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写意花鸟画教案

初中美术:写意花鸟画教案
初中美术:写意花鸟画教案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写意花鸟画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Freehand flower and bird painting lesson plan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写意花鸟画教案

《写意花鸟画──活泼可爱的飞雀》教案广东省韶关市第十一中学黄万辉

概要:了解中国花鸟画的特点,工具的使用。

关键词:翎毛画法;飞禽。

翎毛画法是花鸟画中飞禽表现方法的专称。麻雀是最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颌下有一缕黑色坠羽,两侧一黑色颌斑。胸腹灰白,活泼可爱。

鸟的造型练习:

一般鸟的身体像鸡蛋,头像枣。以此为基形,再添上尾和爪,便构成鸟的基本形态。画麻雀的步骤:

褐黑点头背,浓墨画眼嘴。淡墨勾胸腹,浓墨画翅尾。背斑趁湿点,浓墨再画腿。

画飞雀:两翅张开,翅膀的方向稍加变动,飞雀的动态也就随着变化。

一、教材分析

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悠久的

历史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界,以极高的艺术价值,享誉于世界画坛。

人们对花鸟画的要求是“活色活香”,对禽鸟要求是“活泼可爱”。花鸟画要形神兼备。在本册教材中,主要介绍了中国花鸟画的特点与风格,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的方法的讲解和练习,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

在本节课里,教材通过对《麻雀图》的欣赏和分析,阐述了彩墨禽鸟的基本画法,重点介绍了以麻雀为代表的鸟类的画法,其画法是,首先在纸上捕捉鸟类的形态,用铅笔轻轻匀出鸟的轮廓,把鸟的身体看成枣形和一个蛋形组成,再添上尾和爪便构成鸟的基本形态,然后再从整体出发,自背部起笔,用披蓑法以褐墨写出背部,次写翼及尾,再写胸、腹,然后画出头、嘴、眼睛,再添画爪。

花鸟画翎毛画法是本课的重点,画鸟羽毛的方法有白描和没骨两种,本课采用的是第二种,写意的方法,是采用枯润结合的笔墨方法画的,麻雀背部用润笔,尾部翅膀则用枯笔。

教材中在介绍麻雀画法时还运用了小口诀的方法,把麻雀的画法编成通俗易懂的小口诀,使学生易读、易记、易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醒学生运用笔墨时要注意墨的多少、用力的轻重、行笔的快慢,利用线的刚柔、曲直,毛笔的干湿、浓淡的变化,表现鸟的形神和画面的节奏韵律美,以达

到教学效果。

老师应把步骤制成挂图,写上文字,说明每一步应如何去画,要求达到什么效果,或制成幻灯片、投影片,使画面更清晰地体现出来,吸引学生集中精力听课。

课文以范画配合步骤图解,教师除了讲授国画知识外,还须结合范画进行分析,讲解,指出学生作画应注意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欣赏范画。

本课作业要求按作画步骤用宣纸或笔边纸临摹或创作一幅麻雀图。

二、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训练,培养学生使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使学生学会运用中国传统的笔、墨、纸、砚,初步掌握花鸟画的技法。

2.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讲解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

(二)教学重点:

翎毛画法是花鸟画中飞禽的表现方法,也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难点:

如何培养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四)课业类别:

绘画习作课。

(五)学生学习用具装备:

毛笔(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报纸(做垫纸用)一张、用画颜料、墨、调色碟、水盅。

(六)教具准备:

1.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

2.生宣纸、毛毡、画板、国画颜料。

3.幻灯片及教师放大的范画。

画麻雀的步骤图。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2.复习旧课:

①花鸟画的特点与风格、表现形式。

②评讲上一节课学生作品1~2幅,指出学生作品的优点、缺点以及改正的方法。

3.讲授新课(直接导入)

我们知道花鸟画的题材非常广泛,除花卉、鸟类之外,家禽、鱼虫、蔬果、走兽都是花鸟画所描绘的内容,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鸟类的画法。

板书:写意花鸟画──活泼可爱的飞雀。

4.欣赏《麻雀图》教师作品

出示范画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思考问题:(幻灯)

图上共画了几只麻雀?

麻雀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麻雀的背部是什么颜色?此外,它的嘴巴、爪各是什么颜色?

5.教师讲解(形态特点):麻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颌下有一缕黑色坠羽,两侧一黑色颌斑,胸腹灰白,活泼可爱。在画麻雀之前,先要理解麻雀的头部和身子由两个蛋形组成,或者是一个枣形加蛋形组成,这样画麻雀就方便多了。

板书分析:(鸟的画法)以麻雀为例进行分析

①麻雀基本造型:枣鸡蛋

②麻雀形体结构:身子、翅膀、尾巴、爪子。

6.结合幻灯教学,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把麻雀的画法编成通俗易懂的小诗歌来进行教学,教师在画鸟的羽毛时要突出重点,尽量讲得详细一些。

画法配口诀:

褐墨点头部,接着画身翅,浓墨画嘴眼,淡墨勾胸腹,浓墨画翅尾,背斑趁湿点,浓墨再画爪,麻雀俱画成。

画法步骤:

说明:先用墨赭画头顶,接着画身体和翅膀注意水分不要太多,润笔、枯笔相结合。

7.学习练习画一只麻雀,教师巡回辅导。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把一些较好的作品展示出来鼓励学生,指出优点、缺点,并对一些画得不够好的学生给予指导。

8.教师小结,指出本节课的重点以及学生掌握不够的地方。

9.学生临摹不同姿态的麻雀(运用幻灯片)

作业布置:老师提出作业要求:按作画步骤,用宣纸或毛边纸,临摹或创作一幅麻雀图。

写意花鸟画──活泼可爱的飞雀

三、教学参考

在教学过程中作一些国画常识介绍,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法则的理性认识。虽然有了明确的绘画步骤和方法,学生也不一定完全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懂得实践出真知,从实际的操作中得出结论。在练习时多作不同角度、不同姿态的练习,还可以画一些其它的鸟类,这样才能掌握鸟的画法。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初中美术教案)美术教案-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写意花鸟画

美术教案-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写意花鸟画 初中美术教案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写意花鸟画 南厂子弟学校 教学目的: 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技能目标 :通过对中国画笔墨的学习认识,达到从练习、临摹、写生开始,最终进行创作的目标。 教学重点 :中国画的用笔、用墨。 教学难点 :利用传统的笔墨造型陈式进行创作。 教学方法: 多媒体应用与示范讲解相结合。

●一、 情感目标 中国花鸟在我国民族绘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社会影响,花鸟画早在唐代便独立成科,后经五代的“徐黄异体”和宋代院体派、文人画的推陈出新,使花鸟画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明代以陈淳、徐渭为代表的一批画家,把笔线与书法结合起来,粗笔狂纵,豪放恣肆,开创了大写意画风的鲜明特色。清代的“四僧”和“扬州八怪”寄情于物,怪诞不经,强调个性化极强的个人风格,尤其是晚期的吴昌硕,他们都能熔诗、画、印为一炉,独树一帜,面目一新,影响了近百年的绘画发展。 如若每一位中学生都能把握住花鸟画的发展脉络,仔细品味浩如烟海的艺术精品,认真感受每位画家缘物寄情的思想感情,审美能力自然随之而得到提高,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二、 新课导入 “画之气韵出于笔墨”。笔墨技法是中国画的核心所在,是构成中国画技法要素的基础。黄宾虹语“画重苍润,苍是笔力,润是墨彩。笔墨功深,气韵生动”。中国画是一种“线造型”为主的艺术,学习中国画首先要掌握的就是笔法与墨法。 A.笔法:中锋、侧锋、逆锋、拖锋

黄宾虹曾说“笔愈厚则神愈清。使笔要提得起,则缓处不妨愈缓,快处可更快,自然变化灵活,刚健中含有婀娜之致,劲利中带知厚之气”。 B. 墨法:“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 “墨着缣素,笼统一片,是为死墨。浓淡分明,便是活墨,死墨无彩,活墨有光”。初学画者,最难掌握是水与墨的比例,须经长期的探索和练习数量的积累才能熟练驾驭。 学生在理解掌握了基本的笔墨陈式后,还要经过一定数量的临摹练习,方能熟练应用;造型基础的不同,将致使每位学生个体的差异,写意花鸟写画“诗、书、画、印”结合的完美形式,向每位学生的画外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 临摹练习 以竹、兰为素材进行组合训练。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体会笔墨的应用变化,构图的基本常识和用笔墨造型的基本规律。 ●四、 作业布置 完成以竹、兰为主要内容的写意画一幅。

花鸟画教案

《花鸟画》教案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花鸟画的发展及不同的艺术风格,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课时】本课题安排2节课,而本节课是属于第1课时。 【教学方法】采用“了解、理解、见解、练习”教学模式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 1、创设情景播放一段音乐《鸟语花香》让学生安静聆听。听完音乐后提问:你们在听这段音乐时脑海中产生了什么样的画面?(先让学生产生联想,由听觉导入到视觉,有想象中鸟语花香场面引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有画家画出来纸面上的鸟语花香场面,营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课件演示作品欣赏)初步欣赏,产生第一印象。 新授: 让学生伴随优美的音乐到中国花鸟画的画廊中走一走。(播放音乐) 欣赏完后出示问题: (1)什么是花鸟画?中国花鸟画有几种风格?(2)花鸟画的题材内容包括哪些?(3)为什么花鸟画在中国能发展成一个独立的画科并千年不衰,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呢?欣赏完后让学生同桌间相互讨论两分钟。 1、比较欣赏下面三幅作品(课件演示三幅作品,南宋《出水芙蓉》、齐白石《荷塘》、潘天寿《映日》)问:这三幅同是荷花作品又是如何表现出荷花多样的美的?请大家谈谈感受。导出工笔与写意两种技法的差异。 展示图片,问:生活中的麻雀与写意画麻雀、工笔画麻雀有什么异同? 学生比较,教师小结:笔墨中的自然来源于生活中的自然,笔墨中的自然充满着画家的情感和审美理想,体现了画家对艺术美的追求。 2、问:花鸟画是怎样发展而来的?它又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简述花鸟画的发展史:早期:以写生为基础(工笔画)新石器时代的《人面鱼纹盆》,花鸟画发展到两汉六朝则初具规模。展示一幅从网上下载的美国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所藏东汉陶仓楼上的壁画《双鸦栖树图》,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个泱泱大国,这时候花鸟画正式确立,并产生了许多专门的花鸟画的画家,如擅画牛的韩滉《五牛图》、擅画马的韩幹《牧马图》、擅画孔雀的薛嵇等,这时的花鸟画摆脱了人物画的附属地位,成为专门的画科。 五代两宋是花鸟画的成熟时期,我选了五代黄荃的《写生珍禽图》和徐熙的《雪竹图》来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 在此归纳一下花鸟画的艺术特色之一:强调写生,而且追求细节的真实。 盛行时期:移情草木(写意画)演示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提问:此画与前面的作品在技法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用淡墨表现梅花?他画梅想抒发什么样的感情?它是什么风格的作品?接下来演示作品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清代郑板桥的《丛竹图》、元代郑思肖的《墨兰图》。问:梅、兰、竹、菊是文人画中的“四君子”,成为明清时期文人画中的重要题材。提问:“四君子”的各自性情是什么?它们与人有着什么样的共性呢?重点分析徐渭的《墨葡萄》课件演示介绍徐渭的生平。另选《出水芙蓉》与之比较欣赏。课件出示朱耷的作品《荷花水禽图》。提问:画面中画了什么样的形象?它们具有什么样的表情?作者为何这样画?

写意花鸟画教案

课题:中国画——樱桃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认识水墨画的含义。 2、学习使用转笔,完成一个球体。 教学重难点:中锋用笔和蘸水方法。 课业类别:绘画习作课 教学方法:讲授与示范法。 教学工具:范画、大、中、小白云笔。 课时:8课时(2015年9月) 教学过程: 1、侧锋用笔:侧锋顾名思义就是将毛笔倾斜,毛笔笔尖的中心位置偏于侧面。其特点是:用笔变化丰富,有强力的用笔张力,爽快中显山露水。缺点是比中锋用笔显得单薄浅显。但侧锋在花鸟画中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同时也反映出另一种心境下的审美需要。 2、樱桃的画法步骤: 大白云笔浸水后蘸曙红色按两下,笔尖向右落笔,中锋行笔向左,慢速向下、向右转弯,画多半个圈,再从右向左画半个圆与左半圆相接并重叠一小部分,完成一个球体。 盘子外边的几个安排要有前后、左右、聚散、浓淡的变化。这就产生了构图 也就是国画中所说的经营位置。 小笔弄干,蘸浓墨,中锋勾长把,点蒂。注意笔上水分的含量,注意方向要有变化。 成堆的樱桃也要画出疏密关系,前后可遮挡。 大白云蘸淡墨勾画盘子。学生观察总结出前面的颜色深,后面的颜色淡。此时老师要学生多观察范画,加深印象,学会变化。用中锋蘸浓墨画弧线,增强立体感。 落款,教师要强调,字不要大,写工整。 3、樱桃的绘画步骤:

课题:中国画——菊花 教学目的:1、学习侧锋用笔的理论知识 2、了解菊花的生长规律,掌握菊花的画法步骤,及用笔用色方法。教学重难点:侧缝表现牵牛花的画瓣。 课业类别:绘画习作课 教学方法:讲授与示范法。 教学工具:范画、大兰竹、大、中、小白云笔。 课时:8课时。(2015年10月) 教学过程: 1、中锋用笔:其实就是将笔锋垂直的用笔方法,其要点是把笔锋裹入毫中,在笔的运行过程中,画长线条要旋转笔管,以保持笔毫挺直。中锋用笔的好处笔毫不散,线条圆润有力。中锋用笔在行笔时,要体味出一种阻力的气感,保持一种蓄势待发的状态。用笔旋转挑拨,笔笔藏锋,意意不断,气不使绝,让胸中形成回荡之气。其实中锋用笔贵在一个中字,将气、力蓄入毫中,锋用八面,适当的转折边锋,保持笔锋的挺括力。否则,必为笔所累,线墨呆板而无生气。 2、菊花的画法步骤: 先画一个椭圆,花心。 再钩花瓣,墨色不要一样,有浓有淡 用中锋画上花枝,注意中间有转折,不要一笔下来 画上两片叶子,注意两片叶子浓淡不一。 用藤黄染在花瓣上。 用藤黄加花青调成绿色点花心,完成。 3、演示菊花的绘画步骤: 课题:中国画——金鱼 教学目的:1、学习侧锋用笔的理论知识

中国古代花鸟画-教案

中国古代花鸟画欣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及工笔与写意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区别。 2、对重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以逐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感受力。 3、在分析作品的过程中,注意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三、教学难点: 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主要特点。 四、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教室和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导课:欣赏短片,学生谈感受 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短片,上面出现的作品都是已我们宋代的花鸟画为原型创作的,那么这一节课我就来一起欣赏中国画三大科系的花鸟画。 2.讲授新课: 而且我国古代的花鸟画的鼎盛时期就是在宋代。 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中国的花鸟画在宋代处于鼎盛时期? 花鸟画空前繁荣的社会背景是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级的形成,宋朝统治者崇文抑武的文治政策形成了北宋“百年无事,休养生息”的安定局面;宋人对花卉的情节,喜爱达到狂热程度,远超于任何时代;两宋花鸟画坚实的政治基础是统治者的大力支持和提倡,并有大批皇室成员参与其中;在政治上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北宋画院的建立,宋在建国之初就建立了翰林图画院,集中了西蜀南唐两地的画家。北宋后期宗室画家人数最多,成就最高的当属宋徽宗赵佶。 那么我们就来一起赏析中国古代的花鸟画。 那么,如何赏析花鸟画呢? 花鸟画按照技法法分类:工笔和写意画。 中国古代花鸟画从色彩上可分为:设色花鸟画、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白描花鸟画、没骨花鸟画。 中国古代花鸟画艺术传统的主要特点是:以写生为基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赏析作品: A、五代时期黄荃的《写生珍禽图》,赏析作品,技法、内容。。。。 B、唐代韩滉的《五牛图》 C、宋代鼎盛时期: 崔白的《双喜图》,重点赏析,学生已小组讨论的形式,赏析作品。对崔白的简单介绍,及其《寒雀图》的欣赏。 介绍宋徽宗赵佶,及他的艺术成就,及代表作品《芙蓉锦鸡图》《瑞鹤图》,进行赏析,书法《千字文》。 李嵩的《花蓝图》 D、元、明清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花鸟画》教案

《花鸟画》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让学生通过临摹和添加的创作方法,进一步体验生宣纸、毛笔、墨、国画颜料的性能以及侧锋、中锋、干笔、湿笔的用笔方法,了解和体会传统花鸟画创作意图和意境,感受花鸟画创作的乐趣。 二、学情分析 基于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自身的技能水平、思维方式、接受能力而言,属于学习写意画的入门阶段。加之时下整体的书法水平、传统文化氛围营造的缺失以及新思潮的冲击。因此,本节课教师应降低对学生用墨、用笔等技法水平的要求。应注重学生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感受中国写意花鸟画的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魅力,继而从这种积淀中吸取精神食粮。 三、课时安排 共两课时 第一课时:通过临摹梅、兰、竹、菊掌握基本的用笔、用墨和用色的方法。 第二课时:进一步扩展,临摹其它内容的花鸟画并进行添加创作。 四、教学内容及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习和研究画家绘制的花鸟画作品,加深对中国写意花鸟画的认识。 2.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过程方法: 1.学习和分析画家用笔、用墨和用色的方法,在临摹梅、兰、竹、菊的基础上添加和创作一幅花鸟画。 2.提高学生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和艺术的情感,体验国画魅力传承人文精神。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中国花鸟画的技法、技巧,在探索中积累和创新。 难点:用笔、用墨和用色的表现方法。 六、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本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欣赏分析、演示讲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审美鉴赏能力。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七、学生准备材料 1.中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墨水、笔洗、画毡、调色盘。

苏少版2018年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的说明,了解花鸟画涉及的范围及分类、特点、表现形式,并且怎样通过花鸟画作为抒发和表达人意念的重要媒介,体会它带给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深厚情感。理解花鸟画家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画家对自然界、客观实际,以及对社会的客观法则的体验和认识,来反映社会的情调和气氛。 2、主要了解花鸟画的历史演变,按照中国美术史发展的脉略,注重学习它的形成,风格的演变,流派的生成等。再者了解文人水墨画带给花鸟画的生机以及文人画注重情感,重墨轻色和人格化的表现特点。 3、理解花鸟画在传统继承的基础上,具有极大创新性和创造性,注重极具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表现,了解近现代花鸟画名家在近现代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二、教学重点: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 教学难点:写意花鸟画与动物画的区别和花鸟画的分类。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图片与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概述 花鸟画:是以描绘花鸟、草虫等内容为题材的中国绘画形式它表现自然、歌颂生命,并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给人以丰富的启迪与联想。 写意花鸟画:是以概括的简练的笔法来描绘自然界中的花鸟的一种传统的绘画方式。 本节课主要内容: 1、什么是传统花鸟画 2、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 3、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精神内涵 4、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5、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历史轨迹及作品欣赏 首先我们先来比较一下生活中的花鸟和写意花鸟画的不同。 1、自然界中的动物 2、自然界中的植物 3、现实中的鸡与写意国画中的鸡 4、现实中的荷花与写意国画中的荷花 5、现实中的樱桃与写意国画中的樱桃 (二)发展阶段: 1、什么是传统花鸟画 在中国画以花草、竹石鸟兽虫鱼为题材的作品都属于花鸟画范畴。它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 2、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 1)注重“写生”——从实际生活中撷取对象,并加以艺术表现的优良传统。 2)花鸟“拟人化”——把花鸟的自然属性与人的品德相类比。比如“白眼向天”和“四君子画”(梅、兰、竹、菊)。 3)“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精神内涵。 4)“象征寓意,遣兴抒怀”的功能。“白眼向天”:是指清初画家朱耷多将鸟、鱼画成翻白眼状,以此表达画家本人愤世嫉俗的心情。 3、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精神内涵中国古代有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传统, 也称为比兴手法。花鸟画不是仅仅为了准确地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是人自身情感与理性的抒发。“栩栩如生”是最终目标,“象征寓意,遣兴抒怀”更使画面有了意境和深度。于是,花鸟画摆脱了客观物象的局限,具有了更为深邃的文化涵义。 4、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古代花鸟画技法多样,曾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为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唐代的

初中美术《学画写意花鸟》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根本,要构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 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 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画写意花卉》是鲁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的第2 课内容,按照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属于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学生在前一章学习了中国画的分类和 表现形式,已经学习了中国画的理论知识的基础,本 课除包含中国写意画的概念阐述以外,着重讲解写意 荷花的画法步骤,这些内容包含中国画笔墨技法等最 基本的中国画知识。这两课与后四册教科书中的中国画课紧密关联、循序渐进,使初中阶段的中国画学习相对完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写意花卉的基本特点与方法,能够运用写意的技法表现花卉。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写意花卉的作品,了解花卉的特点与写意笔墨的使用,在练习中掌握花卉的写意技法,提高笔墨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体验美术活动乐趣的过程中,感受中国写意绘画的意境与趣味,养成对于中国画的 热爱。 教学设计 一、引导阶段: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花鸟画的分类,请学生分别说出所展示的两幅花鸟画作品的类型和特点,引导学生说出工笔花鸟和写意花鸟的各自特点,并以此引入课题《学画写意花卉》。 二:观察分析,直观感知 请学生讨论一幅好的国画写意花鸟画作品的标准,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总结写意花卉的特点,使学生充 分感受写意花卉具有简练的笔墨,能够抓住物象的特 点与神情,并且以此抒发作者的情趣。在这个环节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在课堂开始之处使学生初步了解写 意绘画,为接下来的绘画创作奠定基础。 三:对比观察,形式分析 《课程标准》中强调美术课程需要凸显视觉性,我将展示我在宣纸上画出的四种笔法,让学生自己用毛笔

写意花鸟画教案(完整)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写意花鸟画》 教 学 设 计 学校: 学科: 年级: 授课教师: 时间: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写意花鸟画》教学设计 概述: 中国花鸟在我国民族绘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社会影响,花鸟画早在唐代便独立成科,后经五代的“徐黄异体”和宋代院体派、文人画的推陈出新,使花鸟画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明代以陈淳、徐渭为代表的一批画家,把笔线与书法结合起来,粗笔狂纵,豪放恣肆,开创了大写意画风的鲜明特色。清代的“四僧”和“扬州八怪”寄情于物,怪诞不经,强调个性化极强的个人风格,尤其是晚期的吴昌硕,他们都能熔诗、画、印为一炉,独树一帜,面目一新,影响了近百年的绘画发展。 通过教学,让学生能把握住花鸟画的发展脉络,品味浩如烟海的艺术精品,感受每位画家缘物寄情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崇高的民族自豪感。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写意花卉理论常识。 2、掌握用笔、用墨、用色技法,学承传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思维的延展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笔墨情趣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传统技法的理解和把握。 2、笔墨情趣的培养。 三、课时:1课时 四、课型:绘画习作课(讲授与示范法、学生练习)。 五、教学准备:课件、范画、大、中、小白云笔、宣纸、墨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分析常见的植物,导入课题。 (二)教师讲解主要内容(教学内容:花鸟画概述---写意花卉技法),学生做笔记。 引导发现写意画的技法:常指用笔、用墨、用色技法。 1、点染法 1、点染法是写意花卉的主要表现技法之一,是用毛笔蘸墨或色直接点染而成的画法。 2、点染法分:点染 点簇 点厾(du) 点渍 套点 2、勾勒法 1、勾勒法是写意花鸟画的常用技法,要求意在笔先,笔无凝滞,一气呵成。经常运用挑、剔、拖、捻、转等笔法。 2、勾勒法分:细勾 粗勾 率勾

古代花鸟画欣赏

古代花鸟画欣赏(教案设计) 一、授课课题:中国古代花鸟画欣赏 二、授课时间: 2课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中国花鸟画的发展脉络,绘画传统和欣赏评论方法。 2、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分析评论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绘画传统,写生的绘画传统,让学生体会画家细致观察生活一丝不苟的创作精神。托物言志的绘画传统,使学生了解画家的志向,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中国花鸟画的发展脉络,绘画传统和欣赏评论方法。 五、教学难点:教学生评论欣赏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和所学的中国画知识,自主分析评论。 六、课业类型:讲授 七、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法,提问法 八、教具学具:教材,ppt 九、板书设计:1上课要求 十、教学过程: 第一课 导入: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动画《螳螂捕蝉》 提问:1.同学们欣赏完这段动画片有什么感受呢?(美、生动) 2.动画中都画了些什么? (引出花鸟画的题材——以描绘花卉、竹石、鸟兽、虫鱼为主题。) 中国画中以花卉虫鸟为绘画内容称为花鸟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移情草木——中国花鸟画 课程内容: 一、中国花鸟画的写生传统:

1中国花鸟画萌芽于工艺美术的纹样上(古代大量工艺美术品上,都经常出现花木鸟兽、虫鱼、龙凤等纹样。) 2唐代---花鸟画成为独立画科。 问题1:欣赏韩滉《五牛图》看看他们是什么动作? ——步者、屹者、正踌而鸣者、顾而舐者、翘首而驰者。 总结:结构准确,造型生动,形貌真切。写实技巧高超,画风工整朴实。源于画家对自然的细致观察——花鸟画写生为基础的传统。 问题2:画家表现了牛的什么特性?——强健、有力、沉稳而又行动迟缓的形体习性特征。 总结:写生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表现出花鸟虫兽的生命力极其各不相同的特性。3北宋 问题:猜猜这只蝴蝶是真是假? 这是赵昌所画的《写生蛱蝶图》花卉用笔简率,变化自然。蝶用笔精确。 北宋---北宋后期,由于宋徽宗赵佶对绘画的特殊爱好,建立画院,倡导写生,花鸟画进一步向工笔写实发展,笔法工整细腻,使工笔花鸟画达到颠峰水平。 4南宋 南宋小品画出现一草一花、一鸟一鱼、数枝秋草、一湾流水、一瓶花卉题材小不见奇。但精心工巧没有一丝疏忽。对生命的尊重。 追求意趣,画面雅致。 林椿《果熟来禽图》——作品风格在布局造型上在写生的基础上,更注重生命力和情趣的表现。小鸟有欲飞之态。技法更为生动。通过小景小趣,反应出大的自然观是最高的一种境界。 二、中国花鸟画托物言志的传统: 元代 提问思考:《墨梅图》王冕元,寻找发现花鸟画的另一个传统是什么? 提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绘画教案-中国花鸟画

中国花鸟画 目的和要求:引导学生欣赏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通过比较,了解两者各自的艺术特点,特别了解写意花鸟画“寄情寓意”的创作方法及“画中有诗”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1、工笔及写意两种花鸟画形式,特点及其发展概况;2、中国画的“六法”;3、赏析作品、《岭南三月》、《孔雀图》、《墨葡萄图》、《竹石图》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电化教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环视教室一周,行礼坐下)〈二〉欣赏中国花鸟画。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内容,首先,请同学们伴随优美的音乐到中国花鸟画的画廊走一趟,会有什么收获?请看屏幕……欣赏了中国花鸟画,我们了解中国花鸟画有两种不同的风格,一种是工笔,一种是写意,“工笔花鸟画”工整细致具有装饰性,富丽堂皇的艺术特点,写意花鸟画放纵、简练,重笔墨情趣,寄情寓意,画中有诗。那么什么是花鸟画?作为中国画三大科之一的花鸟画,顾名思义是表现花鸟的。实际上,花鸟画的题材内容是非常广泛的。1000多年以来,史书上记载着大量描绘鸟、虫、鱼、山花野蔬、鹅蛙蟹虾、谷虫桑麻的画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包括了与动植物生活、生长有关的一切环境,如坡石水口、林莽草地、池沼溪潭、篱落棚架、鲜苔葛藤、以

及四季、日、月、阴、晴、雨、雪、晨、夕等等。可以说除人物之外,自然界的一切,几乎都可以作为花鸟画的表现对象。花鸟画还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假若只从题材内容上来认识中国花鸟画,尚不足以理解它的全部内涵。为什么花鸟画在中国能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并千年不衰,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呢?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大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大量描写山川树木、花卉禽鸟的诗歌和绘画,构成人们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画家笔下,花鸟画不仅表现花鸟外形美,更重要的是把花和鸟作为表达人的情感的形象媒介。在中国文化特有的审美理念陶冶下,花鸟画逐步发展出一种运用比、兴、喻、借等手法,通过自然界中的花鸟寄托人的主观情感的艺术创作形式。而那些单纯描绘花鸟自然美的绘画,并不是花鸟画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花鸟画是通过富有生命力和象征性的花鸟形象,来表达画家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生活体验和精神审美寄托。懂得花鸟画独特的表现形式,我们接着了解工笔花鸟画及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概况,(工笔)中国花鸟画萌芽于工艺美术的纹样上。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周秦汉时期的青铜器,汉代的画像砖、画像石,以及古代大量工艺美术品上,都经常出现花木鸟兽、虫鱼、龙凤等纹样。到魏晋南北朝和初唐时期已出现了不少以描写鹰、鸡、雉、孔雀、鹦鹉以及山花蔬菜为题材的作品。经过历史的发展,到唐代,花鸟画最终摆脱了人物画的附属地位,成为专门的画科。五代绘画发达,人才众多,各有创造,花鸟画获得了较大成就,出现了徐熙、黄荃两种明显不同的风格。由于这两种绘画风格的影响,形成了五代、北宋花鸟画

《中国古代花鸟画》案例分析

《中国古代花鸟画》案例分析 ——在落实新课程标准、体现课程改革方面的几点尝试 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李永成 在落实新课程标准,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指导下,结合新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和《美术教学大纲》中的一些精神,就所讲的《中国古代花鸟画》一课谈谈自己在体现新的教育理念,落实素质教育方面的做法及其感受和体会,以与各位同仁商榷。 首先在本案例中,我进行了大胆地尝试,运用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 一是强调了美术课程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使美术课程不在只是“制度课程”,而是真正的“教学课程”;美术教学也不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成为课程知识的建构与开发的过程,并使之在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彼此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是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案例中在刚开始讲授新课时的一连串提问;作品《猫》的辨析;“四君子”的品格;《出水芙蓉图》的学生感受;对《墨葡萄图》的分析理解等多处均体现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是更加关注学生的美术体验性教学,密切学生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梅兰竹菊”这“四君子”教学中;王冕的《墨梅图》分析中;《花篮图》的赏析中;《出水芙蓉》的感受中;八大山人的身世介绍中;郑板桥的简介中等多处体现这一教学理念。 四是充分发挥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一个新的学习共同体。在案例中的引入新课;对花鸟画的定义分析;《五牛图》的所属类别;《猫》的表现形式鉴赏;杜甫、李白诗的寓意;对“四君子”的阐述;《虾》的表现形式;“八大山人”的艺术书写;诗书画印的综合体现等都是紧密围绕着师生交往、互动的教学理念。 五是让学生走向自主创新学习,使学生真正具有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调空、自我评价反思基础上的以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学习行为和学习品质。案例中的《出水芙蓉图》的赏析;《墨葡萄图》的鉴赏等多处均体现学

中国写意花鸟画教案(一)

中国写意花鸟画教案(一) 中国写意花鸟画教案(一) 中国写意花鸟画教案 核心提示:第一节花鸟画的简要概述一、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对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的说明,了解花鸟画涉及的范围,表现范畴,并且怎样通过花鸟画作为抒发和表达人意念的重要媒介,体会它带给人的精神生活第一节花鸟画的简要概述 一、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对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的说明,了解花鸟画涉及的范围,表现范畴,并且怎样通过花鸟画作为抒发和表达人意念的重要媒介,体会它带给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深厚情感。理解花鸟画家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画家对自然界、客观实际,以及对社会的客观法则的体验和认识,来反映社会的情调和气氛。另外主要了解花鸟画的历史演变,按照中国美术史发展的脉略,注重学习它的形成,风格的演变,流派的生成等。再者了解文人水墨画带给花鸟画的生机以及文人画注重情感,重墨轻色和人格化的表现特点。最后应理解花鸟画在传统继承的基础上,具有极大创新性和创造性,注重极具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表现,了解近现代花鸟画名家在近现代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二、教学内容(主要了解花鸟画的形成和发展) (1)花鸟形象比人物、山水出现要早,如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出现的花木鸟兽、虫鱼、龙凤等纹样。如长沙马王堆的帛画《人物夔凤图》等,当时还没有产生专门从事花鸟画创作的画家和理论,花鸟画也多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这些作品或是常有较多的装饰性,或是主要表现人物生活环境。

(2)唐代经济繁荣,统治者生活奢侈豪华,社会习俗与审美观念都有新的要求(此期间出现不少花鸟画高手,如画鹤的薛稷,画马专家曹霸、韩干,还有如韦偃画龙,戴嵩画牛等)。 (3)五代时期,出现了两位对后世影响极大的花鸟画家黄筌和徐熙,形成了“黄家宝贵,徐熙野逸”的两大流派,标志着花鸟画已进入成熟阶段。黄筌:西蜀宫廷画家,重视写生,专写宫中奇珍异石,珍禽异兽,风格富丽工巧。徐熙:南唐布衣,专画山野花鸟草虫,其画法“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主张笔墨为主,设色为辅,墨迹与色彩互不相遮盖。徐黄二体的不同风格遂形成五代以后花鸟画工整和粗放的两种风貌。 (4)进入北宋,因皇家画院独钟“黄家宝贵”之风,工笔花鸟画在此期间得到很大发展。直到北宋中叶,崔白、吴元瑜等创造了与黄家浓艳重彩大异其趣的“放笔墨以出胸意”的风格,才使宋初埋没多年的徐派画风得以光大。(宋徽宗赵结是北宋花鸟画的集大成者,使工笔花鸟画达到顶峰)。自此以后,工笔花鸟画便开始走向衰落,这与文人画出现不无关系。 (5)宋代文人画的兴起,宋代文人画的标志是水墨梅竹成为独立的画科,其代表人物是文人画理论的倡导者文同、苏轼等。他们主张“不专与形似,而独得于象外”,崇尚笔墨、形式的意趣,强调寓意抒情。可以说水墨梅竹是文人画理论的实践。因此水墨梅竹一经出现,立即被士大夫掌握,作为感事抒情的艺术形式而迅速地发展起来。 (6)到了元代,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是发展文人画的良好土壤,所以水墨梅竹风行一时。特别是画竹,名家之多,作品流派之广,是任何朝代无与伦比的。元赵孟頫标新立异,主张以书入画,他的“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须八法通”的“书画同源”理论,为其后以水墨变化为主的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元代倪瓒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写胸中逸气”的说法,更是将

中国古代花鸟画教案

教案 题目: 中国古代花鸟画 讲课人:刘茜

哈师大教育实习教案系别美术教育姓名刘茜性别女班级国画一班学号2009045301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花鸟画 教学类别美术欣赏课课时安排十五分钟适合年级高中 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我国古代花鸟画的知识 2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发展史 2 了解五代两宋时期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讨论作品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对作品的分析,形成自己的主观感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及 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欣赏歌曲,问:有谁知道这首曲子的名字么? 这首曲子的名字是鸟语花香,大自然中的花鸟不仅和 人类的物质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以其优美的品性和生动 的形象,给人以精神上的陶冶和美的享受,所以成了我国古代 画家的主要绘画题材,也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讲的中国古代花 鸟画。 引入主题,并 通过欣赏几 幅图片,让同 学们了解一 下花鸟画的 内容

欣赏几幅图片 二.什么 是花鸟画 问:看完这几幅作品,什么是花鸟画呢? 在中国画中,以花鸟,竹石,鸟兽虫鱼为题材的作品,都属于花鸟画的范畴,它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传统画 科。 三.古代 对比几组图片 花鸟画的 特点

四.古代中国花鸟画的类型总结:1)以写生为基础,从实际生活中撷取对象,并加以艺术表现的优良传统。 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传统。把花鸟的自然属性与人的品德相类比。比如“白眼向天”和“四君子画”(梅、兰、竹、菊)。 中国花鸟画 写意花鸟画 没骨花鸟画 工笔花鸟画 大写意花鸟画小写意花鸟画 白描花鸟画淡彩花鸟画重彩花鸟画

(初中美术教案)写意花鸟画的教案.doc

写意花鸟画的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写意花鸟画教案 《写意花鸟画──活泼可爱的飞雀》教案____(省、市、区、县)____(省、市、区、县 )第十一中学黄万辉 概要 :了解中国花鸟画的特点 ,工具的使用。 关键词 :翎毛画法 ;飞禽。 翎毛画法是花鸟画中飞禽表现方法的专称。麻雀是最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 小,头、背、尾呈褐色 ,背有黑斑点 ,颌下有一缕黑色坠羽 ,两侧一黑色颌斑。胸腹灰白,活泼可爱。 鸟的造型练习 : 一般鸟的身体像鸡蛋 ,头像枣。以此为基形 ,再添上尾和爪 ,便构成鸟的基本形态。画麻雀的步骤 : 褐黑点头背 ,浓墨画眼嘴。淡墨勾胸腹 ,浓墨画翅尾。背斑趁湿点 ,浓墨再画腿。 画飞雀 :两翅张开 ,翅膀的方向稍加变动 ,飞雀的动态也就随着变化。 一、教材分析

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闻名 于世界 ,以极高的艺术价值 ,享誉于世界画坛。 人们对花鸟画的要求是“活色活香”,对禽鸟要求是“活泼可爱”。花鸟画要形神兼备。在本册教材中 ,主要介绍了中国花鸟画的特点与风格 ,通过对中国画的 用笔用墨的方法的讲解和练习 ,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 ,以及笔墨情趣 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 在本节课里 ,教材通过对《麻雀图》的欣赏和分析 ,阐述了彩墨禽鸟的基本画法,重点介绍了以麻雀为代表的鸟类的画法 ,其画法是 ,首先在纸上捕捉鸟类的形态 , 用铅笔轻轻匀出鸟的轮廓 ,把鸟的身体看成枣形和一个蛋形组成 ,再添上尾和爪便构成鸟的基本形态 ,然后再从整体出发 ,自背部起笔 ,用披蓑法以褐墨写出背部 ,次写翼及尾 ,再写胸、腹 ,然后画出头、嘴、眼睛 ,再添画爪。 花鸟画翎毛画法是本课的重点,画鸟羽毛的方法有白描和没骨两种,本课采用的是第二种,写意的方法,是采用枯润结合的笔墨方法画的,麻雀背部用润笔,尾部翅膀则用枯笔。 教材中在介绍麻雀画法时还运用了小口诀的方法 ,把麻雀的画法编成通俗易懂 的小口诀 ,使学生易读、易记、易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醒学生运用笔墨时要注意墨的多少、用力的轻重、行笔 的快慢 ,利用线的刚柔、曲直 ,毛笔的干湿、浓淡的变化 ,表现鸟的形神和画面的节 奏韵律美 ,以达到教学效果。

中国古代花鸟画 教案

课题:中国古代花鸟画 课时:1课时 课型:绘画 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 教材分析:中国古代花鸟画是传统的三大画科之一。花鸟描绘的对象,实 际上不仅仅是画与鸟,而是泛指各种动植物。按传统的分法,可分成花卉、蔬果、翎毛、草虫、畜兽等类。中国花鸟画不是仅仅为了准确的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兽,而是集中的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的反应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中国花鸟画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从现存唐代韩湟的画来看,此时兽畜画已相当成熟。经五代直至宋元,花鸟画与山水画一样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主流,这在世界各民族同类题材的绘画中是不多见的。概括说来可以分成工笔和写意两大类;从色彩上的差异,可以分成设色花鸟画、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白描花鸟画与没骨花鸟画等。 教学目标: 1.教学目的: A.知识:中国花鸟画的发展脉络,绘画传统。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绘画传统,写生的绘画传统,让学生细致观察画家生活一丝不苟的创作精神,托物言志的绘画传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2.重难点:中国花鸟画的发展脉络,绘画传统。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和所学的中国知识自主分析。 3.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法和提问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系统,电脑课件 学具准备:美术教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3分钟) 利用多媒体教学放映一些不同的画让同学们欣赏,并且进行简单的分析。二:引入新课:(5分钟) 三:讲授新课:(30分钟) 1.中国花鸟画的写生传统: A.中国花鸟画萌芽与工艺美术的纹样上(古代大量工艺美术品上了,都经常出现花鸟禽兽、虫鱼、龙凤等纹样。) B.唐代,花鸟画成为独立画科。 问题1:欣赏韩湟《五牛图》看看他们是什么动作? ——步者、正躇而鸣者、冠首而躇者。 总结;结构准确,造型生动,形貌真切,写实技巧高超,画风工整朴实。源于画家对自然的细致观察——花鸟画写实基础的传统。 问题2:画家表现了牛的什么特性?——强健、有力、沉稳而又行动迟缓的形体习性特征。 总结:写生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表现出花鸟虫兽的生命力及其各不相同的特性。 C.北宋 问题;猜猜这只蝴蝶是真是假? 这是赵昌所画的《写生蝴蝶图》花卉用笔简单,变化自然,碟用笔精确。 北宋——北宋后期,由于宋嶶宗对绘画的特殊爱好,建立画院,倡导写生,花鸟画进一步向工笔写实发展,笔法工整细腻,使工笔花鸟画达到巅峰水平。 D.南宋 南宋小品画出现一早一花,一鸟一鱼,树枝秋草,一湾流水,一瓶花卉题材小不见奇,但精心工巧没有意思疏忽。对生命的尊重。 追求意境,画面细致。 2.中国花鸟画的托物言志的传统: A.元代: 提问思考:《墨梅图》王冕元,寻找花鸟画的另一个传统是什么? 花鸟画的第二个传统,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为目的。 托物言志——抓住动植物与人物之间的遭遇,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通过有生命力个象征性的花鸟形象表达画家寄托在花鸟的情感与思想。 明清

初中美术:写意花鸟画教案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写意花鸟画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Freehand flower and bird painting lesson plan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写意花鸟画教案 《写意花鸟画──活泼可爱的飞雀》教案广东省韶关市第十一中学黄万辉 概要:了解中国花鸟画的特点,工具的使用。 关键词:翎毛画法;飞禽。 翎毛画法是花鸟画中飞禽表现方法的专称。麻雀是最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颌下有一缕黑色坠羽,两侧一黑色颌斑。胸腹灰白,活泼可爱。 鸟的造型练习: 一般鸟的身体像鸡蛋,头像枣。以此为基形,再添上尾和爪,便构成鸟的基本形态。画麻雀的步骤: 褐黑点头背,浓墨画眼嘴。淡墨勾胸腹,浓墨画翅尾。背斑趁湿点,浓墨再画腿。 画飞雀:两翅张开,翅膀的方向稍加变动,飞雀的动态也就随着变化。 一、教材分析 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悠久的

历史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界,以极高的艺术价值,享誉于世界画坛。 人们对花鸟画的要求是“活色活香”,对禽鸟要求是“活泼可爱”。花鸟画要形神兼备。在本册教材中,主要介绍了中国花鸟画的特点与风格,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的方法的讲解和练习,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 在本节课里,教材通过对《麻雀图》的欣赏和分析,阐述了彩墨禽鸟的基本画法,重点介绍了以麻雀为代表的鸟类的画法,其画法是,首先在纸上捕捉鸟类的形态,用铅笔轻轻匀出鸟的轮廓,把鸟的身体看成枣形和一个蛋形组成,再添上尾和爪便构成鸟的基本形态,然后再从整体出发,自背部起笔,用披蓑法以褐墨写出背部,次写翼及尾,再写胸、腹,然后画出头、嘴、眼睛,再添画爪。 花鸟画翎毛画法是本课的重点,画鸟羽毛的方法有白描和没骨两种,本课采用的是第二种,写意的方法,是采用枯润结合的笔墨方法画的,麻雀背部用润笔,尾部翅膀则用枯笔。 教材中在介绍麻雀画法时还运用了小口诀的方法,把麻雀的画法编成通俗易懂的小口诀,使学生易读、易记、易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醒学生运用笔墨时要注意墨的多少、用力的轻重、行笔的快慢,利用线的刚柔、曲直,毛笔的干湿、浓淡的变化,表现鸟的形神和画面的节奏韵律美,以达

工笔花鸟画教案

中国工笔花鸟画教案 张伟 中国工笔花鸟画教案 [任课教师]:张伟 [职称]:讲师 [教学对象]:美术教育专业普本班学生 [教学时数]:总学时 : 90课时 [周学时]:18课时 [教学内容]:中国花鸟画技法及中国花鸟画传统与现代材料与技法 [教学目的]:通过中国画概况的讲授,使学生能系统的了解中国画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概况。 并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国花鸟画的造型特点、艺术特点和基本至画法步 骤,领会中国花鸟画独特的审美特点,提高欣赏水平和表现水平,了解中国花鸟 画的教学特点和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观摩、示范、个别辅导、集体讲评。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四年制本科学生、教学重点在于工笔花鸟,特别是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学习。教学方式采用临摹、个别辅导相结合。在学生掌 握技法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领会能力,掌握中国花鸟画独特的审 美表现特点。 一、中国画概述及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流变 中国画的历史悠久,深深涵泳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之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和

艺术表现形式。中国画历史虽然悠久,发展也很成熟,但其“中国画”之得名并不早,大致在清末民初“西学东渐”之时,国人面对西方艺术为了树立中国艺术的独立品格才提出了这个概念。 学习中国画,首先要从总体上对中国画有一个概括的认识,诸如中国画的风格特点、艺术规律、美学思想等,树立一些基本的概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逐步的掌握中国画的艺术表现技巧。而要在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方面取得相应的成就,必须努力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各种修养,包括吸收西方文化的精粹,融会贯通,才可能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传统绘画,受着中国传统哲学的深深涵养,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数经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等完整的艺术体系。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画的立意、意境、经营、笔墨、程式、风格等一系列艺术创造的经验和理论不断成熟的过程。这些经验和理论,既符合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又独具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质,有着明显的中国文化的传承与精神阐发,与世界各国的艺术相比较,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不仅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而且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高度欣赏和赞扬。 发展至今,中国画的门类一般分为山水、花鸟、人物三科,从技法表现手法来看,又有工笔、写意、重彩之别。此外,书法、篆刻、壁画、民间绘画都和中国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画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在以“写意”为特点的中国画艺术观、以“笔墨”表现为主的中国画笔墨观和“聊以自娱”的文人画功能观以及高度程式化的创作观,等等。为了讲解简要,我们只能结合花鸟画对中国画的整体特点和艺术规律做一些概括性的叙述。 (一)、唐以前“山水”“花鸟”只是“人物”画的背景 唐以前“山水”、“花鸟”画只是“人物”画的背景,这可以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夔凤图》、《人物驭龙图》以及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等存世作品中明显看出来。当人物画已经在艺术本体上发展得很成熟时,山水、花鸟还显得较为稚拙。画史上有唐代边鸾、薛稷等人擅长花鸟画,但由于实物已经荡然无存,那么他们的花鸟画是作为衬景还是独立的花鸟画已经无法考证,但在新疆阿斯塔拉唐代墓室壁画中已经出现了作为单独画面的花鸟屏条。 (二)、五代宋初“黄徐体异”

高中美术中国花鸟画教案

题:中国花鸟画 课时:二课时 目的和要求:引导学生欣赏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通过比较,了解两者各自的艺术特点,特别了解写意花鸟画“寄情寓意”的创作方法及“画 中有诗”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1、工笔及写意两种花鸟画形式,特点及其发展概况;2、中国画的“六法”;3、赏析作品、《岭南三月》、《孔雀图》、《墨葡萄图》、《竹石图》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电化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环视教室一周,行礼坐下) 〈二〉欣赏中国花鸟画。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内容,首先,请同学们伴随优美的音乐到中国花鸟画的画廊走一趟,会有什么收获?请看屏幕……欣赏了中国花鸟画,我们了解中国花鸟画有两种不同的风格,一种是工笔,一种是写意,“工笔花鸟画”工整细致具有装饰性,富丽堂皇的艺术特点,写意花鸟画放纵、简练,重笔墨情趣,寄情寓意,画中有诗。那么什么是花鸟画?作为中国画三大科之一的花鸟画,顾名思义是表现花鸟的。实际上,花鸟画的题材内容是非常广泛的。1000多年以来,史书上记载着大量描绘鸟、虫、鱼、山花野蔬、鹅蛙蟹虾、谷虫桑麻的画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包括了与动植物生活、生长有关的一切环境,如坡石水口、林莽草地、池沼溪潭、篱落棚架、鲜苔葛藤、以及四季、日、月、阴、晴、雨、雪、晨、夕等等。可以说除人物之外,自然界的一切,几乎都可以作为花鸟画的表现对象。花鸟画还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假若只从题材内容上来认识中国花鸟画,尚不足以理解它的全部内涵。为什么花鸟画在中国能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并千年不衰,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呢?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大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大量描写山川树木、花卉禽鸟的诗歌和绘画, 构成人们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画家笔下,花鸟画不仅表现花鸟外形美,更重要的是把花和鸟作为表达人的情感的形象媒介。在中国文化特有的审美理念陶冶下,花鸟画逐步发展出一种运用比、兴、喻、借等手法,通过自然界中的花鸟寄托人的主观情感的艺术创作形式。而那些单纯描绘花鸟自然美的绘画,并不是花鸟画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花鸟画是通过富有生命力和象征性的花鸟形象,来表达画家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生活体验和精神审美寄托。懂得花鸟画独特的表现形式,我们接着了解工笔花鸟画及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概况,(工笔)中国花鸟画萌芽于工艺美术的纹样上。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周秦汉时期的青铜器,汉代的画像砖、画像石,以及古代大量工艺美术品上,都经常出现花木鸟兽、虫鱼、龙凤等纹样。到魏晋南北朝和初唐时期已出现了不少以描写鹰、鸡、雉、孔雀、鹦鹉以及山花蔬菜为题材的作品。经过历史的发展,到唐代,花鸟画最终摆脱了人物画的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