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花鸟画
中国古代花鸟画概况

作品赏析
《荷花双禽图》画面结构以一枝自左下向上斜出的荷叶和另一枝 自右下向左上斜出的荷花交搭成基本的架势,其间又穿插三叶两 花,丰富了荷塘的空间进深;下方为一巨石,石上栖一对小禽, 均单足独立,耸肩敛羽,虽不作“白眼向天”的本色,但清冷的 表情一以贯之。画法随意点,点、线、面的安排似不经意而无懈 可击,直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荷梗拉得极长,而略无飘忽, 更可见画家功力所聚。
•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 蜩蝮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 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 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 所见,如兎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 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 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 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 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 竹乎!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中国花鸟画发展概况
• 中国花鸟画的题材不仅仅只局限于花和鸟, 鱼、虫、禽、兽、瓜果、蔬菜等都可以成为 花鸟画表现的题材。
以描写手法的 精工或奔放
工笔花鸟画
写意花鸟 画
• 早期:见于器皿及墓室壁画上。 • 唐代:独立成科。 • 五代:徐黄异体。 • 两宋:繁荣时期。
• 元代:文人画。 • 明清:水墨写意。
• 王冕:墨梅
陈琳 《溪凫图》
钱选 《秋瓜图》 王冕 《墨梅图》
• 王渊(生卒年不祥), 字若水,号 轩,钱塘 人,擅画人物、山水、 花鸟。
• 《山桃锦鸡图》
幽篁戴胜图 赵孟頫
• 《秀石疏林图》 •笔墨风趣和艺
术趣味
•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 雪道人。 他主张“古意”和“书画同法”。
中国古代花鸟画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一美术欣赏课本中第8课《中国古代花鸟画》。
我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一、教材分析:1.本课的内容、地位、作用本课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主要针对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发展概括及其艺术特点作系统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传统绘画,掌握欣赏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
本课以多媒体展示相关作品图片,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为主线,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学习到相关的知识。
2、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古代花鸟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独特的艺术传统以及发展概况有更深了解。
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3、重点分析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独特的艺术传统(在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人物画和山水画,同学们对中国画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作为三大题材之一的花鸟画在绘画手法上、艺术形式上较之前者有很多不同之处,只有认识它的艺术特点才能更好地进行作品欣赏)4.难点分析掌握对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感知和分析(要通过对“形”的认知深入到对“意”的理解,但意境往往较为抽象,而且不同时期、不同的画家通过不同的物象所表达出来的生活遭遇、思想感情、理想追求都各不一样,学生较难理解。
因此我把如何理解花鸟画中的“意”?作为本课的难点)二、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主要采用讲授法以及教师设问学生讨论回答的方式进行教学。
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作品,不断地采用欣赏——设问———讨论——启发——回答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在探讨中感受到乐趣,既培养了学生分析作品的能力又使学生在审美中获得快乐。
三、学习方法1.自主性探究法。
2.对比法。
高一的学生思想素质达到一定高度,自学能力较强,因此我增加了自学、讨论、问答的份量。
通过教师的精心设问,适当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性探究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
【课件】第4课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白眼向天”:是指清初画家朱耷多 鱼画成翻白眼状,以此表达画家本人愤 的心情。
《元郑思肖墨兰图》 是元代画家郑思肖 所创作的一幅写意 水墨画,现为日本 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该作也是作者留下 的传世作品,也是 反映他创作思想和 艺术造诣的代表作。 该作是一幅非常抒 情的文人写意水墨 画,描绘出兰的野 逸、不畏风霜,孤 高自傲,无人花自 馨的高尚品格。作 者借笔墨抒发胸中 逸气,是自我思想 品格的写照。
试比较两图,谈谈你的看法
[法] 席里柯 1812年 油画 《龙 骑兵》
造型准 确,色彩 逼真,强 烈的运动 感。
唐 韩干 〈牧马图〉 简练的概括与细腻的写实相结合,
用笔严谨,骏马形神俱妙。
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古代花鸟画技法多样, 曾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 奔放,分为工笔花鸟画 和写意花鸟画。(唐代 的《五牛图》属工笔花 鸟画,而清代的这一幅 《鸭》则是属写意花鸟 画。)又以使用水墨色 彩上的差异,分为水墨 花鸟画、泼墨花鸟画、 设色花鸟画、白描花鸟 画与没骨花鸟画。
工笔花鸟画和写 意花鸟画欣赏
次图以传神之笔描绘了或缓步跛行,或低头吃草,或纵跱而鸣,
或回顾舐舌,或翘首而驰,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牛的生活形态和习 性,造型生动,形貌真切。为了表现牛温厚老成的性格,作者以枯 淡涩笔勾出富有特性的线条,笔不畅而意畅;对于墨色亦有丰富的 处理,并非一色贯穿,其浓淡、干湿变化丰富精妙。
韩熙载夜 宴图
28.7*335.
5cm 五代 顾闳中
思考:此 作品中画 家如何表 现出人物 性格?
摹写的典范作品
休息
观舞
听乐
送客
清吹
是古代人物最杰出的代表作
第一场
听乐(琵琶独奏)
第二场 观舞
2.1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花鸟)课件-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04】

没骨:
直接用彩色作画,不用墨笔立 骨的技法叫做没骨法。这种画 法打破了前代习用的“双钩填 彩”法,以彩笔取代墨笔,直 接挥抒,从而产生了一种全新 的时代风格。
P45
锦石秋花图 中国画 (轴) 纸本设色 140.5cm×58.6cm 恽寿平 清 南京博物院
P44
课后思考:
梅、兰、竹、菊入画分别表 达了画家怎样的情感?
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1] 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
文化遗产。 [1] 莫高窟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 [2] 后加麦积山石窟称四大石窟。 [3] 2019 年8月31日,由敦煌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首映。
纪录片以亚洲文明对话为题材,向人们展现了不同文明之间命运相通、文化相通、艺术相通的奇妙关联。
五牛图 中国画 (手卷)纸本设色 20.8cm×139.8cm 韩滉 唐 故宫博物 院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前秦宣昭帝苻坚时期,后历经北朝、隋朝、唐朝、 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
墨梅图 中国画(手卷) 纸本水墨 31.9cm×50.9cm王冕 元 故宫博物院
白阳青藤
葵石图 明 陈淳 纸本水墨 纵68.6厘米 横3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P52
墨葡萄图 中国画(轴) 纸本水墨
165.4cm×64.5cm 徐渭 明 故宫博物院
中国古代花鸟画论选

中国古代花鸟画论选天下有山堂画艺清汪之元撰墨竹指三十二则写竹之法,先习用笔,如书家之用中锋。
中锋既熟,复以全体之力行笔,虽千枝万叶,偃仰欹斜,无不中理。
若使一笔不中,则桃叶、柳叶,百病俱集。
学者欲驱此病,必须握管时心心在中锋,行笔时念念着全力,久习而后能佳。
凡笔未着纸之先,必须悬起臂腕,紧握笔管,端然尽力而为之。
正如钩镶格抵,非一身之全力不可。
更须笔尖与腕力俱到,其梢叶足长五寸,秀健活泼,生气尽浮纸上,迎风听之若有声然。
今人写竹其病全是臂腕无力。
只将指推引笔管,轻轻撇捺开去。
但不知撇捺开去之叶,长不过寸许,甚至桃叶、柳叶,形像毕露矣。
不独写竹为然,则学书亦有此病,良可叹也!梅道人以书法作竹,东坡以竹法作书,其所以然,前人未尝道破,遂误后人,东涂西抹,沾沾自以为能事也。
钱塘诸曦庵墨竹,梢叶长五寸,生气浮动,皆以此法运用,惜乎曦庵亦未拈出,以教后人何缺也。
写竹竿自上而下,悬腕中锋,如书法作真竖,必使骨干筋力,直追下来,则脉络贯通,方有生气。
若自下而上,即是偏锋,乃竹片耳,何可为法? 写竹先要安竿,不犯鼓架、编篱之病,不犯疏密失宜之病,虽百十竿,森森林立,布置帖妥,勿使一竿有不适然者,然后生枝。
枝好则叶有情,叶之多寡,皆由枝定。
枝繁而叶少其势秃,枝疏而叶稠,则零乱无着。
且枝粗细亦当均匀,过细如以线穿叶,纯无生气,过粗即枝与叶了不相干,均为病也。
竹叶起自四笔耳,虽千万叶之多,亦只如此,然此四笔乃文章家之起、承、转、合也。
四叶必须相向有情,不可使一叶相背。
而且一竿之势,一枝之态,一叶之雅倩,其高下、向背、浓淡、疏密,俱要得宜,则风流潇洒,翩然凌云,得竹之三昧者。
浓为嫩叶,淡为老叶。
大竹则淡叶居多,小条以浓叶为主。
若错乱互异,非其法也。
叶之长者不过五寸,然全身之力,何至限于此,但笔行到叶尖处,自然而然手腕暗中上提,或笔尖带出回锋,此用力之效也。
否则尖锋透露不能饱满,是叶之病也。
墨竹之妙,全在游泳于矩度之中,奔放于形迹之外,加之沉郁顿挫,则不至于欹侧怒张,腕转低徊,自不落锋芒圭角。
国画花鸟发展史

(1)花鸟画的历史进程唐韩干《牧马图》在魏晋南北朝之前,花鸟作为中国艺术的表现对象,一直是以图案纹饰的方式出现在陶器、铜器之上。
那时候的花草、禽鸟和一些动物具有神秘的意义,有着复杂的社会意蕴。
人们图绘它并不是在艺术范围内的表现,而是通过它们传达社会的信仰和君主的意志,艺术的形式只是服从于内容的需要。
人类早期对花鸟的关注,是孕育花鸟画的温床。
史书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已有不少独立的花鸟画作品,其中有顾恺之的《凫雁水鸟图》、史道硕的《鹅图》、陆探微的《半鹅图》、顾景秀的《蝉雀图》、袁倩的《苍梧图》、丁光的《蝉雀图》、萧绎的《鹿图》,如此等等可以说明这一时期的花鸟画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
虽然如今看不到这些原作,但是通过其他人物画的背景可以了解到当时的花鸟画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如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飞鸟等。
这一时期的花鸟画较多的是画一些禽鸟和动物,因为它们往往和神话有一定的联系,有的甚至是神话中的主角。
如为王母捣药的玉兔,太阳中的金乌,月宫中的蟾蜍,以及代表四个方位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
一般说花鸟画在唐代独立成科,属于花鸟范畴的鞍马在这一时期已经有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如今所能见到的韩干的《照夜白》、韩滉的《五牛图》以及传为戴嵩的《半牛图》等,都表明了这一题材所具有的较高的艺术水准。
而记载中曹霸、陈闳的鞍马,冯绍正的画鹰,薛稷的画鹤,韦偃的画龙,边鸾、滕昌佑、刁光胤的花鸟,孙位的画松竹,不仅表现了强大的阵容,而且各自都有杰作。
如薛稷画鹤,杜甫有诗赞曰:“ 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
画色久欲尽,苍然犹出尘。
低昂各有意,磊落似长人。
”(2)花鸟画的画法花鸟画的画法大致可分为二类:工笔花鸟;写意花鸟。
昆虫亦有工、写之分。
表现的方法有:白描(又称双勾)、勾勒、勾填、没骨、泼墨等等。
他和山水一样,有悠久的历史。
花鸟画的学习步骤不外乎临摹、写生、创作。
表现的主题有:竹、兰、梅、菊、牡丹、荷花等;禽鸟有:鸡、鹅、鸭、仙鹤、杜鹃、翠鸟、喜鹊、鹰;昆虫有:鹦鹉、蝴蝶、丰、蜻蜓、蝉,杂虫有:蝈蝈、蟋蟀、蚂蚁、蜗牛、蜘蛛等中国古代花鸟画与人物画、山水画,并列为中国绘画的三大画科。
宋代花鸟画

马远白蔷薇图页
• 《白蔷薇图》页,南宋,马 远绘,绢本,设色,纵 26.2cm,横25.8cm。 • 画中的白蔷薇花朵硕大,枝 叶繁茂,光彩夺目。画家以 细笔勾出花形,用白粉晕染 花瓣,以深浅汁绿涂染枝叶, 笔法严谨,一丝不苟,画风 清丽活泼,颇具生气,代表 了南宋画院花鸟画的典型风 貌。
《李迪鸡雏待饲图》页,宋,李迪绘,绢本,设色,纵 23.7cm,横24.6cm。 图绘两只雏鸡一卧一立,面朝同一方向,屏气凝神,仿佛听 见母亲觅食的召唤,正欲奔去。画面描绘传神,将雏鸡嗷嗷 待哺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反映了温馨的农家情调。 画家用黑、白、黄等细线密实地描绘出雏鸡毛绒的质感,生 动地绘出鸡雏幼小可人的生动神态,体现了深厚的绘画功力。 此图为李迪晚年所画,构图极其简洁,无任何背景相衬,却 捕捉住了鸡雏回眸的刹那间神情,动人心弦。
赵佶梅花绣眼图页
• 《梅花绣眼图》页,宋,赵佶绘, 绢本,设色,纵24.5cm,横 24.8cm。 • 图中梅枝瘦劲,枝上疏花秀蕊, 一只绣眼俏立枝头,鸣叫顾盼, 与清丽的梅花相映成趣。此图虽 然景物不多,却颇为优美动人。 所绘梅花为宫梅,经过不断剪枝, 人工修饰痕迹较重。此种梅的画 法精细纤巧,敷色厚重,自有一 种富贵气息,这样的风格趣味为 宫廷所好尚,显然代表了皇家的 审美意味。
画面作对角线构图,主体禽 鸟雄鹰置于左上角枯枝巅, 俯首下视,紧盯着右下角的 锦雉。雉鸡张口鸣叫,正向 草丛中窜逃。斜线的呼应关 系和雉鸡奔向画外的动态, 营造出强烈的紧张气氛,扣 人心弦。画家着意刻画苍鹰 的眼、喙、爪三个关键部位, 目光圆瞪,钢喙如钩,爪尖 扣进树皮,既突出了鹰的凶 猛矫健秉性,又强调出捕捉 猎物时的力之凝聚和意念之 专注,可谓真实传神。雉的 形象也逼真如生,仓惶奔逃 的姿态,惊惧的目光,乍开 的羽毛,尤其是蹬出后腿又 收缩脚爪的动作,准确地刻 画出急于逃命又难脱厄运的 情状,可见作者体察生物及 其捕捉瞬间之动态的敏锐洞 察力和写生传神的高超表现 力。
五代花鸟画大师徐熙作品

五代花鸟画大师徐熙作品五代徐熙《豆荚蜻蜓图》局部徐熙,五代南唐画家,金陵(今江苏南京)人,—作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
因不屑于踏入仕途,终生置于画院之外,故后人称他“江南处士”或“江南布衣”。
一生未进皇家画院,耳目所习皆为江湖田野,山果渊鱼,所画题材,多为花竹林木、菜蔬药苗、蒲藻虾鱼。
他画翎毛,多为凫雁鹭鸶等野禽,骨贵清秀,后世称之为“野逸派宗师”。
他不慕虚荣,不求奢华,处事宁静淡泊,专心绘画。
擅画江湖间汀花、野竹、水鸟、鱼虫、蔬果。
他常游山林园圃,细察动植物情态,所作花木禽鸟,形骨清秀,独创“落墨”法,用粗笔浓墨草草写枝叶萼蕊,略施杂色,使色不碍墨,不掩笔迹,一变黄筌细笔勾勒、填彩晕染之法,从而创造出“清新洒脱”的花鸟画新风格。
北宋郭若虚曾赞其“学穷造化,意出古今”,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说他这种以“墨笔”为主的画法“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却能充分表现出“神气迥出”的“生动之意”。
更有苏东坡题徐熙《杏花图》诗云:“却因梅雨丹青暗,洗出徐熙落墨花。
”可见徐熙的画法以墨色为主,近手写意,同时讲究线与色的相互结合,这种注重表现对象精神特质的花鸟画新风格,被后人称为“徐体”。
徐熙虽身居画院之外,但在李璟、李煜两朝仍享有盛名。
据说,后主李煜对他的作品十分看中,收藏其名迹很多,并将他的画挂于宫中。
这种被称为“铺殿画”、“装堂花”的殿堂装饰画,据《图画见闻志》载:“意在位置端庄,骈罗整肃,多不取生意自然之态。
”我们在此看到的《玉堂富贵》图,可能是这类挂在墙上的有装饰意味的绘画。
但不同的是,此画以淡墨勾线,造型生动,以淡彩敷色,给入超逸清雅之感,从中不难看出徐熙也能工精巧一体的花鸟画。
然而仅凭画史的记载,以画家的在野身份来确认徐熙的画旨,过于强调其“野逸”的一面,对徐熙画风的研究不免失之于狭隘。
其实,徐熙的祖父徐温为南唐列祖李昪的义父,李昪篡位后,徐氏家族与南唐主李昪仍保有特殊关系,每以“布衣”身份出入内廷,尤为异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一“黄家富贵”:黄筌,五代时期西蜀、北宋时期的宫廷画家。 特 殊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的审美情趣与绘画风格。其 绘画设色华丽,富丽堂皇;精工细作,工巧细腻。
《写生珍禽图》(五代)黄筌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二、 “徐熙野逸” 徐熙,南唐文人。一生淡薄名利号“ 江南布衣”。 徐熙不喜画名花珍禽,多画野卉,水 鸟渊鱼。画面以笔墨为主,辅以赋彩 ,墨、色不相掩盖。徐熙“志节高迈, 放达不拘”“识度闲放,以高雅为己任” 。后人称其“徐熙野逸”。 徐熙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预示着 文人画艺术思潮在花鸟领域的兴起, 给当时花鸟画坛带来新的气息。
勇 于 创 新 的 清 代 花 鸟 画
《竹石图》(清)郑板桥 郑板桥,清代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 之一擅长画兰竹,擅诗文,诗意新奇。传 世画迹有《竹石图》、《兰石图》等。 扬州八怪,又称扬州画派。是当时活跃在扬州 一带画坛上的画家。实际不只八个,由于他们 在作画时不受墨规,奇奇怪怪,又由于他们个 性很强,孤傲清高,行为狂放,所以称之为“ 八怪”。 他们的艺术大都取材花鸟,以写意为主要表现 方式。他们在创作中重视个性,力求创新,不 同程度地突破传统美学规范,开创了画坛上新 的局面,为花鸟画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王渊能作西笔重彩的大 幅花鸟,他将黄筌一体 的工笔画鸟脱去富丽的 设色而代之以水墨白描 画法,将院体花鸟加以 雅化,迎合了当时文人 士大夫的欣赏趣味,被 誉为“当代绝艺”。他的 传世作品有《竹石集禽 图》、《桃竹春禽图》 等。
花 鸟 画 大 发 展 的 明 代
《杂花图卷》(局部)(明)徐渭
徐渭,明代杰出书画家、文学家。一生坎坷,可谓“ 落魄人间”。 徐渭绘画既有一定师传,又能突破前规抒发己性。 其书画被后人称为“笔意奔放”,“苍劲中姿媚跃出” “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
梅 花 图
吴昌硕,清末书画名家。( 1844——1927)擅长写意花卉, “海上画派”的杰出代表。他的画 笔力老辣,力透纸被,又纵横恣 肆,气势雄强,布局新颖,构图 特别。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尤 善用西洋红,色泽强烈鲜艳。
吴 昌 硕 的 花 鸟 画
本 课 小 结
花鸟画的起源约在新石器时代 花鸟画科的形成约在隋唐 五代时期花鸟画风格的形成 注重写生的宋代花鸟画 清淡自然的元代花鸟画 水墨写意花鸟画大发展的明代 一派生机的清代花鸟画
开 创 新 风 崔 白 的 花 鸟 画
《双喜图》(宋) 崔白 绢本设色
崔白的花鸟画,以野逸、慌 冷、简峻之感与传统工丽富 贵的花鸟花形成鲜明对比。 他进入宫廷画院后以生动自 然的花鸟画打破皇家画派对 宫廷花鸟画的垄断,使画风 产生明显变化。
平 淡 、 自 然 的 元 代 花 鸟 画
桃竹锦鸡图 轴 (元)王渊
《人物龙凤图》
《戈射收获图》
独立画科的形成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擅长画花鸟的画家。
东晋画家刘胤祖,是已知的第一位花鸟画家。 《双鸦栖树图》是能看到的最早的独幅花鸟画。 顾景秀 画蝉雀自景始也。——《历代名画记》 顾恺之——《水鸟图》、《水鸟屏风》 陆探微——《蝉雀图》
二、唐代社会经济繁荣,促进了花鸟画的发展,使 之成为独立的学科
中国传统绘画按照表现内容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 人 物 画
• 山 水 画
• 花 鸟 画
花鸟画鸟画的表现技法
写生珍禽图
(五代)黄筌 鹌鹳图 (清)朱耷
请同学们看看这两图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花鸟画的起源
在绘画、雕塑、工艺美术还没有明确分工之前 的原始社会,中国花鸟画就已经产生了萌芽。 浙江余姚河母渡遗址中,发现了鸟纹、叶纹的骨制品。 河南临汝出土的彩绘陶缸上绘有鸟衔鱼的形象。 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图》帛画中,龙凤飞舞生动,也 代表着当时花鸟的水平。 汉大邑画像砖《戈射收获图》中画的鸟兽,不仅造型能 力有提高,而且注意神态的刻画。
本 节 课 到 此 结 束 同 学
到 此 结 束 同 学 们 再 见
本 节 课 到 此 结 束
二 零 零 四 年 十 一 月
课 件 制 作 林 伟 立本
同 学 们 再 见
节 课 到 此 结 束
本 节 课 到 此 结 束 同 学 们 再
本 节 课 到 此 结 束 同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