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意花鸟画创作
论“以书入画”在写意花鸟画中的意义——以毕业设计《墨》为例

2021-0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艺术画廊论“以书入画”在写意花鸟画中的意义———以毕业设计《墨》为例唐蜜(成都大学,四川成都610000)摘要:书法与中国绘画也是一种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关系,中国美术史中早就有“书画同源”、“以书入画”、“书画杂糅”等艺术理念的阐述,特别是以元明清时期的文人画家为代表,他们主张“以书入画”和“诗书画印”在中国传统写意画中的意义与作用,并且推动着中国传统写意画的进步。
本文主要以明清时期的文人画家为线索,探讨笔者作品中用笔用墨的特点和“以书入画”在写意花鸟画创作中的意义。
关键词:写意花鸟画;以书入画;意义中图分类号:J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05-0030-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05.014写意花鸟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书入画”艺术概念的提出影响着写意花鸟画的创作。
到当代社会写意花鸟画也一直没有离开中国书法对它的影响,书画同源,以书入画等艺术概念深刻而且具有广泛意义价值。
一、“以书入画”的基本内涵(一)“以书入画”的思想表达及表现手法在中国美术史的发展历程中,先秦,河图洛书是最早可以证明“书画同源”的依据,到了魏晋,谢赫在六法论中提出“骨法用笔”,并以疏体密体二者的不同特点,引出了“书画同源”的艺术概念,也初步构建了“以书入画”的艺术概念。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到:“书画同体而未分。
”是最为完整的解释“书画同源”说的著作。
在文人画兴盛发展的元代,赵孟頫是元代著名书画家,他认为中国的书法与绘画无论是在用笔上还是用墨上都有多多少少的联系。
正如他的绘画作品《秀石疏林图卷》中所提“写竹还需入法通。
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
阐述了“以书入画”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以书入画”就是将书法中的用笔用力的特点结合到绘画中去,使得绘画作品的画面中具有书法的提按顿挫、节奏韵律,以此来抒发画家的主观情感。
写意花鸟画设计理念

写意花鸟画设计理念古人常说:“画意在心,不在手。
”此语表达了古代绘画追求的是内心的意境和情感的表达,而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示。
在花鸟画设计中,我始终秉持着这样的理念。
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理念。
在我的设计中,我试图将这种传统与现代结合,创造出独具新意的花鸟画作品。
首先,我倡导在花鸟画中追求意境的创造。
意境是一种抽象的东西,它无法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示,而是通过线条、色彩和构图等元素来传达。
在我设计的作品中,我注重画面的整体感和流动感,通过巧妙的构图和线条的运用来重新组织花鸟的形象,以达到表达意境的目的。
其次,我注重花鸟的细节表现。
花鸟作为画面的主体,要求在细节的描绘上准确而生动。
我对花鸟的羽毛、花瓣、枝叶等细节进行精心描绘,力求表现出它们的真实感和生命力。
同时,我注重利用色彩的对比和层次感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让花鸟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
除了细节的刻画,我也注重花鸟与背景的关系。
背景并不是画面的陪衬,而是与花鸟相互呼应、相互映衬的存在。
我会根据花鸟的姿态和姿势来构思背景的形状和颜色,以达到画面的整体和谐感和统一感。
最后,我注重花鸟画的氛围营造。
在画画之前,我会思考和分析花鸟的特点和情感,然后通过色彩的运用和线条的表现来营造出相应的氛围。
我通过对不同季节和时节的描绘,让花鸟画透露出一种诗意和哲思,引发观者内心深处的共鸣。
总之,我在花鸟画设计中坚持以意境为核心,追求细节的表现,注重花鸟与背景的和谐,营造氛围与情感的共鸣。
通过创新的构思和技巧的运用,我希望能够创作出一系列独具个性和美感的花鸟画作品,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让人们欣赏到美与艺术的真谛。
[说明]写意花鸟画创作技法
![[说明]写意花鸟画创作技法](https://img.taocdn.com/s3/m/995e50cd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8.png)
写意花鸟画创作技法以写意法画花鸟,可追溯到北宋的文同、苏轼、扬无咎、释仲仁的水墨写意法。
如今在故宫博物院里陈列着的南宋末年画家释法常的《写生杂画卷》,表现花果禽鸟纯用浓淡墨渲染。
同时还有宋人的《百花图卷》,以写意笔法用浓淡墨疏渲花鸟,或兼工带写,开元明以来墨笔花鸟画的先河,对明代林良、吕纪以及后来的水墨花鸟画有很大影响。
马远的《梅石溪凫图》,赵孟的《古柯竹石图》,还有李亨的写意花鸟,皆能以劲挺的笔锋写花鸟,淡渲疏扫,自成一格,从而加速了写意花鸟画的发展。
戴进以粗笔勾线,彩笔晕染,也是南宋院体的发展。
降至明中叶,沈周、文壁、陈淳、陆治,仍以宋人花果一派延续得来。
徐渭画风奔放,所作写意花鸟,随心挥洒,水墨淋漓,不受传统约束,自成泼墨一体。
周之冕又继沈周之钵,远宗宋元各家,创“勾花点叶派”。
从历史的演变来看,写意花卉翎毛自宋以后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体系,表现出与工笔花鸟不同的风貌。
复经过历代画家们智慧的创造,写意花卉翎毛便更加成熟和风格多样了。
总之,写意花卉翎毛应力求形神兼备,以笔墨写精神。
在表现上是以墨为主,以色为辅;以点染为主,以勾疏为辅;以少胜多,以简胜繁;以刚劲的笔锋、活泼的晕染代替细线勾描,以点垛法的套笔套墨代替浓淡层层的烘托。
在写意花鸟画中禽鸟的表现方法约略可分为:渴勾:以渴笔率勾,与工笔细线铁笔重廓不同。
用笔须顿挫有力,出线苍老涩拙,勾成后涂染淡彩或白粉。
这种勾勒填粉法,多用以画遍身素白或颜色浅淡的鸟,如白鹦鹉、白孔雀、白鹰、白鸡以及鹅、鹭等。
点染:以墨或墨彩混点而成,亦可以重彩与墨相同。
画燕子、麻雀、翠鸟、鹰、雁、鸜鹆、鸳鸯等重色的鸟多用之。
近人任颐、齐璜喜用此法。
点垛:先点淡墨,后套深墨,层层点染。
画时以淡墨先点头、背、胸、腹等部,再以深墨点大翅、背花及尾部,最后以花青、淡赭罩染,又称套墨、套色法。
有时除嘴、眼用淡墨粗勾外,率以浓淡墨套点。
寥寥数笔,意态自得。
明代林良写水墨花鸟纯用点垛法,可参看故宫博物院藏林良的《写生翎毛卷》。
写意花鸟画与工笔花鸟画的区别

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适应中国人的社会审美需要,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寓兴、写意为归依的传统。
表现在造型上,中国花鸟画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对象的神采与作者的情意。
在画法上,花鸟画因对象较山水画具体而微,又比人物画丰富,所以工笔设色更具写实色彩或带有一定的装饰意味,而写意花鸟画则笔墨更加简练,更具有程序性与不可更易性。
编辑本段形成和发展(1)花鸟形象比人物、山水出现要早,如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出现的花木鸟兽、虫鱼、龙凤等纹样,。
这些作品或是常有较多的装饰性,或是主要表现人物生活环境。
(2)唐代经济繁荣,统治者生活奢侈豪华,社会习俗与审美观念都有新的要求(此期间出现不少花鸟画高手,如画鹤的薛稷,画马专家曹霸、韩干,还有如韦偃画龙,戴嵩画牛等)。
(3)五代时期,出现了两位对后世影响极大的花鸟画家黄筌和徐熙,形成了“黄家宝贵,徐熙野逸”的两大流派,标志着花鸟画已进入成熟阶段。
黄筌:西蜀宫廷画家,重视写生,专写宫中奇珍异石,珍禽异兽,风格富丽工巧。
徐熙:南唐布衣,专画山野花鸟草虫,其画法“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
主张笔墨为主,设色为辅,墨迹与色彩互不相遮盖。
徐黄二体的不同风格遂形成五代以后花鸟画工整和粗放的两种风貌。
(4)进入北宋,因皇家画院独钟“黄家宝贵”之风,工笔花鸟画在此期间得到很大发展。
直到北宋中叶,崔白、吴元瑜等创造了与黄家浓艳重彩大异其趣的“放笔墨以出胸意”的风格,才使宋初埋没多年的徐派画风得以光大。
(宋徽宗赵结是北宋花鸟画的集大成者,使工笔花鸟画达到顶峰)。
自此以后,工笔花鸟画便开始走向衰落,这与文人画出现不无关系。
(5)宋代文人画的兴起,宋代文人画的标志是水墨梅竹成为独立的画科,其代表人物是文人画理论的倡导者文同、苏轼等。
他们主张“不专与形似,而独得于象外”,崇尚笔墨、形式的意趣,强调寓意抒情。
可以说水墨梅竹是文人画理论的实践。
国画写意花鸟画的创作三步骤

国画写意花鸟画的创作三步骤▲国画写意花鸟画的创作三步骤,赶紧学起来:创作是艺术家的艺术实践活动,是画家综合运用绘画方法技能的体现及画家内心思想、精神气质的体现。
写意花鸟画的创作,是在临摹、写生基础上的。
通过临摹,掌握并灵活运用写意花鸟画的用笔、用墨、用色的技法;通过写生,掌握自然规律,搜集素材。
写意花鸟画的创作可以粗略总结为三个步骤,即构思立意、绘制画稿、调整完成。
任伯年作品1.构思立意构图立意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创作步骤。
通过构思确定绘画的主题、表现的手法、传达的意境等;要选择构图的方式、用笔的方法、用笔和用色的技法等。
具体到写意花鸟画的创作,从构思立意的整体基调上来说,首先确定所要创作的主题是什么,对这个主题是否有足够的了解和充分的临摹、写生经验,其用笔、用墨、用色的技法掌握是否熟练。
任伯年作品其次是想要通过这个题材传达何种感情和意境,是纯粹对这个主题感兴趣而引发表现的意愿,还是想通过这个主题抒发自已的感情,又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任伯年作品再次,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所要表现的主题不同、抒发情感的不同而初步确定整体表现的手法,确定画面的基调。
例如梅、兰、竹、菊或者岁寒三友,可以用墨表现,流露的潇洒的气质;牡丹、月季等花卉则主要以色表现,尽显春意盎然、富贵繁华。
例如创作梅花、松树等要考虑用笔的苍劲老辣;创作荷花要考虑用墨的浓、淡、干、湿;创作牡丹要考虑用色的点染多变。
写意花鸟画创作语言丰富,在构思立意阶段要认真思考和选择,这样才能为一幅好作品的产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任伯年作品2.绘制画稿绘制画稿是整个创作真正实践的部分。
在绘制画稿之前,根据自身的能力和需要,先将构思立意的东西画一个小稿或直接画大稿进行推敲和修改。
在写意花鸟画中,多数画家将构思立意在心里进行一番琢磨和推敲后直接落笔。
任伯年作品写意花鸟画的创作往往落笔成型,修改余地不大。
因此在绘制的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又要在下笔时胆大心细,胆大是在“胸有成竹”的基础之上,心细是在创作过程中不可草率。
写意花鸟画的方法

写意花鸟画的方法
写意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注重表现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和花卉等。
以下是写意花鸟画的基本方法:
1. 观察和构图:在开始绘画之前,需要仔细观察所画的对象,包括其形态、颜色、纹理等。
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构图,使画面看起来更加协调和平衡。
2. 选用纸张和笔墨:写意花鸟画通常使用宣纸和毛笔,以及中国传统的墨汁和颜料。
根据所画的内容和风格,可以选择不同的纸张和笔墨。
3. 勾勒线条:在宣纸上用毛笔勾勒出所画对象的轮廓和线条,这是写意花鸟画的基础。
在勾勒线条时,需要注重笔墨的浓淡、粗细和节奏,以表现出对象的形态和质感。
4. 渲染和表现:在勾勒出线条后,需要使用不同的笔墨技巧来渲染和表现对象。
例如,可以使用点、按、拖、扫等技巧来表现花卉的花瓣、叶片等部位的色彩和纹理。
同时,也需要注重墨色的深浅、浓淡和干湿变化。
5. 注重意趣:写意花鸟画不仅表现自然界的美丽,更注重表达画家的情感和意趣。
因此,在绘画过程中,需要注重笔墨的运用和画面的构图,以表现出自己的艺术风格和情感。
6. 多加练习:要想掌握写意花鸟画的技巧,需要多加练习。
通过不断地实践,可以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和艺术修养。
总之,写意花鸟画是一门需要长期修炼的艺术,需要不断地学习、练习和反思。
只有掌握了基本的技巧和原则,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写意花鸟画作品。
浅论“工笔”如何“写意”——以苏百钧工笔花鸟为例

书画评介Painting and C alligraphy Review浅论“工笔”如何“写意”—以苏百钧工笔花鸟为例刘瑞儿近年来工笔绘画发展势头强劲,而写意绘画则 在画坛赛事中颇受冷落,两者对比之鲜明在代表中 国美术最高水平的全国美展中尤为凸显。
此一现象 已经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不乏对于工笔绘画 的质疑与争论。
有人认为,工笔画的盛行从某种程 度上看是当代画坛血液中对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轻 视与流失,毕竟在历史语境中,写意绘画由于受到 文人精神加持,曾一度引领中国传统美术创作风骚。
有关“工笔”与“写意”技法特性的著述已浩如烟 海,此处笔者无意加以赘述,下文谨以苏百钧工笔 花鸟为例,着意探讨“工笔”绘画应当如何“写意”,试论两者在艺术创作中的矛盾统一。
本文所论述的 “写意”,可以从广义上理解为艺术作品中对画家 主观意识进行表达的创作,也可在此基础上将其解 释为艺术作品所具有的能够呈现画家创作观念的写 意性功能。
苏百钧是当下国内享有盛誉的花鸟画家。
他的 工笔花鸟画不仅以自然美的咏叹表现出对生活的热 爱,更以意象造型及高超的艺术技巧享誉画坛。
应 该说,苏氐在工笔花鸟领域之成就斐然,与其能够 深刻领会和驾驭工笔绘画的写意性功能是密不可分 的。
中国画的“写意”,追求运用有限笔墨表现诗 意万象,不仅再现自然形态的外在的活泼生动,同时还对自然与人文相互映射的深邃世界进行探索。
绘画之“意”的确立和表达,往往决定作品的雅俗 高下。
立意在中国花鸟画创作过程中相当重要,正 所谓“作画须先立意,若先不能立意而蓮然下笔,则胸无主宰,手心相错,断无足取”。
111立意是作 者对作品主题思想的提炼和确定,而写意则正是将 这种思想感情进行有效表达的必由之路。
画家通过 立“意”和写“意”,把自己的精神情感、气质修 养、品格性情与自然界相互融合,创作出富有意境 的作品,形成自己的特色。
苏百钧的工笔花鸟作品 具有品位高雅、立意深刻的特点。
探讨大写意花鸟绘画中的意境与表达手法

天工|2023年第31期[摘 要]大写意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针对大写意花鸟绘画中的意境及其表达手法展开探讨与分析,分别从简洁大方、单纯质朴、潇洒随意、无极之境、以形写神等创作意境和水点法、虚实相生、点垛法、落墨法以及泼墨法等表达手法进行分析,有效凸显出大写意花鸟绘画的创作特点与内在魅力,让更多人充分感受到独属于中国画的艺术体验。
[关键词]大写意花鸟绘画;意境;表达手法[中图分类号]J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31-0082-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姚美伊.探讨大写意花鸟绘画中的意境与表达手法[J].天工,2023(31):82-84.姚美伊 海城市文化旅游体育事务服务中心(海城市文化馆)探讨大写意花鸟绘画中的意境与表达手法作者简介:姚美伊(1992—),女,汉族,辽宁海城人,本科,中级馆员,研究方向:中国画。
大写意绘画通常以草书入画,有效体现出独属于中国人的境界和造型观念,不仅充分展现出极高的艺术魅力,还表现出极度忘我的创作风格,以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呈现方式,有效表达出创作者的不羁风格。
通过对大写意花鸟绘画中的意境和具体表达手法进行深入探讨,一方面帮助更多人深刻了解大写意绘画作品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发挥重要作用。
一、当代大写意花鸟绘画的概述众所周知,大写意的境界是无数画家锲而不舍地探索和追求的目标,其最早出现在唐代,以泼墨扬名的王洽,掀开大写意绘画风格的全新画卷,再到南宋大写意画家梁楷,为元明清人物写意画作开启创作先河。
之后更是有无数绘画大家加入大写意绘画创作中,为绘画历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写意绘画作品普遍以草书入画,强调创作人员本身在拥有扎实的基本功底的基础上,大胆用墨,追求画面造型的细致逼真,转变成关注画面造型神似,其本身作为中国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凭借自身旺盛的生命力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结合独特的创作工具、材料,有效体现出东方文化独有的神韵和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写意花鸟画的创作摘要创造是中国写意花鸟画的灵魂。
它绝不是对景描摹的图谱,那种对景写生的花鸟画稿,只能说是创作的素材,创作还需要作者在大量写生素材中进行艺术加工整理后,才能创作成为完整的“新奇”作品。
写意花鸟画强调的是“造境”“写心”,重视意境之美,启发观众的联想,从自然美的角度,展现抒发飘逸玄远美学思想内涵,潜移默化地对情操、情怀起到感化提升的作用。
关键词:意境构图激情艺术格调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引言写意花鸟画的创作学习,主要是以创作活动的一般规律、程序为主。
写意指抒发、表达情感、观念,以书入画不拘于表现对象的外在形态和具体细节,发挥物象的风貌和神韵。
古周易有“生生谓之易”的哲理思维,不息也,就是出其新之意,含有出新蜕变之无限生机。
创造性的特征就是“新奇”,“新”要新得有意义、有内涵,“奇”要具有持色。
假如写意花鸟画的笔墨、造型、构图、形式新奇过于超前,新奇变得太古怪,脱离时代与观众的欣赏水平,必定会造成交流勾通的障碍,无法引起大众共鸣。
创新的作品只有经过主客检验后,这样的创新才是创造。
一个成功画家的作品更是成为具有原创性的,八大山人、石涛、潘天寿、齐白石等人的写意花鸟画作品是绝对的原创。
具有创造性的作品不只是造型新奇,还是一种艺术才能学识的外化。
个性气质的表现也是创造写意花鸟画作品不可或缺的灵魂。
创造新奇美妙的作品,必须要有特别的思考造境与构图的能力。
一意境的产生造境,传统的中国写意花鸟画一直在“造境”,它强调的是写心,一切景皆为情语,中国绘画理论中论述“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
这种物我为一的观念是有着深刻的理念的,画家本人须“搜尽奇峰打草稿”,对大自然有着深厚的体验和感受。
艺术家把花鸟草木石成看是有生命有感情之物,相对无言,却有感情交会,花鸟草木是人类自身的映照。
画家创造的画境已经完全摆脱了自然景观的种种束缚,不考虑是否符合自然常理。
可以把高洁的松柏和美丽的仙鹤结合在一起,也可以把翠绿的竹子画成朱红之色,把优雅的水仙花与雄奇浓郁的墨叶牡丹花构在一图里显出灵巧和秀丽来。
这也是写意花鸟画艺术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写意花鸟画重视意境之美,是作品中蕴涵的艺术境界,每年春日,很多桃花、梨花、樱花盛开非常有诗意,至于月下栖鸟,林间鸣蝉,幽溪游鱼,艳葩戏蝶,更成为丰富多彩的情感寄托,因而显得格外生动有趣,写意花鸟画的意境,是作者情感与生活的自然交流,是与自然之物的某一点美感触发而起的。
潘天寿的花鸟画取景造境,多与山水画景色结合,产生新的意境。
这里边的花卉多是山花野卉、丛草、兰竹点缀石隙,极具生机。
以山水造成境意识来关照自己的花鸟画创作,重整体气势。
前人很少有这样画的,因为花卉是近距离欣赏的,山水画是远距离观看的,将这一近一远结合在一起是新的创意。
大自然中异花芳草自由生长在荒山野外,随着四季更替而开花结果,绽放着它们的美丽与沧桑,神奇诡秘,绚烂之极而又复归平淡。
作者心灵震颤,激情迸发,会产生强烈地创作灵感与冲动去表现这种繁花野藤生命力的美。
古人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不可分的,有“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人对大自然有着亲切的情感,表现这一情感的动力便是立意的产生。
从古到今有无数诗人、画家对梅、兰、竹、菊这些自然物进行物我交流,有自比梅花的痴人,有梅妻鹤子为伴终生的人,又有将梅花比喻成君子“无意苦争春,只有香如故”的人。
大自然无穷魅力吸引了人类无止境的遐想与探索。
从而使意境不断地更新,使之丰富多彩。
画家是有个性的,他对客观自然物的不同兴趣点决定了所表达出的情感形式,这种形式的笔墨就是独特的作品风格,观众从作品意境中得到体会、回味、联想,在作品与观众之间形成意会。
如清代画家虚谷、八大山人的画很有个性。
观众好像是在梦里看花,如梦如幻,陶醉其中。
这种意会在于作者对实景与虚境的恰当把握。
物象要虚,意境才有所隐伏,物象完全虚,意境则不明显。
景象要实意境才能明确,但如果物象全实,则一览无余,意境也就消失了。
太过写实的花卉,即生活本身,一无深度,二无想象余地,如画中草药图谱一般令人乏味。
对隐显的意境要有慨括的表现。
根据需要对写生的素材稿进行取舍、提炼、加工、重新造出有意境美的真实也有意境美的虚幻。
它既是观众熟悉的、亲切的,又是超越生活真实的艺术品。
还要对所画之物进行解构,变形、夸张地处理,使之意念深刻,如苏东坡用朱砂画红竹子,八大山人画的鱼、鸟翻白眼。
注意虚实的掩映关系,谋求隐而深,意犹未尽的境地。
使画面产生虚实相生,大虚大实的生动变化。
如清代画家虚谷的花鸟画,尽是些断断续续的线条,若有若无、时虚时实,给人一种空灵、生动的活泼美感。
并注意用笔用墨的品味,有的笔墨朴实,有的笔墨清秀,有的笔墨厚重,有的笔墨疏淡简略。
笔墨、意境、格调、风格的统一,可以在视觉上给人以舒适的情趣。
如清代花鸟画家任伯年的花鸟画轻快飘逸,吴昌硕的花鸟画则厚重。
二创作过程1 章法章法也称构图是中国画元素之一,中国绘画构图在南齐谢赫“六法”中称“经营位置”,经营即思考、研究、反复推敲。
位置即画材在固定画幅内形式上的位置,有上下、左右、前后、边角。
从局部置放起,逐步完成整体形式。
可见,构图布局是非常重要的。
创作中我们常提到艺术构思,就是对艺术表现规律的研究,这个规律的首要问题便是构图。
中西绘画构图都有它自身的法则,构图的新,取决于构思、意境、章法的新。
它的合理安排能给观众带来视觉美的愉悦。
现代写意花鸟画家主张在拓宽构图视野的前提下,发扬传统文化积极因素,吸收西画构图因素,创造出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现代气息、多视角、多元化和审美新观念的构图形式。
花鸟画的构图法,没有固定视点,不是对景写生,而是像写笔记似的记录移动过程所获得的印象,自由组合各种素材,所以,国画可以有长卷与竖幅巨轴,这是与写意创作法相适应的构图法,出于对意境美的选择,在构图上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强化意境效果和令人过目难忘,构图形式必须简洁明了使主题突出。
国画的构图,主要受中国易经八卦图哲学思想的影响,阴阳是可以相互转化,事物都是相互比较而存在,在易经八卦图中有黑白两条阴阳鱼相互转换。
国画都以“s”形构图,就是八卦图中心的线条。
以曲线为主,安排构图。
如古代花鸟画就是用“s”形曲线构成,很少用直线。
在写意花鸟画的构图中,主要体现在宾主、开合、布势三个方面。
(1)宾主是指构图之中主体与客体的配合关系。
通过画面主体与客体的呼应,对比、协调的平衡,表现主体物,使之具有鲜明的视觉中心。
同时达到主次有序、宾主明确、呼应得体,在平衡中获得全局的和谐。
宾主构成的方法,主体物安排在画中所占据面积较大,客体物占的面积小。
主体的安排位置偏正,客体的位置偏斜。
并用笔墨进行虚实塑造,笔墨轻重缓急,虚实相生,形成主次的强烈表现。
如画鲜明夺目的红牡丹只有在客体石头、绿竹、黑蝴蝶的陪衬与对照中才能显著而不孤立。
(2)开合,开是开始,合是结束。
它是运用线条、色彩、墨块等绘画语言组成虚实、强弱、刚柔等节奏变化,形成矛盾的对立统一,布局与笔墨表现出对应的章法。
从布局上通过聚散矛盾的冲突与协调,使画面产生多种变化。
将画面的虚实、松紧形成表现的节奏,运用黑白灰,色彩语言构成内容起、承、转、合的运行规律,体现笔墨的鲜明、线条起伏、色彩强烈、渲染柔和等技巧节奏感。
(3)布势,是构图中安排主要花枝的走向和重心的平衡,为了使画面更加生动,视觉效果更加完美,不同方向的布势给人的视觉感受不同,由此产生的视觉感受也不同。
例如,上重下轻,有压抑之感;下重上轻,则有稳的感觉;之字形的布势有逶婉之意;对角势,意欲未尽;横向布势,平稳,竖的布势,峭拨;斜向布势,险绝。
重点是把握平衡重心的平衡。
2 制作设计草图,在画正稿之前,可先参考写生的花鸟素材,写生画稿并不是一幅好的作品,如果直接将其绘成正稿,就会使它成为废品。
在一幅成功的作品中,是经过“九朽一罢”多次反复修改而成的。
起草图不必大。
绘制草图在立意中进行,以表达构思。
使构思的过程成熟。
这样有利于创作大画,又能作到胸有成竹。
小草图勾画快,整体效果明显,有利于构思的完整与全面。
起大画也只能是勾画一大略的草稿,将具体生动的细节,留给正稿笔墨的刻画。
正式画稿以写意畅神为准,所画花鸟都是生动花鸟画的表现对象,是自然的植物。
画花鸟,神为先。
花鸟都是有生命的,以花鸟为内容是为造境传神的。
张彦远的“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
从而阐明了以意使法,法为意用,笔法在达意的绘画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
凡能卓然成家,无不善于用笔,笔墨之妙全在于书法造诣,顺势自然安置点线。
花朵的正侧,倚从也视虚实变化而趋势生发。
勾写泼墨应变自如,这要求笔从心起,心从笔运。
在创作中,以枝干穿插,花叶疏密变化的组合塑造是十分关键的。
主动地将各种勾填技法加以巧妙运用,才能将错就错为其锦上添花。
最后统一收拾,许多初学者,大多只能画前一、二步骤,最后的整理、调整各部分之间的笔墨、色彩、造型的关系就感到力不从心了。
这前一、二步骤即主体的完成,只能说是大势已定,粗略有余,精彩不足。
收拾的目的,在于整体上的和谐统一,该突出的则勾线以强调。
协调墨色轻重比例,太松散的部分要收笼,如画梅花不能东一个西一个地散乱,就要用三朵一组,五朵一组的分组形式调整。
花朵枝叶闷塞地方虚引出空白。
收拾的重点是表现节奏起伏、层次、丰富整体画面,局部花朵服从整体需要。
再进一步调整禽鸟的姿态,花木、花头、花叶、枝干的配置,背景的衬托要求适宜。
此时心情一定要清爽,不可烦燥,太累时可以休息一下,呼吸新鲜空气,精神饱满后再来改稿,不要慌忙,大胆细心才好。
大画幅,应当挂于壁上,远观近看,复杂的作品当观察数日。
总之不可轻意动手,待方案想明确后再取下画稿改画。
当然这也不是说好画是改成的,要防止过份追求完美收拾过了头。
形成完整有余、灵气不足、匠气太重、元气大伤的结局。
这就要求作画既能深入进去,又能及时收住,这只能在长期的艺术探索中总结发扬。
结语写意、创意是写意花鸟画“意”重于“形”的审美思想,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创“意”的条件,不求形似只求意足。
创作出新的源于对生活中的感受,情感是绘画的灵魂,仅有熟练的笔墨技巧,是不可能产生作品的“新意”的,必须要在创作思考实践中寻求“新意”,培养创意的主观精神,为了追求创作的本质,就要凭才能和智慧头脑,到生活中去写生,体验生活,认识人生,才能使自己的情思化为画意,对自然体察的悟性是创造写意花鸟画最本质表现。
写意花鸟画离开“外师造化”就失去了根,而创造的生成,必须要“中得心源”,必须要有某种情感、思想、精神在心灵深处激荡着,如果写意花鸟画作品缺少这方面的内容、就会成为最贫乏、最苍白的部分,等于丧失了魂魄,只剩下躯壳。
虽用尽了技巧,制造、变幻了各种效果,但最终不能打动人心,它必然要深入探索人的心灵,找到能对应情感与精神力量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