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花鸟画欣赏
中国古代花鸟画概况

作品赏析
《荷花双禽图》画面结构以一枝自左下向上斜出的荷叶和另一枝 自右下向左上斜出的荷花交搭成基本的架势,其间又穿插三叶两 花,丰富了荷塘的空间进深;下方为一巨石,石上栖一对小禽, 均单足独立,耸肩敛羽,虽不作“白眼向天”的本色,但清冷的 表情一以贯之。画法随意点,点、线、面的安排似不经意而无懈 可击,直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荷梗拉得极长,而略无飘忽, 更可见画家功力所聚。
•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 蜩蝮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 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 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 所见,如兎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 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 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 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 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 竹乎!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中国花鸟画发展概况
• 中国花鸟画的题材不仅仅只局限于花和鸟, 鱼、虫、禽、兽、瓜果、蔬菜等都可以成为 花鸟画表现的题材。
以描写手法的 精工或奔放
工笔花鸟画
写意花鸟 画
• 早期:见于器皿及墓室壁画上。 • 唐代:独立成科。 • 五代:徐黄异体。 • 两宋:繁荣时期。
• 元代:文人画。 • 明清:水墨写意。
• 王冕:墨梅
陈琳 《溪凫图》
钱选 《秋瓜图》 王冕 《墨梅图》
• 王渊(生卒年不祥), 字若水,号 轩,钱塘 人,擅画人物、山水、 花鸟。
• 《山桃锦鸡图》
幽篁戴胜图 赵孟頫
• 《秀石疏林图》 •笔墨风趣和艺
术趣味
•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 雪道人。 他主张“古意”和“书画同法”。
2.1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花鸟)课件-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01】

P42
五牛图 中国画 (手卷)纸本设色 20.8cm×139.8cm 韩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前秦宣昭帝苻坚时期,后历经北朝、隋朝、唐朝、 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
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1] 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
文化遗产。 [1] 莫高窟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 [2] 后加麦积山石窟称四大石窟。 [3] 2019 年8月31日,由敦煌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首映。
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1] 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
文化遗产。 [1] 莫高窟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 [2] 后加麦积山石窟称四大石窟。 [3] 2019 年8月31日,由敦煌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首映。
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1] 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
文化遗产。 [1] 莫高窟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 [2] 后加麦积山石窟称四大石窟。 [3] 2019 年8月31日,由敦煌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首映。
宋代花鸟画

马远白蔷薇图页
• 《白蔷薇图》页,南宋,马 远绘,绢本,设色,纵 26.2cm,横25.8cm。 • 画中的白蔷薇花朵硕大,枝 叶繁茂,光彩夺目。画家以 细笔勾出花形,用白粉晕染 花瓣,以深浅汁绿涂染枝叶, 笔法严谨,一丝不苟,画风 清丽活泼,颇具生气,代表 了南宋画院花鸟画的典型风 貌。
《李迪鸡雏待饲图》页,宋,李迪绘,绢本,设色,纵 23.7cm,横24.6cm。 图绘两只雏鸡一卧一立,面朝同一方向,屏气凝神,仿佛听 见母亲觅食的召唤,正欲奔去。画面描绘传神,将雏鸡嗷嗷 待哺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反映了温馨的农家情调。 画家用黑、白、黄等细线密实地描绘出雏鸡毛绒的质感,生 动地绘出鸡雏幼小可人的生动神态,体现了深厚的绘画功力。 此图为李迪晚年所画,构图极其简洁,无任何背景相衬,却 捕捉住了鸡雏回眸的刹那间神情,动人心弦。
赵佶梅花绣眼图页
• 《梅花绣眼图》页,宋,赵佶绘, 绢本,设色,纵24.5cm,横 24.8cm。 • 图中梅枝瘦劲,枝上疏花秀蕊, 一只绣眼俏立枝头,鸣叫顾盼, 与清丽的梅花相映成趣。此图虽 然景物不多,却颇为优美动人。 所绘梅花为宫梅,经过不断剪枝, 人工修饰痕迹较重。此种梅的画 法精细纤巧,敷色厚重,自有一 种富贵气息,这样的风格趣味为 宫廷所好尚,显然代表了皇家的 审美意味。
画面作对角线构图,主体禽 鸟雄鹰置于左上角枯枝巅, 俯首下视,紧盯着右下角的 锦雉。雉鸡张口鸣叫,正向 草丛中窜逃。斜线的呼应关 系和雉鸡奔向画外的动态, 营造出强烈的紧张气氛,扣 人心弦。画家着意刻画苍鹰 的眼、喙、爪三个关键部位, 目光圆瞪,钢喙如钩,爪尖 扣进树皮,既突出了鹰的凶 猛矫健秉性,又强调出捕捉 猎物时的力之凝聚和意念之 专注,可谓真实传神。雉的 形象也逼真如生,仓惶奔逃 的姿态,惊惧的目光,乍开 的羽毛,尤其是蹬出后腿又 收缩脚爪的动作,准确地刻 画出急于逃命又难脱厄运的 情状,可见作者体察生物及 其捕捉瞬间之动态的敏锐洞 察力和写生传神的高超表现 力。
浅析赵佶《芙蓉锦鸡图》的艺术特色

浅析赵佶《芙蓉锦鸡图》的艺术特色1. 引言1.1 赵佶《芙蓉锦鸡图》简介赵佶《芙蓉锦鸡图》是中国古代著名画家赵佶的一幅作品,描绘了一只栩栩如生的芙蓉锦鸡。
这幅画作不仅展现了赵佶高超的绘画技巧,更体现了他对于自然界万物的深刻观察和艺术创作的独特见解。
芙蓉锦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之物,象征着美好和吉祥,而赵佶通过这幅作品将它完美地表现了出来。
这幅作品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赵佶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对于形态、色彩和细节的精准把握,以及对于自然界的敏锐感知和深刻理解。
通过这幅作品,观者不仅可以感受到赵佶的艺术造诣,更能体会到他对于自然之美的独特领悟和表达。
赵佶《芙蓉锦鸡图》的问世,不仅丰富了中国绘画的艺术表达形式,更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艺术遗产。
2. 正文2.1 绘画风格特点赵佶的《芙蓉锦鸡图》在绘画风格上具有独特的特点。
赵佶擅长运用写意技法,其笔墨流畅自然,勾勒出芙蓉花和锦鸡的栩栩如生的形态。
他善于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使画面既有写实感又不失梦幻和艺术美感。
赵佶的绘画风格充满浓厚的装饰性,他善于在画面中加入繁复的花纹和装饰,使整个作品看起来色彩斑斓,富有层次感。
赵佶的画风充满了浓厚的民族风情,他常常以中国传统花鸟作为主题,展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赵佶的《芙蓉锦鸡图》在绘画风格上独具匠心,既传承了传统的写意画风,又展现了他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些特点使得他的作品在艺术界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2.2 色彩运用赵佶《芙蓉锦鸡图》在色彩运用上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赵佶善于运用明快的色彩搭配,使整幅作品充满活力和生机。
他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层次,使芙蓉花和锦鸡在画面中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视觉效果。
赵佶在色彩的运用上注重色调的协调和对比,使画面更加和谐统一。
赵佶在绘制芙蓉花的细节部分时,运用了细腻的色彩过渡和渲染,使花瓣的质感栩栩如生,令人留连忘返。
而在描绘锦鸡的羽毛上,赵佶则运用了明暗对比的手法,使羽毛的立体感更加突出。
中国古代花鸟画

牡 丹 蕉 石 图
明
徐 渭
为 什 么 画 家 不 用 色 彩 表 现 牡 丹 花 ?
墨葡萄图 明 徐渭
葡萄图 明 徐渭
徐渭的《萄葡图》,正是这种意义上的重要作品。此图纯 以水墨写葡萄,随意涂抹点染,任乎性情。画藤条纷披错落, 向下低垂。以饱含水分的泼墨写意法,点画葡萄枝叶,水墨酣 畅。葡萄珠的晶莹透彻之感,显得淋漓酣畅。此图将水墨葡萄 与作者的身世感慨结合为一。徐渭在画上自题诗曰: “半生 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 藤中。”从中可得知此图作于五十岁以后,一种饱经忧患、抱 负难酬的无可奈何的愤恨与抗争,尽情抒泄于笔墨之中。在徐 渭笔下,绘画不再是对客观对象的描摹再现,而是表现主观情 怀的手段。他又善于以草书之法入画,此幅用笔,似草书之飞 动。淋漓恣纵,诗画与书法在图中得到自如充分的结合。其画 面上所呈现的那种乱头粗服的美,较之元代画家的逸笔草草, 更具有一种野拙的生机力感。
暗香疏影图横幅 清 赵之谦
水仙图页 清 王翚
墨 荷 图 清
李 鱓
以写生为基础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
墨梅图 元 王冕
画家在作品中寄托了怎样的感情?
墨梅图 元 王冕
王冕字元章 号老村 又号煮石山人,是元代著名 画家和诗人,以画梅著名。这幅《墨梅图》是画家重 要的代表作品。一支含苞欲放的梅花,横斜在画幅中 间,劲拔的枝干有数尺之长。梅花洋溢着一种蓬勃的 生机,显得十分清新可爱。画面左上角有画家题诗: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 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画面通过一枝梅花和这首诗 吐露了画家的胸怀和理想。
丛竹图 清 郑燮
竹 石 图
清
郑 燮
牡 丹 松 石 图
清
中国古代花鸟画ppt完整版

中国古代花鸟的历史轨迹
• 萌芽:原始社会 • 确立:魏晋南北朝—唐代 • 重要发展时期 :五代 两宋 • 元 明 清的发展 • 小结
原始社会就已经萌芽
《人面鱼纹彩陶盆》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
花鸟画的正式确立是在唐代
韩干的《牧马图》
照夜白图 韩干 唐 代
韩混的《五牛图》
韩混的《五牛图》局部
现 实 中 的 荷 花 与 写 意 国 画 中 的 荷 花
现 实 中 的 樱 桃 与 写 意 国 画 中 的 樱 桃
“白眼向天”:是指清初画家朱耷多将鸟、
鱼画成翻白眼状,以此表达画家本人愤世嫉俗 的心情。
《 竹 石 图 》
任千立咬 尔磨根定 东万原青 西击在山 南还破不 北坚岩放 风韧中松
中国古代花鸟画的传统艺术特点
1)以写生为基础,从实际生活中撷取对象,并加以 艺术表现的优良传统。 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传统。把花 鸟的自然属性与人的品德相类比。比如“白眼向 天”和“四君子画”(梅、兰、竹、菊)。
中国花鸟画的分类
中国花鸟画 写意花鸟画 大写意花鸟画 小写意花鸟画
没骨花鸟画 工笔花鸟画 白描花鸟画 淡彩花鸟画 重彩花鸟画
•
朱 耷 清 《 荷 花 双 禽 图 》
的向肩小为荷穿成向画 表天敛禽一塘插基左面 情”羽,巨的三本上结 以的,均石空叶的斜构 一本虽单,间两架出以 贯色没足石进花势的一 之,有独上深,,荷枝 。 但“立栖;丰其花自 冷白,一下富中交右 清眼耸对方了又搭下
近现代的发展
• 吴 昌 硕 作 品
齐 白 石 作 品
中国古代花鸟画
本节课主要内容:
• 什么是古代花鸟画
• 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
• 古代中国花鸟画的类型 • 古代花鸟画的历史轨迹 • 小结和思考
中国古代花鸟画

徐黄异体:徐熙、黄筌
徐熙、黄筌是五代时期重要的花鸟画家。 对画风迥异的这两位画家,画史上有 “徐黄异体”、“黄家富贵,徐家野逸” 的说法;
黄筌
黄筌是西蜀宫廷画家,绘画题材是皇家园林中 的珍禽、瑞鸟、奇花异石,他的画法画风必须 符合帝王的喜好和审美趣味:富贵之气。 他的画法是先用细笔淡墨勾勒轮廓,然后用色 彩层层晕染,精工细作,设色华丽,颜色基本 盖住墨迹。(勾勒填彩)
墨葡萄图轴 明 徐渭 纸本墨笔 纵166.3厘米 横64.5厘米 故宫 博物院藏
墨点无多泪点多:八大山人
俗名朱耷,一生用了几十个号。来去诡秘,言怪 行奇; 他的画狂放夸张,怪癖冷逸。其题画诗更是幽隐 晦涩。 “国破家亡鬓总皤,一囊诗酒作头陀。横涂竖抹 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郑板桥
中国古代花鸟画
中国传统三大主要画科之三
花鸟画的含义
一般而言,花鸟画是以花卉、竹石、禽 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科。 外延小、内涵大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满地皆文章
鲜花是一种隐语,它传递爱的信息,它 祝福人们幸福美满,健康长寿; “我向前走去,但我一看到花,脚步就 慢下来了。”(但丁)“只恐夜来花睡 去,故烧高蜡照红妆。”(苏轼) 鸟是人类的朋友,我国有许多关于鸟的 传说
郑板桥
又名郑燮。画梅、兰 竹、菊、松、石,精 兰、竹,擅长水墨, 极少设色。
《墨竹图》
《丛兰图》
荆棘丛兰图卷(局部一) 清 郑燮 纸本墨笔 纵31.5厘米 横508厘米 南京博 物院藏
把真、草、篆、隶四 种书体融合一体,自 称“六分半书”。
《我轻轻地敲门——纪念上海画家吴昌硕、 任伯年、虚谷、蒲华》(现代 俞晓夫)
四川博物院藏元代花鸟画赏析

四川博物院藏元代花鸟画赏析作者:***来源:《收藏家》2021年第07期元代花鳥画上承宋代,下启明清,有工整细致的一面,也有率意写性的一面。
元代的细笔花鸟画相对宋代最工致的作品显得略“粗”,笔触更松动;但相较大多明清工笔花鸟而言,又不觉其“粗”。
其细笔花鸟以精谨劲道的线条为轮廓,晕染施色,应物象形,兼得其神,继承了宋画院的遗风。
四川博物院收藏有几幅元代花鸟画,它们有的工细,有的工中带写;有的严谨细致,有的笔墨洒脱;有的为水墨,有的为设色,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体现了时代特征,呈现出不同个性。
其中《林原双羊图》(图1)就是继承宋画“写真”传统的作品。
从广义上讲,花鸟画中的动物,除了禽鸟类还包括走兽类。
元蒙统治者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就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牧区,羊成为画家笔下常见的表现对象也在情理之中。
宋元时期不乏以牲畜为主题的画作,画羊者并不鲜见。
例如南宋陈居中《四羊图》(图2)、赵孟頫《二羊图》(图3)、元佚名《寒林牧羊图》等,皆为精品;川博藏佚名《林原双羊图》也是一幅难得的佳作。
陈居中《四羊图》的羊、树木、坡石显然带有意笔,并非宋代花鸟中最工细的一路,赵孟《二羊图》自题:“余尝画马,未尝画羊。
因仲信求画,余故戏为写生,虽不能逼近古人,颇于气韵有得。
”赵孟頫自言“写生”,故二羊造型准确生动,形神兼备,同时还富有气韵。
同样,《林原双羊图》亦秉承宋花鸟中细致写真的传统,并力求传神。
该画为纨扇面,绘岸上原野平远,溪岸有树数株,双羊在树下吃草。
竹与细草均用双勾,设色时考虑到了叶的向背、弯曲。
树木古意盎然,树干樗曲,无一直笔,树枝为李郭一派的蟹爪枝。
溪流曲折蜿蜒,远水微漾涟漪,二羊彼此呼应,如在私语,毛色细柔,栩栩如生,设色一白一花,与深色背景对比鲜明。
描绘双羊的笔法细腻婉转,刻画树木则古虬有力,柔和与苍劲形成对比,造成强烈视觉冲击,反衬出羊温柔的特性。
此画无款识,仅钤有收藏印三方,一为朱文方印“刘氏春禧所藏”,一为朱文方印“忠”,一印模糊不可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花鸟画欣赏(教案设计)
一、授课课题:中国古代花鸟画欣赏
二、授课时间: 2课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中国花鸟画的发展脉络,绘画传统和欣赏评论方法。
2、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分析评论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绘画传统,写生的绘画传统,让学生体会画家细致观察生活一丝不苟的创作精神。
托物言志的绘画传统,使学生了解画家的志向,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中国花鸟画的发展脉络,绘画传统和欣赏评论方法。
五、教学难点:教学生评论欣赏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和所学的中国画知识,自主分析评论。
六、课业类型:讲授
七、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法,提问法
八、教具学具:教材,ppt
九、板书设计:1上课要求
十、教学过程:
第一课
导入: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动画《螳螂捕蝉》
提问:1.同学们欣赏完这段动画片有什么感受呢?(美、生动)
2.动画中都画了些什么?
(引出花鸟画的题材——以描绘花卉、竹石、鸟兽、虫鱼为主题。
)
中国画中以花卉虫鸟为绘画内容称为花鸟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移情草木——中国花鸟画
课程内容:
一、中国花鸟画的写生传统:
1中国花鸟画萌芽于工艺美术的纹样上(古代大量工艺美术品上,都经常出现花木鸟兽、虫鱼、龙凤等纹样。
)
2唐代---花鸟画成为独立画科。
问题1:欣赏韩滉《五牛图》看看他们是什么动作?
——步者、屹者、正踌而鸣者、顾而舐者、翘首而驰者。
总结:结构准确,造型生动,形貌真切。
写实技巧高超,画风工整朴实。
源于画家对自然的细致观察——花鸟画写生为基础的传统。
问题2:画家表现了牛的什么特性?——强健、有力、沉稳而又行动迟缓的形体习性特征。
总结:写生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表现出花鸟虫兽的生命力极其各不相同的特性。
3北宋
问题:猜猜这只蝴蝶是真是假?
这是赵昌所画的《写生蛱蝶图》花卉用笔简率,变化自然。
蝶用笔精确。
北宋---北宋后期,由于宋徽宗赵佶对绘画的特殊爱好,建立画院,倡导写生,花鸟画进一步向工笔写实发展,笔法工整细腻,使工笔花鸟画达到颠峰水平。
4南宋
南宋小品画出现一草一花、一鸟一鱼、数枝秋草、一湾流水、一瓶花卉题材小不见奇。
但精心工巧没有一丝疏忽。
对生命的尊重。
追求意趣,画面雅致。
林椿《果熟来禽图》——作品风格在布局造型上在写生的基础上,更注重生命力和情趣的表现。
小鸟有欲飞之态。
技法更为生动。
通过小景小趣,反应出大的自然观是最高的一种境界。
二、中国花鸟画托物言志的传统:
元代
提问思考:《墨梅图》王冕元,寻找发现花鸟画的另一个传统是什么?
提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花鸟画的第二个传统传统,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为目的。
托物言志——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生活的遭遇,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
通过有生命力和象征性的花鸟形象表达画家寄托在花鸟之中的情感和理想。
明清
花鸟画,是发展变化的,到了明清时期。
更多的强调抒情言志。
明代徐渭为代表的水墨大写意花鸟兴起后,花鸟画在造型上就不再拘泥物象的形似。
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似与不似”。
欣赏徐渭《墨葡萄》——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徐渭一生坎坷怀才不遇,墨葡萄轴,用大块的水墨点积而成,酣畅淋漓。
此图构图奇特,信笔挥洒,似不经意;豪放泼辣的水墨技巧造成动人的气势和葡萄晶莹欲滴的效果。
用笔墨发出自己的感慨和愤怒。
正是比喻自己像野葡萄一样被抛在野藤里。
人们说,这张画的墨点就如同徐渭辛酸的泪珠。
第二课
一作品欣赏的方法
提问:“美术作品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 /“美术欣赏过程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呢?” /“那美术欣赏的过程是谁在动?” /“是欣赏者的什么在动?”
——美术欣赏活动首先需要欣赏者具备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情感。
方法:①从分析形式和形象入手。
②对内容的感受体验、理解。
③对内涵的研究和领悟。
二分析举例:齐白石《虾》
①形象——描绘的是一群活泼的河虾。
虾体透明,虾须柔软富有弹性,像在不停的摇动。
身躯也好似随着水流屈伸游动。
此画和真虾还是有些不同的,真虾眼睛小一些,这里用重墨突出;真虾后腿很多,画中提炼为四五只;画中没画水,用白纸幻化成一泓清水。
②内容——一群虾自由自在的竞游,充满生命活力。
画家笔墨浓淡刚柔,富有节奏和情趣。
③内涵——体验到一种生命的跃动,领悟作者发自内心对自然的爱和赞美,对生命的颂扬。
笔墨节奏中蕴含着画家内心深处的生命力。
使人心灵受到向上的冲击。
三欣赏评述练习 25分钟
用所学的欣赏评述的方法对比分析:宋代李迪《鸡雏待饲图》、八大山人《鹌鹑图》、齐白石《鸳鸯图》
背景提示:
1北宋中期多数画家主张写生。
生动传神,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
工笔画
2朱耷是明朝献王朱权的九世孙,顺治五年(1648年)22岁削发为僧,顺治十年(1653年)在弘敏门下为徒。
从此开始他的艺术生涯。
写意画
3齐白石现代画家
从以下四点分析:
1形象姿态分析鸟的形态、神态性格。
2形式、用笔、墨色找不同
3自己融入画面,对内容理解体验。
4联系作者性格人生态度、时代背景领悟内涵意蕴。
•总结:
•李迪《鸡雏待饲图》张嘴嘶叫,等待饲喂。
迫不及待的神情生动惹人喜爱。
黑白黄三色勾出丰润羽毛。
•鸟多是一幅傲慢倔强的姿态,耸背取颈怒目圆睁。
对鸟的眼睛都作了夸张特别处理,眼睛很大,甚至画成方形,眼珠向上看,显出白眼看人的神态。
表现出他对异族统治的蔑视和仇恨。
构图上以少胜多,笔墨精炼。
造型遣貌取神,夸张变形,突出物象特征。
形神意趣十足。
两只鸟对立别无它物空间开阔,布局别具匠心,生趣盎然。
用笔放纵不加装饰,单一墨色处理直接显露朴素之美。
朱耷是时代背景造成的个性心理影响下形成的孤傲的性格杰出的风格独异的艺术之果。
•《鸳鸯图》美好祥和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