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花鸟画的构图

合集下载

浅谈中国画的构图与意境

浅谈中国画的构图与意境

浅谈中国画的构图与意境作者:章长青来源:《教育界·下旬》2015年第05期【摘要】中国画之所以发展至今仍绽放着璀璨的光芒,是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绘画形式和绘画技巧。

其丰富的题材内容,巧妙的构图技巧,尤其是奥妙万千的构图艺术和那幽邃神秘的意境,深受现代人们的喜爱。

本文就中国画中的构图艺术做几点论述,希望与广大中国画爱好者共享。

【关键词】中国画构图艺术意境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精致文化,是我国民族智慧的结晶、民族情感的表现,在世界艺术林苑中占有重要位置。

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和骄傲。

而意境和构图又是中国画在世界画林独树一帜的重要标志所在。

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融化物我,创作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中国画具有“诗、书、画”等传统的中华民族文化特征,这是中国画的根本;其最高境界就是诗情画意。

中国绘画讲究的是意境美,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中国画常以意境美取悦于人,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中国山水画更是如此,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其次,在中国绘画中我们追求的是一种情景相生的艺术境界,力求达到气韵和谐、笔墨生动的效果。

所谓构图,就是画面的结构、框架,也就是构成画面各要素的组合方式。

讲求构图,其目的就是用恰到好处的形式语言来表达画家的意图。

具体包括确定画幅的形状,对所有形式要素进行有目的地组合,使之成为既有多样性又有条理性、既富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的整体,去吸引观者的注意力,形成画面的表现中心,更好地突出主要形象,并增强绘画的艺术表现力。

因此构图决定着作品最终的可能性,构图的合理与适用是作品的首要秩序。

在构图上,中国画讲求经营,它不是立足于某个固定的空间或时间,而是以灵活的方式,打破时空的限制,把处于不同时空中的物象,依照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创作的法则,重新布置,构造出一种画家心目中的时空境界。

浅谈中国画构图之我见

浅谈中国画构图之我见

浅谈中国画构图之我见摘要中国画以传统文化母体为核心内涵,始终注意一种精神把握,区别于西方传统绘画以精准描绘客观物象为目的。

中国画追求的是一种超自然的精神境界,而构图正是中国画“精神意识”的反映,中国画构图艺术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这是一个文化积累的过程,博大精深,涉及传统文人思想、绘画心理学、美学、色彩学等多个方面。

学习中国画构图艺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故本文就笔者近期学习所悟,将从传统文人思想对构图的影响和空间处理两方面来谈谈对构图浅薄认知。

【关键词】精神思想空间一、传统人文思想的影响“图式”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原意是形象和外观,后转意为对最一般的基本特征的描绘,或略图、轮廓、抽象图形等。

是西学东渐后的外来专业木语。

时至今日,“构图”一说,较之“章法”、“布局”等传统专业语言,则更为普及和通俗易懂。

构图在中国画论中称为“经营位置”或者“布局”。

即顾恺之所说的“置陈布势”,谢赫“六法”中的“经营位置”。

它是指在特定的有限平面范围内一即画面中,将个别的、局部的艺术形象有机地组合起来,使其形成符合艺术规律的组织结构,从而创造出完整的艺术作品,这种按艺术规律组织画面结构,并且使其形成形式美的方法就是构图。

构图使绘画艺术创造符合人的视觉、心理美感;使绘画艺术的形式语言和表现内容既符合形式美的艺术规律又能够表达画家本人内蕴情感的一种方法。

韩玮在《中国画构图艺术》中提出:“中国画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在意识结构,是以儒学的以人为本道德内涵,以追求真善美为道德使命”。

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沃土之中的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人思想的载体,作为画家赖以自然而然的思维方式去进行绘画艺术的建构,使中国画在大自然与人之间,以“缘物寄情”,“情景交融” 的思维模式,将人的情思注入到自然而达到“物我为一”,“天人合一”的境界。

”构图是建立在上述基础之上的一种思维方式,在绘画中将物象艺术性的组织为符合形式美规律的画面结构。

花鸟画构图法心得

花鸟画构图法心得

花鸟画构图法心得花鸟画构图法:从理论到实践的心得体会中国花鸟画历史悠久,构图法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营造和谐、生动的画面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花鸟画构图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分享个人心得体会,希望能为绘画爱好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首先,花鸟画构图法主要强调主题与陪衬的关系。

在花鸟画中,主题通常是指画面的中心物象,而陪衬则用来衬托主题,使画面更加丰富。

例如,在一幅以荷花为主题的花鸟画中,荷叶和荷花是画面的中心,而水中的鱼、鸭子等则作为陪衬,使画面更加生动。

在实践中,我首先会确定画面的主题。

这需要我们对自然、生活有深刻的观察和理解,从中发掘出具有表现力的元素。

接着,我会构思画面的构成,即主题与陪衬的关系。

在确定画面构成后,我开始考虑物象的位置。

一般来说,我会将主题物象置于画面的中心或视线的焦点处,以吸引观者的注意力。

同时,我会遵循“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原则,合理安排物象间的距离和空白。

在绘制细节时,我力求使每个物象都与主题相呼应,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此外,我还会注重线条的运用,以表现物象的形态、质感等。

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花鸟画构图法让我更加注重画面整体的效果。

通过主题与陪衬的搭配,我学会了如何在绘画中表达情感和意境。

花鸟画构图法也让我更加画面的节奏和韵律,以营造和谐、生动的画面效果。

总之,花鸟画构图法是绘画实践中非常实用的技巧。

通过对其的学习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画面布局和物象关系,提高绘画水平。

希望本文的分享能对广大绘画爱好者有所启发,帮助大家在花鸟画创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中国传统园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

其中,“时空设计法”作为一种古老的空间构图方法,在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传统园林“时空设计法”的空间构图原理,以期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有益的启示。

所谓“时空设计法”,是指一种将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园林设计手法。

在园林设计中,它空间的使用和时间的推移,强调园林空间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花鸟画的艺术创作解读

花鸟画的艺术创作解读

花鸟画的艺术创作解读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其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自古以来就备受文人雅士的青睐。

由于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刻的内涵,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体现,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创作。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析解读花鸟画的艺术创作。

一、构图与选材花鸟画的构图精细,选材讲究。

在构图方面,花鸟画通常采用独特的对称、居中、对角线等构图手法,给人以平衡、和谐、美感的感受。

选材方面,则注重物象的独特之处,常常选择形态美观,移步生姿,寓意深刻的花鸟作为表现对象。

同时,花鸟画在选材时还会融入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在花卉中选取具有美好寓意的牡丹、菊花等作为创作对象,在鸟类中则选取善良和美、贵气高洁的孔雀、仙鹤等元素。

二、符号与意蕴花鸟画具有丰富的文化符号和内涵。

在花鸟画创作中,表现对象除了要求具有美感外,还需要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例如在画红梅时,红色象征着喜庆、如意、吉祥,梅花在文化上则代表着坚贞、豁达、独立;在画牡丹时,除了展现牡丹的美丽外,还寓意着富贵、春华秋实、国之荣昌。

此外,在花鸟画中还有许多相互呼应的符号,例如苍鹰、松树、寿桃等,其意蕴十分丰富。

三、意境与抒情花鸟画是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也是寄托了画家情感和意境的表现方式。

画家在创作之时,会将自己的情感、体验、经历等具体化、形象化,从而达到表白思想、情感、境界的目的。

花鸟画中常常有着深邃的意境,例如《千里江山图》就展现了江山万里、雄浑壮阔的大漠风光,让人由画面中感受到作者所传递的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心情。

此外,在花鸟画中还有一些抒情的作品,例如文徵明的《鹦鹉图》、白玉蟾的《荷花鱼》等,它们不仅表现了花鸟的美,更是画家对生命、美好、思想的赞美和表达。

四、技法与创新花鸟画中的技法精湛,创新程度也很高。

画家在掌握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还会根据自己的创新思路,创造出许多新的表现手法。

例如王铎的“潇洒写法”、陈抟的“渲染法”、吴昌硕的“皴法”等,它们不仅仅是技法,更是画家对传统技法的加强和演绎。

宋代花鸟画折枝式构图的形式美探究

宋代花鸟画折枝式构图的形式美探究

宋代花鸟画折枝式构图的形式美探究宋代花鸟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形式美深受人们喜爱。

折枝式构图是宋代花鸟画中常见的一种形式美表现方式。

本文将对宋代花鸟画折枝式构图的形式美进行探究。

折枝式构图,顾名思义,指的是将花鸟的主体形象作为构图的中心,然后通过周围的枝叶与花草的组合来营造画面的平衡美。

具体来说,折枝式构图的特点有以下几点:折枝式构图注重整体感。

花鸟画中的折枝并非完全按照自然的生长形态,而是经过艺术加工与设计,使得画面中的每一根枝叶都能够与主体形象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种整体感使得画面更加稳定,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

折枝式构图追求节奏感。

折枝的曲线与花鸟的形象相结合,形成画面内的一种有规律的节奏感。

这种节奏感通过曲线的变化和重复来表现,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给人以愉悦的视觉体验。

折枝式构图重视笔墨的运用。

在折枝式构图中,艺术家要善于运用笔墨的浓淡变化、虚实交错、厚薄轻重等技法,来表现花鸟的光影效果和纹理质感。

通过笔墨的运用,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多样,增强了观赏者对画面的审美效果。

折枝式构图注重画面的空间感。

折枝的排列方式不仅能够给人一种前后层次感,还能够营造画面的空间感。

通过枝叶的延伸和遮挡,使得画面产生了远近之间的空间距离感,给人以立体的感觉,增加了画面的深度和立体感。

宋代花鸟画折枝式构图在形式美上有其独特之处。

它通过整体感、节奏感、笔墨运用和空间感的表现,使得花鸟的形象与枝叶的组合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

通过折枝式构图的运用,宋代花鸟画的艺术表现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中国画的构图与意境

论中国画的构图与意境

论中国画的构图与意境姓名:李国念学号:201205000718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精致文化,是我国民族智慧的结晶,民族情感的表现,在世界艺术林苑中占有重要位置。

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

而意境和构图又是中国画在世界画林独树一帜的重要标志所在。

所谓构图,就是画面的结构、框架;也就是构成画面各要素的组合方式。

讲求构图,其目的就是用恰倒好处的形式语言来表达画家的意图。

具体包括确定画幅的形状,对所有形式要素进行有目的的组合,使之成为具有多样性又有条理性;既具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的整体,去吸引观者的注意力,形成画面的表现中心,更好地突出主要形象,并增强绘画的艺术表现力。

因此构图决定着作品最终的可能性,构图的合理与适用是作品的首要秩序。

在构图上,中国画讲求经营,它不是立足于某个固定的空间或时间,而是以灵活的方式,打破时空的限制,把处于不同时空中的物象,依照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创作的法则,重新布置,构造出一种画家心目中的时空境界。

而这也创造出了中国画的另一大特点:写意,追求意境的构造。

意境是中国古代画论的中心范畴,也就是指绘画作品中出现的那种感情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

详细来说,就也就是指一幅画气韵生动与其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的深邃境界。

中国画追求意境、抒发主观情感的倾向,主导着中国画的艺术发展。

在中国画中,构图与意境又是两个密不可分的实体。

构图为意境服务,意境反应构图的价值与艺术。

在二者的结合上,中国画传统三大画科: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都有很好的体现。

在中国花鸟画中,构图作为外来的绘画语言被运用与花鸟画中,这对于传统与现代绘画在形式方面可以说是一种很大的突破,它的介入丰富了中国花鸟画美的形式,而这种形式也成功的为现代人们的审美原则所接受。

任何一种绘画的产生都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出现的,因而在现代的社会体制下,文化被自由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绘画也必须相应的融入时代。

浅谈中国画的构图特点

浅谈中国画的构图特点

浅谈中国画的构图特点作者:段玲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8年第07期摘要:中国画的构图是衡量画作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中国画构图是画家对于作品主题和美学的总体设计,为此,本文就对当代中国画的构图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中国画;构图;要点;规则;特点画面构图这个词语虽然是来自西方绘画艺术,但是在我国中国画的绘画中也有强烈的表现,通过加强画面构图,合理处理画面中物象在数量以及位置排列的关系,在提高画作美学的同时还能将画中意境很好地表现,为此画家在进行中国画创作时,首先就要做好对画作的整体构图。

一、中国画的构图要点(一)开合在中国画中,其构图细节极为考究,中国画的构图要点主要有三点,分别是开合、虚实以及疏密。

开合主要是指起承转合,在进行中国画构图的时候,一定要讲求开合分明,中国画在开合的过程中常常会伴随着细小的变化,这也是中国图的构图特点之一。

一般情况下,人们比较容易辨识人物画和山水画中的开合,但是花鸟画中的开合人们是比较难辨识,因为花鸟画在构图时,其变化比较多,不同风格的构图变化也不一样的,例如部分画家是从左边开始画,部分画家是从右边开始画,而针对于人物画以及山水画,画家一般都是从下方开始画。

(二)虚实所谓的虚实也就是指有与无,在中国画中,有画的地方则为实,无画的地方则为虚。

中国画在作画过程中讲究留白,所以中国画中虚常常是指留白部分。

我国山水画中的留白是最为明显,在现实中流水以及天空一般都是有色彩,但是在山水画中就常常以留白的形式来表现出来。

但是中国画中的留白并非是指空白无物,画家在作画过程中一般都会将留白部分联想成为流水和天空。

(三)疏密中国画中的疏密是指画面中物象的排列关系,一般情况下是指物象在数量上的对比关系或者是物象的排列位置宽度的對比关系。

在山水画中,中国画的疏密要点就表现得尤为明显,画中的山石、树木、庭院、楼阁等多个物象在排列时常常是有远有近,而且是错落排列。

在中国画中,疏与密是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将中国画的意境表现出来。

中国传统花鸟画构图的意境

中国传统花鸟画构图的意境
意境 是 画家 主观 情思 与 客观 景物 相 交融 的艺术 境界 .
这种重 折枝 的构图风气 在元代 更具抽 象审美 意识 的文 人画家 中 , 被发 扬光大 了。 如王冕 的《 墨梅 图》 一枝横斜 在画 ,
幅 中 间 有 数 尺 之 长 的 劲 拔 有 力 的 梅 枝 。与 画 幅左 上 角 的 题 画 诗 相 呼 应 . 面 上 留下 的 大 片 空 白 。 力 地 渲 染 了作 品 的 画 有
化 . 画面意境 更显深意 。 让 Nhomakorabea家 自己的情趣 、 绪 、 思 感情 , 以在 绘 画创 作过 程 中 , 的 主 所 人 体意识 自始 至终都 起着决 定性 的作 用 ,同时古 人 “ 虚 尚 崇 简” 的审美情怀 . 造就 了 中国画的构图讲究 布局之 “ ”不能 透 , 因满 而过 实 ; 中国 画的构 图讲究 留 白, 白当黑 , 计 即使是 空 白, 也不 是 真正 的虚 空 , 是实 的 另一 种形 式 ; 国画 的构 而 中 图讲气 势 、 呼应 、 讲 讲谐 调 、 讲浓 淡 、 讲开 合 ……这些 构建 形 式 上 的构 图美 学特 征在 中国传统 花鸟 画 的构 图 中发挥 得淋 漓尽致 , 体现在 中 国传统花 鸟画构 图所 产生 的意境 中。
它使读 者感 到言外 意 、 外声 , 境 受到感 染 和陶冶 。 由于中 国
传 统 绘 画 追 求 的是 通 过 以 形 写 神 的 意 境 创 造 . 以 此 抒 发 画
意境 。值得 注意 的是 , 宋代 画家杨无 咎的《 四梅图》 虽然 同样 是折枝 构 图 , 但梅 枝灵 动 自由的向上 伸展动 势 , 予观者 以清 新勃发 的态势之 意 , 画面 的意境充溢着盎 然生机 。与其 相对 元代 王冕 《 梅 图》 墨 的构 图 , 梅枝 动 势 中所追 求 的方 向变 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花鸟画的构图
发表时间:2013-12-25T10:42:34.43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12月总第104期供稿作者:崔小佩[导读] 花鸟画在长期的发展中,适应中国人的审美需要,形成以写生为基础的,以寓兴、写意为依托的传统。

◆崔小佩山东省滨州实验学校256600
摘要:中国花鸟画的构图是国画中的重要内容。

传统中国花鸟画的构图认识中,一幅画的笔墨组合,形与神的必然联系,以及来源自然、超越自然的精神享受,追求“天人合一”,把绘画和意境视为一个整体,以及落款在构图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构图形与神落款
一、引言
所谓构图,不仅仅是把画面内容简单地组合,它不但要表现自然物,传达意境,而且要体现艺术家的文化底蕴、道德内涵以及艺术造诣,所赋予艺术作品的生命力,表现力以及感染力。

中国画的创作,画面的构成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素养,哲学理念,审美观点,艺术家的思想、思维方式。

中国花鸟画的构图透视因素很少,所注重的物象组合手段多位距离、叠压、疏密、布白来表现画面的节奏与层次,并巧妙地利用题款使整个画面更加完整,以求整体的和谐统一,意境传达。

二、中国花鸟画的发展
花鸟画在长期的发展中,适应中国人的审美需要,形成以写生为基础的,以寓兴、写意为依托的传统。

六朝时期,已经出现了独立形态的花鸟绘画的艺术作品。

如顾恺之的《凫雀图》、史道硕的《鹅图》等。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叙述绘画之源流,就是从理论上对花鸟画的概述,阐述了书画同源。

而后的文人画兴起,又强调花鸟画的以书入画的形式趣味和审美意义,已经能够注意到动物的体态结构,形式技法上也比较完善。

花鸟画业已独立成科,涌现出一批优秀艺术家,如薛稷画鹤、李逖画昆虫、张立画竹等等。

五代时,“黄筌富贵,徐熙野逸”确立了花鸟画的两种不同风格类型。

宋代,花鸟画基本上用的是“勾勒填彩”法,旨趣浓艳,墨线不显。

元代以后花鸟画强调笔墨趣味,增加书法符号语言的架构意味。

明代五世贞《艺苑卮言》:“画竹干如篆,权如草,叶如真,节如隶。

”徐渭将自己的书法技巧和笔墨融入画中,其用笔点画似草书飞动,布局潇洒纵恣,以如期树枝章法,开创似草书入画的写意花鸟画的新境界。

清代花鸟画中,八大山人以其独特的绘画语言,独树一帜。

而恽寿平的没骨花卉则在徐黄异体中得以综合与发展。

清朝时的“三任”尤其是任颐,对花鸟画加以弘扬发展,使得花鸟画在清末出现了一次小的飞跃。

现代画坛中,代表大家吴昌硕、齐白石,所创造的风格类型,及艺术造诣都是令人们敬佩称赞。

而徐悲鸿的马、潘天寿的雁荡山花,李苦禅的鹰,李可染的牛,均在风格类型与笔墨的特点上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

三、中国花鸟画的构图
1.花鸟画构图的基本概述
构图也就是章法、布局,即六法中所讲的经营位置。

花鸟画取材于自然物象,又要突破物象的自然属性约束。

构图不是对自然的简单模仿,也不是闭门造车、凭空捏造。

对于造型能力,齐白石先生话录中曾经说过:“凡大家作画,要胸中先有所见之物,然后下笔有神,故与可以烛光取灯影,大涤子长居清湘,方可空绝于千古。

”古画论中也曾谈到,“意在笔先”,“胸有成竹”,都是讲的这个道理。

2.花鸟画的构图形式
在花鸟画的构图上,注意构图的一般规律,突出主体,符合主题思想要求。

宾主明显,疏密错落,前后贯穿,交换掩饰等,通过宾体与主体的远近、繁简、疏密对比关系,予于适当的配列。

善于剪裁,时画折枝,讲求布局中的虚实,对比与顾盼呼应。

画面中巧妙的处理空白,运用空白表现空间距离。

清人恽寿平云:“古人用心,在于无笔墨处。

”无笔墨的空白才是画家博取象外之象,象外之意的广阔天地。

3.花鸟画构图中的题款
题款可以补充画面内容的不足,调节画面的均衡。

要与整幅作品布局相统一,掌握画中景物和题款向开合的规律,疏密的节奏感,题款与黑白虚实的关系,调节画面重心,题款也要注重取势,有势才有灵气,才能生动感人。

题款字体的大小粗细,一定要和画相协调风格相统一,与整幅画要表现的思想和谐统一,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出险奇,以提高作品的艺术效果。

四、结语
1.构图要突出主体,讲求布局中的虚实对比与顾盼呼应,讲求整体的和谐统一,又要富于变化生动,营造形式美感的特有意境。

2.中国花鸟画在造型上表现出,重视形式而不拘泥于形状,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对象的神采与艺术家的思想表达、情意寄托。

3.题款是构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题款与整幅画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交相辉映,构成画面的内容美和形式美的完美境界。

参考文献
[1]韩玮中国画构图艺术[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5。

[2]舒士俊水墨的诗情[M].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8。

[3]李方玉朱绪常中国画的题款艺术[M]. 知识出版社, 1991。

[4]《美术大观》[J].2007,(12)。

[5]《书画艺术》[J].200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