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秘书史》思考题参考答案
中国秘书史复习题答案

中国秘书史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秘书工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汉朝答案:A2. 秘书工作在古代中国主要承担哪些职责?A. 记录和整理文书B. 管理国家财政C. 军事指挥D. 法律制定答案:A3.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认为是秘书工作的代表人物?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墨子答案:C4. 秘书工作在现代中国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些阶段?A. 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B.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C. 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D.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答案:A5. 当代中国秘书工作的特点是什么?A. 以文书工作为主B. 以行政管理为主C. 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D. 以服务领导决策为主答案:D二、填空题6. 秘书工作的基本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保密性、准确性、及时性7. 秘书工作的主要职责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书处理、会议组织、信息收集8. 秘书工作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内部管理、促进决策执行三、简答题9. 简述秘书工作在古代中国的发展情况。
答案:在古代中国,秘书工作主要体现在宫廷和官府中,负责记录、整理和保管文书,以及协助处理政务。
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秘书工作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体系,秘书人员的地位和作用也逐渐得到提升。
10. 阐述现代中国秘书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答案:现代中国秘书工作面临的挑战包括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以及对秘书人员综合素质的更高要求等。
应对策略包括加强秘书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技能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加强与国际秘书工作的交流与合作。
四、论述题11. 论述秘书工作在当代中国社会的重要性及其发展趋势。
20《中国秘书史》 (6)

第三节 元朝的文书档案工作
第三节 元朝的文书档案工作
一、文书工作制度 照刷、磨勘制度 朱销文簿制度 翻译缮写制度 公文署押制度 当面交卷制度 催办制度 周年交案制度 印章的制作、保管、使用 公文传递制度
第三节 元朝的文书档案工作
二、公文文体 皇帝和皇后、太子颁下的文书,沿用前代的诏书 宣命、敕牒、懿旨、令旨 皇帝颁下的文书统称为圣旨 臣下上呈皇帝、太子的文书沿用前代的奏、启等 各级官府的下行文有答付,今故牒、指挥等;上行文有
呈Hale Waihona Puke 申、牒上、牒呈上等;平行文有咨、平牒等 三、档案工作
架阁库 实录院、国史院
思考题:
1.简述辽朝秘书机构设置的特点。 2.简述金朝的“急递铺”制度。 3.简述元朝的中枢秘书机构及其职能。 4.综述元朝的“吏治”问题的产生及其影响。 5.试分析多民族文化融合对秘书工作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金朝的秘书工作 (一)秘书机构和人员
中央设有尚书省,总揽政务,长官为尚书令 元帅府,掌管军政,后改称枢密院 奏事官 翰林学士院,负责拟制诏命 地方府、州、县各级官衙内设有判官、掌书记、主簿、 孔目等秘书官职
第一节 辽金的秘书工作
低级秘书:知事、书写、都目、吏目、典吏、书吏、 抄事、司吏、主文、贴书、知印 (二)文书档案工作
《中国秘书史》
第七章 辽金元的秘书工作
知识点:
1.辽、金、元时期的秘书工作体现了多民族秘书工作经验相 互混合的特点 2.各级秘书机构中都配有通晓多种民族语言的秘书官吏 3.辽代秘书机构分为南北两套系统 4.金代创立了快速传递文书的急递铺制度 5.元代在秘书官吏的选拔、文书档案工作制度和文书传递制 度方面为后代提供了宝贵经验
第一种,大批弃学少年为见习吏员 第二种,由吏员的子弟充任 第三种,由被开除的吏员充任 (二)地方官衙中秘书吏员的来源 主要来自见习吏员 另一种来源是从民间直接选用 (三)中央政府秘书吏员的来源 “岁贡” 职官任吏员
《秘书学概论》思考题答案-第一章.doc

《秘书学概论》绪论1.秘书学发展阶段的成果表现在哪些方面?秘书学发展阶段的成果可以概括为:(1)秘书职能的发展转变(2 )建立了秘书学科(3 )秘书职业化的初步形成(4 )秘书工作手段与方法的大变革2.秘书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秘书学就是研究秘书工作和秘书活动的特性与规律的科学。
3.从广义看,秘书学研究的内容和范围包括哪些?从广义层面我们认为,秘书学是一个包括理论秘书学、应用秘书学、历史秘书学和秘书教育学四个主要部分构成的理论体系。
4.秘书学与文书学、档案学有什么区别?秘书学、文书学、档案管理学都是独立的、密切相关的学科。
从学科产生的时间来看,档案学的产生已有70多年历史,文书学与档案学产生的时间大致相当,领属于档案学的档案管理学产生的时间也相对较早,而秘书学产生的时间距今只有30年。
从研究对象来看,秘书学研究秘书工作与秘书活动及其规律,文书学研究文书现象及其规律,档案管理学研究档案形成、发展和档案工作实践。
这是它们各自成为独立学科并相互区分的主要标志。
秘书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比如秘书学研究文书与档案,不能混同于文书学和档案管理学。
"秘书学不能一般性地去研究这些内容,应当从秘书工作的特点出发,根据秘书工作的需要和要求,研究与秘书工作有密切关系的那部分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的内容。
"所以说,秘书学、文书学、档案管理学既是密切相关的学科,也是有明确分野、各自独立的学科。
《秘书学概论》第一章思考题参考答案1.什么是秘书?《辞海》对秘书的定义是什么?定义秘书概念,首先应将其界定为一种职业,在此基础上,再对秘书这一概念的内涵进行定义。
应从三个方面考虑问题:一是秘书的主要活动范围是领导机构或领导者身边;二是秘书的主要工作方式是处理信息和综合服务;三是秘书工作的根本性质是辅助管理。
《秘书国家职业标准》(2006 ):秘书是"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上司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并为决策及实施提供服务的人员。
(0213)《秘书学》复习思考题

(0213)《秘书学》复习思考题一、判断题(下列说法,错误的请在题前括号内打“×”, 正确的打“√”。
)1、()1985年,在全国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座谈会将“参与政务、掌管事务”确定为秘书工作的主要任务。
2、()从秘书服务对象的社会属性分类,我国秘书队伍可以分为公务秘书和社会秘书。
3、()历史上尧舜时期设置的官职之一“纳言”,是我国古代秘书的雏形。
4、()夏商周三代,是我国国家秘书工作正式确立的时期。
5、()在唐代,具有“封驳”职能的部门是尚书省。
6、()唐代的贴黄制度首开公文摘要叙事之先河。
7、()产生于明代的“票拟”制度,近似于现代公文处理程序中的“拟办”。
8、()“文电”指文件和电报。
9、()公务电话无须强调保密,应强调说话声音清晰,语调平和。
10、()秘书陪同客人走路,应请客人位于自己的左侧,以示尊敬。
11、()名章属于私人用章,加盖个人名章,可作为个人对某件事负责的凭证。
12、()大事记通常采用流水帐式的编年体,既要记述事件本身,还要阐明原因和意义。
13、()在领导活动安排中,时间间隔越近,安排越要明白具体,准确无误。
14、()接待来访者,应遵循礼貌、负责、方便、时效的原则。
15、()在公文中标引主题词的顺序是先标类属词,再标类别词。
16、()为提高工作效率。
一份公文中可以既包含报告事项,又包含请示事项。
17、()一份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其发文标识、机关代字、印章三者必须一致。
18、()公文的成文日期以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
19、()紧急公文根据紧急程度分为特急、加急、急件三种形式。
20、()秘书进行辅助决策,一般是在领导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方案后再提出补充意见。
21、()汉代的统治者将文书作为施政的重要手段,规定“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
22、()尧舜时期“进善旌”、“诽谤之木”的故事,可以认为是我国官方信访活动的源头。
2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秘书机构是商朝时期出现的太史寮。
20《中国秘书史》 (5)

一、文书工作制度 用纸制度,公文折叠制度,装封、编号制度, 贴黄制度,拟制和誊录制度,签名、判署制度, 一文一事制度,移交制度,引黄,公文抬头避讳制度, 公文格式,军邮制度,保密制度 新产生的文书工作规则:进草,录白,录黄、画黄
当皇帝的顾问,讲经读史等 宋代翰林学院是皇帝名符其实的机要秘书处
二、信访机构 (一)鼓院、检院 (二)唐宋信访机构比较
第三节 秘书官吏
第三节 秘书官吏
一、宋朝秘书来源概述 从科举考试中录用 由地方官员自行聘任 从下级官府中提升 “官”和“差遣”
二、强调从基层提拔秘书官 “举非州县之职, 则毋以台谏选焉”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二、政事堂 长官为正宰相,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
章事” 职掌为“佐天子,总百官,平庶政,事无不统” 秘书机构有:孔目房、勾销房 主要秘书有:检正官、堂后官
三、地方秘书机构
第二节 皇宫秘书机构
第二节 皇宫秘书机构
一、翰林学士院 职责是为皇帝起草各种重要诏书,并侍从皇帝出巡,充
架阁库 千丈架阁法 (二)档案工作制度趋于完善
档案的集中、整理、保管、鉴定销毁、查阅等基本程序系 统化,沿用至今
思考题:
1.简述宋代中枢秘书机构的组成。 2.简述宋代信访机构的设立及特点。 3.简述宋代秘书的选拔方式。 4.试分析宋代秘书的民族气节及其影响。 5.为什么说隋唐两宋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成熟时期。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一、三省、枢密院及三 司中的秘书机构
(一)中书省内的秘书 机构
(二)门下省内的秘书 机构
(三)尚书省内的秘书 机构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秘书史试题答案(5篇材料)

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秘书史试题答案(5篇材料)第一篇: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秘书史试题答案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秘书史试题答案一、单选题1—5:BAACB6—10:BCDBB11—15:BCCDC16—20:CCCCD21—25:DDABB二、多选题26:AB27.ADE28.BDE29.AB30.ACDE三、名词解释31.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用缣帛制作文书,我们称之为缣帛文书。
32.是宋代随着档案激增和文书处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从中央到地方普遍设立起专门化的档案房。
33.指凡以官署的名义向皇帝陈述、请示有关政务、军情、钱粮等公事所用的上行文。
34.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先后开辟了几十块抗日民主根据地,并分别建立起了抗日民主政府,习惯称为边区政府。
35.俗称“小军机”,从内阁和各部院司员中选调兼任,由原衙门报送,经军机大臣考试,合格者被带领引见,有皇帝决定任用。
四、简答题36.命辞:卜问何事;验辞:日后是否应验37.秦朝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驿传制度:在水陆交通线上每隔五里设一邮,每隔十里设一亭,每隔三十里设一驿。
驿分骑马传送的路驿和以舟船递送的水驿。
各县衙所在地设传,并筑有馆舍,为传递公文的人员提供食宿、快马。
驿传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大大加快了公文传递速度,提高了公文效率。
38.比明代的票拟制度更为规范,制定了专门的票签样式,对各种内容的题本该如何拟写批示有一定的程式。
一般性问题可按定式拟写票签;较为复杂的问题,按规定可提出多种处理意见,拟写双签、三签或四签,并附以说帖,以供皇帝选用。
箬皇帝认为拟写的处理批示不妥,则需重新改写票签,称为改签。
39.(1)批阅重要的来文来电;(2)组织会务工作;(3)参与决策;(4)指导文件材料的秘密收藏工作;(5)管理会计工作和机关行政事务40.(1)宫廷权力之争的反映,是封建权位斗争的必然结果,是象征化的皇权与实务化的秘书机构之间的矛盾。
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秘书史试题答案

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秘书史试题答案一、单选题1—5:CBACB 6—10:DDCAA 11—15:ACBDD 16—20:ACABC 21—25:CBDCA二、多选题26:ABCD 27.AB 28.BCE 29.ABCDE 30.BDE三、名词解释31.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
32.魏晋南北朝时期由曹丕增设的秘书职位,相当于皇帝的机要秘书处长。
33.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署普遍设有朱销文簿,反映处理的公文均按时间先后逐日逐项登录于文簿上,处理完一件就用朱笔勾销一件。
34.下级公署职员行用于上级公署职员,及人民行用于公署职员的上行公文。
35.魏国时设立主书一职,即主管国君文书的官员。
四、简答题36.宗庙是历代王朝的神圣之处,被视为完全统治的精神支柱,国家权力的象征。
与宗庙同时修建土神和谷神庙,称为社稷。
由于宗庙、社稷都有专人严加守护,一般臣民不准进入,所以,保存于此的加固档案很安全,不易流散、外传。
37.(1)削弱相府,起用尚书;(2)尚书台的设立;(3)尚书台最后取代相府38.(1)收受内外奏章,参验稽考,驳正其违失,分类抄写后发交对口部门办理;(2)皇帝上早朝时,六科轮流派官员一人,侍立朝堂一侧,记录圣旨;(3)将每天收集的奏章,逐一抄成副本,汇编成册,五年一送内阁,以供编纂;(4)所收受的题、奏、本、状和奉旨发落的事件,由六科的都给事中于早朝时一起到御案前进呈给皇帝;(5)检查各官署奉旨执行的任务是否完成,或进展情况如何,五天一清理,完成者即予注销。
39.谕是皇帝主动颁布的命令性文书。
另外,虽然是针对某一官员的奏请时所作的请示,若同时将其宣示百官一体遵行也称谕。
旨是批答朝内外官员的奏请时所做的指示性文书,一般只发被奏请者本人。
40.(1)中央秘书处是领导机关日常工作的执行者;(2)秘书工作是机要工作的总汇;(3)中央秘书处是上下联系的枢纽。
五、论述题41.秦朝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驿传制度:在水陆交通线上每隔五里设一邮,每隔十里设一亭,每隔三十里设一驿。
《秘书学概论》思考题答案-第一章

《秘书学概论》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第一篇:《秘书学概论》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秘书学概论》第一章思考题参考答案本文为《秘书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高等学校秘书学专业系列教材)第一章的思考题参考答案。
本文档以CQ资料模板,规范了文档结构图,能提高效率。
打开“视图〔v〕→文档结构图〔D〕”,可快速查找、学习、利用。
(CQ资料)秘书学,秘书学概论,第章,思考题,参考答案1.什么是秘书?《辞海》对秘书的定义是什么?定义秘书概念,首先应将其界定为一种职业,在此基础上,再对秘书这一概念的内涵进行定义。
应从三个方面考虑问题:一是秘书的主要活动范围是领导机构或领导者身边;二是秘书的主要工作方式是处理信息和综合服务;三是秘书工作的根本性质是辅助管理。
《秘书国家职业标准》(2006):秘书是“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上司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并为决策及实施提供服务的人员。
”《辞海》对于秘书的定义:秘书是指身处领导机构或领导者身边,以处理信息和综合服务的方式辅助领导者实施管理的工作人员。
2.中国古代秘书的称谓有哪些?中国古代多无“秘书”之名,而行“秘书”之实,历朝历代从事秘书工作的人员有着不同的称谓。
《史记》载,黄帝时期的“仓颉”、“沮诵”作为收集、记录史事的史官担任秘书工作;夏商周时期的史官承担日常秘书工作;这些史官分为四类:一是贞卜史官,二是祭祀史官,三是作册史官,四是记事史官,有史、卿史等,负责记录帝王言行、保管图书、记录立法等文书档案工作。
从秦汉开始,秘书职责逐渐确立,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专门的秘书机构以及秘书。
其称谓各不相同。
如秦汉时丞相、御史大夫,尚书属于中央秘书,皇宫里还出现了逐日记录皇帝言行的女史。
魏晋时的中书监、中书令、通事郎、侍中;唐宋时的通事舍人、起居舍人、给事中、符宝郎以及翰林学士等;明代的内阁大学士、中书舍人、通政使;清代的军机大臣、六科给事中等。
这些秘书多是有文才的名儒学士,在朝廷中担任要职,属于秘书官员,侍奉帝王左右,出谋划策,辅助施政,受到高度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中国秘书工作的起源1.简述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过程。
答:我国秘书工作孕育于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萌发于夏朝,形成于殷商。
我国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已经形成了社会组织的领导部门,有了原始文字、原始的公务活动记录,有了专事记录的人员,出现了秘书活动。
那一时期也就成为我国国家秘书工作的孕育时期。
夏朝已有了公务文书和宫廷档案,并有了以此为主要业务的官员。
由于有关夏朝的记载甚少,至今尚难断定其秘书工作已经形成。
但是,秘书工作已在夏朝萌发。
商朝已有了不同名目、不同职掌、不同层次的史官,商朝末年建立起了我国最早的中央秘书机构——太史寮,有了甲骨文书,文书档案工作起步。
因此,我国的秘书工作从部落联盟昌盛时期孕育,经夏朝萌发,至迟在殷商已经形成。
2.简述中央秘书机构——太史寮的产生及影响。
答:商朝末年,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展、人口的激增,国事日趋繁忙。
作为辅助管理者的秘书也相应增加了,他们需要被组织起来,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才能有效地处理各方面事务,这样,就促使了专门秘书机构的产生。
据甲骨文和金文记载,商朝末年,朝廷中出现了秘书机构——太史寮,其主官称太史,下隶有层次不同、职掌各异的史官,它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商王的册命及祭祀等事宜,其结构虽然简单,却是至今我国历史上最早诞生的中央秘书机构。
3.简述甲骨文书。
答: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成熟的古文字。
甲骨文书是商王室用甲骨文写下的,记录以商王室的各种活动的文书,已初步具备文书的基本要素。
4.试分析“管理”与“文字”两大条件对秘书工作产生的决定性作用。
答: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表意的工具,也是书写文书的先决条件。
文书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材料,它只有在文字出现后才可能产生。
各文明古国的进化史都证实了这一点。
公务文书需要有人拟制、处理、传颁、保管,由此产生了以文书工作为主要业务之一的秘书和秘书工作。
因此,文字和公务文书的出现,是秘书工作起源的一个社会条件。
国家出现后,统治者为了发号施令,指挥国事,必须使用文书,因而产生了国家公务文书。
随着部落联盟活动地域的扩大,人口的增多,事务的增加,领导部门仅靠语言已经难以实施管理。
因为,语言难以准确、及时地传遍整个部落联盟,一些重要的约定、经验、大事也难以依靠语言而准确、长久地留存下去,语言在空间上不能传于异地,在时间上不能传于异时。
因此,必须运用文字,借助于文书以代替口语,才能实施管理。
这样,原始文字开始被运用于公务活动中,对管理起到了辅助作用,进而推动秘书工作的发展。
5.从商代史官的分工分析现代秘书的职能分工。
答:商朝的史官名目众多,有十几种,已经分成不同层次、不同职掌,大致可分为四大类:贞卜史官,祭祀史官,作册史官,记事史官。
这四类史官中,就作用而言,贞卜史官、作册史官偏重于在政务方面为商王服务,这更像现代的行政秘书,祭祀史官、记事史官则偏重于处理事务,类似于现代秘书的日常事务的处理、办事的能力。
其中作册史官和记事史官的职能与现代秘书人员最为相近。
古代史官的职能反应到现代秘书所具有的职能:办文、办会、办事。
秘书还具有信息管理、调查研究、会务工作、公文处理、档案管理、信访工作、沟通协调、辅助决策等职能。
第二章两周的秘书工作1.简述两周中枢秘书机构的建立及其职能。
答:西周时期,中央秘书机构太史寮是一个辅助机构,起着参谋咨询、处理日常事务的作用;对下属职能部门而言,它是一个综合性机构,凡各种请示、报告均须先通过它上达中央政府,它起了中央政府和下属部门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卿事寮以太史寮为辅助部门,作为与下属联系的秘书机构。
西周的诸侯国、地方州府,闾府官署也有了秘书机构,秘书工作在全国范围已初步建立,说明了秘书机构是政府机构不可缺少的辅助性部门。
2.简述周代的“史官文化”。
答:先秦的史官作为我国秘书的鼻祖,表现出时代特点,有的特点被日后历朝的秘书官员发扬光大,成为传统。
概括起来,他们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宗教色彩由浓至淡,史官的分工、分层次由浅至深,产生了职业道德,形成了职业个性,文化素质优秀。
春秋初期,情况发生变化,史官地位衰落,新秘书官职出现,大批士加入秘书队伍。
这些都说明,我国秘书工作的初创时期,秘书是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优秀分子,表明了秘书工作的重要性和其职业要求的严格性。
3.谈谈古代公文产生对秘书工作的影响。
答:西周时,为了适应国家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管理的需要,已经出现了一个由下行文、上行文、平行文三类文种组成的配套的文书体系,这一分工明确的文书体系一直沿用至今。
所以,西周是我国文书工作史上一个重要的开拓时期。
同时,文书用印制度保证了文书的有效性、严肃性,防止了公文被伪造,加强了对文书的管理和控制,是文书工作也是秘书工作中的一大进步。
4.分析“士”担任秘书的积极意义。
答:(1)春秋战国时期,大批士加入秘书行列,壮大了秘书队伍,为原有的秘书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新观念、新思想,提高了秘书工作的质量,开创了秘书工作的新局面。
(2)对社会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同时,提高了秘书的地位和声誉。
(3)使古代秘书工作中文书档案和参谋咨询业务相对分离为独立性较强、各由专门秘书承担的两大部分,对日后的秘书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简述西周的社会调查制度及影响。
答:社会调查是行政决策的基础,是秘书机构的一项重要业务。
西周统治者在立国伊始的一些做法,事实上建立了社会调查制度。
西周的社会调查工作由专人总管,由多种人员承担调查,调查的时间、方法、情况的上报、汇集都有规定,形成一套较严密的制度。
社会调查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社会的各个角落,是对社会现状的综合调查。
明智的统治者可以从中“知天下”,觉察到隐伏的危机,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来缓和矛盾、安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
意义:(1)西周进行的规模如此之大、范围如此之广、时间如此之长的社会调查,是我国古代国家管理工作中的一大创举。
它所以能实行并长期坚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各级政府中普遍设置了秘书,行人是中央政府的秘书官员,将调查情况从乡、邑、国上报天子的工作,也由各级秘书承担,所以,这又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一大创举。
(2)这一制度除了被东周继承,直到西汉还在实行,这说明我国秘书有着注重社会调查,广泛收集第一手资料以供领导者决策参考的优良传统。
3.谈谈古代公文产生对秘书工作的影响。
答:西周时,为了适应国家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管理的需要,已经出现了一个由下行文、上行文、平行文三类文种组成的配套的文书体系,这一分工明确的文书体系一直沿用至今。
所以,西周是我国文书工作史上一个重要的开拓时期。
同时,文书用印制度保证了文书的有效性、严肃性,防止了公文被伪造,加强了对文书的管理和控制,是文书工作也是秘书工作中的一大进步。
4.分析“士”担任秘书的积极意义。
答:(1)春秋战国时期,大批士加入秘书行列,壮大了秘书队伍,为原有的秘书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新观念、新思想,提高了秘书工作的质量,开创了秘书工作的新局面。
(2)对社会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同时,提高了秘书的地位和声誉。
(3)使古代秘书工作中文书档案和参谋咨询业务相对分离为独立性较强、各由专门秘书承担的两大部分,对日后的秘书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章秦汉的秘书工作1.简述秦汉中枢秘书机构的确立和演进。
答:秦汉中枢机构的演进是从丞相府到尚书台。
秦朝以丞相府、太尉府和御史大夫寺为政府的中枢机构,其秘书工作以丞相府为主,御史大夫寺为辅。
至汉代先后经历削弱相府、起用尚书,而后设立尚书台。
尚书台的设立,标志着新的秘书机构形成,最终尚书台取代相府,成为皇帝的办公厅。
这标志着从汉武帝开始的将相府的秘书职能转移至皇宫的任务已经完成。
2.简述秦汉秘书的选拔与任用。
答:自秦朝始,秘书官吏列入封建王朝的文官系统,其选任途径也类似于文官选用方法。
秦朝中央政府的重要秘书官员,其来源一是从开国功臣中选用,二是从六国旧部中招用,中央各部门及地方郡府的一般秘书,则通过学校培养、输送。
地方政府的秘书官吏则用试吏法简选出来。
汉朝吸取了战国以来选士的经验,建立了一套选用官吏的制度,除了皇宫中的重要秘书(如中书令)和外朝的高级秘书官员(如御史中丞)由皇帝直接任命以外,各级秘书大多通过察举、征召、辟除等途径选任。
汉武帝在中央开办太学的同时,还诏令全国各地的郡(国)仿照太学,兴办官学,培养人才,其中不少人被委任为地方官衙中的秘书官吏。
3.简述秦汉秘书的考核制度。
答:(1)秦朝的“五善”、“五失”考核法秦统一天下后,在“明主治吏,而后治民”思想的指导下,制定了对官吏,包括对秘书官吏的考核标准。
“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谨慎坚固,审恶无私,微密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
”这是对官吏的原则要求。
为便于理解和落实,秦朝政府又把这些原则要求分解为必须遵守的“五善”和必须防止的“五失”。
(2)汉朝的“常课”和“集簿”汉朝规定,中央政府各部门的主官要对其所属的秘书官吏每年考核一次,称“常课”或“小考”,每三年一次“大课”,即大考核。
县的秘书官吏由县令(长)考核,“丞尉以下岁诣郡,课校其功”,即对县丞以下吏员,考核其实绩,予以记录,这种记录称“集簿”。
根据考核的结果实行赏罚。
可见,汉朝已经建立起了对秘书官吏由各级主官定期考核的制度,较秦朝进步了。
4.结合尚书台取代丞相府的过程分析中枢秘书机构变更的主要原因。
答:汉代时,丞相的地位有所提高,丞相府也演变成为政权实体,为了巩固统治,汉武帝开始削弱抑制丞相的职权,并设立尚书台。
丞相府被尚书台逐步取代的过程,说明封建社会中,皇帝设置秘书机构的目的是集国家大权于一身,保证其实行君主独裁。
一旦该秘书机构职权扩大,威胁到皇权,皇帝就予以抑制、削弱,或直接解散,重新设立一个听命于他的新的秘书机构。
5.结合“学校培养”谈谈学校教育对秘书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答:(1)汉武帝时,为了培养官员创办了太学,以五经博士为教员,儒学五经为教材,以统一学员思想,传授历代兴亡得失及理政经验。
学员称博士弟子,或从民间优秀青年中选拔,或是郡县选送的优秀青年官吏,或是皇亲国戚、高官的子弟。
(2)汉灵帝光和年间,还设立了鸿都门学,专门教授辞赋、书法等,毕业后授官,其中不少人被用为秘书官员。
这是古代第一所设有书法课程的高级学校,它对提高秘书的书法水平和文书的书法质量有积极作用。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秘书工作1.简述魏晋南北朝中枢秘书机构的演变及职能。
答: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大分裂时期,这一时期中枢秘书机构演进的过程,其基本线索就是:以中书省取代尚书台,设门下省分散中书省之权,初步形成了中书、门下、尚书三个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的秘书机构。
(1)设中书省替代尚书台。
中书省起初的职责是“掌赞诏命,记会时事,典作文书”,即负责起草诏命、记录朝廷大事,拟制文书,是皇帝的机要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