现代教育心理学)和联结主义学习心理学创始人,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4. 学习迁移理论之联结主义的相同要素说(代表人物:桑代克、伍德沃斯)桑代克:相同要素说,即学习上的迁移是相同联结的转移。
伍德沃斯:共同成分说,即两种学习活动含有共同成分,则发生迁移,学习也就更容易。
以刺激——反应联结理论为基础。
只有当学习情景和迁移情景存在共同成分时,才能产生迁移。
即材料相似性是决定迁移的条件5.现代教育测验之父6.智力水平越高,迁移越大。
7.问题解决理论之试误说,又称联结说——(猫“迷箱”实验)问题的解决过程是刺激情境与适当反应之间的联结完成的,联结的建立是通过尝试错误完成的。
贾德美国1.学习迁移理论之机能心理学的经验泛化说—“水下击靶”实验他认为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
概括就等于迁移,原理、法则等概括化的理论知识对迁移作用很大。
沃尔夫德国1.学习迁移理论之官能心理学的形式训练说他把迁移的实质理解为新的官能经训练而发展,认为促进迁移的条件与学习内容无大关系而偏重于形式。
韦特海默苛勒德国1.学习理论之认知派学习理论——格式塔的顿悟学习理论(黑猩猩取香蕉实验):学习是一个顿悟的过程,是突然察觉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
之和”
解决问题时从整体把握全部问题情境和认知结构的豁然改组,而不是一次次经验的积累。
反对元素分析认为每一个心理现象都是一个整体是一个格式塔是一个完形
学习的实质在于构造完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而需要意识作为中介
2.崇尚科教救国的思想
3.“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有力地推动了民主教育的进程。
4.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杨贤江
1.是我国第一个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理论家
2.《教育史ABC》是中国第一部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史
3.《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沃尔夫
德国
1.学习迁移理论之官能心理学的形式训练说
他把迁移的实质理解为新的官能经训练而发展,认为促进迁移的条件与学习内容无大关系而偏重于形式。
1.学习理论之认知派学习理论——格式塔的顿悟学习理论(黑猩猩取香蕉实验):学习是一个顿悟的过程,
是突然察觉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主要代表人物:魏特墨、科夫卡和克勒
(世界第一本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
廖世承
1.1924年《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章志光
1.1990年提出品德形成的三维结构理论模型
即品德是一个动态过程,可以从生成结构、执行结构、定型结构来认识
李吉林
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
最全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学人物及其理论
姓名
国籍
主要理论及观点
孔子
春秋鲁国人
1《论语》:“学”“思”“习”“行”
2.为人师表(榜样示范):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巩固性教学原则
4.“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个别教学形式
5.《论语》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创设问题情境
3.教育心理学体系(现代教育心理学)和联结主义学习心理学创始人,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4.学习迁移理论之联结主义的相同要素说(代表人物:桑代克、伍德沃斯)桑代克:相同要素说,即学习上的迁移是相同联结的转移。
伍德沃斯:共同成分说,即两种学习活动含有共同成分,则发生迁移,学习也就更容易。
以刺激——反应联结理论为基础。只有当学习情景和迁移情景存在共同成分时,才能产生迁移。即材料相似性是决定迁移的条件
2.学习迁移理论之格式塔学派的关系转换说(代表人物:苛勒)—“小鸡啄米实验”
强调“顿悟”是迁移的一个决定因素。强调个体的作用,愈能加以概括化,愈易产生迁移。
韦特
德国
3.问题解决理论之顿悟说(苛勒)——黑猩猩取香蕉实验
海默
德国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创始人魏特墨、科夫卡和克勒研究内容是意识体验,论点“整体大于部分
5.现代教育测验之父
6.智力水平越高,迁移越大。
7.问题解决理论之试误说,又称联结说——(猫“迷箱”实验)
问题的解决过程是刺激情境与适当反应之间的联结完成的,联结的建立是通过尝试错误完成的。
贾德
美国
1.学习迁移理论之机能心理学的经验泛化说—“水下击靶”实验
他认为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概括就等于迁移,原理、法则等概括化的理论知识对迁移作用很大。
扬雄
西汉
1.“师者,人之模范也”
乐正克
战国
1.《学记》是第一本教育教学专著,比西方早300多年。
2.《学记》中,“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应了教育和政治的关系
3.“开而弗达则思”——启发性教育原则
4.“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出自《学记》
蔡元培
中国
1.“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3.教育无目的论“教育是一个社会过程。”
4.问题的解决杜威的五步模式①困惑②诊断③假设④推断⑤验证
5.问题解决步骤的五步模式⑴疑难⑵分析⑶假设⑷检验和评价⑸结论
桑代克
美国
1.1903年出版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学习理论之联结派的学习理论——联结学习: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试误成功条件:练习律、准备律、效果律
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苏格拉底
古希腊
1.“美德即知识”
2.产婆术,倡导用启发智能的问答使学生获得真理
3.“美德是否可教”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
1.第一个提出按年龄进行教育(即第一个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
2.最早提出分班教学的思想
杜威
美国
1.提出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主义教育学,杜威出版《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出版《设计教学法》,提倡活动课。
思想: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②教育社会化③做中学④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以儿童为中心,反对教师中心论
2.现代教育代言人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是民主
2.“以美育代宗教说”
3.对大学精神的解释: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
4.被毛泽东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同时代我国著名的近代教育家有杨贤江、蔡元培、陶行知、黄炎培、徐特立)
陶行知
1.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
6.最早提出“因材施教”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荀子
战国末
1.学习是“闻”“见”“知”“行”的过程
2.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对
朱熹
南宋
1.“学不躐等”——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
2.在注释《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时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引导、学思结合,
2.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
3.《论灵魂》
柏拉图
古希腊
1.《理想国》——教育应当因人而异。(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2.“遗传决定论”的儿童发展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3.按照智、情、意的发展优势规划培养目标
昆体良
古罗马
1.《雄辩术原理》世上第一部研究系统的教学方法论著,被公认为是西方教育史上的伟大教育家,是第一位教学理论家和教学法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