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和花鸟画的基本构图方法-推荐下载

合集下载

工笔花鸟白描课件-白描花卉

工笔花鸟白描课件-白描花卉


要表现出花卉不同部位
线
的特点


花:淡墨、细、中锋


叶:重墨、稍粗、中锋
形 象
枝:中墨或重墨、粗、中锋

老干:中墨、粗、侧锋


返回上一层
3、 白 (1)拷贝画稿 描 临 摹 (2)勾线 步 骤
所谓白描,是中国绘 画的传统技法,指不着颜 色,也不画背景,只用墨 线勾勒人和物的形象的画 法,不设颜色,是中国画 的基本技法之一种。
它重在以形传神,不 重形似而求神似。
一、花卉结构 二、白描技法 三、作品欣赏
一、花卉结构
1、花的结构 2、叶的形状
花的结构组成 花冠的形体 花蕊
返回总目录
单叶:针形叶、 带形叶、椭圆形 叶等
羽 状 复 叶
返回总目录
二、白描花卉技法
1、
形2


线
象描
为 造 型
线 的条

结与


合卉
3、 白 描 花 卉 临 摹 步 骤 返回总目录
1、
执笔方法,如图

线





笔毫的运用
1、
(1)中锋。笔尖在笔画的中间运行,

力度饱满均匀,多用于勾线。中锋线条 柔韧、流畅
线





笔毫的运用
1、 (2)侧锋。笔毫侧 (3)顺锋。笔划中 倾,笔尖在笔划的一 由笔根引路,笔尖

从左到右

卉 形 象
先勾上层花和叶, 再勾第二层第三层



2、

花鸟画白描写生技法

花鸟画白描写生技法

花鸟画白描写生技法白描,在古代传统的绘画里,叫做“粉本,作用于绘画的基础。

现代绘画以素描、色彩、构成作为美术的基础原理概念,中国画的白描在现代绘画的造型中也是素描的其中一种,而且是独特的表现形式。

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花鸟画白描写生技法,一起来看看吧!花鸟画白描写生技法白描,这种特有的线条造型,是作者通过写生的审美观察,分析研究对象的物理、物情、物态,选择适合作者审美意象的特征,经过推敲、提炼、取舍、概括,从生活的素材到构图的经营等等一系列艺术实践才能完成的。

下面,我们分四点要素对白描花鸟写生作进一步的分析。

一、审美观察中国的花鸟画艺术,内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梅、兰、菊、竹类植物,象征中国文人“君子的品德。

花鸟咏春、草木敷荣陶冶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大自然花鸟世界的蓬勃生机,正是热爱生命,热爱自然人们心灵的回归。

因此,捕捉有感于自我审美的花鸟形象,是写生的前提。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随后香(陈亮《梅花》),“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韵绝香仍绝,花清月未清,天仙不行地,且借水为名(杨万里《水仙花》),“能白更能黄,无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明?张羽《兰花》)。

中国的古代诗歌,“诗中有画、中国的传统绘画,“画中有诗。

“诗画本一律是中国传统绘画理念所认同的。

因此,写生形象的捕捉,首先是花鸟形象诗意和情态的捕捉。

“低昂枝上雀,摇荡花间语(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蔼蔼花蕊乱,飞飞蜂蝶多(杜甫绝句),在这些动人情意的诗句中,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当我们收集素材,进入写生的状态,审美的情意,要贯注始终。

因此,提高文学和审美的修养,对花鸟画的取材大有裨益。

因此,观察体验生活,是远比绘画的时间要长得多。

生活中的动植物种类千变万化,想全都画下来是不可能,要分类研究,认识各类花树的特点和规律。

我们知道,地球上动物都是依赖植物生存的。

一个花鸟画家,应该有植物学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借助自然界的动植物来表达情感。

白描ppt课件

白描ppt课件
► 平、圆、留、重、变 前面四个指的是用笔要有力,变是指在有力的基础上追
求线条要有变化。 ► 平:如锥画沙 用力是平均 ► 圆:如折钗骨 中锋,如钗或竹子有弹性、饱满 ► 留:如屋漏痕 积点成线、用笔要慢有内涵、毛 ► 重:力透纸背 高山坠石 跟纸要摩擦(压力、阻力) ► 变:变化 矛盾 统一 (顿、挫、转、折)
中、侧、顺、逆(飞白)、光、毛、湿、干 、转、折、 方、圆、连、断、虚、实、浓、淡、快、慢 ► 线:骨架
1、遭人嘲笑是不舒服的,因为嘲笑的 是你的 短处, 用短处 创造出 奇迹就 是对嘲 笑者最 有力的 回击。 2、人生气大多是“心造”的,许多事 情换个 想法便 无气可 生了。 3、伟大的胸怀,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 概,用 笑脸迎 接悲惨 的命运 ,用百 倍的勇 气来应 付自己 的不幸 。 4、正确的比可以比出理想、志气和追 求;错 误的比 只会比 出怨恨 、丑陋 和堕落 。 5、不是所有春天都没有忧伤,不是所 有的秋 风都编 织忧愁 。 6、孤立者往往不是别人要孤立自己, 而是自 己首先 把别人 视为“ 另类” 。 7、一个人好象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 才能好 比分子 ,,即以白描画法表现,早期的白描画, 其线描技法以均匀流畅的线条为主,到了唐 朝吴道子,才能把白描线条发展到有粗细轻 重的变化,能生动的表现衣摺的动感与厚度 感。北宋画家李公麟可称是白描画法得代表 性人物,李公麟的「维膜演教图」,把线条 的特色,发挥到最完美的境界。
► 到了明嘉庆年间,邹得中总括前人丰富的创作经 验,在其著作「绘画发蒙」中,提了「十八描」的 说法,这十八种描法是指: 1. 行云流水描 2. 高古 游丝描 3. 铁丝描 4. 柳叶描 5. 琴弦描 6. 蚂蝗描 7. 混描 8. 橛头钉描 9. 曹衣描 10. 钉头鼠尾描 11. 折 芦描 12. 减笔描 13. 战笔水纹描 14. 竹叶描 15. 橄榄描 16. 蚯蚓描 17. 枣核苗 18. 枯柴描

白描课件

白描课件

三、白描临摹步骤
◆ 选稿与读画 ◆ 拷贝 ◆ 勾线
明 陈 洪 绶
明 唐 寅
清 金 农
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任伯年 艺术特点: 艺术特点:兼工带写,雅 俗共赏,用线准确,造型 符合解剖结构和透视关系
清 任 伯 年
清 任 伯 年
继承发展期 现当代
近 代 徐 悲 鸿
当 代 苏 百 钧
当 代 刘 泉 义
当 代 周 京 新
当 代 何 家 英
唐 阎立本 《步辇图》
唐 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
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吴道子 线描特点: 线描特点: 用线“如铜丝 萦盘” ,具有运动感及强 烈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天王送子图(局部)
吴道子用线之挥霍, 任才使气,腕底人物有 八面生意活动,技近乎 道。有“吴带当风”之誉。 作品有“天衣飞扬,满壁 风动,下笔有神”的艺术 效果。
行云流水描高古游丝描铁线描柳叶描琴弦描蚂蝗描战笔水纹描竹叶描橄榄描蚯蚓描柳叶描战笔水纹描竹叶描蚯蚓描高古游丝描琴弦描十八描是古人所总结的线的各种描法


白 描 的 发 展 概 况
白描画法是人类最早,最简洁的绘画表现形式 我国古代 白描画法是人类最早 最简洁的绘画表现形式,我国古代 最简洁的绘画表现形式 称为“白画” 也有人称为 线描” 又称作“双勾” 也有人称为“ 称为“白画”,也有人称为“线描”,又称作“双勾”,指 以线条作为表现物象的唯一手段的造型艺术。 以线条作为表现物象的唯一手段的造型艺术。
元 永 乐 宫 壁 画 白 描
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陈洪绶 艺术特点: 艺术特点:人物造型多夸张 变幻,富有装饰意味,而又 有古朴意趣,神情表现深邃。 用线简洁质朴,有很强的规 律性,并强调用线的金石味, 注重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式样丰富 。

白描步骤课件

白描步骤课件

不断尝试与创新
尝试不同题材与风格
不断挑战自己,尝试不同题材和风格的白描作品,如风景、人物 、动物等,拓宽创作领域。
探索新的技法和材料
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工具,探索新的技法和表现形式,为白 描创作注入新的活力。
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
将白描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如版画、插图、设计等,拓展创作 思路和表现形式。
05 白描的实践与提高
多观察、多实践
观察自然与生活
经常观察自然风景、动物、人物等,捕捉细节和特点,培养对形态 、线条、质感的敏感度。
实践基本技法
通过反复练习基本技法,如线条的粗细、虚实、转折等,提高白描 技巧的熟练度。
临摹与创作结合
在临摹优秀作品的基础上,尝试创作自己的白描作品,将所学知识运 用到实践中。
速捕捉创意和构思。
白描的价值与意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艺术传承
白描作为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 的文化底蕴。学习和掌握白描技巧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
审美培养
白描注重线条的表现力和美感,通过学习白描,可以提高 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
表达与沟通
白描作为一种视觉语言,可以帮助艺术家和观众进行有效 的表达和沟通,传递情感和思想。
学习借鉴优秀作品
1 2
收集优秀作品
广泛收集不同风格、流派的白描作品,包括古代 和现代的作品,了解白描的历史与演变。
分析作品特点
深入分析优秀作品的特点,如线条的运用、构图 、意境等,学习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3
借鉴与创新
在借鉴他人优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审美和风 格,进行创新和突破,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
线条的流畅性
在白描中,线条的运用是关键, 需要保持线条的流畅,避免断断 续续,以展现出自然、连贯的画

花鸟画的构图方法

花鸟画的构图方法

花鸟画的构图方法花鸟画是中国绘画中的一种传统绘画形式,其构图方法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合理的构图来营造画面的协调与美感。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花鸟画构图方法。

第一种构图方法是实物构图。

实物构图是指将花鸟真实地描绘在画面中,给人以真实感觉。

这种构图方法注重物体的形状和比例,要求画家在画面中注意事物与背景的关系和空间的布局。

画家需要仔细观察花鸟的形态特点,捕捉其特殊的姿态和动作,以及花瓣、叶子和羽毛的细节,并将它们安排在画面中的合适位置。

第二种构图方法是意境构图。

意境构图是指通过表现主题或创造一种情感来打动观众,给人一种超越现实的氛围和意境。

这种构图方法强调通过色彩、用笔和空间的运用来表现自然界的气象和美感。

画家通常可以运用特殊的色彩组合、疏密有致的笔法和虚实结合的手法来突出主题或情感。

比如,可以通过运用鲜艳的色彩和大胆的笔触来表现春天的繁花盛景,或运用淡雅的色彩和柔和的笔触来表现秋天的静谧与凋零。

第三种构图方法是对称构图。

对称构图是指通过将画面平分,使画面左右对称,给人以稳定和平衡的感觉。

这种构图方法适用于花鸟画中使用的物体形状相似或相同的情况。

画家可以将花鸟置于画面中央,左右对称地排列,或将花鸟放置在画面的四个角落,形成对称的视觉效果。

对称构图在花鸟画中常常被用来表现平和、祥和的心情。

第四种构图方法是幽静构图。

幽静构图是指通过布局的特殊处理来表现花鸟画中的幽静与静谧。

这种构图方法注重营造出一种内敛、含蓄的氛围,常常通过运用透视法将花鸟放置在画面的角落或远离画面中央的位置,创造出一种空旷、宁静的感觉。

画家可以运用淡雅的色彩和柔和的线条来表现花鸟的幽远之感。

此外,花鸟画的构图方法还可以根据创作的需要进行灵活运用,如追求动感的运动构图、追求变化的略显杂乱的碎形构图等等。

总之,花鸟画的构图方法应根据主题和画家个人的创作风格来决定,通过巧妙运用各种构图方法,可以为花鸟画增添更多的艺术魅力。

白描和花鸟画的基本构图方法

白描和花鸟画的基本构图方法

白描和花鸟画的基本构图方法中国画技法名。

古代“白画”的发展。

以线勾描物象表现其形神,不着颜色的画法。

也有略施淡墨渲染。

多用于花卉和人物画。

在文学创作中,以简练的笔墨,刻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不加烘托者,也称“白描”。

中国花鸟画主要以折枝花卉的形式规划画面,以小见大,塑造典型的自然空间。

花鸟画应如何处理构图呢?以文章作比喻,就是要处理好“起”、“承”、“开”、“合”这几个阶段。

下面我们就以王雪涛的《梅花喜鹊图》构图处理,来了解画面章法的处理。

《梅花喜鹊图》中梅花是主体部分,自下而上在画面中的表现经过了几个阶段:起——由右下方近角处,粗干的梅枝和细干的山茶一并发干;承——承前启后,取弧形顺势向上,引发花枝;开——梅枝与山茶左右展开,花繁叶茂,且有回首双鹊,热闹非凡;合——主干引发向上急向右转,一喜鹊俯身转回,首与左面的双鹤相应,俯身又与右下角昂首的喜鹊相迎,于是整个画面达到应合统一。

由于画面的尺幅大小和表现景物的不同,所以“起”、“承”、“开”、“合”,各部也应有繁简、强弱的差异,以使整体协调。

特别是较大的画面,还应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阶段变化,这样画面就能显得充实。

其中“开”、“合”更是关键。

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对此曾有精辟的分析:“千岩万壑,几令浏览不尽。

然作时只须一大开合,如行文之有起结也。

至其中间虚处,承接处,发挥处,脱略处,隐匿处,一一合法,如东坡长文,累万余言,读者犹恐易尽,乃是此法。

于是会得,方可作寻丈大幅。

”十八描【资料】2012-11-20 12:23:47一、高古游丝描:最古老的工笔线描之一,常见于顾恺之的画作。

线条提按变化不大,细而均匀,多为圆转曲线。

顿笔为小圆头状。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

因线条描法形似游丝,故名。

其画法为:用中锋笔尖圆匀细描,要有秀劲古逸之气为合。

《绘事雕虫》:“游丝描者,笔尖遒劲,宛如曹衣,最高古也。

”《点石斋丛画》:“鍊笔擎纳,衣褶苍老紧牢。

”此描法适合表现丝绢衣纹圆润流畅之感,古人多用于描绘文人、学士、贵族、仕女等。

中国工笔花鸟画的构图

中国工笔花鸟画的构图
两 者不 可太 悬 殊 。 密处 如果 太 密 , 得 拥 挤 闷塞 ; 处 也 不 可 松 显 疏
此, 在布局中要认真对待 。 布 自在作品的内涵方 面有着重要的意义。画面中 , 常常利用
纸或绢本身的 白色 , 与物象相配合 、 相互生发 , 形成鲜明 的虚实 、
深浅的对 比。既 突出作用 , 画面对 比强烈 , 明突出 , 使 鲜 而又丰富 含蓄、 灵活生动 。空 白并非虚设 , 它是通过其它物象 的提示 而产 生联想 , 虽不 着一笔墨色 , 其中蕴涵着许 多内容 : 但 或作天 、 、 地 水, 或作 烟 、 、 云 雾气 , 为顾 盼呼应 中的花卉 、 或 禽兽 、 虫鱼 的精
都应有 圆有缺 , 有参差错落的变化。在画面的整体构成 上 , 边沿 不要形成一条整齐 的直线 , 参差的深度要有大有小 。这样 , 物体 的总体构成才 富有变化 。 自然界 的变化 , 的形态很美 , 有 花瓣 的 自然组合本身就具有 圆缺参差 的变化 。这种 自然美 的形象稍作
加工便可入画。但有的花头 , 花瓣 的组合太整齐 , 太规则 , 缺乏疏 密变化 , 使花头外形形成一个机械的圆形 , 形象板而不美 。对 这 种类 型的花 头必须进行加工处理 , 将花瓣进行适 当的调 整组合 , 使其外形产生圆缺参差 的变化 , 口有大小之别 。但这种缺 口并 缺
两枝入 画, 则应一粗一细 , 曲一直 , 一 一长一短较为恰 当 ; 多枝 若 入 画应 有粗有细 , 曲有直 、 有 粗细交错 、 曲直 互生 , 或前细后 粗 、 或 以细破粗 , 或以曲破直等等 , 变化 多样 。画面的花头也应有大 有小 , 两个 花头入 画者 , 一大一小 , 若 应 小者 多为花蕾 或将 开未 开 的花朵 。 布局的粗细 、 曲直都应从 大局 出发 。 粗与细、 曲与直都 是相 比较而言 的。任何相对立 的一方 , 都不应该夸 张过 头 , 应使 大小 曲直在画面上变化多样而又协调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描和花鸟画的基本构图方法中国画技法名。

古代“白画”的发展。

以线勾描物象表现其形神,不着颜色的画法。

也有略施淡墨渲染。

多用于花卉和人物画。

在文学创作中,以简练的笔墨,刻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不加烘托者,也称“白描”。

中国花鸟画主要以折枝花卉的形式规划画面,以小见大,塑造典型的自然空间。

花鸟画应如何处理构图呢?以文章作比喻,就是要处理好“起”、“承”、“开”、“合”这几个阶段。

下面我们就以王雪涛的《梅花喜鹊图》构图处理,来了解画面章法的处理。

《梅花喜鹊图》中梅花是主体部分,自下而上在画面中的表现经过了几个阶段:起——由右下方近角处,粗干的梅枝和细干的山茶一并发干;承——承前启后,取弧形顺势向上,引发花枝;开——梅枝与山茶左右展开,花繁叶茂,且有回首双鹊,热闹非凡;合——主干引发向上急向右转,一喜鹊俯身转回,首与左面的双鹤相应,俯身又与右下角昂首的喜鹊相迎,于是整个画面达到应合统一。

由于画面的尺幅大小和表现景物的不同,所以“起”、“承”、“开”、“合”,各部也应有繁简、强弱的差异,以使整体协调。

特别是较大的画面,还应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阶段变化,这样画面就能显得充实。

其中“开”、“合”更是关键。

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对此曾有精辟的分析:“千岩万壑,几令浏览不尽。

然作时只须一大开合,如行文之有起结也。

至其中间虚处,承接处,发挥处,脱略处,隐匿处,一一合法,如东坡长文,累万余言,读者犹恐易尽,乃是此法。

于是会得,方可作寻丈大幅。

”十八描【资料】2012-11-20 12:23:47一、高古游丝描:最古老的工笔线描之一,常见于顾恺之的画作。

线条提按变化不大,细而均匀,多为圆转曲线。

顿笔为小圆头状。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

因线条描法形似游丝,故名。

其画法为:用中锋笔尖圆匀细描,要有秀劲古逸之气为合。

《绘事雕虫》:“游丝描者,笔尖遒劲,宛如曹衣,最高古也。

”《点石斋丛画》:“鍊笔擎纳,衣褶苍老紧牢。

”此描法适合表现丝绢衣纹圆润流畅之感,古人多用于描绘文人、学士、贵族、仕女等。

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等。

亦称“春蚕吐丝描”。

工艺绘画的刺绣、壁画等常用。

二、琴弦描:略比高古游丝描粗些,多为直线。

有写意味道,线用颤笔中锋,线中有停停顿顿的变化,大多为直线的感觉。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

其线条外形平直、挺成,形如琴弦,故名。

描法特点《点石斋丛画》:“用正锋,腕中无怒降,要心手相应,如琴弦乱不断。

”清·王瀛:“用中锋悬腕笔法,须留得住,如颇笔皴法,心中相应不乱。

”迮朗:“行笔如莼,直而朗涧,周举所造也”等多种。

此描法适合于表现丝绢质地垂降衣纹。

三、铁线描:相比琴弦描又粗些,但用笔方硬,是最常见的描法之一。

转折处方硬有力,直线硬折,似铁丝弄弯的形态。

用笔中锋,顿笔也是圆头。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

线条外形状如铁丝,故名。

是一种没有粗细变化,遒劲有力的圆笔线条,由铁线描钩勒成形的衣纹线条常常稠叠下坠,有若“曹衣出水”。

清·王瀛:“用中锋圆劲之笔描写,没有丝毫柔弱之迹,方为合作。

”从绘画作品看,顾恺之、阎立本、李公麟等画家在作品中的勾线,都誉为“铁线描”。

此种描法产生于魏晋隋唐之际。

为表现硬质布料重要技法。

四、混描:基本上是一种写意画法。

先用浓墨皴衣纹,墨未干时,间以浓墨,讲“浓破淡”的墨法变化。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描法之一。

见于古代人物画中,后人据其描法特点命名。

画法是先以淡墨钩衣纹褶,继而以浓墨醒之,最后用赭石复勾,使其深厚。

清·迮朗说:“随笔勾描。

”意谓钩描之随意性,能增强线条的生动感。

张瞿的《题壁图》是此种描法代表作。

五、曹衣描:即为曹衣出水描的简称。

来自于西域的画家曹仲达,其画佛像衣纹下垂、繁密,贴身如出水状,故称“曹衣出水”。

受印度健陀罗艺术的影响,用笔细而下垂,成圆弧状,讲求线之间的疏密排列变化。

六、钉头鼠尾描:任伯年最常用的线描方法。

叶顿头大,而顿时由于大的转笔,行笔方折多,转笔时线条加粗如同兰叶描,收笔尖而细。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

其线条起笔及收尾形似钉头与鼠尾,故名。

传统人物画重要技法之一。

其特点,在起笔时须顿笔,收笔时渐提渐收。

清·王瀛说:“钉头鼠尾描,画有大兰叶、小兰叶两种描法,如写兰叶法。

”《夷门广牍》:“此描法首创于北宋武洞清。

”宋·李唐作《炙艾图》衣纹线条,用中锋劲利笔法,线形前肥后锐,出锋不可削薄;清·任伯年的《风尘三侠》衣纹线条更逼肖此种描法。

又,丁为“钉”的古字。

因此钉头鼠尾描也写作丁头鼠尾描。

明代汪砢玉在《珊瑚网》中将其中钉头鼠尾作钉头鼠尾描,撅头丁作撅头描,其余同。

七、橛头钉描:秃笔线描,是一种写意笔法,马远、夏圭多用之。

顿头大而方,侧锋入笔,有“斧劈皴”之笔意。

线条粗而有力。

八、马蝗描:马和之用之。

近似兰叶描,顿头大,行笔曲折柔软,但很有力。

九、折芦描:用笔粗,而转折多为直角,折笔时顿头方而大,线多为直线,是一种写意画的线描方法。

梁楷《六祖劈竹图》用之。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的一种画法。

其线条形似芦叶折转,故名。

勾线时尖笔细长,长于撇捺,由圆笔转为方笔之法,仍须方中有圆,圆用隶法为之。

然待干后勒以淡墨能使之厚重,并增强立体感。

梁楷《六祖劈竹图》属此一描法典型。

其衣纹方棱削劲,锐利,给人以刚劲、强烈之感。

十、橄榄描:顿头大如同橄榄,元代颜辉等人多用,行笔稍细,但粗细变化亦大。

橄榄描,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描法之一。

用尖大笔。

下笔顿挫撆纳,落笔收笔须藏锋,区别于“钉头鼠尾”。

清王瀛说:“起讫极轻,中极沉着。

……”元颜辉《蛤蟆铁拐仙像》中的李铁拐棉衣褴褛,其衣纹线条头尾细尖,中间粗如蛇腹,形似橄榄状。

敦煌唐人佛像也用此法。

十一、枣核描:顿头如同枣核状,线条行笔中亦有枣核状的用笔变化。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

汪阿玉说:“尖大笔也。

”运用大笔挥洒,中间转折顿挫圆浑,成枣核状,以表现麻布质感衣纹,故名。

用笔须藏锋。

王瀛说:“枣核描亦如橄榄描”。

其实二者外形相似。

传为吴道子《观音像》石刻、衣纹曲折中鼓起,显示线之节奏韵律。

当属此一描法。

工艺绘画中常用之。

枣核描为古十八描之一,顿头如同枣核状,线条行笔中亦有枣核状的用笔变化。

十二、柳叶描:用笔两头细,中间行笔粗。

十八描中无兰叶描。

柳叶描和竹叶描类似,都是虚入虚出的笔法。

吴道子用之。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

其线条形如柳叶飘动,后人因之命名,《点石斋丛画》“笔下忌钉头怒降,心手相应而如柳叶”。

《绘事雕虫》:“柳叶描者,风姿飘逸,道子观音也。

”史载吴道子的“吴带当风”莼菜条、兰叶描、柳叶描、战笔水纹描等。

上述描法之间,有其类似性,系宜于表现质地轻薄衣料之描法,行笔忌浮滑轻薄。

清·罗聘《醉钟馗图》中的衣纹细而短促,似片片柳叶编缀而成。

十三、竹叶描:与柳叶描类似,也是中间粗两头细。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

宋代画墨竹盛行,以此技法写人物,其线条近似竹叶,因而得名。

《点石斋丛画》:“用笔横卧,为肥短撆纳,如竹叶”。

清·迮朗说:“撇纳微短,似个、介也。

”说明描法结构近似画墨竹。

王瀛说:“视芦叶为短,似柳叶为长。

”其实三种描法近似,只是腕中用力的轻重,徐疾有不同变化。

《芦叶达摩图》中达摩的粗麻衣裳从领口到足上,线条极似竹叶,属竹叶描的典型。

十四、战笔水纹描:如山水画水纹之画法。

表现薄而褶多的衣纹。

明代唐寅作仕女图多用。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

此描法近似水纹波浪,故名。

用中锋下笔尤宜藏锋,衣纹重叠似水纹而顿挫,疾如摆波。

《萱和画谱》“周文矩……善画,行笔瘦硬战掣,有煜(南唐李后主)书法。

”传为周文矩作《重屏绘棋图》其衣纹线条简细、流利,呈曲折战颤。

属此一描法典型。

十五、减笔描:指的是马远、梁楷等作大写意用的笔法。

用笔粗,一气呵成,一笔中有墨色变化。

大多只画个外轮廓,用笔简练到极致。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

画法是用侧锋疾驰行笔,线条富有变化,遒劲有力。

减笔者,是高度概括对象。

王瀛称之“以少胜多,少许难于多”。

梁楷《李白行吟图》整个身躯以泼墨四,五笔画成,而头部须发用细线描绘。

此一画法对以后水墨画的发展影响极大。

十六、枯柴描:水墨画笔法。

用笔粗,水分少,类似皴法。

用笔往往逆锋横卧。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

后人因其形似枯柴而命名。

清·迮朗:“散乱如柴,亦减笔也。

”枯柴与减笔相差不大,前者渴笔较多,后者干湿并济。

宜用大笔紫毫逆锋横卧,顿挫如写篆隶书法,得苍古雄劲之意,刚中有柔,整而不乱为宜。

明·吴伟、张路、周臣所作人物服饰属这一类型。

参见吴伟《柳岸闲步图》。

十七、蚯蚓描:粗细均匀,曲折多而柔软。

用篆书笔法,圆转有力。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

清·王瀛说:“春蛇秋蚓,以譬作书无骨之弊,然险恶太过尤多近俗,蚯蚓当如篆书,圆笔为佳。

”作书忌锋芒毕露,此描线条既非无骨又应防锋芒太露。

十八、行云流水描:表现软而弯转的衣纹。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

其线条有流动之感,状如行云流水,故名。

清·王瀛说:“用笔如云,舒卷自如,似水转折不滞。

”迮朗说:“行云流水者,活泼飞动。

……”李公麟白描《免胄图》中,画面迎风飘动的旗帜和兵士身上软质罩衫,线条流畅,极似此种描法。

明清道释人物画中的细布袈裟多用此法。

上述各种描法,都是根据历代各派人物画的衣褶表现程式,按其笔迹形状而起的名称。

《芥子园画谱》有示范稿本。

--------------------------------------------------------------------------------------十八描总结为三大类:一是游丝描类。

它行笔慢,多以中锋出之,压力均匀,线性始终如一,变化较少。

铁线描、曹衣描、琴弦描皆属于这一类。

它的代表作者是顾恺之。

二是柳叶描类,它行笔快,变化多,压力多在线条的中断。

枣核描、橄榄描、行云流水描均属之。

它的代表作者是吴道子。

三是减笔描类,它的特点是行笔快,多用侧锋,与纸面压擦力大,压力多集中在线的一段,而又由线到面,线性变化大。

竹叶描、枯柴描等皆属之。

梁楷最喜用此法。

-------------------------------------------------------------------------------------五马图-李公麟五马图-李公麟五马图-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李公麟免胄图-李公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