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风筝观后感岁月如歌信仰似金

合集下载

观电视剧风筝有感范文4篇

观电视剧风筝有感范文4篇

观电视剧《风筝》有感范文4篇【篇一】最近断续看了差不多2遍电视剧《风筝》,看后感觉非常喜欢,总是感觉意犹未尽、回味无穷,虽然剧情、剧中人物基本是虚构的,但确让我感觉非常真实的存在,让人非常牵挂和津津乐道,感觉在短时间内很难走出这部剧,很难在其他影视作品里找到这种感觉了,剧中人物郑耀先、韩冰、林桃、小五、四哥、宫庶、延娥、钱副部长、陈局长等角色深入人心,让人久久不能忘怀,我甚至很难想象郑耀先和宫庶这两个演员再演其他人物是什么样。

本来这个剧也有不少逻辑上的漏洞和问题,也有一些不合理之处,剧情也不算曲折,内容也不算丰富饱满,但为何他确创造了最高的收视率,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强烈追捧和热议呢?我自己也感觉很奇怪,明明剧情有不合理不合逻辑之处,确令人可以无视他的一些缺点和不足,而非常喜欢这部剧和剧中人物,这是为什么呢?经过仔细思量后,我个人觉得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这部剧是多年不见的深刻刻画了人性细节的作品,此剧对剧中人物的人性细节的描述刻画非常细致感人,人物是鲜活的、有血有肉的,非常真实的,不是脸谱的做作的虚假的虚伪的,而且剧中人物的人性和感情基本都是正面的真挚的真诚的感人的有情有义的(包括国民党的人),不象现在许多恶俗的影视作品里的人物那样是庸俗的神经质的暴躁的无厘头的自私的偏激的狭隘的虚伪的,看了只会令人反感和厌恶,而风筝里的人物是感人的真挚的,他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强烈共鸣,这是这部剧最大的成功之处。

我一直认为艺术应该来源于生活而高过生活,而不是把生活中庸俗的生活和人物直接搬上荧幕,甚至还刻意夸大夸张,这样观众能得到什么,本来社会和生活就很庸俗,还要再看这些比生活还庸俗丑恶的电视和人物,不是更堵心吗?摔跤吧爸爸,为什么这么成功这么受欢迎,我们那些影视工作者难道还不懂吗?第二,这部剧的一些思想内容非常深刻和值得思考回味。

我觉得此剧隐晦的表达了一个让人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真实的真挚的真诚的人性和神圣的信仰使命职责孰轻孰重,他们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吗,是一定要选择的吗,政治生活和个人生活是什么关系,有轻重之分吗?个人关系感情和政治党派之间的斗争是两难选择吗?必须要牺牲一方吗?如果不是人类公认的反对的行为如叛徒犯罪卖国等,有必要过分强调党派政治而牺牲人性、牺牲人和人之间真挚真诚的感情和关系吗?那些不讲人性而高举所谓伟大旗帜高喊政治口号的人物真的有那么高尚吗,他们比那些充满人性的所谓政治觉悟低下的普通百姓的言行和所作所为更高尚正确吗?那些为了政治党派信仰而牺牲家庭家人正常生活的理念和做法是绝对正确的吗?那种所谓的革命、牺牲和执着是必要的吗?政治、革命是什么,他最终承诺带给百姓的幸福实现了吗,剧中角色徐百川讲的对革命政治的评论有道理吗?许多所谓政治革命对百姓来说不过是一次重新洗牌罢了,他带来巨大的社会动荡和混乱的同时其实并没有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新东西和改变,百姓做出了巨大牺牲的同时并没有得到他希望得到的东西,他用生命和家庭家人的牺牲追求的信仰也许不过是空中楼阁水中捞月罢了。

电视剧《风筝》观后感:共产党人处处是满满的信仰

电视剧《风筝》观后感:共产党人处处是满满的信仰

精选电视剧《风筝》观后感:共产党人处处是满满的信仰近日,谍战大剧《风筝》热播,备受广大观众好评。

笔者在被《风筝》紧张剧情所吸引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满满的正能量,看到了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

共产党员的“信仰”,是一种“锲而不舍”的坚守。

郑耀先卧底军统十八载,隐姓埋名大半生,经历枪林弹雨、遭受辱骂批斗、尝尽人间冷暖,但他从未忘记组织赋予的神圣使命,从未放弃一名共产党员的价值追求,支撑他走到最后的就是共产党员的“信仰”。

这“信仰”,是面对党旗、举起右手时立下的铮铮誓言,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庄重承诺,是共产党员一辈子的坚守。

相比郑耀先,相比那些为实现共产主义付出生命和鲜血的先烈先辈们,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叫苦、埋怨、不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像郑耀先一样为了心中的信仰继续坚守、奋斗下去,我们才能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的称号。

共产党员的“信仰”,是一份“取之不尽”的力量。

在《风筝》中,有这样一个剧情:郑耀先问即将被枪决的曾墨怡,年纪轻轻的就死了,图个什么呢?曾墨怡只说了两个字:信仰。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正是有了这份“信仰”,才给了曾墨怡、陆汉卿等无尽的勇气与力量,让他们即使受尽折磨、遍体鳞伤,也决不低头、从不屈服,毅然决然、英勇无畏地保护着自己的同志、完成组织交给任务。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的党也开启了新征程、迎来了新挑战。

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这就更需要广大党员坚守“信仰”,紧密的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以足够的勇气和力量迎接挑战、挫败困难、赢取胜利。

共产党员的“信仰”,是一团“绚烂不灭”的火焰。

郑耀先一生经历了太多的生死考验、面对了太多的是非抉择,但他每次都能在浴火中重生、绝境中崛起,满怀希望地开始新的工作与生活。

是“信仰”之火给了他温暖,带给他希望,给予他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动力。

“信仰”就像一团绚烂不灭的火焰,指引着前进的方向,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让广大党员步履坚定、奋力向前。

广大党员只有成为党的伟大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伟大事业的忠实实践者,在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才能看到新希望,迎来新时代胜利的曙光。

从《风筝》中感悟共产党人的信仰

从《风筝》中感悟共产党人的信仰

从《风筝》中感悟共产党人的信仰电视剧《风筝》是一部讲述隐蔽战线斗争的经典爱国主义电视剧,剧中的主人公长期潜伏于国民党内部,凭着无比忠诚的信仰和革命必胜的斗志,在最危险的地方和国民党反动派做着斗争,默默地为革命事业奉献着自己的一生。

近日,重温了这部经典,那些经典场面还是令人热血沸腾和充满感动。

对于一名共产党员来说,信仰的崩塌才是真正的消亡,只要有信仰在,纵使身处最黑暗的地方,依然能看到无限光明,依然能满怀斗志地去拼搏、去战斗。

中国共产党人是最忠诚于信仰的,能为信仰而生,能为信仰而死。

剧中的主人公打入敌营十余年,被国民党高层猜疑过,被自己的同志误解过,也曾亲眼看到了自己的同志被无情杀害,后来自己和家人也失去了联系。

但他没有丝毫动摇过,因为他始终牢记:党没有让我牺牲的时候,我就要活着!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信仰,正是这样的信仰,让无数革命先辈甘于抛头颅、洒热血,在逆境困境中杀出一条条血路。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些视死如归、铿锵有力的誓言,就是共产党人忠诚于信仰的真实写照。

作为共产党人,坚定无比的信仰,就是我们处于任何困境、面对任何困难都能无惧无畏、慷慨而行的精神支柱,就是我们在面对任何风险挑战时都能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力量源泉。

信仰是照亮前程的光芒,是指引方向的明灯。

在隐蔽战场中,虽然没有公开战场的硝烟弥漫,但遇到的风险挑战丝毫不亚于那连天的炮火,受到的各种诱惑更是无处不在。

剧中主人公打入敌人内部后,时刻都面对着来自国民党的试探,时刻面对着国民党的拉拢和诱惑,在那个条件异常艰苦的年代,国民党的高官厚禄没有半分动摇过他的意志,他始终牢记着共产党员的身份,始终保持着革命必胜的信念。

“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而坚定的信仰就是这些材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以革命先辈为镜,汲取信仰的磅礴力量,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耐力去抵御各种风险,迎接各种挑战,满怀胜利的渴望和必胜的决心,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不懈奋斗。

电视剧风筝观后感岁月如歌信仰似金

电视剧风筝观后感岁月如歌信仰似金

电视剧《风筝》观后感:岁月如歌信仰似金电视剧《风筝》观后感:岁月如歌信仰似金2018年新年之际,一部电视大剧登上了荧屏,在播出的一个月的时刻里,引发了人们对人一辈子与信仰的讨论。

她再也不给人以脸谱化的设计,再也不只以善恶划界,而是给予了敌我两边有血有肉的诠释,彰显真实,这在谍战剧中可算是另类,但她所要真实表达的,是信仰,是强烈的信念,是一份特殊的使命,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这部电视剧,确实是由柳云龙执导的电视剧--《风筝》。

从剧情中看岁月如歌《风筝》选取了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末的30连年,这正是中国人民从争取解放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不一般的30连年。

起点是20世纪40年代,也确实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序幕由国共隐秘战线的斗争而拉开,中国共产党、军统、中统等各方相互渗透。

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求民主、求解放;另一方面,是国民党各方既相互倾轧,又一致压制民主,镇压革命。

在如此纷繁的矛盾与冲突中,男主人公郑耀先一登场就面临艰巨的窘境--为了能够长期暗藏,要亲手将自己的同志曾墨怡送上法场,这是他经历的第一个重大的人一辈子考验。

正可谓,福无双至,灾患丛生而后,以后冲击接踵而至,先是自己的同志兼恋人程真儿死在了咫尺之遥,自己撕心裂肺地痛,却无能为力,而且需要假设无其事。

紧接着,中统的阴谋和自己同志的误解几乎使他送死。

虎口余生以后,又不能不同意戴笠的任务,去延安与国民党特工"影子"接头,而不知彼此身份的初见,开启了郑耀先与寒冰羁绊半生的信仰及情感纠葛。

从40年代彼此相互疑心身份,到0年代一起历经苦难,两颗心渐渐靠近,到60年代在运动中发觉彼此的真实身份,命运恍如和他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彼此本是不同阵营,却一直以为对方是自己同志,以至彼此彼此靠近,乃至心生倾心。

但最终的结局是残酷的,两人最终必将永别。

信仰必将战胜情感的羁绊。

岁月如歌,平缓时有缓和的舞蹈与之相和,这正如郑耀先和寒冰在延安的一次次并非猛烈的交锋,两人心心相惜,相互仰慕;激荡时亦有惊心动魄的剧情为这歌儿增添色彩,如郑耀先、林桃躲避追杀奔跑的身影;压抑时不乏内心的痛楚与挣扎,郑耀先找陆汉卿排解心中的苦闷与块垒,仿佛歌曲中的低回婉转;而痛楚中亦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表现,郑耀先在被批斗后的那一段戏剧小调,又给悲剧的乐谱以活跃的音符。

电视剧《风筝》观后感

电视剧《风筝》观后感

电视剧《风筝》观后感信仰至高无上到底至高无上到什么程度到底要高到什么层次才能够让你有一个决心能够牺牲到你最纯朴人性中的那些基本关系这是电视剧《风筝》的片尾字幕,也是全剧的主旨。

《风筝》是柳云龙继《暗算》之后的又一部谍战力作。

《风筝》时间跨度更长,从1946年国共公开开战前夕到八十年代国家太平三四十年的时间,人物刻画也更加准确、丰满,对苦难、信仰这些基本问题展现的也更加有深度更加饱满。

很多谍战剧以扣人心弦的情节取胜,《风筝》更着力在感情和人性上,浓墨重彩地刻画了郑耀先这个人物。

郑耀先苏区时期受党委派打入国民党内部,代号“风筝”。

郑耀先胆识过人,机变百出,是戴笠手下的八大金刚之一“六哥”。

抗日期间,郑耀先把日本情报机关搅的鸡犬不宁,为军统立下卓越功勋。

在国民党人眼里,郑耀先是最坚定的三民主义者。

郑耀先曾跟江心讲,自己最看不上的是“当盐不咸,当醋不酸”的特工,要像红酒无论哪里都能渗进去。

郑耀先自己身处敌营,共产党侦查员和军统六哥的身份已是水乳交融。

解放后郑耀先又以国名党留守人员周志乾的身份存在,只有谨小慎微,俨然没有了军统六哥的霸气。

《风筝》的主体就是周志乾在劳改农场,在香橙镇作为反革命嫌疑和右派,同时又是马小五的师傅的的经历。

郑耀先跟徒弟马小五说过,侦查员是这个世界上最特殊的群体。

“要敢常人所不敢,能常人所不能,为常人所不愿,忍常人所不能忍,甚至行常人所不齿,做常人所不屑。

“在军统,郑耀先有一帮过命的兄弟,他们是生死与共的交情。

解放后,郑耀先要铲除国名党特务,就要痛苦地割舍兄弟之情,甚至亲手把兄弟们送上刑场。

第二集有一场戏非常好。

郑耀先被共产党游击队伏击,生死未卜。

负责他安全的赵简之和部下赶到后哭喊着把他送进手术室,宋孝安上来对着赵简之一顿狂打,两人跪在医院门口求菩萨保佑。

四哥徐柏川慌乱中跑掉了鞋,抓着护士下命令,如果老六救不活,医生也得死。

郑耀先抢救要输血,四哥召集弟兄们排队献血。

这场戏短短十几分钟,气氛紧张,是郑耀先弟兄们的第一次集体亮相,隔着屏幕我都被他们兄弟间的深厚情谊深深地打动了。

从《风筝》看信仰交锋

从《风筝》看信仰交锋
,/
, ,
国防/ 臻_l
从 《风 筝 》看信 仰 交锋
画 高 炜
中图分类号 :E2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 编号 :1002—4484(2018)01—0087—01 作者:高炜 ,国防 大学政 治学院西安校 区军事 司法工作 系,讲师 ,专业技术上校
颇具 匠心的谍 战剧 《风 筝》一经播 出,立刻 引 发 关注和议论 。有 些观 众批评剧 中 “国民党个个有 情 有义 ,共产 党个个冷 酷无情”,俨 然一部褒 国贬 共的 “大毒草 ”。然 而遍 观其剧 ,笔 者却 觉得创 作 者 含 意 深 刻 ,令 人 击 节— — 共 产 党 人 的 成 功 之 道 在 本 剧 中体 现得 淋 漓尽 致 。
我 军 历来 十分 重 视 新 兵 训 练 与 实战 的 对接 。 战 争年代 ,新兵征集来后直接上战场,领 了枪 弹就投 入战斗,在炮 火硝烟中边打边训 ,不少人直到牺牲也 没能穿上一身军装。朝鲜战争爆发时,我人民空军刚 刚成立,飞行员平均飞行 时间不足 20小时,而且毫 无 实战 经 验 ,可 以说 是 不折 不 扣 的 “新兵 ”。 在 空军 是否参 战这个问题 上,毛泽东认 为 “躲在娘怀里的崽 没 出息”, 大手 一挥 把 他 们 派 往 了朝 鲜前线 。 就 是 这 样一批 “新兵”,在参战后不久即取得了辉煌战果 。
回望历史我们不难发现 ,虽然国共两党都秉承
自己的政 治信念 —— 三 民主 义与马列主义,都 接 受 苏联 “建立党军” 的理念,都 号召以主义凝聚 全党, 但 唯 有共产党真正做 到了用共 同的革命理论 教育全 党、用共 同的革命追 求指引全 党、 用党的组 织原则 协 调 人 际 关 系, 坚 决地 反 对 地 域 纽 带 而 强调 “五 湖 四 海”,反 对个人 亲疏 而强调 “同志 ” 关 系。 相 比之 下,国民党则由于其人 员成分和 “领 袖偏好”,在很 大程 度上保留-r ̄, t建社会 以人 际、血 缘关 系结成小 集团的做 法,从蒋介石到基 层官兵都喜 欢用拜把子、 认 老乡的方式拉 拢部 下、增进感情。

电视剧风筝观后感

电视剧风筝观后感

电视剧风筝观后感电视剧风筝观后感风筝以潜伏于军统内部的共产党员“风筝”的人生与情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共产党情报员坚守信仰的故事。

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电视剧风筝观后感,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电视剧风筝观后感【1】从郑耀先知道戴笠心腹、军统大特务“影子”的存在后,他孜孜不倦地寻觅了40年。

为此他忍辱负重以周志乾的名义在新中国卑微地活着,在厨房烧火切菜,扫大街铲垃圾,被愚蠢的小人物呼来喝去,挨打受骂,这一切的忍耐,只是为了完成当年组织交给的任务,也是为了自己作为特工的一世英名,他要与“影子”斗智斗勇,亲手抓捕“影子”,赢得最终的胜利。

“风筝”与“影子”的PK,是一场信仰与智慧的博弈,两个信仰同样坚定的人,最终难分伯仲。

但是在智慧的比赛中,观众却感觉“风筝”略逊于“影子”。

1、信任度。

郑耀先,一直被中统、军统的高层怀疑,给他设计了各种陷阱、测试,郑耀先忙于应付。

如高占龙、田湖,戴笠、毛人凤,戴笠亲自对宫庶下令,一旦发现郑耀先是共产党,就地正法,不用再向戴笠请示。

韩冰从未被共产党高层怀疑过。

韩冰被宫庶抓捕后毫发未伤地返回,在新中国的公安局里,实在无法继续工作。

但局长陈国华对“影子”深度信任、处处袒护;副政委袁农深爱韩冰,追求多年最终两人结婚,虽然后来离婚,袁农也是打算利用职务解救韩冰;马小五更是把韩冰当作智勇双全的领导,一直认为韩冰是冤枉的,替她鸣不平。

2、谍报工作。

73名军统特务的名单,是曽墨怡拿到的,郑耀先判断出名单的藏匿之处,成功转送了名单。

戴笠亲口告诉郑耀先还有第74名未暴露身份的“影子”存在。

韩冰在73人都被剿灭的情况下,成功保全下来,并继续送出只要情报。

她最先向戴笠报告,有个代号“风筝”的共党特工,隐藏在军统高层;解放后,在被监管的情况下,她继续向台湾送出了马小五去香港执行任务的情报,致使我导弹专家被害,马小五险些送命;她成功地窃取了袁农的保密文件——有关新中国大三线的部署,在她与袁农做夫妻的岁月里,类似的窃取一定不少;仅凭在宫庶被捉拿的日子里,郑耀先曾神秘失踪过一段时间,她就判断出郑耀先就是“风筝”!并成功地将这份情报口述给高君宝,最终完成了她的使命。

风筝观后感范文(通用20篇)

风筝观后感范文(通用20篇)

风筝观后感范文(通用20篇)风筝观后感范文(通用20篇)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风筝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风筝观后感篇1实话实说,在平常,我对于《风筝》这一类型的电视剧是关注的特别特别少的。

这一类型的电视剧,除了在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看过以外,之后我就再也没有接触过了。

不仅因为它被如今大量的网络剧、青青剧给埋没掉,而且和我们也不趣味相投,自然而然不是我们看剧首选。

直到这一次,老师推荐的《风筝》,刷新了我以往对它的看法。

中国碟战剧的种类有太多太多,《风筝》仅仅只是其中一部。

但是,我不得不说《风筝》是我目前所看过的剧里最能触动我的,感受最深的一部剧。

该剧是以一名潜伏在军统高层、代号“风筝”的共产党员郑耀先的人生经历为主线展开的一系列故事。

从《风筝》这部剧的第一集到最后一集,我仿佛陪着郑耀先走过了他的一生。

在郑耀先的一生里,我陪他笑过,哭过,痛过……虽说不上完全的感同身受,但也深刻的体会到了他的情感。

对于这样的一个塑造得淋漓尽致人物,我内心由衷地敬佩,但也很心酸,很心疼。

郑耀先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不忘初心,承担着责任,默默承受着磨难与痛苦。

其实在看《风筝》时,我个人并不希望他回到共产党,回到家,因为看到他回到共产党后,为了任务,为了信仰,他不得不完成他的使命,和他曾经亲如手足的兄弟关系破灭,妻离子散,背上各种不属实的罪名,切葱剥蒜扫大街……这样的他很痛苦。

作为观众的我,真的难以平复在看这种苦情场面的心情。

但是,我知道郑耀先他一定会选择回家,回共产党,因为他有信仰,也一定会坚守他的信仰。

也因此,他更能打动我的心。

在看《风筝》之前,我对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印象与看法,可以很直白的告诉你,就是一个坏的和一个好的的区别,也一直认为国民党就没有好人,没有情感,没有信仰,只有利益,只有自己,只会一昧的与共产党作对。

但是看过这部剧之后,我知道我错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剧《风筝》观后感:岁月如歌信仰似金
XX年新年之际,一部电视大剧登上了荧屏,在播出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引起了人们对人生与信仰的讨论。

她不再给人以脸谱化的设计,不再只以善恶划界,而是赋予了敌我双方有血有肉的诠释,彰显真实,这在谍战剧中可算是另类,但她所要真实表达的,是信仰,是强烈的信念,是一份特殊的使命,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这部电视剧,就是由柳云龙执导的电视剧--《风筝》。

从剧情中看岁月如歌
《风筝》选取了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末的30多年,这正是中国人民从争取解放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平凡的30
多年。

起点是20世纪40年代,也就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序幕由国共隐秘战线的斗争而拉开,中国共产党、军统、中统等各方互相渗透。

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求民主、求解放;另一方面,是国民党各方既互相倾轧,又一致压制民主,镇压革命。

在这样纷繁的矛盾与冲突中,男主人公郑耀先一登场就面临艰难的困境--为了能够长期
潜伏,要亲手将自己的同志曾墨怡送上刑场,这是他经历的个重大的人生考验。

正可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而后,之
后打击接踵而至,先是自己的同志兼恋人程真儿死在了咫尺而且需要不动声色。

却无能为力,自己撕心裂肺地痛,之遥,紧接着,中统的阴谋和自己同志的误会险些使他送命。

死里逃生之后,又不得不接受戴笠的任务,去延安与国民党特工影子接头,而不知彼此身份的初见,开启了郑耀先与寒冰羁绊半生的信仰及情感纠葛。

从40年代彼此互相怀疑身份,到50年代共同历经苦难,两颗心渐渐靠近,到60年代在运动中发现彼此的真实身份,命运仿佛和他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彼此本是不同阵营,却一直认为对方是自己同志,以至彼此相互靠近,甚至心生爱慕。

但最终的结局是残酷的,两人最终必将永别。

信仰必将战胜情感的羁绊。

岁月如歌,平缓时有和缓的舞蹈与之相和,这正如郑耀先和寒冰在延安的一次次并不激烈的交锋,两人心心相惜,互相仰慕;激荡时亦有惊心动魄的剧情为这歌儿增添色彩,如郑耀先、林桃躲避追杀奔跑的身影;压抑时不乏内心的痛苦与挣扎,郑耀先找陆汉卿排解心中的苦闷与块垒,宛如歌曲中的低回婉转;而痛苦中亦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体现,郑耀先在被批斗后的那一段戏剧小调,又给悲剧的乐谱以活跃的音符。

岁月如歌,歌曲中重复的章节,在电视剧中亦有灵动的体现。

郑耀先和寒冰的舞蹈,一次出现在延安的相遇中,另一次出现在香橙镇里。

彼时,两人意气风发,互为对手,争强
之气流露于外;此时,两人同被发配,互相帮衬,依靠之心油然于心。

此安排,一则给缺乏温馨情节的谍战剧带去一.丝温馨的气息;二则为以后剧情的反转留下了伏笔。

另一处重要的重复来自于首尾两部分,高君宝目睹父亲高占龙死在了宫竖的子弹之下,从此落下病根,而最后,高君宝将枪口对准了郑耀先,而旁边就是郑耀先的女儿和外孙。

两者似曾相识,结局却截然不同,前者高占龙倒下了,后者郑耀先却痛苦地跪着。

岁月如歌,歌曲中亦有转折的旋律,这集中体现在电视剧最后的几集中。

在一次批斗中,郑耀先发现了寒冰的一枚宫门倒邮票,借此判断出寒冰是隐藏在我党内部的国民党影子,同时,寒冰也从和徐东秀的谈话中,得知了一个惊天的信息,共产党风筝就是郑耀先。

自此,剧情完全反转。

曾经被人看似心狠手辣、十恶不赦的鬼子六是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一点早已明晰;而曾经表面上与国民党特务斗智斗勇,看似自觉用马列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的公安女干部,却是国民党潜伏在我党内部最大的特务,这却迥出意表。

如此结局,怎能不让人啧啧称奇。

从岁月中看信仰似金
如果说《风筝》这部剧的剧情跌宕起伏,叫人大呼过瘾。

那么,这部剧真正要表达的,是坚定的信仰。

信仰似金,主人公郑耀先是一名共产党员,有着共产主义的理想。

无论是
在国统区的白色恐怖之下,还是在被自己同志误解,甚至追杀的情况下,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忘记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

为此,他承受了同志的误解,抛弃了妻子、女儿,背叛了军统中的一班兄弟,放弃了组织为他的适当安排,毅然做一名敌人的潜伏者,吸引敌特与他接头。

最终,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苦涩而又坚定地找到了潜伏者?影子寒冰。

信仰似金,电视剧中主人公用半生诠释了她。

从被苏区派遣打入军统内部开始,郑耀先就以隐蔽精干,长期潜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这十六个字为初心和使命,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潜伏生涯,可以说,至死如是。

随着程真儿、陆汉卿等同志的相继牺牲,郑耀先成了断了线的风筝。

没有人知道他这枚死子,也没有人再给他任务。

但郑耀先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尽一切可能为党做事。

他处决了叛徒吴福,使党的机密不致泄露,直接保护了我党打入国民党高层的记录员;他搅乱了国民党围攻陕北的部队,使其上层军官被解职;他冒死买通渣滓洞看守将坚冰同志救出,为重庆解放带出了重要的情报,以自己的力量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敌人潜伏名单交给了组织,使国民党在西南的特务组织遭到灭顶之灾……在被自己同志长期误解的情况下,他胜而不骄,败而不馁;受气不叫,有苦不说;埋头苦干,艰苦奋斗。

和那些牺牲的同志相比,他感觉没有什么可委屈的,九死一生活过来的人,生死早就
看开了。

也许这就是大无畏的共产主义信念,这就是一个真正共产党员应有的选择。


信仰似金,电视剧中一些人或事也很好地诠释了她:曾墨怡机智地藏起交卷,面对酷刑大义凛然,面对敌人的枪口视死如归;程真儿为了信仰,多少年与恋人咫尺天涯,在敌人的阴谋面前,不畏危险冒死送信,最终以身殒命;江心的枪口指向了特务,但最终倒下了;陆汉卿承受了别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千方百计地为郑耀先擦屁股,以利我党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不幸被捕时,他大声朗读毛泽东主席的《为人民服务》,以明其志,最后时刻以机智保护了郑耀先,并毅然撞向特务宫竖的竹签;坚冰,也许没人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在被中统逮捕时,毅然决然咬下了自己的舌头,保守了党的秘密;还有钱重文、陈国华、马小五等人,以坚定的信仰长期与敌周旋……这些人,是中国革命者的一个个缩影,他们满怀的是共产主义信仰。

信仰似金,电视剧唤起了那段被人遗忘的历史,唤起了无数为新中国的成立付出了巨大牺牲,甚至宝贵生命的人们。

蓝蒂裕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个。

蓝蒂裕的《示儿诗》,从剧中人口中念出来,让人不禁垂泪:今夜,我要与你永别了。

满街狼犬,遍地荆棘,给你什么遗嘱呢?我的孩子!今后--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尡整部剧的结尾,以照片的形式展现了我党隐秘战线的
一些同志--潘汉年、李克农、钱壮飞、胡底、阎宝航、熊向晖、朱枫、张露萍、沈安娜、黄慕兰、陈琏……他们同
蓝蒂裕一样,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不朽的功勋,有些人,并没有等到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

郑耀先、曾墨怡、陆汉卿等人,或有原型,但毕竟都是虚构的剧中人,但蓝蒂裕等人,给了这份虚构的剧情以真实的根基,给了那段历史以真实的寄托,使这份金子般的信仰,不再局限于艺术中,而是真实的存在。

如果说,蓝蒂裕等人诠释了历史上真实的信仰,那么,剧中人所演绎的就是这份信仰的传承。

她显示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岁月如歌,已随风而去;信仰似金,将永不变色。

有信仰的人,任时间的流逝,不会忘其初心,亦不会移其本志。

也许这就就是这部电视剧留给我们最宝贵的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