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鸟画赏析

合集下载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赏析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赏析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赏析教材分析本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进行美术学习的第一课,属于“欣赏·评述”单元。

该单元由中华博览和世界之旅两部分组成,本册介绍的是中国花鸟画和外国静物画。

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如何分析美术作品,他们还没有系统的认识。

教师应利用多方面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中外经典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会欣赏并评述相关作品,为培养学生对艺术品形成全面的鉴赏能力奠定基础。

一、教学路径在中国画中,花鸟画是与人物、山水画鼎足而立的画科。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其不仅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而且在世界美术领域亦自成体系,独树一帜。

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花鸟画千年不衰,为广大的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

从黄筌的《写生珍禽图》、赵佶的《芙蓉锦鸡图》到文同的《墨竹图》、朱耷的《游鱼》,再到齐白石的《蟹篓图》……中国花鸟画的画家们在看似寻常的花鸟虫鱼中发现自然之美,运用笔墨色彩的技巧去表现大自然中的丰富和生动。

他们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界的认识,反映社会现实。

在画家的笔下,花鸟画不仅仅表现花鸟之美,更是把花鸟作为表达特殊情感的重要媒介,这远远超出了花鸟本身。

本课以名家画作为切入口,围绕花鸟画家如何描绘自然,又如何表达情意而展开。

让学生通过欣赏和评析,逐步理解中国花鸟画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

二、课时建议2~3课时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名家名作的欣赏,让学生们了解花鸟画用笔、用墨、用色的技巧和花鸟画家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技能目标:让学生们学习多角度欣赏花鸟画作品,并能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情感目标:通过作品赏析,让学生们体味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美,感受花鸟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花鸟画家怎样写形,如何表意。

教学难点:理解花鸟画抒情写意的独特表现形式。

三、教学准备教师:教材、教学多媒体课件。

中国花鸟画赏析

中国花鸟画赏析

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久远,底蕴深厚,具有深刻的审美内涵。

写意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以其独特的艺术创作形式而构成了丰富的审美特征。

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中国花鸟画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花鸟画赏析
【中国花鸟画赏析:1】
【中国花鸟画赏析:2】
【中国花鸟画赏析:3】
【中国花鸟画赏析:4】
【中国花鸟画赏析:5】
看完了以上的中国花鸟画赏析之后,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关于花鸟画的知识吧!
写意花鸟画的特点
写意花鸟画创作,主要是利用线来表达物象。

通过用笔的技巧,要求从事物的线的复杂状态中,泯灭具体形和线的特征,而能看到物体本质精神。

要求用笔所描写出来的线不借皴擦晕染而能表达现实物象,笔简意繁,态随意变,一转一束都有意趣。

前人所谓的“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说的就是用笔方法的具体体现。

所谓笔尽力不尽,气见笔不见,皆从运笔中得之。

运笔讲究中锋、侧锋、逆锋和战笔(渴毫)。

中锋要求落笔中正,不偏不欹,用笔要圆劲而有韧力,不险怪妄生圭角。

一般描写一切有定形的东西多用之。

侧锋要求落笔偏侧横扫,可用来描写不定形的坡石、树干。

逆锋多是改变正常的运笔方向,以增加笔触的苍浑感。

战笔是中锋落笔,是在战动中运行。

宜于写定形的房屋、桥梁、建筑和勾勒花叶,可避免线的刻板,并增加涩拙的趣味。

一般战笔宜斟酌用渴墨,有时也可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墨色。

花鸟画赏析报告

花鸟画赏析报告

花鸟画赏析报告引言。

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风格多样,内容丰富。

在中国绘画史上,花鸟画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瑰宝。

本文将从花鸟画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赏析,以期能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花鸟画的魅力。

一、花鸟画的历史渊源。

花鸟画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殷墟文化。

在《尚书》、《诗经》等古代文献中,就有关于花鸟的描绘和赞美。

随着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花鸟画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绘画门类,并在唐宋时期达到了鼎盛。

在明清时期,花鸟画更是成为了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更加精湛的发展。

至今,花鸟画依然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重要门类,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二、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1. 以形写神。

花鸟画在表现形态上非常注重写实性,力求在画面上栩栩如生地再现花鸟的形态特征。

画家们通过对花鸟的观察和揣摩,努力捕捉花鸟的神态和动态,使得画面更具有生动感和立体感。

2. 精雕细刻。

花鸟画的绘画技法非常讲究,画家们在绘制花鸟画时往往需要运用细腻的线条和精湛的刻画技巧。

他们通过勾勒轮廓、点染色彩、运用淡墨重彩等手法,将花鸟的羽毛、花瓣等细节描绘得非常精致,给人以美的享受。

3. 墨韵清新。

花鸟画在表现风格上非常讲究墨韵的清新和意境的深远。

画家们在绘制花鸟画时,往往通过淡墨深色的运用,使得画面更富有诗意和韵味,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

三、花鸟画的艺术价值。

1. 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

花鸟画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门类,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它不仅在形式上体现了中国绘画的独特风格,更在内容上承载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2. 丰富了艺术表现形式。

花鸟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了中国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

它在形态上追求写实性,在意境上追求诗意性,使得中国绘画艺术更加多姿多彩,展现出了丰富的艺术魅力。

3. 滋养了人们的情操。

1用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赏析

1用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赏析

设色 浓丽 晕染 细致
崔白(约1004—1088年),中国北宋画家。
《双喜图》
《墨葡萄图》
半身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笑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明代 徐渭 《墨葡萄图》
朱耷 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 清初画坛“四僧”之一。一生 字、号、别号极多,尤以“八 大山人”最为知名。
观察与发现
观察与发现
作品 名称
作品基 本信息
绢本设色 立轴, 纵81.5cm, 横53.6cm。 北宋徽宗 赵佶绘, 故宫博物 院藏
绘画 内容
构图
用 笔
用 色
绘 画 特 点
自创 瘦金 体。 用笔 瘦劲 犀利, 独具 一格。
《 芙 蓉 锦 鸡 图 》
描绘金 秋景色 的花鸟 画作。
画幅左侧 芙蓉、锦 鸡,与右 双钩 上轻盈飞 笔法 舞的蝴蝶 遥相呼应, 线条 布局密中 细劲 见疏。
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 为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
猜一猜
你知道哪一张是工笔画,哪一张是写意画吗?
工笔画造型工整,描绘细腻,设色精 致典雅,浓淡相宜,注重动植物生命 特征的表现。
写意画笔墨恣意奔放,造型简约 洒脱,以意传神,托物言志。
你能分辨课本中哪些作品是工
笔画,哪些作品是写意画吗?
写生珍禽图
41.5cm × 70cm
五代
黄筌
宋徽宗
秋劲拒霜盛, 峨冠锦羽鸡。 已知全五德, 安逸胜凫鹥。 右下书款“宣和殿御制并书”, 和“天下一人”的签名花押。
赵佶
芙蓉锦鸡图 81.5cm X 53.6cm
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者,信也”

中国花鸟画赏析-----先秦至两汉

中国花鸟画赏析-----先秦至两汉

中国花鸟画赏析-----先秦至两汉早在远古时期,我国智慧的先民就在彩陶上描绘着花、鸟、虫、鱼的纹样,是花鸟形象的早期表现。

这些作品充满了神秘色彩,遗留着图腾崇拜的气息。

此后,商周青铜器上出现的优美纹饰,朴拙造型,已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对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花鸟虫鱼的情感认知和审美取向的形象表现。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瓦当、青铜镜上以浮雕和刻线的手法所创造的花鸟纹饰,是从工艺品走向绘画形式的重要一步。

秦汉乃至魏晋以前,花鸟画多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

这些作品或是带有较多的装饰性,或是主要表现人物生活环境。

但从出现时间之早和数量之多,足可以看出我国先民和画家们对草木鸟兽的特殊挚爱。

本篇精选了如《彩陶钵绘鸟纹》、《木案画朱雀图》等代表了先秦至两汉时期较高成就的花鸟画作品,让您在欣赏这些画在原始的彩陶、漆器或木案上的花鸟画同时,感悟我国花鸟画萌芽期画匠们的杰出造诣。

木案画朱雀图木案画朱雀图东汉木质彩绘案长53.5 X宽40厘米甘肃省博物馆藏木案正面中间为白色作底的长方形画面,四周为深灰色。

画面中央以黑和土红两色绘一朱雀展翅欲飞,用笔流畅,造型严谨。

木案背面有墨线画的朱雀、仙鹤、松鼠和云纹等图像,随意杂列,应是正面木案画的画稿。

画稿的出现和使用,是画工技艺发展的标志之一。

漆面罩彩绘鸟兽云气图漆面罩彩绘鸟兽云气图西汉木胎彩绘纵70 X横43.5厘米扬州市博物馆藏此漆面罩是死者罩面所用,主体呈正方形,外壁绘有鸟兽云气图,画面以云纹为主,动物为辅。

云纹飞扬流畅,极富动势,飞禽走兽风格写实,形态各异,极为生动。

此作品1985年出土于江苏扬州市郊。

漆壶彩绘马图漆壶彩绘马图秦木胎漆绘壶高22.8 X宽24.2厘米湖北省博物馆藏漆扁壶于I 9作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秦墓出土,木胎黑漆,一面画奔马飞鸟图,另一面绘牛。

鸟马主次分明,都用褐漆平涂,红漆单线勾勒,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朱雀白虎(曾侯乙墓内棺漆画)朱雀白虎(曾侯乙墓内棺漆画)战国木胎漆绘棺侧纵132 X横249厘米湖北省博物馆藏1978年5月出土于湖北省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时代为战国早期。

浅谈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浅谈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浅谈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中国工笔花鸟画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分支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首先,中国工笔花鸟画重视“工”,即绘画技巧的精湛和准确,注重用形似骨、色似丹、写似镜的技法,刻画精细细腻,构图严谨,细节处理细致入微,力求还原花鸟的真实形态、动态和气息。

同时,工笔花鸟画的色彩丰富鲜艳,通过中西方先进的绘画技法深化升华了传统的工笔画,不但严谨规范,更增加了立体感和现代感。

其次,中国工笔花鸟画注重“笔”,即艺术家绘画的笔墨、构图和意境的表达。

工笔花鸟画笔触清晰挺拔,写出了花鸟的骨气和精神,构图严谨有序,符合自然和谐之美,意境深邃幽远,传递了画家的内心感受和审美情趣。

工笔花鸟画常以“写意”的表现方式来表现画家的抒情情感,从而达到境界的提升。

最后,工笔花鸟画还强调“用心”,即艺术家对绘画题材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以及在绘画过程中的专注和用心。

中国工笔花鸟画常选取花鸟等自然物象作为绘画题材,寓意丰富,更具文化内涵。

在绘画过程中,艺术家需要耐心细致,逐步堆砌,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中国工笔花鸟画具有工、笔、用心三个方面的艺术特点,这些特点不仅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气质,也是现代工笔花鸟画艺术家不断探索的方向。

徐渭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浅析

徐渭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浅析

徐渭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浅析徐渭(1786-1846),字子树,号八斋,浙江绍兴人,清代著名画家、文学家。

他是江南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大写意花鸟画而著称。

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在中国画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法特点,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下面将对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进行深入浅析。

一、笔墨运用灵动自如,创造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以笔墨运用灵动自如而著称,他善于利用淡墨、拖笔、点染等技法,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擅长以简洁而不失生动的笔墨表现出花鸟的形态,注重用墨的浓淡变化和笔法的灵动性,通过简练而精湛的画面,表现出画家对花鸟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在他的作品中,经常能够看到鸟禽的活泼形态和花草的自然姿态,非常具有生动感和表现力。

二、以意传情,以情显意,寓意深远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在表现形态的更注重作品背后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他善于以意传情,以情显意,通过作品中的花鸟形象和寄寓其中的情感来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花鸟的形态刻画,更是对心灵境界的表达。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能够感受到画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世界的热爱,寓意深远,情感真挚。

三、突破传统,注重表现个性化的艺术追求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在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突破,他不拘一格,注重表现个性化的艺术追求。

在继承传统笔墨技法的他还融入了自己对形式美和意境美的追求,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在画中常常用寥寥几笔就能够表现出花鸟的形态和生动性,让人感受到画家的艺术功底和个性魅力。

他的作品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展现出他在艺术上对于自由、个性化的追求。

四、影响深远,为后世大写意花鸟画家树立了典范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在当时就已经颇受青睐,而且对后世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他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为后世大写意花鸟画家树立了典范,开阔了画家们的艺术视野,也促进了中国画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在他的影响下,许多画家受到启发,纷纷效仿他的笔法和风格,使得大写意花鸟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徐渭被誉为大写意花鸟画的“宗师”。

水墨初渲染 淡雅绘风姿——赵华双花鸟画赏析

水墨初渲染 淡雅绘风姿——赵华双花鸟画赏析

赵华双国画花鸟《暗香图》中国的花鸟画,无论是写意,工笔还是兼工,都是以自然界中的花卉、禽鸟、鱼虫为描绘对象,并将其作为做个情感的宣泄载体,缘物寄情,托物言志。

它极为符合中国社会含蓄、内敛和空灵的艺术审美需求,因此而成为众多文人墨客偏爱的寄情抒怀的艺术形式。

画家赵华双的水墨世界充满着鸟语花香的才情和清新淡雅的生命之姿。

走进赵华双先生的水墨世界,不仅仅为其作品所散发的审美张力所感染,也为先生在创作中所流溢水墨中的艺术才情而叹服。

在先生的国画中欣赏者可以感受到一种方正、一种静穆、一种苦涩与淳朴的生活气息,满目是画家对无尽山川、花鸟百态的深深眷恋,对沧桑是世界的无限钟情。

在花鸟画的创作中,赵华双先生以线条的多变、水墨的淋漓和色彩的虚拟构成中,托物言志,隐喻着奇思与遐想,赋予一草一木、一花一鸟以灵动的生命韵律和诱人的艺术魅力。

从其优雅多姿的花鸟画中可以看出,赵华双先生是一位温文尔雅且颇具艺术潜质的画家,他的创作激情并非惊世骇俗的装腔作势,而是直抒胸臆冲动的烈焰。

一幅幅花鸟画作,将心中的遐想与自然之景复合为各种图式结构,释放出与天地共呼吸的浩然之气,形成心灵化的艺术形象。

他的笔墨是一种心情的宣泄和表达,他笔下的花鸟是一曲悠长沉静的调子,吸引着观众在其写意花鸟世界中漫游。

赵华双国画花鸟《秋意无限》“看似平淡却有情,道是深邃也天真”。

赵华双先生以心造境,用心写境,不拘泥于对物象的形似,而是追求一种神似。

他的花鸟画便是“心灵化的艺术形象。

”先生的花鸟画,看后让人有种亲近感。

赵华双先生将大自然中的一树一花,一鸟一虫都细致的勾画在氤氲着水汽的墨色之中,线条的灵动多变使得宣纸上的花鸟物象生动活泼,灵巧机智,呼之欲出。

他运笔酣畅,力健有锋。

大处泼写潇洒,意象万千;小处一丝不苟,极为精细。

在先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

他用墨大胆,或积、或泼,变幻于无常;或勾、或皴,放松于心境。

法无常法,动静结合,光色辉映,墨随心发,完全是一种纯粹的自我表达,营造出一个雅致脱俗、明媚空灵的迷人画卷,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神清气爽之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花鸟画赏析
花鸟画包括花卉、瓜果等植物和昆虫、鸟类、鱼类、走兽等动物题材。

西洋画中画花卉、鸟雀的绘画称之为静物画,画家以写实的方法对着景物写生,甚至画僵死的猎物。

与此相对应的中国绘画中的花鸟画,完全是凭借记忆默画花卉和动物,也称之为写生,与西方绘画的写生概念不同的是,中国绘画的写生是表现自然物像的生命活力。

此外,中国花鸟画家借画花鸟表达了自己的许多寓意,如画家往往将动植物的自然属性赋予人的社会属性。

如高大的松树不畏风寒,将它喻为英雄,而矮小的荆棘多刺,将之喻为小人,竹子、梅花、菊花都比较耐寒,故将它们比作君子。

有的花鸟画表达了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也有的花鸟画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感怀。

中国古代皇帝最喜欢画的就是花鸟画。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九百年前的宋朝皇帝赵佶画的《芙蓉锦鸡图》轴(绢本设色,纵81.5、横53.6厘米),在古代中国,皇帝是国家的所有者,也是道德的化身。

这个皇帝画鸡、题诗的目的是借鸡的五种自然天性宣扬人的五个道德品性,一,鸡身上的花纹,表示有文化。

二,雄鸡的模样很英武。

三,雄鸡打架很勇猛。

四,母鸡护小鸡很仁慈。

五,雄鸡报晓很守时,表示守信用。

这些都是他对大臣的要求。

画家的表现手法十分生动,一只锦鸡纵身攀上木芙蓉枝上,锦鸡的重量压弯了芙蓉枝,表现了鸡的重量感。

五百七十年前的明代皇帝朱瞻基的《苦瓜老鼠图》卷(纸本墨笔,纵28。

2、横38。

5厘米)是一件很有意思的写意画,看到这只机敏可爱的老鼠,使人忘记了它可憎可怖的一面。

朱瞻基最早将老鼠作为美好的艺术形象来描绘,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老鼠美感的艺术家。

由于老鼠一胎多子,苦瓜里面也有很多种子,因此将它们作为繁育能力最强的动物和植物。

在这一年,即1427年,28岁的朱瞻基盼望生子多年了,终于生了第一个儿子名叫朱祁钰,后来成为明代第七个皇帝。

朱瞻基画此图正是为了记录下他最幸福的一年。

四百多年前明末画家徐渭的没有前面的帝王那样的心态,更没有优裕的生活,他的一生非常坎坷。

在古代中国,做官以前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试,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没有一次成功,徐渭很想为社会作出贡献,因为怀才不遇,最后得了疯病,他想起自己这一辈子,发出了癫狂般的感慨和愤怒,于是画了这件作品,比喻自己是个明珠,象野葡萄一样被抛在野藤里。

人们说,这张画的墨点就如同他辛酸的泪珠。

比较不同身份、地位的画家,他们的花鸟画有着不同的情感,这就是中国古代绘画内在不同的精神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