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消费行为 (1)

旅游消费行为 (1)
旅游消费行为 (1)

旅游消费行为

一、单选。

1)旅游者的行为趋向,决定着旅游业的前途命运。

2)正确的研究方法是人们解决问题实现预期目的的途径和手段。

3)对消费心理的研究,还要遵循联系性原则。

4)问卷调查法的最大优点是灵活。

5)人体有五种主要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身体)。

6)知觉是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

7)理解是识记材料的重要条件。

8)思维是人脑对现实的间接认识和概括认识。

9)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事物的一种倾向。

10)气质就是一个人的“脾气”和“性情”。

11)旅游者消费行为的根本原因是旅游消费需求。

12)需求与刺激都是旅游动机产生的条件。

13)马斯洛认为,人们的需求是有层次的。

14)旅游消费的习惯性是指旅游者经过多次旅游培养出的对旅游的爱好。

15)首属群体是指成员之间经常面对面直接交流互动的群体。

16)测量社会阶层的方法一般有主观法、声望法和客观法。

17)旅游活动与社交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8)流行形成的另一个必要条件是要有公开传播的渠道。

19)时尚流行有着显著的时代特征。

20)前厅的环境是对旅客的“静态服务”。

21)细致周到是客房服务优化的保证。

22)饭店树立绿色意识的关键在于转变观念。

23)绿色意识要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意识。

24)名义型购买决策,有时也可称为习惯性购买决策。

25)情境一般由人和产品特性以外的其他因素决定。

26)传播情境是指对消费者行为产生影响的信息接受环境。

27)时间压力涉及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28)旅游饭店核心竞争能力必须是旅游饭店独有的能力。

29)旅游饭店核心竞争能力具有“溢出效应”。

a)旅游饭店编写核心竞争能力一览表要突出重点。

30)产品要针对不同的顾客,旅游产品同样如此。

31)乘坐飞机旅行是旅游者美好的享受。

32)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主观反映。

33)旅游消费主要是一种心理体验过程。

34)旅游交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有其自身的特性。

35)旅游业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业。

36)地球水域中可供船舶安全航行的通路统称航路。

37)旅游交通是介于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之间的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

38)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受到许多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

39)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享受性的消费活动。

40)购物是旅游者的一种需要。

41)旅游者购物需要反映了生存需要的心理需求。

42)购物动机的发展性也可称为购物动机的无限性。

43)最新猎奇是许多旅游者固有的心理需要。

44)人的行为取决于个体的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

45)感性认识仅提供人们对事物外部现象的了解。

46)人的心理活动既有共同的特征,又存在着差异。

47)纪念性、艺术性和实用性是旅游商品的基本性质。

48)情感是人们对待某种事物的态度。

49)旅游者购物行为对旅游商品价格变动具有感受性。

50)保护旅游商品是包装最基本的功能。

51)广告是一种借助特定媒体进行的间接传播方式。

52)现代旅游业中不能没有广告宣传。

53)旅游广告是商业广告中的一支新军。

54)广告的宣传必须借助媒体。

55)把旅游广告信函通过邮局直接寄给消费者,称之为直接广告。

56)旅游销售点就是出售旅游商品的门市部。

57)语言是旅游广告表现手段中最重要的因素。

58)注意可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类。

59)消费者在购买中的一系列决策,都有赖于记忆的功能。

60)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61)增强消费者的记忆力,可采用一些心理方法。

62)广告的效果具体可以通过广告的经济效果、社会效果、心理效果三方面来体

现。

63)会展旅游目前是商务旅游市场份额中最大的旅游类型。

64)对于奖励旅游,旅游业早就将其看成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65)心理过程即心理活动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的反映过程。

二、多选。

a)旅游者的消费行为通常由这几个阶段组成:、购买前的欲望产生;、购买

消费过程;、消费活动结束。

b)旅游发展的三个抵近阶段:、观光旅游;、休闲旅游;、体验旅游。

c)研究旅游者消费心理应遵循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个性

研究中的分析——综合原则;、联系性原则。

d)旅游者消费心理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

e)知觉的特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组织性;知觉的解释性;、知觉的

连贯性。

f)记忆的心理过程包括四个环节:识记、保持、回忆和认知。

g)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对活动进行监督和调节的功能。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区别:目

的性、持久性、疲劳性、制约性。

h)兴趣的特点:、兴趣具有指向性特点;、消费兴趣还具有持久性特点;、兴

趣这种个性心理特点。

i)消费者兴趣的主要类型:、固定型;、新奇型。

j)旅游消费者在购买行为中的气质表现:、胆汁质气质类型;、多血质气质类型;、粘液质气质类型;、抑郁质气质类型。

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_林增学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10卷第4期 Vol.10-No.4Journal of Guilin Institute of Tourism 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a 林增学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管理系,广西桂林541004) [关键词]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心理因素;环境因素 [摘 要]依据对一般消费者行为模式的研究方法,从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两方面入手,采取静态与动态的方式对旅游消费者的心理和环境这两个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旅游消费行为的简单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080(1999)04-0021-04 An Analysis on Tourists'C onsumption Behaviour Mode L IN Zeng-x ue (Guilin I nsititute of T ourism,Guilin541004,China) Key words:t ourist;consumpt ion behaviour;mo de;psycho lo gical facto r;env ir onmental factor Abstract:O n the basis of study method o f co nsumer s'behaviour mo de,the paper analyses t ourists'consump- t ion psycholog y and env io rnment in the st atic and dynamic state as well as in the aspect o f eco no my and no n- eco nomy fact or s.M eanw hile a simple mo de o f tour ists'co nsumptio n behav io ur is pro po sed. 旅游者的旅游消费行为是在消费心理的支配下发生,并随着消费心理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过程。同其他消费行为一样,旅游消费行为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对消费行为的实际观察表明,消费者的行为具有习惯性、不可逆性、模仿性和复杂性等一些特性。国内有的学者(刘纯,1986)认为,旅游消费行为的实质是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决策和购买行动过程,并根据消费心理学的理论设计了一个旅游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综合模式。这一模式涉及了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各个方面,如信息加工、环境影响、比较、选择、购买过程及其产品评价等,它不仅包括了消费者心理学的所有方面,还为调查研究的一些特定变量提供了一个总的结构关系。 国外研究一般消费者行为模式的专家学者很多。不过在什么样的消费行为模式对于分析消费者行为更好的问题上,他们并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正统的、主流的经济学家主张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消费者行为,并对模式进行定量分析,如边际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但是,许多专门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学者却反对这种做法,认为传统经济学中关于消费者行为的模式只涉及到消费者购买“什么”的问题,而没有回答“为什么”他们采取那种方式购买的问题。因此这些学者(F.M.尼科西亚,1960;J.F.恩格尔,D.T.科莱特,D.B.布莱克韦尔, 1973;C.G.瓦特尔)依据社会学、心理学的理论分析消费者行为,引入了大量的变数,建构了各种模式。这些模式从多方面解释了消费者的行为,认为其消费行为完全符合所购买商品或产品的效用最大化原则。通过对变数因素分析、归类,发现影响消费者行为方式的因素主要包括心理因素(需要、动机、个性、态度等)和环境因素(社会、家庭、文化、经济等)两大类。 我们研究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将要对适合于大多数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基本方式行为过程做一个描述。依据对一般消费者行为模式的研究思路和因素分析结果,在考察旅游消费者行为模式时,可以从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两方面入手,采取静态与动态的方式对旅游消费者的心理和环境这两个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一、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的静态分析 使用静态分析方法对旅游者消费行为进行描述时,可以不考虑时间序列,而只就影响消费行为的方式、方 a[收稿日期]1999-10-18 [作者简介]林增学,男,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管理系副主任,讲师。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复习提纲

《旅游消费心理与行为》 第一章旅游消费心理与行为概论 一、旅游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容 1、游客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个案) 2、游客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共性) 3、游客的心理趋势 二、旅游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2、系统性3、发展性 三、旅游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访问法 第二章旅游心理与行为的理论基础 一、心理过程 (一)认识 1、感知:感觉: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事物的整体属性 2、记忆:识记、保持、再现 3、想象:再创造和组织 4、思维:分析和综合 (二)情感:个人对人、事、物的态度和体验。 (三)意志:有意识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的心理。 神经类型气质类型 兴奋型胆汁质 快活泼型多血质 慢安静型黏液质 弱抑制型抑郁质 2、能力:认知能力、组织能力、专门能力 3、性格:一个人对周围现实的一种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三、心理实质 1、脑是心理活动的基础物质 2、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 3、实践是心理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 例如:脑—实践—客观现实 三旅游 第二节行为 一、关于行为的理论 行为是表现;心理是依据。 行为是在外部条件的刺激下,经由部经验的折射而产生的反应活动。 德国心理学家列温提出:B=f(P·E) 注:behaviour:行为,personality:个性;environment:环境

二、旅游行为的两个要素:旅游心理、旅游环境 四、旅游消费的决策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第三章知觉与旅游消费 第一节:知觉的基本原理 一、知觉的选择性 1、知觉对象的特性:绝对感觉限阈 2、主体本身的特性:主体的生理条件、主体的意识倾向 二、知觉的组织性:接近原则、相似原则、封闭原则、连续原则 三、知觉的解释性:依赖于刺激本身的清晰度、个体的经验、当时的动机和兴趣等。注: 背景律(图形——场地原理) 知觉可以理解为个体选择、组织、解释外界刺激,理解外部世界的过程。 错觉:错误知觉,是指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包括几何图形错觉(高估错觉、对比错觉、线条错觉)、时间错觉、运动错觉、空间错觉以及光渗错觉、整体影响部分的错觉、声音方位错觉、形重错觉等。研究错觉规律在商业企业管理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联觉:本来是一种通道的刺激能引起该通道的感觉,现在还是这种刺激却同时引起了另一种通道的感觉 第二节知觉的心理定势 心理定势指人在认识特定对象时心理上准备状态,即心理上的定向趋势。 心理定势是导致知觉歪曲的影响因素。 一、首次效应(时间上延续)近因效应(时间上延续) 二、晕轮效应(空间上泛化) 三、经验效应 四、投射效应 五、刻板印象 英国人高傲、保守、绅士风度、淑女风采;法国人浪漫、热情、乐观; 德国人严谨、勤勉、遵纪守法、爱音乐;美国人自由、开朗、重实例; 俄国人民族自尊心强、粗犷、日本人讲礼节、争强好胜; 第三节旅游消费中的社会知觉 一、对个人的知觉 1、对情绪的认知 (1)表情例:愁眉苦脸、目瞪口呆、 (2)声音例:大吵大闹、窃窃私语 (3)动作例:手舞足蹈、捶胸顿足、成人搓手、小孩挫脚 2、对性格的认知 3、对角色的认知:个人围绕自己的社会地位、社会职业的身份叫做角色。 角色规、角色行为、角色特征、角色期待

旅游消费行为学论文

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产生的影响分析 摘要:旅游业作为全球发展最为迅速的服务性产业之一,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孕育着庞大的消费市场,其消费行为对整个社会有着强烈的影响作用。本文通过对国内旅游现状的分析和大学生现状的说明以及对大学生旅游消费的动机、特征等进行分析,展现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旅游动机消费行为大学生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旅游消费逐渐升温,成为旅游市场中极具潜力的发展市场,隐藏着巨大的旅游商机。大学生因其独特的旅游行为特征和庞大的队伍,成为旅游行业一个重要的细分市场。但就大学生本身出游的动机、特点,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来说,依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1.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1.1国内旅游发展现状 我国的旅游业较长期的保持7%年均增长率,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带动了相关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综合产业,一次完整的旅游活动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因此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直接或间接推动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发展。主要由旅馆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旅行社与旅游景区管理组成,其中旅行社,旅馆业和交通运输业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2006年我国入境旅游接待1.29亿人次,国内旅游超过1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8935亿元,旅游直接从业近1000万人,旅游业已成为关系亿万“民生”的大产业。2011 年,国内旅游人数达26.4 亿人次,较2010 年增长25.5%;国内旅游收入1.93 万亿元,较2010 年增长23.6%。入境旅游人数1.35 亿人次,较2010 年增长1%;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758 万人次,较2010 年增长 3.5%;旅游外汇收入484.6 亿美元,较2010 年增长5.8%。出境旅游人数6,900 万人次,较2010 年增长20%。全国旅游业总收入2.25 万亿元,较2010 年增长20.8%。据估计,到2016年,我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其中个人旅游消费将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企业以及政府旅游的增长速度将达到10.9%。到2010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将从2002年的5.44%达到8%。到202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因此,作为六大新兴消费热点行业之一的旅游行业,在今后几年内将存在重大的投资机会和发展潜力。 1.2.陕西旅游发展现状 陕西是华夏根脉、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曾经是十三朝古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明,成就了汉唐盛世雄风,。拥有世界级山水:秦岭、黄河,秦岭是我国南北地理和气候分界线,是黄河与长江两大水系分水岭,被誉为“中

旅游消费行为概念及其维度

旅游消费行为概念及其维度 旅游消费行为从动态意义上讲,是指人们支付货币购买旅游产品和服务以满足自身旅游需求的行为(过程);从静态意义上讲,世界旅游组织定义指出,旅游消费是由旅游单位(游客)使用为他们而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转引自田里、牟 红,2007)。谢颜君(2004)指出,旅游消费实际上等价于旅游者对核心旅游产品的消费,核心利益产品是旅游产品的原始形式,具有满足旅游者审美需要和愉悦需要的效用和价值。狭义的旅游消费就是主要以购买可借以进入景区(点)进行欣赏和娱乐的票证的方式消耗个人储蓄的过程(谢彦君,2004)。宁士敏 (2003)指出,旅游消费是旅游主体在有时间保证和资金保证的情况下,从自身的享受和发展需要出发,凭借旅游媒体创造的服务条件,在旅游过程中对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旅游客体的购买和享用的支出(投入)总和。因此,旅游消费是指人们在旅游过程中,为了满足自身的享受和发展的需要,而消费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旅游消费涉及到旅游者在整个旅游活动过程中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各项消费。 旅游消费作为一种消费方式,主要由旅游消费意识、旅游消费习惯、旅游消费能力、旅游消费水平、旅游消费结构等构成(田里、牟红;2007)。张凌云(1999)指出,旅游消费细分为基本消费、主动消费和随机消费三部分;其中主动消费指在参观景点、游玩娱乐等满足出游动机和目的地花费(张凌云,1999)。旅游消费活动内容繁杂,影响因素很多,从实质来看,旅游消费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个人精神需要的一种较高层次的消费活动;是高层次的社会性消费,它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发生和发展的,受社会风气影响和制约的一种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综上所述,旅游消费是人们满足自己精神文化需要的一种感性消费,虽然旅游消费水平要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但旅游者一般都不是把经济活动看成是旅游消费的目的(吴清津,2006)。综上所述,本文对旅游消费的定义采用宁士敏(2003)提出的定义:即旅游消费是旅游主体在有时间保证和资金保证的情况下,从自身的享受和发展需要出发,凭借旅游媒体创造的服务条件,在旅游过程中对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旅游客体的购买和享用的支出(投入)总和。

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

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摘要] 依据对一般消费者行为模式的研究方法, 从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两方面入手, 采取静态与动态的方式对旅游消费者的心理和环境这两个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旅游消费行为的简单模式。 [关键词] 旅游者; 消费行为; 模式;心理因素;环境因素 旅游者的旅游消费行为是在消费心理的支配下发生, 并随着消费心理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过程。同其他消费行为一样, 旅游消费行为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对消费行为的实际观察表明, 消费者的行为具有习惯性、不可逆性、模仿性和复杂性等一些特性。国内有的学者( 刘纯, 1986)认为, 旅游消费行为的实质是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决策和购买行动过程, 并根据消费心理学的理论设计了一个旅游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综合模式。这一模式涉及了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各个方面, 如信息加工、环境影响、比较、选择、购买过程及其产品评价等, 它不仅包括了消费者心理学的所有方面, 还为调查研究的一些特定变量提供了一个总的结构关系。 国外研究一般消费者行为模式的专家学者很多。不过在什么样的消费行为模式对于分析消费者行为更好的问题上, 他们并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正统的、主流的经济学家主张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消费者行为, 并对模式进行定量分析, 如边际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但是, 许多专门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学者却反对这种做法,

认为传统经济学中关于消费者行为的模式只涉及到消费者购买“什么”的问题, 而没有回答“为什么”他们采取那种方式购买的问题。因此这些学者(F . M. 尼科西亚, 1960;J. F . 恩格尔, D. T . 科莱特, D. B. 布莱克韦尔, 1973; C. G. 瓦特尔) 依据社会学、心理学的理论分析消费者行为, 引入了大量的变数, 建构了各种模式。这些模式从多方面解释了消费者的行为, 认为其消费行为完全符合所购买商品或产品的效用最大化原则。通过对变数因素分析、归类, 发现影响消费者行为方式的因素主要包括心理因素( 需要、动机、个性、态度等) 和环境因素(社会、家庭、文化、经济等)两大类。 我们研究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将要对适合于大多数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基本方式行为过程做一个描述。依据对一般消费者行为模式的研究思路和因素分析结果, 在考察旅游消费者行为模式时, 可以从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两方面入手, 采取静态与动态的方式对旅游消费者的心理和环境这两个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一、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的静态分析 使用静态分析方法对旅游者消费行为进行描述时, 可以不考虑时间序列, 而只就影响消费行为的方式、方法进行分析。例如, 旅游者为什么购买旅游产品(why) ? 购买什么样的旅游产品(what) ? 怎样购买(how) ? 在哪购买(whe e) ? 何时购买(when) ? 对这些问题的解释就属于静态分析的方法, 它考察的是影响消费行为方式的各种原因及消费行为本身的状态, 而不考虑消费行为的过程及其变化。 (一) 经济因素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中文)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是研究旅游消费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涉及旅游学、消费行为学、消费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等多门学科内容。本门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继续进行旅游营销学习的必备基础课程。 2.设计思路: 本课程由四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与旅游消费相关的心理学理论:感知、需要与动机、情绪情感、个性人格、态度、学习等这些心理要素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第二部分为旅游决策过程,主要介绍旅游决策过程的外部影响因素:社会环境、文化与经济等,分析相关旅游决策模型的优劣并利用实践考察引导学生探究旅游决策过程的复杂性及规律性;第三部分为旅游消费者体验,主要介绍旅游消费者在旅游活动中的体验、服务质量构成、满意度与忠诚度的测量并分析旅游体验对旅游消费的影响;第四部分为全球视野下的旅游消费者行为趋势,主要介绍旅游消费者行为的跨文化比较、网络时代的旅游消费者行为变化、全球消费趋势与中国特色旅游消费行为等内容。 课程将采取教师讲授、小组讨论、实地调研、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展开,学生能 - 1 -

够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理论应用到实际的旅游策划与营销、旅游企业管理中。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是多学科交叉学科,先修课程有旅游学概论、管理学原理等,本课程也是旅游市场营销的基础课程。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必须了解该门课程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掌握有关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基础理论,并结合旅游消费所涉及的吃、住、行、游、娱、购等多个因素,熟悉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游前、游中、游后等各个环节的旅游心理及行为特点,通晓不同的旅游决策过程模型,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服务、营销或管理措施。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有助于提升心理学及行为学方面的理论素养,熟悉各种心理量表,掌握旅游满意度及忠诚度的测量方法,增强从业技能,了解未来旅游消费市场变化趋势,为旅游市场营销及其他旅游企业管理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学习要求 1.小组作业任务较重,需要每个同学必须参与活动,并根据小组活动中的参与度给出平时表现成绩。 2.学生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旅游实际问题,积极参与课堂案例分析,鼓励学生用身边的实际案例进行课堂演示与分享。 四、教学进度 - 1 -

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分析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专科部中文系,江西南昌 摘要:大学生旅游成为新的经济亮点,大学生在求知心理、好奇心理、解脱心理等动机影响下,加入到 旅游大军之中,但因其消费水平的偏低,必然带来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旅游行为;旅游动机;旅游 旅游这一新的消费热点,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大学生作为思想最活跃、接受新生事物能力最强的一个 群体,已经成为旅游大军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队伍。然而, 由于大学生特殊的心理、生理、经济等特点,使其旅游消 费行为呈现出和其它群体截然不同的特点。我们必须对 大学生游客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才能掌握其特点,从而 进行正确引导。 一、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 动机是激励人们行为的主观因素,是需要的表现形 式,旅游动机则是人们外出旅游的内在动因。大学生旅 游动机可以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 &、求知心理。在一次对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 程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商学院在校本科生的调 查问卷中,-%.#/的被调查者回答外出旅游是为了开阔 视野[&]。可见,一批知识型学生旅游者为了探寻艺术的 真谛、物种的奥秘以及人类的生存,不惜风餐露宿,日夜 兼程,大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气概。

!、好奇心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不“无奈”。 在进入大学之前,绝大多数中学生的生活很单调,很压抑,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生活的全部就是读书,考上一所好大学。课余生活被挤压得毫无色彩可言,尤其是对那 些充满好奇心的青少年而言,这种生活无异于心灵禁锢。进入大学后,“出去开开眼界”自然成了合理要求。 ’、解脱心理。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繁忙的学习 事务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使人产生高度精神紧张,身心疲惫,精神长期得不到松懈,这将对人的身心产生极大的负作用。为缓解精神压力,消除紧张心态,利用假期外出旅游不失为“缓解心灵压力”的良药。 %、顺从心理。有些大学生自己本来并没有旅游的念 头,但因朋友怂恿或老乡、同学相邀,也就跟着出门“转一转”。 #、时髦心理。生活是一台戏,人们不满足仅仅作为 观众,而希望登上舞台展示一番自己的风采。旅游正是 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之外表现自己,提供了一座“大舞 台”。[!]人们可以摆脱日常的束缚而充分地主宰自我,同时更可领略到一种“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繁”的超 凡脱俗的境界。旅游产品可谓是富有象征意义的产品之一,旅游行为也是最时髦的行为之一。为了赶时髦,好向别人夸耀,自然要出去“走一走”。

旅游消费行为测试题1-6章

旅游消费行为测试题1(1-6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旅游消费行为的主体是()。 A、旅游者 B、旅游产品 C、消费过程 D、消费环境 2、人的一切活动,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都是在某种内部驱动力的推动下完成的,这种引起并维持个体活动,并使之朝向已定目标和方向进行的内在驱动力就是()。 A、兴趣 B、动机 C、需要 D、态度 3、()是用历史的眼光研究人类及其文化的科学。 A、经济学 B、社会学 C、人类学 D、心理学 4、()是指个体面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机时,动机对个体驱动力方向相反而发生冲突。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动机冲突 5、人在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是()。 A、感觉 B、知觉 C、察觉 D、听觉 6、凡是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成为()。 A、感受性 B、感觉阈限 C、绝对阈限 D、差别阈限 7、短时记忆中材料保持的时间约为() A、2秒 B、60秒 C、5-20秒 D、60秒以上 8、()是指人们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A、态度 B、动机 C、学习 D、感知 9、情感要素是态度形成的()。 A、基础 B、核心 C、准备状态 10、()是个体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交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带有一定倾向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A、气质 B、性格 C、个性 D、能力 二、填空题 1、旅游消费行为学是研究旅游活动过程中旅游者消费心理和行为、 和的科学。 2、旅游消费行为要素包括旅游消费行为的、、、和。 3、对于国际旅游者,1937年国际联盟统计专家委员会将之定位——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另一个国家访问至少小时的人。 4、和旅游者在很大程度上指的是同一类群体。

第二章 旅游消费行为

第二章旅游消费行为 1.旅游消费与旅游者消费的异同。 答:旅游者消费与旅游消费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的概念。旅游者消费是指旅游者在整个旅游过程中,通过购买旅游产品和服务而发生的各类消费行为。与旅游者消费强调消费行为的个体性特点不同,旅游消费一般是从宏观或整体角度对一定时期内某旅游目的地由于旅游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引致的各种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加总。 旅游消费与旅游者消费之间是一种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旅游消费除了包括旅游者消费的基本内容之外,还包括旅游者消费过程发生之前和发生之后因为旅游目的而发生的消费支出。一般情况下使用的“旅游消费”一词代表的是“旅游者消费”。 2.旅游消费的作用。 答:旅游消费对于整个旅游经济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旅游消费在整个旅游经济链条中具有起始性和先导性的作用。 其次,旅游消费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旅游者追求消遣、娱乐等精神和文化价值等的目标。 再次,旅游消费对于各类旅游服务提供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旅游消费的特点。 答:旅游消费不同于一般的消费活动,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旅游消费具有综合性特点。 (2)旅游消费是一种以服务为主的消费。 (3)旅游消费与旅游生产、交换具有同一性。 (4)旅游消费的不可重复性。 (5)旅游消费具有较大的弹性。 4.影响旅游消费结构的主要因素。 答:概括起来,影响旅游消费结构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旅游者的收入水平。 (2)旅游者的构成。

(3)旅游产品的结构。 (4)旅游产品的质量。 (5)旅游产品的价格。 5.旅游消费行为的三种模型。 答:(1)“需求-动机-行为”模式 旅游消费者的需要、动机以及购买行为构成了旅游购买活动的周期。当旅游者者产生旅游需要而未得到满足时,就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心理紧张。当出现满足需要的目标时,需要就会转化为动机,动机推动旅游者进行旅游消费行为。当旅游者的需要通过旅游活动得到满足时,心理紧张感就会消失。购买及消费价格又会影响到新的需要的产生,一个新的循环就又开始了,如此循环就形成了旅游“需求-动机-行为”模式。 (2)“刺激-反应”模式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消费行为是外部刺激作用的结果。行为是刺激的反应,当行为的结果能满足人们需要时,行为就倾向于重复,反之,行为则趋于消退。 最初,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内部心理活动是不可掌握的,是一个黑箱,提出人的购买行为的“刺激-反应”模式。以后的心理学家对这一模式进行了修正,把消费者个体的因素也吸收到模式中,并对个体决策及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研究,形成了现在的“刺激-反应”模式。 (3)边际效用模式 边际效用是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种应用于消费决策及其行为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进行消费活动时,追求商品带来的最大满意程度是人们消费的目的和愿望;随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给消费者带来的总的满意程度也在增加;在总的满意程度增加的同时,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满意程度(效用)却在减少,最后一个单位(边际单位)的效用最小。因为,消费者消费新的商品时出于新的动机影响,对于新商品的满意度很高,当商品数量增加,消费者对新商品会逐渐适应,新鲜感逐渐降低,对所消费商品的满意程度下降。同时会产生新的需要。 6.一般预算约束下旅游效用最优解 答:书上图2-3给出的是一个只有预算条件约束的旅游者决策购买旅游产品或其他替代产品的最优均衡问题。TG代表预算线,TG与一组无差异曲线中I曲线的相交点D(G1、T1)就是旅游者选择的最优均衡点。

旅游消费行为

旅游消费行为 一、单选。 1)旅游者的行为趋向,决定着旅游业的前途命运。 2)正确的研究方法是人们解决问题实现预期目的的途径和手段。 3)对消费心理的研究,还要遵循联系性原则。 4)问卷调查法的最大优点是灵活。 5)人体有五种主要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身体)。 6)知觉是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 7)理解是识记材料的重要条件。 8)思维是人脑对现实的间接认识和概括认识。 9)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事物的一种倾向。 10)气质就是一个人的“脾气”和“性情”。 11)旅游者消费行为的根本原因是旅游消费需求。 12)需求与刺激都是旅游动机产生的条件。 13)马斯洛认为,人们的需求是有层次的。 14)旅游消费的习惯性是指旅游者经过多次旅游培养出的对旅游的爱好。 15)首属群体是指成员之间经常面对面直接交流互动的群体。 16)测量社会阶层的方法一般有主观法、声望法和客观法。 17)旅游活动与社交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8)流行形成的另一个必要条件是要有公开传播的渠道。 19)时尚流行有着显著的时代特征。 20)前厅的环境是对旅客的“静态服务”。 21)细致周到是客房服务优化的保证。 22)饭店树立绿色意识的关键在于转变观念。 23)绿色意识要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意识。 24)名义型购买决策,有时也可称为习惯性购买决策。 25)情境一般由人和产品特性以外的其他因素决定。 26)传播情境是指对消费者行为产生影响的信息接受环境。 27)时间压力涉及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28)旅游饭店核心竞争能力必须是旅游饭店独有的能力。 29)旅游饭店核心竞争能力具有“溢出效应”。 a)旅游饭店编写核心竞争能力一览表要突出重点。 30)产品要针对不同的顾客,旅游产品同样如此。 31)乘坐飞机旅行是旅游者美好的享受。 32)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主观反映。 33)旅游消费主要是一种心理体验过程。 34)旅游交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有其自身的特性。 35)旅游业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业。 36)地球水域中可供船舶安全航行的通路统称航路。 37)旅游交通是介于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之间的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 38)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受到许多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 39)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享受性的消费活动。 40)购物是旅游者的一种需要。

最新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分析 - -

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浅析目录 一、中国大学生旅游的情况 (1) 1.1中国大学生旅游情况 (1) 二、与论文相关的理论基础 (2) 2.1旅游动机 (2) 2.2旅游消费心理 (2) 2.3群体影响和从众心理 (3) 三、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分析 (4) 3.1影响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因素 (4) 3.2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现状及特点分析 (7) 四、结语 (9)

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分析【摘要】当今,旅游业作为全球发展最为迅速的服务性产业之一,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我国旅游业正迅速发展,而拥有一定消费能力,具有旅游意识的大学生群体,正因其对旅游产品心理需求的同一性而慢慢形成一个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旅游市场。大学生作为思想最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最强、旅游审美水平较高、闲暇时间较多和潜力巨大的一个群体,已成为旅游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队伍。然而,由于大学生特殊的心理、生理、经济等特点,使其旅游消费行为呈现出和其它群体截然不同的特点。本文针对大学生这一旅游消费群体特殊的旅游动机、特征及偏好等,对中国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进行分析,进而对国内大学生旅游市场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旅游消费行为;旅游市场;合理消费 一、中国大学生旅游的情况 1.1中国大学生旅游情况 1.注重价格,讲究经济,相对更加重视旅游经历 大学生目前大多仍为消费者,可用于个人自由支配的资金不多,属于非强势消费群体,因而对价格较为敏感,在旅游过程中对物质要求不高,讲究经济实惠,特别是吃、住方面只要得到基本满足即可。此外,大学生长期在学校生活,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旅游中的各种经历都是他们津津乐道的事,因而他们更加重视旅游过程中的经历和感受。 2.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以短期、邻近地区、自然风景类为主 由于在校大学生受经济条件限制,他们的出游多以短期到邻近地区为主。《中国旅游报》对北京高校的专项抽样调查显示,大学生选择出游天数多以2~4天为主,比例总和占74.7%[2]。因大学生生活经历少,对学校和家庭以外的事物新奇,他们旅游时多选择与日常生活反差较大的自然风景类的旅游目的地[1]。 3.出游方式多以自组群体为主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较强,外出旅游多不愿受限于现行的旅行社线路和组团安排。因而一到假期,高校就会出现五花八门的寻“伴”旅游

浅析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及影响因素学位论文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ourism consumption behavior based on the related literature as a starting poi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exit for background , analyzing tourism consumption behavior patterns. Through analysis the influence of tourist consumption behavior from tourist motives and tourists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gender, age and of consumer behavior and tourist perception.To summarize our tourism consumption behavior characteristic and tourism consumption behavior patterns of influencing factors.The discussion content of this paper will help government departments,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China's tourism and help the market main part(tourism industry) and orderly competition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Also helps to ordinary citizens tourist resorts in full of choices and rational consumption. Key Words:tourist,consumer behavior,pattern,influence factors

旅游消费行为复习总结

【研究对象】旅游者消费行为的产生、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 【组成消费行为的几个阶段】 1.购买前的欲望产生(一定的经济收入,一定的余暇时间) 2.购买消费过程(旅游者把实际产品和感知比较。内部推销) 3.消费活动结束(建立客户资源管理) 消费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研究各个时期旅游消费者心理变化及行为特点和规律(观光旅游、休闲旅游、体验旅游) 2.研究旅游者带有普遍性的消费心理和个性心理特征(安乐小康型、追新猎奇型) 3.研究影响旅游者消费前和消费过程中的心理与行为活动(新型媒体的出现,感知产品) 4.研究旅游者消费心理与行为和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的关系(旅游和心理) 消费行为学研究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1.它有助于实现旅游者的旅游消费需求,有助于旅游事业的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2.旅游消费行为学的研究为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了心理依据。 3.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科学合理地安排旅游设施,开发旅游资源提供了心理依据。 4.旅游消费行为学的研究有利于建设高质量的旅游企业职工队伍。 消费行为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1.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在事物产生、延续和变动的连续过程中研究心理现象); 个性研究中的分析—综合原则;联系性原则 2.研究方法: ①观察法(注意:对象有代表性,规定的时间内)(优点:直观,材料真实可靠,切 合实际)(不足:观察对象选择的制约,有一定的被动性、片面性和局限性) ②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现场实验法) ③问卷调查法(最普遍)(面谈调查;留置调查)(优点:灵活)(注意:取样问题和 样本大小问题3000-5000) -----------------------------------------------第一章搞定!----------------------------------------------------- 【感觉】是人脑中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最低级的心理过程,最简单的心理现象,对外界刺激最原始的、客观的反映。【知觉】是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是把又感觉器官得来的信息进行选择、组织、解释,获得一个完整的有意义的连贯的认识。 知觉的特性有哪些? 1.选择性。帮助消费者确定购买目标。 2.组织性。(接近原则、相似原则、封闭原则) 3.解释性。(依赖于刺激本身的清晰度、个性的经验、当时动机和兴趣) 4.连贯性。(重复性购买)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者说是人脑对过去经验中发生过的事物的反映。【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是普遍存在的(指向性.集中性)【无意注意】并不是没有注意,而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指向某一对象的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或被动注意。 【有意注意】指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必要时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也叫随意注意或主动注意。 记忆的心理过程的四个环节是什么? 识记、保持、回忆、认知。四个环节紧密联系又互相制约。相互的关系是,识记和保持是回忆和认知的基础,回忆和认知既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又是强化的催化剂。 影响记忆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

名词解释 1.旅游消费:是旅游主体在有时间保证和资金保证的情况下,从自身的享受和发展需要出发,凭借旅游媒体创造的服务条件,在旅游过程中对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旅游客体的购买和享用的支出(投入)总和。 2.动机:是激发人们采取行动,努力实现目标,满足某种需要的愿望。它是决定行为,并使行为持续指向一定的目标的内在动力。 3.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活动参与人对特定交易信息在质和量上的掌握程度不相等,有些参与人比另一些参与人拥有更多、更准确的信息,而且双方都知道这种信息分布状态。 4.学习:是指人们因经验而使行为或行为潜能产生较为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5.旅游感知:旅游者的感知,即旅游感知,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旅游刺激在人脑中的整体反应。 6.感知距离:就是指人们从主观意识出发,凭借其所获得的信息和自己的知识、经验而对两地之间实际距离所作的估计。 7.社会感知:是指个体对他人以及他人的社会行为和规律的认知,主要包括对他人的感知、对自己的感知、对人际关系的感知等。 8.旅游态度:是态度概念的一种具体化。由于旅游消费的特殊性,可以认为旅行态度是旅游消费者在了解、接触、享受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对旅游本身、旅游产品和服务以及旅游企业较为稳定的看法和评价。 9.态度的改变:是指一个人已形成的态度在接受某一信息后所发生的相应变化的过程。 10.群体:是指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群体。 11.从众:是社会影响个人的方式之一。所谓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引导或压力下,在知觉、判断、观念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12.角色超载:是指个体承担的角色太多或角色对个体的要求太高,以致超载了个体在时间、金钱和精力上所能达到的限度。 13.角色冲突:是指人们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在某些方面不相容,或人们对同一角色的期待和理解的不同而导致的矛盾和抵触。 14.参照群体:是指这样一个群体,该群体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被个体作为他或她当前行为的依据。在旅游消费活动中,参照群体实际上是旅游消费者在形成其购买或消费决策时,用以作为参照、比较的个体或群体。 15.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独立的旅游休闲群体。一般认为,家庭是指以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和收养关系为纽带而结成的有共同生活活动的群体。 二、简答题 1.按人口统计特征划分旅游者类型p7 (1)年龄:在传统观念中,18-30岁的青年人是旅游者中的主流。年龄在55岁及55岁以上的老年旅游者呈现出逐步增长的态势。儿童和青少年。 (2)性别:男女 (3)教育程度:高、低 (4)收入和富裕程度:富裕程度较低,欠缺旅行经验,处于国际旅游初级阶段的旅游者,主要动机之一是好奇,好奇者。追求理想化体验的旅游者,富裕程度稍高,且具有一定的出国旅游经验,体验者。旨在增长见闻的旅游者,学习者。完全沉浸其中的旅游者,沉浸者。(5)国籍或居住地域:居住寒冷地区的人喜欢到气候温和的地区旅游,城市居民喜欢前往乡村度假,英法西班牙葡萄牙喜欢到他们以前的殖民地度假,拥有众多国内旅游景点的美国人法国人偏爱国内旅游,德国人乐于出国尝试新体验。 2.按心理特征划分旅游者类型p10

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调查报告

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调查报告篇一: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分析 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分析 摘要: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 相对宽松的时间,有更多的冒险精神和追梦遐想造就了大学生旅游热。充分认识大学生旅游 消费行为,可以帮助我们更能够贯彻了解消费行为的一些知识了解与吸收。本文吸收和借鉴 了旅游消费者行为学的各种理论和方法,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学生旅游消费 行为的初步分析,总结出了大学生旅游行为的特征、影响其旅游消费行为的因素。希望对我 们的旅游消费选择提供一个可靠的标准。 关键字: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数量和在校学生人数快速增长。截止XX 年底,我国高等教育机构数量达到23,437所,在校大学生人数突破万。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相对宽松的时间,有更多的冒险精神和追梦遐想造就了大学生旅游热。而我们身为这个群体中的一部

分,又学习了行为者消费学,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这一知识,我们以这个主题做了一次市场调研。主要通过对我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由小及大,来分析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行为的一些影响因素。 ①当代大学生的旅游消费及心理 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决策影响机制分析 旅游决策过程实际上是旅游者在其内在动机、个人偏好和对旅游产品的认知与评价的基础上,对自己所面临的众多旅游机会进行抉择的过程。 旅游心理学研究表明,旅游态度与旅游行为关系非常密切,潜在旅游者对旅游的态度,会影响其作出旅游的决策。而旅游态度又包括旅游者对旅游的认知、对旅游的情感及对旅游的意向,一般来说,态度的认知、情感和意向各部分有趋向一致的倾向。 旅游归根结底是人地相互作用而在空间上的行为表现,所以影响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因素莫过于来自旅游主体和客体,而大学生本身是最主要的因素。 大学生旅游消费类型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 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大学生的旅游消费已呈现

关于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调查报告

XX学院 自考助学班实践课程考试《旅游消费行为》社会调研报告 专业: 姓名: 准考证考: 指导教师:

关于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目的 1、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旅游业正迅速发展,旅游消费也在日益增加,出外旅游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具有更多的冒险精神和追梦遐想。而且大学生作为思想最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最强、旅游审美水平较高、闲暇时间较多和潜力巨大的一个群体,在旅游群体当中充当着旅游生力军的角色。 那么大学生选择旅游的目的是什么?旅游消费方式又是怎样的?影响他们作出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所以针对以上几点问题,我做了相关调查。 2、目的 此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当代大学生产生旅游消费心理的动机以及旅游消费行为方式,为了解大学生旅游市场现状提供直接有效的数据参考。 同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更加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现状,并据此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使大学生旅游消费更加合理健康。 二、调查方法 1、时间:X年X月X日至X月X日 2、地点:XX市 三、调查对象 调研对象为易于接受新事物,兴趣爱好广泛,作息时间规律,对于网络有着高使用率,喜爱聊天交友的XX市XX名在校大学生。 四、调查过程 1、实施过程 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通过互联网网站制作一份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调查问卷,利用QQ、朋友圈等社交软件发布问卷网站链接,邀请在校大学生进行网上填写问卷。经过为期四天的问卷调查,登录问卷网站系统进行自动整合生成数据,然后对结果进行了一个数据收集。 2、调查内容 (一)调研结果及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