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花鸟画教案
中国古代花鸟画-教案

中国古代花鸟画欣赏一、教学目标:1、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及工笔与写意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区别。
2、对重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以逐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感受力。
3、在分析作品的过程中,注意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三、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主要特点。
四、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教室和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课:欣赏短片,学生谈感受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短片,上面出现的作品都是已我们宋代的花鸟画为原型创作的,那么这一节课我就来一起欣赏中国画三大科系的花鸟画。
2.讲授新课:而且我国古代的花鸟画的鼎盛时期就是在宋代。
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中国的花鸟画在宋代处于鼎盛时期?花鸟画空前繁荣的社会背景是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级的形成,宋朝统治者崇文抑武的文治政策形成了北宋“百年无事,休养生息”的安定局面;宋人对花卉的情节,喜爱达到狂热程度,远超于任何时代;两宋花鸟画坚实的政治基础是统治者的大力支持和提倡,并有大批皇室成员参与其中;在政治上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北宋画院的建立,宋在建国之初就建立了翰林图画院,集中了西蜀南唐两地的画家。
北宋后期宗室画家人数最多,成就最高的当属宋徽宗赵佶。
那么我们就来一起赏析中国古代的花鸟画。
那么,如何赏析花鸟画呢?花鸟画按照技法法分类:工笔和写意画。
中国古代花鸟画从色彩上可分为:设色花鸟画、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白描花鸟画、没骨花鸟画。
中国古代花鸟画艺术传统的主要特点是:以写生为基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赏析作品:A、五代时期黄荃的《写生珍禽图》,赏析作品,技法、内容。
B、唐代韩滉的《五牛图》C、宋代鼎盛时期:崔白的《双喜图》,重点赏析,学生已小组讨论的形式,赏析作品。
对崔白的简单介绍,及其《寒雀图》的欣赏。
介绍宋徽宗赵佶,及他的艺术成就,及代表作品《芙蓉锦鸡图》《瑞鹤图》,进行赏析,书法《千字文》。
花鸟画一教案

花鸟画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的花鸟画艺术,并理解其特点和意义。
2. 学习常见的花鸟画表现技法和素材。
3.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投影仪或白板2. 花鸟画的图片或素材3. 绘画工具和材料:水彩笔、颜色铅笔、画笔、绘画纸等。
教学过程:引入:教师通过投影仪或白板展示一幅中国传统的花鸟画,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鼓励学生观察画面中的花鸟形态、颜色运用等,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教学重点:1. 花鸟画的特点和意义:注重写实和生动表现,传达美的情感和审美寄托。
2. 花鸟画的表现技法:线条勾勒、色彩运用、层次渲染等。
3. 常见的花鸟画素材:花鸟的形象、花卉的姿态等。
示范绘画:教师通过示范给予学生一个大致的绘画方向和思路。
选择一种花鸟形象作为主题,展示给学生该形象的勾勒和上色方法。
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线条和色彩的运用技巧,如画线的起笔和收笔要领,透明色彩的叠加等。
练习绘画:1. 学生自由选择一幅花鸟画素材,并开始尝试勾勒和上色。
2. 教师在学生绘画的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
帮助学生解决绘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作品展示:每位学生完成绘画后,教师组织作品展示。
学生可以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欣赏他人的作品,从中获得启发和灵感。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花鸟画的表现技法和素材。
鼓励学生就自己的创作经验和感受进行总结,并提出自己对花鸟画的理解和展望。
拓展活动:为了增加学生对花鸟画的理解和欣赏,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艺术馆或美术展览,观赏大师的花鸟画作品。
并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练习和创作,培养艺术兴趣和审美能力。
《 中国古代花鸟画》教案

3、五代时期,西蜀、南唐都设立了花院,绘画迅速兴旺起来,期间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两种风格流派。黄荃、徐熙风格迥然不同,但都展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两种风格,两种画法,对后代花鸟画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4、宋代是花鸟画繁荣时期,前期沿袭“黄家”画风,中后期则出现了钟情于野景野趣的画家。他们注重写生,追求细节的真实,还善于表现运动中的禽鸟和花草的姿势。
二、设疑自探
展示一组中国古代花鸟画的高清图片
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归类概括。
预设问题:
1、什么是中国古代花鸟画?
2、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3、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
4、古代花鸟画的历史轨迹。
三、解疑合探
请大家带着梳理出来的问题并结合大屏幕所展示的作品进行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然后按分工要求展示、评价。
补充修改
课后问题:
你喜欢哪一类古代花鸟画,你认为古代花鸟画这一传统艺术的魅力是什么?
教学设计
课题:中国古代花鸟画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以及其发展的历史轨迹,领会中国古代花鸟画绘画形式的差异。
2.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分析中国古代花鸟画各时期的重要作品风格及时代特征。
3.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绘画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点: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独特的艺术特征。
难点: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发展轨迹
教学流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
1、导入新课
展示教师临摹作品《双喜图》,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到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兴趣,由此引入新课。
花鸟画的教案

花鸟画的教案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笔花鸟画作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门类,其历经了千年的发展,它的兴衰繁盛与其材料、技法的发展衍变密不可分。
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花鸟画的教案,一起来看看吧!花鸟画的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1、学习和研究画家绘制的花鸟画作品,加深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
2、学习和分析画家用笔、用墨和用色的技法,在临摹的基础上添加和创作一副花鸟画。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和艺术的情感,二、教学重点:学习中国花鸟画的绘画技巧,在探究中积累和创新。
三、教学难点:用笔和用墨的表现方法。
四、教学准备: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画毡或报纸、资料五、教学过程:1、引入:(1) 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组成部分。
(2) 在众多花鸟画的题材中,梅兰竹菊被认为代表高雅品质的四君子。
(3) 出示课题花鸟画。
2、讲授新课:欣赏吴昌硕的作品《菊花》面对自然界中的花鸟草虫惊醒创作时,中国的花鸟画家的表现物象的同时更重视缘物寄情。
3、组研究:(1) 对比自然界中的花鸟,欣赏和研究一副花鸟画,想一想画家是怎么用笔和用墨的?(2) 游戏:请你对照黑板上的菊花图片(中锋勾花,侧锋勾叶),分别尝试以下几种笔法:侧锋画麻雀头点、抹中锋画翅、尾短线4、分析:麻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胸腹灰白,活泼可爱。
在画麻雀之前,先要理解麻雀的头部和身子由两个蛋形组成,或者是一个枣形加蛋形组成,这样画麻雀就方便多了。
5、临摹一副花鸟画作品,可以大胆的对原作进行添加和创造。
6、展示:选出你最喜欢的作品,说说哪里好。
7、小结花鸟画的教案篇2 教学内容与目标认知:针对侧锋、中锋、干笔、湿笔等不同运笔用墨的方法,及得到的效果进行探索与交流。
情意:对比自然中的花鸟,欣赏研究一幅花鸟画,了解画家用笔用墨的方法。
能力:在欣赏了解花鸟画的基础上进行临摹练习,以此来培养学生欣赏水墨之韵味,感受水墨特性。
花鸟画教案

花鸟画教案一、教案概述本节课以花鸟画为主题,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实际操作,使学生了解花鸟画的起源与发展,了解花鸟画的基本构图和绘画技巧,培养学生对花鸟画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作技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花鸟画的起源与发展,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
2. 掌握花鸟画的基本构图和绘画技巧。
3. 培养对花鸟画的欣赏能力,提高对花鸟画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掌握花鸟画的基本构图和绘画技巧。
2. 培养对花鸟画的欣赏能力,提高对花鸟画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通过教师讲解花鸟画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基本构图和绘画技巧。
2. 示范法:通过教师在黑板上或画纸上示范绘画过程,引导学生模仿练习。
3. 实践法:让学生实际操作,进行绘画创作。
五、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1. 花鸟画的起源与发展(20分钟)a. 介绍花鸟画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花鸟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地位。
b. 展示一些经典的花鸟画作品,让学生感受花鸟画的特点和魅力。
c.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对比不同时期的花鸟画,了解不同时期的表现风格和技法。
2. 花鸟画的基本构图和绘画技巧(30分钟)a. 介绍花鸟画的基本构图要求,如画面的层次感、形象的结构与比例、色彩的运用等。
b. 示范画出基本的花鸟形象,如花朵、小鸟等,让学生观察和模仿学习。
c. 引导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根据示范绘制花鸟画,提供指导和帮助。
d. 学生互相交流和展示自己的作品,讨论并给予反馈和建议。
3. 欣赏和创作花鸟画(40分钟)a. 展示一些著名花鸟画家的作品,对学生进行欣赏和解读,让学生感受不同画家的风格和表现方式。
b. 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花鸟形象进行绘画创作。
c.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讨论花鸟画的创作技巧和表现方式。
六、教学评价方式1.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对学生的发言和作品进行评价。
2. 学生之间互相欣赏作品,提出意见和建议,给予学生及时反馈。
中国古代花鸟画欣赏教案

此图系册页,不知原载何册。在画 的左下角款“李嵩画”三字。画一精美 的藤编提篮,内盛有茶花、蜀葵、萱草 等各色花卉。它是一幅静物画,但不是 画植物标本。在画家灵巧的笔下,这些 花卉被描绘得那样水灵鲜嫩和娇艳,就 像刚从枝上米摘卜来似的,我们简直可 以嗅到它的香味。这幅画,用笔严谨周 密,但并不使你感到繁琐滞涩。画家强 调的是花卉的生命力。
毋整,当使天趣淋漓,烟云满幅。‘ 此真知画意者也。丁既自出机轴,亦复 远追禹、尚二公遗笔,是不独郑竹,并 可谓之尚竹、禹竹,合是三家以为华封 人之三祝,有何不可?乾隆二十八年, 岁在癸未。板桥道人郑燮画并题。”下 钤“郑燮之印”、“爽鸠氏之印”。
为其七十一岁所作之稀世珍品。
教师总结:
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 史发展中,适应中国人的社 会审美需要,形成了以写生 为基础,以寓兴、写意为归 依的传统。
较深的对 作品的风 格进行分 析和理解。
进一步体 会托物言 志、借物抒 情的艺术 传统。
2《芙蓉锦鸡图》
赵佶传世画作中,可能不全都是他 的亲笔之作。《芙蓉锦鸡图》疑为画
院中咼手代笔,而为赵佶亲加题识,故 后世多视为徽宗画。此图所画锦鸡,飞 临于疏落的芙蓉花枝梢上,转颈回顾, 翘首望着一对流连彩蝶翩翩舞飞。画上 有徽宗题诗:“秋劲拒霜盛,峨冠锦
6《牡丹松石图》
俗说“画如其人”,愤世嫉俗、狂 怪不羁的朱耷注定不会画出严谨慎细 之作。他那疏放洒脱、痛快淋漓的写意 水墨是他痛苦心灵的迹化。他的画继承 了明代徐渭的写意传统,笔致纵放,睥 睨大下。不过。朱耷的写意画也有一个 逐渐成熟的过程,他早期的作品过于狂 怪生涩,大约六十五岁以后,他的画趋 于成熟,怪诞冷寂、雄健朴茂而又苍劲 含蓄。此幅纵贯全图画一虬枝老干,挺 拔而立的松树,其后依次叠错湖石、牡 丹。所画松树意在突出其主干,以淡墨 皴擦,湖石以浓墨晕染,牡丹则用设色 没骨法。虚实相映,表现出不同景物的 质感。整个画面布局新奇,风格清雅。 自识“传綮”款,为早年之作。此画与 朱耷高峰期的作品尚存一定距离。但 是,他的超逸纵放的不俗画境在此画中 已表露无遗。过于外拓是他早期绘画的 一点缺憾,晚年作品适度内敛,终于使 他的艺术收放自如,达至圆熟之境。
初中社团花鸟教案

初中社团花鸟教案年级学科:初中美术社团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花鸟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通过花鸟画的创作,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花鸟画的基本概念和历史2. 花鸟画的技巧和表现手法3. 花鸟画的创作步骤和要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花鸟画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花鸟画的美感。
2. 引导学生思考花鸟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二、基本知识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花鸟画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让学生了解花鸟画的起源和发展。
2. 教师讲解花鸟画的技巧和表现手法,如线条、墨色、构图等。
三、示范演示(15分钟)1. 教师现场示范一幅花鸟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花鸟画的创作过程。
2. 教师讲解示范中的构图、线条、墨色运用等技巧。
四、学生练习(15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技巧,自行选择题材进行花鸟画的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花鸟画作品,互相交流学习。
二、创作指导(10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2.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优化自己的作品,提高创作水平。
三、学生练习(15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的点评和建议,对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总结与展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的创作过程。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交流。
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花鸟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3. 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造力的发展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和练习,让学生了解了花鸟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教案(推荐5篇)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教案《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中国花鸟画,以及花鸟画发展的基本概况。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花鸟画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中国画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发展的基本概况及中国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特色。
难点: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不同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相关图片、文字资料等。
学生准备:作业纸。
教学设计:1、导入。
(1)欣赏图片。
首先,你认为生活中的或者你知道的那些事物是美术作品?(2)欣赏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加以总结(如:什么事美术?美术的分类是什么?)2、展示。
(1)展示《齐白石作品》,让学生们加以思考。
(2)请同学们谈谈这幅工笔画是怎样表现形象的?(可以从色彩、线条来回答)3、欣赏花鸟画。
(1)教师讲解花鸟画的产生背景,展示几幅花鸟画作品。
(2)展示课件,教师总结原因,原因就在于它们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
4、讨论。
(1)欣赏罗中立的油画《花鸟画作品欣赏》,提出问题:花鸟画的特征有哪些?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2)讨论后让学生积极回答。
(3)讨论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5、作业。
(1)搜集中国花鸟画作品,并且简述作品的艺术魅力。
(2)课后查找资料,掌握更多的赏析作品的方法。
第二篇: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一)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一)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的说明,了解花鸟画涉及的范围及分类、特点、表现形式,并且怎样通过花鸟画作为抒发和表达人意念的重要媒介,体会它带给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深厚情感。
理解花鸟画家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画家对自然界、客观实际,以及对社会的客观法则的体验和认识,来反映社会的情调和气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花鸟画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主要特点。
教学过程:课前投影:美术欣赏一、引入新课:同学们,在世界美术领域之中,中国古代绘画独树一帜,自成为一个体系。
这里说到这个古代绘画,它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可分为三大系科。
在座的同学们是否知道可分为哪三大系科?(让学生集体回答。
)出示画面:人物、山水、花鸟画。
我们这节课就来欣赏其中的一个系科。
出示:中国古代花鸟画。
二、讲授新课:首先,我们来看一幅作品。
出示:《五牛图》。
提问:这幅作品是不是中国画?(是)。
是不是人物画?那是不是山水画?那它是什么画?(花鸟画)。
是花还是鸟?(都不是)。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花鸟画所描绘的对象并非仅仅局限于花于鸟,而是泛指各种动植物。
1、花鸟画可分为哪几个类别?中国花鸟画能够说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
《五牛图》。
[这里一共画了五头牛的形象,有的独立、有的回首、有的昂首嘶鸣、还有的做擦痒之状,能够说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牛的生活形态和习性。
尤其是把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又行动迟缓的形体特征描绘的十分传神。
]同学们,看一下这幅作品是属于花鸟画中的哪一类绘画?(畜兽类)说明此时的畜兽画已相当成熟,由此开始,经五代至明清,中国古代花鸟画如同中国古代山水画一样,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主流,并在长期的发展中,也形成了多种的画法和艺术风格,A、画法和艺术风格: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工笔画、一类是写意画。
(这种结构严谨、用笔工整细腻、设色艳丽、渲染精到的为工笔画;这种简练概括、粗放洒脱的画法为写意画。
)下面我们来看两幅作品,哪一幅为工笔画,哪一幅为写意画?这是从技法的不同分为工笔和写意。
B、色彩的差异上给以划分:我们再从色彩的差异上给以划分,可分为:出示:色彩划分的种类。
(设色花鸟画、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白描花鸟画和没骨花鸟画。
)[设色花鸟画是相对“白描”来说的着色中国画;水墨花鸟画是指以墨色或以墨色为主加少许颜色的花鸟画;泼墨花鸟画是指纯以水、墨来表现水墨淋漓的那种花鸟画;白描花鸟画指纯以线条勾勒而不着色的花鸟画;没骨花鸟画是相对勾勒着色视线条形象为骨来说的,是不采用勾勒,全依靠晕染和色彩对比来实行造型。
] 我们由上面所欣赏的作品能够看出,中国古代花鸟画自有它自己的艺术体系,但更重要的是与这体系相适合的是它独特的艺术传统,那么(出示:艺术传统)这就是以写生为基础,借物抒情,拖物言志为目的的传统。
[中国古代的花鸟画并不是仅仅为了准确的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
]所以,这里所说的写生,也并不是简单地模仿客观的花鸟,而是要求在真实地描绘客观对象的同时能表现出花鸟的生命力。
那么,所谓借物抒情、拖物言志:原指什么的基本性能和特点?(学生回答)[原指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性能和特点。
例如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杜莆,当他处于国破家亡之时,写出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名句,事实上作者这就是在?(借物抒情)(学生回答)。
再如李白身处逆境之时,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名句,表明他远大的抱负,这实际上作者是在?(托物言志)(学生回答)。
]当然,中国花鸟画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并不是硬加在作品上的,就是要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的生活遭遇、思想感情的某种联系而给以突出的夸张、强调。
例如中国古代花鸟画家喜欢表现的被称为“四君子”的梅、兰、竹、菊。
出示:梅、兰、竹、菊作品。
这里说它们是“君子”,已经把它们拟人化了,说明它们的特点与人们的思想感情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先看梅花,梅花的性格特征是什么?(不怕寒冷,能在严风霜雪中开放)(学生回答),正如毛泽东诗词中所形容的“梅花欢喜漫天雪”,借此歌颂一种不怕困难、不畏强暴的精神。
兰花即常被比喻为高洁的君子,这是因为兰草生长在深山幽谷之中,花气清劲幽香。
竹子因其“未出土时便有节,直至凌云尚虚心”,古人将其比作君子的坦直、忠诚、坚贞。
菊花是在白花凋零的秋季开放,独自傲霜,所以古人把它比作清高拔俗的君子。
]这是描绘的梅兰竹菊。
还有一些其它的动植物也是画家常常描绘的对象。
出示:动植物作品。
[虎的凶猛奔突;牡丹的富贵;松的岁寒磊落;马的矫健骏勇;牛的任重致远]等等所有这个切都被赋予“夺造化而令人移情遐想”的这样一个审美境界。
《墨梅图》(这是一幅元代著名画家王冕的《墨梅图》,一枝含苞待放的梅花,横斜在画面中间,已开和未开的梅花正洋溢着一种蓬勃的生机,显得十分清新可爱,画的左上角有画家的一首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首诗和梅花一样,是充满着生气的。
这也表明了作者在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的年代里,不甘心受民族压迫,不愿与统治者合作的政治态度和自己的远大抱负。
)这实际上就是作者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学生回答)。
当然,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这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传统,并不是一蹴而就,一下子就形成的,而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如同中古古代山水画一样,某一时期更多的强调写生,抒情言志的成分并不明显;有时则更多地强调抒情言志。
尤其是当明代大革新艺术家徐谓使用新的绘画方法,也就是,出示:徐谓作品。
水墨大写意花鸟画兴起之后,中国花鸟画在造型上就不再拘泥于物象的形似,甚至追求一种“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以便来更好地抒情言志。
他这种画风,对后世的像郑板桥、吴昌硕、齐白石等画家影响极大。
特别是对齐白石的影响更大。
齐白石在他的艺术理论中曾主张:“绘画贵在于似与不似之间,(他说)太似则为眉俗,不似则为欺世。
”像齐白石老先生画的《虾》就充分体现了他的艺术主张。
出示:《虾》。
同学们看一下,这幅画上的虾,与现实中虾的形象能够说是相去甚远,但齐白石先生笔下的虾的形象,用一句通俗的话说,比真虾还要“虾”的多,也就是说在这儿画出了虾独特的艺术情趣,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下面我们以宋代花鸟画和明清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具体实例来分析写生与抒情言志。
2、各个时期花鸟画的特点:A、宋代:宋徽宗像。
是中国花鸟画繁荣时期,作为这个时期花鸟画的主流,是强调写生,追求细节的真实。
这位是宋徽宗像,在宋徽宗赵佶控制宫廷画院的时候,他曾要求画院的画家研究孔雀升墩是先抬左脚还是先抬右脚;画月季花要画出不同时间的各种不同变化,能够说对动植物是研究的相当真切。
下面我们来欣赏他的一幅作品。
出示:《芙蓉锦鸡图》。
[这里画了一只美丽的锦鸡落在芙蓉花的枝头上,压得芙蓉花不停地摇曳,能够说被描绘地相当生动。
] 我们再来欣赏宋代其他具有代表性的几幅作品。
出示:《寒雀图》。
[画面上画了一枝偃仰曲折、叶子已经落尽的老树,说明这已经是隆冬季节。
但是一群叽叽喳喳的麻雀似乎并不感到冬天的寒冷,依然在老树枝头鸣跳嬉戏,好像一个个活泼而又顽皮的孩子。
它们不但情态各异,而且活灵活现,充满生活情趣,给寒冷的冬天带来了活力和生机。
这说明画家很善于把欣赏自然美时所引起的感触巧妙地给予表达出来。
]这是崔白的《寒雀图》,我们再欣赏另一幅作品,出示:《花篮图》。
[这幅画很像西方近代的静物画,但它要比西方静物画早五、六百年的历史。
它虽然也是由茶花、蜀葵、萱草等花卉组成的一组“静物”,同样以写实的手法,但它更强调这些花卉的生命力,而不像西方静物画那样仅仅强调形体与质感的真实与否。
也就是说,这组花卉不但形似,而更具神似,也就是极具生命力。
]这儿还有一幅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出示:《出水芙蓉图》。
请同学们带着这样两个问题来欣赏这幅作品:这幅作品画了什么内容?给你怎样的艺术感受?请同学们相互讨论。
(2分钟)提问学生:下面请哪位同学毛遂自荐来回答?[使用没骨画法,画了一朵娇嫩雅洁的荷花几乎是布满了整个画面,浅粉色的花瓣,嫩黄的花蕊,似乎还带着拂晓的露珠,那种一尘不染、雅洁妩媚的花资,正直育苞初放的最佳时刻。
充分表现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
]上面这几幅作品是宋代的花鸟画,主要是注重于写生,追求细节的真实性,那么与宋代强调写生的花鸟画相比,明清两代的水墨写意花鸟画就完全是另一种风格了。
B、明清两代中国水墨写意花鸟画的成熟,应归功于刚才我给大家提到的明代著名画家徐谓,他是一位具有相当革新精神的艺术家。
在他之前,虽然也有苏轼、文同、沈周、唐伯虎等用纯水墨画竹石、花鸟,但都还没有达到放纵不羁的大写意,只有到了徐谓,出示:作品。
才真正出现了水墨淋漓、恣肆豪放、大刀阔斧的不求形似、不拘成法,强调抒情言志的水墨大写意的画风。
他这种画风的形成,与他的身世能够说是密不可分的。
(作者简介:徐谓自幼相当聪颖,多才多艺,但屡遭不幸,怀绝世之资而遭遇不偶,有济世之才而无以施展,加之以修养广博,尤擅狂草,所以在写意花鸟画创作中能够空诸倚傍,别开户牖,来抒发“英雄失路,拖足无门”的悲愤与历却不磨的旺盛生命力。
)这是明代徐谓的作品,到了清代具有革新精神的艺术家像朱耷、石涛、郑板桥等,他们继承和发扬了徐谓所奠定的水墨大写意画的传统。
首先,我们来欣赏朱耷的作品。
出示:《荷花水禽图》。
(作者简介:朱耷,明朝宗室后裔,19岁遭国破家亡之痛,为了逃避政治上的迫害,同时也表示对清朝统治者的仇视,不久便削发为僧,后又当过道士。
像他这样“金枝玉叶的老遗民”起伏跌宕的身世和经历,决定了他的绘画具有强烈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成分。
)《荷花水禽图》为他的代表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幅作品。
[画面上孤石倒立,残荷败叶,一只缩着脖子、瞪着白眼的水鸟蹲在这个摇摇晃晃的大石头上,显得极其冷落孤僻,很像画家的自我写照。
画上暑款“八大山人”连缀在一起,既象“哭之”,又象“笑之”,充分体现了作者处在当时的社会之中哭笑不得的愤懑心情。
全画用笔奇简冷逸,并且留有大片空白,这样更增强了全画悲凉的气氛,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清代另一个著名画家郑板桥的作品。
郑板桥像。
[这是郑板桥的画像,他原名郑燮,号板桥,“扬州八怪”之一。
他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到了50多岁才做了山东范县的一个县令,又因后来开仓赈济救灾,而被罢官,以后定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他并擅三绝,尤长于墨竹,画竹能经眼前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幻化过程。
在郑板桥辞去县官时,别时生情,照例画上数干修竹,并题诗曰:“乌纱掷去不为官,曩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干。
”来表明他的政治态度。
画竹寄情,借竹咏志,在郑板桥之前已是故风,但他却赋予竹更广阔的内涵。
有诗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另有“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俾下有何高。
”故能别出新意。
]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丛竹图》。
出示:《丛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