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美术画家林风眠
画家林风眠简介

画家林风眠简介林风眠,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原名林凤鸣,生于广东梅县,自幼喜爱绘画,19岁赴法勤工俭学。
他先在蒂戒美术学校进修西洋画,后又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深造。
1925年回国后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
1927年林风眠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后来的浙江美术学院)任校长。
解放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林凤眠于70年代定居香港,1979年在巴黎举办个人画展,取得极大成功。
林风眠擅长描写仕女人物、京剧人物、渔村风情和女性人体以及各类静物画和有房子的风景画。
从作品内容上看有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的风格;从形式上看一是正方构图,二是无标题,他的画特点鲜明,观者一望即知。
他试图努力打破中西艺术界限,造就一种共通的艺术语言。
他无愧于是一位富于创新意义的艺术大师,对许多后辈画家产生过极深远的影响。
林风眠是整个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精神领袖。
他的作品总有一种淡淡的哀怨和孤寂,而正是这种哀怨和孤寂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种审美情趣的悲剧美。
这与画家本人颠簸曲折的一生有关。
抗战期间,林风眠辗转西南,生活清苦,每天面壁作画,极力试图打破传统绘画程式。
1950年林风眠辞去杭州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之职,迁居上海南昌路的一幢法国式的二层楼房里,专门从事绘画求索。
不久,法籍妻子携女离国,他孑然一身,过起略似重庆大佛般的生活。
除了美协组织他到农村、山区、渔场深入生活外,他就闭门作画,每天子时已过,邻居总能看到林风眠画室里的亮光。
十几个春秋过去,艺坛几乎忘记了林风眠,然而这正是他的艺术黄金时代,“林风眠格体”在寂寞耕耘中臻于炉火纯林凤眠作品-高士青。
50年代,他的艺术更受到贬抑,生活拮据,每月只得上交两幅画以换取一点儿生活费。
10年动乱期间,面对一次次抄家,无奈之中的林风眠将其数十年的心血千余张精心之作浸入浴缸,从抽水马桶中冲出去。
80年代,在其晚年又在香港过着隐居般的生活。
老人的头发几乎全部脱落了,人老了但艺术却不老,他的画色彩更热烈、笔墨更放纵、韵味更醇厚。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4 画家林风眠》教学设计2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4 画家林风眠》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4 画家林风眠》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著名画家林风眠的生平和艺术成就。
通过学习林风眠的艺术作品,使学生感受其艺术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林风眠的生平介绍、代表作品分析以及绘画技巧的学习。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对绘画技巧和艺术作品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林风眠这位画家,可能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其生平和艺术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林风眠的生平和艺术成就,认识其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2.学习林风眠的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通过对林风眠作品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创作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林风眠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学习其绘画技巧。
2.难点:深入理解林风眠作品的艺术特点,学会欣赏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林风眠的生平、艺术成就和绘画技巧。
2.案例分析法:分析林风眠的代表作品,使学生感受其艺术特点。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尝试绘制林风眠风格的画作,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林风眠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2.教具:投影仪、电脑、幻灯片、画纸、画笔等3.素材:林风眠的作品图片、相关视频资料等七. 教学过程利用投影仪展示林风眠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其艺术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林风眠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分析其绘画技巧,让学生对其艺术风格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林风眠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尝试绘制林风眠风格的画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画家的作品,比较其与林风眠的艺术特点,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
林风眠简介

1989年后由于画展成功而使价格大幅度上升,一幅立轴《十友图》是85000港元,常画的题材《芦雁图》达到10万,《秋林小屋》达到14万,另一幅《仕女》直冲到24万港元。
1990年其市场地位已很稳固,其间又在北京办了一次大型画展,更提高了知名度。1990年出售的作品又比1989年提高了一个层次,而且交付拍卖的有近20幅,比以前多了几倍。《弹玩图》22万,《静物》26万多,《少女圆琴》38万,一个大幅《裸女》达到55万,创下他个人作品的最高售价。作品能达到50万港元的当时屈指可数。林风眠作品已成为艺术拍卖市场最引人注目的目标之一。
以经营中国古代绘画为主的纽约市场在80年代末开始出售林风眠作品,所售作品形式多是镜框,价格在4000-10000 美元,个别精品能达到2万美元。
美国收藏家比较喜欢他那种带西方风格的中国画,方形图画也适合他们的口味。作品中简练的线条,明快的色彩都给人一耐人寻味的印象。
风眠体:
1937年,是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的一年,在当局的命令下,林风眠不得不离开自己一手建立的学校,带领全校200多名师生和大量的图书教具,汇入难民的大潮,向西南后方转移。1938年,杭州艺专和同样逃难于斯的北京艺专合并,成立了抗战时期的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合并后的学校,采用委员制而废校长制,由于经费、教育方针、人事等众多问题,校内的各类矛盾时常发生。而有谁能想到,这两所林风眠都任过校长的学校的合并,却最终导致他辞去校领导的职务。
1937年,林风眠在苦心经营的杭州艺专已度过了十个春秋。一年前,代表着林风眠“艺术运动”精神的《亚波罗》出到第17期终于不再出版了,对于来林风眠来说,这是他一个时期的结束,也是亚波罗精神的终结,从此,改造社会的艺术运动对于林风眠而言,已不再是他的梦想了。象征着进取、热情的亚波罗精神被平静、深沉的悲剧精神所代替,这种精神的实质正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所写到:“因为你,虽饱经忧患,却没有痛苦,以同样平静的态度,对待命运的打击和恩宠;能够那么适当地调和感情和理智,不让命运随意玩弄于指掌之间,那样的人才是真正幸福。”而我们现在所熟悉的风眠体正是这一有如月光一般冷凝的悲剧精神的艺术反映。
《画家林风眠》(六年级浙人美版艺术美术)教学设计

《画家林风眠》(六年级浙人美版艺术美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林风眠的生平经历、艺术风格形成的背景。
深入理解林风眠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包括色彩、构图、造型等方面的特点,能够识别其典型作品。
掌握一定的赏析方法,通过对林风眠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观察、讨论林风眠的绘画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想象力。
在探究林风眠艺术风格的过程中,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合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林风眠艺术作品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艺术大师的尊重和敬仰。
引导学生体会林风眠在融合中西艺术过程中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勇于探索和创新。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林风眠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
林风眠的作品融合了中西方艺术元素,色彩上常运用强烈、鲜明的色彩对比,构图上打破传统,造型简洁而富有韵味。
例如,他善于将方形构图运用到国画中,使画面呈现出独特的现代感;在人物和静物造型上,既保留了一定的写实基础,又进行了大胆的变形和简化。
了解林风眠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其风格的形成与他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时代环境密切相关。
他在欧洲留学期间受到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同时又深深眷恋中国传统文化,这种跨文化的体验促使他在艺术创作中寻求中西融合之路。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林风眠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创新,更传达了他对人生、社会、文化的深刻思考。
例如,在一些以戏曲人物为题材的作品中,通过独特的画面表现,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表达,这需要学生在了解背景知识的基础上深入体会。
启发学生在欣赏林风眠作品的基础上,将其创新精神运用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
鼓励学生突破传统思维,尝试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合不同的艺术元素,但又要保持作品的内在逻辑性和艺术感染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教学法、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林风眠的生平资料、图片、视频,制作PPT。
林风眠

百科名片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擅长描写仕女人物、京剧人物、渔村风情和女性人体以及各类静物画和有房子的风景画。
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山水》、《静物》等。
著有《中国绘画新论》,出版有《林风眠画集》等。
中文名:林风眠别名:林凤鸣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广东梅县出生日期:1900年逝世日期:1991年8月18日毕业院校:巴黎高等美术学院代表作品:《春晴》、《江畔》、《仕女》、《山水》、《静物》目录人物简介生平经历作品作品内容人物评价主张中西结合为中国绘画做出的贡献林风眠艺术园追悼作品特点创作背景晚年创作艺术特色市场价格收藏价值风眠体林风眠贡献人物简介生平经历作品作品内容人物评价主张中西结合为中国绘画做出的贡献林风眠艺术园追悼作品特点创作背景晚年创作艺术特色市场价格收藏价值风眠体林风眠贡献展开编辑本段人物简介林风眠(1900—1991),原名林凤鸣,生于广东梅县,自幼喜爱绘画。
编辑本段生平经历19岁赴法勤工俭学。
他先在法国蒂戎美术学校进修西洋画,后又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深造。
是享誉世界的绘画大师,是“中西融合”最早的倡导者和最为主要的代表人,是中林风眠珍贵照片集(4张)国美术教育的开辟者和先驱,1925年回国后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
1926年受中华民国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之邀出任中华民国大学院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1927年林风眠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西子湖畔创办中国第一个艺术高等学府暨中国美术高等学府——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任校长。
后来隐居于上海淡泊名利,解放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常务理事,理事。
林风眠于70年代定居香港,1979年在巴黎举办个人画展,取得极大成功。
编辑本段作品《春晴》、《江畔》、《仕女》、《山水》、《静物》等。
著有《中国绘画新论》,出版有《林风眠画集》等。
编辑本段作品内容林风眠作品内容上看有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的风格;从形式上看一是正方构图,二是无标题,他的画特点鲜明,观者一望即知。
林风眠美术教育思想

二、他提出“中西融合”的观点
中西融合这条路不是林风眠首创的,还有徐悲鸿、岭南画派,以及 在早一点的外国人郎世宁,都是中西融合。徐悲鸿等人的中西融合是从 技法上的结合,他们把西方的写实手段拿来与中国的工具相结合。如徐 悲鸿以水墨画来画素描,或者是将素描的功夫运用到水墨画里,把表现 客观事物的准确性运用到中国绘画中。而林风眠是一种审美观上的结合, 他将西方的审美观同中国的审美观相结合在一起。这一点上林风眠是与 众不同的,因此他的作品能够创造一种新的面貌。他将这一思想贯穿到 教学中去,把西画系与中国画系合并为绘画系,他的艺术教育思想的星 星之火也就传了开来。 在教学方法上,反对模仿和临摹古人的传统,他从不向学生灌输什 么,而是采取“启发式”教学。他告诉学生艺术道路应该怎样,过去的 大画家是怎么样的,艺术的历史是怎样发展过来的,无论是古典还是现 代,写实还是抽象,西方的还是中国的,我们要掌握它的精神,理解其 本质,不要追求表面的东西。
睡 莲 1964年
平远式构图:多用于风 景,通常把主要景物置 于前景或中景,层层深 远。 特点:平和、宁静。注 意平直中的斜线、弧线 和圆形,给平和的状态 增添动势和活力。
辜鸿铭像(局部)
河 塘 1979年
人 体 80年代
抚琴仕女
均衡式:多用于仕女 和静物。无论主体形 象置于画面中央或一 侧,他总极注意左右 与上下的均衡。对称 是均衡的,但林风眠 一般不用对称,而是 用非对称的均衡,即 以不同的形、色、线 的对照与呼应造成变 化中的均衡感。(动 态中的均衡)
林风眠美术教育思想与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之比较:
辜鸿铭像(局部)
舞 之一
舞
之二
山村秋天夕阳 上海美术馆藏
他(林风眠)吸取东、西方艺术的精髓,创造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从东方向西方看,从西方向东方看,都可看到屹立的林风眠。林风眠长 期在寂寞中探索,走的是独木桥,人们不易了解孤独者,如果让他走阳 光道,让他踞要路津,对中国美术教育将是幸运或不幸!但人间总不那 么平坦,因确凿存在着另一只潘多拉的大匣子,那里不断飞出吹牛、拍 马、妒忌、诽谤、争权、夺利…… 看画,大家能看,看那画里的形象,评头品脚,画得“像”些,声 名鹊起,于是竖起了名画家的偶像。然而对美的感受与识别,人们的水 平千差万别,美盲确乎要比文盲多,要普及和提高美育,任务何其艰巨。 林风眠彻悟东、西方艺术精髓的林风眠,在审美领域中致全力于结 合双方的优点和特点,创造了丰富、新颖的审美境界,他是东方的,也 是世界的,他的绘画语言毋须翻译,他的作品毋须注释,更不容文字的 题跋,他在传统绘画中从事视觉形式感的革新,鞠躬尽瘁。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4课 画家林风眠——笔下的戏剧人物丨浙美版(2012)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4课画家林风眠——笔下的戏剧人物丨浙美版(2012)教学内容本课以画家林风眠的戏剧人物为主题,通过欣赏林风眠的画作,引导学生了解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进而学习如何在绘画中运用线条、色彩和构图来表现戏剧人物的动态和情感。
教学内容包括林风眠的生平简介、艺术成就、戏剧人物画作欣赏以及绘画技巧的讲解和练习。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画家林风眠的生平和艺术成就,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2. 培养学生对戏剧人物绘画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3. 使学生掌握绘画戏剧人物的基本技巧,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4. 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教学难点1. 林风眠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较为独特,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把握。
2. 戏剧人物绘画需要较强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学生可能在绘画过程中遇到困难。
3. 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绘画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林风眠的戏剧人物画作图片或书籍。
2. 绘画工具,如画纸、铅笔、水彩等。
3. 投影仪,用于展示画作和讲解绘画技巧。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画家林风眠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引导学生对戏剧人物绘画产生兴趣。
2. 作品欣赏:展示林风眠的戏剧人物画作,引导学生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3. 技巧讲解:讲解绘画戏剧人物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运用、色彩搭配和构图设计等。
4.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的绘画技巧,进行戏剧人物绘画练习。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画家林风眠——笔下的戏剧人物2. 林风眠的生平和艺术成就3. 戏剧人物画作欣赏4. 绘画技巧讲解5. 练习和创作作业设计1.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创作一幅戏剧人物绘画作品。
2. 写一篇关于林风眠戏剧人物画作欣赏的心得体会。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画家林风眠的生平和艺术成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戏剧人物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4画家林风眠 |浙美版(2014秋)

画家林风眠教材分析该文本选自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林风眠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他的彩墨画作品别具一格,具有”东方神韵、西方格调”的美誉。
林风眠自己在绘画创作时力图站在中西方之间,根据自己的个性,将西方现代艺术尤其是构成艺术的精华引进自己的画面之中。
他吸收了西方素描的明暗及光影,和西方油画里的色彩、笔触和肌理,并把这些运用到其画中。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画家林风眠及其作品的艺术特色,初步学习林风眠构图的表现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欣赏、递进式体验感知作品的独特构图方式,尝试三角形构图、水平线构图和均衡式构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画家的人格魅力和坚持不懈的艺术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林风眠作品的构图特点。
【教学难点】三角形构图与水平线构图的应用与物品均衡性的摆放。
【学生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大多在11~12岁,正处在学龄中期。
学生的思维以抽象思维为主导形态,但具体形象仍在思维中占有重要位置。
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愿意接触和尝试。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了解林风眠作品的艺术特色,感受画家的艺术魅力。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2)游戏激趣法3)探究式学习法【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课件、彩色笔。
白纸等【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新课导维师:有一个人,被称为中国现代画坛杰出的艺术大师,开创了彩墨画(红颜色突出)的新纪元,至今仍极深远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辈画家。
猜一猜,他是谁?师:画家林风眠,你还知道关于他的其他信息吗(二)介绍生平、欣赏发现师:自幼喜爱绘画,19岁赴法国勤工俭学。
1925年回国后出任北平艺专校长。
擅长侍女、花卉、芦雁等题材师:林风眠1900年出生,那1925年他是几岁呀。
师:他25岁就当上了艺专的校长,你们说他厉害吗?师:为什么林风眠的画那么有名?在探索林风眠画的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说一说,方形和圆形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画步骤】
1. 2.
1 2
第一步,勾线打形; 第二步,淡墨敷色;
3. 4.
第三步,添加重彩;
第四步,深入调整。
3 4
【同龄人作品欣赏】
同学们,临摹林风眠的作品是不是充满趣味?
【林风眠静物作品欣赏】 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静物》之一
《静物》之二
【林风眠人物作品欣赏】 人物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林风眠爷爷的故事】 画家自述
● 我出生于广东梅江边上的一个山村里,当我
六岁开始学画后,就有强烈的愿望,想将我看到的, 感受到的东西表达出来。 ● 后来到欧洲留学的年代里,在四处奔波的战乱
中,仍不时回忆起家乡片片的浮云、清清的小溪、远
远的松林和屋傍的翠竹。我感到万物在生长…… ● 记得很久以前,傅雷先生说我对艺术的追求有
中国现代美术
画家林风眠
The painter Lin Fengmian
国立艺术院首任院长 最早进行国画改革者 融合中西绘画的开拓者 20世纪中国现代艺术的先驱
● 被称为中国现代画坛杰出的艺术大师 ● 当代艺术教育的奠基人 ● 是一位中国现代绘画的启蒙者 ● 开创了彩墨画的新纪元 ● 至今仍极深远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辈画家
我们把这种彩墨交融的具有独特效果的作品称为彩墨画。
【彩墨画】
● 在中国画里,以“水墨画”为基底, 在其上敷色、点彩,使画面较之水墨画在色彩 上较为丰富、明快、鲜亮。以墨色为主,以墨 显色,以色助墨。
● 涉及工具材料 毛笔(水彩笔)、墨、砚、宣纸、 国画 颜料 (水彩、水粉)等。
【试一试】 局部临摹
人生充满起伏 一生勤奋笔耕
如当年我祖父雕刻石头的精神。现在,我已活到祖父
的年岁了,虽不敢说是像他一样的勤劳,但也从未无 故放下画笔,永远描写出我的感受。
1
2
3
4
1.梦开始的地方——1920年游学欧洲 2.1925年回国后出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 3.国立艺术院旧址 4.现在的中国美术学院
【说一说】
《三月梨》
《琵琶仕女 》
1.画家林风眠的作品表现了哪些内容?
2.你能感受到作品中彩墨交融的独特效果吗?
【比一比】
林风眠作品和其他画家相比,构图有何不同?
1
1
1.徐悲鸿
2.林风眠 3.齐白石
2 3
构图:以正方形为主,落款简单。
【比一比】造型有何不同?
1.徐悲鸿 2.林风眠 3.齐白石
1
2
3
造型:不是纯写生,有装饰意味。
【比一比】用笔有何不同?
1.徐悲鸿 2.林风眠
3.齐白石
1
2
3
用笔:概括、简练、干脆,线条极具笔意。
【比一比】用色有何不同?
1.徐悲鸿
1
2.齐白石 3融
【林风眠作品的特点】
与传统国画相比有不同之处: ● ①构图:以正方形为主; ● ②造型:不是纯写生,有装饰意味; ● ③用笔:概括、干脆、简练、迅疾; ● ④用色:色彩浓重,彩墨交融; ● ⑤落款:落款简单,基本只有姓名与印章。
《白蛇传》
《伎乐》
【作业】
以彩墨画的方法创作一幅作品,看谁最能表现出彩墨的趣味和新意,给人以独特的美感。
1.挑选一幅林风眠静物作品,临摹完成。 2.以写生的方式完成一幅静物彩墨画。
【拓展】
● 艺术观念的变革是艺术创造的前
提。林风眠作品为何有如此强大的影
响力,在于他一生勤奋笔耕,和“融 汇中西”的创新思想。 ● 同学们,欣赏林风眠的作品,带 给你什么样的美感?他对后世的中国 画家和艺术有着怎么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