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眠艺术

合集下载

林风眠作品艺术特点

林风眠作品艺术特点

林风眠作品艺术特点林风眠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重要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的作品风格鲜明独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艺术魅力。

以下是林风眠作品的艺术特点的阐述。

第一步:传统文化的融合林风眠生长与南方水乡之中,受到南社文化的影响。

在他的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

比如,他的花鸟画作品中,经常运用诗词句子作为作品的题字,以表达他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推崇。

同时,他将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与西方绘画学习经验有机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现代绘画风格。

第二步:清新明亮的画风林风眠的画风清新明亮,色彩充满着灵动和跳跃感。

他的花鸟画和山水画作品,表现得同样惟妙惟肖。

他通常采用淡泊而自然的风格,充分表现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倾慕。

同时,他大胆地运用浅色系,将各种颜色进行自由的拼凑、叠加,令画作更具现代感的同时,也增加了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第三步:抽象与具象的结合林风眠喜欢运用抽象表现手法,将实际的山水、花鸟等元素进行抽象化处理,并将它们纳入到整个画作之中。

他所绘制的花卉画,常常呈现出多个角度的空间感受,而景深的表现则是他的另一突出特征。

在画作的背景和构成之中,他大量运用了各种几何形状,并将它们有机地融入到画面之中,增强了画作的现代感,表达了他对于艺术自由和拓展的向往。

第四步:诗情画意的搭配林风眠的画作中,经常融入各种文学、诗词等元素,表达出他对于人生、自然、爱情等方方面面的思考和感受。

他的画作中通常都搭配着自己创作的诗词,将画作和文学作品一并呈现。

以他的《姹紫嫣红》一画为例,画面中的梅花,在并排排列之下充满着生命的力量,而诗词则是以朴素、平凡的语调来表述出梅花所表达的情感。

总的来说,林风眠的画作充满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创新性,他对于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再创造,以及对于现代绘画技法的推崇和尝试,让他的画作在20世纪中国现代艺术史上,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他的作品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视觉美感的享受,同时也启迪了我们对于艺术和人生的反思与思考。

林风眠“中西调和”

林风眠“中西调和”

林风眠“中西调和”中西调和是指将中西方元素有机结合,取长补短,达到最佳的调和状态,以提升文化艺术的表达。

这是一种文化交融的方式,既不失中华传统的底蕴,又能吸取西方的先进成果,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林风眠是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家的翘楚,他自幼饱览群书,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他热爱中国传统绘画,创作了大量充满东方韵味的作品。

而与此他也对西方绘画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积极学习西方绘画技法和理论。

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明显的中西调和的元素。

在构图上,林风眠的画作融合了中西两种文化的美感。

他借鉴了中国山水画的山峦起伏和树木流畅的线条,在西方绘画的透视法和光影处理上下功夫,使得画面更富有空间感和立体感。

他通过勾勒周围的景物,营造出中国山水画中所特有的空灵感和自然意境。

这种对西方透视法和中国山水画的融合,使得他的作品兼具现实主义细腻的观察力和儒释道哲学的境界。

在题材上,林风眠的作品也展示了中西调和的特点。

他的作品既有西方油画中常见的风景、人物、静物等题材,又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他的作品“望夫山”以长江为背景,描绘了妇女望夫的情景,这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主题。

但在绘画技法上,他运用了西方的油画技法,以柔和的色彩和精细的笔触表现了女性的憔悴和思念之情。

这种中西元素的结合,使得他的作品更加丰富多样,并能够更好地传达出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林风眠在材料和绘画工具上也进行了中西调和。

他既使用了传统的中国颜料和宣纸,又学习和运用了西方的油画颜料和画布。

这种不同材料的运用,使得他的作品中既有中国传统绘画的古朴质感,又具有西方现代绘画的明亮和光泽。

他还尝试了新颖的创作技法,如在油画中加入大量的水墨,使得作品的笔触显得流畅而自由。

林风眠通过中西调和的方式,创作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作品。

他在画作中融合了中西两种文化的美感,既有中国传统绘画的韵味,又具备了西方绘画的写实技法。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上的交融,更是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一次尝试和探索。

【精品】浅析林风眠仕女图的艺术特色

【精品】浅析林风眠仕女图的艺术特色

浅析林风眠仕女图的艺术特色摘要的复杂和奇特的情绪,他的作品中好像抒发对家庭的爱,缺乏感情,所以这是他表现的潜意识情感的原由。

文中重点从绘画与生活,以及在社会上的影响,艺术特点的角度展示效果来体现林风眠仕女图的情感与精神意义。

文中林风眠以中西合璧的绘画方法作为研究方向,来了解林风眠绘画的起源到演变,转型的特点,从而研究。

关键词:林风眠仕女画;演变轨迹;艺术特色;时代性AbstractLin Fengmian in the ladies figure painting with the rich personalized display of this painting theme, Lin Fengmian clear portrait, strong lyrical women feel the shadow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ainting elements, it is exotic, Lin Fengmian complex and strange emotions, His works seem to express love for the family, lack of gsfeelin, so this is his performance subconscious emotional reasons.The focus of the article from the painting and life, as well as the impact of the community,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rspective to show the effect to reflect the emotional and spiritual significance oforigin of Lin Fengmian painting to the evolu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nsition to study.Key words:Lin Fengmian ladies painting; evolutionary trajectory;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目录摘要IAbstract II前言1一、介绍林风眠的社会背景11、古装仕女绘画与现装仕女绘画3、林风眠仕女画概念的界定3三、林风眠仕女图的艺术主张4(一)审美特色4(三)表现手段5(三)色彩6五、林风眠仕女画对后世的影响7谢辞10前言仕女图也被人称为“仕女画”、林风眠作为仕女画的开创者,他努力改革中可行道路。

林风眠

林风眠

渔村
∗ 林风眠吸收了西方印象主义 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 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并 融入了个人的人生经历。 融入了个人的人生经历。林 风眠经常描绘一些风景画题 材。 ∗ 这件《渔村》作品可以明显 这件《渔村》 看到西方写实主义绘画的影 画中的用色, 响。画中的用色,蓝与黄的 配置,简单的构图, 配置,简单的构图,轻松的 描绘,寥寥几笔却意境尽显, 描绘,寥寥几笔却意境尽显, 无不体现出作画者超凡的功 是林风眠难得之作。 力,是林风眠难得之作。
林风眠的作品
∗ 林风眠是“中西融合”这一艺术理想的倡导者、 林风眠是“中西融合”这一艺术理想的倡导者、 开拓者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开拓者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 他吸收了西方印象主义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 他吸收了西方印象主义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 与中国传统水墨和境界相结合, 与中国传统水墨和境界相结合,并融入了个人的 人生经历。是已经接近了“ 人生经历。是已经接近了“东西方和谐和精神融 合的理想”的画家。 合的理想”的画家。 ∗ 受到学界泰斗蔡元培的赏识与提携,成为我国第 受到学界泰斗蔡元培的赏识与提携, 一所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今中国美术 国立艺术院( 一所高等艺术学府 国立艺术院 学院前身)的首任院长。 学院前身)的首任院长。 ∗ 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主张 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主要奠基者之一, 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教育思想, “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教育思想,不拘一格 广纳人才。 广纳人才。 ∗ 培养出李可染、吴冠中、王朝闻、艾青、赵无极、 培养出李可染、吴冠中、王朝闻、艾青、赵无极、 赵春翔、朱德群等一大批艺术名家。 赵春翔、朱德群等一大批艺术名家。
谢谢!
林风眠 介绍
∗ 林风眠(1900—1991)现代画家、美术教育 林风眠( )现代画家、 原名林凤鸣,生于广东梅县, 家。原名林凤鸣,生于广东梅县,自幼喜 爱绘画, 岁赴法勤工俭学 岁赴法勤工俭学。 爱绘画,19岁赴法勤工俭学。他先在蒂戒 美术学校进修西洋画, 美术学校进修西洋画,后又转入巴黎国立 高等美术学校深造。 高等美术学校深造。1925年回国后出任北 年回国后出任北 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 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1927年林风 年林风 眠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 后来的浙江美术学院)任校长。解放后, (后来的浙江美术学院)任校长。解放后, 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林风眠于70年代定 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林风眠于 年代定 居香港, 年在巴黎举办个人画展, 居香港,1979年在巴黎举办个人画展,取 年在巴黎举办个人画展 得极大成功。 得极大成功。

六年级美术上册《画家林风眠》优秀教学案例

六年级美术上册《画家林风眠》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林风眠的艺术风格,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美术术语表达自己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4.设计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创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4.突出问题导向,培养批判性思维
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探讨,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不仅掌握了知识点,还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着重反思与评价,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本案例注重反思与评价环节,鼓励学生自我反思,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评价。同时,组织学生开展互评活动,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反思与评价,教师可以及时了解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2.强调林风眠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美、发现美、创造美。
3.提醒学生注意绘画技巧的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五)作业小结
1.课后作业:
a.欣赏林风眠的其他作品,选择一幅自己喜欢并进行临摹。
b.结合本节课所学,创作一幅以林风眠为主题的中国画作品,要求运用林风眠的绘画技巧和风格。
本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在学习《画家林风眠》这一章节的过程中,全面了解林风眠的艺术成就,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同时培养他们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林风眠的艺术作品,配合优美的音乐,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学习氛围。

林风眠秋叶小鸟美术鉴赏

林风眠秋叶小鸟美术鉴赏

林风眠秋叶小鸟美术鉴赏林风眠是中国现代绘画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和深沉的情感内涵而闻名。

其中,他的《秋叶小鸟》系列作品更是以其精致的笔触、生动的色彩和深邃的意境,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

在这篇美术鉴赏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林风眠的《秋叶小鸟》系列作品,以期领略其艺术魅力。

首先,从整体上看,《秋叶小鸟》系列作品充分展现了林风眠的绘画风格。

他擅长运用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物与情感表达融为一体。

在《秋叶小鸟》中,林风眠以秋叶为背景,小鸟为题材,通过精心的构图和细腻的描绘,展现出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

秋叶的黄与小鸟的灰白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色彩运用方面,林风眠独具匠心。

他善于运用色彩的冷暖、明暗、纯度等元素,营造出不同的情感氛围。

在《秋叶小鸟》中,他巧妙地运用暖色调表现秋叶的温暖和阳光的明媚,同时以冷色调描绘小鸟,突出其柔弱和灵动。

这种色彩对比与协调,使画面充满生机和活力。

在构图方面,林风眠独具匠心。

他善于运用视觉元素,如线条、形状、空间等,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在《秋叶小鸟》中,他将小鸟置于画面的中心位置,通过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营造出深远的效果。

同时,他将秋叶的黄与背景的灰白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当然,《秋叶小鸟》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小鸟的形象。

林风眠笔下的小鸟形态各异,生动逼真。

他们或立或卧,或飞或行,或低吟或高歌,无不表现出生命的活力和对自由的向往。

这些小鸟不仅是林风眠情感的寄托,更是他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的体现。

此外,《秋叶小鸟》还表达了林风眠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他认为自然是艺术的源泉,是人们心灵的归宿。

在他的作品中,他试图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传达他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因此,《秋叶小鸟》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画作,更是一首优美的诗篇。

综上所述,《林风眠秋叶小鸟美术鉴赏》是一幅充满情感和生命力的画作。

它以独特的风格和深沉的情感内涵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

林风眠彩墨人物画研究

林风眠彩墨人物画研究

林风眠彩墨人物画研究
林风眠是中国现代画坛上杰出的绘画家和书法家,他的彩墨人物画以独特的笔法、主题和风格而著名。

林风眠的彩墨人物画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勾勒明快:林风眠的绘画基调以清爽、明快、简练为主,他大胆运用不同粗细、长度和曲度的线条来描绘人物形态,如黑粗、黑长、变粗变细曲线、锋利锐利的线条等。

这些线条能够以少线显多,勾出人物的轮廓和性格特征。

2. 精细造型:他的人物画线条细致而生动,体现了他对人物形体结构的精细把握和深刻理解。

他追求格调高雅、蕴含深刻内涵和文化艺术内涵的人物形态造型,这些造型既具有现实的类比,同时又富有想象性。

3. 色彩层次感强:林风眠的彩墨人物画着色跳跃,构图抽象,凸显层次感强烈。

他的作品色彩由浅入深,基调丰富变化,追求渲染气息的层次生动。

4. 题材多样:林风眠的彩墨人物画题材丰富,作品类型涵盖历史、人生、动物等多个方面。

他的作品不仅有大量描绘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的人物画,还有描绘现代生活和风俗习惯的人物画,极具现代感和生命力。

5. 表现思考和情感:他的彩墨人物画着重表现人物的思考和情感,构思严谨,图意深远。

他通常通过画面上的细节、肢体动作、表情语言、生活环境等方面来刻画人物的思考和情感,达
到深入人心、引人入胜的效果。

总之,林风眠的彩墨人物画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审美风格,呈现出瑰丽、卓绝的艺术效果。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观赏性和收藏价值,更能够对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产生深远的影响。

[精品文章]林风眠绘画艺术特色研究

[精品文章]林风眠绘画艺术特色研究

摘要林风眠是一位艺术的探索者,是一种新的画风的拓荒者。

跋涉于中国绘画艺术的山水之途,开启了一代艺术新流派。

毋庸置疑,林风眠是一位中国绘画传统的继承者、叛逆者和大家。

他将西方的艺术观念植入到中国传统绘画中,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绘画途径。

在裂变中呼喊,在阵痛中重生,命运多舛,探索不止,推动中国绘画艺术进展到一个崭新的领域。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运用文艺心理学方法将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辩证地、综合地探寻林风眠艺术成就的历程,追寻和思考林先生绘画艺术的深层的思想和理念。

另外,基于现有的专家对林风眠艺术成就的评价,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艺术作品是“有意味的形式”,而林风眠的艺术作品有着自己神秘的生命意识和悲悯意识,这种意识是其艺术之魂魄,也是林风眠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

向艺术本身的回归,体现了林风眠寻求艺术独立性和个体精神独立的努力。

这篇论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对林风眠的艺术研究,第一是他的生平和经历,第二是他不同时期的画作,第三个是他在艺术教育方面的贡献以及他在不同时期的教育主张。

关键词:林风眠艺术思想人物画传统艺术表现主义中西融合AbstractLinFengMian is an art explorer, is a pioneer of a new painting style. Roaming on th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art field of China and galloping like the fine horse, he opens the generation of artistic styles in China. Undoubtedly, LinFengMian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successor, traitor and master. Meanwhile, he implanted the western art ideas into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and created a brand-new painting style. Exclaiming in the fission, rebirth in the labor pain, he suffered many mishaps in his life, but never giving up the innovation, LinFengMian went out a unique artistic road.The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lies in the combining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auses together by applying sociology, literary psychology and history research methods, looking for LinFengMian artistic achievements of course dialectically and comprehensively, seeking and reflecting on the Lin’s painting deep thoughts and ideas which was ever controversial. In addition, based on the existing experts’evaluation to LinFengMian artistic achievement, I put forward my own views. Return towards the art itself, reflects LinFengMian’s effort in seeking art independence and the individual spirit independent.Works of Art is “significant form”, and in LinFengMian’s work significance, it has its own mysterious life consciousness and sympathy consciousness, this kind of consciousness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painters. Diderot proposed "the beauty relationship," he said: "from the philosophy view, all that can cause the consciousness for relation in our mind is beautiful."Art works have diversified understanding, for such a master who putting Chinese and western Arts together and the guru of a school style, we need to refer to some other famous works, with the method of comparison, to distinguish the difference.Research LinFengMian has three clues, the first is his life and experience, the second is the painting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third is his published artistic works. We can refer to his education claims and artistic style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Lin's artistic ideal during the research.Key words: Lin Feng Mian Artistic Thought Figure Paintings Traditional Arts Expressionist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引言引言林风眠(1900—1991)是享誉世界的绘画大师、教育家、改革家,是“中西融合”最早的倡导者,中国近代乃至当代美术教育的开辟者和先驱之一,是中国近现代绘画的一代大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创作中的精神追求,是艺术家深层的心理构架与实践皈依。

艺术家的艺术创作都应重视个性与时代性。

传统绘画形式的高度完满化和规范化,要求对其自身的突破和超越。

社会的转型,相应的文化变异也要求新的绘画形式语言的出现。

在20世纪之初,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中国画坛面临着突破陈旧文人画形式和重振民族文化自尊的使命。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林风眠和一批留洋归来的艺术家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中西融合的改良和革新之路。

林风眠并没有走徐悲鸿倡导的以写实主义改造中国画的道路,而是紧紧把握住中国传统画重神韵的文化精髓,把西方艺术的现代主义形式和中国水墨画相结合,为传统中国画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形式语言系统。

他的作品既有时代面貌,又创艺术新格,总是洋溢着宁静的诗意。

林风眠早年留学法国。

在那里,他认识了著名雕塑家扬西斯。

他对林风眠后来成为美术教育家而开辟中西合璧的艺术道路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扬西斯的鼎力推荐下,林风眠进人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在学院派权威人士哥罗孟教授的工作室学习。

但他不欣赏学院派画风,扬西斯来看望他说:“你是一个中国人,你可知道你们中国的艺术有多宝贵的优秀传统啊!你为什么不去好好学习呢?去吧!走出学院的大门,到东方博物馆,陶瓷博物馆去,到那富饶的宝藏中去挖掘吧!”林风眠开始走出象牙塔,到图书馆博物馆去学习,向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抽象派、表现派学习。

林风眠始终把精力放在寻求新的绘画形式语言,来完善自己的绘画风格。

他认为:艺术创造原由“情绪冲动”而生,情绪的表达则需要“相当的形式”,而形式的创造与构成,任需“赖乎经验”和“理性”。

并指出“不能同内容一致的形式自然不会是合乎美的法则的形式”,艺术家应当把握住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内容,“以合乎这样的内容为形式。

”也是由此才出发,他反对摹仿古人、外国人、也不赞成“弄没有内容的技巧”。

他从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作出了努力改革,使他的作品中总是洋溢着宁静的诗意。

色调优雅、构图单纯、造型隽美、想象丰富、内蕴含蓄、格调清新,富于装饰性和感染力。

一、线条的运用林风眠绘画画面用线较少有传统文人画的影子,努力使表现手法和绘画样式更加单纯、简洁,以较少的用笔,表达更丰富的内涵。

他摆脱了文人认可的以书法入画的笔墨形式,其笔墨其实是继承了唐代的笔墨,用线跨出了元以后的语言体系,主要借鉴魏晋六朝至唐代的“流动如声”的线,以自然为师的态度,通过线条的造型表现力传达生命的情感。

他参照民间瓷画畅快的用线和汉代画像石刻拙朴的线条特质,以及民间硬笔单纯质朴的线条,又创造性地移植并改造了中国壁画和青花瓷绘中温润、迅疾、流畅的露锋线,而且畅而不浮,从而在反叛文人笔墨规范中发展了笔墨,在传统不能容忍的地方丰富了传统。

林风眠推崇宋代梁楷的简笔画,谓之“自由的,冲破一切的创造”,“把复杂繁密的自然界物象,设法使之单纯化,与现代西方的速写“具有相同的性质”。

同时他还吸收西方画家马蒂斯的用线对情感的表现观念,再结合自己的心理经验加以综合、创造,产生了他独特的线描风格。

其基本特色是:疾速、富于力度和冲击性。

中国民间瓷器与20世纪上半叶享誉巴黎的野兽派大师马蒂斯用线,是林风眠彩墨艺术作品中较突出借鉴的线的样式。

民间瓷绘线条与马蒂斯白描的共同之处,在于两种线条同样具有自由、流畅、活泼的性质。

虽然瓷绘的线条是用毛笔在瓷器上描绘花鸟,而马蒂斯是用铅笔线条在纸上描绘人体和静物,但它们以忽视笔与画面接触阻力的运行速度和曲线轨迹而成为林风眠所欣赏的美与生之线。

由于瓷器表面质地较为光洁,不便于寻求毛笔在宣纸上类似文人画那种如锥画沙、如折钗股、一波三折、藏头护尾的特性,同时,也由于性情真率的民间艺人渴求更为自由的表现方式,所以瓷绘线不避一意畅快,抛头露尾,以直抒性灵为特色。

林风眠所谓“把笔顺着气痛快地拉”,能够恰当地传达这种感受。

林风眠借用了这种线型来丰富他的彩墨作品。

他综合两者的目的在于,以毛笔画出如铅笔一样细致而又不失自由挥写特性的线条。

这种线条在林风眠的画中主要用于描绘鹭鸶和裸女。

鹭鸶线条接近似瓷绘线,裸女用线则稍偏近马蒂斯的铅笔线条。

作于80年代的《裸女》,不仅用线质地感觉相似,且运线轨迹亦相似,即为了强调曲线美,有意删去了裸女肢体关节处的骨点。

前者用线通常较为迅捷并略见粗细变化,后者则较为柔缓和匀速,粗细变化亦不明显。

多数论者们都认同鹭鸶画面的线与瓷绘线的关系,他本人也曾证明了这种关系。

但是,他并没有一成不变地将瓷绘线照搬到画面。

林风眠自己曾说过,他为了提炼用线的质地美,用了几十年的工夫。

林风眠用线看起来轻松简单,但炼到火候殊不容易。

以柔性毛笔达到硬质铅笔线条似的细致却又保持民间瓷绘线一般的自由,而不落入高古游丝描那样的装饰趣味,需要毕其终身之功,才足以磨练出能与书法线条抗衡的“美与生的线条”。

实际上,林风眠用线虽出于瓷绘线,但不可等而论之。

以宋代瓷州窑《立鹤坛》与林风眠的画相比,一方面可见鹤体的用线与林风眠画中的鹭鸶同样地显示出奔驰的张力感。

另一方面,相对而言前者用线不免失之于粗。

前者于后者之间用线起了质的变化,由粗犷的原创形态,转化为略具雅化的情调,却又不失原初生命力的再创形态。

林风眠的用线虽然于文人画所提倡的不同,但他却继承了中国画用线的情感表现的本质精神,在不为人注意的民间绘画中进行挖掘,在西方用线中大胆借鉴,站在高处汲取中西艺术的营养,在自成一体的形式语言的总体和谐中,独创了一套笔墨系统,以焕然一新的“笔”、“线”观念论证了他的“中西融合”的艺术思想。

其艺术自信使他成功地进入了现代领域。

二、色的运用色彩是构成林风眠绘画特色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林风眠的作品都有一种情绪、情调和意境的感染。

艾青说他的绘画纯然是“彩色的诗”。

林风眠曾说过,中国绘画所以不如西方能表现体量的真实,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绘画原料用水彩或水墨。

这种材料使用的“不便和艰难,绘画的技术上、形式上、方法上反而束缚了自由思想和情感的表现”。

林风眠用色的艺术特点概括起来是“黑白的悲凉于彩色的哀艳”。

他敢于打破中国画传统重墨轻色观念的束缚,力图把西方重体量和光色与中国画的墨色两种方法加以调和在宣纸上引进了色彩,引进了阳光,把传统水墨的黑白只作为黑颜色加以使用,综合印象派和象征主义的表现方法,强调原色的运用,突出色彩的质感和直接的情感表现,同时赋予色彩以一种诗意的、象征意味的角色。

他的色彩既强烈、直接、又抒情稳重,充满力量和热情,具备民间的质朴感和浓郁的抒情气息。

他的画具备强劲的视觉冲击力但又不乏中国绘画宁静的文化气质,这是林风眠水墨绘画的重要特征,也是他对传统水墨画语言系统最有力的变革和探索。

林风眠常常大胆地用水粉颜料层层叠叠地在具有发散性的宣纸上作画。

水粉颜料是粉质颜料,覆盖能力强,便于表现丰富复杂的调子,色彩也很鲜艳强烈。

在生宣纸上施水粉不同于在水粉纸上的效果,生宣纸的渗透性使含水量大的那部分颜色迅速发散,“吃”人纸中,形成画面覆盖与渗透、透明与不透明兼有的特色,使作品产生出半写意半水粉画的特殊韵味。

加之林风眠还能大胆使用对比色,且又能取得对比中的调和,这使他的画面呈现出现代的富丽与辉煌的同时,又不失传统国画色、墨、水相渗相融的情趣。

大体说来,林风眠的用色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方法:1全墨法。

这类作品均不用彩色,全以水墨出之,如《渔舟》、《冬》、《野泊》等。

林风眠竭力发挥黑的效果,偏爱黑乌鸦、黑渔舟、黑礁石、黑松林、黑衣女。

紧邻着的是白墙、白莲、白马、百修女、白茫茫的水面。

这些作品强调个性和环境气氛,画面色调低沉,造就了压抑、空旷、沉闷的氛围。

黑与白的对照,衬以浅淡的灰色层次,表现了孤独荒廖的意境,画面因之透露着淡淡的哀愁与悲凉。

2以墨托色法。

背景主要以浓墨为主,不管是冷色或暖色、艳丽或灰晦暗的色彩,都在大片墨的笼罩下,转为幽邃而如梦幻般的意境。

这是林风眠绘画作品的主要形式。

静物、风景画皆不乏此法。

《秋林》的灿烂、《荷塘》的恬淡、《紫藤》的寂寞,各种抒发内心情感的色彩情调,都在这种特有的用色关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3墨色融合法。

在色彩中掺入不同比例的墨,墨中加色,色中有墨,墨中有色,形成独特的色墨,使墨色与物象色彩和谐为一,让作品看上去仍不失为色彩画,这是林风眠用墨的另一个突出特点。

他没有完全舍弃中国传统用墨法,有时以墨托色,有时又以色托墨,更多的时候则是将墨与色交融并用。

林风眠经常采用水粉厚抹、色中掺墨、墨底上压色或同时在纸背面上加托重色。

浸入纸中的墨和色以交混的亚光效果,产生了光色中蕴含水墨笔墨意味,水墨中含色彩浓艳美感的特殊画面美感。

并以此保持厚实感和兼有西画的视觉冲击力和中国画那种水墨交融中含意悠远的隐柔之韵。

林风眠的《鹭》、《芦雁》等代表作品,以深墨、淡墨为主,颇具水彩意味。

墨色在画面就不再处于主宰地位,而经常起到重色调的作用。

他在用色上把水彩、水粉同墨一起使用,使作品既有较强的色感,又显得色调和谐、沉稳。

可见,这些作品是根据画面需求和光色的冷暖远近关系,原理多出自西画,但视觉效果上都是民族传统的,使画面出现了西方绘画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又洋溢着中国绘画宁静的文化气质。

4全色法。

林风眠同时也运用浓重的色彩来表现艳丽的题材,全以色彩表现作品,主要是他的花卉题材。

这类作品放弃用墨,只以色彩在宣纸上作画。

色彩以高浓度、强对比来表达内心感受,画面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

密集的色彩与色点表现满盆红花,遍野秋树。

其花卉色彩既吸取了印象派色彩的冷暖转折规律,同时也结合了中国民间大红大绿的直观效果,寓丰富多彩于天真烂漫。

如1963年所作的《绣球花》中,十多朵花组成一花簇,从胭脂粉、粉紫、紫罗兰、青绿、粉蓝、深蓝再到墨绿的丛叶,可构成一个丰富的色轮。

这幅作品体现出中国民间绘画和刺绣风格与西方印象派色彩融为一体,从中体现出林风眠画风的中西融合的特点。

三、方构图的选择绘画的构图是创造一种平面上的视觉结构,这个结构把各要素组织在统一、合意的秩序中。

构图是绘画艺术的基础,也是能否表达作者构思和给人以形式美感之所在。

在画面的章法上,我们常见的中国画往往是立轴、横轴,十分讲究虚实关系的处理,并落有题跋。

林风眠打破了传统中国画的程式,借鉴宋代绘画的传统,喜欢用方构图,“像这样大量运用方形构图、且能变化无穷的画家在中国美术史上林风眠还是第一人”。

方,意味着向四方等量扩展,以求最完整,最充实的内涵。

圆,亦是扩展到最大量感的结果。

方形构图和传统的卷轴和长卷相比,具有强调空间因素而淡化时间因素的效应,它与西画的焦点透视相谐,而不适用散点透视;在描绘时适合特写式近景刻画,而不利于展开式全景描绘;利于平面式形式构成,而不便进行多层次的虚实重叠组织。

以方形构图是林风眠绘画的特色。

他以采用方形来与传统拉开距离,追求现代感的意识。

最明显的例子是鸡冠花、大理花、绣球花、菊花等各种盆花及水果、瓶罐等静物组合,令人感到无限饱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