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经济思想及其主要内容

合集下载

明朝的经济思想与财政体系

明朝的经济思想与财政体系

明朝的经济思想与财政体系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时期,它的经济思想和财政体系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影响都是非常深远的。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明朝的经济思想和财政体系,并探讨其对中国现代经济的启示。

一、发展背景明朝的经济思想和财政体系是在历经动荡和战争后逐步形成的。

明初期,由于战争的消耗和土地改革的实行,使得百姓得到更多的土地并且可以自由地买卖,这为商业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同时,随着国家实行了铸币和税收制度,货币经济逐渐发展起来。

这为明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二、经济思想明朝的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物价观念,二是市场经济观念。

1. 物价观念明初期,物价较为稳定,但是到了明中期,由于国家铸币频繁、外贸的兴盛和战争的消耗,物价开始波动,这引起了明朝人的重视。

明代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纷纷发表了一些有关物价调控的文章,强调“将货比值贵,以薄其价”,即要通过平抑物价来控制经济局面。

这种物价观念在明朝后期被赋予了更为深远的意义。

2. 市场经济观念明朝的市场经济观念主要体现在其对市场自由度的重视和对商业发展的支持。

明朝实行了广泛的税收和货币制度,为商业的繁荣提供了保障。

同时,明朝人对市场竞争的认可和对个体经济活动的鼓励,也反映了其市场经济观念的发展。

三、财政体系明朝的财政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税收制度、铸币制度和财政管理。

1. 税收制度明朝的税收制度为国家提供了充足的财政收入。

明初期,明朝采取了丝绸税、盐税、铁税等一系列重税政策。

虽然这些税收政策有时候会对农民带来压力,但是这些税收政策也为明朝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对外战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 铸币制度明朝实行了统一的货币制度,这对铸币行业和货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铁钱和官方铜钱不仅成为明朝的主要货币,也成为了明代广义货币的基础。

3. 财政管理明朝的财政管理主要涉及到预算、会计和审计等方面。

明朝政府实行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了财务监管,保证了财政收支的平衡和公正。

明朝政治经济思想总结

明朝政治经济思想总结

明朝政治经济思想总结明朝的政治经济思想体现了儒家和法家的影响,探索了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道路。

这些思想对明朝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明朝政治经济思想的总结。

一、政治思想1. 总体思想:明朝的政治思想注重以德治国,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强调君臣之间的仁义道德关系,认为君主应该以德治国,以身作则,以礼仪规范社会秩序。

2. 君主专制:明朝明确提出了“君主万邦之天子”的思想,主张君主应该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统治地位。

君主权力的集中使得明朝政治体制具有高度的专制性,君主对朝政的掌控程度非常高。

3. 礼法思想:明朝高度重视礼法制度的建设和规范,将其作为社会管理和政治控制的重要手段。

明朝通过制定一系列法令和礼仪规范来维护社会秩序,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4. 治民思想:明朝政治思想中存在强调治理民众的观念,强调政府对民众进行管理和控制。

明朝实行严格的户口制度、劳动徭役制度等,这些制度反映了国家对民众的严格控制和管理。

二、经济思想1. 尚农思想:明朝经济思想注重农业的发展,认为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

明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农业的发展,如实行均田制、鼓励水利建设等,同时也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农田基本管理。

2. 重商思想:明朝注重商业和贸易的发展,认为商业是国家财富增长的重要途径。

明朝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来促进商业发展,如设立商业市场,鼓励跨国贸易等。

同时,明朝也加强对商业活动的管理和监管,保护商人权益。

3. 限制工商业发展:尽管明朝注重商业的发展,但也存在对工商业发展的一定限制。

明朝政府鼓励手工业的发展,但对大规模的工厂和商业企业持保留态度,认为这会破坏社会稳定和农业生产。

4. 保护民间经济:明朝政府对民间经济给予一定的保护,鼓励民间经济的发展和个体经营。

政府对民营工商业征收税收相对较低,保护民间资本的积累和使用。

总的来说,明朝政治经济思想强调以德治国、重农兴商的原则,注重社会管理和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思想史(明清时期)

中国经济思想史(明清时期)

秦晖《并税式改革与“黄宗羲定律”》 如何从制度上防止“黄宗羲定律”重现?
“所税非所出之害”是指田赋征银, 银非农业生产之所出,纳税者因折银而加 重了负担。这同实行两税法后陆贽等人反 对田赋征钱的理由是一样的。他主张征收 田赋“必任土所宜,出百谷者赋百谷,出 桑麻者赋布帛,以至杂物皆赋其所出”。

两税法=租庸调+杂派 王安石免役钱法=两税法+杂派 =租庸调+杂派+杂派 一条鞭法=王安石税法+杂派 =两税法+杂派+杂派 =租庸调+杂派+杂派+杂派 倪元璐税法=一条鞭法+杂派 =王安石税法+杂派+杂派 =两税法+杂派+杂派+杂派 =租庸调+杂派+杂派+杂派+杂派 地丁合一=…… =租庸调+杂派+杂派+杂派+杂派+杂派 bn=a+nx。式中bn为经过n次改制之后的新税额,a为原始税额,x为 杂派,n为改制次数。显然,这是个累进的算术级数。
3、赋税论 黄宗羲反对日益苛重的赋税征收。他说“吾 见天下之田赋日增,而后之为民者日困于前” “若夫定税则如何而後可?曰:斯民之苦暴 税久矣,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 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
“暴税”的三害
积累莫返之害 所税非所出之害 田土无等第之害”。
“积累莫返之害”是指税制每经过一次改 革,都导致赋税的进一步加重。两税法是并 庸、调于租,但宋代在两税以外又征丁身钱 米。一条鞭法已将各种杂税归并,但后来又 有杂役、旧饷、新饷、练饷。明末户部尚书 倪元璐将三饷合并,又成为固定税收。黄宗 羲提出“须反积累以前而为之制”:国家授 予的田十而税一,不是国家授予的田二十税 一,另按户口征兵赋。

明代经济思想的形成及其影响

明代经济思想的形成及其影响

明代经济思想的形成及其影响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在文化、科技、经济等多个领域都有着突出的贡献。

在经济领域,明朝的经济思想对于后来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析明代经济思想的形成及其影响。

一、经济思想的特点明代的经济思想可以归纳为三个特点:一是从自然经济向货币经济的转变,二是重视农业生产,三是推行清官政策。

首先,明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从以物易物的自然经济向货币经济的转变。

在此期间,大量的铜钱被铸造出来,成为了主要的货币形式。

此外,明朝还制定了许多有关货币管理和金银铜钱流通的政策,为货币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明代强调农业生产,并认为农业是国家财富的源泉。

因此,政府实行了许多相关政策,如降低赋税、整顿土地制度等,以便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最后,明代推行清官政策,目的是防止官员的贪污行为影响经济的发展。

此时期,贡献制度得到了改革,政府加强了对商业及物资流通的控制,也有效地打击了借机牟利的行为。

二、明代经济思想的影响明代经济思想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明代推崇农业生产的思想沿用至今,在中国的经济实践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其次,明代加强对商业的控制,使得商业化的发展缓慢,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但是,这也为后来的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治理模式,使得中国的经济在一些方面也取得了相对不错的发展。

此外,明代强调清官的治理思想也使得中国的官员防腐治贪更加重视。

清官思想的影响持续至今,在中国的反腐倡廉中占据了一个重要的地位。

三、与外国经济思想的对比与西方国家相比,明代经济思想的发展较为独特,而且在许多方面与西方国家的经济思想有着很大的差异。

比如说,明代强调清官政策,但是这与西方国家的政策完全不同。

西方国家普遍采取自由市场经济模式,政府不会过多干预经济市场,而明代政府却倾向于加强对经济的控制。

此外,在货币政策等方面,明代同样与西方国家存在许多差异。

晚明(万历朝)经世思潮的兴起:两次思想界的辩论,心学走向禅学

晚明(万历朝)经世思潮的兴起:两次思想界的辩论,心学走向禅学

晚明(万历朝)经世思潮的兴起:两次思想界的辩论,心学走向禅学晚明就起点而言,一般以万历朝为始。

《明史》编撰者在总结一代兴亡时说:“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确切地说,神宗之坏朝政,帝国走向衰落,是从万历十年(1582)始。

明史专家孟森在《明史讲义》中说得好,明亡之征兆,至万历而定。

万历前十年为冲幼之期,有张居正当国,足守嘉、隆之旧。

万历后三十八年为醉梦之期和决裂之期,此间朝政日益恶化,明事已不可为。

钱谦益出生的这一年,张居正病逝。

张居正为推行政治改革,力图把心学纳入实学的轨道,对心学采取严格限制的措施。

张居正死后,心学呈燎原之势,在士人中得到了空前的普及流行。

一、心学走向禅学万历十年,王阳明的高足王畿还在世。

王畿,字汝中,号龙溪,是王门中悟性最高的弟子,他是天泉证道、严滩问答的见证人,他和钱德洪的有无之辩成为王门的一大公案。

后人把他作为浙中王门的代表。

万历十年,王龙溪已经到了 85 岁的高龄,可他还在家乡讲学不辍。

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记载道:“先生林下四十余年,无日不讲学,自两都及吴、楚、闽、越、江、浙,皆有讲舍,莫不以先生为宗盟。

”龙溪之学在晚明影响深巨。

如果论其在王门中的地位,此时无人与之比肩。

早在阳明生前,四方学人士子研习王学者,先得由王畿和钱德洪辅导,而后卒业于王阳明。

阳明去世后,王门弟子虽然分源别派,没有统一起来,但人们把王畿比作是颜回或曾点。

如果论其在王门中的学识,阳明生前就对他极为赞赏。

在天泉证道中,阳明以四句教调和钱、王之辩,最后发出一番意味深长的感慨:“汝中(王畿)所见,我久欲发。

……此是传心秘藏,颜子、明道所不敢言者。

今即已说破,亦是天机该发泄时,岂容复秘?” 阳明说龙溪道破了他的传心秘藏,可以说在内心深处,王阳明对龙溪之说更为欣赏。

而后来的严滩问答,则是在阳明和龙溪之间默契地展开,师徒二人以说佛家偈子的方式力究四句教之旨,当时钱德洪在旁边不得其解。

龙溪之学,以无为本,认为本体即工夫,本体即是无。

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概括

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概括

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概括如下:
一、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市民阶层政治意识初步觉醒。

明朝推翻了残暴的蒙古统治政权,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

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

政治上,整顿吏治,惩治贪官污吏,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明初历经了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后,国势复振。

晚明因政治腐败、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明朝覆灭。

明朝无论是明太祖、明成祖这样雄才大略的皇帝,还是如郑和、于谦、海瑞、张居正、戚继光、郑成功等文臣武将,至今让我们懂得不朽的内涵和高尚的意义!
二是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明初采取大移民、轻徭薄赋等政策,恢复了社会生产,人口快速增加。

明朝曾是世界上手工业与经济最繁荣的国家之一。

同时,海上贸易也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全盛时远洋船舶吨位高达1.8万吨,占当时世界总量的18%。

这个时期,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的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三是文化开放,科技发展,艺术创新。

明朝的小说至今是我国文学界的骄傲。

《西游记》《金瓶梅》《牡丹亭》《玉堂春》等无一不是人类文化史上艺术瑰宝,呼唤了人性的解放;宣德炉、景泰蓝、青花瓷无一不是传世精品,彰显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李时珍、徐光启、徐霞
客、宋应星等科学巨匠为世界科学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至今让人们肃然起敬!。

第五章 15世纪至18世纪(明朝、清朝初期)经济思想

第五章  15世纪至18世纪(明朝、清朝初期)经济思想
第五章 15世纪至18世纪(明朝、清 朝初期)经济思想
目 录
第一节 15世纪至18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第二节 “听民自为”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第三节 “工商皆本”的社会阶层新论 第四节 货币理论的主要成就
第一节 15世纪至18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一、明初的工商业政策与工商业的日趋繁荣
(一)明初的工商业政策 (二)工商业的发展与繁荣
(一)丘浚的货币金属论 (二)丘浚货币金属论与西方的比较
二、“银之少而贵”的用银致贫论
(一)用银致贫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二)谭伦的货币名目论思想 (三)徐光启的货币名目论思想 (四)与西方货币名目论思想的比较
第四节 货币理论的主要成就
三、“后之圣王而欲天下安富,其必废金银乎”
(一)废金银论的动机和目的 (二)“废金银”但不否定使用货币 (三)对晚明废金银论思想的评价
第二节 “听民自为”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二、“私者,人之心”的经济人思想
(一)李贽的“无私则无心”论 (二)黄宗羲与顾炎武的崇私论
三、“民富先于国富”的富民理论
(一)丘浚与东林学者的“安富论” (二)王夫之的“智者日富”论 (三)李雯的“恤富”论
第二节 “听民自为”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四、晚明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与亚当·斯密自由主 义经济理论的比较
在货币理论上与西方相类似,既有货币金属论的 思想观点,也有货币名目论的思想观点,同时也 出现了货币拜物教思想。这些经济思想和理论成 就对明代中期以来商品经济发展和活跃的反映, 同时也发挥了重要的理论导向作用。
第一节 15世纪至18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二、明中期后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 出现
(一)商品经济的活跃 (二)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时代的产物

时代的产物

时代的产物一、走下坡路的晚明社会政治、经济(一)充满积弊的社会政治朱载?衷诩尉甘贝?(1536―1566)生活了31年,这恰是明末政治积弊的开始。

“大礼仪事件”①,嘉靖帝痴迷方术,导致南倭寇骚扰,北俺答为患。

隆庆时期②(1567―1572),张居正主政,情况有所好转,但“柄臣相轧”③之恶习依然存在,它像后遗症一样,一直延至万历。

万历统治明朝长达47年,时期废长立幼的“国本之争”;“东林党”对抗政府;女真进兵东北;资本主义萌芽,市民思想活跃;各地反矿监、税使、前所未有的城市民变,都对明王朝统治打击不小。

总之,明后期政治腐败,统治摇摇欲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这种危机的到来。

同时现实也造就了一批勇于任事,以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④成为他们关心政治的真实写照。

朱载?炙闶瞧渲兄?一,他不顾皇上对藩王介事敏感和忌讳,于58岁时上疏,“请宗室皆得儒服就试,毋论中外职,中式者视才品器使”,⑤为国家选拔人才献计献策。

他认识到历法、乐律和舞谱对于国家治乱、社会教化、思想统治,意义之大,分别于万历23年(1595)向朝廷进献昔年所撰《律历融通》、《万年历备考》、《圣寿万年历》。

万历34年(1606)又进献《律吕精义》、《律学新说》、《乐舞全谱》。

⑥朱氏是出于他的忧国之心,冀为衰败的国运救危补天。

(二)不堪重负的国家经济明朝从正德(1506―1520)开始,社会经济开始由盛转衰。

皇帝带头与“贫民较利”,嘉靖帝广建“皇庄”“为厉于民”,⑦农民逃离家园,农业受到严重破坏,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试行“一条鞭法”后,情况有所好转,地主经济随之活跃。

商人出身的庶民地主,开始投资经济作物,以追逐工商业利润,促使大小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发展和繁荣。

在手工业发达的江南,还隐约地出现了生产方式上的资本主义萌芽。

张居正死后,其改革很快被万历废除,改革成果付之东流。

万历后期,是明社会经济滑坡的“转捩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明经济思想及其主要内容摘要:晚明是一个较为开放的社会,各种思潮活跃。

明代中期以后,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崛起和商人社会地位不断提高,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开始活跃。

倡导这一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思想家主要有丘浚、李贽、王夫之和唐甄等人。

晚明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强调“听民自为”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主张,自以及强调“私者,人之心也”的经济人假定和“民富先于国富”的富民思想。

关键字:晚明时期听民自为自由放任盐业私营论正文:“晚明”系指嘉靖至明末一百多年的历史时期,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这一时期中国传统封建社会高度成熟,开始向近代社会转型,并出现许多新的时代特点。

经济方面,商品经济空前发展,“民既厌农,天下趋商”;国家货币实现银本位、全国市场形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工商业城镇蓬勃兴起,“每以四方计之,盖不下数十万户”,新兴市民阶层出现,并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社会力量。

商品经济的繁荣,生产和经营方式的改变,刺激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并向其提出了新的要求。

晚明是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实学思潮和西学东渐为近代科学体系在中国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徐光启为中心的晚明“历算派”学人对传统科学思想进行了深刻反省和理性批判,在总结古典科学、会通中西方科学、实现中国近代科学启蒙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晚明时期的科学启蒙没有产生类似于西方的近代哲学和自然科学,但晚明学人的科学思想和实践至今仍不失其深远意义。

明代中期以后,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崛起和商人社会地位不断提高,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开始活跃。

倡导这一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思想家主要有丘浚、李贽、王夫之和唐甄等人。

晚明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强调“听民自为”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主张,自以及强调“私者,人之心也”的经济人假定和“民富先于国富”的富民思想。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主张主要反映在“听民自为”(简称“自为论”)的经济理论上,其代表人物有:丘浚,王夫之,李雯和唐甄等。

这一理论的特点是主张政府对各国经济活动“听民自为”,国家不要强加干预和限制。

“自为论”的经济思想在先秦就已出现,到秦汉时期由司马迁发展到高峰。

在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上,司马迁主张“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的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

司马迁之后,主张在某些时期,某些方面对民间的经济活动少加干涉和限制者有之,但把自由放任作为一种经济指导思想,并从理论上加以充分论证的则没有了。

而丘浚的“自为论”,则是继司马迁后又一次把自由放任作为一种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提出来的思想家。

丘浚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是在议论田制问题时提出的。

他强调说,自秦汉以来,成功的发展经济的政策都是“听民自为”的,所以他反对由国家规定田制及对私人占地施加种种的限制,认为这些做法都是徒劳无益的。

这虽说是在说田制问题,实际上也代表了他对发展经济的一个基本观点,笔误对待工商业等市场等问题上,他明确主张“苟民自便,何必官为”,主张“民自为市”,反被侵犯商人和富人的利益。

如果他在批评王安石的市易法时指出:“呜呼,天生众民,有贫有富,为天下王者,惟省力役,薄税敛,平物价,使富者安其富,贫者不至于贫,各安其分,止其所,得矣。

”他主张给商人充分的经营自由,反对国家从事商业活动。

从明初开始,明王朝就禁止私人进行海外贸易,丘浚是较早提出开放了海外贸易的人。

他认为中外通商既有利于外国,也有助于“足国用”,增加国家的收入,何乐而不为?显然,丘浚的这一思想主张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积累,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他与司马迁相比的进步之处在于,其对“自为”的指导思想,如何贯彻于经济活动的各种过程、各个方面所做的分析、论述,要更加周到和具体。

王夫之也十分重视人们在经济生活中的自立自为的行为。

王夫之认为凡人都有一种追求私利的本性,故为适应人的这一本性,在经济活动中莫如听民自谋自为,尽量减少政府的干预最为合理。

在工商领域,王夫之虽然具有浓厚的抑商思想,到在一定程度上也主张自由放任,听民自为。

他还主张开放盐的流通领域,允许商人自由贩运;主张取消盐的地界限制,鼓励竞争。

他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盐价低平,商人的利润也能经常有保证。

王夫之有时也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那是在出现了富商大贾垄断“山泽之利”的时候。

国家干预的目的是反对富商大贾的垄断,而非干预一般商人正当的自由贸易。

对于一般商人的自由经营活动,他主张国家应该给予保护。

对于当时处处设卡,限制商业自由贸易的“钞关制度”,他是坚决反对的。

王夫之还十分看重价格机制在调节市场中的作用。

比如在稳定粮食的价格方面,他主张利用市场机制自发调节价格的涨落,反对由国家强制定价。

他特别反对人为的压低价格,赞赏唐宪宗时卢坦关于开放粮食市场的主张。

他认为如果当时的官府实施强制减价势必是“拒贩服于千里之外”,既无助于解决百姓的生存问题,也无益于经济的发展。

看重市场机制对市场价格的调节作用,是王夫之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一大特色。

李雯的盐业私营论。

李雯在经济思想上也主张自由放任。

他对经济问题的研究侧重于赋役,盐政,奢俭等社会热点问题。

李雯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主要表现在他将当时的主要手工业——盐业看作是一种纯粹的商业活动,反对政府的干预。

他称赞唐代的理财大臣刘晏,认为刘晏之所以能将盐业管理好,并使盐业为国家提供多达二分之一的财政收入,其原因就在于放手让商人进行食盐的生产和经营。

其成绩的取得,就在于实行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据此,他向统治者建议,将盐业生产经营权全部交于商人,听任商人自主经营,国家仅为商人提供各种服务,从盐业生产经营中获得一定的财政收入就可以了。

显然,在他所设计的盐政方案中,政府意不再是直接的经营者,而仅成为一个对盐商经营进行宏观调控和为盐商提供周到服务的角色。

李雯设计了一套中国盐政史上前所未有的自由经营的蓝图。

其具体内容是:政府将盐滩按面积全部分给商人,由商人自行购置生产资料。

自主雇用灶户,自由生产经营;国家除了为其提供各项服务外,还可行使征税权,对盐产地征一道税,然后任其行销各地,不再征税。

为了避免引起豪强权贵的反对,减少其方案实施的阻力,李雯主张给豪强权贵也分一定量的盐滩,允许其与一般商人一样从事经营活动。

李雯也指出了这样做的好处,其一是使盐商摆脱私营的罪名,调动盐商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其二可使豪强权贵之家不能再依赖其权势巧取豪夺,而只能与一般商贾一样凭借自身的经营能力获利;其三,可使“私注盐贩皆坦然于民间”,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如此一来,就可以达到“天下皆私盐,天下皆官盐也”的效果,既可富民,又可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一举两得。

李雯在富民思想上的贡献,在于他不仅明确区分了两类富人,即一类是豪强权贵,一类是靠自己的财富和经营来发展的富人,还对这种区分的意义以及在国家政策中如何实施做了明确,详尽的论证。

而他的富民思想,又主要是指“富”后者而言,应该看到,他所指的这类人,在当时来说是带有资本主义倾向的富人。

他倾其全力为这种富人急呼,是他经济思想中所具有的资本主义倾向比同时代的人要更为明显和进步的地方,也是其主张安富,保富论者所不及之处。

明代中晚期重商意识盛行进一步促进了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和活跃。

中国十大商帮就是形成并活跃于这一时期的。

这些商帮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晚明商帮的出现,起作用也应作如是观。

其作用之一,就在于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如这些商人所经营的商品中,虽有一部分是满足统治阶级需要的奢侈品,但更多则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如盐,米,布,茶,木等。

这就有利的促进了农业产品的商业化。

他们所经营的远距离的大宗商品贩运活动,推动了区域之间商品流通的扩大,使原料产地和成品地之间,商品出产和消费地区之间形成了对流,这就有利于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全国性市场的形成。

商人们不辞劳苦,深入偏远山乡,使更多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流向市场,将各地分散的小商品生产纳入地区乃至全国商品经济的网络之中。

其作用之二是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他们在各地城镇,尤其是江南市镇的活动,为其商品开拓了销路,同时也为城市手工业者提供的生产原料和生活资料,从而有力的促进了城市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晚明的重商意识,是这一时期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虽然晚明时期中国科学家还被排摈在近代科学主流之外,徐光启等人仍然独立地摸索到了近代科学的边缘。

他们开创了新的学术境界,树立了新的理想,给后来的文化发展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晚明学人的启蒙思想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先进阶级的要求。

他们是历史的觉醒者。

他们在文史哲经、政治和科学诸方面的别开生面,不仅是反理学运动的量变,而且是按他们特有的方式表现出的对新世界的要求。

晚明的经济学启蒙没有像西方近代启蒙思潮那样,能密切结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现实的发展,从封建神学的藩篱下脱身出来,充分发展,产生出类似于西方的近代哲学和自然科学,进而完成自身的历史使命。

这无疑是一种“壮志未酬”的历史遗憾。

尽管如此,晚明学人的经济学思想和实践,至今仍不失其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1]李贽.焚书(卷四)·豫约[Z].[2]李贽.李氏文集(卷一八)·明灯道古录(卷上)[Z].[3]李贽.李氏文集(卷一九)·明灯道古录(卷下)[Z].[4]李贽.藏书(卷三十四)[Z].[5]李贽.藏书(卷一七)·富国名臣总论[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