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言语逻辑填空题解题技巧之二关联词语法

合集下载

公务员行测复习知识点大全(含思维导图)

公务员行测复习知识点大全(含思维导图)

公务员行测复习知识点大全(含思维导图) 研究必备,欢迎下载。

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一章:片段阅读解题顺序:提问-文段-选项第一节:中心理解题重点词语之关联词:1.转折关系:非典型转折词2.因果关系:直接问原因3.必要条件关系4.并列关系二、行文脉络第二节:细节判断题第二章:语句表达第一节:语句排序题第二节:语句填空题第三节:接语选择题第三章:逻辑填空解题顺序:提问-文段-选项第一节:词的辨析第二节:语境分析第四部分:数量关系第一节:代入排除法第二节:数字特性1.奇偶特性2.倍数特性第三节:方程法第四节:工程问题基础公式:总量=效率x时间第五节:行程问题基础公式:路程=速度x时间(s=v*t)第六节:经济利润问题第七节:排列组合与概率1.排列组合2.概率第八节:容斥问题第九节:最值问题第四部分:判断推理第一章:图形推理图形推理5种命题形式:1.位置规律2.样式规律3.属性规律4.数量规律5.特殊规律6.空间重构第三章:类比推理类比推理3种常见题型:1.语义关系2.逻辑关系3.语法关系第四部分:判断推理第二章:定义判断题型:题目下定义,选项给出四种情况,选出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解题思维:看清提问方式:属于/符合,不属于/不符合。

研究必备,欢迎下载。

第四部分:判断推理第四章:逻辑判断总框架:第一节:翻译推理第二节:排列组合第三节:逻辑论证第四节:日常结论一、翻译推理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研究如何进行翻译推理。

二、排列组合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研究排列组合的知识。

三、逻辑论证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研究逻辑论证的方法。

四、日常结论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研究如何做出日常结论。

第五部分:资料分析研究必备,欢迎下载。

总框架:第一节:统计术语第二节:速算技巧第三节:简单计算第四节:高频考点——增长类第五节:高频考点——比例类第六节:综合分析一、统计术语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研究与增长类相关的统计术语,包括基期量与现期量、增长量与增长率、百分数与百分点、同比与环比、增长率、降幅、变化幅度等。

公务员行测逻辑填空题解题思路

公务员行测逻辑填空题解题思路

公务员行测逻辑填空题解题思路公务员行测中的逻辑填空题通常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语境,在空格处选择最合适的词语或短语,使整个句子意思完整、合理。

这类题目考察考生对逻辑性、语义准确性和语境理解能力的掌握。

以下是解题思路的一般步骤:1. 理解上下文语境首先,仔细阅读题目前后的语句,理解上下文的语境以及主旨。

确定整个篇章的主题和脉络,从而更好地理解填空位置所需要表达的意思。

2. 确定词类和词性归类分析并确定需要填入空格位置的词类和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

理解词性归类有助于准确选择可用的词语。

3. 掌握常见逻辑词及固定搭配掌握常见的逻辑词和固定搭配,这些词语在逻辑填空题中出现的频次较高。

例如,表示因果关系的词语有因此、所以、因为等;表示递进关系的词语有而且、此外、另外等;表示转折关系的词语有但是、然而、尽管等。

熟悉这些常见的逻辑词及固定搭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逻辑关系,并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空格。

4. 依据词汇和语义进行选词在掌握基本逻辑词汇后,要根据空格前后的词汇和语义进行选词。

填入的词语应符合语义逻辑,与句子其他部分的意思保持一致,尽量避免矛盾或不连贯的情况。

5. 审题排除错误选项在确定选项后,要再次审题,确保所选答案与整个句子的语义连贯并且没有明显的错误。

排除掉那些语法错误、逻辑不通或词义不符的选项。

6. 做好逻辑填空题的练习逻辑填空题需要对语境和逻辑关系的理解能力,可以通过多做练习来提高。

通过做题,逐渐熟悉各类逻辑关系、固定搭配和常见逻辑词汇,增强对语境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总结:公务员行测逻辑填空题需要考生在掌握逻辑关系和语义准确性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的语境,选择最合适的词语或短语填入空格,使整个句子意思完整、合理。

通过理解上下文语境,掌握常见逻辑词及固定搭配,依据词汇和语义进行选词,审题排除错误选项以及进行大量的练习,可以提高解答逻辑填空题的能力。

2020年国考备考:巧解行测言语排序题的两大技巧二.doc

2020年国考备考:巧解行测言语排序题的两大技巧二.doc

2020年国考备考:巧解行测言语排序题的两大技巧(二)2020年国考备考:巧解行测言语排序题的两大技巧(二)1.关联词:通常情况,关联词是配套出现的,如因为所以、虽然但是等,同学们可以通过前后的关联词找出紧密连接的句子。

但是,有些题目会出现省略前半部分关联词的情况,这就需要同学们根据后半部分关联词推导出前面的内容。

如:但表转折,前后句语义相反。

2.重复词:根据话题一致的原则,前一个句子和后一个句子往往强调的是同一内容。

通过一些重复词,将共同信息捆绑,也可以快速判断两句之间的顺序。

3.时间和空间顺序:当句子中出现表示时间或空间的词语时,按照事情发展过程的先后顺序或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依次排序即可。

例题2. (2018-国家-55.)①以此来看,种植一些价廉物美的乡土草木,更易于达到上述效果,更能满足适地、适物以及好种、好管、好活、好看的绿化需求②绿化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三种效益③所以在城市绿化上选择这些乡土草木资源,更能体现自己的品牌和地方特色,有助于营造有特色的园林城市风格④城市绿化是以栽种植物来改善城市环境的活动⑤乡土草木资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仅能适应本地的生态环境,而且不需要特别的投入⑥同时,各个城市都有不同的市情,有的城市还有自己的市花、市树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 ②⑤⑥③①④B. ④②①⑤⑥③C. ②①④⑤③⑥D. ④③⑤①⑥②答案:B解析:第一步,观察选项,判断②④哪句适合做首句。

④句为城市绿化的下定义内容,而②句为绿化具有的效益。

按照逻辑顺序,应该先下定义再说好处。

故④作为首句排除A、C 两项。

第二步,看B、D两项。

④②可以进行绿化这一话题的衔接,而④③无法捆绑,因为在③句中出现了关联词所以和指示代词这些,而在④中并没有提及原因和指代的具体内容,排除D项。

③句中所以引导的结论句更适合放在尾句。

因此,选择B选项。

熟练掌握解排序题的两大技巧,可以帮助同学们快速排除干扰选项,理清语句基本顺序。

行测言语理解:关联词语在逻辑填空题中的运用

行测言语理解:关联词语在逻辑填空题中的运用

行测言语理解:关联词语在逻辑填空题中的运用_逻辑填空题是行测言语当中的必考题型,但是这种题目却令大家感到十分头疼,因为有很多时候总感觉逻辑填空“无迹可寻”,错误率很高,短时间内也很难提高。

其实不然,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关联词语在逻辑填空题当中的运用,以便人让大家达到更好的做题效果。

一、关联词语法介绍关联词语法:在逻辑填空题当中,横线前后语义要符合常规的逻辑。

比如,转折前后语义和感情倾向相反或相对,递进前后语义相近、程度加重等等,把握横线前后的关联词语,从语义和感情倾向把握文段语境。

二、例题精讲例1.“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这方面有很多鲜活生动的事例。

始建于战国时期的都江堰,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就是根据岷江的洪涝规律和成都平原悬江的地势特点,________建设的大型生态水利工程,不仅造福当时,而且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因势利导泽被后世B. 因地制宜经久不衰C. 顺势而为利在千秋D. 物尽其用历久弥新【答案】A。

解析:第一步,分析第二空。

根据“不仅……而且……”可知,该空应与“造福当时”构成递进关系。

A项“泽被后世”指恩惠遍及到后代的人民,符合语境。

B项“经久不衰”指经历长久时间而不衰败,不能与“造福当时”构成递进关系,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

C项“利在千秋”指做一件事情,其功劳建立于当代,而其所产生的利益将惠及千秋万代,符合语境。

D项“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

不能与“造福当时”构成递进关系,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

第二步,分析第一空。

根据语境可知,都江堰是根据岷江的洪涝规律和成都平原悬江的地势特点建设的大型生态水利工程,该空应照应“根据岷江的洪涝规律和成都平原悬江的地势特点”。

A项“因势利导”指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

C 项“顺势而为”指做事要顺应潮流,不要逆势而行,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

因此,选择A选项。

逻辑填空技巧之关联词语法

逻辑填空技巧之关联词语法

欢迎您登陆吉林华图官网查看20XX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等信息,同时为了帮助大家顺利备战国考,我们每日为大家更新大量辅导资料,欢迎您的阅读。

在做言语题的逻辑填空时,把握好关联词的用法,对于选词有很好的效果,这样可以很好的对比关联词前后的词语含义和感情表达的方向。

(1)转折关联词:但是、然而、可是、而解题要点:含义相反、方向相反(2)并列关联词:或者说、与此同时(正向并列)不是……而是……(反向并列)含义相近,方向一致(3)递进关联词:而且、并且、还、甚至解题要点:含义递进、方向一致例1、很多大学生希望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稳步发展,可是也有许多人不愿______,他们有相对稳定的家庭背景,有工作能力,却在寻找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按部就班B. 墨守成规C. 人云亦云D. 步人后尘解析:我们从空格前后出发,可以看到“可”这个表转折的关联词,结合前面的稳步发展,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明确地定位空格处的意思为不愿稳步发展,首先就可以排除CD项。

然后辨析词语的含义,按部就班:原意是写文章时篇章结构安排得体,用字造句合乎规范。

后来引申为照章办事,依次进行,不越轨,不逾格。

墨守成规:墨守成规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据此可以选到A项。

例2、白话文、英文、德文并不一定代表,文言文也不一定代表,在文言文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发现太多批判的精神,太多超越现代的观念,太多先进的思想。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开放守旧B. 现代传统C. 现代落后D. 高雅庸俗解析:从空格入手,可以看到不…也不…为反向并列,但是由于材料介绍的为两个不同的主体,一个是白话文类,一个是文言文类,我们就此可以推出,空格处需要两个方向意思的词,在结合后面文言文的定义,从超越现代的观念,太多先进的思想可以定位文言文为不守旧的,再结合前文,定位答案为A。

例3、在人类历史上,科技发明和人工工程曾导致不少“出人意料”、“始料不及”甚至“______”的结果。

行测备考:言语理解与表达解题高分技巧

行测备考:言语理解与表达解题高分技巧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主要考查考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

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

从历年的考情来看题量也是比较稳定保持在40道题目。

言语部分成为很多考生学习突破的瓶颈。

在此来带大家认识下言语理解与表达的认知存在几种误区:误区一:逻辑填空就是凭语感,做题错误率高逻辑填空这一部分文字量阅读逐年增大,词汇量也在不断加大。

文段多集中的时下的书面议论、记叙、说明等表达方式下的文段特征、上下句之间语义关系也更加紧密,一般考生由于平时很少阅读,语感并不准确。

加之对于词语准确意思把握不够到位,造成这一部分准确率比较低。

解题技巧一:关注关联词如何在这一部分拿到高分,除了平时的阅读积累外,考场上对于题目的分析尤为重要。

在对题目的分析中关联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标志。

在转折结构中,转折前与转折后语义形成相反或者相对的关系,选择的词语也构成前后的反义关系。

例1、在环境问题上,我们所面临的困境不是由于我们____________,而是我们尽力做了,但却无法遏制环境恶化的势头,这是一个信号,把魔鬼从瓶子里面放出来的人类,已经失去把魔鬼再放回去的能力。

A.无所顾忌B. 无所不为C. 无所事事D. 无所作为【答案】D。

解析:“无所顾忌”指没有什么顾虑、畏惧。

“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

“无所事事”形容闲着什么事情都不干。

“无所作为”指安于现状,缺乏进取精神,没有做出什么成绩。

由“不是……而是……”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做了”意思相反,表示没有做,据此排除 A、B。

“无所事事”侧重于闲,“无所作为”侧重于没有成绩。

由“无法遏制环境恶化的势头”可知,“无所作为”填入更恰当。

本题答案为 D。

因果关系中,前后形成因果关系,所选择的词义应该是对原因的推断或者是对结果的推断的推断词。

例2、以鸟类迁徙为话题的纪录片《迁徙的鸟》向我们完美展示了一个自然界的奇迹。

虽然大部分地表已被人类改造得________,但在天空中,鸟儿仍是主角,无论雪鹅、野鸭还是云雀,都自有其尊严。

言语理解—逻辑填空做题技巧

言语理解—逻辑填空做题技巧

言语理解—逻辑填空做题技巧逻辑填空的思路是再准确把我题干整体语境的基础上,结合选项此意,选出最合理的选项。

简而言之,即语境结合语义。

一、语境辨析(上下文的辨析)语境提示的信息,分为三类:1.关联词(或标点);2.说明性语句;3.关键词语对应。

(一)关联词逻辑填空题中起到提示作用的关联词或逻辑关系主要有三类:(1)转折关系;(2)递进关系;(3)并列关系。

另外有些情况下,其他关联词,如假设关系关联词也会起到提示作用。

1.转折关系3.并列关系(二)说明性语句有些题目中,横线前后会有一些分句,对横线上要填的词进行解释说明,这些语句叫说明性语句。

说明性语句主要有三类: (1)包含因果关系关联词的语句;(2)包含解释性词语的语句;(3)横线前后举例子或打比方的语句。

1.因果关系2.解释关系3.举例子\打比方(三)关键词句有些题目横线处所填词语与题干的关键词句密切相关。

关键词句对应在这几年的国考、省考题目中出现频率越来越大,一般50%以上的题目都涉及关键词句对应。

但相对于前面两类辨析方法,关键词句更不容易掌握,因为它没有太明显的标志词,更多要靠考生对上下文的理解进行判断。

二、词语辨析词语是逻辑填空的基础,即使考生对语境非常了解,如果不清楚选项的含义,一样无法做对题目。

从近几年的国考、省考来看,词语辨析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词语的搭配;②词语的色彩;③词义的程度轻重;④近义词的词义辨析。

需要说明的是,即使掌握了词语辨析的所有方法,如果词语的积累不够,依然无法做对题,所以平时对词语的积累也是必不可少。

(一)词语搭配(二)词语色彩(三)轻重程度(四)相异分析言语理解中的逻辑填空的题型,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题,一是要进行文段语境辨析,主要看文段的关联词、说明性语句和关键性的词句;二是注意词语的辨析,看词语是否有固定搭配、词语的色彩、词语的轻重程度以及对相异词语的分析。

以下是高频出现的成语可以进行积累记忆:附件:成语积累1.南辕北辙:指的是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行测逻辑填空解题技巧

行测逻辑填空解题技巧

行测逻辑填空解题技巧众所周知,公务员行测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平均做题时间要控制在50秒以内,要想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既能把简单题轻松拿下,又可做好绝大部分的难题,达到速度和效率的优化,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备考练习中既要掌握好言语理解与表达各种题型的做题基本功,同时也要善于发现一些能够快速解题的小窍门,也就是解题秒杀技巧,这样一方面可以快速准确解题,另一方面又能节约考试时间,最终必将提高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个部分的分数。

一、秒杀技巧一:标点符号在言语题中,“‘’”、“?”及“、”很有可能为正确解题立下汗马功劳。

【例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幼稚工业或成熟工业一旦被政府所“保护”,就会形成新的既得利益团体,从而对政府产生新的压力,迫使其进一步实施“保护”,使暂时的保护演变为永久的保护。

对上面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受政府“保护”的有可能是幼稚工业,也可能是成熟工业B. 受政府“保护”的结果是形成了新的既得利益集团C.政府的“保护”会由暂时演变为永久D.政府的“保护”能对工业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解析】引号在很多公务员考试试题中多次出现,常展现出的作用是表示讽刺和否定。

文中“保护”二字显然是含有贬义的,考生明白这个道理后便可迅速选出正确答案为D。

【例题】中国古人将阴历月的大月定为30 天,小月定为29 天,一年有12 个月,即354 天,比阳历年少了11 天多。

怎么办呢?在19个阴历年里加7 个闰月,就和19 个阳历年的长度几乎相等。

这个周期的发明巧妙地解决了阴阳历调和的难题,比希腊人梅冬的发明早了160年。

这段文字主要阐明的是:A.古代阴历中闰月设置的规律与作用B.中国古代历法在当时有先进水平C.阴阳历调和问题在古代是个世界性问题D.中国古代如何解决阴阳历差异问题【解析】文中出现了问号提出了一个问题,有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很显然四个选项一扫变知D为正确答案。

【例题】荀子认为,人的知识、智慧、品德等,都是由后天学习、积累而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考言语逻辑填空题解题技巧之二关联词语法
之前我们在讲公务员考试的基本解题方法时就提到了关联词语是解片段阅读的重要方法,实际上,关联词法还是解逻辑填空题重要方法。

考生要密切注意这些关联词语,逻辑填空题中主要包括四种,即转折关联词、递进关联词、因果关联词和并列关联词。

这四种关联词同样适用于片段阅读和篇章阅读题的解题中。

下面通过几个例子来看一下。

第一种是转折关联词。

包括“虽然…但是”“然而”“可是”“却”“而”“其实”“实际上”“事实上”等。

转折关联词前后词语意思相反,感情色彩也相反。

例如:
1.虽然很多员工觉得很难控制工作中的压力,但是至少当他们回家时是______的,然而,随着工作本质的变化,家也已经不再是曾经的避难所了。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愉快
B.清闲
C.悠闲
D.轻松
“虽然……但是……”表示转折,前后意思应该相反或不同,轻松:不感到有负担,不紧张。

原文中前面提到了工作中的“压力”一词,因此接下来的回家时状态应该与“压力”相对应,最恰当的词为D项的“轻松”。

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清闲”与“悠闲”都侧重在“闲”上,与之对应的反义词应该是“繁忙”;与“愉快”相对应的是“烦恼”。

以上三项均不是和“压力”相对应的,因此不符合题意。

第二种是递进关联词。

包括“甚至”“更”“还”等,递进关联词前后词语语意要保持一致,感情色彩也要保持一致,同褒或同贬,程度上要低一个或高一个层次。

例如:
2.在人类历史上,科技发明和人工工程曾导致不少“出人意料”、“始料不及”甚至“______”的结果。

如果想少出一些这样的事,我们就应该对大自然始终保持一份______,在推广新技术、上马新工程之前多一些研究评估,少一些独断专行。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事与愿违敬畏
B.事倍功半谨慎
C.针锋相对尊重
D.南辕北辙克制
第一空前的关联词“甚至”表递进关系,即所填空应与“出人意料”、“始料不及”语义一致,但程度更重,“事与愿违”指事情的发展与愿望相反,符合语境。

第二空应与“大自然”搭配,敬畏自然是固定搭配。

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B项“事倍功半”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尚符合文意,但是第二空“谨慎”与“大自然”搭配不当。

C项第二空“尊重”与“大自然”可以搭配,但是第一空“针锋相对”指双方策略、观点及行动等尖锐对立,
文中无“双方”的比较。

D项“南辕北辙”指要到南方去,却驾着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尚符合文意,但是第二空“克制”与“大自然”搭配不当。

第三种是因果关联词。

包括“因为/由于……所以……”等,因果关联词前后词语语义相同,感情色彩相同。

例如:
3.无论是古代的邮驿系统还是现代的邮政系统,书信从寄信人到收信人手中,都需要经过一个时间、空间的旅行,它的特点是慢。

而这种慢又______了人们的情感体验方式和书信体验方式。

正是因为书信的______,古人的时空感知才变得遥远而漫长,而等待、盼望、忐忑、焦虑等等,便成为这种时空观的产物。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成就真实
B.培养细腻
C.塑造迟缓
D.丰富浪漫
由第二空前的“正是因为书信的”可看出,文段前后构成因果关系,第二空应是照应前文提到的“书信的特点”,即文段中的“书信的特点是慢”,所以第二空应该填入表示慢的词语“迟缓”。

故选C项。

A项“真实”,B项“细腻”,D项“浪漫”都不能与前文照应,故排除。

第四种是并列关联词。

包括表正向并列关系的“与”“或者”“与此同时”等,也包括表反向并列关系的“不是…而是”等。

正向并列前后词语词义相同,感情倾向相同;反向并列词义相反,感情倾向相反。

例如:
4.许多人善意地对某人建言,内容值得一提,但时机不对,反而造成当事人的______与羞愤。

有的人讲话内容______,时机也对,但对象不够成熟,讲得再多也______。

对不同的对象,要能讲出适合他听的话。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尴尬精辟徒劳无益
B.不齿丰富白费口舌
C.误解透彻无济于事
D.苦恼鲜明枉费心机
根据第一空后的“与”可知第一空填入的词语应该与“羞愤”表达的意思相接近,感情色彩相一致,故可填入“尴尬”、“苦恼”。

第二空对比“精辟”和“鲜明”,“鲜明”多用来修饰立场、观点等,用在此处不能体现出讲话内容的价值,故应填入“精辟”。

第三空,根据语境,此处要表达的意思是“讲得再多也没用”,可填入“徒劳无益”。

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不齿”和“误解”都是表达当事人对建言的一种态度,而不是讲自己的主观感受,不能和“羞愤”形成并列关系。

5.在环境问题上,我们所面临的困境不是由于我们______,而是我们尽力做了,但却无法遏制环境恶化的势头。

这是一个信号:把魔鬼从瓶子里面放出来的人类,已经失去把魔鬼再装回去的能力。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所顾忌
B.无所不为
C.无所事事
D.无所作为
这道题出现了表反向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不是…而是”,前后词义应该相反,“而是”后面意思是尽力做,那么前面就应该是没有作为,“无所作为”指工作中安于现状,没有创造性,没有作为。

所以D选项最合适。

A“无所顾忌”是指没有什么顾虑地去做某件事情。

B 项“无所不为”是指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或者干尽了坏事。

C项“无所事事”指形容闲着什么事都不干。

这几项词义与尽力做都构不成反义关系,所以排除。

上述只是列举了部分例题,还有很多例题限于篇幅没有列举,关联词法是逻辑填空题的基本解题技巧,考生要通过多做练习来熟悉这种方法。

华图教育北京分校
二零一四年八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