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花鸟画教案
中国古代花鸟画-教案

中国古代花鸟画欣赏一、教学目标:1、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及工笔与写意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区别。
2、对重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以逐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感受力。
3、在分析作品的过程中,注意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三、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主要特点。
四、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教室和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课:欣赏短片,学生谈感受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短片,上面出现的作品都是已我们宋代的花鸟画为原型创作的,那么这一节课我就来一起欣赏中国画三大科系的花鸟画。
2.讲授新课:而且我国古代的花鸟画的鼎盛时期就是在宋代。
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中国的花鸟画在宋代处于鼎盛时期?花鸟画空前繁荣的社会背景是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级的形成,宋朝统治者崇文抑武的文治政策形成了北宋“百年无事,休养生息”的安定局面;宋人对花卉的情节,喜爱达到狂热程度,远超于任何时代;两宋花鸟画坚实的政治基础是统治者的大力支持和提倡,并有大批皇室成员参与其中;在政治上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北宋画院的建立,宋在建国之初就建立了翰林图画院,集中了西蜀南唐两地的画家。
北宋后期宗室画家人数最多,成就最高的当属宋徽宗赵佶。
那么我们就来一起赏析中国古代的花鸟画。
那么,如何赏析花鸟画呢?花鸟画按照技法法分类:工笔和写意画。
中国古代花鸟画从色彩上可分为:设色花鸟画、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白描花鸟画、没骨花鸟画。
中国古代花鸟画艺术传统的主要特点是:以写生为基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赏析作品:A、五代时期黄荃的《写生珍禽图》,赏析作品,技法、内容。
B、唐代韩滉的《五牛图》C、宋代鼎盛时期:崔白的《双喜图》,重点赏析,学生已小组讨论的形式,赏析作品。
对崔白的简单介绍,及其《寒雀图》的欣赏。
介绍宋徽宗赵佶,及他的艺术成就,及代表作品《芙蓉锦鸡图》《瑞鹤图》,进行赏析,书法《千字文》。
《 中国古代花鸟画》教案

3、五代时期,西蜀、南唐都设立了花院,绘画迅速兴旺起来,期间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两种风格流派。黄荃、徐熙风格迥然不同,但都展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两种风格,两种画法,对后代花鸟画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4、宋代是花鸟画繁荣时期,前期沿袭“黄家”画风,中后期则出现了钟情于野景野趣的画家。他们注重写生,追求细节的真实,还善于表现运动中的禽鸟和花草的姿势。
二、设疑自探
展示一组中国古代花鸟画的高清图片
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归类概括。
预设问题:
1、什么是中国古代花鸟画?
2、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3、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
4、古代花鸟画的历史轨迹。
三、解疑合探
请大家带着梳理出来的问题并结合大屏幕所展示的作品进行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然后按分工要求展示、评价。
补充修改
课后问题:
你喜欢哪一类古代花鸟画,你认为古代花鸟画这一传统艺术的魅力是什么?
教学设计
课题:中国古代花鸟画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以及其发展的历史轨迹,领会中国古代花鸟画绘画形式的差异。
2.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分析中国古代花鸟画各时期的重要作品风格及时代特征。
3.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绘画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点: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独特的艺术特征。
难点: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发展轨迹
教学流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
1、导入新课
展示教师临摹作品《双喜图》,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到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兴趣,由此引入新课。
中国古代花鸟画欣赏教案

此图系册页,不知原载何册。在画 的左下角款“李嵩画”三字。画一精美 的藤编提篮,内盛有茶花、蜀葵、萱草 等各色花卉。它是一幅静物画,但不是 画植物标本。在画家灵巧的笔下,这些 花卉被描绘得那样水灵鲜嫩和娇艳,就 像刚从枝上米摘卜来似的,我们简直可 以嗅到它的香味。这幅画,用笔严谨周 密,但并不使你感到繁琐滞涩。画家强 调的是花卉的生命力。
毋整,当使天趣淋漓,烟云满幅。‘ 此真知画意者也。丁既自出机轴,亦复 远追禹、尚二公遗笔,是不独郑竹,并 可谓之尚竹、禹竹,合是三家以为华封 人之三祝,有何不可?乾隆二十八年, 岁在癸未。板桥道人郑燮画并题。”下 钤“郑燮之印”、“爽鸠氏之印”。
为其七十一岁所作之稀世珍品。
教师总结:
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 史发展中,适应中国人的社 会审美需要,形成了以写生 为基础,以寓兴、写意为归 依的传统。
较深的对 作品的风 格进行分 析和理解。
进一步体 会托物言 志、借物抒 情的艺术 传统。
2《芙蓉锦鸡图》
赵佶传世画作中,可能不全都是他 的亲笔之作。《芙蓉锦鸡图》疑为画
院中咼手代笔,而为赵佶亲加题识,故 后世多视为徽宗画。此图所画锦鸡,飞 临于疏落的芙蓉花枝梢上,转颈回顾, 翘首望着一对流连彩蝶翩翩舞飞。画上 有徽宗题诗:“秋劲拒霜盛,峨冠锦
6《牡丹松石图》
俗说“画如其人”,愤世嫉俗、狂 怪不羁的朱耷注定不会画出严谨慎细 之作。他那疏放洒脱、痛快淋漓的写意 水墨是他痛苦心灵的迹化。他的画继承 了明代徐渭的写意传统,笔致纵放,睥 睨大下。不过。朱耷的写意画也有一个 逐渐成熟的过程,他早期的作品过于狂 怪生涩,大约六十五岁以后,他的画趋 于成熟,怪诞冷寂、雄健朴茂而又苍劲 含蓄。此幅纵贯全图画一虬枝老干,挺 拔而立的松树,其后依次叠错湖石、牡 丹。所画松树意在突出其主干,以淡墨 皴擦,湖石以浓墨晕染,牡丹则用设色 没骨法。虚实相映,表现出不同景物的 质感。整个画面布局新奇,风格清雅。 自识“传綮”款,为早年之作。此画与 朱耷高峰期的作品尚存一定距离。但 是,他的超逸纵放的不俗画境在此画中 已表露无遗。过于外拓是他早期绘画的 一点缺憾,晚年作品适度内敛,终于使 他的艺术收放自如,达至圆熟之境。
移情草木――古代花鸟画教案

移情草木——古代花鸟画教案第一章:花鸟画概述1.1 教学目标1.了解花鸟画的定义与特点;2.掌握花鸟画的发展历程及代表画家;3.认识花鸟画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价值。
1.2 教学内容1.花鸟画的定义与特点;2.花鸟画的发展历程及代表画家;3.花鸟画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价值。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1.介绍花鸟画的定义与特点;2.讲解花鸟画的发展历程及代表画家;3.探讨花鸟画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价值;4.学生提问与讨论。
第二章:花鸟画的工具与材料2.1 教学目标2.掌握花鸟画的基本工具与材料;3.学会正确使用工具与材料。
2.2 教学内容1.花鸟画的基本工具;2.花鸟画的基本材料;3.工具与材料的正确使用方法。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1.介绍花鸟画的基本工具;2.介绍花鸟画的基本材料;3.示范正确使用工具与材料的方法;4.学生练习使用工具与材料。
第三章:花鸟画的基本技法3.1 教学目标1.掌握花鸟画的基本技法;2.学会运用基本技法进行绘画。
3.2 教学内容1.花鸟画的基本笔法;2.花鸟画的基本墨法;3.花鸟画的基本色法。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1.介绍花鸟画的基本笔法;2.介绍花鸟画的基本墨法;3.介绍花鸟画的基本色法;4.学生练习运用基本技法进行绘画。
第四章:花鸟画的构图与意境4.1 教学目标1.了解花鸟画的构图原则;2.掌握花鸟画的意境表现。
4.2 教学内容1.花鸟画的构图原则;2.花鸟画的意境表现;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4.4 教学步骤1.介绍花鸟画的构图原则;2.讲解花鸟画的意境表现;3.学生提问与讨论。
第五章:古代花鸟画作品欣赏与分析5.1 教学目标1.欣赏古代花鸟画作品;2.分析古代花鸟画的艺术特点;3.提高审美能力。
5.2 教学内容1.欣赏古代花鸟画作品;2.分析古代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教案(推荐5篇)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教案《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中国花鸟画,以及花鸟画发展的基本概况。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花鸟画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中国画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发展的基本概况及中国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特色。
难点: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不同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相关图片、文字资料等。
学生准备:作业纸。
教学设计:1、导入。
(1)欣赏图片。
首先,你认为生活中的或者你知道的那些事物是美术作品?(2)欣赏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加以总结(如:什么事美术?美术的分类是什么?)2、展示。
(1)展示《齐白石作品》,让学生们加以思考。
(2)请同学们谈谈这幅工笔画是怎样表现形象的?(可以从色彩、线条来回答)3、欣赏花鸟画。
(1)教师讲解花鸟画的产生背景,展示几幅花鸟画作品。
(2)展示课件,教师总结原因,原因就在于它们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
4、讨论。
(1)欣赏罗中立的油画《花鸟画作品欣赏》,提出问题:花鸟画的特征有哪些?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2)讨论后让学生积极回答。
(3)讨论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5、作业。
(1)搜集中国花鸟画作品,并且简述作品的艺术魅力。
(2)课后查找资料,掌握更多的赏析作品的方法。
第二篇: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一)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一)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的说明,了解花鸟画涉及的范围及分类、特点、表现形式,并且怎样通过花鸟画作为抒发和表达人意念的重要媒介,体会它带给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深厚情感。
理解花鸟画家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画家对自然界、客观实际,以及对社会的客观法则的体验和认识,来反映社会的情调和气氛。
高中美术教案:第四课中国古代花鸟画

第四课中国古代花鸟画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中国传统花鸟画的特点。
2、基本了解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历史轨迹。
重点难点:1、掌握欣赏花鸟画的基本方式。
2、了解传统花鸟画的精神内涵。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对比法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引入新课向同学们做对比展示:《出水芙蓉图》、《荷石水禽图》、荷花的照片。
提问:中国花鸟画中的荷花与现实生活中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同样是表现荷花题材的中国古代花鸟画,《出水芙蓉图》、《荷石水禽图》在风格和技法上有什么不同?思考回答:花鸟画以写生为基础,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同时还寄托个人情感和理想。
三、讲授新课1、花鸟画的表现对象:花卉、禽鸟、走兽、鱼龙、草虫2、花鸟画的画法和艺术风格:工笔画法、写意画法从色彩上的差异,可以分成:A、设色花鸟画B、水墨花鸟画C、泼墨花鸟画D、白描花鸟画E、没骨花鸟画3、分析:“写生”——人对自然生活中物像的模拟。
“栩栩如生”是最终目标。
例:《五牛图》、《芙蓉锦鸡图》4、分析:“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传统——寓兴例:《墨竹图》宋、文同竹:有“节”、“虚心”,比做君子的坦直、忠诚。
梅:不畏严寒、严冬开放,歌颂不怕困难,不畏强暴。
兰:清劲幽香,比喻高洁的君子。
菊:开在百花凋零时,比做清高拔俗的君子。
牡丹:比做富贵骏马:比做骁勇5、分析“写意”。
强调以意为之的主导作用,追求像中国书法艺术一样淋漓尽致地抒写作者的情意。
不因对物像的描绘而束缚思想感情的表达。
例:《杂花图》徐渭四、教师小结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适应中国人的审美需要,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寓兴写意为归依的传统。
中国古代花鸟画教案

中国古代花鸟画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李永成一、教材依据人教版第七讲二、设计思想本章教学的设计思想是突出自主、探究、合作,实现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整合,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三、教学目标:1、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及工笔与写意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区别。
2、对重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以逐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感受力。
3、在分析作品的过程中,注意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五、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主要特点。
六、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教室和课件七、教学过程:课前投影:美术欣赏引入新课:同学们,在世界美术领域之中,中国古代绘画独树一帜,自成为一个体系。
这里说到这个古代绘画,它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可分为三大系科。
在座的同学们是否知道可分为哪三大系科?(让学生集体回答。
)出示画面:人物、山水、花鸟画。
我们这节课就来欣赏其中的一个系科。
出示:中国古代花鸟画。
讲授新课:首先,我们来看一幅作品。
出示:《五牛图》。
提问:这幅作品是不是中国画?(是)。
是不是人物画?(不是)。
那是不是山水画?(不是)。
那它是什么画?(花鸟画)。
是花还是鸟?(都不是)。
(学生集体回答。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花鸟画所描绘的对象并非仅仅局限于花于鸟,而是泛指各种动植物。
像这幅作品只是花鸟画中的一个类别,那么中国古代花鸟画可分为哪几个类别呢?出示:类别。
从流传后世的作品来看,中国花鸟画可以说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
刚刚欣赏的《五牛图》就可以说明,我们再一次来欣赏这幅作品。
出示:《五牛图》。
[这里一共画了五头牛的形象,有的独立、有的回首、有的昂首嘶鸣、还有的做擦痒之状,可以说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牛的生活形态和习性。
尤其是把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又行动迟缓的形体特征描绘的十分传神。
]同学们,看一下这幅作品是属于花鸟画中的哪一类绘画?(畜兽类)说明此时的畜兽画已相当成熟,由此开始,经五代至明清,中国古代花鸟画如同中国古代山水画一样,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主流,并在长期的发展中,也形成了多种的画法和艺术风格,概括地说可分为两大类。
国画花鸟幼儿园教案

国画花鸟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模仿画出基本的花鸟形象,例如:小鹿、蝴蝶等;2.了解国画基本用具,例如:毛笔、宣纸等;3.能够正确使用基本画线技巧,例如:点、勾勒、写意线等。
二、教学准备1.宣纸、水墨、毛笔、颜料盘;2.花鸟基础知识图片资料。
三、教学过程1. 介绍国画花鸟基础知识1.展示花鸟造型图片资料;2.分享基础花鸟知识,例如:花鸟体型、特点、色彩等;3.向幼儿们科普国画花鸟的基本用具。
2. 示范画线技巧1.简要介绍国画花鸟画线技巧,例如:点、勾勒、写意线等;2.以毛笔为工具,讲解不同粗细笔画的画法;3.通过书写大字帖或其他简单练习来展示毛笔的使用方法。
3. 上手练习1.发放宣纸、水墨、毛笔、颜料盘等材料;2.在教师的指导和示范下,幼儿们模仿花鸟图片进行画画练习。
4. 再次分享知识1.以幼儿们绘制的花鸟为基础,老师再次分享有关花鸟的知识;2.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画画的感受和发现,增强互动性和参与性。
5. 教学总结1.让幼儿们发表感悟,分享自己绘画的经验和成果;2.简单总结上课内容,鼓励幼儿值得继续练习和学习。
四、教学效果的评估1.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画画的效果对幼儿的画画技巧,对画画认知的层面和涉及知识的程度进行评估。
2.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幼儿对国画花鸟教学的情感体验,来判断教学效果。
五、教学注意事项1.为了保证教学安全,老师需要注意宣纸、水墨等材料使用的卫生和防护;2.针对幼儿的学习特点,老师需要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进行知识分享,确保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3.可以在课前准备好个性化的、有趣的幼儿花鸟形象图片,并鼓励幼儿自愿分享自己的花鸟作品。
六、教学拓展1.对于教学效果显著的部分,可以在后续课程安排中加强相关元素,例如在涂色舞蹈创作、环保活动等其他课程中加入国画花鸟元素;2.更深入地了解古代国画源流太陽奥斯玛,以及现在国画领域的重要人物,给幼儿进一步了解和感受国画艺术带来的无穷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
题目: 中国古代花鸟画
讲课人:刘茜
欣赏几幅图片
二.什么
是花鸟画
问:看完这几幅作品,什么是花鸟画呢?
在中国画中,以花鸟,竹石,鸟兽虫鱼为题材的作品,都属于花鸟画的范畴,它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传统画
科。
三.古代
对比几组图片
花鸟画的
特点
五·
中国古代花鸟的历史轨迹萌芽:原始社会
确立:魏晋南北朝—唐代
重要发展时期:五代两宋
元明清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花鸟画,在原始社会就已经萌芽,最早描绘花鸟的
作品,是新石器时期画在彩陶上的鸟,鱼,蛙以及类似花鸟的装饰图
案.
东汉陶仓楼上的壁画《双鸭栖树图》,是已知最早的独幅花鸟
画,据史料记载,花鸟画作为独立的画科,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
出现了,南齐谢赫《画品》记载的东晋画家刘胤祖,是已知第一位花
鸟画家。
(二)花鸟画的正式确立是在唐代,唐朝经济的繁荣,很大程度
地促进了花鸟画的发展,使其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
这个时期的
花鸟画主要体现了画家们深入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旺盛的创造力,尤其
以鞍马为主的动物类题材在这一时期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三)五代两宋时期,是继辉煌的唐代绘画之后,中国美术史上又
一鼎盛时期。
就花鸟画而言,五代两宋三百余年,可说是这一画种的
高度繁盛期。
五代时期西蜀南唐都当年较少受到战争的破坏,社会环
境安定,自然条件优越,许多中原文人志士因躲避战乱也都迁到这里,
且两地君主精心养护宫廷绘画,并且设立了画院,使绘画迅速兴旺起
来。
期间出现了“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两种风格流派,黄指的就是
黄荃,根据史料记载,黄家父子先后都是孟蜀、北宋的宫廷画家,所
画的都是皇帝御苑里的珍禽异兽、名花奇石,他以细线勾勒轮廓,然
后在墨色范围内填色,层层渲染,墨不压线,后人称之为“勾填法”
他的画风受当时贵族阶层的豪奢之气及审美情趣的影响,形成富贵艳
丽、不露笔踪、工致精细的特点。
据说他曾在蜀宫一面殿壁上画了六
只姿态不同的仙鹤,栩栩如生,甚至引来真的仙鹤飞来。
只可惜这一
时期的绘画珍品大量散失,现存的《珍禽图》是黄荃仅存的真迹,这
幅是黄荃的《珍禽图》,黄荃对于自然的观察,是十分认真仔细的,所
以,他的作品富有真实感。
这幅是他供儿子临摹之用的稿本,所以没
有整体布局,动物之间,大小间杂,互无联系,但每一个虫鸟及动物
的形态状貌,画的逼真生动,其比例,动势都很准确,显示出了他敏
锐的观察力和熟练的写生功夫。
他的这种画风由儿子黄居彩继承,被
人称之为“黄体”,对后代花鸟画有着较深远的影响。
图片欣赏让
同学们欣赏
一些课外的
艺术作品并
尝试了解它
们其中的艺
术美和形式
美,课后让他
们查找资料
对其深入了
解
徐熙和黄荃的风格迥然不同,徐熙是江南的布衣,为人宁静淡泊,不慕名利,专心于绘画,不喜欢画名花珍禽,用笔不拘泥于精勾细描,而是用粗笔浓墨,略施杂彩,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唐以来细笔填色表现奇花异鸟的格式,而有所创造,开创了一种水墨为主兼用色彩的新体貌,画史称之为“徐体”颇有“野逸”之趣。
这幅是徐熙的《雪竹图》,是徐熙泛游江湖时写生创作的,清秀淡雅,朴素自然,一丛竹林蓬起,根杆枝叶都用的粗笔浓墨,竹节用青色勾点,随风摇曳,一根根细竹拔地而起,倾斜直上,打破环境的平板单调,在平逸安静中产生了动感。
竹竿和枝叶都各具姿态,穿插有致,层次分明,整幅画工整精微而写实。
但在当时,由于黄家画风更能迎合宫廷的口味,因而成为北宋院体画的主流,占据花鸟画的统治地位达百年之久。
当时因为黄筌认为徐熙的画“粗恶不入格”,而使其无缘进入画院,后直到其孙徐崇嗣,变“落墨”笔法为彩色“没骨法”,画之工丽不下“诸黄”,才得进入画院。
虽然如此,徐熙画派仍受到后人的大力推崇,并在影响力上远远超过黄家画派。
正因为徐、黄二派的不同风格,才促进了宋代花鸟画的空前繁荣,而且对一千多年来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后的历代花鸟画家,虽在技法上各有创新,但莫不源自徐、黄二家。
宋代是古代花鸟空前发展并取得重大成就的时期,花鸟画家继五代之后仍坚持身临自然,深入观察花鸟情态,作为创作构思的基础,技巧上有多方面的创造,前期沿袭“黄家’画风,中后期则出现了钟情于野景野趣的画家。
他们注重写生,还善于表现运动中的禽鸟和花草的姿势。
前期的代表画家当推赵昌,赵昌在继承院体风格的同时,即为注重“应物象形”式的写生。
他每天都在清晨朝露未干的时候,细心观察话本的的妍艳之态,并指笔调色,当时画下,他根据自己的体会给色,敷色均匀华滋,被画界公认为“妙于敷色”,这在当时黄家后采重色的风气下,是很可贵的。
这幅是赵昌的《写生杏花图》,画家用极写实的手法,将杏花粉白含俏、堆霜集雪之姿,刻画得栩栩如生,勾线精细,以粉白染瓣,富有层次。
杏花尽显其晶莹剔透、冰姿雪清之雅韵。
至宋神宗、哲宗时,黄家画风渐渐衰败,以崔白为代表的新派花鸟画得到宫廷的承认,他注重写生,不打草稿,以当时较为豪放苍劲的水墨山水画法来画背景,追求简淡冷峭的意境,从而取代了百年一贯的黄家画派。
这幅是崔白的《寒雀图》的局部,画面上,一棵叶子已经落尽的老树,说明这已经是隆冬时节,但是一群叽叽喳喳的麻雀似乎并没有感觉到冬天的寒冷,依然在老树枝头鸣跳嬉戏,他们不仅情态各异,而且活灵活现,充满生活情趣,给寒冷的冬天带来了活力和生机,这说明画家很善于把欣赏自然美时所引起的感触巧妙的表现出来,此外在这幅作品中还善于运用对比,变换等形式美法则,像老树干的横斜平直与麻雀形体的浑圆柔润,直与曲等对比,使作品显得更具有艺术魅力。
宋徽宗赵佶也是这一时期高水平的花鸟画家,他以帝王之尊亲历倡导画学与研究,在位期间,他扩充画院,兴办画学,搜罗鉴定宫廷珍藏,变了著名的《宣和画谱》,画院之内,人才济济,繁荣与一时。
虽然他作为皇帝之国昏庸无道,但他于花鸟画的贡献却具有难以磨灭
的历史和文献价值。
这幅是他的《芙蓉锦鸡图》。
在北宋的画坛中,除了宫廷画家和民间职业画家,许多文人学士也开始进行绘画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讨,各成体系,被当时的人称为“士夫画”,即后来的“文人画”。
其间以苏轼、文同、黄庭坚、李公麟、米芾等人最为活跃。
南宋的花鸟画仍然沿袭北宋,涌现出了不少杰出和优秀的作品。
水墨写意四君子相继出现于南宋及元代。
(四)元代取消了五代、两宋的画院制度,加之当时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使文人墨客趋向于以笔墨寄托情怀,为文人画的兴起提供了条件,元代文人画中以墨竹、墨梅最为盛行。
当时画竹名家之多,作品之盛,在历朝历代都是无与伦比的。
墨梅画家中以王冕最具代表性。
(五)进入明代与清代明代,沈周,文徵明,徐渭,陈淳,尤其是八大山人和石涛等大家,主动放弃花鸟画的工笔传统,逐代创立了写意与大写意画法,追求具有符号性,表现性与强烈个性的风格。
他们逐渐将花鸟画从自然逼真的形态中剥离出来,大胆提炼,高度概括,笔墨的个性化成为大家竞相玩味的境界。
是花鸟画的大发展时期,花鸟画融入了一些水墨写意的笔势,从而赋予了画面更多的生动性。
徐渭是明末强烈书写个性情感的的代表人物,这幅是明末徐渭的《杂花图》.清代的朱耷则将徐渭的精神贯彻到了史无前例的高水平。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中国花鸟画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形成了自立于民族世界之林的独特传统,终于在近现代产生了齐白石这样的花鸟画大师。
小结: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适应中国人的社会审美需要,形成了一写生为基础,以工笔和写意为主的花鸟画传统,在摹刻客观对象的过程中,画家们移注了自己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所以,花鸟画变成了拟人化的关照,审美化的再现,而花鸟画也有了象征寓意,遣兴抒怀的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