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实验中学文艳丽教材分析:《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是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第一课“中华博览(欣赏.评述)”。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名山大川各具特色,山水画的根源,便来自我们内心对自然山水的感悟。
山水画以描绘自然界山水景色为主体,它不仅是对自然风光的描摹,也是画家精神的诉求与流露。
徐复观先生在《中国艺术精神》中写道:“既可赋予自然以人格化,亦可赋予人格以自然化”,山水画的造境主旨是围绕着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写照和表现万物与内心世界的合一。
本课重在感受中国山水画情景交融的意境,精选的十五幅作品均为中国历代山水画名家之作。
分别以“高山仰止、水色空濛、寄情山水、沧海桑田、江山多娇”为标题,从山水画的文化背景,山水画的笔墨、章法、意境、设色,山水画的风格流派、代表画家等方面予以介绍。
让学生在欣赏、比较、分析的过程中,了解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感受和体会中国山水画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
教法分析:本课分两课时完成,该设计为第一课时。
本节课知识点分三大内容:1、了解中国早期山水画的历史演变及其风格流派。
2、领略“南北二宗”不同风格的独特之美。
3、分析比较“马一角”和“夏半边”的构图形式美感。
在教学中采用对比欣赏法,让学生自主讨论研究、分析对比,在生动、活泼、高效的教学过程中完成学习内容,逐步理解中国山水画博大的文化内涵和意境的营造。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对名家名作的欣赏,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演变、风格流派,初步了解山水画常见的表现技法。
2、情感目标:通过山水画作品的赏析,领略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语言,理解山水画不是模仿、复制自然,是画家内心世界的呈现,以激发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3、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感受历代画家如何将自然造化与个人心性相结合,在绘画中表现自然之美,借山水之情抒发自己的情感。
初中美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课 寄情山水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中国山水画 2.会欣赏一幅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山水画技法的透视与比例关系 2.教学难点:画家如何对画境营造
山水寄情,山水表心 三、教学过程
通过名作赏析掌握知识点 《游春图》、《溪山行旅图》
第一பைடு நூலகம்问题:
什么是中国画?
答:中国画是汉族的传统绘画形式,是 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 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 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
局部三
亭台楼阁、小乔与山的比例已经 合适,在技法上较之前有了进步
透视:即近大远小, 比例:物与物之间的大小关系都 体现出来了
《溪山行旅图》知识点:北 宋,画家范宽 (陕西耀县人), 画作高2.06米,宽1.03米, 是一副很大气磅 礴的画作!
议一议: 《游春图》与《溪山行旅图》分别体现了
怎样的一种意境。
《游春图》的意境: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人们在 祖国秀美山河的怀抱里悠闲的享受着生活。
《溪山行旅图》的意境:通过人与景交融的画 面,凸显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作业:
1.自行欣赏课本中的一副画作,想一 想体现了一中咋样的意境!
2.画一幅你身边的风景画
什么是中国山水画?
答: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画”。以山 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 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游春图》
★知识点: 隋代 展子虔之作, 我国存世 最早的一件山水画卷
局部一
描绘了人们在山中游 玩,三五成群,或坐或行, 一种休闲,安逸的氛围
局部二
河面波光凌凌,人在 河边伫立,此时的山水画 还在启蒙阶段,树木的描 绘还不够细致,枝干简单, 树叶稀梳。
美术_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赏析_课件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高远 • 将观者视角置于低处,
看什么都高大雄伟。
平远 • 往往用来呈现视野里眼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高远 • 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将观者视角置于低
处,看什么都高大雄伟。
平远 •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往往用来呈现视野
辽阔的画面。
深远
丈山 尺树 寸马 豆人
游春图 隋 展子虔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高山仰止 ——《溪山行旅图》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三段式构图
将画面分成三个部 分。
溪山行旅图 北宋 范宽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全景式构图
一种视野辽阔的画 面构图方式。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均衡
画面内容给人以视 觉上的稳定。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一)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 (一)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借景抒情 元
北宋 高山仰止
隋 咫尺千里
山水画之旅
东晋 萌芽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萌芽 ——《洛神赋图》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树 山
洛神赋图(局部)东晋 顾恺之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内容 • 山水、树木、人 物
平远 往往用来呈现视野辽
阔的画面。
深远 如同借给观者一双千里眼。
鹊华秋色图 元 赵孟頫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鹊华秋色图 元代 赵孟頫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自写小像 元代 赵孟頫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内容 • 山水、树木、建 筑、人物
构图 方法
•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001]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001]](https://img.taocdn.com/s3/m/5c07e034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6a.png)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001]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对自然之美的感知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通过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画法,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画法;3.培养学生对自然之美的感知能力;4.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1.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2.基本构图和画法的掌握。
四、教学内容1.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唐代的「藤堂四僧」,宋代的「四大家」,元代的「四王」和明清时期的「四王一齐」等代表性画家和画派。
通过欣赏和比较不同时期的山水画作品,了解中国山水画的演变和创新。
2. 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解读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包括意境深远、意态生动、构思别致和笔墨骨法等方面。
通过欣赏经典山水画作品,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培养他们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感受和艺术鉴赏能力。
3. 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画法教授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画法,包括「三疊」、「五法」、「三远」和「点染法」等。
通过示范和实践,让学生掌握画山、画水、画树等基本技法,培养他们的绘画技能和创作能力。
4. 创作与表现组织学生进行中国山水画创作,鼓励他们表现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和评价,激发他们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展示图片和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中国山水画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2.欣赏法:带领学生欣赏经典山水画作品,引导他们感受其中的意境和美感,培养艺术鉴赏能力。
3.实践法:通过示范和指导,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培养他们的绘画技能和创造力。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对山水画的印象,了解他们对中国山水画的认识和兴趣。
2.讲述:通过展示图片和讲述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019年初二上美术知识要点知识总结《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

清朝四王
画坛的正统派,即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共同特点:他们在艺
术上强调“日西临摹”、“宛然古人”,脱离现实醉心于前人笔墨技巧的
路线,摹古画是他们山水画创作的一大倾向。
画家姓名 范宽 倪瓒 米友仁 李可染
作品名称 《溪山行旅图》 《容膝斋图》 《云山墨戏图》 《万山红遍》
写景 黑山白水 青山秀水 云山雾水 红山赤水
2
画作名称 《鹊华秋色图》
《清凉环翠图》
作者 赵孟頫
龚贤
朝代 要点 元代 书法与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并称四大体“赵体、
欧体、柳体、颜体”。 表现了秋天景色,右边有尖顶的是华不注山,左边呈 浑圆状者是鹊山。乾隆皇帝的心爱之宝,乾隆亲笔" 鹊华秋色"大字题写于引首,并题跋九则,钤印众多。 清代 龚贤、樊圻、吴宏、邹喆、谢荪、叶欣、高芩、胡慥 等几位南京画家,被称为“金陵八家”
代表作品 《溪山行旅图》 《山径春行》 《临溪抚琴图》 《云山墨戏图》 《容膝斋图》 《富春山居图》 《鹊华秋色图》 《真赏斋图》 《清凉环翠图》 《淮扬洁秋图》 《江山如此多娇》 《青城山》
5
李昭道,并称“二李”,是“是青绿山水”的集大成
者。
《游春图》 《溪山行旅世最早的一件山水画卷。“咫尺千里”,是山水 画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 作品以春游为主题,青山、 江流、人物、佛寺点缀其间生动描写了许多士人在山 水中纵情游乐的情景。展子虔开创了中国山水画一种 独具风格的画法-----青绿山水。
1
画作名称
作者
《临流赋琴图》 夏圭
朝代 要点 南宋 夏半边,一改五代北宋以来上留天、下留地、正面默
写的全景式构图,将景物集中于一侧,表现浩淼的空 间。
《山径春行》 《容膝斋图》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001]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001]](https://img.taocdn.com/s3/m/3220feb2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ae.png)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001]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中国山水画教学,旨在让学生体验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自然意味和山水之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课程目标
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线条韵律;
3.学习使用笔墨表现山水特征和氛围;
4.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眼光。
课程内容
第一课: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
•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分析中国山水画的流派和代表作品。
第二课:构图与线条韵律
•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线条韵律;
•分析具体作品中的构图和线条韵律。
第三课:笔墨运用
•了解中国山水画的笔墨运用特点;
•学习使用笔墨表现山水特征和氛围。
第四课:作品赏析
•分析和欣赏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品;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眼光。
第五课:学生作品展示及点评
•展示学生在本课程中所创作的山水画作品;
•给予学生评价和指导。
课程教材
•《中国古代艺术史》
•《中国山水画绘画技法》
•《中国山水画欣赏》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示范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课程评估
•学生的作品创作和表现;
•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认识和理解水平;
•学生对老师讲授、指导和评价的反馈。
结语
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中国山水画,让学生在了解和感受传统艺术文化的同时,培养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同时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绘画基本技巧和表现能力。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和特点;•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构图技巧;•了解中国山水画的画法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可以通过讲解历史背景、画家作品赏析、参观美术馆等方式。
着重讲解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和意境表达。
2.山水画的构图技巧介绍山水画的基本构图要素:主要景物、前景、中景、远景、人物、建筑、气氛与情调等。
引导学生了解构图的组合和效果表现,同时练习素描线条和勾勒。
3.山水画的画法和表现手法讲解中国山水画的传统画法和表达方法,如皴法、点染法、拓印法、重彩法等。
逐一讲解其特点和使用方法,并且用实例让学生加深印象和体验。
4.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感受带领学生亲近自然环境,体验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教学生如何从自然中发现绘画的灵感和素材,了解景物的结构和变化,提高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5.学生绘画实践让学生在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模仿,练习山水画的构图、画法和表现技巧,并且线下线上相结合,加强对学生的教学效果跟进评估。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讲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和特点,引导学生到美术馆或户外进行观察和体验;•学生回归课堂,老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基础和学习需求,同时进行知识渗透。
2.基础讲解•着重讲解中国山水画的构图技巧,介绍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要素和效果表现;•了解画家们的作品及其特点,让学生进行笔触仿效及针对性训练。
3.线上线下教学•通过学籍平台进行线上教学视频、问答交流等形式的知识传递及作业布置;•在教室进行线下实践讲解及指导,让学生深刻感受教学内容的实际操作、成果呈现和改进性反思。
四、教学评估1.考试评估让学生进行综合测试,测评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2.表现评估老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包括学习态度、互动交流、作业成果和学习效益。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1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1《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1教案一: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历史和特点;2.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构图、线条和色彩运用;3.培养学生欣赏和创造山水画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准备】1.PPT课件;2.展示中国山水画的图片、视频资料;3.绘画工具和纸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历史文化艺术类”四个字,向学生展示一幅中国山水画,让学生猜测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2.引导学生回忆他们以前是否看过中国山水画,对于这种绘画形式有什么了解。
二、介绍中国山水画(10分钟)1.展示中国山水画的图片,学生观察并说出他们的感受。
2.给学生介绍中国山水画的由来和发展历史,解释中国山水画中“山、水、人物”的组合形式所代表的意义。
三、学习构图基本知识(15分钟)1.通过PPT展示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形式,如“高远宽洪、重心平稳、空灵明朗、内省沉静”等。
2.结合图片和实例,向学生讲解构图的概念和分类,如“横幅式构图、锦上添花式构图、留白式构图”等,在黑板上做示范绘画。
3.分组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用纸和铅笔模仿绘制出简单的构图形式。
四、学习线条运用(20分钟)1.通过PPT展示中国山水画的线条特点,如“线条变化多样、纤巧细致、有节奏感”等。
2.引导学生观察山水画中线条的运用,并分析这种线条给人的视觉感受。
3.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出几个常见的线条表现形式,让学生尝试模仿,并提醒他们观察线条的方向和强弱变化。
五、学习色彩运用(20分钟)1.通过PPT展示中国山水画的色彩运用,如“淡淡青绿、明朗大胆、冷暖色调搭配”等。
2.向学生介绍中国山水画中常用的几种基本颜色,如“黑、白、青绿、红褐”等,以及它们的象征意义。
3.分组让学生用水彩或彩铅在纸上练习调配这几种颜色,然后尝试绘制简单的山水画。
六、小结(5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发表自己对中国山水画的看法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现手法
艺术特色
立轴,水墨山水,斧劈皴
南宋的山很秀丽,画面有很多的空白,题画诗的出 现,开创诗书画结合的形式
中国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的南派和北派: 北派多取正面山形的崇高正大之感,多飞流瀑布, 长松巨石,表现雄伟浑穆之意境。
南派山水则由于南方特定的地理条件,山水 景观多为植被覆盖,草木茂盛,烟云缭绕, 秀丽温婉。其山水画反映了文人雅士“可居”、 “可游”的理想化的追求。
中国山水画
“人大于山,水不容泛”
也就是说,山水在画中,山水依然是 人物的陪衬,虽然勾画已经较细致, 但在比例上还远不能相称,水面狭小 不能泛舟,峰峦低矮似是土堆。画面 平铺直陈,富装饰感然而缺乏空间感。
中国山水画
基本信息 作 者
图形内容 表现手法 艺术特色
绢本设色,43 × 80.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隋 )展子虔
太 行 山
泰 山
雄 壮 、 大 气 磅 礴 、 生 动 传 神
山 溪 待 渡 图
关 仝 ( tong )
关 山 行 旅 图
关 仝
中国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
什 么 样 的 感 受 吗 ?
你 能 讲 讲 这 两 幅 作 品 给 你
中国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
水
斧劈皴
基本信息 作 者 图形内容 绢本水墨,192.5 × 11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马远 以踏歌为主题,陡峭山峰、踏歌百姓、水雾树丛
中国山水画
情
《鹊华秋色图》赵孟頫(元) 纸本设色 28.4×93.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山水画
鹊山 华不注山
情
《鹊华秋色图》赵孟頫(元) 纸本设色 28.4×93.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描绘的是山东南郊的鹊山和华不注山的风景。这两座山,一座尖峭如正三 角形,另一座圆圆钝钝,好像一个馒头。赵孟頫非常形象地画了这两座山。山 脚下的水波、细竹,笔法都很自然随意。这种自然、随意的笔法,后来成为元 代文人画追求的最高境界。
中国山水画
明清时期及以后,山水画的发展一直在延续,涌现出 许许多多的大师,请查询资料,下节课交流。
中国山水画
暑假里大家都有出去旅游的经 历,有同学爬过山吗?你能形 容下山给你的感受吗?
苏少版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课件 八年级上册
自然意趣
——中国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
东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
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 “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讨论与交流
说一说你喜爱的山水画作,尝试对他进行分 析,写一篇小评论。
中国山水画
《云山墨戏图》南宋 米友人
米点山水 。 米芾及其儿子米友仁用浓淡不同的墨,慢慢点染出山色的迷漫、渲染出云 横卷(长卷) 的流动,非常好地表现出江南景色,被人称为“米家山”。
中国山水画
此图用水墨画云山烟树,林中房舍隐隐可见,山下溪岸平沙,小桥横跨。山 头有勾无皴,纯用浓淡墨染,笔墨苍浑氤氲。此图描绘沿江景色,近处岸边 一条细径曲曲弯弯,间有板桥相连,远方峰峦起伏,云烟密布,溪流缓缓, 林木森郁,屋舍隐现。此图采用“米家山水”的典型画法,山峦坡渚先用淡 墨染就,继以大小各异的横向墨点反复在山头、山脊等部位再次图写,从而 达到表现江南风光润泽华滋、雾气迷蒙的独特效果。
中国山水画
情
中国山水画 《鹊华秋色图》大面积留白表示什么意思?
情
中国山水画
情
黄公望在富春江住了很久,对这一带的山峰、河流、房舍、树木都很熟 悉。他把画带在身边,随时加以修改。这种力求完美的态度,使这一卷看似 平凡的画,变成了中国美术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中国山水画
情
披麻皴
江南河流很多,地势比较平缓,没有坚硬的石块,为了表现平缓的土坡,运 用了“披麻皴”。披麻皴笔划如散麻下披,后人因其形似故名。
以春游为主题,青山、江流、人物、佛寺点缀其间 山峦树石皆空勾无皴,浓重的青绿色调,春的特征 开创了中国山水画一种独具风格的画法:青绿山水源自《游春图》隋 展子虔 唐人摹本
中国山水画
立轴
江帆楼阁图 唐 李思训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绢本 青绿设色 101.9×54.7厘米
中国山水画
这幅画给你什么感受讲一讲。
中国山水画
水
夏圭山水画笔简 意远,遗貌取神。构 图常取半边,近景突 出,远景清淡,空间 广阔,独具一格,人 称“夏半边” 。
临流赋琴
南宋
夏圭
故宫博物院藏 绢本,淡设色 纵25.5厘米、横26厘米
中国山水画
边角山水的特点:
主体形象少,画面简洁洗练,留白面积较 大,多用“计白当黑”的手法,有效的利 用边角相互呼应,利用对角线保持平衡感, 虚实对比强烈,它在提炼景物时,求劲求 少,以很少的景物来衬托意境而不是直接 用景物去“画”意境。
幽涧寒松图 元代 倪瓒
万山红遍 李可染
《江山如此多娇》 傅抱石、关山月
中国山水画
披麻皴
空勾无皴
雨点皴
这种用比较干的毛笔, 在岩石上做出的纹理,就叫 做“皴”。
斧劈皴 米点
中国山水画
山
水
情
中国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摹,更是中国 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以山为德、以水为性的内在 修为意识,是画家人生态度的表达,是画家人生追求的 体现。 山水画情景交融的意境,是人与自然合一的写照, 使得山水有着人的表情,真可谓万水千山总是情。
中国山水画
情
黄公望以写书法的笔法去写画,将绘画变成了观念,具有象征意义的文 人画形式。元以后凡有山水画的地方,皆有子久的影响。
乾隆题诗《富春山居图》
乾隆题诗《富春山居图》
中国山水画
情
倪瓒的画,画面特别干净, 一段山坡,三两株细瘦的树,一 抹淡淡的远山。他习惯用很干的 毛笔,在纸上擦出淡淡的墨痕。 给人一种寒冷寂静的感觉。元代 的文人在山里住久了,不食人间 烟火,听见的只是风声、水声。
中国山水画
山
此图描绘溪山行旅,气势雄伟,体 现出北方山水画派雄强的特点。画面由 上而下分三段布局,分别代表前、中、 后的距离,极富空间感。
溪山行旅图 北宋 范宽 绢本 206.3×103.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山水画
山
雨点皴
雨点皴为长点形的短促笔触,常用中锋稍间 以侧锋画出,它能表现山石的苍劲厚重。
披麻皴
中国山水画
情
黄公望一生大部分时间在云游,时时将自然山水融于胸中,草木葱茏,溪桥 渔浦,可以看出南方的风貌,画面大片空白的出现,可能是水、山之间的雾、天 空等。
中国山水画
情
长卷,是时间延续的过程,右手的卷,左手的放的关系,使每一段都有了 独立性,局部的独立性。33厘米高,636.9多厘米长,画面在长卷中做散点透 视。
中国山水画
水
避触 人袖 幽野 鸟花 不多 成自 啼册 舞页
镜 片 《山径春行》马远(南宋) 绢本 册页 27.4×43.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马远在构 图上大胆取 舍,以山一 角、水一涯 的局部特写, 突出大量空 白的深远景 观,给人留 下想象的空 间和浓郁的 诗意,人称 “马一角”。
《山径春行》 马远 表现古人踏青赏花的悠闲一幕。画中一名儒雅的文士带着琴童漫步 于山径。溪旁柳树正抽新芽,黄莺在枝梢间鸣唱。人物面向空白之 处,引人遐想。与“触袖野花多自舞,避人幽鸟不成啼”的题诗相 互映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