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林风眠》教案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4 画家林风眠》教学设计2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4 画家林风眠》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4 画家林风眠》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著名画家林风眠的生平和艺术成就。
通过学习林风眠的艺术作品,使学生感受其艺术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林风眠的生平介绍、代表作品分析以及绘画技巧的学习。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对绘画技巧和艺术作品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林风眠这位画家,可能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其生平和艺术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林风眠的生平和艺术成就,认识其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2.学习林风眠的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通过对林风眠作品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创作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林风眠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学习其绘画技巧。
2.难点:深入理解林风眠作品的艺术特点,学会欣赏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林风眠的生平、艺术成就和绘画技巧。
2.案例分析法:分析林风眠的代表作品,使学生感受其艺术特点。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尝试绘制林风眠风格的画作,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林风眠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2.教具:投影仪、电脑、幻灯片、画纸、画笔等3.素材:林风眠的作品图片、相关视频资料等七. 教学过程利用投影仪展示林风眠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其艺术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林风眠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分析其绘画技巧,让学生对其艺术风格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林风眠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尝试绘制林风眠风格的画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画家的作品,比较其与林风眠的艺术特点,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
《画家林风眠》(六年级浙人美版艺术美术)教学设计

《画家林风眠》(六年级浙人美版艺术美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林风眠的生平经历、艺术风格形成的背景。
深入理解林风眠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包括色彩、构图、造型等方面的特点,能够识别其典型作品。
掌握一定的赏析方法,通过对林风眠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观察、讨论林风眠的绘画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想象力。
在探究林风眠艺术风格的过程中,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合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林风眠艺术作品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艺术大师的尊重和敬仰。
引导学生体会林风眠在融合中西艺术过程中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勇于探索和创新。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林风眠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
林风眠的作品融合了中西方艺术元素,色彩上常运用强烈、鲜明的色彩对比,构图上打破传统,造型简洁而富有韵味。
例如,他善于将方形构图运用到国画中,使画面呈现出独特的现代感;在人物和静物造型上,既保留了一定的写实基础,又进行了大胆的变形和简化。
了解林风眠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其风格的形成与他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时代环境密切相关。
他在欧洲留学期间受到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同时又深深眷恋中国传统文化,这种跨文化的体验促使他在艺术创作中寻求中西融合之路。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林风眠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创新,更传达了他对人生、社会、文化的深刻思考。
例如,在一些以戏曲人物为题材的作品中,通过独特的画面表现,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表达,这需要学生在了解背景知识的基础上深入体会。
启发学生在欣赏林风眠作品的基础上,将其创新精神运用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
鼓励学生突破传统思维,尝试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合不同的艺术元素,但又要保持作品的内在逻辑性和艺术感染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教学法、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林风眠的生平资料、图片、视频,制作PPT。
画家林风眠-浙人美2011版六年级美术上册(2014年6月第1版)教案

画家林风眠-浙人美2011版六年级美术上册(2014年6月第1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画家林风眠的艺术成就和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能力,让他们感受到艺术对生活的影响和美的价值。
3.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并且能够运用这些技能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讲解画家林风眠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
2.动手组织学生绘制中国画的基本构图和颜色。
3.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绘画技巧绘制陶渊明的图画。
难点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画的笔法和水墨技法。
2.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发挥他们的想象和想象力,绘制出自己的作品。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中国画中的一些经典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特点和魅力,让学生体验到艺术的魅力和美感。
2. 学习画家林风眠1.分享画家林风眠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展示其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林风眠的画艺。
2.向学生介绍林风眠的画风和特点,为学生后续的绘画学习做准备。
3.组织学生观察林风眠的作品,让学生感受他的画作中的气息和风格。
3. 学习中国画的基本构图和颜色1.向学生介绍中国画的基本构图和色彩搭配知识。
2.教授学生中国画的构图原则,让学生了解中国画中重视空间布局的特点。
3.分析构图和色彩搭配,让学生从中了解到画面的美感和形式化。
4. 动手绘制中国画1.组织学生进行中国画绘画实践,让他们自由发挥创意,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绘制自己喜欢的中国画作品。
2.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绘画技巧绘制陶渊明的图画,让学生理解并熟悉所学技能。
3.为学生展示绘画作品的魅力,并让学生自己尝试。
5. 课堂总结1.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让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和体会到美术的魅力和价值。
2.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鼓励他们创造更多的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和审美水平。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画家林风眠生平事迹和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美感,同时通过分析中国画的基本构图和颜色搭配知识,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巧,鼓励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创作自己的作品。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4画家林风眠 |浙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4画家林风眠 |浙美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林风眠的生平和艺术风格。
2.进一步理解“线条”的概念并运用到绘画中。
3.利用铅笔、大黑笔等练习不同线条的绘制。
4.学会使用淡彩概念和技巧,运用水彩绘制兰花。
5.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欣赏和评价林风眠作品。
二、教学内容1. 介绍林风眠林风眠 (1900年-1991年),原名林寿康,字少卿。
祖籍福建石狮,出生于浙江海宁。
早年在上海学习绘画,后留学日本。
他的画风独特,力求表现抒情意境,强调笔墨和情感的相互融合。
林风眠2. 学习“线条”概念“线条”是绘画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是构成画面的基本单元,具有造型、分隔、指向、运动等功能。
学习线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掌握整体结构并表达画面的情感。
3. 学习不同线条的绘制利用铅笔、大黑笔等,让学生体验不同线条带来的不同感觉以及线条的纹理变化,为后续的绘画打下基础。
4. 淡彩的概念和技巧淡彩是指使用水彩颜料时,将淡色的颜料涂在白纸上,形成了自然渐变的色彩过渡,运用淡彩技巧绘制兰花,从而表现自然的光影变化和色彩的温暖。
5. 学习林风眠的作品学习林风眠的兰花画作品,了解他的绘画风格和艺术手法,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上课前,给学生准备好铅笔、大黑笔、水彩纸等绘画工具。
2.介绍林风眠,让学生了解他的生平和艺术风格,并展示他的代表作品。
3.学习“线条”的概念,并让学生练习不同线条的绘制,例如直线、曲线、虚线、实线、斜线等等。
4.介绍淡彩的概念和技巧,并展示林风眠的兰花画作品,让学生感受其中的色彩过渡和光影变化,并引导他们练习淡彩技巧。
5.让学生尝试绘制兰花,运用刚才学到的线条和淡彩技巧,表现兰花的模样和情感。
6.老师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林风眠的作品,促进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估1.考察学生对“线条”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观察学生绘画时的线条和淡彩技巧运用情况。
3.学生交作业,并进行作业点评。
4-画家林风眠(教学设计)浙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4-画家林风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近现代画家林风眠的生平、艺术成就,发现其对中国画的贡献。
2.认识“写意山水”这一艺术流派,了解写意山水的特点和精神内涵。
3.通过学习林风眠作品,学生能够感知工笔画和写意画的不同,了解它们传达出的情绪和气氛。
4.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发展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意能力。
二、教学内容1.林风眠简介和生平。
2.林风眠创作风格和艺术成就。
3.学习林风眠代表作品《高山流水》、《折枝禅院》、《秋山行旅》等,了解写意山水的特点。
4.模仿和创作山水画,体验写意山水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林风眠生平介绍1.讲述:林风眠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引导学生了解这位中国近现代画坛上的著名画家。
2.呈现:林风眠的代表作品和家族藏品,让学生感受其艺术风格和特点。
3.引导:带领学生感受林风眠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底蕴,探讨影响林风眠艺术风格的因素。
第二课:林风眠的写意山水1.讲述:写意山水的概念和特点,介绍中国近现代画家钟南山、黄宾虹、吴湖帆等代表画家及其作品。
2.呈现:林风眠代表作品《高山流水》、《折枝禅院》、《秋山行旅》等,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艺术语言和意境。
3.引导:带领学生了解工笔画和写意画的区别,体验写意山水的艺术魅力。
第三课:模仿和创作山水画1.指导:教师现场模拟山水画的绘制过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
2.实践:让学生模仿林风眠的代表作品或课堂教师的示范作品,进行山水画的绘制。
3.创作:以写意山水为主题,让学生自主创作一幅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和审美意识。
第四课:作品展示和点评1.展示:学生展示各自的作品,教师和同学进行点评。
2.点评:教师引导学生从构图、色调、线条、气韵等方面进行点评,着重强调批评的积极意义和方法。
3.总结: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学习进行总结,回顾自己的收获和不足,展望未来的学习和发展。
四、教学评价1.考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查,包括书面作业、实际操作、作品评选等。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4课画家林风眠》浙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4课画家林风眠》浙美版一. 教材分析《第4课画家林风眠》是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我国著名画家林风眠的生平和艺术成就,通过学习林风眠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他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林风眠的生平介绍、代表作品欣赏、绘画技巧分析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审美能力,但对林风眠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可能已经学习过其他画家的作品,对绘画风格和技巧有一定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通过适当的引导和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林风眠的作品。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林风眠的生平和艺术成就,认识他的绘画风格和特点。
2.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引导学生学习林风眠的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4.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林风眠的生平和艺术成就,欣赏他的绘画作品,学习他的绘画技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林风眠的绘画风格和特点,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林风眠的生平、作品特点和绘画技巧。
2.欣赏法:学生欣赏林风眠的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实践法:学生动手绘画,模仿林风眠的绘画风格。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林风眠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林风眠的作品图片、生平介绍、绘画技巧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林风眠的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他的绘画风格和特点。
提问:“你们认为这幅画有什么独特之处?请大家猜一猜这位画家是谁?”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林风眠的生平介绍,呈现他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提问:“请大家说一说,你们从这些作品中感受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林风眠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4课 画家林风眠——笔下的戏剧人物丨浙美版(2012)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4课画家林风眠——笔下的戏剧人物丨浙美版(2012)教学内容本课以画家林风眠的戏剧人物为主题,通过欣赏林风眠的画作,引导学生了解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进而学习如何在绘画中运用线条、色彩和构图来表现戏剧人物的动态和情感。
教学内容包括林风眠的生平简介、艺术成就、戏剧人物画作欣赏以及绘画技巧的讲解和练习。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画家林风眠的生平和艺术成就,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2. 培养学生对戏剧人物绘画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3. 使学生掌握绘画戏剧人物的基本技巧,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4. 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教学难点1. 林风眠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较为独特,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把握。
2. 戏剧人物绘画需要较强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学生可能在绘画过程中遇到困难。
3. 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绘画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林风眠的戏剧人物画作图片或书籍。
2. 绘画工具,如画纸、铅笔、水彩等。
3. 投影仪,用于展示画作和讲解绘画技巧。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画家林风眠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引导学生对戏剧人物绘画产生兴趣。
2. 作品欣赏:展示林风眠的戏剧人物画作,引导学生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3. 技巧讲解:讲解绘画戏剧人物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运用、色彩搭配和构图设计等。
4.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的绘画技巧,进行戏剧人物绘画练习。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画家林风眠——笔下的戏剧人物2. 林风眠的生平和艺术成就3. 戏剧人物画作欣赏4. 绘画技巧讲解5. 练习和创作作业设计1.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创作一幅戏剧人物绘画作品。
2. 写一篇关于林风眠戏剧人物画作欣赏的心得体会。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画家林风眠的生平和艺术成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戏剧人物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4画家林风眠 |浙美版(2014秋)

画家林风眠教材分析该文本选自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林风眠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他的彩墨画作品别具一格,具有”东方神韵、西方格调”的美誉。
林风眠自己在绘画创作时力图站在中西方之间,根据自己的个性,将西方现代艺术尤其是构成艺术的精华引进自己的画面之中。
他吸收了西方素描的明暗及光影,和西方油画里的色彩、笔触和肌理,并把这些运用到其画中。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画家林风眠及其作品的艺术特色,初步学习林风眠构图的表现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欣赏、递进式体验感知作品的独特构图方式,尝试三角形构图、水平线构图和均衡式构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画家的人格魅力和坚持不懈的艺术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林风眠作品的构图特点。
【教学难点】三角形构图与水平线构图的应用与物品均衡性的摆放。
【学生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大多在11~12岁,正处在学龄中期。
学生的思维以抽象思维为主导形态,但具体形象仍在思维中占有重要位置。
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愿意接触和尝试。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了解林风眠作品的艺术特色,感受画家的艺术魅力。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2)游戏激趣法3)探究式学习法【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课件、彩色笔。
白纸等【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新课导维师:有一个人,被称为中国现代画坛杰出的艺术大师,开创了彩墨画(红颜色突出)的新纪元,至今仍极深远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辈画家。
猜一猜,他是谁?师:画家林风眠,你还知道关于他的其他信息吗(二)介绍生平、欣赏发现师:自幼喜爱绘画,19岁赴法国勤工俭学。
1925年回国后出任北平艺专校长。
擅长侍女、花卉、芦雁等题材师:林风眠1900年出生,那1925年他是几岁呀。
师:他25岁就当上了艺专的校长,你们说他厉害吗?师:为什么林风眠的画那么有名?在探索林风眠画的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说一说,方形和圆形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家林风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画家林风眠,以及其画风特点、作品等。
2、了解、学习彩墨画的表现方法。
并试着绘制彩墨画。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掌握彩墨画的特点。
2、注重学生艺术能力的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充分挖掘本课的人文主义内涵。
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
通过相关材料,如画家林风眠的相关视频、图片以及其作品的展示引入课题。
2、作品介绍:
通过相关教学工具,对林风眠的作品如《水鸟》、《秋鹅》、《绣球花》、《仕女》、《南天门》等作品进行介绍。
介绍内容包括创作背景、意图、画风特点、寓意等内容。
3、彩墨画学习:
彩墨画,在中国画里,以“水墨画”为基底,用国画色------胶质颜料为主绘染成的画,称彩墨画;彩墨,与黑墨一样,是以水为调剂,而在瞬间可变化溶恰效果的绘画,有独特的中华文化顺其自然美,显现高雅而不奢华的一种风格画种。
教师展示:
老师现场或提前准备一幅自己的彩墨画作品,一次为例想同学们讲解彩墨画的特点以及创作要点,并指导同学们完场一幅自己的彩墨画作品。
作品展示:
发挥你的想象以及你强大的动手能力,根据你喜欢的题材自己创作一幅彩墨画,并向同学们展示,请老师点评你们画中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