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比较二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国民收入决定和乘数,有何异同?乘数是否越大越好?

1.复习第二章:比较二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国民收入决定和乘数,有何异同?乘数是否越大越好?答: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由总支出所决定,即由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所决定。
一般说来,决定消费函数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心理,因而消费函数较为稳定。
于是,均衡的国民收入大小主要由投资的多少所决定。
当投资增加时,均衡的国民收入相应地增加;反之,当投资减少时,均衡国民收入随之减少。
假设投资变动△I,国民收入随之变动△Y。
那么,△Y与△I之间有何种关系呢?当投资增加△I其直接的结果是使得资本品生产部门增加收入△I,于是家庭部门由于提供了生产资本品所需生产要素而获得等量的收入△I。
家庭部门把这些收入按照边际消费倾向b用于消费支出,使得生产消费品部门获得b*△I的收入。
这些收入再次转入家庭部门,其在b*(b*△I)被用于消费。
如此联锁反应,最初的投资增加△I,引起一系列国民收入增加:△I、b * △I、b2 * △I......于是,在整个变动过程终了时,增加的国民收入:△Y = △I + b * △I + b2 * △I + …… = △I / (1 — b)由于边际消费倾向b大于零小于1,所以1 / (1 — b)大于1。
上式表明,投资增加△I,国民收入将扩大1 / (1 — b)倍;反之,投资减少,均衡国民收入将缩小1 / (1 — b)倍。
上述结论被称之为投资乘数定理,而1 / (1 — b)被称之为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
边际消费倾向越接近于1,投资乘数就越大反之,边际消费倾向越接近于零,投资乘数就越小,但是,应该注意,乘数定理的结论有其成立的条件。
首先,投资乘数效应是长期变动的累积。
这就要求在这一过程中,边际消费倾向较为稳定。
否则,变动的边际消费倾向就会影响到消费支出的数量,从而影响国民收入增加量。
其次,在投资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资本品和劳动力。
如果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遇到资源的约束,那么,国民收入的增加就会受到资本品、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上涨的影响,使得国民收入增加量达不到投资的1 / (1 — b)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宏观经济学第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

从整个经济来看,个人减少消费、增加储蓄 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经济萧条,因而对整个经 济来说是坏事。相反,个人增加消费、减少储蓄 会减少个人财富,但却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 繁荣,对整个经济来说则是好事。
节俭所导致的这种相互矛盾的结果被称为 “节俭悖论”。
E
Y0 Y1
Y
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之间的关系
四、投资函数
投资函数(Investment function)是指厂商的 投资支出与决定投资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投资函数可以写为: I=I0
I
I=I0
O
Y
投资曲线
总需求
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包括消费与投资, 根据消费函数和投资函数,可以写出总需求 函数:
AD=C+I= C c Y +I0= AD+ cY AD为 自 发 总 需 求 ( Autonomous
第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产品市场的均衡
国民收入核算是估计某一时期生产的既定的 国民收入总量。
在什么条件下一国经济将继续生产同样 数量的或更多、更少的国民收入?
解决这一问题涉及到国民收入的决定。
国民收入决定涉及到总需求与总供给。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下一章进行的是总需求分析。
总需求分析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 核心,它包括两个模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模型与IS-LM模型。
三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均衡条件:Y=C+I+G
消费函数:C (C cTR) c(1 t)Y
投资函数:I=I0
政府购买: G G
均衡国民收入: _ Y C cTR I0 G 1 c(1 t)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政府净收入(T)=税收收入(T0)-转移支付(Tr)
(二)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四部门经济中的 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如 下图所示,其中,椭 圆虚线里的部分为三 部门收入流量循环模 型,图中实线为商品 流,虚线为现金流。
上面我们逐一分析了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中的
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以及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关系。在分
析时,是把折旧和企业间接税先撇开,实际上,即使把它们
(二)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如下图所示,其中,椭 圆虚线里的部分为两部门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图中实线为商 品流,虚线为现金流。
三、四部门经济中的恒等关系
在三部门经济中加进一个国外部门就成了四部门经济, 也就是说,四部门经济是开放经济。
(一)投资—储蓄恒等式
加入国外部门的经济活动后,四部门的经济收入构成如下。 从支出的角度看,由于四部门经济中有了对外贸易,国民 收入的构成从支出角度看就于有了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 买和净出口的总和,用公式表示是:
西方经济学
需要注意的是,投资和储蓄的恒等关系决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 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有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投资。 因为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主要由居民进行,投资主要由企业进 行,个人储蓄动机和企业投资动机也不尽相同。这就会形成计划储 蓄和计划投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均衡,引起经济 的收缩和扩张。
(一)投资—储蓄恒等式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然后,代入Y体现式同样求解.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根据收支均衡方程式,有 求得四部门经济中的均衡国民收入为
(2.2.9) (2.2.10)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第三节 乘数原理
一、两部门经济中的投 资乘数 投资乘数就是指 投资的变化所引发的 国民收入变化的倍数。 以KI代表投资(乘2.3.3) 数,有:
消费增量 (△C)
100
100 △I
80
80
80 △I*b
64
64
64 △I*b2
51
…
…
…
…
500
500 △Y
400
△Y=△I+△Ib+△Ib2+△Ib3+△Ib4+…...
二、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Y a b(TR T0 ) I G 1b
Y a b(TR T0 ) I G 1 b(1 t)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七、其它消费函数理论
凯恩斯的理论被称为“a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凯恩斯后来消费理论的发展 重要有下列三种,区别在于争论MPC的大小。
(一)相对收入消费函数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专家杜森贝里提出。其重要
论点是消费者的消费支出重要取决于相对收 入水平。 其论点可归纳为: 1、消费的“示范效应”。 2、消费的“棘轮效应”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5)消费习惯使然。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第二节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均衡国民收入就是收入和支出相等(也可理解为全 社会的总需求和总供应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一、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西方经济学 简答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备注: 与国民收入核算中I=S必然存在不同,国 民收入决定理论中i=s只有在经济均衡时才 存在。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一、消费函数 (Consumption function)
(一)影响消费的因素 1、收入水平,即可支配收入水平——同方向 2、价格水平和价格预期 (1)价格水平主要通过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影响消 费 价格 实际收入 消费 价格 实际收入 消费
c= c( y)
A
α 0 -α s = s( y) 45º y0 y
第二,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则 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MPS。 第三,APC和APS之和恒等于1,MPC和MPS之和也恒等于1。
∵
y = c + s
y y = c y s + y
消费曲线和45度线之间的 关系可用来说明家庭的经济情况 (1)与45度线相交,收支平衡 (2)在45度线之上,借债消费 (3)在45度线之下,有正储蓄 B
c=c(y)
45 0
y
(五)平均消费倾向( APC )
(APC – 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
1、定义 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APC=c/y
我国的消费情况 ——消费率呈现持续走低趋势
近年来,我国消费率呈现持续走低趋势。来 自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1978年,我国的消费 率为62.1%,1981年,我国居民消费率曾达到 67.5%,六五期间平均为66.1%,七五期间平均为 63.4%,八五期间为58.7%,九五期间为59.4%。到 2005年下降为52.1%,而上世纪90年代世界平均消 费率水平接近80%。 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两种。如果再 考虑到2001年—2004年政府消费比重上升和居民 消费比重下降的情况,那就可以进一步看到居民 消费率下降的严重程度。这期间居民消费比重为 78%,政府消费比重为22%。
第13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收入-支出模型
![第13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收入-支出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39a2ad49c850ad02de804103.png)
S
60
E
i
0
-100
500
800
y
图12-8 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相交决定均衡收入
乘数原理
蜜蜂的寓言:从前有一群蜜蜂过着挥霍、奢华的生活, 蜜蜂的寓言:从前有一群蜜蜂过着挥霍、奢华的生活, 整个蜂群兴旺发达,百业昌盛。后来, 整个蜂群兴旺发达,百业昌盛。后来,它们改变了原 有的生活习惯,崇尚节俭朴素,结果社会凋蔽, 有的生活习惯,崇尚节俭朴素,结果社会凋蔽,经济 衰落,终于被敌手打败而逃散。——需求的重要性 需求的重要性。 衰落,终于被敌手打败而逃散。——需求的重要性。 乘数的定义: 乘数的定义:国民收入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自发 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比率。 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理解乘数理论应注意: 理解乘数理论应注意: 社会上的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前 提:社会上的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双重性:若自发总需求减少时, 双重性:若自发总需求减少时,由于乘数作用所引 起的国民收入的减少也要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减少。 起的国民收入的减少也要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减少。
Hypothesis] [A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 Hypothesis] [Relative Income Hypothesis] Hypothesis] [Life Cycle Hypothesis]
莫迪里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
Hypothesis] [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c
CL
0
y
生命周期理论( 生命周期理论(F. Modigliani)
YL×WL=C×NL=C×WL+C×(NL-WL) × × × × -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三、四部门)

关于政府的经济作用,不同发展阶段的西方经济 学家对此有不同的认识。
处在自由竞争阶段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亚当•斯 密(Adam Smith)在《国富论》一书中提出了 政府的三点作用: 国防; 制定并实施法律制 度; 保证“自然垄断”。即认为政府在市场经 济中扮演“守夜人”的角色。
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后,针对“市场 失灵”问题,现代西方经济学家非常重视政府对 经济活动的干预(如凯恩斯)。
C=a+bYd (Yd 表示可支配收入)
Yd=Y-TX+TR
假定: TX=0
TR=0
I=I0
解方程组得均衡国民收入为:
Y =(a+I +G )/1-b 202E0/9/12
0
0
广东金融学院经济贸易系
G=G0
10
例题:
设:C=100+0.75Y ,I=50, G=20 解:建立模型:
Y=C+I+G C= 100+0.75Y I=50 G=20 求解方程得均衡国民收入 YE =(a+I0+G0)/ 1-b
广东金融学院经济贸易系
14
2、税收乘数
(1)定义:是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 动的比率。 税收乘数有两种:一种是税收与收入无关的情形, 即定量税对收入的影响;另一种是税收与收入有关 的情形,即税率变动(比例税)对收入的影响。我 们只研究前一种情形。
2020/9/12
广东金融学院经济贸易系
15
1、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制度或“游戏规则”。 2、制定和实施熨平宏观经济波动的宏观经济政策。 3、影响资源配置以便提高经济效率、社会福利。 例如,汽车市场的“两费两税”:油费(攀升难落), 停车费(最高每小时50元),燃油税(30%、50%、 100%),消费税(最高27%),使车市处于利空状 态,但对实现“绿色交通”大有裨益。 4、制定国民收入再分配政策,解决收入分配中“效率” 与“公平”问题。
第11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收入-支出
![第11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收入-支出](https://img.taocdn.com/s3/m/5101360cba1aa8114431d9d1.png)
⊿Y= ⊿AE= ⊿ (α+I) α
例:乘数
t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Yt= α+It+ βYt-1
β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Y1
Y
边际消费倾向对乘数的影响
AD
[C+I]
C+I C+I
E1
⊿I
E0
⊿Y 45 .
KI = ⊿I
⊿Y
0
Y0
Y1
Y
乘数理论小结: 乘数理论小结:
K=
1
⊿C 1- ⊿Y -
在两部门经济中, 在两部门经济中,乘数的大小 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高低; 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高低; 乘数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资 源尚未充分利用; 源尚未充分利用; 乘数的作用是双向的. 乘数的作用是双向的.
储蓄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 [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 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 占比例. 占比例.
MPS= MPS=
⊿S ⊿Yd
平均储蓄倾向 [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 ——储蓄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 储蓄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 储蓄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
AE
[C+I]
Y=AE AE [C+I] C
E
I
教材P447 教材 图14-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供给=消费+储蓄+税金 即 AE=c+i+g+(x-m) y=c+s+t c+i+g+(x-m)=c+s+t 所以,四部门经济均衡的条件可表示为 i+g+(x-m)=s+t
式中,x表示出口,代表国外对本国商品的需求, 是由外国的购买力和购买要求决定的,本国难以控制, 所以一般假定为外生变量;m表示进口,会随本国国 民收入的提高而增加,它是国民收入的函数,常用m =m0+γy来表示;m0为自发性进口,它不依赖于本 国的国民收入;γ为边际进口倾向,即每增加一个单位 的国民收入所引发的进口增量;x-m表示计划净出口。
括号内任意一项数值的变动,均将按乘数原理导致 均衡国民收入数倍变动。假设出口增加Δx,kx为对外 贸易乘数,则有
由此可见,在封闭经济中,投资、政府支出增加时, 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是1/(1-b),而在开放经济中却 是1/(1-b+γ),乘数变小了,这主要是由于增加的收 入的一部分要用到进口商品上去。
项目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 四部门经济中收入的决定
四部门经济是在家庭、厂商、政府三个部门之外, 再加上国外部门。现阶段,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的趋 势,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闭关自守,因此,必须把 国外部门引入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简单来说,涉及国 外部门的经济活动主要是进口和出口,因此,包括国 外部门的总需求和,从总支出角度决定国民收入, 有如下表达方式:
可以得出: 四部门经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如图3-15所示。
二、 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上述四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公式 中,1/(1-b+γ)是在下述前
提下的对外贸易乘数: (1) 消费支出和进口支出是国内收入的线性函数,
即c=a+by,m=m0+γy。 (2) 税收净额t为给定不变的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