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花鸟画概况

合集下载

关于花鸟画的名词解释

关于花鸟画的名词解释

关于花鸟画的名词解释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它以花卉和禽鸟作为主要表现对象,通过绘画技法和艺术手段,传达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

花鸟画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历史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绘画风格和传统画派。

一、花鸟画的起源花鸟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早在墨绘时期,人们就开始用简笔画的方式表现出花鸟形象。

随着绘画技法的发展演变,花鸟画渐渐形成了独立的绘画门类,并逐渐受到重视和赞誉。

唐代以后,花鸟画开始在宫廷中得到推崇,成为皇家贵族和文人墨客喜爱的艺术形式。

二、花鸟画的意境花鸟画以自然界的花朵和鸟类为主题,通过艺术手法和意象表达画家对自然界的独特感悟和领会。

花鸟画追求形神兼备,力求在细腻的线条和色彩中呈现出花卉和禽鸟的真实面貌。

同时,花鸟画也注重表现自然界的生命力和生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灵动的构图,传达出花鸟的美好姿态和灵动的动态。

三、花鸟画的绘画技法花鸟画是一门较为高难度的绘画形式,需要画家具备精湛的绘画技法和丰富的知识背景。

常见的绘画技法包括写意、工笔、水墨等,每种技法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写意花鸟画追求笔墨的简练和意境的深远,通过略带狂放的笔触勾勒出花鸟的轮廓和神态。

工笔花鸟画则力求细腻入微,通过细致的描绘和精确的笔墨表达出花鸟的细节和纹理。

水墨花鸟画则更加注重以墨色勾勒出花鸟的形态和神韵。

四、花鸟画的画派花鸟画历经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多个著名的画派。

如明代的吴门画派,它以写意花鸟画立派。

黄山画派则注重山水与花鸟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

清代的经典画派如“四王游艺”中的文苑四家,分别是文徵明、仇英、唐寅、朱耷,他们各自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对花鸟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花鸟画的传承与发展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有着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现代花鸟画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和创新理念,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绘画风貌。

中国花鸟画研究院等专门机构的成立,为花鸟画的研究和推广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和保障。

中国古代花鸟画ppt课件

中国古代花鸟画ppt课件

《人面鱼纹彩陶盆》
花鸟画的正式确立是在唐代
韩干的《牧马图》
照夜白图 韩干 唐 代
韩混的《五牛图》
韩混的《五牛图》局部
五牛图(局部)
黄荃《珍禽图》
徐熙:五代南唐杰出画家。江宁(今南京)人
。一作钟陵(今江西进贤)人。出身于”江南名
族”。生于唐僖宗光启年间,后在开宝末年(公
元975)随李后主归宋,不久病故。一生未官,
崔白《寒雀图》
28
宋徽宗(1082一1135年),姓赵名佶,在中国画史上,是位杰出的画家
。书法“瘦金体”,影响颇大。他的绘画有两种格调。一是精工富丽的黄 (筌〕派传统,如他临张萱的《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
以及他自创的《瑞鹤图》、《英蓉锦鸡图》、《听琴图》等作品,均 可以看出他用笔精细,充分表现艳丽富贵情调,对画院画家影响很深;二 是用水墨渲染的技法,不太注意色彩,崇尚清淡的笔墨情趣。其名作还有 《柳鸭芦雁图》、和纯用水墨表现的《斗鹦鹉图》。他的艺术成就最高的 是花鸟画。他画鸟,用生漆点睛,高出纸素,几欲活动。现存的作品,如 《腊梅山禽》和《杏花鹦鹉》,均用笔精炼准确,腊梅、萱草和杏花,均 形象生动。
30
赵 孟 坚 《 墨 兰 图 》
苏 轼 《 枯 木 怪 石 图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南宋
李迪,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生卒年不详。北宋宣和年间他任职
画院授成忠郎。南宋绍兴年间,他复任画院副使。李迪擅画花鸟、竹石、 画犬亦佳。长于写生。传世作品有《风雨归牧图》、《雪树寒禽图》、《 枫鹰雉鸡图》。
《 枫鹰雉鸡图》 李迪 立轴 绢本 设色纵189.4厘米 横210厘米 北京故 宫博物院藏 此图为宋画中罕见的作品,图绘坡石竹丛中一棵古枫拔地而起 ,枯枝上一只凶猛的苍鹰正向下怒视着一只仓皇逃窜的雉鸡。画面上的山 石树干比值粗重,辅以水墨皴染,其阴阳向背,都交待得十分清楚。树上 的枝叶疏密有致,层次鲜明。枫叶、竹、草、皆以双钩绘出,略加点染。 鹰、雉的羽毛描绘精细;鹰之蓄势待发与雉鸡的仓皇胆寒,刻画得十分准 确生动。整幅画面给人以严谨结实、气魂宏伟之感。

中国花鸟画发展历程

中国花鸟画发展历程

中国花鸟画发展历程中国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陶器、丝绸以及彩陶上的图案。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花鸟绘画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唐代。

唐代是中国花鸟画的起源时期。

唐代的花鸟画作品主要通过壁画和绢画传世。

这些作品以细腻的线条表现植物的形态和轻盈的笔触描绘鸟类的姿态,非常注重传神表达。

随着时代的发展,唐代的花鸟画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成为后世花鸟画的重要基石。

宋代是中国花鸟画发展的高峰时期。

宋代的花鸟画作品以笔法细腻、构图丰满为特点。

在绘画技巧上,宋代花鸟画家注重写生,追求精细,力图还原自然的细节和色彩。

宋代画家郭熙更是在花鸟画的构图和笔法上做出了突破性的创新,使花鸟画的表现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元代是中国花鸟画的一个重要时期。

元代花鸟画家刘松年和赵孟俯的作品成为了元代花鸟画的代表作。

他们借鉴了宋代传统的绘画技巧,同时又加入了更多寓意和表达,使花鸟画更加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元代的花鸟画作品不仅注重外形的写实性,还加入了更多的意境和情感,使得作品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

明代是中国花鸟画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时期。

明代的花鸟画家文征明和唐寅是这个时期中国花鸟画的代表人物。

他们的作品充满了生气和活力,通过运用鲜明的色彩和快捷的笔触,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明代的花鸟画风格多样,有富有气韵的工笔花鸟画,也有精湛的写意花鸟画。

明代的花鸟画家们通过不同的绘画方式,使花鸟画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更加丰富多样。

近代以来,中国花鸟画在现代艺术的影响下,进一步发展壮大。

继承了传统花鸟画的精髓,并加入了更多的创新元素,使得花鸟画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加多样化和时尚化。

同时,中国花鸟画也在国际舞台上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和关注,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传承和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起来,中国花鸟画经过多个朝代的发展,在形式和技巧上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中国花鸟画赏析-----先秦至两汉

中国花鸟画赏析-----先秦至两汉

中国花鸟画赏析-----先秦至两汉早在远古时期,我国智慧的先民就在彩陶上描绘着花、鸟、虫、鱼的纹样,是花鸟形象的早期表现。

这些作品充满了神秘色彩,遗留着图腾崇拜的气息。

此后,商周青铜器上出现的优美纹饰,朴拙造型,已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对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花鸟虫鱼的情感认知和审美取向的形象表现。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瓦当、青铜镜上以浮雕和刻线的手法所创造的花鸟纹饰,是从工艺品走向绘画形式的重要一步。

秦汉乃至魏晋以前,花鸟画多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

这些作品或是带有较多的装饰性,或是主要表现人物生活环境。

但从出现时间之早和数量之多,足可以看出我国先民和画家们对草木鸟兽的特殊挚爱。

本篇精选了如《彩陶钵绘鸟纹》、《木案画朱雀图》等代表了先秦至两汉时期较高成就的花鸟画作品,让您在欣赏这些画在原始的彩陶、漆器或木案上的花鸟画同时,感悟我国花鸟画萌芽期画匠们的杰出造诣。

木案画朱雀图木案画朱雀图东汉木质彩绘案长53.5 X宽40厘米甘肃省博物馆藏木案正面中间为白色作底的长方形画面,四周为深灰色。

画面中央以黑和土红两色绘一朱雀展翅欲飞,用笔流畅,造型严谨。

木案背面有墨线画的朱雀、仙鹤、松鼠和云纹等图像,随意杂列,应是正面木案画的画稿。

画稿的出现和使用,是画工技艺发展的标志之一。

漆面罩彩绘鸟兽云气图漆面罩彩绘鸟兽云气图西汉木胎彩绘纵70 X横43.5厘米扬州市博物馆藏此漆面罩是死者罩面所用,主体呈正方形,外壁绘有鸟兽云气图,画面以云纹为主,动物为辅。

云纹飞扬流畅,极富动势,飞禽走兽风格写实,形态各异,极为生动。

此作品1985年出土于江苏扬州市郊。

漆壶彩绘马图漆壶彩绘马图秦木胎漆绘壶高22.8 X宽24.2厘米湖北省博物馆藏漆扁壶于I 9作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秦墓出土,木胎黑漆,一面画奔马飞鸟图,另一面绘牛。

鸟马主次分明,都用褐漆平涂,红漆单线勾勒,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朱雀白虎(曾侯乙墓内棺漆画)朱雀白虎(曾侯乙墓内棺漆画)战国木胎漆绘棺侧纵132 X横249厘米湖北省博物馆藏1978年5月出土于湖北省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时代为战国早期。

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历程

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历程

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历程中国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分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发展。

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古代的甲骨文和彩陶时期,经历了宋代的鼎盛、明清的发展和现代的创新。

下面将从这几个时期来详细介绍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历程。

甲骨文和彩陶时期,是中国花鸟画的起源阶段。

在这个时期,人们通过在甲骨或彩陶上绘制鸟兽花草的形象,来表达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表达。

这些绘画作品简洁而生动,描绘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界的景象的认知。

进入宋代,中国花鸟画开始迎来了一个高峰时期。

宋代花鸟画家以岳飞、郭熙、李唐等为代表,他们的作品充满了韵味和灵气。

宋代花鸟画家注重对自然界的细腻描绘,追求形神兼备,力求捕捉自然界万物的真实表情和气息。

他们运用笔墨的技法,使得画面更具生动感和立体感,绘制出了形态各异的花鸟形象。

明清时期,中国花鸟画进一步发展壮大。

明代花鸟画家以唐寅、仇英、徐渭等为代表,他们在继承宋代花鸟画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个人风格和创新元素。

他们的作品更加注重对花鸟的生动表现,追求形态和色彩的变化,使得画面更加细腻多样。

清代花鸟画家以八大山人、郑板桥、石涛等为代表,他们在继承明代花鸟画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描绘,力求追求写实和创新的完美结合。

进入现代,中国花鸟画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创新。

现代花鸟画家以齐白石、徐悲鸿、邹韬奋等为代表,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花鸟形象的表现和审美价值的追求。

他们大胆尝试新的绘画风格和技法,使得花鸟画在现代艺术领域中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现代花鸟画作品不仅忠实地再现了自然界的美丽和神秘,还融入了艺术家对生活、情感和哲理的深刻思考和表达。

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历经千年的演变和创新过程。

从甲骨文和彩陶时期的简洁形象,到宋代的高峰时期,再到明清时期的发展壮大,以及现代的创新和变革,每个时期都对花鸟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之一,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和审美情趣。

中国花鸟画简介

中国花鸟画简介
中国花鸟画简史
当时出现了许多天才画家,独创了许多画法。如吴道子、阎 立本等的人物画;李思训、王维的山水画;还有韩斡的画马, 戴嵩的画牛,边鸾的写意花鸟等都有许多杰出的作品。在论 画方面,也有独创之处,如张彦远著的“历代名画记”阐述 了中国绘画的艺术;张操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确定了 中国绘画创作方法颠扑不破的绘画法则。
中国花鸟画简史
花鸟画自从五代徐熙、黄筌之后,它的势力已经可以和山水、 人物鼎立为三。到了宋朝,人物画渐趋衰落,而花鸟画同样的 和山水画欣欣向荣。黄派以勾勒填彩画法,成为院体的标准。 徐派以迭色渍染画法,成为在野的领袖。他们这们细致有力的 花鸟写生画法,在当时有了很大发展。徐、黄两种画派之外, 又有赵昌的写生画法,重视了对于自然界物象的直接观察,由 于他专重写生,所以自号“写生赵昌”。
龙凤仕女图(帛画) 战国
在近年出土的,以1954年在河北汉墓中的壁画, 色彩鲜明,形象生动,最足以证明汉画的卓越成就。 还有山东的武梁祠石刻,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汉代艺 术作品。汉代壁画石刻的内容,大都是战争、狩猎 的情形和歌功颂德的人物画,通过壁画石刻,我们 可以了解当时人民的现实生活。后来因为佛教输入, 画风受到剧烈的变动,影响后代和人物画的兴盛。
中国花鸟画简史
画种也分得极细,有道释、人物、宫室、番族、 龙鱼、山水、畜兽、花鸟、墨竹、蔬果等许多种类。 不过院画必须严格遵守绘画法则,因此创作活动受 了一定的限制。还有考选画家,多取古诗为题目, 所以画中多含诗意,这亦是中国绘画从礼教化转向 文学化的一个最大原因。
中国花鸟画简史
同时受了当代学术思想变迁的影响,绘画不仅注意于似和 色彩,并且趋重于气韵理趣,画法亦跟着改变,无论山水、 人物、花卉,都由着色改为水墨。山水画从前代王维已开水 墨之端,到了宋朝,水墨和淡着色画法达到特别巨大的发展。 花卉画由敷彩艳丽变成幽雅淡远。人物画多白描画法,只注 意笔情墨趣。

花鸟画发展历程

花鸟画发展历程

花鸟画发展历程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起源于古代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下面将为您介绍花鸟画发展的主要历程。

花鸟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最早可追溯到商代的青铜器和战国时期的丝绸。

这些艺术品上的装饰图案中,含有一些花卉和鸟类的形象,显示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热爱和追求。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花鸟画开始独立成为一种独立的绘画题材。

这个时期的花鸟画以线条简练、色彩单一、构图简洁为特点,注重描绘花卉和鸟类的形态特征。

例如,曹全碑的《花鸟图轴》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唐宋时期的花鸟画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在唐代,花鸟画在宫廷和士大夫阶层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唐代的花鸟画家以笔精墨妙、技法高超著称。

唐朝画家董源的《十二月令图》、吴道子的《三骥图》等作品,成为了唐代花鸟画的经典之作。

宋代花鸟画的发展可谓是登峰造极。

宋代画家以注重写实、追求细腻的表现手法著称。

这个时期的花鸟画作品不仅在表现上更加细致入微,而且更加注重形神兼备。

宋代画家范宽的《苍鹰图》、马远的《葵花鹰图》、刘松年的《乌鸦图》等作品,都成为了花鸟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明清时期,花鸟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明代花鸟画家注重研究民间画家的表现技法,加入了更多的写意元素,使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清代花鸟画家主要继承了明代的画风,但也有独具个性的创作。

这个时期,花鸟画家扬贵珍、郑板桥等都取得了杰出成就。

近现代的花鸟画呈现出更多样态。

改革开放后,中国传统绘画开始与国际艺术接轨,花鸟画也开始吸收西方绘画的技法和风格,创作出更加多样化的作品。

现代花鸟画家如郝金杰、赵朴初、陈洪绶等,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绘画技巧,使中国花鸟画在国际艺术舞台上崭露头角。

总的来说,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装饰图案到现代的多样化创作,花鸟画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人类对自然界的热爱,也展示了中国画家们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花鸟画发展历程

花鸟画发展历程

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重要门类,起源于古代,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丰富的艺术风格。

以下是花鸟画的发展历程的主要阶段:
1. 古代绘画起步: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的绘画就有了雏形,但真正的花鸟画起步较晚。

随着绘画技法的逐渐成熟,唐代(618-907)出现了一些描绘花卉的作品,标志着花鸟画的初步发展。

2. 宋代的繁荣:
-宋代(960-1279)是花鸟画发展的繁荣时期。

画家们开始注重描绘花卉、鸟类的形态特征,追求写实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赵伯驹、徐渭等画家在这个时期创作了一系列杰出的花鸟画作品。

3. 元明时期的变革:
-元代(1271-1368)花鸟画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画家们开始注重用笔法表现意境,有了更多的表现手法。

明代(1368-1644)的花鸟画有了更多的题材和表现手法,画面更为生动、多样。

4. 清代的传承与创新:
-清代(1644-1912)花鸟画的传统得到了继承,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创新。

画家如石涛、郑板桥等人在花鸟画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形成了不同的画风。

5. 近现代的继承和创新:
-近现代以来,花鸟画在传承传统的同时,也接受了一些西方绘画的影响,呈现出更多的创新。

中国现代花鸟画家如徐悲鸿、齐白石等人,将西方绘画技法融入花鸟画,形成独特的风格。

6. 当代花鸟画:
-在当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化,画家们不仅在传统纸绢上进行创作,还通过多种媒介和技法进行实验和创新,展现了花鸟画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广阔前景。

花鸟画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中国绘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和创新,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品赏析
《荷花双禽图》画面结构以一枝自左下向上斜出的荷叶和另一枝 自右下向左上斜出的荷花交搭成基本的架势,其间又穿插三叶两 花,丰富了荷塘的空间进深;下方为一巨石,石上栖一对小禽, 均单足独立,耸肩敛羽,虽不作“白眼向天”的本色,但清冷的 表情一以贯之。画法随意点,点、线、面的安排似不经意而无懈 可击,直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荷梗拉得极长,而略无飘忽, 更可见画家功力所聚。
•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 蜩蝮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 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 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 所见,如兎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 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 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 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 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 竹乎!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中国花鸟画发展概况
• 中国花鸟画的题材不仅仅只局限于花和鸟, 鱼、虫、禽、兽、瓜果、蔬菜等都可以成为 花鸟画表现的题材。
以描写手法的 精工或奔放
工笔花鸟画
写意花鸟 画
• 早期:见于器皿及墓室壁画上。 • 唐代:独立成科。 • 五代:徐黄异体。 • 两宋:繁荣时期。
• 元代:文人画。 • 明清:水墨写意。
• 王冕:墨梅
陈琳 《溪凫图》
钱选 《秋瓜图》 王冕 《墨梅图》
• 王渊(生卒年不祥), 字若水,号 轩,钱塘 人,擅画人物、山水、 花鸟。
• 《山桃锦鸡图》
幽篁戴胜图 赵孟頫
• 《秀石疏林图》 •笔墨风趣和艺
术趣味
•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 雪道人。 他主张“古意”和“书画同法”。
边景昭《双鹤图》
• 林良(1426— 1495),字以善, 广东南海人。花 鸟画史上具有转 折意义的重要人 物。后人称其为 写意花鸟画的开 拓者。 • 其绘画的特色表 现为笔法豪放简 括,水墨苍劲浓 重,挥洒随意而 不失法度。
• 《灌木集禽图》局部
•吕纪《桂菊山禽图》
•吕纪《残荷鹰鹭图》
• 徐渭(1521-1593),字文清,后改字 文长,别号青藤、天池、田水月等, 山阴人。他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文学艺 术家,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名画家之一。 徐渭多才多艺,在书画、诗文、戏曲 等领域均有很深造诣,且能独树一帜, 给当世与后代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一 改因袭模拟之旧习,喜用泼墨勾染, 水墨淋漓,重写意慕生 ,不求形似 求神似,以其特有之风格,开创了一 代画风。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 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公认为青 藤画派之鼻祖。所著有《徐文长全 集》、 • 《徐文长佚草》及杂剧《四声猿》, 戏曲理论《南词叙录》等。

郎世宁

郎世宁,意大利人,画家兼建筑学家,生于 1689年,卒于1766年。清康熙五十四年( 1715)随牧师来中国传教,后被召入内宫为 画院供奉,曾参与增修圆明园。他经历了康熙 、雍正、乾隆三朝,画法中西结合,大多以西 洋畫法突出明暗,略參中法,以寫實為工,頗 得皇家青睞。 擅长写生工笔画,人物花卉, 尤以画马为最著名。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唐代:
• • • • 薛稷:鹤 边鸾:鸟、牡丹 韩幹:马 韩愰:牛
• 韩幹《牧马图》
韩滉《五牛图》
徐黄异体
• 谚云:黄家富贵徐熙野逸。此不惟各 言其志,亦耳目所得,得之手而应之心 也。黄筌与其子居寀,始事蜀为待诏, 筌累迁如京副使。既归朝,筌为宫赞, 居寀服旧职,皆给事禁中,多写禁御所 有珍禽瑞鸟、奇花怪石。徐熙江南处士, 志节高迈,放达不羁,多状江湖所有汀 花野竹、水鸟渊鱼。二者春兰秋菊,各 擅重名,下笔成珍,挥毫可范。 宋 郭若虚
• 管道昇(1262—1319) 字仲姬,古代最有名的 女画家之一。
• 《竹石图》
明代花鸟画
• 明代前期:院体(工整艳丽) 边景昭《双鹤图》 孙隆《花石游鹅图》 林良:长于水墨写意,善画鹰 《雄鹰八哥图》、《双鹰图》 吕纪《桂菊山禽图》《残荷鹰鹭图》 • 明代中叶:写意 陈淳:号白阳山人 《秋葵图》《山茶水仙图》 “白阳青藤” 徐渭:晚号青藤 《杂花卷》《黑葡萄图》 周之冕:“勾花点叶体”
• 汪士慎 • 金农
• 黄慎
• 高翔 • 李鱓 • 李方膺 • 罗聘 • 郑燮
•《花卉图》 《春风三友图》 •《鳜鱼图》
•《双猫图》 •《梅花图》 《墨梅图(之二)》 •《梅花图(之一)》
郑燮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 ,江苏兴化人。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 ,后被诬罢官回乡,在扬州卖画为生。诗 书画皆精,影响极大。工于兰竹,尤精墨 竹。主张继承传统“学三撇七”,强调个 人“真性情”、“真意气”,多借画竹抒 发心志。所画墨竹,挺劲孤直,干湿并用 ,布局疏密相间,以少胜多。重视诗文点 题,并将书法题识穿插于画面之中,形成 诗书画三者合一的效果。传世代表作品有 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 物馆等处的《墨竹图》轴、《兰竹图》轴 等。有诗文集行世。 工书法,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自称〖六 分半书〗
林椿果熟来禽图页之棕头鸦雀
宋徽宗《桃鸠》图之红翅绿鸠
疏荷沙鸟图之鹡鸰
柳枝黄鸟图之黄鹂
枇杷绣眼图页 之绣眼
林椿果熟来禽图页之棕头鸦雀
宋徽宗《桃鸠》图之红翅绿鸠
疏荷沙鸟图之鹡鸰
柳枝黄鸟图之黄鹂
枇杷绣眼图页 之绣眼
晴春戏蝶图之蝴蝶
曾云巢草虫
• 徐渭(1521—1593), 字文长,号天池山人, 浙江山阴人。闲 笔 独 底 立 抛 笔法激情奔放,墨气淋 明 书 闲 漓。有所谓的“无法中 掷 珠 斋 有法”、“乱而不乱” 野 无 啸 等写意画特点。
半 生 落 魄 已 藤 处 晚 成 中 卖 风 翁 。 , 。 ,
• 《墨葡萄图》 《榴实图》 《河蟹图》
徐渭,字文长。不幸的遭遇,使他对当时混乱、腐败的社会激愤不满,他以犀利的笔墨, 用揶揄讽刺,嬉笑怒骂,旁敲侧击,含沙射影的笔调发泄心头的激愤。他不拘程式,用笔恣 肆狂放,泼墨汪洋淋漓,作品透出 “不求形似求生韵”的意境。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法,说 明了当时的“文人画”已经走向成熟,这一成就对于后来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杂花图》全卷共十幅,画四季花果、树木十三种,洋洋洒洒,一气呵成。丰润的牡丹、 淋漓的荷叶、皎洁的白莲、孤傲的秋菊、厚实的石榴、挺俏的梅花、萧疏的竹叶,疏疏密密、 虚虚实实、浓浓淡淡、轻轻重重所形成的墨的旋律,使人心旷神怡。
宋曾云巢无疑工画草虫,年愈迈愈 精。或问其何传,无疑笑曰:此岂有法 可传哉。某自少时取草虫笼而观之,穷 昼夜不厌,又恐其神之不完也,复就间 观之,于是始得其天。方其落笔之时, 不知我之为草虫耶,草虫之为我也。此 与造化生物之机缄盖无以异,岂有可传 之法哉!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雅士游艺
胸有成竹
《 竹 石 图 》
赏析
• 《竹石图》乃徐渭佳作之一,画中竹石湿 润蓊郁,画家在半生的纸上,运用娴熟的 草书笔法任情挥写,充分显示出驾驭水墨 技巧的功力,特别是那块以淡墨染面、浓 墨积阴的石头,更见玲珑剔透。画上自题 诗云:“纸畔濡毫不敢浓,窗前欲肖碧玲 珑。两竿梢上无多叶,何自风波满太空?”

清代花鸟画
黄筌 写生珍禽图
徐 熙 雪 竹 图
两宋:繁荣时期
• • • • • 崔白:野情野趣(败荷凫雁) 赵佶:宫廷花鸟画 文同:墨竹 扬补之:墨梅 法常:写意花鸟画
写生赵昌
• 赵昌者,汉州(今四川省广汉市)人,善画花。每晨朝露 下时,绕栏槛谛玩,手中调采色写之。自号写生赵昌。平 生至意精思,一发于画,故其画为工,而能名于世。又有 王有者,汉州卒也。 州将每令赵昌画则遣有服事供应之。 久,其画遂亚于昌。其为人亦精洁有巧思,非卒之流辈也。 东斋记事 宋 范镇
牧谿水墨
谢赫六法
• 虽画有六法,罕能尽该。而自古及今, 各善一节。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 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 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 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古画品 录》
• 李迪 • 吴炳 • 法常
《老松八哥图》
《风雨归牧图》 《竹雀图》
元代:水墨写意花鸟画
聚瑞图
八骏图
据传古代周穆王有八匹良 骏,一说是赤骥、盗骊、白义、 逾轮、山子、渠黄、华骝和绿 耳(见《穆天子传》);另一 说为“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绝 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 越飞禽;三名奔宵,夜行万里; 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逾 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 形十影;七名腾雾,乘云而奔; 八名挟翼,身有肉翅,”(见 《拾遗记》)周穆王曾经驾驭 这八匹骏马遨游西方。
徐 渭 《 墨 萄 葡 图

赏析
• 徐渭的《萄葡图》,此图纯以水墨写葡萄,随意涂抹点染, 任乎性情。画藤条纷披错落,向下低垂。以饱含水分的泼 墨写意法,点画葡萄枝叶,水墨酣畅。葡萄珠的晶莹透彻 之感,显得淋漓酣畅。可看作是文入画中趋于放泼的一种 典型。作画状物不拘形似,仅略得其意,重在寄兴遣怀。 此图将水墨葡萄与作者的身世感慨结合为一。徐渭在画上 自题诗曰: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 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从中可得知此图作于五 十岁以后,一种饱经患、抱负难酬的无可奈何的愤恨与抗 争,尽情抒泄于笔墨之中。在徐渭笔下,绘画不再是对客 观对象的描摹再现,而是表现主观情怀的手段。他又善于 以草书之法入画,此幅用笔,似草书之飞动。淋漓恣纵, 诗画与书法在图中得到自如充分的结合。其画面上所呈现 的那种乱头粗服的美,较之元代画家的逸笔草草,更具有 一种野拙的生机力感。正如他自己所说: “信手拈来自 有神”, “不求形似求生韵”。此图署款: “天池”, “湘管斋”朱文印。
清宫廷绘画
清宫廷绘画兴盛在康熙、乾隆两个时期。其活 动内容,一为宫廷图画记录某些政治活动;二 为装饰宫廷及为贵族观赏创作山水花鸟等。他 们有共同的艺术风格倾向:以写实的,有装饰 意味的画法为主,风格富丽华贵。内容上多以 皇帝为中心,突出皇帝的绝对身份。 康熙年间,西方油画已被重视,一些西方画家 相继来华进入宫廷,把欧洲绘画技法融于中国 绘画中,创作了不少中西合璧的优秀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