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花鸟画家
例举三位近现代中国画家,并分析其作品构图、技法、立意

例举三位近现代中国画家,并分析其作品构图、技法、立意高剑父(1879一1951),早年名麟,后改名吝,字爵廷,以号行,广东番禺人。
早年师事居廉,花鸟画的要旨在于抒情言志,高剑父的这幅《秋鹰图》显然有此含义。
画中雄鹰伫立苍老树干之上,羽耸颈探,英姿飒爽,似欲腾空扑飞。
形神毕现之处,画家所寄予其中的伺机大展宏图的情感不言而喻。
这幅画中的树干皴擦用笔随体积转折而有明暗变化,墨淡而干涩,使树干质感颇类山石;雄鹰羽毛则顺势用笔,墨重而润。
鹰与树的这种处理手法上的变化,使毛羽显得极有光泽,益发衬托出鹰的雄健。
赵云壑(1874—1955),一名起,字子云,江苏省苏州人。
吴昌硕入室弟子。
花之富贵,草之灵秀,不同画家有不同的画法。
这幅画中,赵云壑以平稳奇峭的构图,使高低错落的富贵花形成一种动势,在古拙率意的行笔中,写实写意,取花之正侧俯仰,飞动于点划浓淡.舒龙卷云,惊蛇入草,沉着施色,运笔洒洒,“蕴万象于胸臆,施灵动于腕间,笔底留住千古韵,但写富贵满人间”。
画家悟出了吴昌硕以书入画如锥画沙,气贯大体不加娇饰,金痕石味巧为丹青的个中玄理,信笔疾写,逸笔草草,写出了深厚苍劲,画出了古味新声。
读赵云壑画,通体舒畅,一片清馨。
吴昌硕作画时大胆迅疾.不多加修饰,具有自然浑朴古拙之趣。
他以篆籀之法入画,作画如写书,笔势奔腾,苍劲雄浑,不拘成法,往往能自出新意,形成独特风格。
《三千年结实之桃》表现的是寓意福寿千年的寿桃。
画家只撷取桃树的局部,用笔凝练遒劲。
寿桃设红黄二色,以没骨画法表现.鲜嫩娇艳:桃叶以大笔泼洒,浓淡相间,层次分明,枝干竖写两枝,各有不同,又一侧枝呈孤形垂下,伸展生动,使画面富有变化。
题款。
三千年结实之桃”不但与桃干、桃枝形成浓淡变化之趣,而且与寿桃两相照应.让全图神气内敛。
人间富贵花赵云壑1914年纸本设色138cmx51cm上海美术馆藏赵云壑(1874—1955),一名起,字子云,江苏省苏州人。
吴昌硕入室弟子。
当代十大最具实力的中国花鸟画画家作品赏析

当代十大最具实力的中国花鸟画画家作品赏析
当今花鸟画风靡小写意和兼工代写的画风,代表中国花鸟画最高品位的应是大写意花鸟画。
继齐白石、李苦禅之后,我认为“当代十大最具实力的中国花鸟画画家”是:
沈耀初、来楚生、王憨山、高冠华、崔子范、梁崎、舒传曦、陈大羽、张大壮、韩天衡。
以上十位画家均是二十世纪生人,有的已故去,有的还健在。
他们的作品会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沈耀初
来楚生
王憨山
高冠华
崔子范
梁崎
舒传曦
陈大羽
张大壮
韩天衡
这十位大画家的画作,见到多少真迹收藏多少,收藏不到就收藏第十一位的吧!
闫双民。
中国近代画家名录

中国近代画家名录中国近代画家名录郑昶午昌(1894~1952)郑午昌(1894-1952)浙江嵊县人。
曾任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杭州美专等校教授。
梅兰芳畹华(1894~1961)(1894-1961)江苏泰州人。
著名戏曲表演大师,雅爱丹青,擅人物、花卉。
邓芬(1892-1868)广东海南人.诗、书、画、乐,无所不精。
邓芬(1894~1964)吴琴木(1894-1953) 上海人.工山水.人物.花卉.号冷枫居士.吴湖帆(1894-1968)江苏苏州人.曾为美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任教于无锡美专.吴湖帆(1894~1967)(1894~1968)吴湖帆(倩庵)(1894-1968)画中九友现代画家。
(1894~1977)邓昙殊(1894-?)画中九友现代画家。
汪亚尘(1894~1983)汪亚尘(1894-1983) 浙江杭州人.曾任上海美术学校教授,上海美专教务长,中国画会常务理事等.徐悲鸿(1895年-1953年)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1916年入震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课余苦修素描。
1919年,赴法车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
1927年,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
1929年,由蔡元培推荐担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提倡中国画革新,反对保守主义,倡导现实主义。
新中国成立后,被国务院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徐悲鸿(1895~1953)(1895-1953)江苏宜兴人。
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曾任北平艺专校长,中央美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
一生创作数千件中国画、油画和素描作品。
一生致力美术教育,有自己一套明确、完整美术教育主张。
他强调师造化,重视绘画基本技能的训练,提倡科学。
所采取办学体制是学年制、年级制、学分制和画室制的结合体,要求学生知识面广、专业基础深厚、文化修养丰富。
在教学法上,他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发挥主动的创造精神,全面发展。
亲自培养一批有成就美术家,所建立起来美术教育体系,在中国一直延续半个多世纪,至今仍有强大的力量。
岭南画派杰出传人|陈永锵花鸟作品欣赏

岭南画派杰出传人|陈永锵花鸟作品欣赏20世纪的终结,使21世纪的到来成为一个伟大的开始,而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开始,是不能缺少属于这一时期的“精神印迹”和“岁月影像”的,近30年来,在“历史转型”与“语言嬗变”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画家及其作品在“自然年代”与“艺术年代”之间书写了浓重的一笔,它的与众不同的特殊性,以及在整体格局中的位置和意义,都必然是这个时代不可替代的标志。
花鸟画家陈永锵,便是在这个时期,与新的历史起点同步而行的艺术创造者,正是在这个起点上他开始了自我艺术的逻辑行程。
陈永锵方兴未艾在总体上,陈永锵的花鸟画艺术呈现为“笔墨当随时代”的特点,以及日益向艺术规律复归的趋势,它的笔墨、色彩、原创的文本衔接着中国艺术精神传统,世界艺术潮流与当代中国文化语境,这构成了他艺术的独特之处和不同寻常的面貌;这种全新的艺术文本及其漾溢的清新气息,完全体现了画家开阔的视野和认知的高度。
无疑,陈永锵是“从传统向非传统”、“从学习传统到步出传统”中脱颖而出的当代中国画家,并成为当代中国画坛举足轻重的代表性人物,他的求索、思考、实践,为历史增添了新的因素,也为“笔墨当随时代”的花鸟画创新提供了借鉴和启迪。
在当代中国花鸟画家中,陈永锵占据着一个独一无二的特殊地位。
陈永锵深宵都市的阳光丰饶、温热与美丽的岭南沃土,不但孕育了陈永锵的生命,也给了他最初的艺术启蒙和艺术生命的滋养,岭南的山水、土地给了他爱自然、爱生命、爱美的天性,在他的生命基因中,置入了特有的充实、饱满、炽热的艺术因子;自20世纪60年代拜师岭南画派名家梁占峰先生始,便开始了渐行渐远的艺术之旅,而岭南画派丰富的经验与艺术遗产,都成为他宝贵的资源,从这里,开始了他艺术的起步。
上世纪70年代,陈永锵幸运考入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师从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林丰俗、陈金章、梁世雄等岭南画派传人,使他得以系统而深入地学习,研究中国花鸟画的历史与传统、岭南画派诸家的风格与技法。
河北著名花鸟画家

河北著名花鸟画家花鸟画在我国绘画史上成为独立的画种较晚,但经过历代画工、画家的不断创作,不管是现代还是过去都在绘画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出现了一批批有影响力的作家,以及数量可观的花鸟画绘画作品。
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河北著名花鸟画家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河北著名花鸟画家介绍王晋元(1939;2001),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男,生于河北乐亭;196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承叶浅予、李苦禅、郭味蕖、田世光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文联副主席、云南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兼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等职务;王晋元创作的巨幅花鸟画融合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的技法,一改传统文人画闲情逸致、性灵小品的境界,创造性地展示出云南西双版纳繁茂的热带雨林之美,其作品壮阔、奇野,充满生命律动,极富视觉冲击力,展示了中国传统花鸟画的一种发展趋势。
田子源,别署:田农、农夫,1958年5月生于河北省大名县一个乡村教师家庭,父亲、叔父长期从事文化教育工作。
受家庭熏陶,孩提时代就酷爱书画艺术。
1975年5月开始在家乡当中小学教师。
七十年代末乘着改革的春风走进河北农业大学深造,毕业后长期从事农业农村工作。
期间,入中国书画函授学院学习,参加邯郸市群艺馆举办的业余美术班(国画)学习。
闲暇时,临写《瘗鹤铭》、《石门颂》、《散氏盘铭》、《松风阁》等碑帖,有时操刀刻石制印。
绘画上对齐派大写意情有独钟,主攻梅兰竹菊,尤擅紫藤、葫芦、葡萄、牵牛花等藤蔓植物。
田云鹏,1946年11月生,河北黄骅人,自学绘画,擅长中国画。
1978年在南大港文化馆、1984年在沧州地区群艺馆、1993年在沧州画院工作。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一级美术师,沧州画院专业画家,沧州市美协主席。
王玺安,1958年生,曾用名王希安,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世界铜奖艺术家获得者,副研究馆员,临漳县文化馆馆长。
近现代国画大师

近现代国画大师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中国传统绘画(区别于“西洋画”)。
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
国画家是采用中国绘画特有的艺术语言和材质从事绘画创作与研究,并取得一定艺术成就的绘画工作者,主要包括传统国画家和现代中国画家。
国画家近代,是指中英鸦片战争开始(1840年)到五四运动(1919年)这中间的一段时间。
1919年到1949年为现代,1949年以后为当代。
以下近、现代中国国画大师,基本以“出生年月”为序:(一)近代(1840~1919)著名国画大师任伯年(1840~1896)、吴昌硕(1844-1927)、齐白石(1864~1957)、黄宾虹(1865~1955)、徐悲鸿(1895~1953)、刘海粟(1896.3~1994)、潘天寿(1897~1971)、李苦禅(1899.1~1983)、张大千(1899.5~1983)、林风眠(1900~1991)、傅抱石(1904~1965)、李可染(1907.3~1989)、陆俨少(1909.6~1993)、石鲁(1919.12~1982)等。
(二)其他近、现代国画大家近代(1840~1919):陈半丁(1876~1970)、张善孖(1882~1940)、萧谦中(1883-1944)、刘奎龄(1885~1967)、于非闇(1889~1959)、朱屺瞻(1892~1996)、吴湖帆(1894~1968)、溥心畲(1896~1963)、高希舜(1896~1982)、丰子恺(1898.11~1975)、黄君璧(1898~1991)、钱松岩(1899~1985)、关良(1900.12~1986)、王雪涛(1903~1982)、董寿平(1904.2~1997)、蒋兆和(1904.5~1986)、胡洁青(1905~2001)、赵望云(1906~1977)、叶浅予(1907~1995)、何海霞(1908.9~1998)、吴作人(1908.11~1997)、黎雄才(1910.5~2001)、唐云(1910.8~1993)、谢稚柳(1910~1997)、梁树年(1911~2005)、郭传璋(1912~1990)、陈大羽(1912~2001)、启功(1912.7~2005)、关山月(1912.10~2000)、于希宁(1913~2007)、黄苗子(1913~)、秦岭云(1914.2~2008)、张民权(1914~2001) 、赵琗艇(1915~) 、俞致贞(1915~1995)、魏紫熙(1915.1~2002)、赖少其(1915~2000)、崔子范(1915~2005)、白雪石(1915.6~2011)、苏葆桢(1916.5~1990)、刘力上(1916.7~)、田世光(1916.10.27~1999)、张仃(1917~2010)、宗其香(1917.11~1999)、刘继卣(1918.10~1983)现代(1919~1949):尹瘦石(1919.1~1998)、吴冠中(1919.7~2010)、宋文治(1919.10~1999)、李斛(1919~1975)、古元(1919~1996)、孙其峰(1920~)、程十发(1921.04~2007)、陈佩秋(1922~)、方济众(1923.6~1987)、亚明(1924~2002)、黄永玉(1924~)、黄胄(1925~1997)、朱宣咸(1927~2002)、陈逸飞(1946.4~2005.4)张旭云(1948~2011)当代(1949~):薛宣林(1957.1~)、朱明(1967.10.21~)等。
当代名家王雪涛作品欣赏

当代名家王雪涛作品欣赏王雪涛,中国现代著名⼩写意花鸟画家。
1903年12⽉31⽇出⽣,1982年11⽉24⽇逝世,河北成安⼈。
原名庭钧,字晓封,号迟园。
⾃幼喜绘画,1918年⼊直⾪⾼等师范附设⼿⼯图画科,毕业后到⼩学执教。
1912年考⼊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后转读国画系,受教于陈师曾、王梦⽩等诸位前辈,尤受王梦⽯影响最⼤。
1922年⼊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初⼊西画系,后转国画系,1926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讲师。
抗战期间,北平沦陷,辞去教职,专事绘画创作。
抗战爆发后,王雪涛以卖画为⽣。
同时,集中精⼒向传统学习,在上追徐渭、陈淳的同时,⼜拜当代名家齐⽩⽯、陈半丁为师,画艺⼤进。
1954年任中国画研究会常务理事,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1955年参加筹备北京中国画院⼯作,1957年任该院画师、院务委员会委员,1980年任北京画院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北京分会副主席,北京市第七届⼈⼤代表,北京市第五届政协常务委员,中国农⼯民主党中央联络委员会委员及北京市委委员。
王雪涛是以⼩写意花卉草⾍⽽著称于世,他既能承宋元以来民族优秀传统,兼能取长补短,所作取材⼴泛,构思精巧,形似神俏,清新秀丽,富有笔墨情趣。
创作上主张“师法造化⽽抒⼰之情,物我⼀体,学先⼈为我所⽤,不断创新”。
画法上突破了过于⼯细的⽅法,⼯写结合;⾊彩上创造⾊墨结合,以⾊助墨、以墨显⾊等多种⽅法,巧⽤⾊彩,以求整体⾊彩对⽐协调,为画⾯增添韵律。
他笔下的作品,注重写⽣,尤善于描绘⼤⾃然的⼩⽣命,如蝴蝶、螳螂、蝈蝈、牵⽜、青蛙、蜻蜓等,栩栩如⽣,引⼈喜爱。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央新闻纪录⽚⼚拍摄的纪录⽚《中国花鸟画》,王雪涛别具⼀格的花鸟技法被重点收录其中。
⽣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副主席,北京画院院长。
⼭东济南还兴建了“王雪涛纪念馆”。
王雪涛先⽣曾经师从齐⽩⽯、王梦⽩、陈半丁等艺术⼤师学习绘画。
他的作品取材⼴泛,构思精巧,清新秀丽,是近现代我国著名的花鸟画家。
浅谈当代工笔花鸟画画家江宏伟

浅谈当代工笔花鸟画画家江宏伟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出现和发展,为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提供了价值取径,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工笔花鸟画,当代工笔花鸟画可谓出现了基因的变化,但基于古老的传承,当代与传统之间又有着相似的家族特征。
当代工笔花鸟画画家江宏伟推动我国工笔花鸟画进一步发展,本文就中国工笔花鸟画发展概况、江宏伟工笔花鸟画艺术特色和江宏伟对当代工笔花鸟画发展的影响和启示进行简要阐述。
1.中国工笔花鸟画发展概况工笔花鸟画在我国历史悠久,魏晋南北朝时期工笔花鸟画就已出现独立发展的趋势,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兴盛和人们审美的变化,此时的花鸟画做为独立的画科登上历史舞台。
五代时期花鸟画会话题材开始丰富,出现众多花鸟画家,主要是以“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为代表的两种风格流派。
黄筌因是宫廷画家,所见多珍禽异兽,绘画手法细致写实,敷色细腻,绘画风格精丽典雅。
徐熙绘画题材多为常见的鸟兽家禽,画面以线条墨色为主,呈现出野逸之风,因其二人师承、绘画题材和绘画风格等有不同之处,被称为“徐黄异体”。
随后,工笔花鸟画在两宋进入鼎盛时期,设立宫廷画院,受儒学理论和当朝统治者的审美观的影响,花鸟画进一步发展了黄家绘画之风,刻画入微、注重写生,注重对花虫鸟兽的生长规律及结构特征表达与再现,宋代花鸟的发展为当代工笔花鸟画的振兴奠定了基础。
元代废弃了宫廷画院,文人水墨画逐渐取代宫廷精细的工笔画风,至此,工画花鸟画逐渐走向衰落。
至现当代,冷战的终结改变了艺术世界的性质,中国艺术家也在此历史阶段出现在全球当代艺术舞台上,1990年代中国大陆开始出现“当代艺术”一词,这一时期,城市化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既加速了社会的变迁,又使社会结构发生改变。
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发生了巨变,创作理念、表现技法、图式结构等方面的变化使得当代工笔不同于传统工笔,由此工笔花鸟画步入当代并由衰转兴。
江宏伟的工笔花鸟画创作在这一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在继承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技法同时,又融入西方色彩美学于创作之中,其绘画创作兼有宋画的精丽典雅和西画丰富的色彩变化,画面古朴且诗情画意,又非常符合当代审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