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花鸟画说课稿
花鸟画一教案

花鸟画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的花鸟画艺术,并理解其特点和意义。
2. 学习常见的花鸟画表现技法和素材。
3.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投影仪或白板2. 花鸟画的图片或素材3. 绘画工具和材料:水彩笔、颜色铅笔、画笔、绘画纸等。
教学过程:引入:教师通过投影仪或白板展示一幅中国传统的花鸟画,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鼓励学生观察画面中的花鸟形态、颜色运用等,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教学重点:1. 花鸟画的特点和意义:注重写实和生动表现,传达美的情感和审美寄托。
2. 花鸟画的表现技法:线条勾勒、色彩运用、层次渲染等。
3. 常见的花鸟画素材:花鸟的形象、花卉的姿态等。
示范绘画:教师通过示范给予学生一个大致的绘画方向和思路。
选择一种花鸟形象作为主题,展示给学生该形象的勾勒和上色方法。
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线条和色彩的运用技巧,如画线的起笔和收笔要领,透明色彩的叠加等。
练习绘画:1. 学生自由选择一幅花鸟画素材,并开始尝试勾勒和上色。
2. 教师在学生绘画的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
帮助学生解决绘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作品展示:每位学生完成绘画后,教师组织作品展示。
学生可以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欣赏他人的作品,从中获得启发和灵感。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花鸟画的表现技法和素材。
鼓励学生就自己的创作经验和感受进行总结,并提出自己对花鸟画的理解和展望。
拓展活动:为了增加学生对花鸟画的理解和欣赏,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艺术馆或美术展览,观赏大师的花鸟画作品。
并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练习和创作,培养艺术兴趣和审美能力。
第十一讲 古代花鸟画

第十一讲古代花鸟画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一美术欣赏课本中第十一讲《中国古代花鸟》。
我从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花鸟画艺术鲜明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技法,以及其发展概况和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古代花鸟画家缘物寄情的特点,认识花鸟画的欣赏价值不在于形似,而在于得意,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激发人们爱美爱生活的感情。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1、花鸟画表现技法很丰富,历代画家不断有新的创造,着重欣赏分析古代花鸟画中区分工笔和写意这两种画法的不同。
2、中国花鸟画注重寓意,但不要从寓意着眼,而应从画家在作品中倾注的思想感情入手,启发学生从中获得审美感受。
通过典型画家的代表作品,说明古代花鸟画的发展。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发现式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两幅图片的投影。
2、揭示课题:第十一讲古代花鸟画3、教师提问:比较这两幅作品在表现风格上的异同。
4、学生回答。
5、教师小结。
三、传授新课:1、概述古代花鸟画的形成。
2、五代:(1)“黄家富贵”黄荃五代西蜀画家字要叔,四川成都人。
主要创作活动在后蜀时期。
擅画花、竹、翎毛、佛道、人物和山水,是一位技艺全面的画家。
黄荃在中国古代花鸟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集众家之长,鸟雀师刁光胤,山水师李升,龙水、松石、墨竹师孙位,他能自出新意,不重蹈抄袭他人的陈迹,创出一种新体并使工笔花鸟画达到成熟期。
黄荃的《写生珍禽图》其表现翎毛、昆虫等自然物态的精确性及其作为艺术形象的审美趣味性,确已达到妙造自然、形神兼备的地步。
黄荃还继承和发展了边鸾描写活禽生卉的传统,以优美的笔致和赋色技巧表现动植物的生动情态。
黄荃也能画山水、人物。
中国古代花鸟画 说课

• • • • • • • • • •
(2)古代花鸟画的分类 古代花鸟画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这些知识的掌握 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古代花鸟画从传统上分:花卉、蔬菜、翎毛、草虫、畜 兽等; 从画法上分: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 从色彩上分:设色、水墨、泼墨、白描、没骨花鸟画。 教师活动:简单介绍以上各种的特点,然后出示一些不同种类的花鸟画作品, 让学生进行分析,老师引导并提问。 学社活动:认真观察,回答问题。 (让学生对作品进行分类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加 强对概念的理解) (3)如何欣赏古代花鸟画 结合多媒体,边欣赏、边分析、边提问、边小结。 花鸟画是中国画的三大题材之一,前面已经学习了人物、山水,介绍了欣赏 中国画的基本方法,所以这一节我抓住几个不同点进行分析:1.古代花鸟画的 艺术传统特点;2.花鸟画发展进程;3.意境赏析(这一节是本课的难点)
• • • • •
• • • • •
•
古代花鸟画的艺术传统特点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默读第一二自然段。 学生活动:认真默读课本,并勾出重点句子,得出花鸟画的艺术传统特点:“以写 生为基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花鸟画发展进程 教师活动:分别展示唐代韩湟的《五牛图》,明代徐渭的《咋花图卷》,《墨葡 萄》,以历史为线索,通过对比的手法探讨花鸟画的艺术传统进程。 提出问题: a、唐、宋时期的花鸟画有什么特点? b、明、清时期的花鸟画有什么特点? b、它们之间的区别体现在哪里?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发表观点。 教室进行补充,总结归纳。(唐代花鸟画发展为独立画科,并开始走上成熟阶段, 画种分工明显,创立工笔设色、水墨淡彩、没骨等多种表现方法,画风细腻明丽。 宋代的作品重视对动植物形象情状的观察研究,务求生动逼真,合情合理,一丝不 苟,追求细节的真实。明代水墨大写意花鸟画兴起,中国花鸟画在造型上不再拘泥 于物象的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与 “似与不似之间”,强调抒情言志,同时 体现画家自己的艺术个性。) (通过多发动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了与思考,善于总结, 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使本课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教案(推荐5篇)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教案《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中国花鸟画,以及花鸟画发展的基本概况。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花鸟画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中国画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发展的基本概况及中国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特色。
难点: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不同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相关图片、文字资料等。
学生准备:作业纸。
教学设计:1、导入。
(1)欣赏图片。
首先,你认为生活中的或者你知道的那些事物是美术作品?(2)欣赏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加以总结(如:什么事美术?美术的分类是什么?)2、展示。
(1)展示《齐白石作品》,让学生们加以思考。
(2)请同学们谈谈这幅工笔画是怎样表现形象的?(可以从色彩、线条来回答)3、欣赏花鸟画。
(1)教师讲解花鸟画的产生背景,展示几幅花鸟画作品。
(2)展示课件,教师总结原因,原因就在于它们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
4、讨论。
(1)欣赏罗中立的油画《花鸟画作品欣赏》,提出问题:花鸟画的特征有哪些?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2)讨论后让学生积极回答。
(3)讨论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5、作业。
(1)搜集中国花鸟画作品,并且简述作品的艺术魅力。
(2)课后查找资料,掌握更多的赏析作品的方法。
第二篇: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一)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一)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的说明,了解花鸟画涉及的范围及分类、特点、表现形式,并且怎样通过花鸟画作为抒发和表达人意念的重要媒介,体会它带给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深厚情感。
理解花鸟画家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画家对自然界、客观实际,以及对社会的客观法则的体验和认识,来反映社会的情调和气氛。
《花鸟画》说课稿和教案(共三篇)

《花鸟画》说课稿《花鸟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和研究画家绘制的花鸟画作品,加深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
2、学习和分析画家用笔、用墨和用色的技法,在临摹的基础上添加和创作一副花鸟画。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和艺术的情感,【教学重点】:工笔及写意两种花鸟画形式,特点及其发展概况。
【教学难点】:1、中国画的“六法”;2、赏析作品、《岭南三月》、《孔雀图》、《墨葡萄图》、《竹石图》、《小鸟》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提示学生准备上课,集中注意力,准备好学习用具。
二、欣赏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内容,首先,请同学们伴随优美的音乐到中国花鸟画的画廊走一趟,会有什么收获?请看屏幕……欣赏了中国花鸟画,我们了解中国花鸟画有两种不同的风格,一种是工笔,一种是写意,“工笔花鸟画”工整细致具有装饰性,富丽堂皇的艺术特点,写意花鸟画放纵、简练,重笔墨情趣,寄情寓意,画中有诗。
那么什么是花鸟画?作为中国画三大科之一的花鸟画,顾名思义是表现花鸟的。
实际上,花鸟画的题材内容是非常广泛的。
1000多年以来,史书上记载着大量描绘鸟、虫、鱼、山花野蔬、鹅蛙蟹虾、谷虫桑麻的画家。
在他们的作品中包括了与动植物生活、生长有关的一切环境,如坡石水口、林莽草地、池沼溪潭、篱落棚架、鲜苔葛藤、以及四季、日、月、阴、晴、雨、雪、晨、夕等等。
可以说除人物之外,自然界的一切,几乎都可以作为花鸟画的表现对象。
花鸟画还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假若只从题材内容上来认识中国花鸟画,尚不足以理解它的全部内涵。
为什么花鸟画在中国能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并千年不衰,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呢?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大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大量描写山川树木、花卉禽鸟的诗歌和绘画,构成人们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画家笔下,花鸟画不仅表现花鸟外形美,更重要的是把花和鸟作为表达人的情感的形象媒介。
在中国文化特有的审美理念陶冶下,花鸟画逐步发展出一种运用比、兴、喻、借等手法,通过自然界中的花鸟寄托人的主观情感的艺术创作形式。
高中美术《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说课稿

高中美术《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说课稿一、说教材只有认真分析教材,才能切实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
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第4课,属于“美术鉴赏”学习模块。
主要内容是掌握花鸟画和人物画的鉴赏方法,由于本节课内容过多,所以我分为了两个课时,本次主要讲解第一课时——中国传统花鸟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花鸟画的分类与意趣,掌握鉴赏花鸟画作品的方法,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学情一切为了学生,为学生设计教学。
因此要切实做好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已经趋于完善,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探究意识。
该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关于美术鉴赏学习的基础,因此我会在教学中更加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在美术鉴赏中一些抽象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因此,我设置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花鸟画的题材、分类,掌握写生花鸟画的造型、构图、笔墨等特点,体会写生花鸟画的“形”“神”意趣,学会鉴赏花鸟画作品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写生珍禽图》《墨葡萄图》等代表作品,分析写生花鸟中造型、构图、笔墨等特点,体会画家的情感,并理解不同时期花鸟画发展与背景的关系,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花鸟画的艺术魅力,热爱中国传统绘画,感悟绘画与自然之美。
四、说教学重难点只有明确重难点,才能有针对性的教学。
本节课的重点是花鸟画的鉴赏方法;难点是结合画家思想体会作品内涵。
五、说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
因此,我将采用讲授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同时为了更好的辅助课堂教学,我还准备了花鸟画艺术作品、PPT课件等相关教具。
七、说教学过程除了上述分析,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更是重中之重,为了让学生学有所获,我将采用六个方面进行展开。
活动一:趣味情境导入学科之间相互联系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氛围的手段之一。
中国画教案(写意花鸟)(6页)

中国画教案(写意花鸟)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2. 掌握写意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如用笔、用墨、构图等,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艺术兴趣和潜能。
4. 通过欣赏和分析优秀的写意花鸟画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和鉴赏能力。
5.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 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2. 写意花鸟画的基本技法3. 写意花鸟画的构图与布局4. 写意花鸟画的用笔与用墨5. 写意花鸟画的创作实践6. 写意花鸟画的欣赏与鉴赏第三部分: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写意花鸟画作品,引导学生对中国写意花鸟画产生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这一画种的独特魅力。
3. 实践:教授写意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如用笔、用墨、构图等,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
4. 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写意花鸟画作品。
5. 展示与交流: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交流和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第四部分:教学评价1. 学生对写意花鸟画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的了解程度。
2. 学生掌握写意花鸟画基本技法的熟练程度。
3. 学生创作写意花鸟画作品的质量和创意。
4. 学生对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5.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第五部分:教学资源1. 优秀的写意花鸟画作品集。
2. 写意花鸟画技法教程。
3. 写意花鸟画创作素材。
第六部分: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潜能?2. 是否有效地传授了写意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方法?3. 学生对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欣赏和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4. 是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5. 在教学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第七部分:教学策略1.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写意花鸟画作品,增强视觉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国画花鸟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国画花鸟二、教学目标1. 了解国画花鸟的基本知识,包括历史背景、艺术风格、表现手法等。
2. 掌握国画花鸟的基本技法,如用笔、用墨、用色等。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激发学生对国画的兴趣。
4. 通过学习国画花鸟,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国画花鸟的基本技法、构图原则、色彩搭配等。
2. 教学难点:用笔、用墨、用色的技巧,以及如何将所学技法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展示国画花鸟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国画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介绍国画花鸟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让学生了解国画的传承与发展。
(二)基础知识讲解1. 讲解国画花鸟的基本技法,包括用笔、用墨、用色等。
2. 介绍国画花鸟的构图原则,如主次分明、虚实相生等。
3. 讲解国画花鸟的色彩搭配,如对比色、互补色等。
(三)技法示范1. 教师现场示范国画花鸟的绘制过程,包括构图、用笔、用墨、用色等。
2. 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学习如何运用技法进行创作。
(四)学生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技法,尝试绘制简单的国画花鸟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绘制过程中的错误,帮助学生掌握技法。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六)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国画花鸟的基本技法和创作要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国画技艺。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国画花鸟作品、技法讲解、作品展示等。
2. 教学工具:国画用笔、宣纸、墨、颜料等。
3. 教学素材:收集有关国画花鸟的书籍、图片等资料。
六、课后作业1. 尝试绘制一幅简单的国画花鸟作品,运用所学技法。
2. 阅读有关国画花鸟的书籍,了解其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国画花鸟的基本技法,提高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为今后的国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一美术欣赏课本中第8课《中国古代花鸟画》。
我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内容、地位、作用
本课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主要针对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发展概括及其艺术特点作系统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传统绘画,掌握欣赏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
本课以多媒体展示相关作品图片,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为主线,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学习到相关的知识。
2、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古代花鸟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独特的艺术传统以及发展概况有更深了解。
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3、重点分析
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在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人物画和山水画,同学们对中国画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作为三大题材之一的花鸟画在绘画手法上、艺术形式上较之前者有很多不同之处,只有认识它的艺术特点才能更好地进行作品欣赏)
4.难点分析
掌握对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感知和分析
(要通过对“形”的认知深入到对“意”的理解,但意境往往较为抽象,而且不同时期、不同的画家通过不同的物象所表达出来的生活遭遇、思想感情、理想追求都各不一样,学生较难理解。
因此我把如何理解花鸟画中的“意”?作为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主要采用讲授法以及教师设问学生讨论回答的方式进行教学。
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作品,不断地采用欣赏——设问———讨论——启发——回答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在探讨中感受到乐趣,既培养了学生分析作品的能力又使学生在审美中获得快乐。
三、学习方法
1.自主性探究法。
2.对比法。
高一的学生思想素质达到一定高度,自学能力较强,因此我增加了自学、讨论、问答的份量。
通过教师的精心设问,适当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性探究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
这样的学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在本节中,我特别强调学生运用对比法。
运用对比法能有效地增强自主学习的效率。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播放古乐《梅花三弄》(笛奏),通过多媒体展示梅花逐渐盛开的FLASH动画。
(声画同步,动态的开场具有强烈的视听冲击力,从而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教师导入: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中国花鸟画作为独立的画种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凝聚着人类丰富的智慧和情感,体现着东方艺术的崇高审美理想。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
2.知识探究(分三部分:自主阅读、画法分类、艺术特点探讨)
(1)自主阅读。
找出古代花鸟画的发展线索;找出自己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作品。
*学生说说古代花鸟画发展概括
*提问:你最喜欢的或最不喜欢的作品是哪一幅?
*生答:……….
*教师引导:不管是喜欢还是不喜欢,我们暂且保留自己的观点,学习结束后我们再作定论。
(这个环节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并对本节课的知识产生探究的欲望)。
(2)古代花鸟画的分类
古代花鸟画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这些知识的掌握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花鸟画
从传统上分:花卉、蔬菜、翎毛、草虫、畜兽等;
从画法上分: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
从色彩上分:设色、水墨、泼墨、白描、没骨花鸟画。
教师活动:简单介绍以上各类的特点,然后出示一些不同种类的花鸟画作品,让学生进行分类,老师作引导并提问。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回答问题。
(让学生对作品进行分类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3)如何欣赏古代花鸟画
结合多媒体,边欣赏、边分析、边提问、边小结。
花鸟画是中国画的三大题材之一,前面四节
已经学习了人物、山水,介绍了欣赏中国画的基本方法,所以这一节我抓住几个不同点进行分析:1.古代花鸟画的艺术传统特点;2.花鸟画发展进程 3.意境赏析(这一节是本课的难点)
1.古代花鸟画的艺术传统特点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默读第二、三自然段。
学生活动:认真默读课本,并勾出重点句子,得出花鸟画的艺术传统特点:“以写生为基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2.花鸟画发展进程
教师活动:分别展示唐代韩滉的《五牛图》,边鸾的《梅花山茶雪雀图》,宋代赵佶的《芙蓉锦鸡图》,崔白的《寒雀图》,佚名的《出水芙蓉图》,明代徐渭的《杂花图卷》,《墨葡萄》,清代朱耷(八大山人)的《荷花水禽图》,
郑燮(郑板桥)的《丛竹图》,以历史为线索,通过对比的手法探讨花鸟画的艺术传统进程。
提出问题:a、唐、宋时期的花鸟画有什么特点?
b、明、清时期的花鸟画有什么特点?
c、它们之间的区别体现在哪里?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发表观点。
教师进行补充,总结归纳。
(唐代花鸟画发展为独立画科,并开始走上成熟阶段,画种分工日趋明显,创立工笔设色、水墨淡彩、没骨等多种表现方法,画风细腻明丽。
宋代的作品重视对动植物形象情状的观察研究,务求生动逼真,合情合理,一丝不苟,追求细节的真实。
明代水墨大写意花鸟画兴起,中国花鸟画在造型上不再拘泥于物象的形似,
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强调抒情言志,同时体现画家自己的艺术个性。
清代名家辈出,水墨写意画法十分盛及,追求笔墨意境,继承和发扬了徐渭所奠定的水墨大写意画传统。
唐宋更注重写生,明清写意更突出)
(通过多发动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总结,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使本课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
3.意境赏析
(1)对比花鸟画和山水的意境
展示:《千里江山图》和《荷花水禽图》
提出问题:两幅作品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活动:回顾旧识,认真感受,回答问题。
(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简单回顾来说明花鸟画的托物言志与山水画的借景抒情是一脉相承的)
(2)对比不同时期的作品的表现手法和对意境的不同追求
通过对比崔白的《寒雀图》和朱耷的《杂花图卷》来分析其表现手法的不同,以及对工笔花鸟和写意花鸟的不同感受?
(3)不同的画家对意境的追求和表现也不同。
教师提问:从《古梅图》(老梅一株,主干已经空心,于一侧发出新枝,绽开花瓣数朵,硕大的根部裸露于外,给人以历经风霜劫后余生之感根据画中题诗,可知他有仿郑思肖画兰不着土,以暗示国土被清人所抢夺, 国破
家亡,复国无望)和《墨梅图》(家种树池头边,个个华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表明在元朝种族歧视的年代里,他那种不甘心受民族压迫、不愿与统治阶级合作的政治态度和自己的抱负)的不同意境猜猜画家的性格、经历有何不同?
(上面主要采用了对比教育,是教育渗透与加深印象、加深理解较好的形式,有助于课堂教学的生动化)
五、学生小结,教师总结。
让学生说说学习体会,说说通过学习后,对中国花鸟画的态度看法。
(允许学生保留个人观点)
教师总结:肯定本节课的学习气氛、学习成果,激励同学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六、板书设计
1.古代花鸟画的分类(传统、画法、色彩)
2.古代花鸟画的艺术传统特点(以写生为基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3.古代花鸟画的发展进程(写生、写意)
本课的时间安排:
导入2分钟,知识探究30分钟,小结8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