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土地开发整理综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土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概述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旨在评估土地项目的可行性,为项目决策提供参考。

项目概述如下:
1. 项目名称:土地项目可行性研究。

2. 项目背景:近年来,土地资源呈现紧缺状态,但土地开发项目的需求仍高。

本项目旨在评估土地开发项目的可行性,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

3. 项目目标:评估土地开发项目的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以及环境可行性,分析项目的风险和回报,为投资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二、市场需求分析
1. 土地开发项目的市场需求是否存在,需求量如何?
2. 市场竞争因素以及项目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三、技术可行性分析
1. 项目所需的技术是否可行,是否存在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
2. 技术方案的可持续性和可靠性如何?
3. 项目实施所需的技术专业人员是否可以满足需求?
四、经济可行性分析
1. 项目投资成本如何?
2. 预计项目的收入和运营成本如何?
3. 预计项目的回报率和投资回收期如何?
五、环境可行性分析
1. 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如何?
2. 项目是否符合环保法规和政策要求?
3. 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是否可行和有效?
六、风险分析
1. 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什么?
2. 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如何?
3. 有哪些可行的风险应对措施?
七、总结和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估,并对项目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决策依据。

以上仅为土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本框架,具体内容需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土地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土地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述本项目为土地开发项目,旨在利用闲置土地进行开发,提供住宅用地。

项目位于城市郊区,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和生活配套设施。

二、市场分析市场需求分析显示,目前城市郊区缺乏优质的住宅用地,且随着城市扩张和人口增长,对住宅用地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该地区每年新增居民约1000户,而可供住宅开发的土地数量有限,地价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

因此,该项目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

三、技术可行性分析根据土地实地勘察和土地质量检测报告,本项目土地的承载力、地质条件和水源条件等方面均符合住宅开发的要求。

在进行土地开发过程中,可以采用现代化的土地开发技术和设备,确保工程质量和高效率施工。

四、经济可行性分析1. 投资规模:根据土地面积和开发规模,初步估算本项目的投资规模为1000万元。

2. 收益预测:根据市场需求和预计售价,预计项目销售额为2000万元。

3. 投资回报率:根据投资规模和预计销售额,预计项目投资回报率为100%。

综合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确定本项目在经济上具有可行性。

五、社会可行性分析本项目有助于改善城市郊区的住房紧缺问题,提供更多优质住宅供市民选择,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该项目将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为就业创造更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六、环境可行性分析在土地开发过程中,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采取科学的施工措施和环境应对措施,确保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同时,在项目建成后,要合理规划居民区和绿化带,确保生活环境的舒适和健康。

七、风险分析1. 市场风险:市场需求变化、竞争加剧等因素可能对项目销售造成影响。

2. 资金风险:项目的投资规模较大,资金筹集可能会面临困难。

3. 政策风险:政府政策变化可能对项目开发和销售造成影响。

八、建议1. 加强市场调研和需求预测,确保项目开发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匹配。

2. 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分担项目开发和资金风险。

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 XX土地整理项目2.项目类型:土地整理⑴平整土地、改良土壤;⑵调整农地结构、归并零散地。

3.项目性质: 惠民项目。

4.项目建设规模: 项目建设总面积为XX 公顷。

5.项目区的位置和范围: 项目区位于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XX镇境内XX村、XX村范围内, 其四至是东至XXX、西至XXX、南至XXX、北至XXX。

6.项目区的地貌类型: 项目区位于沂蒙山区, 属于丘陵地貌;项目区的形状如XX.项目区土地权属状况: 项目区土地为临朐县XX镇XX行政村村集体所有, 土地权属界线清楚,面积准确。

集体所有权已在XXXX年进行了所有权登记发证.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区主要建设内容是土地平整、农田水利、道路交通和林网建设三个方面。

⑴土地平整: 通过对项目区土地利用进行规划, 对零星地类、废弃的坑塘、沟渠、断头路及零星的不毛之地进行整理, 使其变为耕地,使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

土地平整, 可提高农业灌溉效率, 实现节约用水,提高农作物产量, 为此需平整土地面积XX亩,完成土石方工程XXX万立方。

⑵农田水利: 农田水利工程的完善是确保项目区粮食稳产丰收的基础, 因此必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提高抗御自然灾害(旱与涝)的能力.为解决灌溉水源, 拟对项目区地下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根据项目区水资源分布情况和供需水量要求计算结果, 分别布置硬化渠道和机井。

7.为解决排涝问题、提高防涝能力, 需要在项目区建立通畅的排水系统工程, 使项目区内容各田块的积水通过排水系统排向项目区外。

8.⑶道路交通与林网工程:项目区的田间路网布局不合理, 路窄坡陡,断头路较多, 农作物的运输很不方便。

因此本着利用和改造现有道路、节约占地的原则, 按照规范标准修建田间道路, 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的需要, 同时要配套完善项目区林网工程的建设。

9.项目区整理前后耕地质量变化情况:项目区整理前, 耕地质量按照高产田和中低产田所占面积的百分比来讲, 高产田占面积的5%左右, 通过项目实施后高产田面积将增加到总面积的30%以上, 原有低产田全部改造为中高产田。

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土地整理是指对于城乡未利用土地、闲置土地或低效用地进行合理利用的过程。

本报告旨在对土地整理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土地整理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效益。

二、背景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土地资源日益紧缺。

大量的土地被低效率利用,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进行土地整理成为迫切的任务。

三、目标和方法本研究的目标在于评估土地整理的可行性,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整理方案。

通过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结合现有经验和实践,综合利用经济学、社会学、规划学等相关知识,评估土地整理的潜力和影响。

四、可行性评估4.1 社会、经济因素在社会层面,土地整理可以减少废弃土地的存在,回收利用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条件。

在经济层面,土地整理可以增加土地价值,提高土地的市场流通性,吸引外部投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4.2 技术、环境因素土地整理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土地调查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整理效率和质量,并减少资源浪费。

同时,在整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五、效益评估5.1 经济效益土地整理可以提高土地的市场价值,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促进产业发展。

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效率,可以降低土地成本,提高土地的投资回报率。

5.2 社会效益土地整理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的居住品质,增加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的供给。

同时,整理后的土地可以用于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等。

六、风险与对策土地整理涉及多方利益,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例如,土地权属和产权问题、政策支持和合作机制等。

为了降低风险并保证整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社会参与和合作。

七、结论土地整理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土地整理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发展。

土地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申请表可行性研究摘要书目录第一章综合说明 (2)1.1项目名称 (2)1.2项目类型 (2)1.3项目性质 (2)1.4项目建设规模 (2)1.5项目区范围 (2)1.6地貌类型 (2)1.7土地权属状况 (2)1.8项目新增耕地率 (3)1.9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3)1.10新增耕地质量 (3)1.11项目预期目标和任务 (3)1.12项目建设工期 (4)1.13项目预算投资 (4)第二章项目背景 (5)2.1 X简况 (5)2.1.1地理位置 (5)2.1.2 自然条件及土地条件 (5)2.1.3社会经济情况 (6)2.2项目提出的原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7)2.2.1项目提出的原由 (7)2.2.2建设必要性 (7)2.2.3项目建设意义 (7)2.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8)2.3.1相关法律、法规 (8)2.3.2相关规划 (8)2.3.3相关技术规范、标准 (8)2.3.4编制依据的相关基础资料 (9)第三章项目区概况 (10)3.1自然条件 (10)3.1.1地形地貌 (10)3.1.2气候 (10)3.1.3 土壤 (10)3.1.4 水文与水文地质 (10)3.2社会经济状况 (10)3.3自然灾害 (11)3.4土地利用现状 (11)3.4.1土地利用结构 (11)3.4.2耕地质量现状 (12)3.4.3土地利用经济效益 (13)3.5基础设施条件 (13)3.5.1交通条件 (13)3.5.2排灌设施 (13)3.5.3电力设施 (13)3.5.4农田防护设施 (13)第四章项目分析 (14)4.1项目的合法性分析 (14)4.1.1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14)4.1.2批复情况 (14)4.1.3符合相关规划 (14)4.1.4符合村民意愿 (14)4.2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15)4.3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16)4.3.1供水量分析 (16)4.3.2需水量分析 (16)4.3.3供需平衡分析 (16)4.3.4节水措施 (17)4.4土地适宜性评价分析 (18)4.4.1评价范围 (18)4.4.2评价方法 (18)4.4.3评价因子的确定 (18)4.4.4评价分析 (18)4.4.4评价结果 (19)4.5土地利用限制因素 (19)4.5.1土地利用主要限制因素 (19)4.5.2主要对策 (20)4.6 公众参与分析 (20)第五章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 (21)5.1规划原则 (21)5.2规划依据 (21)5.3规划目标 (21)5.4建设标准 (22)5.4.1土地平整标准 (22)5.4.2农田水利标准 (22)5.4.3道路工程 (22)5.5总体布局 (23)5.5.1土地总体利用布局 (23)5.5.2农田水利总体布局 (23)5.5.3道路工程布局 (23)5.6建设内容 (24)5.6.1土地平整工程 (24)5.6.2灌溉排水工程 (26)5.6.3道路工程 (27)5.6.5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28)第六章项目区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29)6.1土地权属现状 (29)6.2土地权属调整的原则 (29)6.3权属调整程序 (30)第七章实施措施与工程管理 (32)7.1实施措施 (32)7.1.1组织机构 (32)7.1.2管理制度 (32)7.2工程管理 (33)7.2.1管理机构 (33)7.2.2管理措施 (33)7.2.3经费筹措 (33)第八章施工组织设计 (34)8.1施工条件 (34)8.2施工总布置 (34)8.3主要工程施工 (34)8.3.1土地平整工程 (35)8.3.2农田水利工程 (35)8.3.3道路工程 (36)8.4施工总进度 (36)第九章投资预算 (38)9.1编制说明 (38)9.1.1投资预算依据 (38)9.1.2投资预算编制说明 (38)9.2费用构成计算标准 (39)9.3投资进度计划 (44)第十章效益分析 (44)10.1社会效益分析 (45)10.2生态效益分析 (45)10.3 经济效益分析 (46)10.3.1效益计算 (46)10.3.2静态评价指标经济效益评价 (46)10.4 耕地质量评价 (46)第十一章风险性分析 (48)11.1项目主要风险因素 (48)11.2风险程度分析 (48)11.3防范和降低风险措施 (48)第十二章结论及建议 (50)12.1可行性研究结论 (50)12.2存在问题与建议 (50)第十三章附件、附图 (51)XXXX田土地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综合说明1.1项目名称XXXX田土地开发项目。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研报告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研报告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研报告【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的开发整理成为重要的环节。

本项目旨在对地进行土地开发整理,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

【项目目标】:1.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闲置土地。

2.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布局的合理性。

3.改善土地利用的环境效益,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项目内容】:1.土地调查:对项目区域的土地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包括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现状、用地结构等。

2.土地规划:根据土地调查结果,制定土地规划方案,包括用地分区、建设布局等。

3.土地整理:对土地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包括土地征收、土地整合、用地专项规划等。

4.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土地规划方案,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排水系统、绿化带等。

5.用地开发:将整理后的土地进行开发利用,包括住宅建设、商业用地、公共设施等。

6.环境保护:在土地开发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采取措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项目效益】:1.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土地整理,使闲置土地得到有效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地的经济效益。

2.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土地整理后,能够使城市空间结构更加合理,提高城市的功能布局和居住环境。

3.提高城市发展质量:通过土地开发整理,能够推动城市的发展,提高城市的经济发展质量和城市形象。

4.改善环境效益:土地整理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提高土地利用的环境效益。

【项目实施方案】:1.项目组成:设立项目组,由土地规划、土地管理、市政工程、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组成,形成合作机制。

2.组织调配: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3.技术支持:积极取得技术支持,利用先进的土地规划与管理技术,提高项目的实施效果。

4.宣传推广:加强对项目的宣传推广工作,提高对项目的认知度和理解度,争取社会支持。

【项目投资】:1.建设投资:包括土地征收、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开发等方面的投资,预计总投资金额为X万元。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一、研究报告编制目的
1、为了确定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要仔细编写,完全按照要求进行编制;
2、研究报告将会作为投资决策或项目批复的重要依据,项目经理在
编制研究报告时应当慎重不可掉以轻心,相关说明必须清晰,严谨;
三、研究报告编制要求
1、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
(1)申请书:报告申请的请示及其报告所涉及的内容;
(2)概要:对报告的内容及要点进行简要说明;
(3)基础数据:介绍和分析开发区域的地理位置及社会状况,为下
文论证提供基础数据;
(4)分析论证:以客观、系统的方式,对项目的建设进行市场调研、经济分析、技术分析、政策利益分析等方面的论证;
(5)结论:根据上文对项目的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结论可以为正
面结论或反面结论;
2、研究报告的文字规范
(1)语言要求:语言要求简洁、准确、明了;
(2)格式要求:报告必须符合正式的文件格式,如标题、表格、图样、附录等要求;
(3)内容要求:内容必须丰富、翔实,有足够的资料说明;
3、报告的递交要求。

土地投资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

土地投资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

土地投资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土地投资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指对土地开发项目进行全方位、深度、科学的研究和分析,以评估其投资价值、可行性和风险程度,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以达到最大化投资效益的目的。

一、前言在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投资土地开发项目已成为众多投资者的首选。

然而,在投资开发过程中会遇到诸如土地用途、拓展空间、市场需求、政策环境等问题,因此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做出明智的决策,降低投资风险。

二、项目背景介绍项目的基本信息,如项目名称、所处区域、土地面积、现状利用状况等,说明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三、市场分析分析项目所在地的市场现状、市场规模、市场需求和市场前景等,评估项目的市场潜力和市场风险。

同时,还需分析竞争对手的市场地位和市场份额,为项目后期经营提供参考。

四、技术分析技术分析主要包括项目方案设计、施工工艺和装备选择等,评估项目是否符合规划标准、技术可行性和投资效益。

具体可评估项目的用地是否合理,是否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是否有利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等。

五、投资和财务分析投资和财务分析主要是通过财务指标和风险分析来评估投资可行性和风险程度。

具体包括估算项目投资总额、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和投资风险等。

在此基础上,可对项目进行盈利预测和财务预测,为后续资金筹措和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六、经营计划和管理方案经营计划和管理方案主要是针对项目后期经营和管理进行规划和设计。

包括运营模式的选择、市场推广方案、资金营运计划、人力资源管理和风险管理等。

经营计划和管理方案不仅关系到项目的长期发展,也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投资效益和投资风险。

七、结论和建议在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后,需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和风险分析,得出结论。

同时需就项目优劣势和客观情况提出建议,以便决策者在后续投资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以上就是土地投资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本要点。

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不仅有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同时也有利于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项目概况1.1项目提出的原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1.1.1项目提出的原由(1)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县位于**省东部,**市腹心,是**省农业大县。

全县2001年耕地面积107458.47公顷,人口132.88万人,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081公顷,是**省人多地少的县份之一。

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全县人地矛盾存在着日益加剧的趋势。

一是人口基数大,惯性增长导致人口总规模膨胀迅速;二是由于历史原因,本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基础建设欠帐太多,近几年大量补偿性建设占地日益增多;三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东引西进”战略的实施,全县城镇化进程和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各项建设对耕地的占用明显增多;四是农业结构调整也会导致耕地面积下降。

(2)项目区社会经济条件亟待改善项目区位于**东部,地势平坦,坡降小于1/5000。

由于近年来工矿用地占用耕地的日益增加,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当地人民生活一直处于全县较低水平,2000年农村人均收入也仅达到1580元,仍没有摆脱贫困的面貌。

近几年项目区群众虽然自发对部分砖瓦窑进行了整理,也取得了一些经验,但由于投资标准低,已整理的耕地,仍未摆脱“怕旱、怕涝、”的被动局面,离高产、稳产田的耕作条件仍有相当距离。

致使当地群众广种薄收,农业生产效益低下,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高。

这样的社会生态经济条件如得不到及时改善,将阻碍**县社会经济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3)政府重视,群众积极。

**县县委、县政府多年来一直重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并把土地开发整理作为实现全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实施了目标管理,同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土地开发整理。

当地群众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挖掘已利用土地潜力的热情高,曾多次利用农闲季节进行中低产田的改造整治。

近年来,全县通过积极推行土地开发整理,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1992-2001年全县已整理开发土地467.64公顷,并对已开发整理的土地实施了高效合理的开发利用,有力的促进了全县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取得了很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1)有效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本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将较大幅度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可有效扭转**县人口大量增加情况下耕地大量减少的失衡趋势。

另一方面,项目区所在地的乡镇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极小,耕地是当地群众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但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差,农业生产效益低下,至今还没有摆脱落后的面貌。

如果能以本次土地整理为契机,不仅可以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和土地生产效益,而且可以直接提高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进一步促进全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项目的实施可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较大的生态建设意义项目区将按照“田成方、路成框、林成网、旱能浇、涝能排”的要求进行高标准建设。

农田防护林网的建设可以提高项目区的林木覆盖率,并起到涵养水源,降低风速,改善田间小气候的效果,构成了稳定性强、生物生产能力较高的农业生态系统,提高了项目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同时,以土地整理为契机,积极开展土壤改良,通过广施有机肥,秸杆还田、种植绿肥、合理轮作等措施,可使项目区土壤团粒结构增加,保水保肥性能增强,耕地质量得到根本改善,因此,项目建设对区内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巨大意义。

1.2项目简介1.2.1项目类型申请作为国家土地整理重点项目。

其主要原由如下:**县作为**省的农业大县,近年来,社会经济虽然得到了较快发展,但由于底子薄,与周边县市相比,经济水平还比较落后。

**县为国家级贫困县,2001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仅373388万元,人均收入为2824元,而项目区所在地农民人均收入仅有1580元,远低于全县平均水平,仍没有摆脱贫困的面貌。

虽然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本项目区的整治建设,积极筹措资金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投资建设,当地群众也愿意投工投劳参与整理,但由于整理项目工作量大且艰难,依靠**地方财政和当地群众的自身力量,土地整理工作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不能得到很好的进展,更不能形成长期的综合效益。

因此,十分需要国家投入一定量的资金进行扶持,特申请该项目作为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重点项目。

1.2.2 项目性质本项目性质属土地整理。

1.2.3 项目范围项目区位于**县东部,共分5片。

其中:**片:涉及**乡张老家、泥河店2个行政村,该片东至张老家居民点,西至夏楼村界,南到大雷沟,北至泥河。

**片:涉及**乡徐楼、**2个行政村,该片东至**村生产路,西到徐楼村居民点,南至乡村道路,北至**村生产路。

**片:涉及**镇的段寨村,该片东至段庄村,西至豆门乡界,南至枣营村,北至段寨村。

**片:涉及**镇的宋楼、门张楼2个行政村,该片东至侯楼到门张楼道路,西至宋楼居民点,南至门张楼居民点,北至黑河。

**片:涉及**乡的赵寨、杨吉屯、林楼3个行政村,该片东至后林楼到前林楼道路,西至乡村道路,北邻朱庄村,南邻黄店村。

1.2.4项目规模项目规模包括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1)建设规模项目建设规模为519.97公顷。

其中,**片规模为123.84公顷,**片规模为94.29公顷,**片规模为69.83公顷,**片规模为131.88公顷,**片规模为100.13公顷。

(2)投资规模项目区总投资规模为998.45万元,单位面积投资为1.92万元/公顷。

1.2.5项目工期项目工期为一年。

1.2.6项目目标与任务根据国家对土地整理项目的要求,依据项目规划任务书,确定本规划的总体目标为:实现项目区田、水、路、林综合治理,以打谷场、砖瓦窑整理为主要途径,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具体目标为:(1)对项目区内的打谷场、砖瓦窑等进行整理,以改善项目区内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耕地为主,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和效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2)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通过整理,项目区净增耕地55.13公顷,净增耕地占项目区总规模的10.60%。

(3)改善农田设施条件,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

通过土地整理,全面改善农地生产条件,使项目区内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提高30%。

(4)提高土地利用率。

通过整理,项目区土地利用率达到100%。

(5)改善生态环境。

项目区内通过实施土地平整、农田林网建设等工程,使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二、报告编制依据2.1报告编制依据2.1.1有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1.2国土资源部有关规定和文件1.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166号;2.《关于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39号;3.《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办法》;4.《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

2.1.3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和规范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2.1.4地方性文件及有关计划、规划1.《**省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2.《**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3.《**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4.《**县土地利用年度计划》5.《**县土地整理与开发规划(1997—2010)》6.《**县2004年度土地开发整理综合项目计划书》7.《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水利电力部(1984)8.项目区涉及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9.**县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电力、交通等部门专项规划。

2.1.5项目区有关资料1.项目区1:1万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2.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变更调查面积量算表、汇总表3.项目区水资源状况资料4.项目区土壤资料5.**县农业区划资料6.项目区供电状况资料7.项目区道路情况资料8.项目区水利现状资料9.项目区林业现状资料10.**县水利、农业、电力、交通、林业、环保等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定额等资料11.**县及项目区涉及村庄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2.2报告编制过程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申报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的通知精神,**省**县国土资源局依据本区境内可进行土地整理的土地比较多的实际情况,组织土地、农业水利、林业、交通等方面专家,赴现场考察,选择可以立项的土地整理项目区,最终选定本报告申报项目区的范围。

组织各方面有关专家学者对该项目进行了立项可行性研究论证,与会人员一致认为项目可行,建议立项实施。

至此,在广泛收集分析各方面资料的基础上,编制本研究报告。

三、项目区概况3.1自然条件3.1.1地理位置项目区位于**县东部,具体涉及**乡、**乡、**镇、**镇、**乡5个乡镇的10个行政村,10个行政村为:**乡的张老家、泥河店;**乡的**、徐楼;**镇的段寨;**镇的宋楼、门张楼;**乡的杨吉屯、林楼、段寨。

地理坐标为:**片:东经114°54′37"—114°55′35",北纬33°38′48"—33°37′57";**片:东经114°58′56"—114°59′53",北纬33°45′11"—33°45′41"。

**片:东经114°58′40"—114°59′26",北纬33°29′12"—33°29′34";**片:东经115°02′18"—115°03′49",北纬33°52′30"—33°53′22";**片:东经114°56′55"—114°57′50",北纬33°41′39"—33°42′21";3.1.2地形地貌项目区属微斜平原区,地势平坦,由西北向东南地面比降为1/5000左右。

3.1.3水文地质**县境内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

地表水主要依赖于自然降雨,降水除蒸发消耗、植物吸收、渗入地下外,形成地表径流。

由于降水多集中在汛期,为减少洪涝灾害,多以排为主,利用甚少,地表水由于水浅、量少,可用而不可靠。

项目区所在区域地下水主要是裂隙潜水和浅层承压水,一般埋深3-5米左右,属于中等富水区和强富水区,岩性为中细砂和细砂,砂层厚度大于5米,底板埋深为30-40米,单井出水量30-35m3/小时,静水位为3-10m,动水位为5-15m,水质较好,矿化度1g/L左右,适宜农业灌溉和人畜饮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