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花鸟画布局

写意花鸟画布局
写意花鸟画布局

花鸟画中的形式美学法则

花鸟画中的形式美学法则

——读汪芳《平面构成教程》后对中国花鸟画的思考

来源:墨の舞的百度空间

中国画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早就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如南北朝时的谢赫《画品》中就提出六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

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在这六法中,除“经营位置”外其余五法古往今来人们论述的资料都非常丰富,但经营位置方面却极少,找得到的也只是在山水画方面的论述,花鸟画的经营位置(即构图)的资料几乎是空白。

中国画是两维空间的平面艺术,自古以来画家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这种平面构成的法则,可惜没有形成较理性较完备的理论著作,所以本人试图从平面构成中来思考与寻找这种形式美学法则在中国花鸟画中的运用,以便用这种美学法则来指导我的花鸟画创作。

一、和谐与对比

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做到和谐,和谐就是相近的因素的调和统一,中国画也不例外。和谐是以形色等诸方面体现出来的。在具体的运用中,画面的元素出现的各类越少、越接近(包括形状、大小、方向、色彩、肌理等),呈现和谐性会越大。但过分的统一会减弱视觉的冲击力,出现平滞、后退的效果,所以审美中有了对比的产生。

对比是指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事物和对象的性质(形状、面积、色彩、大小、位置、方向、肌理等)及性格方面的对立因素十分突出地表现出来。它有助于更鲜明地刻画事物和形象的特点,给作品带来强烈的视觉效果。在造型艺术中,我们常会看到大与小、曲与直、冷与暖、粗与细、刚与柔、简与繁、疏与密、动与静、规则与不规则、传统与现代等造型无素的形式对比。在对比的运用中,量的把握或者面积的把握至关重要,这也是造型艺术学习中对“度”的把握的难点。

在花鸟画中对比和谐的分析:

在图一中的柿子与蜻蜓主要运用了大小、面积、疏密、色彩、性格的对比,柿子密、蜻蜓分开;柿子赫色、蜻蜓墨色;众多柿子差不多大小,一个蜻蜓大小与众不同;蜻蜓是有生命的、柿子为无生命的。众多对比加在一起蜻蜓显得犹为突出。另外因柿子上有墨,落款为墨色,所以蜻蜓的墨色就显得与整幅画和谐而不独立。当然一幅画不一定同时要用到这么多对比无素,如图二中只有色彩与大小的对比。图三运用了藏与露的对比,因画面有只有两个性格相同的事物,所以画家用款与花瓣把蝶藏起来,而猫四周留空,用露的方法来表现。图四主要运用了方向与浓淡的对比,使画面丰富。图五运用了色彩与肌理的对比。

写意花鸟结课心得

写意花鸟结课心得 花鸟画的一种,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而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一种画法。 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适应中国人的社会审美需要,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寓兴、写意为归依的传统。 所谓写生就是“移生动质”,就是“变态不穷”地传达花鸟的生命力与各不相同的特性。所谓寓兴,通过花鸟草木的描写,寄寓作者的独特感处,以类似于中国诗歌“赋、比、兴”的手段,缘物寄情,托物言志。所谓写意,就是强调以意为之的主导作用,就是追求象中国书法艺术一样淋漓尽致地抒写作者情意,就是不因对物像的描头画脚束缚思想感情的表达。 为此,中国花鸟画的立意往往关乎人事,它不是为了描花绘鸟而描花绘鸟,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生活遭际、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而给以强化的表现。它既重视真,要求花鸟画具有“识夫鸟兽木之名”的认识作用,又非常注意美与善的观念的表达,强调其“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张通过花鸟画的创作与欣赏影响人们的志趣、情操与精神生活,表达作者的内在思想与追求。 表现在造型上,中国花鸟画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对象的神采与作者的情意。 在构图上,它突出主体,善于剪裁,时画折技,讲求布局中的虚实对比与顾盼呼应,而且在写意花鸟画中,尤善于把发挥画意的诗歌题句,用与画风相协调的书法在适当的位置书写出来,辅以印章,成为一种以画为主的综合艺术形式。 在画法上,花鸟画因对象较山水画具体而微,又比人物画丰富,所以工笔设色更具写实色彩或带有一定的装饰意味,而写意花鸟画则笔墨更加简练,更具有程序性与不可更易性。 五代黄筌、徐熙并起,渐成两大系统,以后继续衍生。明代花鸟画演变成四大系统,一为边景昭、吕纪的黄氏体,二为林良、徐渭的大写意体,三为陈淳的简笔水墨淡彩小写意体,四为周之冕的勾花点叶兼工写体。《国朝画征録》卷下则把花鸟画归纳为三派,称“花鸟有三派:一为勾染,一为没骨,一为写意。勾染,黄筌法也;没骨,徐熙法也。后世多学黄筌,若元赵子昂、王若水,明吕纪,最称好手;周之冕略兼徐氏法,所谓勾花点叶是也。……其写意一派,宋时已有之,然不知始自何人。至明林良,独擅其胜,其后石田、白阳辈,略得其意,若其全体之妙,非大有力者学之必败” 学号: 141084021 姓名:郭倩 班级:绘画国画二班

(初中美术教案)美术教案-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写意花鸟画

美术教案-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写意花鸟画 初中美术教案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写意花鸟画 南厂子弟学校 教学目的: 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技能目标 :通过对中国画笔墨的学习认识,达到从练习、临摹、写生开始,最终进行创作的目标。 教学重点 :中国画的用笔、用墨。 教学难点 :利用传统的笔墨造型陈式进行创作。 教学方法: 多媒体应用与示范讲解相结合。

●一、 情感目标 中国花鸟在我国民族绘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社会影响,花鸟画早在唐代便独立成科,后经五代的“徐黄异体”和宋代院体派、文人画的推陈出新,使花鸟画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明代以陈淳、徐渭为代表的一批画家,把笔线与书法结合起来,粗笔狂纵,豪放恣肆,开创了大写意画风的鲜明特色。清代的“四僧”和“扬州八怪”寄情于物,怪诞不经,强调个性化极强的个人风格,尤其是晚期的吴昌硕,他们都能熔诗、画、印为一炉,独树一帜,面目一新,影响了近百年的绘画发展。 如若每一位中学生都能把握住花鸟画的发展脉络,仔细品味浩如烟海的艺术精品,认真感受每位画家缘物寄情的思想感情,审美能力自然随之而得到提高,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二、 新课导入 “画之气韵出于笔墨”。笔墨技法是中国画的核心所在,是构成中国画技法要素的基础。黄宾虹语“画重苍润,苍是笔力,润是墨彩。笔墨功深,气韵生动”。中国画是一种“线造型”为主的艺术,学习中国画首先要掌握的就是笔法与墨法。 A.笔法:中锋、侧锋、逆锋、拖锋

黄宾虹曾说“笔愈厚则神愈清。使笔要提得起,则缓处不妨愈缓,快处可更快,自然变化灵活,刚健中含有婀娜之致,劲利中带知厚之气”。 B. 墨法:“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 “墨着缣素,笼统一片,是为死墨。浓淡分明,便是活墨,死墨无彩,活墨有光”。初学画者,最难掌握是水与墨的比例,须经长期的探索和练习数量的积累才能熟练驾驭。 学生在理解掌握了基本的笔墨陈式后,还要经过一定数量的临摹练习,方能熟练应用;造型基础的不同,将致使每位学生个体的差异,写意花鸟写画“诗、书、画、印”结合的完美形式,向每位学生的画外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 临摹练习 以竹、兰为素材进行组合训练。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体会笔墨的应用变化,构图的基本常识和用笔墨造型的基本规律。 ●四、 作业布置 完成以竹、兰为主要内容的写意画一幅。

于非闇工笔花鸟画作品欣赏

于非闇工笔花鸟画作品欣赏 于非闇《红叶栖禽》立轴,1948年作于非闇《拟李迪《雪树寒禽图》》立轴,壬午(1942年)作于非闇《花鸟》镜心于非闇《白牡丹》立轴,1945年作 于非闇《红叶鹦鹉》镜心,1941年作于非闇《草虫图》立轴,1940年作 于非闇《富贵图》镜心 此作品原为美国史迪威将军之女儿珍藏。史迪威将军曾于 1940-1943年间任中缅印战区美陆军司令兼中国战区参谋长。 于非闇《工笔花鸟》立轴 于非闇《秋梧鸣禽》立轴,丙子(1936年)作 于非闇《草花蚱蜢》立轴,丙子(1936年)作 于非闇《耄耋富贵》立轴,1948年作

此幅《耄耋富贵》作于1948年,当时画家在北京任古物陈列所 研究馆导师时,时常往返于故宫的御花园,在御花园里有很多从洛 阳运来的名贵品种,花色浓艳娇姿欲滴,于非闇常常对临其态,目 识心记,得牡丹之真性情,在加之于非传统的绘画功力,他的牡丹成 为当代画坛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数只蝴蝶在丛中飞舞与牡丹融为一 体,静动相依。在花石旁,倚地而坐的小猫,双眼凝视着舞飞的蝴蝶, 其憨态可掬,双眼炯炯有神。绘者将牡丹、蝴蝶、猫三者一起融入画 面,取其诙谐和寓意,即《耄耋富贵》图,象征着富贵长寿,花叶 用双勾敷色的传统技法,重彩敷色,用笔劲健,设色亦明快典雅,形 象生动,富于装饰性。再加之在左上角于赵佶开创的瘦金体题写款识, 更增加画中韵致。

于非闇《朱竹翠鸟》立轴于非闇《水仙蝴蝶》立轴于非闇《世世有喜》立轴于非闇《梅雀争春》立轴 于非闇《紫牡丹》镜心,戊子(1948年)作于非闇《红牡丹》镜心,庚辰(1940年)作于非闇《天台春色》立轴,1937 年作于非闇《绿野萍踪》立轴,黑桥艺术馆珍藏于非闇《红叶双禽》立轴,1948年作 简介于非闇简介 光绪十五年(1889年)农历三月二十二日(阳历4月21日),于非闇在北京的四合院里诞生了。于家本是汉族,祖籍山东蓬莱,大约在他四代之前移居北京。其父属内务府正白旗汉军,其母为满族人,故后来于非铑从母为满族。他初名魁照,号抑枢,后改名照,号非厂、非铑、老非,曾以“闲人”为笔名,堂号玉山砚斋。他曾任中、小学美术教职,以后又相继担任了市立师范、华北大学美术系、京华美专、北平艺专的教师,同时又以其文才得以兼任北平《晨报》“艺圃”版编辑,并曾任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馆导师。新中国成立后,他当选为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担任过北京市文联常务理事,北京市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等职,1959年7月3日逝于北京。

国画写意花鸟画图片欣赏

国画写意花鸟画图片欣赏 篇一:中国画写意花鸟画入门大全 中国画写意花鸟画入门大全 第一章概述 一、中国画的分科 中国画原称水墨画,始于唐,成于宋,盛于元,历史悠久,它是我国独特的绘画艺术形式,绘画技法非常丰富。从表现内容上可以分为工笔画,小写意和大写意三种。工笔画工细秀丽,造型严谨准确,大写意笔墨简练,造型概括传神,小写意笔墨技法介于两者之间,深受人们青睐,比较适合中老年人鉴赏和学习。 梅兰竹菊称四君子,是传统学习中国花鸟画的入门绘画题材,是基础课,所以将其纳入本书的编绘内容。梅兰竹菊练好后,掌握了运笔用墨的基本绘画技法,在此基础上,可举一反三再拓学其他绘画题材就容易多啦。 二、初学者应具备的工具 学国画要准备一些基本的绘画工具,简称文房四宝,具体是: 1. 毛笔毛笔种类名称繁多,形有大中小之分,质有软硬兼之别。初学时,大中小笔都应有,先备大小提斗笔各一支,大笔最好买兼毫的;中型笔买一支大兰竹、一支大白云;小型笔,买一支叶筋或衣纹笔,以后可根据需要逐步添置。

2.墨过去作画先用墨锭砚墨,墨有油烟墨和松烟墨之分,现在多用墨汁,市场上有一得阁、曹素功和中华牌等,宜书宜画,使用方便。 3.纸国画纸,有生宣和熟宣之分,生宣吸水性强,熟宣添加明矾制作不吸水。写意画要用吸水性较强的生宣纸。安徽产的“特净皮”、“净皮”最好,但价格高。初学者可用云南宣、浙江宣或四川夹江宣,价格适中。规格不要太大,一尺宣方便,可以直接做画。买三尺宣和四尺宣也可以,用时可以根据作画需要自裁,如四尺对裁,或四尺裁三,四尺裁四等。4.画毡亦称毛毡,垫在画纸下面,作画时吸收渗透的水墨初学者可以用旧毛毯、旧呢子代替,以平而有绒为好。临时作画没有条件,也可以把报纸垫在画纸下面作画。 5.笔洗内盛清水是洗毛笔用的,市场有售。初学者可以暂时不买,选择阔口而光滑的陶瓷大碗或杯瓶代替。 6.调色盘调墨配色用,市场售有七池型和重叠型的,初学者也可不买,可以选择中小型白色盘子代用,多少自便,一般有三、五个就可以啦。 7.颜色可买一盒12色的中国画颜色,也可选购常用的铅管颜色,如锌白、曙红、胭脂、藤黄、朱砂、赭石、石青、石绿等,用量多的可以随时单买补充。 笔筒、书架、镇纸等其他备品,可根据个人条件和学习进程的需要逐步添置完善。

教案评选《写意花鸟画小品》

写意花鸟画小品 赵县特殊教育学校王伟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2、学科:八年级美术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毛笔、生宣、墨汁、国画颜料(曙红、藤黄等)毛毡、调色盘、水杯等。 活动二 课题:写意花鸟画小品 课时:1 课时 课业类型:绘画习作课 教材分析: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中国花鸟画表现技法。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梅花的表现技法,让学生近距离地熟悉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有意识地运用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感受花鸟画小品装饰居室的效果。 教材运用大量图片和优秀中国画作品欣赏,介绍梅花的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又从认识中国传统绘画表现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表现的特点,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并能感受中国画托物言志的特点。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另外,选择梅花画法中笔墨运用、线条组织、画枝干和花瓣的基本要领,作为技能学习的内容,学习使用国画用具,尝试国画的表现技法,在此基础上,拓展到国画中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兰、竹、菊等其他题材的欣赏与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用美术、音乐、生物、历史、地理、文学等知识进行探究性地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体会民族艺术的伟大。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与静物画、动物画的关系。

2、了解、学习写意花鸟画的基本表现技法。 3、结合写意花鸟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教学重点: 了解写意花鸟画的基本表现技法。 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与静物画、动物画的关系。 教学方法:示范演示、讲授、讨论 教学准备: 教具——欣赏用挂图;不同题材的写意花鸟画小品(图片),与这些花鸟画小品题材相同的景物画和动物画作品(图片);悬挂写意花鸟画小品的居室图片;画写意水墨画所需的工具。 学具——课本;自己收集的中外美术作品图片;画写意水墨画所需的工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展示家居图片,混杂装饰和没装饰的,让学生感受装饰的视觉冲击,由此带来的装饰美感。 小结:大家都喜欢喜欢漂亮的房间,但是怎样来让他漂亮呢?那需要经过我们的装饰。没有经过装饰的房间呢,在装饰过后也可以变的很漂亮,很温馨。 2.欣赏幻灯,演示各种家居的漂亮图片。 https://www.360docs.net/doc/1d593370.html,/supportshouse_d/decor_styleph oto/84/47/20091214_24031_3.jpg https://www.360docs.net/doc/1d593370.html,/supportshouse_d/decor_styleph oto/yzf/200911/20091110121847628.jpg https://www.360docs.net/doc/1d593370.html,/jianfeng1122/pic/item/2a10c845c70c 431a879473d9.jpeg 教师小结:家居装饰是为了美化环境,让家居更温馨,使生活变得丰富,更有情趣。 3.提出问题:观看客厅墙壁上的图片有什么特点,跟周围的家居的搭配如何? 小结:墙壁上面的装饰画都是中国水墨,花鸟画。

苏少版2018年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的说明,了解花鸟画涉及的范围及分类、特点、表现形式,并且怎样通过花鸟画作为抒发和表达人意念的重要媒介,体会它带给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深厚情感。理解花鸟画家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画家对自然界、客观实际,以及对社会的客观法则的体验和认识,来反映社会的情调和气氛。 2、主要了解花鸟画的历史演变,按照中国美术史发展的脉略,注重学习它的形成,风格的演变,流派的生成等。再者了解文人水墨画带给花鸟画的生机以及文人画注重情感,重墨轻色和人格化的表现特点。 3、理解花鸟画在传统继承的基础上,具有极大创新性和创造性,注重极具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表现,了解近现代花鸟画名家在近现代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二、教学重点: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 教学难点:写意花鸟画与动物画的区别和花鸟画的分类。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图片与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概述 花鸟画:是以描绘花鸟、草虫等内容为题材的中国绘画形式它表现自然、歌颂生命,并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给人以丰富的启迪与联想。 写意花鸟画:是以概括的简练的笔法来描绘自然界中的花鸟的一种传统的绘画方式。 本节课主要内容: 1、什么是传统花鸟画 2、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 3、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精神内涵 4、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5、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历史轨迹及作品欣赏 首先我们先来比较一下生活中的花鸟和写意花鸟画的不同。 1、自然界中的动物 2、自然界中的植物 3、现实中的鸡与写意国画中的鸡 4、现实中的荷花与写意国画中的荷花 5、现实中的樱桃与写意国画中的樱桃 (二)发展阶段: 1、什么是传统花鸟画 在中国画以花草、竹石鸟兽虫鱼为题材的作品都属于花鸟画范畴。它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 2、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 1)注重“写生”——从实际生活中撷取对象,并加以艺术表现的优良传统。 2)花鸟“拟人化”——把花鸟的自然属性与人的品德相类比。比如“白眼向天”和“四君子画”(梅、兰、竹、菊)。 3)“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精神内涵。 4)“象征寓意,遣兴抒怀”的功能。“白眼向天”:是指清初画家朱耷多将鸟、鱼画成翻白眼状,以此表达画家本人愤世嫉俗的心情。 3、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精神内涵中国古代有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传统, 也称为比兴手法。花鸟画不是仅仅为了准确地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是人自身情感与理性的抒发。“栩栩如生”是最终目标,“象征寓意,遣兴抒怀”更使画面有了意境和深度。于是,花鸟画摆脱了客观物象的局限,具有了更为深邃的文化涵义。 4、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古代花鸟画技法多样,曾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为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唐代的

第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赏析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赏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进行美术学习的第一课,属于“欣赏·评述”单元。该单元由中华博览和世界之旅两部分组成,本册介绍的是中国花鸟画和外国静物画。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如何分析美术作品,他们还没有系统的认识。教师应利用多方面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中外经典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会欣赏并评述相关作品,为培养学生对艺术品形成全面的鉴赏能力奠定基础。 一、教学路径 在中国画中,花鸟画是与人物、山水画鼎足而立的画科。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其不仅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而且在世界美术领域亦自成体系,独树一帜。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花鸟画千年不衰,为广大的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 从黄筌的《写生珍禽图》、赵佶的《芙蓉锦鸡图》到文同的《墨竹图》、朱耷的《游鱼》,再到齐白石的《蟹篓图》……中国花鸟画的画家们在看似寻常的花鸟虫鱼中发现自然之美,运用笔墨色彩的技巧去表现大自然中的丰富和生动。他们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界的认识,反映社会现实。在画家的笔下,花鸟画不仅仅表现花鸟之美,更是把花鸟作为表达特殊情感的重要媒介,这远远超出了花鸟本身。 本课以名家画作为切入口,围绕花鸟画家如何描绘自然,又如何表达情意而展开。让学生通过欣赏和评析,逐步理解中国花鸟画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 二、课时建议 2~3课时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名家名作的欣赏,让学生们了解花鸟画用笔、用墨、用色的技巧和花鸟画家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技能目标:让学生们学习多角度欣赏花鸟画作品,并能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情感目标:通过作品赏析,让学生们体味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美,感受花鸟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花鸟画家怎样写形,如何表意。 教学难点:理解花鸟画抒情写意的独特表现形式。 三、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教学多媒体课件。 学生:教材,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赏析要点 本课知识点、结构 教学内容与方法 ■ 典雅中的寓意 示例作品:《芙蓉锦鸡图》 基本信息:《芙蓉锦鸡图》轴,北宋徽宗赵佶绘,绢本,设色,81.5厘米×53.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绘画内容:描绘金秋景色的花鸟画作。图中芙蓉盛开,随风轻轻颤动,蝴蝶翩跹,相互追逐嬉戏,引得落在枝上的锦鸡回眸。 构图:画幅左侧安排了芙蓉、锦鸡,与右上轻盈飞舞的蝴蝶遥相呼应,使得错综的布局显得密中见疏,揖让有度。 用笔:全图所用双钩法线条细劲,不仅花卉枝叶和锦鸡造型准确,芙蓉为锦鸡所压的低垂摇曳之态也能如实体现。 用色:色彩晕染得层次清晰、浓淡相宜,富丽堂皇中蕴含端庄典雅的气质。 绘画特色:“形神兼备,曲尽其妙”,借物寓意,书写情怀。 宋徽宗赵佶描绘五彩斑斓的锦鸡,目的是借锦鸡的5种自然天性颂扬儒家的5种伦理道德。

陆抑非花鸟画作品欣赏

陆抑非花鸟画作品欣赏 陆抑非(1908-1997),杰出的中国花鸟画大家和卓越的美术教育家。江苏常熟人。名翀,初字一飞。1937年后,改字抑非。花甲后自号非翁。古稀之年沉疴获痊,又号苏叟。曾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西泠书画院副院长,常熟书画院名誉院长,西泠印社顾问,并曾任浙江省第四、第五届政协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浙江省委顾问。 早年在故里从师李西山,继师陈迦盦,而立之年又师从吴湖帆,入“梅景书屋”。抑非24岁任教上海美专,先后达十五年,并兼任于新华艺专、苏州美专。1956年,任上海中国画院首批画师。1959年应潘天寿院长之聘,到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执教。 代表作有《花好月圆》《春到农村》《秋葵》《一池春水》《白掠鸟》《龙吐珠》《九节兰》《白孔雀》等。先后在上海、杭州、苏州、常熟等地举办过十余次大型书画展。不少精品被北京、上海、常熟、杭州、沈阳及美国纽约等地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出版有《花鸟画谱》《陆抑非花鸟画辑》《陆抑非教学画稿》《陆抑非行草长卷》《陆抑非》大型画册、《当代名家中国画全集——陆抑非》《荣宝斋画谱·陆抑非花鸟专集》和《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名家教学示范作品精选——陆抑非花鸟画示范作品》《非翁画语录》《从獭祭而成到信手

拈来》《纪念盖老话三通》等画集、著作、论文。 陆氏擅花鸟,工写皆能,尤以兼工带写成就更高。其工笔上追两宋,写意可继元、明,兼工带写则以宋画为格,力追吕纪、林良,涉猎青藤、白阳。早年对南田、新罗佳作心摹手随,下笔轻灵,敷彩清妍,尤得力于恽氏,有“陆牡丹”之誉,他于唐云、张大壮、江寒汀享有江南花卉四才子之美誉。六十年代后至杭州,画风也随之大改,吸取大写意之长,由工而放,以雄盖秀,笔墨生辣,色调浓丽,唯格调有时尚欠娴雅。 延伸阅读: 陆抑非花鸟期待绽放 日前在中国嘉德的一场拍卖会上,陆抑非的《花卉草虫轴》(65厘米×37厘米)以3.5万至5.5万元的估价上拍,业内人士认为这样的估价相对偏低。陆抑非先生的花鸟画在当今书画市场上,还算不上一个耀目的亮点,但就其艺术成就而言,其作品应该值得各路人士关注。 我们对陆先生画作进入艺术品市场以来的轨迹加以梳理,就会发现有这样一个现象值得我们去思考:内地各拍卖公司推出的陆先生画作约1.2万件左右,其成交率近80%,虽然成交率不低,但是成交价格并不理想。1993年上海朵

《写意花鸟画》教学设计

初二美术下册《写意花鸟画》 教学设计 中山中学 汪俊芳 2012-06-13

课题:写意花鸟画 教材;人教版初二美术下册 时间;2012-06-13 执教;汪俊芳 课时:1—2课时 课业类型:绘画习作课 学习目标 1、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与静物画、动 物画的关系。 2、了解、学习写意花鸟画的基本表现技法。 3、结合写意花鸟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学习重点 了解写意花鸟画的基本表现技法。 学习难点 1、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 2、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与静物画、动物画的关系。 教学方法:多媒体图片欣赏、示范演示、讲授、讨论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不同题材的写意花鸟画小品与这些花鸟画小品题材相同的景物画和动物画作品图片;写意花鸟画小品的居室图片;画写意水墨画所需的工具。 学具——课本;自己收集的中外美术作品图片;画写意水墨画所需的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导阶段:中国花鸟在我国民族绘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社会影响,花鸟画早在唐代便独立成科,后经五代的“徐黄异体”和宋代院体派、文人画的推陈出新,使花鸟

画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明代以陈淳、徐渭为代表的一批画家,把笔线与书法结合起来,粗笔狂纵,豪放恣肆,开创了大写意画风的鲜明特色。清代的“四僧”和“扬州八怪”寄情于物,怪诞不经,强调个性化极强的个人风格,尤其是晚期的吴昌硕,他们都能熔诗、画、印为一炉,独树一帜,面目一新,影响了近百年的绘画发展。 如若每一位学生都能把握住花鸟画的发展脉络,仔细品味浩如烟海的艺术精品,认真感受每位画家缘物寄情的思想感情,审美能力自然随之而得到提高,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一、展示目标 1、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 2、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与静物画、动物画的关系。 3、了解、学习写意花鸟画的基本表现技法。 4、结合写意花鸟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二、新课学习: 1、作品欣赏: (1)幻灯片展示写意花鸟画小品的居室图片让同学们感受运用写意花鸟画小品装饰居室的效果。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主观感受。 (2)结合同学们的直观感受引入花鸟画小品的介绍,侧重讲述其人文特色,如独特的内容和诗、书的结合等。并以静物画、动物画相对照,请同学们结合居室装饰的特点谈谈自己的观点。 (3)结合同学们的观点,从不同文化的角度分析写意花鸟画小品与静物画、动物画的异同。 2、技法学习: 结合演示,介绍几种写意水墨画的章法特点和用笔用墨方法。 “画之气韵出于笔墨”。笔墨技法是中国画的核心所在,是构成中国画技法要素的基础。 黄宾虹语“画重苍润,苍是笔力,润是墨彩。笔墨功深,气韵生动”。中国画是一种“线造型”为主的艺术,学习中国画首先要掌握的就是笔法与墨法。 A.笔法:中锋、侧锋、逆锋、拖锋

写意花鸟画创作技法

写意花鸟画创作技法 花鸟画的继承与创新 要创作出新时代的花鸟画,使自己的作品思想新、意境新、技法新、情调美,不但要在取材内容上反映客观现实,富有思想性,还要在表现形式上,在构图、赋彩、笔墨技法方面有创新精神。要根据新的主题、题材、内容的需要,有意识地创造新的技法,为传统的表现技法输入新血液。因为,花鸟画技法的演变是随着画家思想的变化而变化着。由于画家的思想变了,对自然界的花和鸟的感悟就会不同,艺术标准、审美观点也都跟着起变化。对旧的一套表现技巧觉得不适当和不够用时,也就会追求创造新的技法。 我在写意花鸟画创作中,时时想在内容取材和表现技法上破旧立新,努力反 映时代的精神面貌。我注意深入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并努力把两者有机地联系起来,赋予自然

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并努力营造传统绘画中从未有过的那种广阔、开朗、健康、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为了更准确地表达这一时代精神,在技法上我采用了几个结合的办法:花鸟和山水相结合,写意和工笔相结合(勾勒与没骨相结合、白描与点染相结合),泼墨与重彩相结合。这些相结合的表现方法,是表达新内容、新感情、新时代精神所需要的。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轰轰烈烈、蓬蓬勃勃发展的时代,本身就是一首英勇的交响曲,绘画要想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面貌,为什么就不能用交响曲呢?古人曾反映了他们的时代,我们也一定能创造出正确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新形式来。我想,只要处理得好,这些绘画形式、手段、语言的综合运用,是能够更自由、更准确、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想的,是能够较好地适应我们这个时代要求的。 将花鸟和山水相结合的表现方法,前代画家们曾经运用过,并非是我个人的创造。宋元以来的花鸟画大家,如马远、王渊、戴进、吕纪、林良等人,在构图中经常以坡石、水口,远峰、近岸来衬托花鸟。南宋的马远运用“小中现大”的方法就十分纯熟。他喜以近景柳枝配以远岫浅水、风帆钓艇,又尝以梅花和溪山相结合,一树古梅从山崖上笼罩下来,在无限广阔的水面上,远近只有一痕远山和三五野凫。这样以花卉和溪山相结合的画面,自是不同于传统折枝花的风趣,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 我曾于夏始登上泰山,远望一片金星闪闪,这是岩壑间遍开了野山丹和金针花的动人情景。因此,我就画了以岩石和远峰与数丛山丹相配合的画,情趣便觉不同。在黄山西海,远远望去,云烟变幻,不可言状。山花满山,泉水淙淙,鸟

八年级美术写意花鸟画

写意花鸟画 课时:1—2课时 课业类型:绘画习作课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与静物画、动物画的关系。 2、了解、学习写意花鸟画的基本表现技法。 3、结合写意花鸟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教学重点:了解写意花鸟画的基本表现技法。 教学难点: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与静物画、动物画的关系。 教学方法:示范演示、讲授、讨论 教学准备: 教具——欣赏用挂图;不同题材的写意花鸟画小品(图片),与这些花鸟画小品题材相同的景物画和动物画作品(图片);悬挂写意花鸟画小品的居室图片;画写意水墨画所需的工具。 学具——课本;自己收集的中外美术作品图片;画写意水墨画所需的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引导阶段:中国花鸟在我国民族绘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社会影响,花鸟画早在唐代便独立成科,后经五代的“徐黄异体”和宋代院体派、文人画的推陈出新,使花鸟画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明代以陈淳、徐渭为代表的一批画家,把笔线与书法结合起来,粗笔狂纵,豪放恣肆,开创了大写意画风的鲜明特色。清代的“四僧”和“扬州八怪”寄情于物,怪诞不经,强调个性化极强的个人风格,尤其是晚期的吴昌硕,他们都能熔诗、画、印为一炉,独树一帜,面目一新,影响了近百年的绘画发展。 如若每一位学生都能把握住花鸟画的发展脉络,仔细品味浩如烟海的艺术精品,认真感受每位画家缘物寄情的思想感情,审美能力自然随之而得到提高,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二、新课学习:

1、作品欣赏: (1)展示悬挂写意花鸟画小品的居室图片让同学们感受运用写意花鸟画小品装饰居室的效果。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主观感受。 (2)结合同学们的直观感受引入花鸟画小品的介绍,侧重讲述其人文特色,如独特的内容和诗、书的结合等。并以静物画、动物画相对照,请同学们结合居室装饰的特点谈谈自己的观点。 (3)结合同学们的观点,从不同文化的角度分析写意花鸟画小品与静物画、动物画的异同。 2、技法学习: 结合演示,介绍几种写意水墨画的章法特点和用笔用墨方法。 “画之气韵出于笔墨”。笔墨技法是中国画的核心所在,是构成中国画技法要素的基础。黄宾虹语“画重苍润,苍是笔力,润是墨彩。笔墨功深,气韵生动”。中国画是一种“线造型”为主的艺术,学习中国画首先要掌握的就是笔法与墨法。 A. 笔法:中锋、侧锋、逆锋、拖锋 黄宾虹曾说“笔愈厚则神愈清。使笔要提得起,则缓处不妨愈缓,快处可更快,自然变化灵活,刚健中含有婀娜之致,劲利中带知厚之气”。 B.墨法:“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 “墨着缣素,笼统一片,是为死墨。浓淡分明,便是活墨,死墨无彩,活墨有光”。初学画者,最难掌握是水与墨的比例,须经长期的探索和练习数量的积累才能熟练驾驭。 3、怎样画梅花:(以梅花为题,讲解示范梅花小品的画法) 枝干苍劲曲折,侧锋挫出,渐转中锋。 注意: 枝干水份不要多。 花要圆、不露锋、花瓣墨色有浓淡。 最后点花心、花蒂。 三、临摹练习 以梅花为素材进行组合训练。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体会笔墨的应用变化,构图的基本常识和用笔墨造型的基本规律。

写意花鸟的创作技法

第三讲写意花鸟画创作技法花鸟画的继承与创新08-02-28http: dfshw第三讲写意花鸟画创作技法 花鸟画的继承与创新 要创作出新时代的花鸟画,使自己的作品思想新、意境新、技法新、情调美,不但要在取材内容上反映客观现实,富有思想性,还要在表现形式上,在构图、赋彩、笔墨技法方面有创新精神。要根据新的主题、题材、内容的需要,有意识地创造新的技法,为传统的表现技法输入新血液。因为,花鸟画技法的演变是随着画家思想的变化而变化着。由于画家的思想变了,对自然界的花和鸟的感悟就会不同,艺术标准、审美观点也都跟着起变化。对旧的一套表现技巧觉得不适当和不够用时,也就会追求创造新的技法。 我在写意花鸟画创作中,时时想在内容取材和表现技法上破旧立新,努力反映时代的精神面貌。我注意深入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并努力把两者有机地联系起来,赋予自然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并努力营造传统绘画中从未有过的那种广阔、开朗、健康、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为了更准确地表达这一时代精神,在技法上我采用了几个结合的办法: 花鸟和山水相结合,写意和工笔相结合(勾勒与没骨相结合、白描与点染相结合),泼墨与重彩相结合。这些相结合的表现方法,是表达新内容、新感情、新时代精神所需要的。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轰轰烈烈、蓬蓬勃勃发展的时代,本身就是一首英勇的交响曲,绘画要想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面貌,为什么就不能用交响曲呢?古人曾反映了他们的时代,我们也一定能创造出正确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新形式来。我想,只要处理得好,这些绘画形式、手段、语言的综合运用,是能够更自由、更准确、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想的,是能够较好地适应我们这个时代要求的。 将花鸟和山水相结合的表现方法,前代画家们曾经运用过,并非是我个人的创造。宋元以来的花鸟画大家,如马远、王渊、戴进、吕纪、林良等人,在构图中经常以坡石、水口,远峰、近岸来衬托花鸟。南宋的马远运用“小中现大”的方法就十分纯熟。他喜以近景柳枝配以远岫浅水、风帆钓艇,又尝以梅花

中国写意花鸟画技法

写意花鸟画技法 一.麻雀的画法及步骤 麻雀的画法:画头用中等大小的笔调赭墨颜色,侧锋一笔点出头部,画成椭圆形,不能尖。见下图: 画双翅和背部,用赫墨画翅和背,用笔由实到虚,最好出现飞白。见下图: 画飞羽和尾羽在赫墨中再加一些墨,画飞羽和尾羽,画飞羽不可画平、画直,要保持两个弧形。见下图:

画胸腹用淡墨顺腮往下隔过翅膀画出胸、腹部。见下图: 用浓墨点嘴、眼和腮斑嘴、眼的位置在头部前下方,麻雀脖颈两侧(腮部)各有一个黑色斑点,要趁湿点出。见下图: 画爪和背部的斑点,麻雀飞行时爪子要收起,背部有大小不等的斑点,也要趁湿点出。见下图: 麻雀的动态规律:“一头多身法”和“一身多头法”与小鸡的动态规律一样,以脖颈为轴,可以任意变化出很多动态。

范画欣赏:

二.小鸡的画法 画小鸡一定要画出毛茸茸的感觉,用大白云笔蘸中等墨色,侧锋一笔点出小鸡的头部,接着画出背部、双翅,呈八字形,由于小鸡翼短,且未长出尾羽,

因此,尾部与胸部都是绒毛状圆形,蘸淡墨画出胸、腹、臀部,用笔要松动灵活,再按体位点出腿部,最后用小狼毫笔,蘸焦墨勾点嘴、眼、短翼羽、脚爪。

三.紫藤的画法 紫藤为多年生藤本花卉,落叶,豆科。春天开花,花有紫、白两种,白色的叫银藤,蝶形花,花落后,结一种荚形果实。叶互生,呈复羽状,藤干虬形盘曲,附着缠绕,可达数百年不死。紫藤花的画法画一朵花:用大白云笔蘸紫色(曙红调花青),笔锋上蘸白粉,侧锋斜势,左右两笔画出上翻花瓣,然后在此瓣下左右各厾两点,似飞舞的蝴蝶,中间点绿晕,再点上藤黄花蕊即成。画一串花:紫藤花串为圆锥形,前部花色淡,两边花色逐渐加深,三朵为一组去画,用藤黄调白粉疏密有致地去点花蕊,花的下面是花苞,蘸深紫色,藏锋点垛,注意疏密错落,高低变化;花柄用汁绿,笔锋少蘸胭脂去画,从花串中间穿出,根据花朵和花苞的分布,点上花托,勾上花柄,一串紫藤花就画完了。花簇由数串紫藤花组成,各串花的排列要有主次之分,每串花的花形

(初中美术教案)写意花鸟画的教案.doc

写意花鸟画的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写意花鸟画教案 《写意花鸟画──活泼可爱的飞雀》教案____(省、市、区、县)____(省、市、区、县 )第十一中学黄万辉 概要 :了解中国花鸟画的特点 ,工具的使用。 关键词 :翎毛画法 ;飞禽。 翎毛画法是花鸟画中飞禽表现方法的专称。麻雀是最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 小,头、背、尾呈褐色 ,背有黑斑点 ,颌下有一缕黑色坠羽 ,两侧一黑色颌斑。胸腹灰白,活泼可爱。 鸟的造型练习 : 一般鸟的身体像鸡蛋 ,头像枣。以此为基形 ,再添上尾和爪 ,便构成鸟的基本形态。画麻雀的步骤 : 褐黑点头背 ,浓墨画眼嘴。淡墨勾胸腹 ,浓墨画翅尾。背斑趁湿点 ,浓墨再画腿。 画飞雀 :两翅张开 ,翅膀的方向稍加变动 ,飞雀的动态也就随着变化。 一、教材分析

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闻名 于世界 ,以极高的艺术价值 ,享誉于世界画坛。 人们对花鸟画的要求是“活色活香”,对禽鸟要求是“活泼可爱”。花鸟画要形神兼备。在本册教材中 ,主要介绍了中国花鸟画的特点与风格 ,通过对中国画的 用笔用墨的方法的讲解和练习 ,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 ,以及笔墨情趣 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 在本节课里 ,教材通过对《麻雀图》的欣赏和分析 ,阐述了彩墨禽鸟的基本画法,重点介绍了以麻雀为代表的鸟类的画法 ,其画法是 ,首先在纸上捕捉鸟类的形态 , 用铅笔轻轻匀出鸟的轮廓 ,把鸟的身体看成枣形和一个蛋形组成 ,再添上尾和爪便构成鸟的基本形态 ,然后再从整体出发 ,自背部起笔 ,用披蓑法以褐墨写出背部 ,次写翼及尾 ,再写胸、腹 ,然后画出头、嘴、眼睛 ,再添画爪。 花鸟画翎毛画法是本课的重点,画鸟羽毛的方法有白描和没骨两种,本课采用的是第二种,写意的方法,是采用枯润结合的笔墨方法画的,麻雀背部用润笔,尾部翅膀则用枯笔。 教材中在介绍麻雀画法时还运用了小口诀的方法 ,把麻雀的画法编成通俗易懂 的小口诀 ,使学生易读、易记、易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醒学生运用笔墨时要注意墨的多少、用力的轻重、行笔 的快慢 ,利用线的刚柔、曲直 ,毛笔的干湿、浓淡的变化 ,表现鸟的形神和画面的节 奏韵律美 ,以达到教学效果。

崔子范大写意花鸟画作品

崔子范大写意花鸟画作品 崔子范(1915——2011.6.15 ),山东省莱阳县(现山东省莱西市)人。学名崔尚治,读中学时更名崔子范。1935年的夏天,崔子范经同窗的介绍,认识了当时在兖州一家乡村师范教美术的张子莲先生。张是一位小写意画派的花鸟画画家,曾经向清未民初的上海大家吴昌硕学过画,又毕业于上海美专。从张子莲那里,崔子范第一次领略了中国花鸟画的妙趣。1951年秋,崔子范到琉璃厂。恰巧裱画师傅刘金涛与齐白石交谊甚笃,他便主动介绍,这样的,崔子范有幸到西城跨车胡同15号去拜见了年已87岁的齐老先生。白石大师的教诲,使崔子范终身受用不尽,1935年随张子莲学绘画。1937年参加革命。1940年至1945年,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和延安高级党校学习。1945年至1950年,任山东省胶东区南海专员公署副专员、专员等职。历任山东胶东东区南海专员公署专员、北京医院政委、国务院城市建设部勘察测量局局长、北京中国画院(今北京画院)副院长等职。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国花鸟画研究会会长。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崔子范6月15日凌晨1时48分在山东省莱西市家中逝世,享年96岁。▲半亩方塘68x68cm 艺术思想 世界上绘画艺术可分为三种:一种是黑人的艺术,注重感情的宣泄;一种是白人的艺术,注重自然科学,讲究解剖和透

视;还有一种是黄种人的艺术,注重哲学和文学入画。 国家开放,艺术也要开放。要研究、要学习、要借鉴、要通古博今。学习要多学几家,转益多师,融会贯通,选其优点,综合提高。时代特征是指导我们作画的宗旨。我们作画要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要找到艺术发展的规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紧跟时代,不断发展,推向前进。一个画家水平的高低,个人风格的形成,离不开时代风格,民族风格。画家与国家、民族、时代不可分开。历代画家所以成为佼佼者,都是那个时代的需要或者是那个时代所形成的。时代、民族、个人三者紧相连贯。时代、民族的需要造就画家的风格和面貌。作画、气魄、熟练和个人特征总是受时代的影响。或早或晚,每个历史时期会找到它自己的形象化的表现方法,如果人民喜欢这一新的趋势,就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止它们。过去的理论和实践都不能代替创造,一位真正的美术家,必须是他自己时代的表现者。他必须遵循自己对艺术的法则的理解,描绘自己的生活经历。到那时才可以创造出新的作品,它才能具有更深刻持久的价值。 我们的画要有时代精神,吴昌硕画花卉,任伯年画花鸟,徐悲鸿画马,齐白石画草虫,各有他们的时代特征。我们也画这些内容,但要再提高一步,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花鸟画也好、山水、人物画也好,面临的课题不纯是客观上

初中美术:写意花鸟画教案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写意花鸟画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Freehand flower and bird painting lesson plan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写意花鸟画教案 《写意花鸟画──活泼可爱的飞雀》教案广东省韶关市第十一中学黄万辉 概要:了解中国花鸟画的特点,工具的使用。 关键词:翎毛画法;飞禽。 翎毛画法是花鸟画中飞禽表现方法的专称。麻雀是最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颌下有一缕黑色坠羽,两侧一黑色颌斑。胸腹灰白,活泼可爱。 鸟的造型练习: 一般鸟的身体像鸡蛋,头像枣。以此为基形,再添上尾和爪,便构成鸟的基本形态。画麻雀的步骤: 褐黑点头背,浓墨画眼嘴。淡墨勾胸腹,浓墨画翅尾。背斑趁湿点,浓墨再画腿。 画飞雀:两翅张开,翅膀的方向稍加变动,飞雀的动态也就随着变化。 一、教材分析 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悠久的

历史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界,以极高的艺术价值,享誉于世界画坛。 人们对花鸟画的要求是“活色活香”,对禽鸟要求是“活泼可爱”。花鸟画要形神兼备。在本册教材中,主要介绍了中国花鸟画的特点与风格,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的方法的讲解和练习,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 在本节课里,教材通过对《麻雀图》的欣赏和分析,阐述了彩墨禽鸟的基本画法,重点介绍了以麻雀为代表的鸟类的画法,其画法是,首先在纸上捕捉鸟类的形态,用铅笔轻轻匀出鸟的轮廓,把鸟的身体看成枣形和一个蛋形组成,再添上尾和爪便构成鸟的基本形态,然后再从整体出发,自背部起笔,用披蓑法以褐墨写出背部,次写翼及尾,再写胸、腹,然后画出头、嘴、眼睛,再添画爪。 花鸟画翎毛画法是本课的重点,画鸟羽毛的方法有白描和没骨两种,本课采用的是第二种,写意的方法,是采用枯润结合的笔墨方法画的,麻雀背部用润笔,尾部翅膀则用枯笔。 教材中在介绍麻雀画法时还运用了小口诀的方法,把麻雀的画法编成通俗易懂的小口诀,使学生易读、易记、易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醒学生运用笔墨时要注意墨的多少、用力的轻重、行笔的快慢,利用线的刚柔、曲直,毛笔的干湿、浓淡的变化,表现鸟的形神和画面的节奏韵律美,以达

中国写意花鸟画方法技巧

中国写意花鸟画方法技巧 中国写意花鸟画方法技巧 第一节花鸟画的简要概述 一、教学目的 要求通过对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的说明,了解花鸟画涉及的范围,表现范畴,并且怎样通过花鸟画作为抒发和表达人意念的重要媒介,体会它带给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深厚情感。理解花鸟画家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画家对自然界、客观实际,以及对社会的客观法则的体验和认识,来反映社会的情调和气氛。 另外主要了解花鸟画的历史演变,按照中国美术史发展的脉略,注重学习它的形成,风格的演变,流派的生成等。 再者了解文人水墨画带给花鸟画的生机以及文人画注重情感,重墨轻色和人格化的表现特点。最后应理解花鸟画在传统继承的基础上,具有极大创新性和创造性,注重极具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表现,了解近现代花鸟画名家在近现代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二、教学内容(主要了解花鸟画的形成和发展) (1)花鸟形象比人物、山水出现要早,如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出现的花木鸟兽、虫鱼、龙凤等纹样。如长沙马王堆的帛画《人物夔凤图》等,当时还没有产生专门从事花鸟画创作的画家和理论,花鸟画也多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这些作品或是常有较多的装饰性,或是主要表现人物生活环境。 (2)唐代经济繁荣,统治者生活奢侈豪华,社会习俗与审美观念都有新的要求(此期间出现不少花鸟画高手,如画鹤的薛稷,画马专家曹霸、韩干,还有如韦偃画龙,戴嵩画牛等)。

(3)五代时期,出现了两位对后世影响极大的花鸟画家黄筌和徐熙,形成了“黄家宝贵,徐熙野逸”的两大流派,标志着花鸟画已 进入成熟阶段。黄筌:西蜀宫廷画家,重视写生,专写宫中奇珍异石,珍禽异兽,风格富丽工巧。徐熙:南唐布衣,专画山野花鸟草虫,其画法“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主张笔墨 为主,设色为辅,墨迹与色彩互不相遮盖。徐黄二体的不同风格遂 形成五代以后花鸟画工整和粗放的两种风貌。 (4)进入北宋,因皇家画院独钟“黄家宝贵”之风,工笔花鸟画 在此期间得到很大发展。直到北宋中叶,崔白、吴元瑜等创造了与 黄家浓艳重彩大异其趣的“放笔墨以出胸意”的风格,才使宋初埋 没多年的徐派画风得以光大。(宋徽宗赵结是北宋花鸟画的集大成者,使工笔花鸟画达到顶峰)。自此以后,工笔花鸟画便开始走向衰落, 这与文人画出现不无关系。 (5)宋代文人画的兴起,宋代文人画的标志是水墨梅竹成为独立 的画科,其代表人物是文人画理论的倡导者文同、苏轼等。他们主 张“不专与形似,而独得于象外”,崇尚笔墨、形式的意趣,强调 寓意抒情。可以说水墨梅竹是文人画理论的实践。因此水墨梅竹一 经出现,立即被士大夫掌握,作为感事抒情的艺术形式而迅速地发 展起来。 (6)到了元代,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是发展文人画的良好 土壤,所以水墨梅竹风行一时。特别是画竹,名家之多,作品流派 之广,是任何朝代无与伦比的。元赵孟頫标新立异,主张以书入画,他的“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须八法通”的“书画同源”理论, 为其后以水墨变化为主的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 元代倪瓒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写胸中逸气”的说法,更 是将花鸟画推向写意的航道。同时,墨法已备,艺术技巧也达到了 足以适应这种表现的要求。不再取悦于工丽,以清淡的水墨写意为主,是元代花鸟画的一个特点。 (7)明清两代是中国写意画真正确立和大发展的时期。明代沈周 的花鸟画强调笔精墨妙,擅用水墨淡色。继而有陈白阳在其水墨写 意基础上以生宣纸作画,使水墨韵味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艺术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