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货币创造
补充货币供给及信用创造

基础货币的稳定性
基础货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论存款转化为现金, 还是现金转化为存款,基础货币都保持不变。
• 注意:实际存款货币的创造会比理论的小,这是因为 1)出现现金流失; 2)银行持有超额准备。
存款货币的削减过程
• 派生存款的倍数削减过程与其倍数扩张过程相似,原 理一样,只是方向相反。
• 假设张三动用其在A银行的活期存款10000元提取现 金 1)A银行将从央行提取相应的现金,从而出现8000 元的准备金缺口 2)A银行收回李四的8000元贷款, 3)李四提取在B银行的8000元存款,B银行出现 5600元准备金缺口 4)B银行收回王五的5600元贷款………
e : 超额准备金率
注:
Rt
D
定期存款准备金Rt 定期存款
定期存款 活期存款D
=rt
t
货币供给影响因素
乔顿模型:M1
k
k 1 rd rt t
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
为简化分析,基本假设如下: • 银行体系由一家中央银行和至少两家商业银行
所构成,且最初银行体系的存款为零; • 部分准备金制度,沒有超额准备,且法定存款
准备金率为20%; • 只有活期存款,没有定期存款; • 沒有现金流失。
存款货币的创造——情景1
A银行接受客户存入的10000元现金 • 此时A银行法定准备需多少,超额准备为多少? • A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如下:
贷款 总额
6400 8000 总额
8000
• 同理,王五继续把6400元支付给某人并存入C银行, 存款货币增加6400元。
银行派生货币原理

信用货币创造和派生的原理对银行创造信用货币,可以从一个最简单的现象说起:钱对人们来说,要么就是以现金形式存在,要么就是以账户里的电子数据形式存在。
当需要现金时,便从账户里取出存款,获得现金。
在一般人的意识里,钱包里的现金和银行账户里的电子账目是完全等同的。
从购买力上讲,它们是一样的。
但从货币的本质上来讲,纸币和银行账户里的钱是完全两回事。
如果打开钱包,抽出一张纸币,会看到上面印有“中国人民银行”几个字,它们说明这张钞票是中国的中央银行发行的;而银行账户里的钱,即以电子账目存在的货币,则是商业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它们是在央行发行的纸币的基础上而派生出来的。
人们通常认为它们相等,是因为当人们去取款的时候,央行发行的货币和商业银行创造的信用货币,两者间可以自由、等价的兑换。
但是,等价兑换掩饰了两者在本质上的不同。
本文抛砖引玉,参考美联储1994年出版的这本册子《Modern Money Mechanics》,简介信用货币的创造过程,以及派生派生和货币乘数的概念。
一般情况下,货币银行学的基础教材里都会有相关介绍,但笔者匆匆翻过,似乎没有哪一本国内教材像美联储的这本手册那样,把货币本质说的那么透彻。
(当然国内有很多不错的民间著作,其中推荐《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
)了解货币创造过程,需要先了解存款和贷款的本质。
存款,对银行来言是负债。
笼统点说,银行的短期债务就是储户的活期存款,因为银行要支付利息,而且储户随时可能把钱取走,因此是短期负债。
贷款,对银行而言是资产,因为它能够生产利息,按照国家规定,银行拥有该资产的所有权。
那么,在大部分人看来,存款和贷款间的关系是,银行拿存款去放贷,但其实不然。
贷款资产被通称为信用货币,但它的本质不是货币,而且是银行创造出来的一种权利,在短期内借给了借款人。
为了解这个本质,请看以下的一个例子:甲拿着100元人民币纸币,存入A银行,A银行的负债增加100元。
这时,按照国家规定,A银行要上交25%的存款准备金(假设准备金率为25%),A银行的存款便被分成:存款准备金25元、一般活期存款75元。
第九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九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
4. 举例: 举例:
银行的客户甲收到一张中央银行的支票, (1)假设 银行的客户甲收到一张中央银行的支票, )假设A银行的客户甲收到一张中央银行的支票 金额为10 银行收款。 金额为 000元;客户甲委托 银行收款。从而 银行在中 元 客户甲委托A银行收款 从而A银行在中 央银行的准备存款增加10000元,而甲在 银行账户上的存 央银行的准备存款增加 元 而甲在A银行账户上的存 款等额增加10000元。 款等额增加 元
第九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3. 在这样的特征经济行为之下,出现如下过程: 在这样的特征经济行为之下,出现如下过程:
银行吸收到客户存入10 元铸币; ⑴设A银行吸收到客户存入 000元铸币;根据经 银行吸收到客户存入 元铸币 保存相当于存款额20%的铸币即足以应付日常提取 验,保存相当于存款额 的铸币即足以应付日常提取 铸币需要。那么, 银行即可把 银行即可把8 元铸币贷给乙。 铸币需要。那么,A银行即可把 000元铸币贷给乙。A 元铸币贷给乙 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第九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
银行吸收了存款有条件贷款。 (2)A银行吸收了存款有条件贷款。设法定准备率 ) 银行吸收了存款有条件贷款 仍为20%,则A银行针对吸收的这笔存款的法定准备金 仍为 , 银行针对吸收的这笔存款的法定准备金 不得低于2000元。如果 银行向客户乙提供贷款,按最 银行向客户乙提供贷款, 不得低于 元 如果A银行向客户乙提供贷款 高可贷数额是8000元,则A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高可贷数额是 元 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多元化的信用创造与货币的多元化

多元化的信用创造与货币的多元化作者:刘成来源:《读书》2017年第07期自从进入信用货币时代,什么是货币就一直是被不断争论的问题。
学习经济学的人无不熟知这句话:“货币就是那些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东西。
”但从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角度看,这句话毫无信息量。
因为政府要运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弄清楚经济运行中到底有多少货币是首要条件,所以终归要对什么是货币、经济中有多少货币说个明白。
金融体系虽然日益丰富完善,包含各种各样的金融机构、信用形式、市场组织,但占据中心的始终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体系。
货币与银行密不可分,货币是银行信用工具,是通过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产生的,货币调控实际上就是对银行信用的调节。
翻看一下经济学和金融学的辞书、教科书,这些似乎已成定论。
这里不妨再多说几句:在现代经济中,货币指的是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存款。
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银行存款是商业银行的负债。
也可以说,企业和居民等持有的可以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体系的债权,构成了现代经济中的货币。
现在各国所统计的货币,笼统地说大都是指“现金+存款”。
货币供给是通过银行信用创造实现的。
中央银行通过对商业银行贷款等资产运行形式创造基础货币,商业银行通过贷款等资产运用形式向企业和居民创造存款,居民和企业必要时将存款提现转化为流通中的现金。
所以,经济运行中的每一分货币都是银行体系信用创造的产物。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将商业银行信用创造与中央银行信用创造联系在一起。
它要求,商业银行信用创造形成的存款要与其持有的中央银行基础货币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这意味着银行体系创造多少货币取决于中央银行的信用创造活动,货币供应量与中央银行基础货币之间存在稳定的乘数关系。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节基础货币数量和货币乘数来调节经济运行中货币的多少。
这是一个逻辑上几近完美的理论框架。
熊彼特在他的名著《经济分析史》中曾说过,至少早在一八八五年,纽科姆就曾对银行信用创造的过程进行了分析。
此后,二十世纪初经麦克鲁德、哈恩、菲尔普斯等不断加以丰富完善,货币供给理论基本形成。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十一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第一节现代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一、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1. 信用货币替代金属货币的过程,早就萌芽于古老的信用工具之中;2. 现代的信用货币:⑴最早的典型形态是银行券;硬辅币的发行通常统一于中央银行,也属信用货币;⑵银行活期存款(活期存款的种种不同的名称);⑶定期存款和居民在银行的储蓄存款。
生活中,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与活期存款,存款与银行券,它们之间时时相互转化,它们之间的界限也不断被打破。
这些现象说明,必须把它们视为同质的货币才符合实际。
4. 所有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货币,除钞票和硬币外,IMF概称之为“存款货币”。
二、信用货币与债权债务网1. 形形色色的信用货币之所以成为流通中货币的统治形态,是与信用这种经济联系全面覆盖经济生活紧密相关的。
2. 现代经济生活,所有经济行为主体都由债权债务关系联结在一起,并在债权债务的网络中进行运作。
所以,用信用的支付工具实现债权债务的消长和转移势所必然。
第二节存款货币的创造一、现代银行功能——创造存款货币由于银行券的发行权已集中于中央银行,所以,现代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集中体现为创造存款货币。
二、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1. 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这一对范畴,在金属铸币流通的条件下即已存在。
2. 在支票存款和转账结算的基础上,出现了具有如下特点的经济行为:⑴设A银行吸收到客户存入10 000元铸币;根据经验,保存相当于存款额20%的铸币即足以应付日常提取铸币需要。
那么,A银行即可把8 000元铸币贷给乙。
A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⑵乙将8 000元铸币支付给丙,丙把铸币存入自己的往来银行B,按照同样的考虑,B 银行留下20%的铸币即1 600元,其余6 400元铸币贷给客户丁。
这时,B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⑶如此类推,从银行A开始至银行B,银行C,…,银行N,持续地存款贷款,贷款存款,则产生这样的结果:4. 从表可知,当银行根据经验按存款的一定比例——假设是20%——保存铸币库存时,10 000元铸币的存款,可使有关银行共贷出40 000元贷款和吸收包括最初10 000元存款在内的50 000元存款。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如此类推下去,即C、D、E、F等 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过程与上述过程是一 样的,并且在整个存款货币银行系统继续 进行下去。
那么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如下:
16
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如下:
银行 A B
C D E F G H I J
存款增加额 由法此定可准见备,(存10%款)货币贷款量增加额
= 100109000+00900 + 810190。00 。。。。。
+ 。72。.9 。。。]
656.10
E
65=6.110000[1 + (1 -651.601%) + (1 - 15090%.49)2
F
59+0.4。9 。。。。] 59.05
531.44
G H
531.44
= 1000{
1/[1
-(513.1–410%)
]}
478.30
47.83
478.30 430.47
9
存款货币的创造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是指中央银行以法定的方式,规定存款货币银行 和其他金融机构对所拥有的各类存款必须保持的 准备金比率。
•法定准备金
与法定存款准备率对应的准备金就是法定准备金
一般只有银行库存现金和在央行存款帐户的存款 余额才可以作为法定准备金
10
存款货币的扩张过程
假设: 银行超额准备金为零(E = 0) 银行体系没有现金外流发生(C = 0) 银行没有定期存款(Dt = 0)
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信用货币主要采取了 非实体化的存款货币的形式,人们的货币只有 一小部分以现金(钞票和铸币)的形式持有,大 部分以记账符号的形式存在于银行的账面上
5
信用货币的形态
信用创造 货币供求与经济结构

作者简介
这是《信用创造、货币供求与经济结构》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信用创造和货币供求是相互关联的。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受到货币供应的 影响,而货币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信用创造和货币供求的平衡。”
“经济发展需要信用创造和货币供求的协同作用。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 政府需要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货币政策需要灵活性和适应性。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货币政策需要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这本书对于经济结构的分析也给我带来了新的视角。作者认为,经济结构的 变化会影响货币供求和信用创造,同时信用创造和货币供求也会反作用于经济结 构。这一观点使我对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政策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在当前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和政策选择具有 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书中对于货币供求的阐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从货币的流通速度、 货币供应的弹性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使我对货币供 求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同时,作者还强调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即货币政策如 何通过影响利率、资产价格和汇率等变量来影响实体经济。这一点对于我理解宏 观经济政策的影响机制具有很大的帮助。
在本书中,作者首先介绍了信用创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信用创造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它 通过金融机构的贷款和投资活动,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经济发展。作者详细阐述了信用创 造的过程和机制,包括银行贷款、债券发行和股票融资等不同形式的信用创造。
接下来,作者探讨了货币供求的问题。货币是经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交换媒介,其供求关系对经 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者解释了货币供应和需求的概念,并分析了影响货币供求的因素,如 货币政策、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等。作者还介绍了货币政策对货币供求的调控机制,包括中央银 行对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的调控。
第十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二、信用货币与债权债务网
现代经济由于信用关系的普遍存在, 而有“信用经济”之称。债权债务文书是 货币的载体。
债权债务,绝大部分是以一定的文书形式来体现并 具备由法律规范的确定形式,如票据、银行券、各种 存款、贷款、各种公债、公司债等。其中,很容易当 作债权债务转移工具的规范文书,特别是银行信用文 书,自然而然地成为代替贵金属流通的理想货币形态。
• ⑷各个银行保存铸币的需要归结为二: 一是客户从存款中提取铸币;二是结清 支票结算中应收应付的差额。
•
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银行认识到:铸币的需要,
相对于存款额来说,只是其一部分,而且比例关系相
对稳定。只要按存款的一定百分比保持铸币库存即可
应付顾客对于铸币的需要。
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 在这样的特征经济行为之下,出现如下过程: ⑴设A银行吸收到客户存入10 000元铸币;
第一节 现代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现代的信用货币: ⑴最早的典型形态是银行券;硬币的发行通
常统一于中央银行,也属信用货币; ⑵银行活期存款(活期存款的种种不同的名
称); ⑶定期存款和居民在银行的储蓄存款。
。
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直至进入20世纪,人们才意识到,如果不 把定期存款和居民在银行的储蓄存款视为货币 的存在形态,微观主体的货币持有量和宏观调 控中的货币供给就是不完整的。
• 由于银行券的发行权已集中于中央银行, 所以,现代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集 中体现为创造存款货币。
信用货币的创造 ---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 在支票存款和转账结算的基础上,出现 了具有如下特点的经济行为: ⑴客户把铸币存入银行之后,并不一 定再把铸币全数提出;从银行取得贷款 的客户也通常是要求把贷给的款项记入 自己的存款账户。 当他们的存款账户上存有款项时,既 可在提取铸币,又可开出支票履行支付 义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乘数的数学表达
1 k m1 rd rt t e k
• • • • • k为流通中的现金C与活期存款D的比率, rd为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 rt为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 t为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 e为超额准备金率。
三、存款创造的进一步考察
上述对存款创造的考察过于简单,并不符合客观实际。 第一,假定所有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为0并不符合实际 情况。事实上银行为了保持流动性,通常都持有一定比例 的超额准备金,例如持有超额准备金比率(e,超额准备金 与存款总额之比)为5%,那么A银行能够用于贷款的数额就 减为75元[100万元×(1-20%-5%)],依次类推, D=R[1+(1- rd -e)+(1- rd -e)2+(1- rd -e)3+· · · ] 1 D= ×R= [1/( rd +e)]R 1-(1- rd +e) 1 D/R= rd +e
• 一般说来,基础货币可以由中央银行 直接控制,但是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 看出,基础货币的供给会受以下实际 经济活动的影响,从而使中央银行对 基础货币的直接控制的作用有所减弱。
• 政府预算赤字
• 当政府的预算支出大于预算收入时,便产 生预算赤字。弥补预算赤字有以下三种办 法:增加税收、发行债券和发行货币。如 果政府需要弥补预算赤字,除了增加税收 外,都会对基础货币产生影响。可是,增 税这种方式由于社会反响强烈而很少被采 用。
第二,假定没有现金从银行体系漏出也不现实。 但事实上肯定有一部分活期存款以现金的形式被提 取出来,在公众手中流通。而这部分现金从银行体 系流出以后,也就退出存款创造过程。假定现金漏 损率(现金与活期存款之比= C/Dd=k)是10%,即 活期存款增加1万元,其中0.1万元就漏出为现金。 那么A银行的贷款进一步减为65万元[100万元× (1-20%-5%-10%)]。结果: 1 rd + e + k
D/R=
第三,新增的活期存款也可能向其他非交易存 款(如非个人定期存款)转变,这对银行存款创造 能力的影响主要在于法律规定银行对这些存款也需 要保留准备金。假定前例中非个人定期存款占活期 存款的百分比t=50%,其准备率rt为3%,则A银行的 贷款进一步减为63.5万元[100万元×(1-20%-5%10%-50%×3%)] D/R= 1 rd + e + k+rt·t
• 派生存款定义具体解释:
• (1)派生存款必须以一定量的原始存款为基础。 • (2)派生存款是在商业银行内直接形成的。在 实行转账结算的条件下,这就使它具有创造 派生存款的能力。 • (3)以原始存款为基础通过商业银行内的存贷 活动形成的派生存款量,其数量界限应是由 贷款引出超过最初部份的存款。
更一般地,如以D表示活期存款总额,R 表示 商业银行的初始存款准备金(前例中为100), rd 表示央行所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则 D=R[1+(1- rd)+(1- rd )2+(1- rd )3+· · · ] 1 ×R==(1/ rd )R 1-(1- rd ) 式中的1/ rd 被称为简单存款乘数,表示每1元 的准备金变化引起银行体系总存款的变化。 D=
• 三、商业银行信用收缩过程 • 假定: • 1、银行体系由中央银行和多家商业银行构 成; • 2、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20%; • 3、准备金由活期存款和中央银行存款组成; 4、公众不保留现金,并将一切货币收入都 存入银行; • 5、各商业银行只保留法定存款准备金,而 不保留超额准备,其余用于贷款或投资。
• 例如1万元的贷款,转为1万元的存款,通过存 款的派生,形成5万元的存款,这里,派生存 款数应是4万元(即5万元-1万元)。 • 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可表示为:
• 经过派生过程可能形成的最大存款总额= • 原始存款 • 必须保存的最低准备金比率 • 派生存款总额= • 可能形成的最大存款总额-原始存款额
A银行 资产 负债
准备金 +20万元 贷款(证券)+80万元
B银行
活期存款 +100万元
资产
准备金
+80万元
负债
活期存款 +80万元
如果A银行将80万元用于购买证券,证券的出 售人乙将出售证券的所得全部存入B银行,除了A 银行的新增贷款变为证券之外,其余相同。
同样根据20%的准备金率,B银行也只需保留 16万元作准备,其余可用于放贷或投资证券。假定 放贷出去(或购买证券)的64万元也全部存入C银 行,那么, B银行 资产 负债 准备金 +16万元 贷款(证券)+64万元 资产 准备金 +64万元 活期存款
• 例:假设政府预算赤字为1亿元,全部购买 办公用品。分别考察赤字引起公众、财政 部、商业银行体系和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的变化。
• 三、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
• 现代货币供给决定模型的基本模式: • 货币供给等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 即 M=B· m。
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 • 直接发行通货; • 变动黄金、外汇储备; • 实行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最主要)。
+80万元
C银行
负债 活期存款 +64万元
根据同样的道理,C银行也可以将多余的准备 金贷放出去,形成D银行的活期存款。这个过程一 直持续下去,直到整个商业银行系统的活期存款都 转变为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才停止。
银行 活期存款增加额 贷款增加额 准备金增加额
A B C D E :
100 80 64 51.2 40.96 :
• 资产 • 准备金 • 贷款
-20 -80
负债 活期存款
-100
• 如果A银行收回的贷款,是通过客户由B银 行得来的,那么B银行的准备金和活期存款 同时分别减少80万元, • 其资产负债状况为: • 资产 负债 准备金 -80 活期存款 -80
• 同样,根据20%的法定准备率,B银行法 定准备金短缺64万元 (80-80*20%),因而 它也要收缩自己的贷款,以补足准备金, 从而资产负债变为: • 资产 负债 • 准备金 -16 活期存款 -80 • 贷款 -64
• 二、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过程 • 假定: • 1、银行体系由中央银行和多家商业银行构 成; • 2、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20%; • 3、准备金由活期存款和中央银行存款组成; • 4、公众不保留现金,并将一切货币收入都 存入银行; • 5、各商业银行只保留法定存款准备金,而 不保留超额准备,其余用于贷款或投资。
80 64 51.2 40.96 32.768 :
20 16 12.8 10.24 8.192 :
显然,各银行的活期存款增加额构成一个无穷 递缩等比数列,即:
100,100×(1-20%),100×(1-20%)2 ,100× (1-20%)3,· · ·
根据无穷递缩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可知整个 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增加额为: 100+100×(1-20%)+100×(1-20%)2 +100×(1-20%)3+· · · =100×1/20% =500(万元)
(2)这笔以准备金形式持有的资产可分为 两部分:一是商业银行遵照法律规定不能用 以放款盈利的数额(属法定准备金);二是 由于经营上的原因尚未用去的部分(属超 额准备金)。
(四)、派生存款 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 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
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就是商业银行吸收存 款、发放贷款,形成新的存款额,导致银 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的过程。
• 基础货币常以下式表达:
•
B=R+C
• 式中,B为基础货币(由于基础货币也称高能 货币,所以也通常以符号H代表),R为商业 银行持有的存款准备金,C为流通于银行体 系之外的现金,基础货币直接表现为中央 银行的负债。
• 二、财政赤字与基础货币
• 政府财政赤字是一种间接影响基础货币量 的因素。
政府弥补财政赤字方法: • 增加税收 • 发行债券 • 发行货币
假设客户甲向中央银行出售证券获得 100万元,并以活期存款形式存入A银 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经过 不断的存款和贷款过程,计算甲向中 央银行出售证券行为引起的银行系统 活期存款增加总额。
A银行
资产 准备金 +100万元
负债 活期存款 +100万元
A银行肯定不会将新增加的100万元活期存款 放在身边的,于是根据20%的法定比率的要求,将 80万元用来发放贷款或购买证券。假定获得80万元 贷款的借款人全部用于支付货款(或债务),获得 支付的债权人又将其全部存入B银行,那么A、B 两家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变为:
四、货币乘数及其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货币乘数的概念 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是用以说明货币供给 总量与基础货币之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
货币乘数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与货 币供给成正比。
五、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
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率; 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率; 超额准备金比率; 通货比率; 定期存款比率。 以上各因素都对货币乘数负相关
• 商业银行的贴现贷款需求
• 贴现贷款的数量由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共 同决定,而不受中央银行的完全控制。
• 国际收支状况
• 国际收支状况会直接影响外汇市场的汇率。 当国际收支顺差到一定程度,本币面临升 值的压力或迅速升值,从而影响出口,这 是中央银行会增加基础货币投放,以便在 外汇市场上用本币购买外币,阻止本币升 值。反之,当国际收支逆差到一定程度, 中央银行会在外汇市场上抛出外币以换回 本币,从而使基础货币减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一)、原始存款概念 原始存款是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
(二)、原始存款来源:中央银行的基础货 币 中央银行发行基础货币的途径: 购买证券、 外汇和黄金、 贴现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