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课 中国古代花鸟画
中国古代书画 之花鸟画

《墨葡萄图》 明 徐渭 此图为作者重要代表作之一。 以水墨葡萄一枝,串串果实倒 挂指头,鲜嫩欲滴,晶莹透彻, 形象生动。茂盛的叶子以大块 水墨点成。表现手法别出心裁, 水墨酣畅。风格疏放,不求形 似,但无不神似。代表了徐渭 大写意花卉的风格,也是明代 写意花卉高水平的杰作。画上 自题七绝一首,前两句“半生 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 风”,说明此画作于其晚年。 后两句“笔底明珠无处卖,闲 抛闲掷野藤中”则流露了作者 不得志的心情。
《荷花小鸟》 清 朱耷 此图中的石,其体上大下小, 仿佛随时可倒;鸟则缩颈鼓腹 弓背露一足,似乎即将飞去; 强化大荷叶与细荷茎的对比, 从而在无始无终无边际的时空 中,呈现了海阔天空与云横雾 塞中生命的律动及其追光蹈影 之美,同时也表现了超越具体 感受的画家的永恒精神。
中国古代 书画
之花鸟画Βιβλιοθήκη 写 意 花 鸟工 笔 花 鸟
黄筌 (五代) 善画人物、山水、松石,最擅长画花鸟,常描绘珍禽、 瑞鸟、奇花、怪石,画风精工富丽,神采逼真。是一位技艺全面的画家。 17岁他即为西蜀宫廷画家,主持画院直至宋灭西蜀,历时四十余年。 《写生珍禽图》章法上并无关联,系一习作范本,但造型准确真是,以 极细的线勾出轮廓,填以明丽的色彩。
高中美术古代花鸟画

榴枝黄鸟图(宋)
白头丛竹图(宋)
(四)宋代文人“墨戏” 与水墨花竹 画
• 两宋间的“写意”文人画,鄙弃宫廷画师的“描” 的制作性技巧,而提倡“写”的抒情性功能,从 而终止了中国画“写实”形式的进一步发展,改 变了中国绘画进化历史的航向,其“推陈出新” 的意义影响深远。 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也是艺术发展规律的必然, 因为“写实”性的形式在宣和画院已经走到了一 个极至. 我们说,以“野逸”的文人意趣入画的企图虽 然早于宋代,但真正付诸实施的是北宋后期的苏 轼、米芾、文同以及南宋的米友仁、赵孟坚、郑 思肖等人。他们把某些特殊的带有“比德”意义 的题材如“枯木竹石”、“梅兰水仙”、“烟云 山景”等独立出来,并赋予一些新的含义和形式, 形成了“墨戏”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并形成了以
元 代 作 品 欣 赏
桃 竹 锦 鸡 图 王 渊
• (六)陈淳和徐渭——文人花鸟画的演进
• 陈淳和徐渭是中国花鸟画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式人物。文 人花鸟画自宋代文人画崛起之后直至明代,到他们之时, 才基本上完成了一个历史性的转换过程。 徐渭较之陈淳,画风更显得纵逸,他自称“泼墨”, 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大写意” 。 水墨花竹画,最早应当是宋代文人的水墨竹石,尔后 是元代画家的工笔水墨,已初显“变形”的先兆。至明代, 吴门画家如沈周、文征明等人又用水墨“写意”笔法画牡 丹,取代了元人的水墨工笔方法,应当说,沈周等人笔下 的牡丹虽然已经略去了宋人的色彩,但牡丹的基本形态仍 然保留着,再到陈淳、陆治等人,虽然笔法日益放纵,但 “写实”的因素仍然没有彻底排除,直到徐渭,才真正走 完了由“写实”到彻底“写意”的最终一步。这个时候, 国画中的“笔墨”形式才完完全全从忠实描摹自然物态的 固有形貌的牢笼中解脱出来,具有了独立的审美意义,从 而获得了艺术的“自律性”。明代绘画在中国绘画史的重 要美学地位也正在于此。而在这个演变过程中,花鸟题材 的绘画一直是走在历史的前列。
中国古代花鸟画赏析

元明清时期的代表作品与画家
代表作品
《墨梅图》、《竹石图》等。
代表画家
王冕、文徵明、徐渭等。
特点
元明清时期的花鸟画在风格上逐渐转向水墨画,强调笔墨意趣和个 人情感的表达,构图简洁,意境深远。
现当代花鸟画的发展与代表画家
代表作品
《春之歌》、《荷塘月色》等。
代表画家
齐白石、潘天寿、朱耷等。
特点
现当代花鸟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注重个性表达 和艺术形式的探索,呈现出多元化和时代性的特点。
构图
中国古代花鸟画注重构图的巧妙,通 过虚实、疏密、聚Βιβλιοθήκη 等手法,营造出 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
布局
画家通过合理的布局,将花鸟与背景 、配景相互映衬,形成和谐统一的整 体,使画面更加生动和富有美感。
色彩运用与风格特点
色彩运用
中国古代花鸟画在色彩运用上注重和谐、自然,强调色彩的 对比和变化,使画面色彩丰富而富有层次感。
THANKS
感谢观看
使花鸟画的内涵更加深刻和丰富。
02
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特 色
笔墨技法与表现力
笔墨技法
中国古代花鸟画注重笔墨的运用 ,通过笔触的轻重、快慢、干湿 等变化,表现出花鸟的形态、质 感、神韵等。
表现力
画家通过笔墨的运用,将自然之 美转化为艺术之美,展现出花鸟 的生命力和美感,使画面具有强 烈的艺术感染力。
构图与布局的美学
花鸟画中有时会包含寓言或隐喻的元素,通过比喻或暗示的手法来传达更深层次的意义,引发观者的思考和感悟。
反映社会风尚与时代变迁
社会风尚的体现
花鸟画的内容和风格往往受到当时社会风尚的影响。例如,宋代花鸟画注重写实,表现了当时社会对 自然和生命的关注;而明清时期的花鸟画则更加注重笔墨意趣和个人情感的表达。
中国古代花鸟画

么
顾名思义,就是在中国
是
画中以花和鸟为表现对象
花
的绘画形式。
鸟
画
鱼、虫、禽鸟、兽类、
瓜果、蔬菜等都可以成为
花鸟画表现的题材。
中国花鸟画的分类
中国花鸟画
写意花鸟画
大写意花鸟画
小写意花鸟画
没骨花鸟画
工笔花鸟画
白描花鸟画
淡彩花鸟画
重彩花鸟画
没骨花鸟画
没 骨 花 鸟 画
小写意花鸟画
大写意 花鸟画·源自郑燮《丛竹图》(白描)
(淡彩)
重 彩
韩干 照夜白图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崔白 宋 《寒雀图》
李嵩《花篮图》
《出水芙蓉图》
梅
兰
竹
菊
《墨梅图》 王冕 元代
《花蓝图》 宋代·李嵩 《花卉》 基姆·布鲁格尔
《 鲜 花 提 篮 》 虚 谷
《向日葵》 梵高
《 静 物 水 果 》 塞 尚
《花卉水果》 虚谷
作品讲解
《写生珍禽图》 五代·黄筌
《禽兔图》 宋代·崔白
《禽兔图》 局部
《出水芙蓉图》 宋代·佚名
《溪凫图》 元代·陈琳
闲笔独半 抛底立生 闲明书落 掷珠斋魄 天野无啸已 池藤卖晚成 中处风翁 !,。,
<
>
墨 葡 萄 图 局 部
<杂花图卷> 局部 明·徐渭
<杂花图卷> 局部 明·徐渭
鹌 鹑 图
清 代 朱 耷
·
(白眼)
作品 欣赏
《写生珍禽图》 五代·黄筌
《 禽 兔 图 》
(
双
喜
图
)
北
宋
·
中国古代花鸟画(学生用)

中国古代花鸟画中国古代花鸟画是传统的三大画科之一,所描绘的对象不仅仅是花与鸟,而是泛指各种动植物。
按传统的分法,可分成花卉、蔬果、翎毛、草虫、畜兽等类。
中国花鸟画也体现着中国绘画的精神,不是仅为了准确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更体现着中国人的审美意向,通过对自然生物的描绘抒发自己的情感。
中国古代花鸟画也有自己的独特艺术传统,就是以写生为基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所谓写生,并不是简单地描模客观花鸟,而是要求在真实描绘的同时,表现出花鸟的生命力及其各不相同的特性,赋予动植物以思想情感意义,抒发人的主观感受,表现意韵情趣。
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发展中也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与人物画和山水画相同,也可概括为工笔和写意两大类。
宋代是中国花鸟画繁荣时期。
这一时期花鸟画的主流,是强调写生,而且追求细节的真实。
宋徽宗赵佶以极其严谨的创作态度,既从形象上充分掌握了对象的生长规律,且以特有的笔调活灵活现地传达出对象的精神特质。
这得益于他十分重视对描绘对象的精心观察和准确表现,甚至问到画院的画家孔雀升墩是先抬左脚还是右脚,要求画不同时间的月季花要画出花蕊、叶子的不同变化。
北宋的绘画理论中以气韵为高的说法已不少见,但在赵佶时代,严格要求形神并举。
形似以物趣胜,神似以天趣胜,最理想的境界是由形似达到神似。
赵佶在创作实践中,一直是力求由形似达到神似的。
传说赵佶画翎毛多以生漆点睛,隐然豆许,高出纸素,几欲活动。
这正是为了由形似达到神似所作的技术性尝试。
赵佶的绘画尤其是花鸟画作品上,经常有御制诗题、款识、签押、印章。
诗题一般题在属于精工富丽一路的画作上,元明以后,诗、书、画、印相结合已成为中国画的传统特征,但在北宋,却还处于草创时期,赵佶是善开风气之先的。
徐渭:明清两代多才多艺的文人不少,但是像徐文长那样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能独树一帜,给当世及后代留下深远影响的,却是颇为难得的。
他是我国大写意画的宗师,影响及于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直至吴昌硕、齐白石,在美术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
中国古代花鸟画ppt完整版44页PPT

谢谢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中国古代花鸟画

徐黄异体:徐熙、黄筌
徐熙、黄筌是五代时期重要的花鸟画家。 对画风迥异的这两位画家,画史上有 “徐黄异体”、“黄家富贵,徐家野逸” 的说法;
黄筌
黄筌是西蜀宫廷画家,绘画题材是皇家园林中 的珍禽、瑞鸟、奇花异石,他的画法画风必须 符合帝王的喜好和审美趣味:富贵之气。 他的画法是先用细笔淡墨勾勒轮廓,然后用色 彩层层晕染,精工细作,设色华丽,颜色基本 盖住墨迹。(勾勒填彩)
墨葡萄图轴 明 徐渭 纸本墨笔 纵166.3厘米 横64.5厘米 故宫 博物院藏
墨点无多泪点多:八大山人
俗名朱耷,一生用了几十个号。来去诡秘,言怪 行奇; 他的画狂放夸张,怪癖冷逸。其题画诗更是幽隐 晦涩。 “国破家亡鬓总皤,一囊诗酒作头陀。横涂竖抹 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郑板桥
中国古代花鸟画
中国传统三大主要画科之三
花鸟画的含义
一般而言,花鸟画是以花卉、竹石、禽 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科。 外延小、内涵大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满地皆文章
鲜花是一种隐语,它传递爱的信息,它 祝福人们幸福美满,健康长寿; “我向前走去,但我一看到花,脚步就 慢下来了。”(但丁)“只恐夜来花睡 去,故烧高蜡照红妆。”(苏轼) 鸟是人类的朋友,我国有许多关于鸟的 传说
郑板桥
又名郑燮。画梅、兰 竹、菊、松、石,精 兰、竹,擅长水墨, 极少设色。
《墨竹图》
《丛兰图》
荆棘丛兰图卷(局部一) 清 郑燮 纸本墨笔 纵31.5厘米 横508厘米 南京博 物院藏
把真、草、篆、隶四 种书体融合一体,自 称“六分半书”。
《我轻轻地敲门——纪念上海画家吴昌硕、 任伯年、虚谷、蒲华》(现代 俞晓夫)
中国古代花鸟画教案

中国古代花鸟画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主要特点。
教学过程:课前投影:美术欣赏一、引入新课:同学们,在世界美术领域之中,中国古代绘画独树一帜,自成为一个体系。
这里说到这个古代绘画,它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可分为三大系科。
在座的同学们是否知道可分为哪三大系科?(让学生集体回答。
)出示画面:人物、山水、花鸟画。
我们这节课就来欣赏其中的一个系科。
出示:中国古代花鸟画。
二、讲授新课:首先,我们来看一幅作品。
出示:《五牛图》。
提问:这幅作品是不是中国画?(是)。
是不是人物画?那是不是山水画?那它是什么画?(花鸟画)。
是花还是鸟?(都不是)。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花鸟画所描绘的对象并非仅仅局限于花于鸟,而是泛指各种动植物。
1、花鸟画可分为哪几个类别?中国花鸟画可以说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
《五牛图》。
[这里一共画了五头牛的形象,有的独立、有的回首、有的昂首嘶鸣、还有的做擦痒之状,可以说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牛的生活形态和习性。
尤其是把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又行动迟缓的形体特征描绘的十分传神。
]同学们,看一下这幅作品是属于花鸟画中的哪一类绘画?(畜兽类)说明此时的畜兽画已相当成熟,由此开始,经五代至明清,中国古代花鸟画如同中国古代山水画一样,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主流,并在长期的发展中,也形成了多种的画法和艺术风格,A、画法和艺术风格: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工笔画、一类是写意画。
(这种结构严谨、用笔工整细腻、设色艳丽、渲染精到的为工笔画;这种简练概括、粗放洒脱的画法为写意画。
)下面我们来看两幅作品,哪一幅为工笔画,哪一幅为写意画?这是从技法的不同分为工笔和写意。
B、色彩的差异上给以划分:我们再从色彩的差异上给以划分,可分为:出示:色彩划分的种类。
(设色花鸟画、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白描花鸟画和没骨花鸟画。
)[设色花鸟画是相对“白描”而言的着色中国画;水墨花鸟画是指以墨色或以墨色为主加少许颜色的花鸟画;泼墨花鸟画是指纯以水、墨来表现水墨淋漓的那种花鸟画;白描花鸟画指纯以线条勾勒而不着色的花鸟画;没骨花鸟画是相对勾勒着色视线条形象为骨而言的,是不采用勾勒,全依靠晕染和色彩对比来进行造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品欣赏
荷花水禽图 (清) 朱耷
下翻一页 返回篇首
作品欣赏
荷花水鸟图 (清) 朱耷
(1626 - 1705年)
下翻一页 返回篇首
作品欣赏
丛竹图(清)郑燮
下翻一页 返回篇首
作品欣赏
松鹤延年图 (清) 虚谷
(1824 - 1896年)
下翻一页 返回篇首
作品欣赏
桃实图 (清) 吴昌硕 (1844 - 1927年)
作品 介绍
《五牛图》 韩 氵晃(唐) 纸上设色 20.8×139.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下翻一页 返回篇首
韩晃(723-787)字太冲,长安人,是 唐代著名的画家,还曾做过右丞相。他 工书善画,尤其擅长画人物和农村风俗 景物。《历代名画记》中说他画“牛羊 最佳”。现存的这幅《五牛图》,证明 果然名不虚传。这是一幅纸本设色画, 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用纸作画的作品。画 中5头不同形态的牛,从不同的角度表 现了牛生活形态和习性,结构准确,造 型生动,形貌真切。尤其是描写牛的强 健、有力、沉稳而又行动迟缓的形体特 征和习性方面,十分传神。全画的布局 统一而又有变化,在处理形体的透视关 系等方面,也表现了很高的技巧。它那 淳朴自然、稳健有力的画风,也使这幅 农村画显得更具有艺术魅力。
白描花鸟画、没骨花鸟画。
设色花鸟画
水墨花鸟画
没骨花鸟画 泼墨山水画
下翻一页 返回篇首
导 入 知识要点 作品搜索 文史材料 师生答辩 理解思考
知识要点
中国古代花鸟画艺术传统的主要特点是 以写生为基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下翻一页 返回篇首
导 入 知识要点 作品搜索 文史材料 师生答辩 理解思考
作品搜索
第十九课
中国古代花鸟画
返回首页
导 入 知识要点 作品搜索 文史材料 师生答辩 理解思考
导入
请同学们欣赏这幅画
返回篇首 下翻一页
导入
国画大师齐白石有一著名的绘画理论: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 为欺世.”
如何理解这句话,请同学思考、回答
既重视客观对象,反对脱离现实生活 地自我表现,又反对画家被动描绘客观对 象,而是要抓住客观对象的本质特征,形 神兼备,达到“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作品介绍目录
珍禽图(五代) 五牛图(唐) 寒雀图(宋)
出水芙蓉图(宋) 花篮图(宋)
墨梅图(元) 墨葡萄图(明) 杂花图卷(明) 荷花水鸟图(清) 荷花水禽图(清) 丛竹图(清)
下翻一页 返回篇首
导 入 知识要点 作品搜索 文史材料 师生答辩 理解思考
作品欣赏
珍禽图 (五代) 黄荃 (约903 - 965年)
作品 介绍
《出水芙蓉图》 佚名(宋)
纨扇,绢本设色, 23.8×25.1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下翻一页 返回篇首
宋代美术史家郭若虚在他的《图画见 闻志》中,谈到“没骨画法”时曾说到 宋初有一种画法:“其画皆无笔墨,惟 用五彩布成。”这幅不知作者姓名的 《出水芙蓉图》,正是用的这种滑骨画 法。它用浓重的墨绿染出荷花的叶面, 留出浅绿色的叶茎。荷花的花瓣,先用 粉红作底色,然后用稍浓的红色晕出花 瓣的明间部分,并勾出花瓣的脉纹与轮 廓。整个画面似全用色彩画成,不见墨 线的痕迹。事实上,这种没骨画法依然 是传统的“勾线填色法”,只是它把色 彩的渲染大大地加强了,娇嫩雅洁的荷 花几乎布满了整个画面,浅粉色的花瓣, 嫩黄的花蕊,似乎还带着拂晓的露珠, 那种一尘不染、雅洁妩媚的花姿,正值 育苞初放的最佳时刻。它突出地表现了 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是宋人 花卉小品中不可多得的杰作。
点击 下翻一页 返回篇首
导 入 知识要点 作品搜索 文史材料 师生答辩 理解思考
知识要点
中国古代花鸟画从画法上可分为:工笔画、写意画两大类。
工笔画
写意画
下翻一页 返回篇首
导 入 知识要点 作品搜索 彩上可分为: 设色花鸟画、水墨花鸟画、泼墨山水画、
下翻一页 返回篇首
作品 介绍
《珍禽图》 (五代)
黄荃 (约903 - 965年)
下翻一页 返回篇首
黄筌是五代时期西蜀宫廷画院的著
名画家,擅长人物、山水、花鸟,尤精 于花鸟。画史上传说他在宫殿壁上画了 六只栩栩如生的白鹤,竟引来真鹤。这 说明黄筌的写实能力十分高超。现存的 这幅《写生珍禽图》就是一个生动的实 例。此画描绘了麻雀、鸠、蜡嘴、蚱蜢、 蝉等二十多种昆虫、禽鸟,但各自独立, 显然不是一幅有传统思想的创作,而是 一幅写生稿。此画右下角还有“付子居 宝习”的题字,很可能是给他的儿子 (黄居宝)习画用的示范作品。这一作 品的最大特色是强调写实,重视动物的 各自形态特征和它们的质感。例如,乌 龟壳的坚硬,蝉翼的透明等都描绘的非 常精细。
作品 介绍
《寒雀图》 崔白(北宋)
绢本设色 30×69.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下翻一页 返回篇首
崔白,生卒年不详。宋仁宗时(1023-1063) 已享盛名,善画花卉翎毛,是宋代宫廷画院 著名画家。现存的崔白的《寒雀图》,题材 虽然平凡,但却创造出了不平凡的艺术形象。 北宋绘画评论家董卣在《广川画跋》中论及 崔白的蝉雀图时就说:“崔白画蝉雀,近时 为绝笔。”他的这幅《寒雀图》可以说明决 非过誉。画面上,一枝偃仰曲折、叶子已经 落尽的老树,说明这已是隆冬时节。但是一 群吱吱喳喳的麻雀似乎并不感到冬于寒冷 。 但是一群吱吱喳喳的麻雀似乎并不感到冬于 寒冷,依然在老树枝头鸣跳嬉戏,好像一个 个活泼而又顽皮的孩子。它们不仅情态各异, 而且活灵活现,充满生活情趣,给寒冷的冬 天带来了活力和生机。这说明画家很善于把 欣赏自然美时所引起的感触巧纱地表现出现, 此外崔白在这一作品中还善于运用对比、变 换等形式美法则,如老树干的横斜平直与麻 雀形体的浑圆柔润、直与曲等对比,使作吕 显得更具有艺术魅力。
下翻一页 返回篇首
作品欣赏
墨梅图 (元)王冕
下翻一页 返回篇首
作品欣赏
杂花图卷(局部)(明)徐渭
下翻一页 返回篇首
作品欣赏
鹰鹊图 (明) 吕纪 (1477 - ?年)
下翻一页 返回篇首
作品欣赏
雪梅双鹤图 (明) 边景照
下翻一页 返回篇首
作品欣赏
墨葡萄图 (明) 徐渭 (1521 -1593年)
课件制作 奎屯市二中 谢铁军
下翻一页 返回篇首
作品欣赏
五牛图(唐)韩 氵晃
下翻一页 返回篇首
作品欣赏
寒雀图 (局部)(宋)崔白
课件制作 奎屯市二中 谢铁军
下翻一页 返回篇首
作品欣赏
出水芙蓉图 (宋) 佚名
下翻一页 返回篇首
课件制作 奎屯市二中 谢铁军
作品欣赏
花篮图 (宋) 李嵩
课件制作 奎屯市二中 谢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