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冯志光

合集下载

一门合绘十分春色——嘉兴博物馆藏郭氏家族绘画研究

一门合绘十分春色——嘉兴博物馆藏郭氏家族绘画研究

相隔 100 余年。
尤其是六十年前楞严讲寺补壁的那幅《放生图》(即
郭兰庆(1900—1946), 字余庭,号鱼亭,似壎 《孩童放雀图》)。”《仕女图》(图十)“师费子苕(丹
三 子。幼 承家 学,工 花卉 仕女, 稍长 师 事同 里潘 振 旭 )笔意”,秀润素淡 ,潇洒自然 ,格调柔弱 ,用笔
98
流利,轻灵洒脱,与其兄兰庆的侍 女画略有不同。
94
表一 嘉兴郭氏书画家族表
郭然 郭娴(女)
郭煦
一门合绘十分春色
郭照=许宝蓉 郭似壎=高珮、袁艺
郭兰泽
郭兰庆=屠芸莺
郭绚(女)
郭兰枝=吴孟庄 郭兰祥
郭斯陶
郭辉(女)
一门风雅,吾乡 所仅见者。”[6] 吴藕汀 在《文坛杂忆》 中有一篇《一门合绘十分春色》中云 :“禾中西门天 官牌楼郭氏,余学画之师门也。庚午、辛未间最为兴 盛,能成十分春色合作之图。一家所画者,有郭季 人(似壎)师及其夫人袁积因(艺),从妹淑清(娴), 四子和庭(兰祥)、起庭(兰枝)、余庭(兰庆)、蔗 庭(兰泽)。与馀庭夫人屠芸莺,和庭子悦初(斯陶)、 女 月轩(辉 )共十 人。”[7] 综 合这两 种说法 和其他 资 料,郭氏家族的绘画传统历经四代共 17 人(表一)。 连张鸣珂也不得不感叹“鸳湖灵秀之气,萃于一门, 亦一时佳话也”[8]。
据吴藕汀推测,郭照始事文墨,可能受其妻许宝 蓉之父许桐影响。许桐(1812—1871),字东生,一 字韵琴,居柿林乡(今嘉兴新塍)。清画家。工吟咏, 擅花卉、翎毛,而以芦雁著名。家富收藏,曾藏有米 芾《云山烟霭卷》、石田《长江无尽图》、黄大痴《平 山卷》等诸希世之珍品。其子鼐龢,更胜其父,后来 有“许芦雁”之称。郭照近朱则赤而效学之。故嘉兴 郭氏步入书画之门,根源来自许氏 [13]。

中国画作品赏析

中国画作品赏析

中国画作品赏析系别:教育系班级:12应心班姓名:张晴雯学号:122212150 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于全世界,诗意,可以说是中国画意境创造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画的灵魂所在,一幅优秀的国画作品,往往集诗、书、画、印于一身,使人在看画赏诗之中,充分享受着艺术美!阎峰的中国画风神超逸韵致清婉。

或设色、或水墨,或斗方、或扇面,或巨幅大作、或雅致小品,在从不以画家自居的阎峰笔下俱是神采飞扬,从容自得。

虽然阎峰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多次参加国家级艺术作品的展览但一直很低调,看得出阎峰是训练有素。

有备而来,随心所欲之间,个性使然。

阎峰出生大连,从小在东北部队大院长大自幼爱好丹青,15岁随父母来到苏州。

他的身上有着东北汉子张扬豪爽的个性,在他的巨幅大作中能明明白白的感受到他的大道天成。

然而他也有江南委婉细腻的一面,他的扇面小品颇具诗意,运思落笔,不紧不慢,指掌之间心会神融,意蕴悠长。

“搜尽奇峰打草稿”,生活中的阎峰是一个有心人,他深知艺术源于生活,源于心灵感受。

注重绘画创作题材的积累,他曾无数次在海边驻足、在山林穿越、在乡村往返,在与大自然的对话中收获心性。

因而他笔下的山峦、河流、乡村,不仅形象独特,表现手法也是丰富多彩,既“我有我法”又“言之有物”,用笔老辣、爽利,甚至有点恣肆,浓淡枯湿的变幻,在墨块和线条的交融中意蕴万千。

令阎峰颇为得意的是他精心创作的以海为题材的作品,他的《海》长卷系列作品大都场景开阔,气势宏大,汹涌澎湃的海浪约占画面的三分之二,在视觉上有一种极大的冲击力。

其中以画面辽阔、气韵生动、人物传神最为惊异,有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

但见突兀的山石上,人物形象凝神远望,咏叹人生,从形式到内容都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堪称力作。

而他的斗方、扇面人物小品不求大雄强、大气派,呈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或听涛、或对弈、或静观,抒高隐之幽情,发书卷之雅韵,可谓风神超逸,韵致清婉。

阎峰说他的艺术作品创作,来源于生活中对生命的感悟,他说很幸运赶上这么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时势造英雄。

冯志光——将心灵交给艺术的人

冯志光——将心灵交给艺术的人

冯志光——将心灵交给艺术的人
杨红梅
【期刊名称】《中国科技投资》
【年(卷),期】2012(000)031
【摘要】结识冯志光先生,是在北京画家朋友组织的文化界名人聚会上,他外表
眉清目秀,淳朴厚道。

后来通过他同学和朋友侧面了解,得知冯先生为人豪爽大方,为艺虔诚执著。

正是这种优秀的文化品质,使他的作品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笔墨酣畅”的感受,他的画具有艺术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总页数】2页(P66-67)
【作者】杨红梅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冯志沂:清道光时期桐城派重要的古文家 [J], 张维
2.冯志郑佳沂艺术作品 [J],
3.特殊艺术的领头羊——记北京心灵之声艺术团团长穆剑志 [J], 孔令珍
4.源自心灵的生命写意——郭志光花鸟画读识 [J], 曹玉林
5.一位信息时代新语言学者的人生历程——记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副会长冯志伟先生 [J], 张在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都市水墨”人物画的现实关怀

“都市水墨”人物画的现实关怀

“都市水墨”人物画的现实关怀随着文革美术意识形态与艺术审美高度统一的终结,以‘85新潮为标志的美学运动开启了人们关于中国美术面向现代性的思考。

基于这场席卷评论界、实践界的讨论,20世纪末,中国画画坛上各种流派层出不穷,“新写实主义”、“新文人画”、“实验水墨”等,都以鲜明、激进的姿态在各自的领域进行着现代化的探索。

就传统绘画而言,文人水墨画构建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系,使中国画独立于西方审美价值,但随着社会文化结构的改变,这种审美体系也突显出强大的局限性和排它性。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画的现代化伴随着当下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多元化发展,故而,它应该是整体的多向度、多维度的主题构架,无论是中国传统、西方传统与现代,任一方的单向移植都无法承载中国画的现代性。

在此层面,“都市水墨”人物画对当下社会现实和人文精神、对传统笔墨语言和西方美学的多元化风格拓展无疑适应了这样一种时代需求,它代表着新时期中国画的一种现实关怀,为中国画现代化的发展在一个新的维度上提供了可能。

一、“都市水墨”的审美取向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在人物方面“都市水墨”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画家,他们对都市化现实体验的切入方式不同,因而在作品的内容表现、形式语言和视觉图式上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审美取向。

首先,在作品内容方面,“都市水墨”人物画主要表现了都市情境下人的存在方式。

这一方面拓展了传统中国画的表现题材,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画家对都市化现实的关怀。

都市化首先是城市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现代化的一种形式,其次,都市化代表着人的心理状态、生存状态、生活方式……,“都市不仅是一个景观、一个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个生活中心、劳动中心、政治文化中心、信息中心,它更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主要属性为多样化和兴奋的独特生活方式的象征。

”⑴(P39)。

当然,伴随着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都市化也引发出了诸如心理、生态、社会、道德、环境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寻梦荷魂

寻梦荷魂

寻梦荷魂作者:杨森茂来源:《美术界》 2011年第11期TEXT / 杨森茂杨森茂,1942 年7 月出生于阴山脚下的古镇——萨拉齐,自幼与绘画结伴同旅。

1964 年毕业于内蒙古师大美术系。

现为包头师院美术学院名誉院长,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彩画学会会员、内蒙美术家协会理事、包头美术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业绩成果获包头市政府“拔尖人才”奖。

美术作品入选全国性美展多次并有获奖。

自读内蒙师大美术系,至今已半个世纪,数十年与绘画结伴同旅,不离不弃,其深深的让我着迷。

虽不敢说让我深知,但感触颇多,实难言喻。

感于中西方绘画的启始,为“再现客观物象”也许是一定的原因,但初始阶段,受能力和条件的制约效果有欠。

其后随照相术的产生,这一功能业已弱化,可绘画没有因之消亡,这证明,绘画的存在与发展,其根本不是“再现”,而应该是“表现”。

表现什么,怎么表现,这是一个很大而很有意趣的议题。

绘画直观看来是表现客观物象的,余窃以为,其实不尽然,客观物象只是一个载体,而更多的是画家对物象深层认知,是客观世界在画家头脑中的反应,是画家主观思维通过客观载体的胸臆显现。

怎么表现,中西绘画各有自己的形式语言,即使同一画种,不同画家,不同素养,不同审美取向,各有自己的画风,无尽的形式语言,饱含着画家的思维、情感,他们托物言志,借物写心,这种言物抒情,正是中国画所特有的本质内涵。

余喜莲、爱莲,正如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所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真乃花中君子。

它是花,亦是人,花即人,人即花,花替我代言,我为花传神。

传神与否,难以尽言。

但我偏爱中国画的写意,更钟情于写莲。

中国画以特有的宣纸、水、墨、色,以毛笔写形、造境,那水的流淌、渗化,墨的变化无穷,色的和谐而斑斓,让我们在自由挥洒中,时现荷莲的倩影,它是莲似人,似乎正向我走来……在迷茫中让我苦苦追寻,这大概也是不少画家的痴迷之梦吧。

百位上将誉虎娃丹青妙笔甲天下

百位上将誉虎娃丹青妙笔甲天下

百位上将誉虎娃丹青妙笔甲天下国家一级美术师的道印先生,祖籍山东阳谷,大学本科。

曾为军旅创作员。

自幼受金陵文化、齐鲁文化、军营文化及故乡景阳岗虎文化的影响,酷爱绘画,先后毕业于解放军理工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深造于南京艺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

师承于艺术大师朱屺瞻、李剑晨、陈大羽、黄胄、范曾、刘大为诸先生。

擅长花鸟、山水、走兽、人物、书法。

以行草、榜书见长,风格独特,富有神韵,深受人们的喜欢。

现为军旅创作员,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山东省书协会员、美国休斯顿中国画院名誉主席、国际文化博览会中国百杰画家、国际虎文化博览会金奖获得者、解放军理工大学客座教授、解放军海军指挥学院客座教授、山东省青联委员、北京当代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武松书画院名誉院长。

“虎娃”,又名福娃、中国娃,是中华民族美好的象征及精神的体现。

记者近日走进钟情于“虎娃”,尤以独特的现代艺术方式擅长于虎娃、水墨虎而称誉当代画坛的军旅画家卢道印的艺术空间。

展现在军旅画家艺术空间最吸引记者的就是:道印笔下的虎娃,活泼可爱,憨态可掬,威力无比,体现出人性化与自然和谐之美;承百位上将之誉,生福生威,极具神韵,孕育着无限的美好憧憬。

真可谓道法自然而印济天下。

正如百位上将及艺术界的评价”笔墨苍劲、造型生动、画风独特、大气传神”一点也不为过,中国画之精髓,便是毛笔的运用技巧、既以浓淡干湿、疏密聚散、轻重缓急、顺逆中侧的用笔在宣纸上产生笔触轨迹,有效而恰到好处地描写物象,不仅要达意、且要传神、并且具有不可修改的难度,卢道印的”虎”尤其虎娃作品正体现了中国绘画这一精华;另一方面,其笔下虎的造型丰富多变,虎的各种生活动态,情感变化在他笔下都有生动的刻画,其中更注重表现”虎”形态的透视关系,绘画中运用的传统笔墨注入了强烈的现代意识,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故当观众欣赏他的作品时,都被其笔墨节奏、生动的气韵和丰富的造型等技法所吸引,并留下深深的印象。

九秋吐纳羽化成蝶——陆广雄山水画风的形成与特色

九秋吐纳羽化成蝶——陆广雄山水画风的形成与特色

九秋吐纳羽化成蝶——陆广雄山水画风的形成与特色
刘秉贤
【期刊名称】《福建艺术》
【年(卷),期】2007(000)002
【摘要】@@ 在传统与现代相碰撞的今天,中国山水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繁华胜境.媒体的先进、信息的畅通,使画家同样置身于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陆广雄作为传统艺术的继承者和拓荒者,面对山水画发展的前景,认识也更加明确.
【总页数】2页(P41-42)
【作者】刘秉贤
【作者单位】福建省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
【相关文献】
1.子庄去后秋园老独向辽西觅此公——齐鹤龄先生山水画风格解读 [J], 冯旭
2.指向心灵的山水--元代山水画风格形成原因 [J], 文新军
3.北京保利2008'秋拍会《菊蝶九秋》粉彩瓷盘又出新高 [J],
4.董其昌“没骨山水”画风的形成 [J], 史华峰
5.浅论倪云林山水画风格——以《渔庄秋霁图》为例 [J], 段厚宏;杜俊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藏园先生像》看山水画造型方式在写实人物画中的转化与应用

从《藏园先生像》看山水画造型方式在写实人物画中的转化与应用

2018/03文/陈岱[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摘要】蒋兆和作为现代写实人物画先驱,其肖像画作品《藏园先生像》是其艺术风格的重要代表。

此幅作品中除了表现出画家精湛的写实造型功夫之外,还有许多山水画笔墨造型方式在其中得以转化和应用。

本文力图从理论梳理和图像分析的方式来具体解读《藏园先生像》中的山水画元素,从而探索写实人物画发展的可能性。

【关键词】山水画;结构;凹凸;皴擦;章法;南北宗从《藏园先生像》看山水画造型方式在写实人物画中的转化与应用一、蒋兆和写实人物画理念中的山水画造型主张在传统的文化观上延伸出的中国画美学思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要在自然中寻求自身对山川河流精神的映照,从而达到精神上的悦意与通达。

中国画在山水画上取得了灿然而辉煌的成就,其主要的方式便是通过观察与提炼去营造一个“人化”的自然,从而取得自我与物象的融通。

在造型手段上,山水画以结构为基础,古人根据山石的自然特征概括归纳出“披麻皴”“斧劈皴”等多种笔墨造型手段,形成了蔚为壮观的造型体系。

而在中国人物画的理念中,亦将人比作山水自然去塑造,中国画人物画论将人体的结构起伏比作山川的丘壑凹凸,将人的神态表情比作四时阴晴。

《芥舟学画编·传神论》曰:“天有四时之气,神亦如之。

得春之气者为和而多含蓄;得夏之气者……若狂笑、盛怒、哀伤、憔悴之意,乃是天之酷暑、严寒、疾风、苦雨之际……”蒋兆和在写实人物画理念上,继承了传统的塑造观念,虽然蒋氏将西方科学解剖、透视等方法应用到人物画中改良传统人物画造型的短板,但在观念上仍然强调立足传统,借鉴传统中有益写实人物画的山水画理法。

蒋兆和曾说:“人物面部也同山峦相似,五岳隆起,丘壑毕肖……”他反对在塑造形体过程中对物象的光影明暗照抄,主张从结构出发,以白描作为人物画的造型基础,表现对象的凹凸起伏,坚持传统的线造型原则。

蒋兆和认为山水画是传统造型的集大成者,他曾说:“中国传统绘画不论山水、花鸟、人物在造型上的笔法和墨法,尽管是千变万化,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勾皴点染等基本法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志光——将心灵交给艺术的人
编辑整理/本刊记者杨红梅
冯志光,笔名炫墨,浙江温州市人,早年师从姜舟教授攻习花鸟画,07年为中国美协高研班花鸟画工作室画家;08年考取中国艺术研究院何水法工作室;09年为清华美院郭石夫大写意工作室画家;现为国家一级书画师、中国水墨研究院院士、翰墨缘书画院北京分院常务副院长、世界华人实力画家协会理事、浙江开明画院画师。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大型展览并获奖。

是第二届、第三届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览特邀名家。

我与冯志光相识是在北京的一个画家朋友组织的文化界名人聚会上,外表长相眉清目秀、言谈举止和声细语的冯老师,可谓是典型的南方文人气质。

而他的绘画作品既保持着江南的灵秀、清雅之美,又不失北方的直率、豪迈之大气。

众所周知,中国画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

曾几何时,矛盾的出现使画家们怅然若失、如履薄冰,既要看好门户,又需外出征战。

重复意味着接近死亡,花鸟画和所有的艺术门类一样面临着诸多矛盾。

冯志光作为一位实力派的花鸟画家同样迷茫困惑过…
一个画家只有对自己的作品感到恐慌的时候,才是真正的觉醒。

冯志光曾和他的同仁说:我得冷静,我有点火气,我想得到的东西根本就没有得到。

因为很多人都看到了他的画在变,叫好声一片,市面上对他的尺幅价格也越来越看好。

然而他没有昏头,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艺术的本质要求他排除浮躁繁杂的叫好声。

他说的“冷静”是面
对同行和读画者。

他说“火”是指自己的画气,同样也带有自己对自己的指责。

他要的东西是指作品本身的艺术本质。

艺术的追求从来就永无止境。

善于思考、勤于探索的冯志光对继承与发展,技法与思想,现代与传统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

得益于著名花鸟画家姜舟先生的言传身教,冯志光凭借自己对艺术的感受天赋和潜在的创作灵感,一直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更加创新完美的风格。

他对艺术的追求如同虔诚的宗教信徒,一个将心灵交给艺术的人,一定会在艺术的殿堂里收获美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