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花鸟的创作技法

合集下载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学画写意花鸟画》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学画写意花鸟画》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学画写意花鸟画》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写意花鸟画的基本概念和表现特点;2.能够掌握写意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和方法;3.能够创作出简单的写意花鸟作品。

二、教学内容1. 写意花鸟画的基本概念写意花鸟画是以表现自然景物为主的笔墨画。

作品要求画面热情洋溢,形象传神,情趣雅致,而不拘泥于事实。

写意花鸟画的特点在于它突出了主观表现性,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想象驱动力。

2. 写意花鸟画的表现方法写意花鸟画的表现方法主要包括:皴、点、挑、染等笔墨技法。

这些技法的灵活运用可以让学生在表达所画东西时更加生动鲜活。

3. 基本造型与学习在创作写意花鸟画时,必须先掌握基本的画法技巧和造型,才能自由探索和几方面尝试。

通过对写意花鸟画的基本造型进行学习,让学生在熟练掌握基本技法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具个性和魅力的作品。

三、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法:老师通过写意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和制作方法进行实地演示,引导学生掌握画法和技巧。

2.逐步教学法:老师通过逐步演示每一个部分的画法和技巧,帮助学生了解与掌握写意花鸟画的制作过程。

3.个性化教学法:根据每位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老师设置不同的任务和练习题,让每位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步骤1. 场景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场景来引导学生对写意花鸟画的理解和练习。

例如,可以选择花鸟市场、自然风光、园林等场景,让学生感受和表达自己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感悟。

2. 示范演示老师可以进行写意花鸟画的实地演示,让学生看到实际的制作过程,并观察和体验老师一些技法和方法。

3. 引导教学老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写意花鸟画的特点和表现方法,引导学生开展创作思路,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

4. 个性发挥老师通过评价每位学生的作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个性创作,并帮助他们找到在写意花鸟画上的特点和优势。

五、教学反思教学这门课程,我发现学生们对写意花鸟画的创作很有兴趣,他们希望能够借此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浅谈兼工带写花鸟画

浅谈兼工带写花鸟画

浅谈兼工带写花鸟画摘要:中国画所寻求的是以形写神,经由活泼逼真的描绘表达出作者的豪情,其中的写意花鸟画更能体现出这一点。

除了工笔、写意之外,还有一种技法——兼工带写(小写意),是把写意当中绚烂的色彩和以形写神与工笔的严谨勾画融合在一起,表现出大自然当中的万物皆有和生机勃勃的感叹。

关键词:兼工带写花鸟画任伯年齐白石以形写神一、兼工带写花鸟画的发展从中国花鸟画史上来看,从原始社会时期就产生了花鸟画,到了唐代才成为独立的形态。

五代时期以来,“徐黄体异”促进其发展。

北宋时期,代表人物黄居寀和崔白,画中带有野情野逸的败荷凫雁而驰名,在用笔用墨、构图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发展。

两宋时期,文同、苏轼等人倡导的清雅闲逸,出尘绝俗与宫廷当中推崇的富丽堂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时的花鸟画以情趣为主。

由此可见,从黄筌、徐熙到文同等文人画是兼工带写花鸟画的启蒙与铺垫。

到了南宋及元代,许多的花鸟画开始运用兼工带写的表现手法,其中元代的赵孟頫把兼工带写与工笔白描结合起来,独具一格。

赵孟頫提倡“作画贵有古意”,强调士气,逸气,讲求借物抒怀。

而到了明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在此期间尤为著名的是以沈周、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四家,他们不仅追求形的相似,更重神似,从而达到气韵生动。

可以说,明代是兼工带写的转型期。

明末清初阶级矛盾深化,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扬州画派”以及任伯年等画家,而现代画家齐白石更是将兼工带写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赋予了它新的意义。

二、兼工带写花鸟画的特点兼工带写花鸟画的色彩以及构图都十分有特点。

首先,从色彩上来说,中国画论中有随类赋彩,而在水墨画中有焦、浓、重、淡、清。

方熏也曾说过:“设色不以深浅为难,而难于彩色相和。

和则神气生动,否则形迹宛然,画无生气。

”这些都说明在中国画中,色彩在冷暖对比以及强弱上的重要性。

因而在兼工带写花鸟画中,它既有工笔鲜艳明快的细致设色,华丽逼真或夸张的视觉吸引力,又有写意画泼墨般的墨色浓淡、深浅的变化或者简淡赋色,能够营造出气韵生动的美感。

学习写意花鸟画最重要的环节,99%的人都不知道

学习写意花鸟画最重要的环节,99%的人都不知道

学习写意花鸟画最重要的环节,99%的人都不知道意笔花卉写生是学习花鸟画的非常重要的一环。

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师造化”。

把“师古人”的经验、笔墨等在面对大自然时对照验证,逐渐形成自己的笔墨语言,表现在作品中,能够为写意画的学习做铺垫。

【宋振成导师作品】但初学临摹的你容易泛泛的临摹,临摹个大概,根本不知道为什么临摹、临摹哪些?如果被动临习,即使临摹的很像,掌握了固定程式,也不能摆脱前人笔墨。

例如画的再像也是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不是你自己的东西。

只有通过写生,从自然中创造出区别于前人的笔墨,才能创造出新的程式化。

【宋振成导师作品】关于写意花鸟画最重要的技法,你需要掌握的就是将写生与创作完美衔接在一起。

写生能够为花鸟画的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而意笔花卉的写生更适合初学者练习。

墨池学院中有一位精通意笔花卉写生的老师,从用线的表现方式以及赋色技法等方面引导大家深层次掌握意笔花卉写生的绘画技法。

【宋振成导师作品】他就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硕士宋振成导师,宋老师以三幅完整小品的形式,带大家对写意花卉进行最深层次的认识。

对于初学者学习意笔花卉,宋老师给到一些建议:·学习意笔花鸟,建议大家多临摹,带着问题去临摹,有目的的临摹。

·多写生,把临摹中学到的在写生中实践。

带着写生中遇到的问题,再去临摹。

·多看经典作品,分析作品中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熟悉手中的工具材料。

充分发挥工具的性能。

宋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会增加学员对绘画空间感的认识,进而提升写意花卉的独立创作能力。

【宋振成导师作品】对于意笔花卉的系统学习,宋老师谈到:刚接触意笔花卉,多临摹多写生是唯一方法。

古人讲废纸三千。

临摹选对临摹范本。

把一个题材系统研究、深入研究。

比如画竹,把历代画竹名家都找到,分析各家的长处,找到适合自己临摹的名家,再把这名家的作品早中晚期作品拿出来比较,分析各个时期的变化。

临摹时研究他用什么笔?什么纸?如何行笔?如何用墨?临像临透,而不是泛泛的临摹。

教你如何画好写意花鸟画

教你如何画好写意花鸟画

教你如何画好写意花鸟画讲笔墨,初讲可以说“:线者为笔,染者为墨”,易懂易入手。

进而应当明了“笔中有墨,墨中有笔”:用墨无笔,古人称之为“墨猪”,它有肉无骨;用笔无墨是行笔间缺乏墨色浓淡干湿的变化。

其实“笔”与“墨”分不开,所以叫“笔墨”,它是一种表现美丽的手段过程。

如同地球公转和自转:为表现意象造形的美服务,是“公转”;它也有美的自我表现,是“自转”。

笔墨离开了这个意思,那就是“耍笔墨”,那不是“笔墨”,更不是写意画。

学习国画其实说难也不难,关键要得法,在这种前提下,努力勤奋才能见到成效,否则方向搞错了就会越走越歪。

在学习国画时,首先要记住三个字:读、品、临。

读就是欣赏和分析,从作品的主题立意到构图,气韵,从造型特点到笔墨变化,从色彩的运用到虚实关系等等。

“品”就是脱开技法的层面,品味作品要表达的情。

“临”就是对照范画模效,也叫临摹。

临摹的方式很多,对构图气势好的可以进行“整临”如果画面局部精彩,也可以“节临”,一切因需要而定。

每次临完之后一定要对照原作反复比较,努力寻找差距,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王雪涛:花鸟画的六大要领如何画画?怎么画好?是很多人关心的。

有些人来看我作画,用心临写,以至将如何画花,如何画鸟等等,记成文字,视为定法。

这是否能画好画呢?技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如何画?要解决;如何画好?更要刻意探究。

利用这一机会谈一点体会。

——王雪涛一、基本功的锻炼要扎实花鸟画是以描绘花卉、禽鸟来表现自然界的生命力,体现欣欣向荣的生气,从而给人以健康的艺术感染。

它描绘的对象是大自然,因此培养对自然界的生命力,训练观察力的敏锐是主要的。

不少前人也是这样做的。

传说一位画家,为了体验草虫的形态,经常趴在草丛中观察,以至露水打湿了衣裳,可见观察之认真。

我小时生活在农村,对自然界中的一情一景十分偏好,幼时养成的观察和写生习惯,对我一直影响很大。

要认真地了解物象的结构、特点、习性和生活规律,画时才能做到心手相应。

[说明]写意花鸟画创作技法

[说明]写意花鸟画创作技法

写意花鸟画创作技法以写意法画花鸟,可追溯到北宋的文同、苏轼、扬无咎、释仲仁的水墨写意法。

如今在故宫博物院里陈列着的南宋末年画家释法常的《写生杂画卷》,表现花果禽鸟纯用浓淡墨渲染。

同时还有宋人的《百花图卷》,以写意笔法用浓淡墨疏渲花鸟,或兼工带写,开元明以来墨笔花鸟画的先河,对明代林良、吕纪以及后来的水墨花鸟画有很大影响。

马远的《梅石溪凫图》,赵孟的《古柯竹石图》,还有李亨的写意花鸟,皆能以劲挺的笔锋写花鸟,淡渲疏扫,自成一格,从而加速了写意花鸟画的发展。

戴进以粗笔勾线,彩笔晕染,也是南宋院体的发展。

降至明中叶,沈周、文壁、陈淳、陆治,仍以宋人花果一派延续得来。

徐渭画风奔放,所作写意花鸟,随心挥洒,水墨淋漓,不受传统约束,自成泼墨一体。

周之冕又继沈周之钵,远宗宋元各家,创“勾花点叶派”。

从历史的演变来看,写意花卉翎毛自宋以后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体系,表现出与工笔花鸟不同的风貌。

复经过历代画家们智慧的创造,写意花卉翎毛便更加成熟和风格多样了。

总之,写意花卉翎毛应力求形神兼备,以笔墨写精神。

在表现上是以墨为主,以色为辅;以点染为主,以勾疏为辅;以少胜多,以简胜繁;以刚劲的笔锋、活泼的晕染代替细线勾描,以点垛法的套笔套墨代替浓淡层层的烘托。

在写意花鸟画中禽鸟的表现方法约略可分为:渴勾:以渴笔率勾,与工笔细线铁笔重廓不同。

用笔须顿挫有力,出线苍老涩拙,勾成后涂染淡彩或白粉。

这种勾勒填粉法,多用以画遍身素白或颜色浅淡的鸟,如白鹦鹉、白孔雀、白鹰、白鸡以及鹅、鹭等。

点染:以墨或墨彩混点而成,亦可以重彩与墨相同。

画燕子、麻雀、翠鸟、鹰、雁、鸜鹆、鸳鸯等重色的鸟多用之。

近人任颐、齐璜喜用此法。

点垛:先点淡墨,后套深墨,层层点染。

画时以淡墨先点头、背、胸、腹等部,再以深墨点大翅、背花及尾部,最后以花青、淡赭罩染,又称套墨、套色法。

有时除嘴、眼用淡墨粗勾外,率以浓淡墨套点。

寥寥数笔,意态自得。

明代林良写水墨花鸟纯用点垛法,可参看故宫博物院藏林良的《写生翎毛卷》。

徐渭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浅析

徐渭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浅析

徐渭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浅析徐渭(1786-1846),字子树,号八斋,浙江绍兴人,清代著名画家、文学家。

他是江南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大写意花鸟画而著称。

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在中国画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法特点,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下面将对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进行深入浅析。

一、笔墨运用灵动自如,创造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以笔墨运用灵动自如而著称,他善于利用淡墨、拖笔、点染等技法,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擅长以简洁而不失生动的笔墨表现出花鸟的形态,注重用墨的浓淡变化和笔法的灵动性,通过简练而精湛的画面,表现出画家对花鸟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在他的作品中,经常能够看到鸟禽的活泼形态和花草的自然姿态,非常具有生动感和表现力。

二、以意传情,以情显意,寓意深远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在表现形态的更注重作品背后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他善于以意传情,以情显意,通过作品中的花鸟形象和寄寓其中的情感来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花鸟的形态刻画,更是对心灵境界的表达。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能够感受到画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世界的热爱,寓意深远,情感真挚。

三、突破传统,注重表现个性化的艺术追求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在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突破,他不拘一格,注重表现个性化的艺术追求。

在继承传统笔墨技法的他还融入了自己对形式美和意境美的追求,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在画中常常用寥寥几笔就能够表现出花鸟的形态和生动性,让人感受到画家的艺术功底和个性魅力。

他的作品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展现出他在艺术上对于自由、个性化的追求。

四、影响深远,为后世大写意花鸟画家树立了典范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在当时就已经颇受青睐,而且对后世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他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为后世大写意花鸟画家树立了典范,开阔了画家们的艺术视野,也促进了中国画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在他的影响下,许多画家受到启发,纷纷效仿他的笔法和风格,使得大写意花鸟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徐渭被誉为大写意花鸟画的“宗师”。

泼墨写意、工笔点睛——浅谈陶瓷青花花鸟画创作技法

泼墨写意、工笔点睛——浅谈陶瓷青花花鸟画创作技法

泼墨写意、工笔点睛——浅谈陶瓷青花花鸟画创作技法杨孙广;王泉寿
【期刊名称】《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卷),期】2012(027)002
【摘要】青花瓷画分三大主流:山水、花鸟、人物。

三者既可合,又可分。

花鸟画是花、草、虫、鱼、蔬果、鸟兽等为题材内容的绘画,它可分工笔花鸟、写意花鸟两大类。

【总页数】2页(P134-135)
【作者】杨孙广;王泉寿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174.7
【相关文献】
1.浅谈花鸟工笔画与陶瓷花鸟工笔画技法装饰 [J], 夏金标;邵徽亮
2.浅谈中国画泼墨写意在陶瓷青花画中的运用 [J], 张天明
3.浅谈工笔兼写意青花花鸟的意趣 [J], 周凌云;甄海珊
4.陶瓷泼墨写意画新技法的创新尝试 [J], 田纪友
5.浅谈陶瓷艺术中的工笔花鸟画创作 [J], 梁惠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写意画的特点有哪些基本技法

写意画的特点有哪些基本技法

写意画的特点有哪些基本技法写意画的特点有哪些基本技法写意画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写意画的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写意画的特点有哪些基本技法11、以形写神,以神写意。

从古到今,中国的绘画一直围绕着一个形的问题在作文章。

在绘画的初萌阶段,由于造型能力差,那时的形是简单而幼稚的,是似是而非的,也可以说是“以意表形”。

随着绘画经验的不断积累,写形的功能大大提高,进入了“以形写形”的阶段。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画家们并不以形似为满足,逐渐认识到了“神似”的重要性。

即在造型上表现对象的内在本质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才算真正达到绘画的目的。

最先提出“以形写神”理论的是人物画家顾恺之。

后来引伸到中国写意画领域,逐渐比为“以神写意”的意象造型观念。

是中国的写意画摆脱了自然形的限制,而追求以笔墨为载体的情感宣泻。

由于开拓了表现上的自由空间,画家笔下的形象既跳出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再现的制约,又由于形的限制而避免了过于的随意性。

使作品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有形的观念,又有自我情感的表露,达到极完善的幻化境界。

但由于画家对自然物象的感悟千差万别,审美情趣各有所好,因此中国写意画家笔下对形与神的概念便有了不同的侧重。

偏重工细一路的借形以抒发自我性灵的审美需求,既强调客观物象的真实性,又具主观的表现意识,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并重的目的,如注重写实的工兼写即属此类。

小写意画家则既注重形的制约,又注重自然精神与自我心境,情感的结合,达到一种意蕴平和、雅俗共赏的境界。

大写意画家强调自我情感的宣泻,自然物象中的形只是表达感情的一种载体,可以不完全依附于客观物象的独立美感。

在画家笔下自然物象的某些细节可以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意象造性,以神写意的表现力达到了最高境界。

关于形神论的观点,历代都有不少精辟的论述。

北宋苏轼提出“作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虽不免过于偏颇,但观点是明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写意花鸟画创作技法花鸟画的继承与创新08-02-28http:dfshw第三讲写意花鸟画创作技法花鸟画的继承与创新要创作出新时代的花鸟画,使自己的作品思想新、意境新、技法新、情调美,不但要在取材内容上反映客观现实,富有思想性,还要在表现形式上,在构图、赋彩、笔墨技法方面有创新精神。

要根据新的主题、题材、内容的需要,有意识地创造新的技法,为传统的表现技法输入新血液。

因为,花鸟画技法的演变是随着画家思想的变化而变化着。

由于画家的思想变了,对自然界的花和鸟的感悟就会不同,艺术标准、审美观点也都跟着起变化。

对旧的一套表现技巧觉得不适当和不够用时,也就会追求创造新的技法。

我在写意花鸟画创作中,时时想在内容取材和表现技法上破旧立新,努力反映时代的精神面貌。

我注意深入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并努力把两者有机地联系起来,赋予自然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并努力营造传统绘画中从未有过的那种广阔、开朗、健康、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为了更准确地表达这一时代精神,在技法上我采用了几个结合的办法:花鸟和山水相结合,写意和工笔相结合(勾勒与没骨相结合、白描与点染相结合),泼墨与重彩相结合。

这些相结合的表现方法,是表达新内容、新感情、新时代精神所需要的。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轰轰烈烈、蓬蓬勃勃发展的时代,本身就是一首英勇的交响曲,绘画要想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面貌,为什么就不能用交响曲呢?古人曾反映了他们的时代,我们也一定能创造出正确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新形式来。

我想,只要处理得好,这些绘画形式、手段、语言的综合运用,是能够更自由、更准确、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想的,是能够较好地适应我们这个时代要求的。

将花鸟和山水相结合的表现方法,前代画家们曾经运用过,并非是我个人的创造。

宋元以来的花鸟画大家,如马远、王渊、戴进、吕纪、林良等人,在构图中经常以坡石、水口,远峰、近岸来衬托花鸟。

南宋的马远运用“小中现大”的方法就十分纯熟。

他喜以近景柳枝配以远岫浅水、风帆钓艇,又尝以梅花和溪山相结合,一树古梅从山崖上笼罩下来,在无限广阔的水面上,远近只有一痕远山和三五野凫。

这样以花卉和溪山相结合的画面,自是不同于传统折枝花的风趣,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

我曾于夏始登上泰山,远望一片金星闪闪,这是岩壑间遍开了野山丹和金针花的动人情景。

因此,我就画了以岩石和远峰与数丛山丹相配合的画,情趣便觉不同。

在黄山西海,远远望去,云烟变幻,不可言状。

山花满山,泉水淙淙,鸟声远近相答,犹如进入神话世界。

箬竹夹道,杜鹃花高大如老柯,欹斜岩边涧底,枝头花红如簇如火,遍布林莽间,极具画意。

在画面上错落地画出各色各样的映山红,配以山石岩峦,便可得出河山似锦的意境。

山水和花鸟相结合,可以使花鸟画跳出只画折枝的狭小天地,近取景,远取势,把远峰、近岸、坡行、水门收入花鸟画中,再现自然的一角,加强了画面的气氛,可以使构图更为开阔壮观,以增强生动真实的现实感觉。

在将山水和花鸟相结合的创作实践中,要画出花和鸟生长的自然环境,必须要注意到形象的真实。

也就是说,使观众看了能引起对自然景物美的回忆和人与花鸟山水关系的密切感受,从而引起对祖国河山风物的热爱感情。

任何牵强拼凑、脱离现实的表现都不会得到好效果的。

要进行艺术典型的创造,不能满足于自然景物的如实描摹,因为,如实的描写往往把山水和花鸟平均对待,重点和意境难以突出,缺乏气势,甚至让山水侵夺了花鸟的地位。

将工笔和写意相结合,前人也有过。

远在五代、北宋时,花鸟画就出现了勾填法和勾勒法。

勾填法是用较重的墨先勾画轮廓,然后再赋彩填色;勾勒法便是在点色以后再勾,随着点色的轮廓用墨笔勾线加以约制,这样较勾填法生动得多,也自由得多,但不及前者有浓厚的装饰风趣。

南宋前后,在花鸟画中勾填勾勒法兼施。

及至明季周之冕,又以徐熙没骨法与勾勒法相结合,创造了勾花点叶派这一新形式;现代大家齐白石,用极工细的草虫配以大写意花卉,都是对花鸟画表现形式的发展。

我曾长时间以明代写意人物画为范模,从简笔淡彩中追求浑厚苍穆的意境。

同时,深入现实去勾勒各种花鸟的轮廓,积累素描素材,然后加以剪裁运用,以期达到工笔与写意相结合的形象真实,并将明人写意和宋人双勾笔法结合起来,便能显现出新的风范。

将重彩和泼墨相结合,是齐白石常喜用的方法。

他画的荷花,每以朱砂点菡萏,以泼墨法点荷叶,以三原色点翠禽。

我常用泼墨写意的笔法表现坡石苔草和树干,同时用重彩勾勒表现花朵或树叶,便可以创作出形似真实、艺术性高的画面。

我也曾试探用墨笔勾廓,以朱砂、石黄、白粉、石青、石绿等重彩填充,以取得对比强烈的效果。

这是继承了民间年画单线平涂的方法,从年画里吸取一些营养,使旧的一贯淡逸肃穆的情调变得火炽些、显明些,更能达到引人人胜的效果。

将白描和点染相结合,是清代任氏兄弟经常使用的方法。

还有焦点透视和散点透视的结合运用,使画面既符合视觉感受,又能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自由地表达理想中的形象。

但这些结合是困难的,在一幅画面上取得有机统一更难。

山水和花鸟的比例问题、工与写的矛盾,都需要加以解决。

以富于装饰风趣的重彩勾填法去和易于表现浑厚苍茫的泼墨写意法相结合,就很不容易协调。

又如以勾染法画花朵,因为轮廓线工致劲挺,便不容易和写意的枝叶笔法调和。

但只要把这些矛盾巧妙地统一起来,便会适成其美。

若一味匀整中和,反而索然无味。

总之,把几种表现手段放在一起,集勾勒、勾填、勾染、白描、没骨、晕染、点垛、泼墨于一炉,可尽精微,可致广大,则表现出工丽、活泼、清新、自然的不同风貌。

以勾填。

勾勒、重彩显现细部,以泼墨布成体势,既有整体气势,又有重点精神,色彩与墨华互相辉映,色彩的浓丽,水墨的氤氲,泼墨的大气磅礴,工笔的缜密绚丽,自然能自由地表达作者的感受。

我想,将它们综合运用,定会开创既富艳工丽、又活泼奔放、笔墨酣畅的新风格。

写意花鸟画的构图绘画的构图是创作成功的关键。

在创作过程中,如果只在造型准确上用功夫,或只专注于笔墨技巧,而放松了对构思布局、主题思想、宾主地位的慎重研究和安排,即便费尽心机,也得不到好的效果。

历代画论都重章法、布局的研究。

所谓章法、布局,就是构图,也就是顾恺之所说的“置陈布势”,谢赫六法中的“经营位置”。

张彦远认为“经营位置”是画之总要。

元代饶自然在他所著的《绘宗十二忌》中也主要谈了构图问题。

清释原济所著的《苦瓜和尚画语录》,在“境界”、“蹊径”两章中也着重讲述了构图的重要。

这些虽然是偏重于山水画方面,但对花鸟画创作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古人画论上说“意在笔先”、“胸有成竹”,就是要画家在动笔之前,先要在胸中酝酿题材、体裁、构图和表现方法。

首先通过作者对自然现象的观察,然后经过思想上缜密地筹思,从而在脑海中构成一幅约略的草图,也就是初稿,下笔便有所依据。

因此,从广义范围来说,构图并不仅是安排位置,而是和构思、立意、造型、色彩紧密联系的。

一幅完整的写意画构图,是不容许在创作过程中随便轻易地补充或修改的。

“九朽”的经营方法,虽然我们用来处理写意花鸟构图并不十分合适,因为写意往往是一气呵成,画时不容有更多时间去思索,但从这里我们可以学到前人对处理构图的审慎态度。

在构图时,事先画一小稿,或简单地用松炭布布位置,看看远近距离效果,或是用指甲在纸绢上约略划划枝干岩石等的轮廓,是可以的,当然不需要底下铺上稿子来描摹,但在勾勒花叶时,有稿也未尝不可。

总之,所谓写意,是在形似中进一步要求神似,而时间又不容许作者慢慢去思索,关键在于作者要在落笔前,在脑海里先组织画面,进行完整的创作构思,这就是前人所说的“以有为而作者为胜”的意思。

前人在构图方面已经总结出了一些实际经验和方法,经过历代画家的实践,更有所发挥和增益。

表现在中国绘画技法上最显著的特点,便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构图法,即所谓散点透视法。

表现在西洋画构图中的焦点透视,总是要求去描摹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景物,中国画家为了使章法适合于表现内容,为突出主题服务,往往不满足于焦点透视的局限,而自由大胆地运用散点透视法或与鸟瞰透视法结合起来处理画面。

运用散点透视法,作者可以在构图中移步变易地由高及下、由远及近地布置景物,不受空间时间限制。

既可以在画面上根据主题要求画同一时间同一场面的景物,也可以描写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景物。

这样处理的画面,更加引人人胜,起到使画面更加丰富、完整的效果。

关于透视构图理论,古代宗炳、萧绎等画家都有过深入的研究,并有具体的论述流传下来:“昆仑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迥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

诚由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

今张绢素以远映,则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

”(宗炳《画山水序》)“路广石隔,天遥鸟征。

”(萧绎《山水松石格》)“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

一远山须要低排,近树惟宜拔进。

”(王维《山水诀》)到了宋代,郭熙又提出了“无深远则浅,无平远则近,无高远则下”的三远法,更丰富了中国绘画的构图理论。

石涛在《苦瓜和尚画语录》中也提出了分疆、三叠、两段与八层沙的构图方法。

但他反对死板地利用这些方法和搬运古人成稿,反对公式化、千篇一律、毫无新意。

要求画家有创造性地运用这些规律,独出心裁,冲破前人束缚,以求别出町径。

在我国古代绘画遗产中,画家为了表现繁复的内容,用散点透视法来处理画面的构图,从而获得极大成功的作品是很多的。

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汉高祖入关图》,画家运用长卷形式,表现了从兵临潼关到宫女受降的历史过程。

在地域上包括自潼关到长安的遥远路程,在时间上又概括了好多天发生的事情,画家巧妙地将这么丰富的内容综合在一起并具体地表现出来,给观者以完整的印象。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也是采用了长卷形式。

图中以北宋首都汴京东水门外运粮河上的虹桥为主体,布置了汴河两岸货物杂陈、百态俱备的繁复场面。

不但使观众通过画面看到当年汴京舂容满野、市廛栉比、车马喧阗的繁荣景象,也体会到北宋时代的整个社会面貌和封建社会形形色色人物的阶级差别。

还有描写历史故事的《文姬归汉图》、《免胄图》,敦煌壁画中的《张仪潮出行图》,描写祖国伟大河山的《千里江山图》、《长江万里图》,以及一些花鸟题材的长卷,都代表着中国绘画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构图特点。

古人论画还经常谈到“取势”的问题。

取势指的也是构图,对花鸟画来说,取势极为重要。

王微的《叙画》曰:“夫言绘画者,竟求容势而已。

” 沈宗骞的《芥舟学画编》曰:“笔墨相生之道全在于势,势也者往来顺逆而已。

而往来顺逆之间即开合之所寓也。

”顾凝远的《画引》曰:“凡势欲左行者,必先用意于右;势欲右行者,必先用意于左。

或上者势欲下垂,或下者势欲上耸,俱不可从本位径情一往,苟无根柢,安可生发?” 总之,取势就是在构图中注意开合布意,才能层层掩映,生发无穷。

花鸟画的构图和其他画种的构图一样,首先要注意构图的一般规律。

在画面构图时,要力求宾主显明,疏密错落,前后贯穿,变化掩映,还要注意全局的严整、疏朗、新颖、活气,要极力避免充塞、繁琐、板实、重叠、对称、均匀、松散、空薄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