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家花鸟画图片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花鸟画概况

中国古代花鸟画概况

作品赏析
《荷花双禽图》画面结构以一枝自左下向上斜出的荷叶和另一枝 自右下向左上斜出的荷花交搭成基本的架势,其间又穿插三叶两 花,丰富了荷塘的空间进深;下方为一巨石,石上栖一对小禽, 均单足独立,耸肩敛羽,虽不作“白眼向天”的本色,但清冷的 表情一以贯之。画法随意点,点、线、面的安排似不经意而无懈 可击,直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荷梗拉得极长,而略无飘忽, 更可见画家功力所聚。
•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 蜩蝮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 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 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 所见,如兎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 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 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 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 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 竹乎!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中国花鸟画发展概况
• 中国花鸟画的题材不仅仅只局限于花和鸟, 鱼、虫、禽、兽、瓜果、蔬菜等都可以成为 花鸟画表现的题材。
以描写手法的 精工或奔放
工笔花鸟画
写意花鸟 画
• 早期:见于器皿及墓室壁画上。 • 唐代:独立成科。 • 五代:徐黄异体。 • 两宋:繁荣时期。
• 元代:文人画。 • 明清:水墨写意。
• 王冕:墨梅
陈琳 《溪凫图》
钱选 《秋瓜图》 王冕 《墨梅图》
• 王渊(生卒年不祥), 字若水,号 轩,钱塘 人,擅画人物、山水、 花鸟。
• 《山桃锦鸡图》
幽篁戴胜图 赵孟頫
• 《秀石疏林图》 •笔墨风趣和艺
术趣味
•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 雪道人。 他主张“古意”和“书画同法”。

国画名家:他的作品,人物、山水、花鸟画皆能

国画名家:他的作品,人物、山水、花鸟画皆能

国画名家:他的作品,人物、山水、花鸟画皆能吉梅文牡丹作品吉梅文:字梅魂,1926年生于六朝古都南京。

早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师承傅抱石、陈之佛、黄君璧、张书旂诸名师学习,毕业后又考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成为徐悲鸿大师亲自授业、辅导的研究生。

大学认真攻读美术专业七年整。

参加工作以来,历任中南文艺学院美术系讲师。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教授、教授、教研组长、硕士研究生导师等职。

吉梅文人物作品出版著作有:《中国画工笔人物画法》、《牡丹画法》、《人物画谱》、百家画库·《中国美术家吉梅文专集》、《吉梅文中国画作品集》、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经典作品·《国画家吉梅文作品选》等。

吉梅文花鸟作品吉梅文生于杏花春雨江南的六朝古都南京。

六个朝代在那里建都,中山龙盘石城虎踞,历朝古文化积淀,对他少年时期的成长与热爱美术,起到良好的影响,他自幼喜爱画画。

10岁读小学时开始随民间画师王子宣学画,18岁读中学时,就曾用六尺整张宣纸画大幅山水画,参加全国美展,赢得报纸赞扬,初露头角。

吉梅文花鸟作品在大学七年攻读美术专业期间,跟随过黄显之、陈之佛、傅抱石、张书旂、黄君璧诸位名师学习。

攻读研究生时,又得徐悲鸿、吴作人、王式廓诸大师亲自授业辅导。

吉梅文人物作品工作后随学院南迁广州,又受到岭南画派的影响与熏陶,广采博蓄,受益良多。

他平时遵照悲鸿的主张:“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经常深入到生活中去,体验、观察,并数十次去名山大川写生。

收集素材,还常去全国各大博物馆、美术馆、故宫绘画馆观摩学习,曾多次去敦煌莫高窟、山西永乐宫、北京法海寺······艺术宝库,进行研究、临摹壁画。

吉梅文花鸟作品他一贯爱读书,重视知识积累,从理论上提高,借以指导自己的艺术实践,善于博采众长,对传统技法钻得比较深透,数十年如一日,勤学不怠,从而奠定了坚实的理念及技法基础。

吉梅文人物作品吉梅文教授的作品,自始至终锲而不舍地追求着真、善、没。

五代山水画

五代山水画

五代美术一、五代花鸟画“黄家富贵”“徐熙野逸”1、黄筌,西蜀最著名的宫庭画家。

师刁光胤,又吸取山水画家李昇、人物龙水画家孙位之长,“全该六法,远过三师”。

《写生珍禽图》。

擅长花竹翎毛,也能画人物佛道、山水,是一位技艺全能的画家,对宋代宫庭花鸟画风有重大影响。

黄氏承继唐代花鸟画风,所画多为宫庭中的奇禽名花,其画极细的线条勾勒,施以柔丽的色彩,线色相融,几乎不见勾勒的墨迹,情态生动逼真,具有精谨艳丽的富贵气象(题材与手法)。

2、徐熙,院外花鸟画大师。

《雪竹图》。

他的画与诸黄注重用色的风格不同,注重“落墨”,徐铉评其落墨为格。

不拘泥于精勾细描,信笔抒写,注重表现,自谓“落笔之际未尝以赋色晕淡细碎为功”《梦溪笔谈》:“国初……诸黄画花妙在傅色……徐熙以墨笔画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气迥出,别有生动之意。

”题材“寒芦荒草,水鸟野凫,自得天趣。

”二、五代山水画的杰出人物有四人——荆关董巨,则为荆浩,关仝,董源,巨然。

五代山水画的成熟与发展,五代时期一些画家深入体验自然,形成了南北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两大流派,北方以荆浩与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及巨然为代表。

1.荆浩,他长期接触北方雄伟的自然山水,有较深的认识与感受。

他所画的山水多是北方的大山大水,构图都取全景式,气势宏阔。

他在《笔法记》中最早对从唐代发展起来的水墨山水创作进行理论上的总结与拓展,为以后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代表作《匡庐图》。

2.关仝,荆浩的弟子,刻意力学,卒得其法,有出蓝之誉。

他的山水画具有“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物幽闲”的特色。

传世有《关山行旅图》,其山水景物浑融,特别善于表现北方山水峻伟荒寒的景色,被称为“关家山水”3.董源,像王维一样兼长设色和水墨两种风格的山水,尤以后者著称,表达的景致平淡闲远,非常符合文人雅士的思想情趣。

画面抒情自然。

他创造了用披麻皴与密密麻麻的点子皴,来表现江南山水的独特手法。

成功地表现出江南山水的远近层次与湿润的特质,成为江南山水画派的开山祖。

13清朝中期蒋廷锡二十幅精品花鸟绘画作品赏析

13清朝中期蒋廷锡二十幅精品花鸟绘画作品赏析

清朝中期蒋廷锡二十幅精品花鸟绘画作品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

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

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

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

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

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

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代中期,清代康熙末至乾隆、嘉庆年间,随着政权的逐步巩固,社会日趋安定,经济获得持续发展,绘画领域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宫廷绘画”可谓名家辈出,人物画家如郎世宁、冷枚、丁观鹏;山水画家如袁江、袁耀;花鸟画家如蒋廷锡、邹一桂,等等。

这些画家的出现,都为清代中期宫的廷绘画增添了不少色彩。

然而“扬州八怪”也诞生于同一时期,且在画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我们一起分享蒋廷锡精品绘画作品。

蒋廷锡(1669—1732),字酉君、杨孙,号南沙、西谷,又号青桐居士,江苏常熟人,是清朝康熙、雍正时期官员、画家。

清初恽寿平在花鸟画坛起衰之后,蒋廷锡学其没骨画技,变其纤丽之风,开创了根植江南、倾动京城的“蒋派”花鸟画。

传世画作有《海棠牵牛图》、《塞外花卉图》、《梅竹图》、《芙蓉鹭鸶图》、《兰石图》、《萱花图》、《梅雀图康熙帝书雪梅诗折扇》、《梅竹图康熙帝临米芾书折扇》、《柳蝉图》、《长春富贵图》、《富贵寿考图》、《大吉图》、《赐莲图》、《兰竹图》、《御园瑞蔬图》、《行书五言》、《长寿富贵图卷》、《蜀葵萱花图》、《花鸟》、《四瑞庆登图》等。

40幅经典名家花鸟作品赏析

40幅经典名家花鸟作品赏析

40幅经典名家花鸟作品赏析春江水暖陈之佛1953年纸本设色85cmx 40cm中国美术馆藏“意境”是画家赋予作品的特殊的艺术生命,是画家将那些花鸟草虫。

经过艺术创作,表现出不同的内涵和深意。

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一艺术创作的重要环节、赋予他每一幅作品都具有蓬勃的艺术生命力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春江永暖》画中点点桃花,红白相间,前后相映,几枝摇曳的绿竹,穿插其中,更显出桃花的娇艳。

一只色彩斑斓的花鸭,悠然自得的嬉戏在流水中.追逐着飘落的花瓣,一派生气盎然的景象。

此幅作品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充分地表达了”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脍炙人口诗句的意境。

春意图王师子1959年纸本设色147cmx 77cm朵云轩藏王师子(1885—1950),原名伟,字师梅,40岁后改名师子,江苏省句容人,历任上海美专、中国艺专、新华艺专教授。

王师子的《春意图》着力于对春意盎然的表现。

画中所作皆为贞祥之物,显然是老株的白玉兰枝干遒劲,花开繁茂;红艳似火的茶花枝叶舒展,迎风怒放;几株修篁虽被遮挡,但其劲健的精神却透过夹缝透露出来;地面上的蒲公英也已开花,在淡绿的草丛中与玉兰、茶花争奇,就连无生命的太湖石也作风卷云状。

再加上立于玉兰树上的一只禽鸟,使画中花树,湖石的风姿呈现出灵动奇秀之态,画中题有“禽语贞吉,竹报平安”之句,把画家良好祝愿的心意与图中景物融为一体。

《浴雁》陈之佛1940年至1947年间陈之佛创作过大量以雁为题材的作品,如《寒汀孤雁》、《月雁》、《浴雁》、《秋江双雁》等。

这幅《浴雁》描绘了一双大雁在塘边栖憩的情景,一只浴后伫立岸边,静穆养神,一只正在水中涤羽嬉沐,一静一动相互映照,盛开的芙蓉和在微风中摇曳的芦苇与修竹处理得繁而不乱。

这种幽美的境界,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白鹇秋色卢振寰1953年纸本设色130cmx 66cm广州美术馆藏画卢振衰(1889—1979),笔名浮山老人。

广东省障罗人。

原任职广州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名家花鸟画四条屏家居装饰、送礼、收藏皆适宜

中国名家花鸟画四条屏家居装饰、送礼、收藏皆适宜

中国画四条屏即以四幅为一组的画,四条屏是中国画中一种特有的表现形式,既具有单个独立的审美趣味,又具有组合一体的游动气息,在特定而有限的空间中诠释万物个性神情的美感。

四条屏在绘画审美上有很高的要求,并不是随便拼凑几张条幅就可以敷衍成四条屏的。

艺术最高的评品鉴赏标志是美学的整体性,四条屏的美学整体要求,比一幅单幅画的要求要高很多,因此画家处理起来当然要更难得多,所以国画四条屏深受业内专家和收藏爱好者的喜爱。

中国画的四条屏在民间很有土壤,特别是代表了四季富贵、四季平安等美好寓意的四条屏花鸟画更受百姓推崇,以花鸟为题材,展示了世间万物的美,也展示了时代个性的美。

在艺术品投资日渐火热的今天,那些既有传统文化韵味又有创新风格的四条屏国画的价格也在不断攀升,正在逐步显现着它独特的艺术装饰价值和财富升值潜力。

国画四君子王一容工笔画四条屏《梅兰竹菊》作品出自:易从网梅花,较耐寒,花开特别早,在早春即可怒放,它与松、竹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

梅,迎寒而开,美丽绝俗,是坚韧不拔的人格的象征。

人们画梅,主要是表现它那种不畏严寒、经霜傲雪的独特个性。

兰花,一般都寄托一种幽芳高洁的情操。

而且花中还夹杂有荆棘,寓意君子能容小人。

兰,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

菊,它不仅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

竹,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

工笔重彩传人王一容国画荷花图《荷花四条屏》作品出自:易从网王一容,女,籍贯山东,2000年定居北京,文化部评定的一级美术师,现为文化部中艺卿云书画院画家,北京厚德豪书画院副院长,国家品牌战略委员会理事。

中国人民大学画院郑瑰玺工作室画家,中国新水墨研究会会员,中国职业画家协会会员,被誉为“工笔重彩传人”;王一容还被评为当代画坛最具影响力十大名家之一。

中国画――花鸟美术ppt课件

中国画――花鸟美术ppt课件

线条运用
色彩运用
线条是花鸟画的基本元素,通过不同的线条 表现花卉、禽鸟的形态和质感。
色彩在花鸟画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运用不 同的色彩表现自然生物的鲜艳和生动。
构图技巧
写意与工笔
构图是花鸟画创作的关键,通过巧妙的构图 使画面呈现出和谐、平衡的美感。
写意和工笔是花鸟画的两种主要表现手法, 写意注重意境和气韵生动,工笔则注重细腻 刻画和形态逼真。
工具与材料简介
01
02
03
04

毛笔是花鸟画的主要工具,根 据用途不同可分为硬毫、软毫
和兼毫等类型。

墨是花鸟画的重要材料,分为 油烟墨和松烟墨等,具有不同
的色泽和效果。

宣纸是花鸟画常用的纸张,具 有吸水性强、渗透性好等特点。

砚台用于研磨墨汁,是花鸟画 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基本技法与表现手法
进地学习花鸟画艺术。同时,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实践,不断提高自己
的绘画水平和创作能力。
02
花鸟画基础知识
花鸟画起源与发展
起源
花鸟画起源于古代,是中 国画的重要分支,以描绘 花卉、禽鸟等自然生物为 主。
发展历程
经历了从古代到现代的不 断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 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历代名家
历史上出现了许多花鸟画 名家,他们的作品风格各 异,对花鸟画的发展产生 了深远影响。
艺术成就
历史上出现了许多优秀的 花鸟画家和作品,为中国 画艺术增添了瑰丽的一笔。
课件目的与结构
01
目的
本课件旨在介绍中国画中的花鸟画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
巧。
02
结构
本课件包括引言、花鸟画基础知识、经典作品欣赏、绘画技法讲解和实

中国美术史-两宋时期的花鸟画

中国美术史-两宋时期的花鸟画

3、花鸟画花鸟画在两宋时得到空前发展。

一方面有画院、画家应宫廷堂壁装饰之需而创作的承袭五代“黄家富贵”的花鸟画风;另一方面文人士大夫的水墨花鸟画也形成了独特的体系,不拘陈法,寄情笔墨之中,与院体花鸟画并存而形成鲜明对比。

①精工富丽的院体花鸟画宋初的花鸟画延续了五代画风。

在宫廷画院中,以黄筌的儿子黄居寀为代表的花鸟画;继承了黄筌画风。

作品工笔重彩,富丽华贵。

这种以深入体察自然,力求真实生动、风格端庄富丽、绘制精细不苟的绘画,深得皇室的赏识。

院体风格的确立,甚至影响宋代宫廷达90余年,并一度成为皇家画院评鉴优劣、录用舍去的标准。

院体画的繁荣,宋代历代皇帝特别是宋徽宗的大力提倡起了重要作用。

涌现了一大批技巧高超的花鸟画家,黄居寀、赵昌、崔白、易元吉、吴元瑜、赵佶、李安忠、林椿、李迪等均在艺术上独有专长。

崔白的影响尤大。

黄居寀,是黄筌的三子,深得家传,擅长花竹飞禽,精于勾勒,用笔挺劲,画怪石山水超过其父。

传世作品有《山鹧棘雀图轴》。

作品细腻精工富丽华贵,生机勃勃。

赵昌,善画花果,兼工草虫。

赵昌常于清晨朝霞未干时,观察花木神态,然后描绘,故自号“写生赵昌”。

易元吉,长河人,善画獐和猴。

他除了常深入到山林中观察动物,而且还在家中养各种动物,细致观察、反复实践,所画动物特生动自然。

崔白,工人物、山林走兽,以花鸟画成就最高。

作画重视写生,常不打草稿,放笔挥写。

技巧纯熟,一改黄氏父子的刻板精工的路子,擅于表现不同季节、自然环境中的物象情态,营造出动人真切的气氛。

传世作品《双喜图》,在技巧上融入水墨画的效果,打破了北宋院画“黄氏体系”一统天下的局面。

寒雀图崔白赵佶,北宋宫廷花鸟画在徽宗时达到创作高峰。

赵佶在政治昏庸无能,但在书画上却贡献极大,他亲自指导画院创作,勤于实践,造诣精湛,山水、花鸟、人物皆能。

他注重写生做到精工逼真、富丽堂皇。

传他画禽鸟,常以生漆点睛,形成点形突出于画面,亮而有神。

传世作品有《芙蓉锦鸡图》、《瑞鹤图》、《听琴图》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名家花鸟画图片
中国名家花鸟画图片1
中国名家花鸟画图片2
中国名家花鸟画图片3
中国名家花鸟画图片4
中国名家花鸟画图片5
技法的练习
对于写意花鸟画创作来说,加强技法,尤其是基本技法的练习尤其重要。

但是,我认为只有好的创意、好的意境,或者只有作者在
情感上的超越,作品才能传神,才能称得上是好的作品。

尤其是知
名画家的人生经历,让我们受到很大的启发。

1、临摹,这看似老套的学习方式应该贯穿于整个艺术生涯。

我认为,临摹不是像初学者简单地照搬,而是一种创作的过程。

在对名作的临摹,应该是有“移情”的临摹,这种感情的注入是非
常需要的。

很多情况下是被读者“误解”的,但是不要小瞧这种
“误解”,对于临摹者而言,本身就对画作有着有价值的“误解”,这也是在画者的不同人生阶段,对同一幅画有不同的领悟的原因。

如此感情的注入,形成了对基本技法的重新诠释,也丰富了创作者
的创作素材,形成了有价值性的临摹。

2、构图,确切的说是章法,章法作为其中的一个要素,其作用
不可小看。

因此认清构图及章法的内在联系是相当必要的,构图作
为外来的绘画语言被运用与花鸟画中,这对于传统与现代绘画在形
式方面是一种很大的突破,它的介入丰富了中国花鸟画的形式。


画的构图,它本身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讲求构图的目的在于使绘
画作品能够更好的为人们的审美所接收和认可,产生一种和谐之美。

构图,为了表达某一主题思想,把生活中感受到的事物或不可能连在一起的事物,通过艺术的手段将其按照自己的想法连接起来,这就是构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