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17秋《土木工程实验(二)》实验报告及答案

合集下载

土木实验报告答案

土木实验报告答案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混凝土抗压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混凝土试件制作和抗压试验的操作技能。

3. 通过实验,测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衡量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实验采用立方体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通过压缩试验测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实验过程中,利用压力机对混凝土试件施加压力,当试件破坏时,记录破坏时的最大压力,并根据公式计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万能试验机、钢尺、量角器、天平、砝码、砼试模、湿布等。

2. 实验材料:水泥、砂、石子、水、标准养护室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根据实验要求,计算混凝土配合比,称量水泥、砂、石子等材料。

(2)将水泥、砂、石子按比例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3)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倒入试模中,用湿布覆盖,防止水分蒸发。

2. 试件制作(1)将混凝土试模放在振动台上,振动3-5分钟,使混凝土密实。

(2)将试模移至标准养护室,养护28天。

3. 抗压试验(1)将养护好的试件取出,检查表面有无裂缝、蜂窝等缺陷。

(2)将试件放入万能试验机,调整压力机夹具,使试件中心线与压力机压力方向一致。

(3)启动压力机,以0.5MPa/s的速率均匀施加压力,直至试件破坏。

(4)记录破坏时的最大压力,计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 实验数据(1)水泥:300kg(2)砂:600kg(3)石子:1200kg(4)水:180kg(5)试件尺寸:150mm×150mm×150mm2. 实验结果(1)试件破坏时的最大压力:400kN(2)混凝土抗压强度:Rc=400kN/(150mm×150mm)=2.67MPa六、实验分析与讨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混凝土抗压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

2. 实验结果表明,本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为2.67MPa,符合设计要求。

大工17秋工程力学(二)作业答案一、二、三

大工17秋工程力学(二)作业答案一、二、三

大工17秋工程力学(二)作业答案一、二、三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大工17秋《工程力学(二)》在线作业1一、单选题:1.作用于物体上的风荷载属于()。

(满分:5)A.集中荷载B.分布荷载C.体荷载D.面荷载正确答案:——D——2.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是力系的合力为零。

(满分:5)A.充分必要条件B.充分条件C.必要条件D.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A——3.平面一般力系向其作用平面内任意一点简化,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满分:5)A.平面一般力系向其作用平面内任一点简化得到一个力和一个力偶B.主矢等于原力系中各力的矢量和C.主矩等于原力系中各力对简化中心之矩的代数和D.主矩为原力系的合力偶矩正确答案:——D——4.合力在某轴上的投影等于力系中各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影的()。

(满分:5)A.代数和B.矢量和C.乘积D.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A——5.两端固支等截面细长压杆的长度因数为()。

(满分:5)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6.二力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包括()。

(满分:5)A.二力等值B.反向C.共线D.作用于同一点正确答案:——A、B、C——7.根据梁的约束特点不同进行分类,常见的静定梁形式有()。

(满分:5)A.简支梁B.悬臂梁C.外伸梁D.纯弯曲梁正确答案:——A、B、C——8.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方法有两种,分别是()。

(满分:5)A.几何法B.算数法C.解析法正确答案:——A、C——9.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满分:5)A.内力为应力的代数和B.应力是内力的平均值C.应力是内力的集度D.内力必大于应力正确答案:——A、B、D——10.杆件在外力作用下,其基本变形形式有()。

(满分:5)A.轴向拉伸或压缩B.剪切C.扭转D.弯曲正确答案:——A、B、C、D——三、判断题:11.超静定结构就是在任意荷载作用下,其支座反力和内力可由平衡条件唯一确定的结构。

土木工程实验报告

土木工程实验报告

实验一土得颗粒分析试验一、实验目得1 测定干土中各种粒组所占该土总质量得百分数,借以明了颗粒大小分布及级配组成。

2 供土分类及概略判断土得工程性质及作建筑材料用。

二、试验内容对粒径大于0、075mm且粒径大于2mm得颗粒不超过总质量得10%得无粘性土用标准细筛进行筛分试验。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标准细筛:孔径为2mm、1mm、0.5mm、0。

25mm、0。

075mm、底盘;2电子天平:称量200g,感量0。

01g;称量1000g,感量0。

1g;3摇筛机、恒温烘箱;4其她:毛刷、匙、瓷盘、瓷杯、白纸.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取有代表性得风干土样或烘干冷却至室温得土样200~500g,称量准确至0。

1g。

2 将标准细筛依孔径大小顺序叠好,孔径大得在上,最下面为底盘,将称好得土样倒入最上层筛中,盖好上盖.进行筛析。

标准细筛放在摇筛机上震摇与约10分钟左右。

3 检查各筛内就是否有团粒存在,若有则碾散再过筛。

4由最大孔径筛开始,将各筛取下,在白纸上用手轻叩摇晃,如有土粒漏下,应继续轻叩摇晃,至去土粒漏下为止。

漏下得砂粒应全部放入下级筛内。

逐次检查至盘底。

5并将留在各筛上得土样分别分别倒在白纸上,用毛刷将走色中砂粒轻轻刷下,再分别倒入瓷杯内,称量准确至0.1g。

6 各细筛上及底盘内砂土质量总与与筛前称量得砂土样总质量之差不得大于1%。

五、试验数据整理1按下式计算小于某粒径得试样质量占总质量得百分数:式中 x—小于某粒径得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得百分数(%);-小于某粒径得试样质量(g);mB-用标准细筛分析时所取得试样质量(g)。

2 以小于某粒径得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得百分数为纵坐标,以粒径(mm)为对数横坐标,绘制颗粒大小分布曲线。

3 计算级配指标①按下式计算颗粒大小分布曲线得不均匀系数:式中Cu—不均匀系数;d60-限制粒径,在粒径分布曲线上小于该粒径得土含量占总土质量得60%得粒径;d10—有效粒径,在粒径分布曲线上小于该粒径得土含量占总土质量得10%得粒径。

(完整版)【答案满分】大工18春《土木工程实验(二)》实验报告【答案满分】

(完整版)【答案满分】大工18春《土木工程实验(二)》实验报告【答案满分】

《土木工程实验(二)》课程学习要求一、课程考核形式本课程的考核形式为离线作业(实验报告),无在线作业和考试“离线作业及要求”在该课程的“离线作业”模块中下载。

二、离线作业要求学生需要在平台离线作业中下载“大工18春《土木工程实验(二)》实验报告”,观看实验课件,根据课件中的操作及实验结果来读取实验数据、认真填写“大工18春《土木工程实验(二)》实验报告”,并提交至课程平台,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作为本课程考核的依据,未提交者无成绩。

《土木工程实验(二)》实验报告由混凝土实验、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破坏实验、静定桁架实验、结构动力特性测量实验四个独立的部分构成,学生需要完成实验报告的全部内容。

三、离线作业提交形式及截止时间学生需要以附件形式上交离线作业(附件的大小限制在10M以内),选择已完成的作业,点“上交”即可。

如下图所示。

序弓惟业宕赫埶止日捕■好■ft#1审忑口丹护本课程的截止时间:2018年9月6日23:59:59。

在此之前,学生可随时提交离线作业,如需修改,可直接上传新文件,平台会自动覆盖原有文件。

四、离线作业批阅老师会在作业关闭后集中批阅离线作业,在离线作业截止提交前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批阅。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8年3月姓名:院校学号:学习中心: 层次:(高起专或专升本)专业:实验一:混凝土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混凝土的技术性质和成型养护方法;2. 掌握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的测定和评定方法;3. 通过检验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掌握有关强度的评定方法二、配合比信息:1 .基本设计指标(1)设计强度等级C30(2)设计砼坍落度30—50mm2.原材料(1)水泥:种类复合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32.5Mpa(2)砂子:种类河砂细度模数2.6(3)石子:种类碎石粒级5-31.5mm连续级配(4)水:饮用水3.配合比:3、实验内容:第1部分: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的测定和评价1、实验仪器、设备:电子称:量程50kg,感量50g; 量筒;塌落度筒;拌铲;小铲;捣棒(直径16mm、长600mm, 端部呈半球形的捣棒);拌和板;金属底板。

大工17《土木工程课程设计》大作业及答案

大工17《土木工程课程设计》大作业及答案

大工17《土木工程课程设计》大作业及答案本次课程设计是一个整体性较强的大作业,包含了题目要求、分析、设计、实验、成果提交等多个环节。

在此,将针对该课程设计,逐一阐述要点及答案。

一. 题目要求该课程设计的题目为“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求设计一个符合安全、美观、实用的高层建筑结构方案。

具体要求如下:1. 整个建筑高度不少于80米,不超过150米(含地下2层)。

2. 结构形式主要为框架结构、框架—筒体结构、框体—筒体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在结构的合理性与安全可靠性之间寻求平衡。

3. 设计荷载要求与相应的荷载组合。

4. 涉及建筑结构的材料、构件、构法等的选型及其合理性。

二. 分析1. 分析建筑科技和结构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寻找优化结构方案的思路。

2. 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各项性能指标分别进行分析,重点考虑结构的受力、稳定性、耐久性、施工技术等方面。

3. 分析不同结构形式的适用范围、优缺点以及相互之间的异同点,并结合实际情况选定最为合适的结构形式。

三. 设计1. 按照要求,选定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并确定结构的设计荷载。

2. 确定结构材料、构件、构法等,同时充分考虑建筑结构性能、实施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3. 进行结构设计计算,并编制结构草图、结构分析报告、设计计算书等相关文档。

四. 实验1. 在设计完成后,进行结构的实验模拟。

2.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设计目标进行对比,找出是否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五. 成果提交1. 成果包含设计方案、设计计算书、结构草图、结构分析报告等相关文档。

2. 需要提交综合性设计报告,详细阐述整个结构设计的过程和思路、分析过程和结果、各项性能指标的考虑、设计和实验模拟流程等方面,并对设计方案作出充分的论证。

以上即是大工17《土木工程课程设计》大作业及答案的每个环节。

只有在充分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点并迅速融会贯通,才能更好地应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发挥所学知识的实际效用。

土木工程实验报告

土木工程实验报告

土木工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土木工程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测量,深入了解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能、结构的承载能力以及施工工艺的效果,为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一)实验材料1、水泥: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2、砂:细度模数在 23 30 之间的中砂。

3、石子:粒径 5 25mm 的连续级配碎石。

4、钢筋:HRB400 级钢筋,直径分别为 12mm、16mm、20mm。

(二)实验设备1、万能试验机:用于测定材料的拉伸、压缩等力学性能。

2、压力试验机:用于测试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

3、坍落度筒:测量混凝土的坍落度。

4、振动台:使混凝土拌合物密实成型。

5、电子秤:精度为 01g,用于材料的称量。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1、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坍落度等指标。

2、计算初步配合比,通过试配调整得出基准配合比。

3、制作混凝土试块,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至规定龄期。

(二)钢筋拉伸实验1、截取一定长度的钢筋试样,标记原始标距。

2、将钢筋试样安装在万能试验机上,以规定的加载速度进行拉伸。

3、记录拉伸过程中的荷载和变形数据,直至钢筋断裂。

(三)混凝土抗压强度实验1、从养护室取出混凝土试块,擦干表面水分。

2、将试块放置在压力试验机的承压板中心,以均匀的加载速度进行加压。

3、记录试块破坏时的最大荷载,计算抗压强度。

四、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1、初步配合比计算结果:水泥:砂:石子:水= 1:x:y:z(具体比例根据实验数据得出)。

2、试配调整后的基准配合比:水泥:砂:石子:水= 1:a:b:c (具体比例根据实验数据得出)。

(二)钢筋拉伸实验1、直径为 12mm 的钢筋,屈服荷载为_____kN,极限荷载为_____kN,屈服强度为_____MPa,抗拉强度为_____MPa。

2、直径为 16mm 的钢筋,屈服荷载为_____kN,极限荷载为_____kN,屈服强度为_____MPa,抗拉强度为_____MPa。

土木工程实验报告

土木工程实验报告

土木工程实验报告引言:土木工程是一门旨在设计、建造和维护人类所需的基础设施的学科。

在这个实验报告中,我们将详细讨论几个与土木工程相关的实验,并探讨它们对于我们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的重要性。

实验一:混凝土强度测试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测试了不同混凝土配比的抗压强度。

我们将每个配比的混凝土样本放置在压力测试机中,并逐渐施加压力,直到样本破碎。

通过测试不同配比的混凝土,我们可以确定最适合特定工程需求的配比,以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强度。

实验二:钢筋抗弯测试钢筋是在混凝土结构中增加强度和耐久性的关键材料。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测试了不同直径的钢筋的抗弯性能。

我们将钢筋固定在两个支撑点上,并逐渐施加力量,直到钢筋发生弯曲。

通过测量弯曲前后钢筋的形变,我们可以确定最合适的钢筋直径来支撑桥梁、建筑及其他土木工程的负载。

实验三:土壤类型测试土壤是土木工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采集了来自不同区域的土壤样本,并使用一系列测试技术来确定其类型。

通过评估土壤的质地、含水量和排水性能等指标,我们可以确定最适合建设特定工程的土壤类型,并选择相应的基础设计以确保工程的稳定性。

实验四:振动测试振动是土木工程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振动传感器测试了通过建筑物和桥梁传播的振动。

通过收集振动数据,我们可以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减少振动,保护建筑物和桥梁的结构完整性。

结论:土木工程实验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步骤。

通过混凝土强度测试,我们可以确定最适合的混凝土配比以支撑建筑物的结构。

钢筋抗弯测试则帮助我们选择适当的钢筋直径,以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

土壤类型测试则为工程师提供了选择合适土壤类型的依据,以确保工程的稳定性。

最后,振动测试帮助我们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振动,确保工程的完整性。

在土木工程的实践中,这些实验的结果对于设计师和工程师非常重要。

合理的设计和正确的材料选择能够提高土木工程的效果和持久性。

土木工程实验报告

土木工程实验报告

第一节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材要点全解1.什么是重力?(根据教材第42页概括)解答:重力就是把物体拉向地面的力。

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抛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水往低处流等,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

2.怎样使静止的小车运动?怎样使运动的小车静止?(见教材第43页)解答:要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需要给小车提供动力,比如用手推或拉。

要使运动的小车静止,需要对小车施加阻力,比如用手挡住小车。

3.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见教材第43页)解答:在相同条件下,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得越慢。

一、选择题1.如图,小车所受的重力的方向是()。

A.向上B.向右C.向下2.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重力的描述,其中说法有误的是()。

A.一楠:羽毛很轻,随风飘荡在空中,因此它不受重力的作用B.玉华:无论掷多高多远,铅球总会落到地上,这是由于重力的作用C.佳佳:雨点儿从空中落下来,树叶落到地面上,都是重力作用的结果3.做“让小车运动起来”的实验时,拉小车的绳子多长合适呢?()A.越短越好。

B.约等于桌子的高度。

C.越长越好。

二、判断题1.在做“让小车运动起来”的实验时,不必每次都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

()2.为马车提供动力的是马的拉力,为电动车提供动力的是电力。

()3.要使静止的足球运动起来,要给足球提供动力,动力越大,足球运动的速度越快;要让运动的足球静止,要对足球施加阻力。

()三、探究题1.洋洋为了探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设计了如图实验(只改变垫圈个数,其他条件不变),下面是实验记录表,请完成相关练习。

(1)实验中,为小车提供拉力的力是________。

(2)观察实验记录表,当垫圈数量达到2个时,小车开始运动,请你在图中用箭头分别标出垫圈所受重力的方向和小车所受拉力的方向。

(3)实验中,刚开始逐个增加垫圈是为了________;后来多个多个地增加垫圈是为了________。

(4)实验中,垫圈个数的多少表示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混凝土实验
一、实验目的:熟悉混凝土的技术性质和成型养护方法,掌握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的测定和评定方法。

通过检验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掌握有关强度的评定方法。

二、配合比信息:
1.基本设计指标
(1)设计强度等级C30
(2)设计砼坍落度30-50mm
2.原材料
(1)水泥:种类复合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C30
(2)砂子:种类河沙细度模数 2.6
(3)石子:种类碎石粒级5-31.5mm
(4)水:洁净的淡水或蒸馏水
3.配合比:(kg/m3)
三、实验内容:
第1部分: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的测定和评价
1、实验仪器、设备:电子秤、量筒、坍落度筒、拌铲、小铲、捣棒(直径16mm、长600mm,端部呈半球形的捣棒)、拌合板、金属底板等。

2、实验数据及结果
第2部分:混凝土力学性能检验
1、实验仪器、设备:标准试模:150mm×150mm×150 mm 、振动台、压力试验机(测量精度为±1%,时间破坏荷载应大于压力机全量程的20%;且小于压力机全量程的80%。

)、压力试验机控制面板、标准养护室(温度20℃±2℃,相对湿度不低于95%。


2、实验数据及结果
四、实验结果分析与判定:
(1)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如何判定的?
答:满足设计要求。

实验要求混凝土拌合物的塌落度30—50mm,而此次实验结果中塌落度为40mm,符合要求;捣棒在已塌落的拌合物锥体侧面轻轻敲打,锥体逐渐下沉表示粘聚性良好;塌落度筒提起后仅有少量稀浆从底部析出表示保水性良好。

(2)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是如何判定的?
答:满足设计要求。

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分别为31.7MPa、38.4MPa、38.7 MPa,因31.7与38.4的差值大于38.4的15%,因此把最大值最小值一并舍除,取38.4 MPa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38.4 MPa大于38.2 MPa,因此所测混凝土强度
满足设计要求。

实验二: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实验
一、实验目的:1 、分析梁的破坏特征,根据梁的裂缝开展判断梁的破坏形态;
2、观察裂缝开展,记录梁受力和变形过程,画出茶载挠度曲线;3 、根据每级荷载下应变片的应变值分析应变沿截面高度是否成线性;4 、测定梁开隔墙有耳荷载和破坏荷载,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

二、实验基本信息:
1.基本设计指标
(1)简支梁的截面尺寸150mm*200mm
(2)简支梁的截面配筋(正截面)2φ8、2HRB335 14
2.材料
(1)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2)钢筋强度等级HRB335
三、实验内容:
第1部分:实验中每级荷载下记录的数据
注:起裂荷载为裂缝开始出现裂缝时所加荷载的数值。

第2部分:每级荷载作用下的应变值
荷载
应变值
测点4读数测点5读数测点6读数测点7读数
1 10 kN 38 50 38 88
2 20 kN 99 168 109 174
3 30 kN 258 376 300 370
4 40 kN 44
5 760 497 440
5 50 kN 561 1095 652 570
6 60 kN 696 1425 832 731
7 70 kN 843 1760 1022 842
8 80 kN 952 2021 1156 957
9 90 kN 1068 2305 1306 1046
10 100 kN 1187 2598 1457 1170
四、实验结果分析与判定:
(1)根据试验梁材料的实测强度及几何尺寸,计算得到该梁正截面能承受最大
荷载为90.2kN,与实验实测值相比相差多少?
答:最大荷载C30混凝土,2 14.3/cfNmm,11,HRB335钢筋,2300/yfNmm 环境取为一类,保护层厚度取为20mm。

界限的相对受压区为0.55,取45smm,h0=200-45=155mm,M=1.0×14.3×150×155×0.55×(1-0.5
×0.55)=132.574KN·m 破坏荷载为138.3KN,因此实测值略大于计算值。

实验三:静定桁架实验
一、实验目的:1.掌握杆件应力—应变关系与桁架的受力特点。

2.对桁架节点位移、支座沉降和杆件内力测量,以及对测量结果处理分析,掌握静力非破坏实验
实验基本过程。

3.结合实验桁架,对桁架工作性能作出分析与评定。

二、实验数据记录:
桁架数据表格
外径(mm) 内径(mm) 截面积(mm) 杆长度(mm) 线密度 (kg/m)弹性模量(Mpa)
22 20 69.54 500 0.51 2.06*105
三、实验内容:
第1部分:记录试验微应变值和下弦杆百分表的读数,并完成表格
第2部分:记录试验微应变值和下弦杆百分表的读数,并完成表格
四、实验结果分析与判定:
1. 将第一部分中内力结果与桁架理论值对比,分析其误差产生的原因?
由于理论计算的数值均略大于实测值,可能的原因如下:实际的桁架结点由于约束的情况受实验影响较大,并非都为理想的铰接点,因此部分结点可以传递弯矩,而实际的桁架轴线也未必都通过铰的中心,且荷载和支座反力的作用位置也可能有所偏差,所以实际的内力值要与理论值有误差。

2. 通过试验总结出桁架上、下弦杆与腹杆受力特点,若将实验桁架腹杆反向布置,对比一下两者优劣。

当承受竖向向下荷载时,上弦受压,下弦、腹杆受拉。

通过受力分析可以得出,反向布置之后,腹杆由之前的受拉变为受压,但是受力的大小不变。

据此为避免压杆失稳,实验中布置的桁架形式更优越,受力更合理,更能发挥材料的作用。

实验四:结构动力特性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1、了解动力参数的测量原理。

2、掌握传感器、仪器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信息:
1、设备和仪器
2、简支梁的基本数据
三、实验内容:
根据相邻n个周期的波峰和时间信息,并根据公式计算一阶固有频率和阻尼比
根据公式:(1)1d f T =
、(2)1 2i i d A t n A t nT ζπ≈+()ln ()
计算上述表格中的频
率和阻尼比,填写到上表中。

i A t ()为第i 个波形的波峰幅值,i d A t nT +()为第i+n 个波形的波峰幅值。

四、问题讨论:
1. 在实验中拾振器的选择依据是什么?使用时有什么注意事项?
右,可选300-30pc/ms-2的速度传感器。

频率:土木工程一般是低频振动,加速传感器频率影响范围可选择0.2-1kHz. 传感器的横向比要小,以尽可能减小横向扰动对测量频率的影响。

使用注意事项:测量范围,调整量程范围,使实验数据
达到较好的信噪比;调整原则,不要使仪器过载,也不要使信号过小。

2. 什么是自由振动法? 使结构受一冲击荷载作用而产生自由振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