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花鸟画托物言志
1用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赏析

设色 浓丽 晕染 细致
崔白(约1004—1088年),中国北宋画家。
《双喜图》
《墨葡萄图》
半身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笑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明代 徐渭 《墨葡萄图》
朱耷 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 清初画坛“四僧”之一。一生 字、号、别号极多,尤以“八 大山人”最为知名。
观察与发现
观察与发现
作品 名称
作品基 本信息
绢本设色 立轴, 纵81.5cm, 横53.6cm。 北宋徽宗 赵佶绘, 故宫博物 院藏
绘画 内容
构图
用 笔
用 色
绘 画 特 点
自创 瘦金 体。 用笔 瘦劲 犀利, 独具 一格。
《 芙 蓉 锦 鸡 图 》
描绘金 秋景色 的花鸟 画作。
画幅左侧 芙蓉、锦 鸡,与右 双钩 上轻盈飞 笔法 舞的蝴蝶 遥相呼应, 线条 布局密中 细劲 见疏。
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 为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
猜一猜
你知道哪一张是工笔画,哪一张是写意画吗?
工笔画造型工整,描绘细腻,设色精 致典雅,浓淡相宜,注重动植物生命 特征的表现。
写意画笔墨恣意奔放,造型简约 洒脱,以意传神,托物言志。
你能分辨课本中哪些作品是工
笔画,哪些作品是写意画吗?
写生珍禽图
41.5cm × 70cm
五代
黄筌
宋徽宗
秋劲拒霜盛, 峨冠锦羽鸡。 已知全五德, 安逸胜凫鹥。 右下书款“宣和殿御制并书”, 和“天下一人”的签名花押。
赵佶
芙蓉锦鸡图 81.5cm X 53.6cm
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者,信也”
浅析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 : J 2 2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1 6 7 4 — 0 9 8 x ( 2 0 1 3 ) 1 l ( a ) 一 0 2 3 3 — 0 1
中 国画 在 世 界艺 术 领 域 内 自成 独 特 体 劲 拔 的 枝 干 有 数 尺 之 长, 已 开 未 开 的 梅 花
益 彰。
国诗 歌 “ 赋, 比, 兴” 的手段 , 缘物寄情 , 托 人事, 它 不 是 为了描 绘 花 乌而 描 绘 花 鸟 , 不 活遭 际, 思 想 感 情 的某 种 联 系 而 给 予 强 化
为此, 中 国花 鸟 画的 立 意 往 往 关 于 ; 有 高 度的 表现 甘心 受 民 族 压 迫 的 强烈 感 情 , 表 达了他 不愿 物 言 志 ;
以 下 两 面。
情操 , 与 如: 中 国 古 代 花 鸟 画 家 喜 欢 表 现 的 被 称 作 画 的 创 作 与欣 赏 影 响 人们 的 志 趣 、 表 达 作者 的 内在 思 想 与追 求 , 表 “ 四君 子 ”的 梅 、 兰、 竹 、菊 , 就 是 因为 这 些 精 神 生 活 ; 中 国花 鸟 画重 视 神 思 , 而 不 拘 植 物 的 特 性 与 人 们 的 思 想 感 情 有 着 某 种 联 现 在造 型上 , 系, 梅花不怕寒 冷, 在 严 冬 霜 雪 中开 放 , 正 泥 于 形似 , 追求 “ 不似 之 似 ” 与“ 似 与不 似 之 如 毛 泽 东 诗词 所 形 容 “ 梅 花 欢 喜 漫 天雪 ” , 借 此 歌 颂 一种 不怕 困难 , 不畏 强 暴 的 精神 ;
自屈 原 《 离 骚 》以 来 , 兰花 常 被 比喻 为高 洁
1 以 写生为 基 础
中 国 古 代 花 鸟 画 重 视 写 生 ,以 写 生 为 花鸟画创作的基础。 所 谓 写生 , 并 不 是 简单
美术课件 绘画 选修 3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中国花鸟画

一十八等”,简称十八描,摘录如下:
高古游丝描:如周举类
铁 线 描:如张叔厚
马 蝗 描:马和之 顾兴裔类 一名兰叶描
钉头鼠尾描:武洞清
混
描:多描
撅 头 描:秃笔也 马远 夏圭
曹 衣 描:魏 曹不兴
折 芦 描:如梁楷尖笔 细长撇捺也
橄 榄 描:江西颜辉
枣 核 描:尖大笔
柳 叶 描:似吴边观音笔
竹 叶 描:笔肥短撇捺
第一步,起稿:
先把你要临摹的底稿铺在宣纸的下面,底下要 衬一张白纸。然后用铅笔轻轻的拷贝到熟宣纸 上。
布地:就是打底色。为了使画面效果更加丰富 多彩,可以运用各种色彩进行布地。先把颜色 调好,用排刷朝一个方向均匀地平刷在画稿上, 忌来回涂抹。布地可以一开始“布”,也可画 到中间过程时“布”,最后再根据画面需要进 行一些局部的调整。“作旧”既是其中一种。
(三)·收笔——收笔要留 书法笔画线条要求收笔时要“回锋”,也就是要将笔锋回过来藏到线条之中。
在进行国画线条练习时也要注意“藏锋”,但没有必要象书法那样“回锋”。 “留”就是将笔锋留于线条之中,切不可将线条尾巴随意地拖到线条的外面。在 画线条时只要将笔适时停住,不要下意识地拖带即可。
(四)·顺、逆锋 在绘画过程中,人们往往习惯于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地运笔,这种习惯的运
战笔水纹描:
减 笔 描:马远、梁楷之类
柴 笔 描:粗人减笔
蚯 蚓 描:
执笔方法:
古人把执笔方法归纳为擫、押、钩、格、抵五 个字。
“擫”是用大母指肚紧贴笔管的内侧。“押” 是用食指第一节贴住笔骨外侧和大指内外配合。 “钩”是用中指第一、第二节弯曲如钩地钩住笔 的外侧。“格”是无名指第一、二节之间的骨节 紧贴笔管用力把中指向内的笔管挡住并向外推。 “抵”是用小指托在无名指下面抵住中指的钩。 执笔一定要“指实掌虚”才能使指法灵活而有力, 手握住笔管的上下位置要视作画大小而定,大画 握上些、小画握下些。
郑板桥古代花鸟画托物言志

郑板桥古代花鸟画托物言志
摘要:
1.郑板桥的简介及其对花鸟画的热爱
2.郑板桥花鸟画的特点
3.郑板桥花鸟画中托物言志的运用
4.郑板桥花鸟画对后世的影响
正文:
郑板桥,原名郑燮,是清代著名的文人画家。
他的绘画作品以花鸟为主,尤其擅长画竹、石、梅、兰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郑板桥热爱花鸟画,他认为花鸟画可以表达画家的情感和思想,因此他将自己的情感和志向寄托在花鸟画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郑板桥的花鸟画有以下特点:首先,他以自然为师,注重观察和写生,力求真实地表现自然界的美景。
其次,他的画风清新脱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运用笔墨的技巧,将花鸟画的线条、墨色、构图等发挥得淋漓尽致。
最后,郑板桥的花鸟画中常常蕴含着深刻的寓意,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自己的理想和志向。
郑板桥花鸟画中托物言志的运用是他艺术的独特之处。
他通过对花鸟的描绘,将自己对社会、人生、理想等方面的感悟和寄托表达出来。
例如,他画竹子时,以竹子的坚韧不拔寓意坚贞的品格;画梅花时,以梅花的傲雪凌寒寓意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种托物言志的手法,使得郑板桥的花鸟画更具有思想性和艺术价值。
郑板桥的花鸟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艺术风格和托物言志的手
法为后来的画家提供了很多启示和借鉴。
同时,他的花鸟画作品也成为了世人喜爱的艺术品,被广泛地收藏和欣赏。
可以说,郑板桥的花鸟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总之,郑板桥的古代花鸟画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画家的情感和思想,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古代花鸟画

花鸟画是传统的三大画科之一。按传统的 分法,可分成花卉、蔬果、翎毛、草虫、畜兽等类。中 国花鸟画不是仅仅为了准确地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 而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 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 代精神。中国花鸟画具有悠久的历史。从现存唐代韩滉 的《五牛图》来看,此时兽畜画已相当成熟。经五代直 至清代,花鸟画与山水画一样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 主流,这在世界各民族同类题材的绘画中是不多见的。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 寫意畫是指以較自由流暢的描繪方法,注重意境神 韻的表達,講求意到筆不到,不求形似,具有飄逸潇灑 的情趣。 花鳥畫是一個寬泛的概念,除了本意花 卉和禽鳥外,還包括了畜獸、蟲魚的動物 ,以及樹木、蔬果等植物。
中 国 古 代 花 鸟 画
早期花鸟画:
1.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花鸟
2.商周青铜器上的纹样
3.战国楚帛画中的龙凤
4.西汉帛画上的鸟兽
唐代成为独立的画科,出现了很多 的花鸟画家,如曹霸画马,韩滉画 牛,刁光胤善鸟雀等。
踌躇观望
回首踟躇
昂然前行 驻足鸣叫 唐· 韩滉· 五牛图形成于唐代中晚期
低头吃草
欣赏宋代花鸟画《出水芙蓉》,分组讨论荷 花的象征意义。请读一下周敦颐的《爱莲 说》,分析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质, 思考古人为什么喜欢画荷花,感受中国古代 花鸟画的人文特点
南宋· 佚名· 出水芙蓉图
元代花鸟画发生了变化
墨花,墨禽兴起流行。讲究借物抒情。
明代出现承前启后的繁荣时期。
写意花鸟走向成熟。
南青北白的陈淳与徐渭
此画笔墨酣畅,风格疏放.画中题诗” 半生落魄以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低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也藤中”, 反映了画家怀才不遇的悲愤心境和 洁身自好的品性情操.
第三课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中国花鸟画-人美版《绘画》教案

第三课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中国花鸟画-人美版《绘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讲解中国传统花鸟画的画法和技巧,并介绍花鸟画的意义和历史背景。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历史和意义;2.掌握花鸟画的基本画法和技巧;3.通过绘制花鸟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介绍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历史和意义中国花鸟画起源于魏晋时期,发展至宋代达到了顶峰,是中国传统绘画领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流派之一。
花鸟画通过把描绘自然界的花草鸟兽,传达出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与无限的向往,深受中国人民喜爱,也被国际上广泛认可。
2. 介绍花鸟画的基本画法和技巧(1)工具准备:纸张、笔、砚、水、颜料等。
(2)线条:线条是绘画的基础,花鸟画线条以细腻、曲折、精细见长。
(3)墨色:墨色要求色调浓郁、韵味深远。
学生需掌握淡墨浓墨、干墨湿墨等用法。
(4)颜色:熟练掌握颜料的稠度和颜色的深淡变化,做到鲜亮饱满、光泽柔和。
(5)构图:花鸟画构图讲究整体平衡、花鸟搭配,同时也要注意布局与空间的使用。
3. 花鸟画绘制讲解及操作示范(1)教师示范:教师选取一幅花鸟画,进行实际绘制演示,同时讲解画法和技巧。
(2)学生练习:学生按照教师示范,自行选择一幅花鸟画进行实际演习,进行科学的技法设计和实践简单的绘画练习。
4. 作品点评学生完成一幅花鸟画作品后,教师进行简单的点评,提出可改进之处,并给与肯定和鼓励。
四、教学后记本节课主要讲解了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历史背景、意义和基本画法技巧,并通过实际绘制演示和学生练习,加深学生对花鸟画的理解,在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方面有了提高。
借物抒情__托物言志——中国花鸟画

•工笔花鸟画欣赏
•一、抒情婉约,浓淡相宜的工笔花鸟画
•一、抒情婉约,浓淡相宜的工笔花鸟画
•一、抒情婉约,浓淡相宜的工笔花鸟画
•画工笔花鸟画首先应该苦练基本功, •其次还应提高观察及写生能力。
•用笔墨线条表现物象的要求: • ——线应该表现形体结构; • ——线要表现质感、颜色; • ——工笔白描要求中锋用笔。
•一、抒情婉约,浓淡相宜的工笔花鸟画
花鸟画的起源阶段。(原始——汉)
新石器时代彩陶上 有花、草、鸟的图案, 至青铜时代,商周的青 铜器上有花瓣纹、鸟纹 和凤纹等,将这些花和 鸟的形象进行了抽象变 形。
•一、抒情婉约,浓淡相宜的工笔花鸟画
• 《出水芙蓉图》是宋代工笔花卉中之上品,形态逼真,风 格典雅,质感极强,可谓显示了中国古代工笔花卉极高的艺术 表现力。 • 《花篮图》一精美的藤编篮,内盛各色花卉。它是一幅静 物画,但不是画植物标本。在画家灵巧的笔下,这些花卉被描 绘得水灵鲜嫩和娇艳。用线工细严谨,刻画花朵生动逼真、婀 娜多姿,厚重而不失娇美,淡雅而不乏瑰丽。画家强调的是花 卉的生命力 。
•二、彩墨相映、挥洒性情的写意花鸟画
• 所谓写意,就是强调以意为之的主导作用,就是追求 像 •中国书法艺术一样淋漓尽致地抒写作者情意,就是不因对物 •像的描头画脚束缚思想感情的表达;意在笔先,笔为意用。 •为此,其特别注意笔墨,因笔墨能形成独特的绘画语言, •挥毫泼墨,直抒胸臆。
• • 写景、写物是为了写情、写心,最后达到情景交融, 物 •我两• 忘寄的情境花界鸟。,托物言志,便是中国花鸟画的美学意蕴。
•一、抒情婉约,浓淡相宜的工笔花鸟画
பைடு நூலகம்
• 《狸奴小影图》描绘了一只 •可爱的小猫,姿态就像日常所见 , •神情天真而专注,似乎发现了什 •么。一身长毛柔软蓬松,从中可 •以看出画家超凡的观察力和表现 •技巧。
第三课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中国花鸟画

第三课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中国花鸟画第三课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中国花鸟画【课程分析】中国古代绘画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部分。
在课时安排上,他们都可以各占一课时,本课主要学习中国古代花鸟画。
在教学中,通过欣赏,分析,讨论,整理等方法来引导学生鉴赏中国古代花鸟画作品。
让学生对中国古代花鸟画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主要针对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发展概括及其艺术特点作系统的介绍,花鸟画有工笔,,写意,白描,没骨等多种技法,表现手法丰富。
花鸟画家面对同一题材,依个人感受之不同,可以表现多种多样的美,“画家通过对生活的的深入观察达到“成竹在胸”意在比先,主张“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通过欣赏花鸟画作品可以使人感受到画家的性情,审美理想和精神寄托。
本课以多媒体展示相关作品图片,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诱思教学思想,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学习到相关的知识。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古代花鸟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独特的艺术传统以及发展概况有更深了解。
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花鸟画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学习中国花鸟画的技术画法教学难点:借助笔墨技巧创作中国花鸟画意境教学方法:①探索感知,认识现象: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利用大屏幕展示课件,使学生身心感受自然界的万物及花鸟画巨大魅力,同时热爱自然,爱生活。
②理论研究,把握实质:讲授法③学以致用,迁移深化:课时:2节课教学过程:创设意境,导入新课PPT展示校园绿化图片,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欣赏的同时,总结出这是古代绘画的哪一类?学生活动:中国花鸟画教师活动:中国花鸟画凝聚着人类丰富的智慧和情感,体现着东方艺术的崇高审美理想。
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根据作品来归纳花鸟画的分类,教师总结。
古代花鸟画的分类:从传统分:花卉,蔬菜,翎毛,草虫,畜兽等从画法分:工笔和写意1.工笔花鸟PPT展示工笔花鸟画作品,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有效的时间内说出对工笔花鸟画的印象进行PK赛.教师归纳总结:展示出水芙蓉图引导学生怎么样欣赏工笔花鸟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花鸟画托物言志
中国古代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门类之一,它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和艺术特色。
在古代,花鸟画往往是托物言志的重要载体,不仅体现了画家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更表达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情趣。
在中国古代花鸟画中,常常借助各种昆虫、鸟类、花卉等形象,来表达画家的内心情感和思想理念。
例如,唐代画家李思训的《青绿山水图》中,用青绿的色彩和严谨的构图,表现了皇家的威严和气势;宋代画家赵佶的《芙蓉锦鸡图》中,用生动的造型和艳丽的色彩,表现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敬畏。
除了表现画家的情感和思想,中国古代花鸟画还具有浓厚的文化象征意义。
例如,在明代画家徐渭的《墨花图》中,用各种花卉和笔墨技巧,表现了画家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同时也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精神。
在中国古代花鸟画中,还有许多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代表作品。
例如,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中,用简约而富有变化的笔墨,表现了自然和人生的美好和沧桑;清代画家吴昌硕的《花卉册页》中,用浓重的笔墨和奔放的构图,表现了画家对自然和生命的热情和力量。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花鸟画不仅是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托物言志的重要载体。
通过它,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情趣、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