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写意花鸟画欣赏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赏析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赏析教材分析本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进行美术学习的第一课,属于“欣赏·评述”单元。
该单元由中华博览和世界之旅两部分组成,本册介绍的是中国花鸟画和外国静物画。
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如何分析美术作品,他们还没有系统的认识。
教师应利用多方面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中外经典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会欣赏并评述相关作品,为培养学生对艺术品形成全面的鉴赏能力奠定基础。
一、教学路径在中国画中,花鸟画是与人物、山水画鼎足而立的画科。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其不仅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而且在世界美术领域亦自成体系,独树一帜。
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花鸟画千年不衰,为广大的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
从黄筌的《写生珍禽图》、赵佶的《芙蓉锦鸡图》到文同的《墨竹图》、朱耷的《游鱼》,再到齐白石的《蟹篓图》……中国花鸟画的画家们在看似寻常的花鸟虫鱼中发现自然之美,运用笔墨色彩的技巧去表现大自然中的丰富和生动。
他们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界的认识,反映社会现实。
在画家的笔下,花鸟画不仅仅表现花鸟之美,更是把花鸟作为表达特殊情感的重要媒介,这远远超出了花鸟本身。
本课以名家画作为切入口,围绕花鸟画家如何描绘自然,又如何表达情意而展开。
让学生通过欣赏和评析,逐步理解中国花鸟画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
二、课时建议2~3课时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名家名作的欣赏,让学生们了解花鸟画用笔、用墨、用色的技巧和花鸟画家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技能目标:让学生们学习多角度欣赏花鸟画作品,并能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情感目标:通过作品赏析,让学生们体味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美,感受花鸟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花鸟画家怎样写形,如何表意。
教学难点:理解花鸟画抒情写意的独特表现形式。
三、教学准备教师:教材、教学多媒体课件。
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概述与欣赏

《荷花双禽图》画面结构以一枝自左下向上斜出的荷叶和另一枝 自右下向左上斜出的荷花交搭成基本的架势,其间又穿插三叶两 花,丰富了荷塘的空间进深;下方为一巨石,石上栖一对小禽, 均单足独立,耸肩敛羽,虽不作“白眼向天”的本色,但清冷的 表情一以贯之。画法随意点,点、线、面的安排似不经意而无懈 可击,直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荷梗拉得极长,而略无飘忽, 更可见画家功力所聚。
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概述与欣赏
2021/4/4
1
本节课主要内容:
• 什么是古代花鸟画 • 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 • 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 古代花鸟画的历史轨迹及作品欣赏 • 小结和思考
2021/4/4
2
自然界中的动物
2021/4/4
3
自然界中的植物
2021/4/4
4
现
实
中
的
鸡
与
写
意
国
画
中
的
鸡
“栩栩如生”是最终目标,“象征寓意,遣 兴抒怀”更使画面有了意境和深度。于是, 花鸟画摆脱了客观物象的局限,具有了更为 深邃的文化涵义。
2021/4/4
11
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古代花鸟画技法多样,曾以 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为工 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唐代 的《五牛图》属工笔花鸟画,而 清代的这一幅《鸭》则是属写意 花鸟画。)
(四)、花鸟画发展到了北宋,前期沿袭“黄家”画风,中后期则 出现了钟情于野景野趣的画家。他们注重写生,还善于表现运动中 的禽鸟和花草的姿势。
(五)、水墨写意“四君子画”(梅、兰、竹、菊)相继出现于南 宋及元代。明代是花鸟画大发展的时期,花鸟画融入了一些水墨写 意的笔势,从而赋予画面更多的生动性。随着写意花鸟的深入发展, 以明末的徐渭为代表自觉实现了以草书入画并强烈抒写个性情感的 变革。至清初朱耷则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水平。
中国画技法之写意花鸟PPT课件

❖ 竹叶向上的称仰叶,向下的称偃叶。画竹叶和 写字相似,传统画竹如定“个”字,“介”字, 也可理解为双叠“人”字。实际上竹叶的生长 排列正是这样。在作画时要灵活机动,安排自 然,不能只想着写字,忘记是画竹子。
40
❖ 每一组都用五笔 组成的竹叶。但 画时不要死板都 画五笔,视情况 可以加添几笔, 注意调整补充灵 活运用。叶子的 组合排列要和小 枝的走向一致。
18
湿画:法
❖ 在生宣纸或熟宣纸上作画都可以用湿画 法。湿画法就是把纸刷湿(或喷湿), 趁湿落墨。可取得各种特有效果。例如 画走兽身上的绒毛或斑纹就常用湿画法。 又如在色底上趁湿画墨斑,也是常见的 一种湿画法。最后必须指出一点,就是 湿画法大半是解决部分问题的,要和干 画法配合起来运用,如果全用湿画法就 会显得有肉无骨,没有力量。
4
墨
❖ 种类:墨有“油烟”与“松烟”两种。作画用 的是油烟墨。油烟墨是用桐油烧出的烟子制成。 松烟墨是用松枝烧烟制成的的墨。油烟墨色有 光泽,宜于作画,松烟墨黑而无光泽,宜于书 写,作画不常用。偶然用松烟墨来画蝴蝶,或 作为墨紫色的底色。一般市场上出售的墨汁不 能用。
5
❖ 磨墨应该用清水,磨时宜重按轻推,不可 太快。磨研的圈子要大一些。每次用水不 可太多,多则墨浸水中容易软化,如果需 要多墨,可以把墨好的墨汁倒在另一个碗 里存放,再加清水再磨,多磨几次。
19
注水与注色:
❖ 主要是指趁湿在墨底(或颜色底)上注水、 注色。例如墨画的树干,趁湿注上一些石 绿水(三绿或四绿),用石绿水的冲撞力 量,自然冲淡一部分树干,干后很象苔痕 斑驳,效果真实。
20
(四)题款
❖ 唐宋以前的画一般无款。元代,印章也进入了 画面。根据画面情况和个人习惯,有人只是签 写自己的姓名,有人加写作画的年月和地点。 有人喜欢题写多一些,内容可以题诗、题文乃 至杂感、记事、画论等。
当代名家王雪涛作品欣赏

当代名家王雪涛作品欣赏王雪涛,中国现代著名⼩写意花鸟画家。
1903年12⽉31⽇出⽣,1982年11⽉24⽇逝世,河北成安⼈。
原名庭钧,字晓封,号迟园。
⾃幼喜绘画,1918年⼊直⾪⾼等师范附设⼿⼯图画科,毕业后到⼩学执教。
1912年考⼊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后转读国画系,受教于陈师曾、王梦⽩等诸位前辈,尤受王梦⽯影响最⼤。
1922年⼊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初⼊西画系,后转国画系,1926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讲师。
抗战期间,北平沦陷,辞去教职,专事绘画创作。
抗战爆发后,王雪涛以卖画为⽣。
同时,集中精⼒向传统学习,在上追徐渭、陈淳的同时,⼜拜当代名家齐⽩⽯、陈半丁为师,画艺⼤进。
1954年任中国画研究会常务理事,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1955年参加筹备北京中国画院⼯作,1957年任该院画师、院务委员会委员,1980年任北京画院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北京分会副主席,北京市第七届⼈⼤代表,北京市第五届政协常务委员,中国农⼯民主党中央联络委员会委员及北京市委委员。
王雪涛是以⼩写意花卉草⾍⽽著称于世,他既能承宋元以来民族优秀传统,兼能取长补短,所作取材⼴泛,构思精巧,形似神俏,清新秀丽,富有笔墨情趣。
创作上主张“师法造化⽽抒⼰之情,物我⼀体,学先⼈为我所⽤,不断创新”。
画法上突破了过于⼯细的⽅法,⼯写结合;⾊彩上创造⾊墨结合,以⾊助墨、以墨显⾊等多种⽅法,巧⽤⾊彩,以求整体⾊彩对⽐协调,为画⾯增添韵律。
他笔下的作品,注重写⽣,尤善于描绘⼤⾃然的⼩⽣命,如蝴蝶、螳螂、蝈蝈、牵⽜、青蛙、蜻蜓等,栩栩如⽣,引⼈喜爱。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央新闻纪录⽚⼚拍摄的纪录⽚《中国花鸟画》,王雪涛别具⼀格的花鸟技法被重点收录其中。
⽣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副主席,北京画院院长。
⼭东济南还兴建了“王雪涛纪念馆”。
王雪涛先⽣曾经师从齐⽩⽯、王梦⽩、陈半丁等艺术⼤师学习绘画。
他的作品取材⼴泛,构思精巧,清新秀丽,是近现代我国著名的花鸟画家。
当代名家写意牡画作品欣赏

当代名家写意牡丹画作品欣赏“国色天香”历来是牡丹的美称。
唐·皮日休云:“竟夸天下无双绝,独占人间第一香。
”牡丹花被誉为国花当之无愧。
牡丹为“国花”,由来已久,唐宋以来,牡丹被称为“国色天香”;明代,在北京极乐寺建“国花台”种植牡丹;清代,尊牡丹为国花,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洛阳视察时说:“牡丹是我国国花,其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
”在中国的国画艺术中,众多画家也将他们对牡丹的喜爱通过国画这种艺术形式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
牡丹花成了国画中的常客,描绘牡丹的作品多如繁星。
当代有那些画家擅长画写意牡丹画呢?当代名家写意牡丹画作品欣赏当代名家写意牡丹画推荐一:中国写意大家丁珂作品丁珂与其作品《富贵锦绣》合影丁珂,女,斋号云水阁主,籍贯河南。
自幼酷爱绘画,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专业,师从著名书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冯雪生。
现为某美术学校专职教师,开封城摞城书画院院士,开封名城书画院副秘书长。
丁珂四尺横幅富贵牡丹图《花开富贵》(正在【易从网】热销中)丁珂,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
师从于国家一级花鸟美术大师,在其老师冯雪生的教诲和指导下,丁珂不仅继承了其师的风格,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丁珂最新四尺富贵牡丹图《锦绣前程》(正在【易从网】热销中)其尤善牡丹。
其画作画面清新,墨色灵活,构图和谐,并被称为:“中国写意大家”,其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升值潜力巨大。
丁珂四尺写意牡丹新作《花开富贵》(正在【易从网】热销中)从事10多年美术教育工作的丁珂一是多读书,从理论知识和前辈作品中汲取养分,二是多观察,她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外出写生,通过写生观察,了解物象在不同季节中所表现出的不同形态,再结合自身阅历和对艺术的认知,创作出清新高雅个性鲜明的艺术作品。
实力派花鸟画家丁珂牡丹孔雀图《花开富贵》(正在【易从网】热销中)观她的写意花鸟画,有一种独特的人文之美,阴柔之美,墨香里透出别样的韵致:有内涵、有味道,无怪萌、不做作;既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宏阔与浑然,又有“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感和飘逸。
中国写意花鸟画欣赏

近代写意花鸟画介绍
在现代画坛,花鸟画整体上己不引人注 目,但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的出现, 亦独成高峰。吴昌硕以金石入画,创造 了前无古人的风格类型,齐白石则画了 许多前人从未画过的题材,如虾老鼠蚊 子苍蝇等等,其造谐令后人却步。而徐 悲鸿的马,潘天寿的雁荡山花,李苦禅 的鹰,李可染的牛,均已造型与笔墨的 独特占据了各自应有的地位。
中国写意花鸟画 欣赏
写意畫是指以较自由流畅的描绘方法,
注重意境神韵的表达,讲求意到笔不到, 不求形似,具有飘逸潇洒的情趣。
花鸟畫是一个宽泛的概念,除了本意花
卉和禽鸟外,还包括了畜兽、虫鱼的动物 ,以及树木、蔬果等植物。
写意花鸟画发展概述
中国花鸟写意画历史悠长,源远流长, 发端在魏晋六朝,成熟于唐代,鼎盛于 五代两宋。至此,花鸟画已形成工整和 粗放两种面貌。其后又经发展变异,花 鸟画不再取悦于工丽,而以清淡的水墨 写意为主,成为元代花鸟画发展的一个 特点。明清以降,直至近百年,是写意 花鸟画真正确立和大发展的时期。画家 不再拘泥于“形似”,开始崇尚笔墨和 形 式的意趣,强调寓意抒情,更注重写 “胸中逸气”。
所作「花卉册」共二十幅,册首有文彭以隶书 题「写意」二字,绘花卉、蔬果,水墨淋漓,颇得 絪缊之气。选其二幅,「石榴图」(下图)以淡墨写出 细枝,两颗石榴有成熟沉甸甸的感觉,妙在笔断而 枝意仍连。
「墨蟹图」(上图)写水面浮出墨蟹,伸出粗壮的 双钳,取食低垂的稻谷,笔意简敛而形态生动,稻 穗、稻叶则以细笔淡墨,飘逸有致。江南水乡的平 凡小景物,赋以笔情墨趣而生机盎然。
《红叶玉鸦》
大千题画时曾说,「青城山中樟柟漆树,未秋先 红,璀灿如锦」,指得就此画中的这种红叶,是他在 青城山居时秋冬间庭院中的实物。枝上栖息的白羽鸟 ,大千名之为「玉鸦」,有时也称作「雪鸦」,是大 千在青城及成都所蓄养的一种异鸟。
中国古代花鸟画ppt完整版

中国古代花鸟的历史轨迹
• 萌芽:原始社会 • 确立:魏晋南北朝—唐代 • 重要发展时期 :五代 两宋 • 元 明 清的发展 • 小结
原始社会就已经萌芽
《人面鱼纹彩陶盆》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
花鸟画的正式确立是在唐代
韩干的《牧马图》
照夜白图 韩干 唐 代
韩混的《五牛图》
韩混的《五牛图》局部
现 实 中 的 荷 花 与 写 意 国 画 中 的 荷 花
现 实 中 的 樱 桃 与 写 意 国 画 中 的 樱 桃
“白眼向天”:是指清初画家朱耷多将鸟、
鱼画成翻白眼状,以此表达画家本人愤世嫉俗 的心情。
《 竹 石 图 》
任千立咬 尔磨根定 东万原青 西击在山 南还破不 北坚岩放 风韧中松
中国古代花鸟画的传统艺术特点
1)以写生为基础,从实际生活中撷取对象,并加以 艺术表现的优良传统。 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传统。把花 鸟的自然属性与人的品德相类比。比如“白眼向 天”和“四君子画”(梅、兰、竹、菊)。
中国花鸟画的分类
中国花鸟画 写意花鸟画 大写意花鸟画 小写意花鸟画
没骨花鸟画 工笔花鸟画 白描花鸟画 淡彩花鸟画 重彩花鸟画
•
朱 耷 清 《 荷 花 双 禽 图 》
的向肩小为荷穿成向画 表天敛禽一塘插基左面 情”羽,巨的三本上结 以的,均石空叶的斜构 一本虽单,间两架出以 贯色没足石进花势的一 之,有独上深,,荷枝 。 但“立栖;丰其花自 冷白,一下富中交右 清眼耸对方了又搭下
近现代的发展
• 吴 昌 硕 作 品
齐 白 石 作 品
中国古代花鸟画
本节课主要内容:
• 什么是古代花鸟画
• 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
• 古代中国花鸟画的类型 • 古代花鸟画的历史轨迹 • 小结和思考
40幅经典名家花鸟作品赏析

40幅经典名家花鸟作品赏析春江水暖陈之佛1953年纸本设色85cmx 40cm中国美术馆藏“意境”是画家赋予作品的特殊的艺术生命,是画家将那些花鸟草虫。
经过艺术创作,表现出不同的内涵和深意。
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一艺术创作的重要环节、赋予他每一幅作品都具有蓬勃的艺术生命力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春江永暖》画中点点桃花,红白相间,前后相映,几枝摇曳的绿竹,穿插其中,更显出桃花的娇艳。
一只色彩斑斓的花鸭,悠然自得的嬉戏在流水中.追逐着飘落的花瓣,一派生气盎然的景象。
此幅作品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充分地表达了”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脍炙人口诗句的意境。
春意图王师子1959年纸本设色147cmx 77cm朵云轩藏王师子(1885—1950),原名伟,字师梅,40岁后改名师子,江苏省句容人,历任上海美专、中国艺专、新华艺专教授。
王师子的《春意图》着力于对春意盎然的表现。
画中所作皆为贞祥之物,显然是老株的白玉兰枝干遒劲,花开繁茂;红艳似火的茶花枝叶舒展,迎风怒放;几株修篁虽被遮挡,但其劲健的精神却透过夹缝透露出来;地面上的蒲公英也已开花,在淡绿的草丛中与玉兰、茶花争奇,就连无生命的太湖石也作风卷云状。
再加上立于玉兰树上的一只禽鸟,使画中花树,湖石的风姿呈现出灵动奇秀之态,画中题有“禽语贞吉,竹报平安”之句,把画家良好祝愿的心意与图中景物融为一体。
《浴雁》陈之佛1940年至1947年间陈之佛创作过大量以雁为题材的作品,如《寒汀孤雁》、《月雁》、《浴雁》、《秋江双雁》等。
这幅《浴雁》描绘了一双大雁在塘边栖憩的情景,一只浴后伫立岸边,静穆养神,一只正在水中涤羽嬉沐,一静一动相互映照,盛开的芙蓉和在微风中摇曳的芦苇与修竹处理得繁而不乱。
这种幽美的境界,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白鹇秋色卢振寰1953年纸本设色130cmx 66cm广州美术馆藏画卢振衰(1889—1979),笔名浮山老人。
广东省障罗人。
原任职广州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同,宋梓潼
元代寫意花鳥畫介紹
元代花鳥畫受宋文人畫影響,出現了一 批專門畫水墨梅竹的畫家,他們以柯九 思、倪瓚、吳鎮、王冕等為代表,表現 了文人的“士氣”。
畫家及作品簡介
柯九思,字敬仲,號丹丘生,別號五雲閣
吏。台州人,官至奎章閣鑑書博士,博學能文,擅寫墨 竹,人稱他筆下之竹『晴雨風雪,橫出懸垂,榮枯稚老, 各極其妙。』其墨竹師文同一派,並融入書法的用筆, 他說過:『寫竹竿用篆法,枝用草寫法,寫葉用八分 法。』為後代許多文人畫家所實踐。
丁亥(1947)嘉平月 (1948年1月11日-2月9日), 紙本設色鏡片,113.5× 45.5 公分。
《潑彩朱荷金屏》
乙卯(1975)花朝前二日,泥金絹設色六摺屏風,168× 369公分。
這是大千先生潑彩荷花中最大的一件作品,由於是畫在泥金的絹底 上,未著色的金底約佔全畫面的一半,與墨色、石青、朱色及不同層次 的綠色相映照,特別顯示出輝煌的裝飾效果。。 而此畫用筆的渾厚老成,自有特色,與早期的作品之間的最大差異, 在於此屏特別注重全畫的氣氛和章法位置。比起其他的荷花作品,益發 突顯此畫中每一葉、每一花的不同筆勢。至於朱砂色的荷花,世間未必 , 真有,但是大千自敦煌歸來後,一直喜作此富麗之相。
清 虛谷 鮮桃籃石圖 軸 紙本設色 縱 133.4公分 橫 66.1公分
近代寫意花鳥畫介紹
在現代畫壇,花鳥畫整體上己不引人注 目,但吳昌碩、齊白石等大師的出現, 亦獨成高峰。吳昌碩以金石入畫,創造 了前無古人的風格類型,齊白石則畫了 許多前人從未畫過的題材,如蝦老鼠蚊 子蒼蠅等等,其造諧令後人卻步。而徐 悲鴻的馬,潘天壽的雁蕩山花,李苦禪 的鷹,李可染的牛,均已造型與筆墨的 獨特佔據了各自應有的地位。
畫家及作品簡介
八大山人(朱耷),字雪箇,明宗
室。明亡後,曾剃髮為僧,因嘗持八大人 覺經,故又號八大山人。中年兼宗道教, 晚年以儒士終。工書法,尤善畫山水、花 鳥、竹木,豪邁自然,不拘形式,為一代 宗匠。
此件《孤禽圖》,整幅作品,於無際空白 之中,只繪一隻獨腳佇立、單眼斜視的小 鳥,相呼應的也僅是怪癖的署款和啞謎的 印章,別無它景。其構圖簡單得不能再簡 單了。但細細品味,卻使人感到異常的凝 重深厚,豐茂拙樸。那只生動盡致的孤禽, 在看似悲憤、冷峻、蒼涼、傲岸的表像的 背後,顯示出堅韌頑強、咄咄逼人的氣勢。
八大山人
孤禽圖
虛谷(1824~1896)本姓朱,名
懷仁,棄俗之後取名虛白,字虛谷,別號 「紫陽山民」、「倦鶴」,書齋名「三十 七峰草堂」、「覺非盦」、「一粟庵」等。 安徽歙縣人,詩書畫俱有造詣,書 法兼能行草、古隸,氣息深厚剛老,繪畫 亦能全才,山水、花卉俱佳,尤精松鼠、 金魚,其畫書意俱足,筆墨老道,喜用枯 筆焦墨,多用側鋒、逆鋒,在側逆中求方 正,具有強烈的藝術個性。 此幅為沒骨大寫意,恣意揮灑,痛 快淋漓,用大筆點簇的方式畫湖石,在構 圖上把籃子、鮮桃與背景的湖石,有機的 連成一體,增強了整體的氣勢,與跳躍般 的生動感,也使得布局上有新意與變化。 故雖然題材是平常的,卻能透過畫 家的巧妙安排,營造一種新的、歡愉的氣 氛與清新的境界。
明代寫意花鳥畫介紹
明畫家除了山水外,亦擅長花鳥並卓有 成就。而徐渭的淋漓暢快,陳淳的雋雅 灑脫,表現了文人的兩種風格。
畫家及作品簡介
徐渭,初字文清,改字文長,號青藤
道人、天池山人,浙江紹興人。明代著名書畫家、 文學家,才氣橫溢。曾作浙閩軍務總督胡忠憲幕僚, 後胡入獄,懼禍而發狂。 中年始學畫,涉筆瀟灑,天趣橫發。特擅長花 鳥,作畫時情感洩於筆鋒,水墨淋漓,濃淡相間, 變化萬千,多豪邁、率真之氣,是明代中期文人水 墨寫意花鳥畫的傑出代表,並對以後大寫意花鳥畫 發展影響巨大。 此圖很能代表他的大寫意花卉風格。構圖 奇特,信筆揮灑,似不經意,藤條錯落低垂,枝葉 紛披,以豪放潑辣的水墨技巧,造成動人的氣勢和 葡萄晶瑩欲滴的效果。 畫面上的題詩,是構圖的一部分,所書行 草,字勢倚斜跌宕,令人聯想起畫家的不平經歷。 內容為:『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 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天池。』
明 徐渭 墨葡萄圖 紙本水墨 縱 165.7公分 橫 64.5公分
陳淳,字道復,更字復甫,號白陽,又
號白陽山人,江蘇蘇州人。凡經學、古詩文詞及書 法,無不精通。曾從文徵明學書畫,不拘師法,隨 意點染,尤擅長寫意花卉,淡墨淺色,風格疏爽, 意趣盎然。 山水學米友仁,筆墨更為放縱,與徐渭齊名, 並稱「青藤白陽」,為明代文人畫中寫意花鳥畫派 之代表。
中國寫意花鳥畫 欣賞
寫意畫是指以較自由流暢的描繪方法,
注重意境神韻的表達,講求意到筆不到, 不求形似,具有飄逸潇灑的情趣。
花鳥畫是一個寬泛的概念,除了本意花
卉和禽鳥外,還包括了畜獸、蟲魚的動物 ,以及樹木、蔬果等植物。
寫意花鳥畫發展概述
中國花鳥寫意畫歷史悠長,源遠流長, 發端在魏晉六朝,成熟於唐代,鼎盛於 五代兩宋。至此,花鳥畫已形成工整和 粗放兩種面貌。其後又經發展變異,花 鳥畫不再取悅於工麗,而以清淡的水墨 寫意為主,成為元代花鳥畫發展的一個 特點。明清以降,直至近百年,是寫意 花鳥畫真正確立和大發展的時期。畫家 不再拘泥於“形似”,開始崇尚筆墨和 形 式的意趣,強調寓意抒情,更注重寫 “胸中逸氣”。
吳昌碩
《三千年結實》
1918年
96.5x44.5公分
齊白石(一八六四—五七
年),湖南湘潭人,為當代傑出的 藝術家,他繼承了中國民族藝術的 優秀傳統,在繪畫、書法、刻印上 都有著非凡的成就,創造出自己獨 特的藝術風格。他的畫無論山水、 花卉或蟲草,都能給人明朗、清新、 簡練、生氣勃勃之感,並且具有鮮 明的民族特色,達到了形神兼備、 情景交融的境界。此作筆墨凝練, 老筆縱橫,將水墨工夫發揮到了極 致。
畫家及作品簡介
( 今 屬四川 )人。字與可,自號笑笑先 生,世稱石室先生。著有《丹淵 集》。出身於進士的文同,他的詩 文都很有名,也是文人畫的代表之 一。 宋代寫意花鳥畫介紹他以 毛筆用很象徵的方法,以書法式的 墨線留下了一張竹子 的畫面。這 幅竹子,不完全是自然的摹仿,也 同時是畫家文同的心情,有對竹子 的記憶和響往。本圖現藏於故宮博 物院,另尚有同出一稿之真跡藏於 廣州美術館。
宋代寫意花鳥畫介紹
北宋的花鳥主要承接五代的傳統,早期以 黃筌之風格為主導,基本上用的是“勾勒 填色”法,旨趣濃艷,墨線不顯。到了南 宋,畫院一半以上的畫家畫花鳥,這一時 期的花鳥畫是中國花鳥畫發展史上一個高 峰。在題材上,宋代出現了水墨梅、竹、 松、蘭,淡墨揮掃,整整斜斜,不專以形 似,獨得於象外。以擬人化定的手法將崇 高、貞潔、虛心、向上、堅強寄於“四君 子”上,這種文人畫思想的加入,為花鳥 畫注入新的內容。
明 陳淳 花卉冊 紙本水墨 縱 28公分 橫 37.9公分
清代寫意花鳥畫介紹
清代石濤、惲壽平、八大山人和揚州八 怪的都在花鳥畫發展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特別是八大山人以其獨特的繪畫語言, 表現內心的憂傷與國家之痛,其筆墨與 造型均獨樹一幟。而惲壽平的沒骨花卉 則在黃徐體異中得以綜合與發展,為花 鳥畫辟新蹊徑。此後,“四任”尤其是 任頤,又加以弘揚發展,使得花鳥畫在 清未出現了一次小的高潮。
教學分享學生作品一
教學分享學生作品二
教學分享學生作品三
, 牽牛圖軸
《紅葉玉鴉》
張大千
近百年來,在繼承傳統、開闢時代新風的眾多畫家 中,張大千( 1899年-1983年)無疑是極具代表性的一代 。 。 大師。 張大千於山水、人物、花鳥、鞍馬無所不精,工 意兼具,勤奮創作,樂此不疲,且於歷代宮廷畫、文 人畫、民間畫以及西洋畫皆有汲取,取精用宏,晚年 由傳統派畫家而成為融和西法的變革派畫家。作品早、 中、晚年風格不同,但都以濃郁的東方情調而被受世 人矚目。1956年他與畢加索在歐洲相識,被畫壇稱為 “東方的畢加索”。晚年病逝於台北“摩耶精舍”。 大千題畫時曾說,「青城山中樟柟漆樹,未秋先 紅,璀燦如錦」,指得就此畫中的這種紅葉,是他在 青城山居時秋冬間庭院中的實物。枝上棲息的白羽鳥 ,大千名之為「玉鴉」,有時也稱作「雪鴉」,是大 千在青城及成都所蓄養的一種異鳥。 這幅《紅葉玉鴉》用筆設色都非常精緻秀雅,而 毫無匠氣,足以與古人一爭長短。
畫家及作品簡介
畫家及作品簡介
吳昌碩(一八四四—二七年)
初名俊卿,號缶廬、苦鐵,浙江安 吉人。其早年作品畫法工謹,多取 古意;晚年始肆力於梅竹、蘭石、 松菊花卉。他將金石、篆刻、隸書、 狂草意趣融入繪畫中,用筆多取中 鋒,線條遒勁,自然蔚為大家風采。 這幅作品運用篆書筆法,疏闊縱放,
雄渾有力,顯現出磅薄而茁壯的氣勢。
此圖畫兩茂竹,怪石一塊。竹葉以書法之撇筆 法寫之,濃淡相間,密中見疏,沉著勁挺;石頭用濃墨 皴擦,圓勁渾厚。
全畫筆法蒼秀,是柯九思墨竹畫的代表作。畫 幅左自題:「至元後戊寅十二月十三日留清閟閣因作此 卷,丹丘生題。」下鈐「柯敬仲氏」一印。 軸 紙本元 柯九思 墨竹 墨筆 縱 32.8公分 橫 58.5公分
所作「花卉冊」共二十幅,冊首有文彭以隸 書題「寫意」二字,繪花卉、蔬果,水墨淋漓,頗 得絪縕之氣。選其二幅,「石榴圖」(下圖)以淡墨 寫出細枝,兩顆石榴有成熟沉甸甸的感覺,妙在筆 斷而枝意仍連。 「墨蟹圖」(上圖)寫水面浮出墨蟹,伸出粗 壯的雙鉗,取食低垂的稻穀,筆意簡斂而形態生動, 稻穗、稻葉則以細筆淡墨,飄逸有致。江南水鄉的 平凡小景物,賦以筆情墨趣而生機盎然。 作者筆墨雖法於元人,及受沈周的影響,而 對景物的體察入微,又自出新意,大膽創造,另具 格局,為後人開拓了寫意花卉的新領域。
此幅以潑墨、潑彩完成的荷花圖, 大筆畫荷葉,筆酣墨飽,與早年的乾筆 法頗為不同。而且在荷花及花苞勾好之 後,又以各種淺色渲染在葉隙花後,襯 托出純淨的白荷,製造荷塘的空間氣圍。 最後大千用濃墨勾提花瓣尖端,再稍稍 點上紅色,及精細地點劃花蕊,與藍綠 的葉叢兩相映照之下,就格外顯得靈動 活脫。
《潑彩荷花》
戊子(1978)長夏,紙本水墨設色鏡片, 68.6× 134.6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