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名师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精选6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精选6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精选6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精选6篇)1[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朗读形式,把课文读准、读通,读出停顿和节奏,并尝试背诵。

2.通过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

3.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古今对比揭示课题(一)出示图画,引出课题。

1.出示司马光砸缸图片。

提问: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哪个故事?(司马光砸缸)读过这个故事的同学请举手。

2.出示现代文《司马光》:你们以前看到的司马光的故事可能是这样的。

3.出示古文《司马光》:但在六百多年前,司马光的故事却是这样的。

引出课题。

4.一起写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司马光姓什么?名什么?像这样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姓,叫做复姓。

你能说出几个这样的复姓吗?其实咱们早在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姓氏歌》里就曾经接触过复姓,一起读一读。

(PPT出示《姓氏歌》)(二)感受文言文语言特点。

1.第一次看到这篇课文,你觉得它和我们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预设:字数少、句子短、语言不同)2.揭示文体。

像这样,用几十个字就能表达几百字甚至上千字的意思的语言,称为“文言”。

用这样的语言组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也叫古文。

这个故事最早被收录在《宋史司马光传》里。

二、初读文言文(一)教师范读课文。

(二)学生自由读文。

(三)字音指导:“瓮”和“迸”。

1.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瓮”和“迸”。

2.把这两个字放进句子里面,再读一读。

(四)借助停顿符号,同桌练读,读出节奏。

读文言文,不仅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得读出文言文特有的节奏。

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优秀7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优秀7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优秀7篇)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5个汉字,会写7个汉字。

2.能按文言文的节奏读好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文体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1.能按文言文的节奏读好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2.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文体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1.齐读课题。

你知道司马光吗?听说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请你讲一讲!学生讲故事。

2.了解人物,介绍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

陕州夏县人。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作品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等。

主持编撰了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二、听读感知同学们的故事讲得真精彩,但是你知道吗?在《宋史》中记载的这个故事,只有30个字。

古人只用了30个字就把这个惊险的故事讲清楚了。

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注意课文朗读的节奏。

2.想一想课文讲的故事和我们平时听到的有什么不同?3.跟老师一起读课文,读准文章的节奏。

预设: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在课本上圈画生字,小组交流识字。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1.课文中有很多生字,在朗读的过程中你都认识了吗?谁可以给大家领读一下?2.出示5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司、跌、皆、弃、持。

3.学生用自己学过的识字法识字。

预设:用加一加、减一减、分一分、比一比、换一换的方法,分别识字。

如:“司”加一笔变成“同”;“跌”减去变成“失”;“皆”可以分成“比、白”两个汉字;“弃”可以跟汉字“弄”进行比较识字;“持”可以换掉部首“扌”,加“牛”变成“特”。

最新-司马光文言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优秀7篇】不成器文库

最新-司马光文言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优秀7篇】不成器文库

司马光文言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优秀7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1一、说教材。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

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

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正是这样一篇文言文。

它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的七岁男孩的形象。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实为文眼,突显了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全篇内容简单,言简意赅,但故事情节完整。

本文是中年级学生接触的简单的文言文,它犹如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历史先贤,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这将为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对于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为打好学习古文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为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做好铺垫,并对其一生文化素养的积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学生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让学生参考课后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把没写出来的内容补充出来,应做为难点来突破。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也是本课重难点之一。

四、说教法。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读,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采取读式教学法。

谈话导入--讲究激励性;初读寻疑--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美读品味--提倡鉴赏性;熟读成诵--主张积累性;读写结合--激发想象性,意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13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13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13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篇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指导学生能从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认识生词,带着感情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司马光在危急时刻能冷静分析、动脑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课前我们搜集了关于“司马光”的资料,谁能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来说一说。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课题:司马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情?2、指名(1-2人)说说文章内容过渡:刚才,学生们非常认真仔细地读课文。

昨晚,他们安排了一场预演。

现在老师应该检查你对单词的掌握程度。

你有信心吗?3.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词语,指名认读。

(2)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引读第一自然段。

(2)看完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展示课文的插图。

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自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他是谁?(2)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区别?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3)读这一段第二句话,把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读清楚。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司马光》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北宋名臣司马光的历史事迹。

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文化传承以及两宋文学的发展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古代中国帝王的权力和官员的分工;2.学生能够知道司马光是谁,以及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贡献;3.学生能够感受到平明文化的魅力,了解古代诗词的发展和传承。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习如何通过阅读理解历史故事;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发扬中国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对于文化传承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了解文化传承和历史长河的重要性,传承文明。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通过本篇课文学生能够了解到古代的政治制度、文化传承以及两宋文学的发展。

2.让学生感受到平明文化的魅力,了解古代诗词的发展和传承。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化传承和历史长河的重要性。

2.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设计1.课前准备1.通过展示图片等多媒体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承。

2.激发学生对于中国文化传承的兴趣和热爱。

2.课堂教学第一步、导入通过展示战国时期的简牍等文物,让学生了解古人们是怎么记录历史和文化的。

第二步、阅读理解1.针对文本内容进行抽象和概括总结,让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

2.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提倡互相学习,表达彼此对于文本内容的看法和理解。

第三步、文化点拨通过展示文物、诗句等,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传承,培养学生对于文化的热爱。

第四步、带着问题阅读针对文本进行提问,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古代政治和文化的发展。

第五步、文本分析通过文本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文化传承对于维护民族尊严和自信的重要性。

第六步、总结回顾通过总结回顾,让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 《司马光》(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 《司马光》(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理解课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司马光勇敢、智慧的品质,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解决问题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2. 生字词:砸、缸、救、提、扔、喊、爬、伙伴、使劲、别慌、勇敢、智慧3. 课文背景:介绍司马光的历史背景及《资治通鉴》的相关知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勇敢、智慧品质,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解决问题的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资治通鉴》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字词:通过PPT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精讲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司马光》2.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3. 生字词:砸、缸、救、提、扔、喊、爬、伙伴、使劲、别慌、勇敢、智慧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每个词写5遍。

2. 用“砸、缸、救、提、扔、喊、爬、伙伴、使劲、别慌、勇敢、智慧”编写一段话。

3. 摘抄课文中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并写出你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第1篇】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常见文言文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正确断句。

3、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通译全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4、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的方法,感悟文章的内涵,体会文言学习的乐趣。

2、通过改写的方法,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古典气质。

教学重点理解文言文词语的意思,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通译全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古典气质。

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小时候,我们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宋朝,一个小孩与小朋友一起玩耍时,其中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水缸里,这个小孩就急中生智,拿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了落水的小朋友,这个小孩就是司马光,这个故事就是《司马光砸缸》。

这是一则历史故事,最早记录在古代史书中。

由于古代书面语与我们现代的语言有一些不同,所以,我们看到的故事都是翻译成现代语的。

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用古代的书面语讲述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他与我们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体会一下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将不认识的字词圈画出来。

2、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给不认识的字词注音。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根据注音拼读,将读不通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4、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庭、众”可以采用猜字谜的方法;学习“司、持”可以与形近字进行对比识记;学习“庭、跌、众”可以用汉字加减法。

谜语示例: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阳,南阳有雅士,斜帽站船上。

(庭)三人叠罗汉。

(众)形近字示例:司(司机)——同(相同)持(坚持)——诗(古诗)(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基于此理念,教学设计中主要采用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方法。

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表达特色;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让学生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及文言文大意;结合插图,展开想象,让学生感受司马光爱护同伴的美好品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

2.收集司马光的人物资料。

3.准备好工具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了解人物1.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平时所学很不一样的课文,叫文言文。

2.简介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学好文言文,可以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3.揭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宋史·司马光传》,去看看那年发生的关于司马光的故事。

(板书课题:司马光,并相机教学生字“司”。

)4.介绍资料。

(1)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司马光的资料,谁能简要地介绍一下?(2)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老师补充介绍: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热爱学习,后来他成了宋朝有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写下了著名的《资治通鉴》。

司马光,姓司马,是复姓。

5.引导学生回顾一年级下册学习过的《姓氏歌》。

说说你认识或知道的复姓人。

6.结合之前听过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谁能借助插图,猜猜本课讲的是什么内容。

利用已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设计意图:学生对文言文比较陌生,但是同时也对文言文充满好奇。

因此,教师通过介绍文言文的重要性及学好文言文的好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接下来的授课做好铺垫。

此外,课前让学生收集司马光的资料,课上交流,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主人公,还能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马光》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汉字,会写7个汉字。

2.能按文言文的节奏读好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文体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
1.能按文言文的节奏读好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2.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文体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1.齐读课题。

你知道司马光吗?听说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请
你讲一讲!
学生讲故事。

2.了解人物,介绍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

陕州夏县人。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作品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等。

主持编撰了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二、听读感知
同学们的故事讲得真精彩,但是你知道吗?在《宋史》中记载的这个故事,只有30个字。

古人只用了30个字就把这个惊险的故事讲清楚了。

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注意课文朗读的节奏。

2.想一想课文讲的故事和我们平时听到的有什么不同?
3.跟老师一起读课文,读准文章的节奏。

预设: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在课本上圈画生字,小组交流识字。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文中有很多生字,在朗读的过程中你都认识了吗?谁可以给大家领读一下?
2.出示5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司、跌、皆、弃、持。

3.学生用自己学过的识字法识字。

预设:
用加一加、减一减、分一分、比一比、换一换的方法,分别识字。

如:“司”加一笔变成“同”;“跌”减去“⻊”变成“失”;“皆”可以分成“比、白”两个汉字;“弃”可以跟汉字“弄”进行比较识字;“持”可以换掉部首“扌”,加“牛”变成“特”。

四、了解内容
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根据阅读成果填空。

课文主要写________在小伙伴掉入瓮中时,沉着冷静地________救出了小伙伴。

2.我们都知道一个事件一般包括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

作者用这么少的字,有没有把事件说完整呢?请快速阅读课文,然后说一说读了这篇文章后,你知道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了吗?(用原文回答)
预设:
起因: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经过: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结果:儿得活。

五、咬文嚼字
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课文只用了30个字就把故事讲明白了。

我们一起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吧!
1.逐字逐句翻译,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的内容。

2.读一读课文,试着翻译成现代汉语。

预设:
一群儿童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耍),一失足就掉到了缸中,并没入水中。

其他小孩(见出了事情)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起石头把瓮打破,水流出来,这个小孩子便得救了。

3.再读课文,说一说小组讨论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在哪里?重点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特点。

预设:文言文精炼简短、概括力强。

体会文言文的语序有所不同。

例如:
“群儿戏于庭”这句话我们的翻译是:“一群儿童在庭院里玩耍”。

并不像课文中的语序一样直接翻译为“一群儿童玩耍在庭院里”。

六、走近人物
1.危急时刻其他孩子的反应是怎样的?司马光是怎么做的?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读这句话,说一说:大家是怎样做的,司马光是怎样做的?了解作者用众人来衬托司马光的衬托手法。

2.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预设:对朋友不离不弃,遇事临危不乱,机智勇敢。

七、能说会道
1.如果你在现场,可能会怎么做?
2.你觉得司马光的办法怎么样?这个办法好在哪里?
学生自由交流。

3.如果你是被救出的小伙伴,你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做人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

据说那个被救的孩子名叫上官尚光,此人在宋史上没有记载,或许一生之中也没有什么重要的历史贡献。

但他成年之后,对司马光当年的救命之恩却铭记于心,后来上官尚光移居到他地,特意在其住所之内,建造了一座庭院来感念司马光儿时的救命之恩,并且建立碑文来铭记这段史实。

后来人们都叫这座亭子为“感恩亭”。

八、学写汉字
课文同学们学得真好,这么好的故事之所以流传了下来,就是因为它被载入了史册,让我们认真写字,以后用自己优美的文字来表现故事吧!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我们在书写时一定认真写。

强调执笔姿势和书写规范:
执笔:三指执笔,指实掌虚,用笔灵活。

书写目标:规范、端正、整洁。

1.出示生字:跌、登、庭、司、持、弃、众。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登”的上部的笔顺要注意。

4.学生临写生字,教师巡回指导。

小组成员比一比,看谁的坐姿最正确,书法最漂亮,写得最快。

5.背诵课文,用生字填空。

群儿戏于____,一儿____瓮,足____没水中。

____皆____去,光____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九、知识拓展
中国古代神童故事有很多,说一说你知道的故事。

预设:曹冲称象的故事、王戎识李的故事等。

十、巩固练习
1、打开“基础训练/阅读训练-《司马光》”,一起来闯关吧!
2、完成配套练习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